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广元为了避免李子霄尴尬,主动站出来,对林婉儿解释道。

    林婉儿用勺子在桶里的稀粥搅拌了一下,一大半其实都是米水,不由得叹息一声。

    她也知道钱广元说的没错,但心里还是不由得对这些流民产生了同情。

    而在这一大桶粥旁边,还有一大桶菜汤,基本和清水差不多,上面飘着不算很多的菜叶。

    “施粥吧。”李子霄轻声对林婉儿说道。

    “嗯。”林婉儿点点头。

    其实,林婉儿不知道的是,今天因为李子霄要亲自来施粥,钱广元让人做的稀粥,用的米可是平日里的两倍。

    也就说,这些在林婉儿看来,基本上和米水差不多的稀粥,比平日里这些流民吃的要好很多。

    甚至于,今天这些菜汤,也是钱广元临时让人加上去的,平日里可没有。

    钱广元也是没办法,府衙的财政已经出现危机,他们还要养着这些流民,钱广元早就向李子霄抗议了。

    奈何李子霄简直不同意驱离这些流民,钱广元只是从减少每日供给上下文章。

    在钱广元看来,这些流民反正每日也不需要干活,只要保证他们不饿死,让他们挨过这个冬天。

    等开春之后,李子霄兵进山东或是开封之时,便有地方安置这些流民了。

    整处流民大营设有很多施粥棚,毕竟这里足有六七万人,而李子霄他们只在一处粥棚施粥。

    其实真正能够见到李子霄,亲手接过林婉儿盛出的稀粥的流民,数量也是少的可怜。

    毕竟,李子霄本来就是来作秀的,是来刷声望的,做做样子就行了,不能指望真让所有流民都亲手接过他们施的粥。

    李子霄要的就是,表现出他这个亲民的态度。

    此时地位到了李子霄这个地步,他此时想要刷声望,也极其简单。

    李子霄只需要在这样适当的时间里,在适当的场合站出来,做一些合适的事情,说一些合适的话,便足以了。

    就想现在,林子霄只需要亲自到流民大营走一趟,然后给一些流民施粥,很块他这个亲民举动,就会在流民之间流传开快。

    流民在感激他的同时,也让李子霄的亲民,爱民的好名声传播出去,提升李子霄的声望。

    “谢谢大将军,您是我全家的大恩人呢。”

    一个接过李子霄盛给的稀粥的中年男子,一脸感激的对李子霄说道。

    “你们都是我大明子民,我李子霄作为大明镇国将军,岂能看着你们受苦?可惜,本将军能力有限,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李子霄望着这个中年男子一脸感激的模样,脸色严肃,最后也有些无奈的说道。

    “不,大将军,赈济灾民,原本应该是朝廷的事,可朝廷现在不管我们了,是您下令收留我们,才让我们活了下来。

    俺周大鹏也上过几天私塾,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路,今日大将军救活我一家四口人性命。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家人都愿意拥戴大将军。

    虎子,憨娃,快过来,给大将军和夫人磕头,等日后你们长大了,也给大将军当兵,报答大将军的救命之恩。”

    前面接过李子霄施粥的百姓,都是穷苦人家,一个个都不怎么会说话,只能用下跪,磕头,这样简单的动作,来表达他们对李子霄的感激。

    但现在,李子霄遇到了一个读过书的文化人,这一番话说得就让李子霄心里舒舒服服的。

    这个叫周大鹏的中年汉子,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妇女,以及两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此时,那两个孩子听到自己父亲的话,老老实实的走过去,给李子霄和林婉儿磕头。

    “快起来,不需要这样。”

    李子霄搀扶起两个孩子,看到他们身上此时已经穿上了棉衣,替他们打掉上面的灰尘,问道:“换上棉衣,是不是暖和点了。”

    两个孩子有点怕生,但听到李子霄问道,较大的那个孩子,还是点点头,怯怯的说道:“有棉衣,暖和多了。

    爹爹说,这都是大将军赐给我们的,大将军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我们长大了,要给大将军当兵,报答大将军。”

    “真是好孩子。”李子霄默默那男孩的脑袋,笑着说道。

    没想到,这个小男孩回头看了自己的父母一眼,突然又对着李子霄磕头。

    “怎么又磕上了,不是说了,不用磕头的。”李子霄笑着,重新将那小男孩抱起来。

    但没想到,那个小男孩抬起小脑袋,看向李子霄,鼓起勇气,说道:“大将军,现在天变得冷了。

    我爹和我娘还穿着的单衣,前天下雨,我娘被淋湿了,生病了,这样下去她会死掉的。

    救救大将军,不要让人把我娘带走,虎子在这里给大将军磕头了。

    大将军也给我爹娘发一件棉衣吧,不然我娘怕挨不过这个冬天。

    去年冬天,我爷爷就是把棉衣全都给了我和弟弟,才会在大雪天活活冻死的。

    虎子一定不忘记大将军的恩情,等日后虎子长大了,一定报答大将军的恩情,求您救救我爹娘吧。”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的一定都不错。

    李子霄穿越过来前,也是农民家的孩子,现在看着这个小男孩,听他说出这一番,恐怕有些大人都说不出的话,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因为,李子霄担心这么多流民聚集在一起,容易爆发瘟疫,所以必须做好防范疫病的准备。

    所以,李子霄除了下来,用石灰在流民大营消毒之外,也严令所有生病的流民,必须立即隔离。

    如果有人病重,便可以直接驱离,李子霄可做不到,给所有病重流民治病的地步。

    李子霄蹲在小男孩跟前,默默他的小脑袋,苦涩的一笑,说道:“你叫虎子是吧,你放心。

    叔叔跟你保证,一定在入冬之前,让你爹娘都和你一样,换上暖和的棉衣。

    另外,我回去之后,还会派人来给你娘看病,从今以后,你们都是我李子霄的子民,你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等明年叔叔找到地方安顿你们,到时候你爹娘就能分到自己的土地,你们就不用再忍饥挨饿了。”

    说着这些的时候,李子霄日渐冰冷的心,此时也感觉火热起来,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突然间,他感觉自己的肩上,担起了越来越重的责任。

    “谢谢大将军。”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林婉儿也是这个叫‘虎子’的小男孩的懂事所打动,眼睛红彤彤的说道。

    这只是李子霄和林婉儿施粥中的一件小插曲,这一整天,李子霄和林婉儿接连走遍五处流民大营,直到傍晚才返回徐州。

    “钱广元,回去之后,派一批大夫去流民大营,给里面一些生病流民看病吧。另外加快棉衣的赶制,天气是越来越冷了。

    我已经让韩陆山,将咱们和红毛鬼交易所得的银子,分出了一百万两,由你们府衙支配。

    短时间内,咱们江北的财政是可以维持的,不用这样省了,稍微改善一下那些流民们的食物吧。

    最少,让他们每个一周,可以见到一些油水。

    另外,咱们不是正在修建通往开封的道路吗,从这些流民中挑选一些青壮,让他们去做,发给他们粮食作为报酬。”

    李子霄回到徐州之后,便对钱广元下令道。

    “是,大将军仁义,属下明白了。只不过,现在流民大营中,每日难免都会有一些生重病的流民,这些人……”

    钱广元提出自己的担忧。

    “这些人的处置,还是老规矩。

    我们救不了所有人,我们只能尽力救下大部分人,绝对要保住流民大营的卫生,杜绝疫病的产生。”

    李子霄知道自己该狠心的时候,也就是要狠心的。

    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善心,蒙蔽他的理智,他必须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他的一个抉择错误,有时候救不了人,反而会害死更多的人。

    “是,属下明白了。属下回去就办。”钱广元沉声说道。

    (本章完)
………………………………

582。第582章 攻不克的堡垒

    583攻不克的堡垒

    视线转回九月末,地点:金州大黑山一带。

    “杀啊!”

    金州北面数里外的大黑山,此时是喊杀声震天,一队队鞑子汉八旗士卒,如虫蚁一般多,正拼命的仰攻大黑山的三座堡垒。

    “火枪手,开火!”

    砰砰砰!

    随着从山下冲的鞑子汉八旗士卒,冲到距离城堡几十步远时,城堡便响起了一阵阵清脆的枪声。

    山下仰攻的鞑子汉八旗士卒,成片成片的倒下,可是他们却不敢退,依旧一个劲的往冲。

    因为山下,一群鞑子铁骑在督战他们,只要他们敢退下去,他们便会被鞑子铁骑射杀。

    再者说,他们的一家老小,全都是鞑子手里掌握着,他们要是敢做逃兵,他们的家人要遭殃。

    所以,这些鞑子汉八旗的士卒,此时虽然绝望,也只能不要命的进攻山的三座坚堡。

    只有攻破这三座坚堡,他们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开炮!”

    轰轰轰!

    山下,鞑子的十几门火炮,此时也一齐开火,轰击山顶的那三座白龙军的坚堡。

    “趴下,注意防炮。敌人来了,扔铁壳雷。”

    大黑山山顶,一座坚堡,一名白龙军将领对着堡墙的士卒们,大声命令着。

    这三座大型棱堡,是李胜派了数千民夫,修建了半年多完成的,也是刘重计划,镇守金州的第一道防线。

    轰隆隆!

    随着几十颗铁壳雷被扔下去,正在搭着梯子试图攀爬堡垒的鞑子士卒,立即遭受到密集弹片的袭击,惨叫着跌落下去。

    大黑山较高的地势,配合白龙军修建的这三座互为犄角的大型棱堡,简直是一座乌龟壳。

    这种方式构筑的防御,哪怕是放在后世一战二战的热兵器时代,敌人要想攻陷下来,估计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更别说,此时这些八旗鞑子除了装备了十几门红衣大炮,几百杆落红的鸟铳外,其他人还在使用大刀长矛呢!

    再反观驻守堡垒的白龙军这边,燧发枪,铁壳雷,已经更先进的火炮。

    这种情况下,鞑子要想攻陷这三座棱堡,简直是痴人说梦。

    尚可喜率领的这支鞑子汉八旗士卒们,已经进攻两天了,他们除了在大黑山丢下了千具尸体外,基本没有任何收获。

    要不是,多尔衮率领数千鞑子骑兵,待在后面监督他们,估计这些汉八旗的士卒们,早崩溃了。

    多尔衮因为在镇江追杀李子霄失利,反而吃了大亏,让他愤怒的同时,更加咽不下这口气。

    同时,多尔衮也不愿意这样灰溜溜的返回盛京,那样一来,他那位哥哥皇太极估计要对他落井下石了。

    所以,此时的多尔衮需要一场胜利,挽回他受损的名声。

    所以,这次他将目光盯了被李子霄留在金州的,刘重和周大柱两人统帅的‘镇辽兵团’的身。

    九月末,多尔衮便率领近万鞑子铁骑,从镇江赶到了盖州,召见了尚可喜和耿精忠两个汉奸。

    让他们两人召集人马,随他一起进攻金州,并由他们打前锋。

    多尔衮统帅鞑子骑兵近万人,还有耿精忠和尚可喜组织起的近两万汉八旗士卒,足近三万人逼近金州。

    在多尔衮看来,他依靠这三万人,绝对能打下金州。

    结果,还没到金州,他派出去的斥候,在金州北面的大黑山,发现了明军修建的这三座坚堡。

    这个时候,多尔衮很尴尬的发现,他要想顺利进攻金州,必须先得拔掉大黑山这三座坚堡。

    因为大黑山在金州城北面数里之外,三座堡垒设置的炮台,借助地势之利,完全可以够到金州一带。

    这也意味着,如果多尔衮不先拔除掉,白龙军在大黑山修建的这三座坚堡,。

    那么多尔衮在率军进攻金州时,大黑山三座堡垒的火炮,便能从背后,轰击他们,甚至截断他们的退路和粮道。

    所以,多尔衮只能先放弃进攻金州,准备先拔下大黑山的三座堡垒。

    鞑子骑兵对于攻坚,本来不擅长,那么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尚可喜和耿精忠的身了。

    结果,这两天打下来,尚可喜和耿精忠的手下伤亡惨重,却连一座堡垒都不曾攻克。

    这让多尔衮心情更加暴躁,对着尚可喜和耿精忠一顿臭骂,甚至用马鞭子抽了他们。

    随着一阵铁壳雷从堡垒面扔下来后,这一次进攻的鞑子汉八旗数千士卒,再也坚持不住了,再次溃败下去。

    “哈哈!炸得好,没错,这样给老子打。”

    主堡的一名白龙军旗将木狼,也是这三座堡垒的白龙军主官,此时看着再次被打退下去的汉八旗士卒,大笑一声,对着周围的士卒喊道。

    “废物,全都是一群废物,要你们有什么用,全都跟本王杀了。”

    多尔衮看着山再次溃败下来的汉八旗士卒,怒声吼道。

    “王爷,万万不可啊,非将士们不用命,而是山的明军,堡垒坚固,地势高耸,加对方火器犀利。

    敌人占据了天时地利,想要打下这三座坚堡,实在是太困难了,非奴才手下将士不用命啊!”

    听到多尔衮要杀死那些溃败下的士卒,尚可喜赶紧去阻止道。

    多尔衮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刚才他也亲眼目睹了这一战,对于白龙军在此处修建这三座坚堡,还派了这么多火枪手驻守,他也知道很难打下来。

    可是,多尔衮咽不下这口气,心里憋着一团火,他在镇江刚刚吃了李子霄的一次大亏。

    本来他还想着,到金州这边找回场子,灭了李子霄留在金州的这支人马,也算是报仇了。

    可是,多尔衮怎么也想不到,他率领三万士卒,杀气腾腾而来。

    结果,现在他还没杀到金州城下,直接被人家第一道前沿防线给挡住了,还寸步难行。

    试问,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不气炸了肺,才怪呢!

    不过,好在多尔衮此时还保持着一丝理智,并没有真正让手下八旗骑兵对溃败下来的汉八旗士卒,进行屠杀。

    “你们两人听着,不管怎么样,本王再给你们两天时间,要是还打不下大黑山的明军堡垒,那你们提头来见吧!”

    最后,多尔衮冷眼望着尚可喜和耿精忠两人,撂下一句狠话,便带人离去。

    “哎!”

    留下尚可喜和耿精忠两队大汉奸,彼此对视一眼,全都流露出无奈。

    这给人家做狗,特别是给鞑子做包衣奴才,也是不好做的啊!

    其实,这个时候多尔衮在亲眼看了,之前尚可喜的手下,进攻大黑山堡垒的战斗后,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对付这种局面。

    这种情况下,白龙军占据的绝对优势,已经不是个人的战略战术可以弥补的了。

    此时,鞑子一直崇拜的‘战马弓箭无敌’的冷兵器观念,算是被彻底摧残了。

    刘重在大黑山的三座堡垒,足足放了两千人,其白龙军士卒六百人,城防军士卒一千四百余人。

    他们储备了足够他们食用半年的粮食,充足的武器弹药,鞑子想要强攻下来,跟本不可能。

    鞑子要想对付这三座堡垒,唯一的办法是围困,切断堡垒的水源,才会有机会取胜。

    哪怕这个时候,换装备了燧发枪和加榴炮的白龙军,来强攻这三座堡垒,估计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结果,接下来的两天,尚可喜和耿精忠继续带人强攻,最后除了又留下数百尸体外,依旧一无所获。

    当然,两天之后,多尔衮也没真将尚可喜和耿精忠两人砍头。

    最后,经过两天思考后,多尔衮也清醒过来,明白强攻大黑山堡垒,是不明智的。

    同样,多尔衮也想到了对付大黑山堡垒的办法,那是长期围困。

    可惜,这一次他匆匆而来,并没有做好万全准备,如粮食,他们只带了够三万大军半个月的粮食。

    所以,长期围困,他也是做不到的。

    最终,杀气腾腾而来的多尔衮,却只能灰溜溜的回去,这让心高气傲的多尔衮暴怒之下,急火攻心,直接病倒了。

    “哈哈哈,这个多尔衮还真是自不量力,竟然敢这样强攻大黑山堡垒,真是找死。”

    当消息传到金州刘重的耳后,让刘重忍不住哈哈大笑,对一旁的周大柱和李胜等人说道。

    “是,凭鞑子那大刀长矛的,在大黑山三座棱堡面前,根本束手无策,我不信鞑子的大刀长矛,能看破岩石,轰碎城墙。”

    一旁的李胜也满脸笑意,高兴的说道。

    “不过,这次多尔衮的进攻,多半是鞑子的一次试探。

    此时,鞑子主力在松锦的战事,并没有完全结束,估计等明年开春之后,才会是鞑子对我们大举进攻的时候。

    到那时候,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旁边的周大柱也提醒道。

    刘重点点头,说道:“老周说的没错,明年才是咱们最大的考验。

    不过,这次咱们怎么说,也算是击败了鞑子,取得了一次胜利,咱们得向大将军,汇报这个好消息才行啊!”

    “我同意,是该给大将军发这个好消息、。”

    而李子霄得到金州首战捷报,却是已经一周之后了。

    “哈哈,好,好啊!刘重和周大柱,还有李胜三人,在金州干的不错。这次多尔衮估计要被气坏了。”

    在看完刘重派人送回的消息后,李子霄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而且,这次李子霄也没有猜错,多尔衮不是被气坏了,而是直接被气病了。

    “多尔衮这是在镇江,被我们坑了一道后,想要去金州找回场子,结果却在大黑山,碰了一大大钉子。”

    卫宏也是笑着说道。

    “嗯,金州那边我对刘重和周大柱两人有信心。要说此时野战,或许咱们白龙军依旧还难以匹敌鞑子。

    可要是说到防御,说道拒城而守,那鞑子可绝对不咱们。

    野猪皮终究是野猪皮,到现在还抱着‘骑马射箭打天下的’冷兵器思想不放,真是鼠目寸光。

    用不了多久,冷兵器时代终究会被热武器所替代,到那个时候,关外鞑子们也该被历史扫进垃圾堆里去了。”

    李子霄此时目光深邃,沉声说道。

    “确实,未来战争的打法,必然要随着火枪和火炮的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也是在跟随大将军之后,才深刻明白这一点啊!”

    韩陆山也难得从扬州赶回来,此时参加这次会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感慨的说道。

    李子霄看着刘重送来的这一战,详细的战斗过程。

    突然,让李子霄想起了一件事。

    原来历史,应该再过四十来年后,后世那位被一些人,吹捧出来的所谓糠稀大帝,要在外兴安岭的雅克萨,与北极熊来一次碰撞。

    那时候,人家也是派出几百人,带一批简单火器,守住一座城,结果糠稀大帝派出三千多人,愣是打不下来。

    最后所谓取得的大胜,也只不过是采用长时间围困的办法,让城内北极熊士卒大多病死渴死的,才打赢的。

    要知道,那时候的北极熊其实很弱,远没有达到后世那么可怕,北极熊士卒使用的,还是火绳枪,火炮也是少的可怜。

    甚至在那时的欧洲列强眼,那时的北极熊还只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而已,甚至连瑞1典都能暴打北极熊。

    如,1700年北极熊与瑞1典的一次战役,四万多北极熊士卒,愣是被不到一万人的瑞典军,打的落花流水,伤亡人数高达一万五千多人。

    由此可见,那时候的北极熊根本还是个熊孩子,还没有长成庞然大物呢。

    在鞑子眼的一场所谓大胜,其实更像是一个笑话。

    要不然人家北极熊不服,等待糠稀大帝把兵撤回去之后,人家又重新占领雅克萨,又打了一战。

    说到底,还是没把人家打服,那一战,鞑子虽然赢了战争,却输了未来。

    而后世还有人将这一战,当成糠稀大帝的绝世功绩来炫耀。

    正是因为这一战赢了,让鞑子依旧不思进取,还抱着‘战马弓箭天下无敌’的冷兵器思想不放。

    此后鞑子统治华夏的两百年内,华夏的热武器,基本处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两百年后,等到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打过来的时候,鞑子才真正醒悟过来,可惜晚了。

    而这一次,李子霄也正是从大黑山一战,看到了雅克萨之战的影子,才让李子霄想了这么多。

    “这一世,我绝不会让历史重演了,不会让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明,被最后区区两百年的黑暗,而断送。

    而偏偏这两百年,又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交接期,对华夏未来太重要了。

    我要做的,是让华夏平稳的,度过这个时代更迭期。

    只要让华夏正常发展,算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