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只有这种规模以的大船,还能勉强在海航行,否则再小吨位的船只,出海之后容易出事。

    可以将白龙军一万三千多将士,近两千匹战马,还有火炮,弹药,辎重,粮草等,一次性运到耽罗岛。

    这期间,陆远率领两千水军,驻扎的耽罗岛,而洪生则率领水军舰队重新返回,在黄河入海口处待命。

    他们需要一路护送这支庞大的船队,北抵达耽罗。

    白龙军登船等琐事,李子霄全部由卫宏负责,韩陆山负责协调,洪生率领水军舰队负责保护。

    忙活了四五天的时间,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才从洪泽湖进入黄河,东去进入大海。

    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进入到崇祯十三年的十一月下旬,天气开始已经变得非常冷了。

    李子霄也坐在一条船,同时北前往耽罗岛。

    在李子霄离开之前,他最后收到了一次张富贵送回的,有关此时洛阳一带战况的情报。

    李子霄知道,从十月旬开始,李自成率领十万流寇大军,北对洛阳展开了攻势。

    李子霄首先要夺取的,是洛阳南面的宜阳,获取一个进攻洛阳的据点,也将是他大军的后勤基地。

    李自成也知道,这次他想要打下洛阳,绝非容易之事,恐怕也不是一两个月内,能够拿下的,他已经做好了长期围困洛阳的准备。

    这个时候,朝廷很无奈,竟然派不出精兵去剿灭李自成,大明此时所有的边军精锐,都正在往山海关一带集结。

    至于,陕西和山西的官兵,正在忙着镇压流窜到山西南部的宋献策所部,那有兵力解救洛阳。

    河南这边不用说了,唯一剩下的一支完整军队,也是此时汝州城内的白龙军了,可惜戚威谨遵李子霄的命令,没打算出兵。

    再往西的四川,和往南的湖广,此时那里的杨嗣昌正在与张献忠较劲,也不可能去救援洛阳。

    这个时候,不得不说,关外鞑子帮了李自成的大忙。

    皇太极此时在打锦州的主意,将大明边军精锐,全都吸引了过去,直接造成原一带空虚,没有精锐官兵,可以对李自成造成威胁。

    李子霄有时候在想,关外的皇太极也太会挑时候了,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这个时候图谋锦州。

    要是说,皇太极这不是故意在呼应大明境内,李自成流寇大军的话,李子霄是不相信的。

    其实,鞑子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着大明境内,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流寇大军。

    每一次朝廷要剿灭这些流寇的时候,也是鞑子破关入侵的时候。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了。

    本来自
………………………………

443。第443章 这里本来就是归属我们汉人的

    443这里本来是归属我们汉人的

    关外的鞑子,是不想看到大明朝廷,剿灭原的流寇,否则那样一来,大明可以集精力对付他们了。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鞑子是要保证原流寇大军,始终不被剿灭,时时刻刻消耗着大明的元气,牵制明军的力量。

    鞑子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此时原一带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股流寇,全都已经成了气候。

    朝廷在想剿灭,基本已无可能,皇太极也正是看准此时大明内忧外患之际,才开始图谋锦州的。

    等到李子霄离开徐州,北耽罗的时候,他收到到最新消息是,李自成已经从洛阳西、南两面,攻陷了新安和宜阳。

    此时,李自成正在率部,攻打洛阳南面的龙门关,牛金星率部进攻新函谷关,估计这两关,洛阳官兵也守不了多久。

    “哎!卢总督,不是李某不帮你,而是帮不了啊!此时的大明早已无可救药,你难得看不出来吗?”

    李子霄站在船楼,叹息一声说道。

    对于卢象升此人,李子霄是打心底里佩服,此人才华横溢,忠肝义胆,对大明和崇祯更是忠心耿耿,以振兴大明为毕生愿望。

    可惜,大明这艘破船,这个时候船底早已千疮百孔,根本不是个人之力可以挽回的。

    卢象升对大明的忠诚,振兴大明的愿望,估计是很难实现了。

    而李子霄虽然敬佩卢象升,但却不会为了救他,而损失自己和白龙军的利益,洛阳他是绝不会去救的。

    三天后,李子霄站在船楼,披着大氅,吹着冰凉的海风,远远地望见,前面海平线出现一座宽大的岛屿。

    “将军,耽罗岛到了。”洪生走到李子霄身后,恭敬的说道。

    “恩,你下去安排吧。”

    等到船队再临近耽罗岛的时候,李子霄看到那处临时码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很多穿着普通百姓棉衣的男女,正在白龙军士卒的驱使下,在修建码头,扩大码头规模。

    不然这处小码头,根本无法满足白龙军水军的停靠,更加不可能,让李子霄这支庞大的船队靠拢。

    尽管,这几天的时间里,留在耽罗岛的陆远,动用了白龙军士卒,驱使岛此时数万居民,对码头进行扩建。

    可这处码头的规模,依旧不算太大,但总之前强多了,足以让千料的大船停泊,多花点时间,可以让白龙军的士卒们,从船顺利登陆。

    “啊呀,我的吗牙,可算是见到陆地了,要是再坐两天船,老子非死掉不可。”

    一个白龙军伍长,带着手下这一伍十几名白龙军士卒,从船踏耽罗岛的时候,无激动的喊道。

    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白龙军伍长,一看是典型的北方汉子,是个旱鸭子,根本做不过海船。

    结果,当船队驶出黄河,进入大海之后,海的风浪较大,使得船只不停的摇晃,直接让不少白龙军北方士卒,非常的不适应。

    白龙军是清晨时候,抵达到耽罗岛的,登岛之后,李子霄也是感觉身体不太舒服。

    在见到陆远,了解了一下耽罗岛大体情况后,他便到一座府邸休息。

    耽罗岛在元朝的时候,是被元朝皇帝当成养马场的,甚至还在面修建的宫殿,以备不时之需。

    甚至于,这个时候岛的数万的百姓,三分之二都是华夏人,他们都是很久以前迁移来的。

    剩余的一些百姓,大部分都是朝鲜人,毕竟此时耽罗岛是归属朝鲜管辖的,还设济州牧使,岛还有极少一部分倭国人。

    陆远攻占耽罗岛时,还遭遇了岛一支千人的朝鲜士卒的攻击,可是面对数千白龙军水军的坚船利炮,他们的反抗显得非常可笑。

    李子霄现在住的一处府衙,是朝廷在耽罗岛设立的治所,也是当年元朝修建的一处宫殿。

    而周大柱,刘重,陆远等人,则负责安排白龙军士卒的登陆,扎营,扩建码头等等事务,这些不需要李子霄再操心。

    “这位将军,济州岛乃是我朝鲜的国土,我朝鲜可一直都奉天朝为尊的,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你们这是在侵占我朝鲜国土,我要向大王状告你们。”

    这个时候,在李子霄的临时府邸内,一个身穿朝鲜古代官服的年男子,此时正义正言辞的对李子霄喊道。

    这个年男子是朝鲜国王,派在耽罗岛的牧使,此时这家伙说得一口标准汉语,而不是后世那种叽里咕噜思密达的语言。

    朝鲜的古代是没有自己语言的,他们全部都是使用汉语,字也是汉字,自古以来,朝鲜和倭国,算是受华夏明影响最深的两个国家了。

    以至于,后世宇宙国人都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们曾经统一银河系的民族,土地过去那些遗迹什么的,写的全都是汉语,古籍也是汉字。

    “以前这里是你们朝廷的国土,但从今以后,这里将重归我大明朝廷,是我大明国土了。再说,这里本来归属我汉人的。

    太祖皇帝当初册封你们朝鲜国王,算是默认了你们对耽罗岛的管辖,将这里赐予了你们。

    可是,几年前,你们朝鲜国王李倧,大逆不道,卖主求荣,竟然投降鞑子,接受鞑子的册封,不再是我大明的藩属了。

    那么,本将现在来收回耽罗岛,有何不可?”

    面对这个朝鲜官员义正言辞的抗议,李子霄也是出言反驳。

    “这……”面对李子霄这个说法,这个朝鲜官员也是一阵语塞。

    毕竟,此时朝鲜和大明断交,不再奉大明为主,而是尊鞑子为主,做了鞑子的附属国,李子霄这么做,似乎也没有错。

    但这个朝鲜官员态度立马软下来,转而对李子霄哭诉道:“将军呢,我家大王也不是真的想背弃天朝的。

    一直以来,我朝鲜都是奉天朝为主,连当初北面的清狗大举来攻,我家大王也没有投降之意。

    而是举全国之兵,与来犯清狗血战,期待天朝能出兵驱逐清狗,像当年天朝驱逐倭奴,保我朝鲜一样。”

    本来自
………………………………

444。第444章 老子其实是来灭国的

    444老子其实是来灭国的

    这个朝鲜官员说着说着,脸露出悲伤之色,甚至都哭了。

    “将军呢,我家大王率军誓死抵抗清狗,可是却迟迟等不到天朝的援军,我朝鲜国小兵寡,怎是那些清狗虎狼之师的对手呢。

    最后,清狗攻破了我国王城,我王那时候依旧没打算投降,甚至将王妃和王子藏到了江华岛。

    大王继续率军和清狗死战,可是最后清狗发现了王妃和王子们的踪迹,将他们活抓,逼迫我家大王投降。

    我家大王实在是没办法,才不得不向清狗妥协的,我家大王其实在心里还是更希望继续做大明的藩王的。”

    这个朝鲜官员的演技相当不错,此时表现的十分悲愤,为朝鲜国王李倧求情。

    但李子霄不得不承认,此人说的这些还真都是实情,此时的朝鲜还一直奉大明为宗主国,仰慕华夏化。

    对于鞑子的入侵,李倧确实也是极力反抗,最后朝鲜实在是敌不过鞑子,李倧才被迫向鞑子投降的。

    鞑子可没有大明那么仁慈,在李倧投降之后,对朝鲜进行了横征暴敛,让朝鲜的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这让李倧更加希望回到大明的怀抱,大明当宗主国的时候多好啊,这老大哥太会照顾小弟了。

    主要逢年过节,他派送一封言辞华丽的国,使劲拍拍大明皇帝的马屁,能得到一大堆的封赏。

    这些封赏对于国小民寡的朝鲜来说,可是一大笔银子,足够让朝鲜王室过奢华的生活。

    甚至于,自己被欺负了,只要向老大哥求救,大明会立即送粮派军,帮助自己出头。

    看看当年的日本丰臣秀吉统一倭国后,厉害不,直接渡海攻打朝鲜,把朝鲜都打懵逼了,眼看要占领朝鲜了。

    结果,朝鲜国王向大明一求救,大明派遣几十万大军,耗资数百万两银子,帮助朝鲜打败了倭奴。

    看看,这老大哥多好啊,出人出军,赶走倭奴,最后竟然什么都不要。

    朝鲜国王做的这叫一个舒坦啊,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宗主国,那个小国不喜欢啊!

    再看看鞑子,自从李倧投降鞑子之后,鞑子不仅要李倧断绝和大明的联系,封鞑子为主,更是要连年进贡大量的财宝,可劲的剥削朝鲜。

    这放在以前大明身,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放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国王李倧除非是傻,否则不会不想念大明。

    有时候,李子霄对于华夏古代皇帝,一个个好大喜功的脾性,非常的不耻。

    除了少数开国明君,后面的子孙绝大多数都是酒囊饭袋,目光短浅不说了,真多自以为华夏地大物博,可以随意挥霍了。

    像朝鲜,这个搅屎棍国家,从战果时期存在了,竟然让他一直存在到现在,而且正常历史,他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而且到了后世,他会从一个仰慕华夏化的小国,蜕变成和华夏争夺化遗产,宣称自己是全世界人类老祖宗的宇宙大国。

    这样的一个搅屎棍,天天放在自己眼前,光是看着恶心。

    如果有机会,李子霄会选择拔掉这颗搅屎棍,反正在李子霄看了,留着朝鲜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在自己身边,一点好处都没有。

    李子霄可不是以前那些皇帝,他好大喜功,他只看重实际利益。

    因为李子霄知道,你有你手里的拳头一直最大的时候,所有人才会尊重你,畏惧你,歌颂你。

    但如果你什么时候衰弱了,以前再听话老实的小弟,他也会摒弃你,厌恶你,投靠敌人怀抱。

    所以,这个时候,李子霄看着眼前这个朝鲜官员的哭诉,并没有露出多少同情,在他看来这些根本是借口。

    说到底,李倧不管是奉大明为主,还是现在改投鞑子,都是为了朝鲜自己的利益,没有他说的对大明那么忠诚。

    李倧真的要是对大明死忠,他是战死,也不会投降鞑子,大不了他完全可以带着王室家眷,逃到大明,寻求庇护。

    只要朝鲜王室在大明,至少在名义朝鲜依旧不会投降鞑子。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仅是放在嘴说说而已。

    他们希望回归大明怀抱,是因为他们发现原来投降鞑子之后,人家依旧不曾将他们当人看。

    鞑子皇帝可没大明皇帝那么大方,不仅逢年过节不给朝鲜封赏,还要一个劲的剥削你。

    李子霄这次北占领耽罗岛,一方面是确实是为了攻击鞑子,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任务,他这次是要来灭国的。

    灭谁的国,不是鞑子,消灭鞑子此时还有点妄想,也不是倭奴,此时进攻倭奴,还不是时候。

    没错,李子霄这次是来进攻朝鲜的,他要拔掉朝鲜这颗搅屎棍,他可没有华夏古代那些皇帝那么仁慈。

    或许是华夏古来历代皇帝看不朝鲜这块弹丸之地,不屑于劳民伤财去攻打,反不如接受朝鲜的歌功颂德。

    可李子霄不会这么想,一想到后世自成‘宇宙大国’,还一个劲和华夏争夺华夏遗产的棒子,李子霄打心底里厌恶朝鲜。

    既然,他这次穿越回来,立志要阻止鞑子入主原,这么高难度的挑战都接了。

    区区灭掉一个朝鲜,让未来这个搅屎棍不再出现,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甚至于,或许未来的全世界人类都要感谢他,因为他干掉了这个,敢号称是‘全世界人类祖宗’的家伙。

    谁都不想平白无故多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祖宗,是不!

    至少,李子霄是不愿意的。

    再说,本来这次李子霄想要进攻鞑子的地盘,从海走可以,但最好的路径确实从朝鲜境内。

    走朝鲜境内,可以直捣黄龙,入侵鞑子老巢腹地,甚至如果机会合适,李子霄都有可能打到鞑子的盛京城下。

    这个时候,李子霄其实很想告诉,眼前这个朝鲜官员:你又是抹眼泪,又是诉苦,又是替李倧表忠心。

    或许对别人有用,但对老子一点用没有,老子这次来,是来灭国的,大明不做,鞑子也不做的,我李子霄来做。

    但李子霄却不能明着表达出,他要灭掉朝鲜的想法,甚至不能自己亲自出手,他需要借助鞑子的力量。

    所以,这个时候,李子霄心里冷笑,但脸确实另外一份神情,有些愤怒,也有些同情。

    “你叫什么名字?”李子霄开口说道。

    “下官姓李,名国良,字举仁。”

    李国良看到李子霄有些动容,心里一喜,知道自己的话管用了,摸了一把眼泪,恭敬的说道。

    “哼,你们学得的倒是很全,名,字,全都有。”李子霄在心里冷哼道。

    “哎,李大人,你说的这些,本将也都知道,你们国王对我大明的忠心,我们圣也是知道的。

    这次本将渡海而来,其实是奉了圣之命,来帮助你们国王,摆脱鞑子的压迫,重新归顺我大明的。

    本将为了不泄露消息,才命手下人马夺岛,并封锁了全岛,谁知道这岛有没有鞑子的奸细。

    万一他们将我大军到来的消息,传给鞑子,那可麻烦了。

    可是没想到,会和你们岛的士卒发生冲突,无奈之下,我的手下只能强势夺岛。

    这里,我得先向李大人道歉,我的手下那些将领,都是一些粗人,他们做事不懂得变通,只知道服从命令。

    说到底,这次错误还是出在本将身,早知道本将应该早点和李大人联系才对啊!”

    李子霄也当了一次演员,此时叹息一声,脸露出无奈和抱歉的神色,对李国良进行忽悠。

    同时,这个时候李子霄在心里,都对自己佩服不已。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如此有表演天赋,早知道前世他去当演员好了,铁定会火,演技一定秒杀那些小鲜肉们。

    “大明圣仁慈,将军高义,下官在这里替我家大王多谢圣,谢将军。

    将军,我们可算是等到王师了,那些清狗残暴无常,简直都不是人啊!”

    听到李子霄这么说,李国良哪里还会去,计较李子霄的手下,干掉了他手那只不过区区千人的军队啊!

    李国良直接拜俯下去,给李子霄行礼,涕泪横流,大声高呼道。

    李国良是真的以为,李子霄是大明朝鲜派来救援朝鲜的,对于李子霄刚才那份说法,虽然有些怀疑,但很快消失了。

    毕竟,在在几十年前,大明曾不惜耗费巨资,派遣几十万大军,来到他们朝鲜,替他们赶走了倭奴。

    正是因为有过一次的证明,所以这个时候,李国良才会如此轻易的,相信了李子霄这一番说法的。

    “李大人客气了,这都是圣的意思,本将只不过是奉命而为罢了。

    不过,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我的大军要占据耽罗岛,以此为基地,调动大军,运输补给。

    等到合适的时候,会北登陆你国,然后进攻鞑子,争取一举击败鞑子,让你们再也不用遭受鞑子的压迫和剥削了。”

    李子霄义正言辞,正义凛然的说着,让后面的石英强憋着笑,却不敢笑出来,都快憋出内伤了。

    “将军,这里是济州岛,我乃济州牧使。”李国良不忘提醒李子霄道。

    “恩,济州岛是你们的叫法,耽罗岛是我们的叫法,这个无所谓的。接下来,需要李大人,配合我们大军的行动了。”

    李子霄回应道。

    “下官配合,一定配合。只不过,将军是否可以先派下官回去,通知我家大王,王师将到的消息。

    要不然,济州岛失去联系,会引起我国朝人怀疑的。

    这样一来,怕也会引起鞑子的注意,到时候会泄露天朝大军行迹的。”

    李国良很狡猾的,对李子霄提议道。

    李子霄心里冷笑,你还不是想给李倧传信嘛,还找这么一大堆理由,以为本将会信你。

    不过,李子霄还是决定利用一下李国良,让他给朝鲜国王李倧传去消息,让李倧真的相信大明派王师来帮助他们了。

    但是,李子霄并没打算放李国良回去,让写一封信,秘密派人送回去行了。

    如果能够借助到朝鲜的力量,这对于李子霄打击鞑子,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即便是,朝鲜国小民寡,但李倧此时手里还是有些军队的。

    更况且,李子霄要想执行北,杀入鞑子腹地的计划,需要穿过朝鲜全境,少不了需要李倧的配合。

    有了朝鲜的配合,白龙军在朝鲜境内的行军才能隐蔽,不会被鞑子提前发现,甚至不会遭到朝鲜境内军队的袭击。

    “李大人,你现在可不能回去,本将还需要李大人留下,安抚岛那些百姓。

    至于通知你家大王的事情,你可以派一心腹下属,带着你亲自写的密信,悄悄坐船潜回国内,通知你家大王。”

    李子霄拒绝李国良回去的主意,说道。

    “下官愿意相助将军。”

    李国良听到李子霄不同意他回去,心里虽然有些失望,但听到后面李子霄竟然是需要他,留下安抚岛百姓,心里反而有些欣喜。

    他高兴能够为李子霄做事,如此一来,他等于第一个迎接王师的朝鲜官员,等到日后如果真能击败鞑子,他可大功臣。

    更重要的是,李国良对于李子霄的身份,此时完全没有怀疑,也信了李子霄所说的话。

    你看看海那些大船,足有千艘,他在耽罗岛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的大船。

    特别是,白龙军水军的那两艘三桅炮船,面足足安置有近五十门火炮,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隔着老远望去,让人胆寒。

    要知道,李子霄接收了郑芝龙送来的三桅炮船,却安装了他们自己最先进火炮。

    每一艘三桅炮船,安置的火炮,足足郑家舰队的三桅炮船多出了八门火炮,更大的加强了三桅炮船的火力。

    再看看,登陆的那些士卒,一个个甲胄精良,武器锋利,训练有素。

    这样的舰队,这样的士卒,除了天朝的王师之外,估计也只有北方的鞑子,能有这样的军队了吧。

    本来自
………………………………

445。第445章 海盗

    445海盗

    李国良知道,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