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将军,必不辜负将军所望。”

    “好,我在徐州等你们的好消息。”

    李子霄随后离开了洪泽湖水军大营,以白龙军水军的实力,此时要想拿下耽罗岛,基本没多大困难。

    这件事,他交代给陆远和洪生两人,相信他们能够做好的,如果他们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李子霄还真不敢继续将水军,交给他们两人执掌,同时陆远和洪生也迫切希望建立功勋,加重水军在李子霄心的地位。

    每次看到白龙军陆军将领,一个个跟随李子霄立功杀敌,得到李子霄的重用,陆远和洪生两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至于这个时候,耽罗岛到底是归属大明的,还是归属朝鲜的,在他们眼根本不重要,他们只听李子霄的。

    李子霄离开洪泽湖的水军大营后,并没有前往扬州,而是去视察了清江船厂。

    这次他再次来到清江船厂,见到的不再是一次那一片萧瑟荒凉的场景,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不得不说,李岩将清江船厂改造的很成功,给清江船厂重新注入了火力。

    其实,李岩改造清江船厂的办法,很简单粗暴。

    他依靠李子霄的支持,拿着李子霄的手令,从卫老夫子这位‘李子霄的钱袋子’手里,支取了大笔银子。

    有了银子好办了,李岩首先对清江船厂进行改制,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和薪资、奖励制度,新的制度让船厂的那些工匠们,看到了希望。

    随后,李岩花费巨资,对清江船厂进行整治、改造,淘汰老旧设备,疏通船厂,然后向大明其他船厂‘挖墙角’。

    他利用李子霄的名号,花了不少银子,从大明此时其他几家官营、甚至是私营船厂,挖到了一批顶尖的造船工匠。

    这些顶尖造船工匠的到来,弥补了清江船厂顶尖造船工匠的流失,带来技术流失。

    这些被‘挖’来的顶级造船工匠,一个个全都具备,制造大型海船的经验和手艺。

    这让解决了清江船厂,制造不了大型海船的窘境,为清江船厂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李岩机需要给船厂拿到订单,让船厂可以正式开工,让船厂自己制造效益,进入良性循环。

    这一点,更简单了。

    李子霄的水军,此时缺战船,同时由周擎正在筹建的李家船队,此时也正缺少那种大型海船。

    所以,清江船厂未来几年内,都不会担心没有订单,而每造一艘船,负责的工匠们都会有提成。

    这大大刺激了工匠们的积极性,这样,李岩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让一家几进废弃的大型船厂,重新恢复火力,正式开工。

    随后,李子霄前往淮安府海州,也是后世的连云港,因为这里正在修建一处海港。

    明末这个时代,因为黄河还未改道,经过江北入黄海,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淤积的江北沿海,让这里很难有适合做海港的地方。

    如果,你看后世地图,会发现,后世的江苏沿海,明末这个时代整整外东扩张出很大一片土地。

    特别是古黄河入口处,更是冲积出很大一处平原,所以别看李子霄占据江北这么一大片地盘。

    可是,他很尴尬的发现,他竟然找不出几个适合建设海港的地方,扬州算一个,此时的长江入口附近,也完全不是后世的模样。

    李子霄正在派人去考察,看看那里可以适合建造港口,而整个江北沿海,李子霄唯一找到合适,建设海港的是海州了。

    其实,明末这个时候,山东境内、辽东沿海和东南沿海境界,以及广州境内,是最适合建设海港的区域。

    例如,此时山东有名的登州,是绝佳的海港之一,李子霄早垂涎好久了。

    可是,这四处地盘,每一处此时在李子霄手里的,甚至辽东之地,更是已经落入鞑子手里。

    只不过,好在鞑子是陆地猛虎,鞑子精骑野战更是所向睥睨,可是他们却下不了海。

    鞑子想要发展水军,你得问问那些刚刚从深山老林,跑出来的野人鞑子们,有造船的手艺吗?

    造船技术可是一门技术活,那是一代代手艺技术传承下来的,可不是随便在深山老林,和野兽搏杀能学会的。

    要不是此时,他没有任何名义,能够带兵入山东,实际掌控江北,已经吃相怪难看了。

    他要是在挥军北,占领山东,估计崇祯直接会下诏,将其打成叛逆的。

    此时时机还不到,李子霄只能先耐心等待。

    一旦李自成攻破京城,大明亡了,李子霄到时候会以北勤王为名,途经山东,顺手将山东给占了。

    等老子霄抵达海州的时候,这里的海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一个被钱广元派来,负责海州海港建设的年轻官吏,看到李子霄到来,一脸激动而又紧张的跑过来。

    “下官海州督造刘经发,拜见将军,不知将军驾到,未能出迎,还望将军赎罪。”

    这个年轻的官吏对着李子霄,恭敬的行礼道。

    “没事,起来吧。我也是悄悄来的,没通知海州州衙,直接到了你这里,跟我说说你这里的情况吧。”

    李子霄随意的摆摆手,询问道。

    “是,将军,自从两个月前,老师派我到海州,负责主持海州港的修建。

    到现在为止,在海州知州谭大人的大力协助下,我们一共招募民工两万余人,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海港的修建。

    按照目前的进度,只要再给我们半个月的时间,海港便能够全部竣工,到时候便可投入使用了。”

    这个叫刘经发的青年官吏,正是钱广元的学生,此时对李子霄仔细介绍起海州港的修建进度。

    “恩,进度还可以,要让这些民工吃饱了再干活,一日三餐,工钱也要按时发放。”

    李子霄在港口内走着,四处视察正在工作的民工,对着跟着李子霄身后的刘经发,训诫道。

    反正这个时候,李子霄手里有的是粮食,当然绝大部分都是红薯,也不能干放在地窖里发霉啊!

    正好给这些民工提供三餐,这些民工多为贫苦农民,他们来出工,一方面是为了一日三餐,这样能为家里减轻负担。

    还能拿到微薄的工钱,贴补家用,百姓一个个都纷纷积极,所以修建海州港而招募的民工,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

    完全没有出现,像往日朝廷征召青壮男子服劳役时那样,家家户户的青壮男子,全都磨磨蹭蹭的,不到官府带人到门催,他们是不愿意出工的。

    有时候,朝廷组织修建一处官道或是水利,都能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都征召不来足够用的民工。

    非得让当官的,带着官兵一个个挨家挨户催促,到最后他们不得不出来。

    “是,将军放心,民工每日标准的一日三餐,不会让他们空着肚子干活的,早是玉米粥或是地瓜粥,民工们也很喜欢。

    午餐则是菜汤,一张粗面饼子,外加三个煮熟的红薯,晚餐一般我们都不做,大多数民工都选择领了红薯回家和妻儿吃。

    那些民工都念着将军的好,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体恤百姓的将军。”

    听着刘经发的话,李子霄心里其实蛮惭愧的,这样的伙食放在后世,估计没人会吃。

    但放在这个时代,在那些贫苦农民眼,却是非常丰厚的待遇了。

    李子霄此时手里钱粮,当真是不少。

    刚刚李子霄还从李自成手里坑来了两百多万两银子,可同样的,李子霄此时手下要花钱的地方,也是多如牛毛。

    他必须精打细算,但他依旧遵循自己的底线,没有无偿征召这些农民服劳役,至少提供给他们一日三餐和微薄的工钱。

    这个时代的华夏百姓更加善良,李子霄仅仅提供这样磕碜的待遇,已经算是够抠了,但放在百姓眼,依旧是感恩戴德。

    “参见将军,下官谭元刚刚收到手下人的汇报,说将军来了海港工地,匆匆赶来了。”

    一个年官员,这个时候也是急匆匆赶到,拜见李子霄说道,此时是海州的知州谭元。

    在李子霄的记忆,谭元此人是旧系朝廷官员,当初他入主淮安之时,基本没怎么对淮安进行大换血。

    除了撤掉几个名声特别坏的当地官员外,淮安此时基本三分之二的官员,依旧还是当初朝廷任命的官员。

    谭元此人还是较有能力的,也很识时务,面对李子霄要在海州修建海港,他也是积极配合。

    要知道,刘经发能够在海州,这么顺利的招募到足够民工,顺利快速的修建海州港,绝对离不开谭元的协助。

    “谭大人,我之前是走涟河过来的,从新坝下船后,到你们海州这一段路,可是不怎么好走啊!

    那道官道已经有些年头没有修缮了,你们海州衙门,没打算重修一下吗?”

    李子霄没有去看谭元,而是找了一处地形较高的位置,观看整个海州港的情况。

    但李子霄这一番话,让本十分紧张的谭元,心里更加惶恐了。

    谭元算不李子霄手下的嫡系官员,对于李子霄的脾性不太了解,但所有人都知道,李子霄是个精明,不容易糊弄的强势将军。

    而且,谭元继续能够继续坐在海州知州的位置,也是说他当初站对了队,认可了李子霄实际掌控淮安的事实。

    要不是,化作一般的朝廷二将军,谭元也不至于如此恭敬,一副手下人的姿态。

    因为,正常的情况下,李子霄作为大明将军,属于武官,根本没资格去管这些官的事情。

    可李子霄不同,这个时候谭元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在心里想着,该如何回答李子霄这个问题,这可关乎接下来他的官路生涯啊!

    这个时候,谭元可不敢作死的说,你李子霄是朝廷武将,凭什么管我海州民务,那完全是在作死,谭元不会那么傻。

    “将军,不是下官不想修啊,而是州衙里没钱呢!”谭元想了半天,只能用哭穷这一个办法了。

    只不过,谭元也说的没错,他的州衙里确实是没钱。

    李子霄入主淮安之后,为什么能够获得所有农民的支持,一方面是‘土改’政策太符合此时大明百姓的心意了。

    另外一方面,李子霄还取消了大明朝廷,往日施加在农民身的所有苛捐杂税,百姓不支持他才怪。

    但如此一来,各地州县最大的税赋来项,等于没了。

    而李子霄当初为了和平接管淮安,答应可以在淮安免半年推行‘商业税’,给当地商人一个准备时间。

    但其实,是李子霄手下人手有限,饭要一口口的吃,什么政策都不可能一下子铺开。

    海州刚刚收来的税赋,也按照李子霄给各州县的民政长官下达的命令,收购了百姓手里的红薯,购买耕牛、农具等,租借给百姓。

    此时,谭元的手里是真的没钱,除非他向李子霄申请银子,否则他根本没钱修路。

    而且李子霄此时可是明令禁止,不许各地官员,随意征召百姓服劳役,加重百姓的负担。

    那么也意味着,谭元手里要是没银子,现在根本办不成多大的事情。

    李子霄这道命令,其实也是变相的给各地民政主官分了权,各地州县那些掌管钱银的官吏,手里的全力变相的大了。

    本来自
………………………………

441。第441章 耽罗到手

    441耽罗到手

    “从涟河到海州城,不过区区二十里的路途,你都想不住办法休整?没银子不是理由。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这是你们地方事务,难道还要朝廷下拨银子嘛!你这个海州知州不知道变通一下,想不住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嘛!”

    李子霄的声音很冷,让谭元冷汗直流,双腿都微微发颤了,他担心李子霄会以此为借口,将他撸下去。

    说实话,谭元之前还真想过,要去休整到涟河的道路,毕竟那是他们海州此时最主要的交通要道。

    从海州南下二十几里,会得到涟河新坝码头,然后走涟河南下进入硕项湖,在进入涟水,然后通黄河,便可抵达淮安府。

    本来,海州通往涟河的那条官道,还是可以的,至少跑白龙军后勤的,那些四轮马车不成问题。

    可是,这段时间海州港大兴土木,让来往于这条路的车辆和人员,急剧增加,很快让这条老旧的官道,变得十分泥泞。

    面对李子霄的呵斥,谭元紧张的回答道:“是,是,都是下官办事不力,回去后下官一定想办法,立即解决这件事。”

    李子霄其实并没有打算撸掉谭元的打算,明显是他想多了,李子霄确实是看到那泥泞的道路,感觉不舒服罢了。

    现在,在徐州,淮安和扬州境内,李子霄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其最重要的,是他要修缮几条连接徐州和山阳(淮安府),以及扬州的主要官道。

    另外,李子霄还多增设了几条官道,甚至他规定,三府每个州县之间,必须最少有一条新的官道修建,同时维护旧的官道。

    李子霄身为后世人,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道路的商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点放在古代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要不然,李子霄现在手头银子倒是不少,可他依旧感觉钱不够用,因为此时他铺开的摊子大了。

    李子霄可不是李自成,只知抢掠,而不事生产。

    李自成只需要打下一座富裕的大城,抢掠一番,足以支撑他手下十余万流寇大军数年的开支。

    可是,李子霄不成,他不仅要养军队,甚至此时三府官员的俸禄,其实也都是他在开,朝廷的俸禄已经半年多不发了。

    除此之外,他在三府现在修路,修水利,疏通河道,修建海港,扩建水军,建造船只等等,这一系列都需要钱呢。

    但李子霄现在的投入,他相信很快会见到成效,厚积才能薄发。

    李子霄看到谭元认错态度,很诚恳,也没打算继续追究他,声音柔和的点,教授给谭元一些办法。

    “谭知州,你可以学习两个月前,徐州邱知府在徐州疏通河道的做法,当时朝廷也没拨给他银子。

    但邱知府却想出了解决办法,他所需要的钱银,前提全部是从徐州众商贾手里筹集来的。

    而邱知府付出的,仅仅是他们在疏通河道后,给予当初愿意出资的商贾,他们的船只在运河获取税收优惠。

    同时,等明年徐州府的税收,收来后,知府衙门便会偿还那些商贾的钱银。

    你可以学学邱知府的这个办法,海州城内的商贾,应该也有不少吧,这个办法算是互惠互利,你可以找他们谈谈。

    作为主政一方的民政主官,要时时刻刻想着为百姓造福,多做一些实事,知道吗?”

    “是,下官谨记将军的教诲,回去下官立即着手办这件事。”

    谭元听到李子霄这番话后,激动的差点哭了,他知道李子霄没打算撸掉他,赶紧保证说道。

    同时,他也在心里思考着,刚才李子霄跟他说的这个办法,确实不失为一条极好的解决办法。

    那些商人一个个什么德行,谭元也都是知道的,全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主儿。

    你要是让他们无偿出资,修建海州带涟河的道路,估计愿意出资的很少,而且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没商人愿意承担。

    同时,这种方法也不合适,毕竟朝廷强迫商贾出钱修路,这不但法理不同,名声也不好听。

    但李子霄说的办法,却让这些商人在其有了利益可以谋取,不会让这些商人白出钱,州府衙门会还的。

    这等于,衙门用一些优惠措施,换取了这些商人半年银子的使用。

    李子霄在海州视察了两天后,他算算时间,此时陆远和洪生的水军舰队,应该已经出了黄河,沿着黄海北了。

    接下来,李子霄便赶赴山阳,将周大柱的‘先锋营’,刘重的‘陷阵营’,罗超的新骑兵营‘飞鹰’,还有火枪营,炮营,辎重营等。

    白龙军留在徐州三分之二的部队,共计一万三千余人,全部召集到了山阳待命。

    同时,李子霄以镇国将军的命令,下令募集徐州,山阳和扬州三府的,所有四百料以的船只,不管是商船还是货船,都必须无条件服从。

    李子霄下令募集这些船只,当然是为了运兵了。

    他要将这一万三千多的白龙军,还有打来的军械,战马,辎重等,全部通过海路,运到耽罗岛去。

    陆远和洪生的水军沙船数量有限,运不了多少兵力,而且他们还需要沿途保护运兵的船只,李子霄只能募集三府的大船了。

    在一周之后,李子霄收到陆远派回的一支分舰队,告诉李子霄,耽罗岛已经被他们轻松拿下来了。

    甚至,他们都没死一人,仅仅是伤了三人,轻松的占领的耽罗岛。

    并且,陆远按照李子霄的命令,封锁了耽罗岛,没有放岛一人离开,此时耽罗岛落入白龙军之手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

    “好,陆远他们做的很好,如此一来,我的计划可以顺利执行了。”

    李子霄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的说道。

    随后,李子霄再次下令,加快三府大型船只的募集,但凡有不从者,从此他的船只别想在出海和在运河通行。

    面对李子霄的强势命令,三府的那些船只商人,一个个全都怨声载道。
………………………………

442。第442章 洛阳危急

    442洛阳危急

    一方面是李子霄的命令,会耽误他们的时间,影响到他们挣钱。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另外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的船只会在使用,遭到损坏,可出于对李子霄的畏惧,他们不敢明着反对。

    这些商人只好通过府衙的渠道,反映这些情况,希望得到一些补偿。

    李子霄直接让淮安同知韩陆山,指定了一番租用和补偿协议,用银子堵住这些商人的嘴。

    此时,淮安知府姚新羽早已经做了寓公,根本不管事了,朝廷也没再追究他的罪责,新的淮安知府一直都没能任。

    因为,朝廷连派来两任淮安知府,全都在半路莫名其妙的死了,现在朝廷对于淮安知府这个肥缺,竟然没一人感兴趣。

    此时,整整代替姚新羽掌管淮安府衙的,乃是前任淮安同知韩陆山,而且韩陆山此人能力很强,为人低调,渐渐被李子霄看重,准备重用。

    很快,韩陆山根据李子霄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商业协议。

    李子霄以镇国将军府的名义,租用徐州、淮安和扬州三府所有四百料以的大船,并且支付租金。

    同时,每个人商人被租用的船只,都会有着严格的记录。

    协议规定,如果他们被征用的船只,在事后遭到损坏,甚至遗失,他们可以向当地府衙申请赔偿,府衙会用银子支付赔偿。

    这一次,李子霄完全是按照合法合理的规矩办事,甚至不惜拿出数万两银子,租用这些大船。

    这个时候,这些商人才全都松了一口气,至少李子霄这次没有强征他们的船只,制定的租用和补偿规矩,完全符合他们商人的口味。

    一时间,徐州,淮安和扬州三府的商人,都有点纳闷,这还是以前那个杀人不眨眼,爱抄人家的‘李屠夫’嘛!

    说实话,李子霄此时也在心疼着呢,白白拿出数万两银子,租用这些大船,他完全可以强制这些商人执行,一分钱都不需要出。

    要是放在以前,或许李子霄真的会这么做,可是现在不行了。

    毕竟,江北三府之地,是李子霄要当成根据地来建设的,所有这片土地的子民,不管是农民,还是商人,都将是他的子民。

    如果一来,对待自己手下的子民,他岂能还继续用以前那种狂暴的手段,那样一来,只会引起更多的当地商人,对他的反感和抵制。

    对待敌人要狠辣无情,对待子民要和蔼可亲,在自己的地盘,一切都要讲规矩,依法治民,这是李子霄的理念。

    当热,李子霄不可能完全推行法治,毕竟这还是封建社会,像他这种特权阶级,是一定会存在的,这放在后世也不例外。

    但至少,在正常情况下,李子霄在自己的地盘,能够不采取强硬手段,动用武力,他尽量不会动用武力。

    日后,像这种官府与商人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这种该花银子的地方,得花。

    只要这些商人是合法商人,他是要保护的,谁让他们已经成了李子霄手下的子民了呢!

    至少,这些接受了他‘土改’政策的地主、商人,按照李子霄的说法,那是对他们的过往既往不咎了。

    日后,只要他们遵纪守法,合法做生意、缴纳税赋,白龙军是会保护他们的。

    用了差不多近一周的时间,韩陆山才在洪泽湖征募来了整整两千多艘四百料以的大船。

    也只有这种规模以的大船,还能勉强在海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