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陛下不放心姜瓖,这个也好办。
皇上可以在大同留下一部人马,并且从大同官兵当中,提拔一部分将领,将大同兵马完全掌控到手。
到时候,便可以慢慢削弱姜瓖在大同的影响,逐渐将其边缘化。
那时,就算姜瓖头顶着高官职位,但却已经被实际架空,皇上也就不用担心他什么了。”
“哈哈,好,李过你这个主意不错,朕准了,就这么办。”
李自成听完李过的提议后,也是大笑出声,对李过这个主意极为欣赏,同意道。
“既然如此,那就传朕旨意,任命姜瓖依旧为大同总兵官。
只不过从今以后,他不再是大明的总兵了,而是朕大顺的总兵官。
然后,李过,你亲自跑一趟大同,传递朕的命令,然后再安排几名将领,接管大同兵权,慢慢架空姜瓖。”
“是,皇上,末将遵旨。”李过领旨道。
随着刘宗敏拿下大同之后,李自成也率领大顺军主力,离开宁武关,没有再去大同。
而是途径朔州,随即朝东北方向行军,直奔山阴一带而去。
当李过抵达大同,传达完李自成的命令后,安排好大同那边的事务,便随着刘宗敏的大军离开大同,杀奔应州,准备和李自成汇合。
接下来,战事的进展,更是让李自成难以相信的顺利。
大顺军沿途所过,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更有大量明朝官员,主动开城投降。
就这样,李自成有了仅仅一周多点的时间,就从朔州,接连攻占山阴,应州,蔚州,一直打到了居庸关。
这一路下来,大顺军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行军,而不是征战,根本就没有遇到其他明军的抵抗。
八月十五日,抵达居庸关下的李自成,得知此时居庸关内,此时有着昌平总兵唐通的数万明军驻扎,有太监杜之秩担任监军。
本来李自成认为,在居庸关这里,或许会有一场硬仗,可结果呢。
总兵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竟然不战而降,主动打开居庸关,这让李自成惊愕的同时也是大喜。
随即,李自成率领大顺军主力,立即进驻昌平,此时他们距离大明京城不过区区几十里的路程了。
而他同时,李自成会下的大将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军,也在南面攻入真定府,由南往北打过来。
甚至,刘芳亮在南面也已经并不血刃的那些真定府,一大批朝廷高官,主动向刘芳亮投降。
此时,这些愿意主动投降大顺军的大明官员,其实都已经觉得大明此时大势已去,提前抱上李自成的大腿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感觉胜券在握,可是他麾下将领宋献策,李过等人却忧心忡忡。
“军师啊,咱们马上就要打进大明京城了,你们怎么一个个都不怎么高兴呢?”
李自成察觉到宋献策几人的异常,开口询问道。
“这……,末将心里不安。”
宋献策犹犹豫豫的说道。
不是宋献策不想说出心中的忧虑,实在是他担心惹怒李自成。
自从李自成称帝之后,那身份可就以前他们造反起义当流寇时,可就不一样了。
李自成也是越来越有皇帝的模样,变得更加威严,宋献策等将领说法也得越发谨慎。
“军师啊,有什么话就直说,不用吞吞吐吐的,就算说错了,朕也恕你无罪。”
还好,李自成对于他麾下这些老臣子们,还算仁厚,如此说道。
“那末将可就说了。
陛下,咱们现在打到昌平,距离大明京城只剩一步之遥。
可是,到目前为止,咱们都没有看到大明最后两支劲旅的身影,一个便是山海关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另外一支,就是李子霄麾下的‘白蛇军’。
此时的大明京城看似近在咫尺,可是在末将看来,却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如果我们在进攻大明京城的时候,吴三桂和李子霄率军来援,一个弄不好,就容易满盘皆输啊!
俗话说,一口吃不出个胖子,就算让皇上打下了大明京城,到时候这天下也难以完全落入皇上手中。
至少,吴三桂和李子霄手里的兵马和地盘,他们是绝对不会交出来的。
到那时,杀死大明皇帝崇祯的咱们,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战打到这里,我们攻占的地盘已经足够多了,但基本上却没消化。
再看看李子霄这几年的做派,一直都是稳扎稳打,以李子霄此时手里的力量,想要攻占大明京城,他早两年就做到。
可是,他却没做,而是披着大明侯爷的名号,占领了河南和江北。
甚至,以李子霄的实力,明显能攻占更多地盘,却没有做,一心将河南经营好。
那不是李子霄傻,而是他明白,占领再多地盘,如果不消化掉,将占领地盘上的人口,土地利用起来,那也是没有用的。
侯爷,咱们大顺军此时看上去光彩,可是根基相比起李子霄来说,太浅了。
所以,此时微臣斗胆向皇上进言,不如暂停进军,派人到大明京城,向崇祯谈和吧。
只要我们能威逼崇祯,将大西北割让给咱们,这一战就值了。
大明京城打不打下来,对咱们实际没多大好处,皇上可忘记丞相临走前的交代了嘛?”
宋献策的这番话说完后,李自成陷入了沉思,下面那些顺军将领们,也纷纷议论起来。
“不行,我反对。
咱们都已经打到这里来了,还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干吗。
就直接杀进大明京城,宰了崇祯那老儿,让皇上也坐坐那龙椅,住住那大明皇宫。
到时候,天下谁敢不从,咱们就灭了谁。”
对于宋献策此时讲出和崇祯和谈的话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刘宗敏。
对于李自成来说,此时他们都已经打到昌平了,再让他放弃进攻大明京城,他心里确实有些不甘心。
但李自成仔细考虑宋献策的话后,也觉得非常有道理,并且李子霄也没忘记出发前,牛金星对他的叮嘱。
思来想去半天,李自成才终于发话:“好,朕同意军师的意见,可以考虑和崇祯和谈。
不过,朕不要在西北割地为王,朕既然称帝了,朕就是大顺皇帝,和他大明皇帝崇祯平起平坐。
想要朕不进攻大明京城可以,崇祯需要割让这个西北,也就是陕西和山西两地给朕,并要犒赏朕大军三百万两白银。
如果崇祯答应朕的这两个要求,朕就退兵,与其缔结停战盟约。”
李自成这个时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此时大明西北这边,只有一个陕西,还没有甘肃,此时的陕西,基本上就是后世陕西和甘肃两省。
至于李自成为什么不要西面的朵甘思宣慰司呢,也就是后世的青海一带。
因为,在李自成看来,那完全就是一处不毛之地,连人口都养不了几个,要了也没用。
不得不说,明末小冰河时代气候本来就冷,青海那地方的环境,比后世更恶劣,也难怪李自成看不上眼。
那边,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也就够河西走廊了,不过此时的河西走廊就归属陕西。
要不是此时河南已经被李子霄占领,李自成甚至还想将河南也要过来。
听到李自成有和谈的意愿,宋献策也是一阵欣喜,并且觉得李自成提出的要求,并不太过分。
毕竟,此时陕西和山西,其实已经完全被他们大顺军打下来了。
就算崇祯不给,山西和陕西也同样是他们的,这个时候,如果崇祯明知的话,多半会答应这个要求。
不过,唯一让宋献策感到不安的,就是李子霄要以大顺皇帝的身份,与崇祯缔结盟约。
也就等于变相的让崇祯承认了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国的事实,正式让山西和陕西两地,脱离大明的统治。
“皇上,那就派人去将您提出的要求,告诉给崇祯皇帝吧。
不知皇上可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宋献策对李自成问道。
“嗯,就让之前投降咱们的那个什么监军太监杜之秩去吧。
他本就是崇祯的人,对大明京城的情况也最为熟悉,让他去最合适不过了。”
李自成笑着说道。
其实,李自成派杜之秩这个老太监,充当李自成他们这次入京城和崇祯和谈的使者,还有更深的意思。
杜之秩之前可是崇祯宫内几大太监总管之一,也算是深得崇祯信任,可现在却主动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这就是要告诉崇祯,你看看连你身边的人,都主动投降我了,你这边还是多少人是甘心为你卖命的。
你身边的人心都散了,还拿什么和我斗。
你要是识趣的话,最好答应我提出的要求,不然我发兵攻城,没人会愿意为你卖命死守的。
李自成这是有着间接羞辱崇祯,警告崇祯的意思在里面。
(本章完)
………………………………
第856章 朕,不迁都
856朕,不迁都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订阅!!】
“什么?让我回京城!我不回去。”
六月份,李子霄在徐州收到了金州刘重和周大柱送回的消息,得知了鞑子对金州展开了进攻。
刘重和周大柱两人表示,金州固若金汤,虽然鞑子来势汹汹,且兵马众多,但他们依旧有信心守住金州。
同时,刘重也在消息中,告诉李子霄,他们打退了鞑子的第一波进攻后,鞑子便偃旗息鼓了。
而且之前进攻金州城的,主要是耿精忠的手下,鞑子兵一个都没上阵。
而三日强攻金州城不下后,耿精忠退兵,随即鞑子便退后红嘴堡,围困大黑山,没再继续进攻金州城。
“爵爷,鞑子这次进攻金州城,为何虎头蛇尾的,皇太极囤积重兵在辽南,现在却只围困大黑山,不再强攻金州城,皇太极到底在想什么?”
李岩在看完刘重送回的消息后,也是十分不解,他本以为金州城必有一番血战,但现在情况让他始料未及。
李岩不解,但李子霄却心里透亮,作为熟知历史走向和鞑子秉性的穿越者。
李子霄此时立即便猜到,这一次皇太极真的的心思不是夺取金州,估计皇太极又想着入关劫掠了。
李子霄微笑着,抿了一口茶,看向李岩,说道:“皇太极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这次真实目标不是金州。
一方面,应该是他手下将领,向他汇报了金州的难打,需要付出太大代价,让皇太极觉得得不偿失,暂时不打算到动手了。
这个时候,鞑子也很不好过,他们人口稀少,却要维持大量军队,到了冬季连过冬的粮食都不够。
没见到这几年,鞑子每次冬季的时候,都要入关劫掠一番,获得人口和粮食,有时候规模大,有时规模小。
距离上次鞑子大规模入关劫掠,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这一次皇太极多半又想故伎重演了,打金州只是幌子而已。”
听完李子霄的话后,李岩也是一惊,脸色微变,看向李子霄,惊呼道:“爵爷的意思是,这次皇太极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入关?”
“嗯。”李子霄点点头。
“那咱们要不要提醒一下朝廷,让他们做些防备啊!”
“提醒不提醒,现在已经没什么区别了,现在朝廷在北方的防御,已经基本上全烂了。
除了宁远和山海关之外,北面防御基本上漏洞百出。
鞑子只要不是想彻底入关,奔着覆灭大明而来,而是抱着劫掠的心思,他们完全可以不走山海关一线。
就像上次那样,他们完全可以轻装上阵,绕道其他路线入关,朝廷就算是提前知道,也防不住的。”
“嗯,确实如此。”
李岩听后,也深以为然,此时朝廷在北方的防御,基本上已经算是废了。
随即,李岩也激动起来,因为他知道,如果鞑子再次入关劫掠,对于朝廷和崇祯来说,算是灾难,但是对于李子霄和白龙军来说,却是机会。
到时候,李子霄如果北上勤王,便可以带兵名正言顺的进入山东,河北一带,而李子霄下一步的扩张方向,正是这两个地方。
但却被李子霄拒绝了,最终李子霄还是采取老办法,招募新兵,训练,装备的花费,全部不由府衙出,而是有李家主导的江北财团出钱。
此时,由李家为首的江北财团,已经完全抱成了团。
他们从海外贸易,以及李子霄在江北,河南大力推行商贸,让江北的商人尝到了最大的甜头,现在他们是巴不得跳上李子霄的战车。
不仅是招募新兵,加强训练,李子霄现在也在囤积粮草,府衙的粮食还算充足,但李子霄还从江北粮商手里,佘借了五十万石粮草。
同时,江北的两大兵工厂,也在加班加点的打造兵器,火器,江北的战争机器早已经悄无声息的运转起来。
原本李岩以为,李子霄这是为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造反而准备的,到现在李岩才知道,他想错了。
李岩不知道李子霄为什么,能提前料到鞑子今年会再次入关劫掠,不过
“不着急,本爵猜测,距离鞑子真正入关时间,应该还得有几个月,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还充足。
上一次,四年前鞑子大举入关时,本爵手里兵力有限,只能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
这一次,本爵给他们准备了数万精兵,这次本爵要让鞑子知道,进关容易出关难。”
说着,李子霄的脸上露出冷笑。
就在李子霄这边早就暗中,为鞑子入关筹备的时候,关外皇太极此时也在秘密筹划秋季南下的事宜。
崇祯十五年七月初,盛京深夜,崇政殿书房。
此时,皇太极的书房内,挤满了现任满清的众多文武重臣。
包括代善、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多铎,豪格,以及汉奸范文程,宁完我等人都在。
这些人把皇太极原本就不大的书房,挤得是满满当当的。
“咳咳!”
坐在御椅的皇太极,习惯性的咳嗽着,吃力的挪动了一下肥胖的身子,扫视众人,然后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这次将你们召集而来。
朕是想问问你们,关于咱们今年的‘南狩’行动,你们各旗的武器、铠甲、粮草、物资,可都准备齐了?”
阿济格最先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各部的粮草、物资、甲胄等,正在紧急筹备当中。
不过,今年收成不好,各部族人都比较困难,一次性筹集供给十几万大军所需数月的粮草,对各部都是极大的负担。
还望皇上多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尽快筹集完成,绝不耽误今年的‘南狩’行动。”
但皇太极却摇摇头,说道:“不行,你们各部要加紧速度,咱们必须趁着汉人没有防备,并且赶到入冬之前,趁其不备一举南下,才能收获奇效。
否则,一旦等到入冬,天寒地冻,咱们入关更不方便,而且要是等汉人反应过来,万一再打成僵持战,这样对咱们大清是极为不利的。
咱们这次还是要像以往那样,以快打慢,避开山海关,迅速南下入关,打明军一个搓手不急。
赶到明朝皇帝各路勤王大军赶到京师之前,我们迅速劫掠一番,重新出关。
咱们现在需要更多的人口,才能耕种更多土地,采矿,冶铁也需要人手,所以此次南下入关,依旧以劫掠人口为主。
主要目标是大明的山西,以及山东两地。”
皇太极也很清楚,此时的大明河北地区,被他们前几次大规模劫掠,早已经破烂不堪,没多少人口、财富可掠夺了。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准备兵分两路,一路西进山西,一路南下山东,这两地都是他们之前没太深入过的,油水还很足。
“皇上所言有理,臣弟请求进攻山东,这次我要打下济南。”
一旁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这个时候也站起来,激昂的说道,主动请战率领南路军。
多尔衮可没曾忘记,四年前,他在山东境内遭遇白龙军,多铎被俘,李子霄逼得他放弃进攻济南的那件事。
这一次,多尔衮准备再攻济南,一定要将其打下来,弥补上次的遗憾。
另外,他知道山东距离李子霄的驻扎地不远,到时候李子霄极有可能会率军迎战他们。
这一次多尔衮也是为了洗刷耻辱,击败李子霄而去的。
“皇上,臣弟也请战,我的镶白旗愿意南下山东。”多尔衮说完后,多铎便忍不住也站起来。
相比起多尔衮来说,多铎对于这次南下山东,更是势在必得,他更加忘不了四年前被李子霄俘虏的耻辱。
“好,朕准了,入山东的南路军,就以你们两白旗为主力,朕再让镶蓝旗,和蒙古两红旗,镶白旗配合你们。
再加上,正红,正白,镶黄三旗的汉军,组成你们南路军,由多尔衮为统帅,多铎为副帅,济尔哈朗为副帅。”
皇太极看到多尔衮和多铎如此请战,他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本来,这一次多尔衮就是皇太极心目中,两路入关劫掠大军的统帅之一,现在他主动要求统帅南路军,和皇太极想的一样。
同时,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向来都是一起行动的,将他们分开也不太现实。
当然,皇太极也知道多尔衮和多铎的心思,他也有意成全他们,皇太极相信,这次南下多尔衮应该不会再跟他耍小心思了。
这一次皇太极召集这么多满清大臣回来,本来就是要确定南下两路军统帅和组成人马的,不然后面没时间了。
多尔衮的南路军,包括三旗鞑子,三旗蒙古军,三旗汉军,兵力足有八万余人。
“皇上,那入山西的一路军,由谁统帅呢?”范文程在旁边问道。
“西路军这次,朕准备交给阿济格统帅,豪格和杜度为副帅,率领镶黄旗,正红旗,和正蓝旗。
以及蒙古两黄旗,正白旗,还有汉军的两蓝旗和镶红旗,由北面长城入关,向西劫掠山西。”
“是,皇上。”阿济格听后,也是一阵欣喜,立即领命。
阿济格的西路军,差不多也有七万余人,两路大军加起来,这次鞑子入关的兵马,就已经达到十五万。
这几乎已经占到了,此时鞑子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了,要知道此时鞑子全国兵力,也不过才二十二万来人。
这还是因为这两年,鞑子在白龙军手里吃了不少亏,让皇太极连续数次扩编汉八旗队伍,使得鞑子兵力增长迅速。
皇太极不可能,将所有兵马都派去南下入关,他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守住老窝。
皇太极可不想,去年李子霄渡海而来,带兵打到盛京城下的一幕再出现。
虽然去年李子霄只带了两千人打到盛京城,对盛京城的鞑子,也没造成多大损失,但仅仅是俘虏了大玉儿这一项,就已经让皇太极难以接受了。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考虑的很充分,不会再给李子霄钻空子。
“现如今夏收刚刚结束,正是筹集粮草物资的最佳时候,我要你们各部,在两个月之内,完成所有物资的筹集和兵力的动员。
九月份,各部人马就要按照朕的命令,陆续前往集合地点,九月下旬,入关。
想父皇以十三副铠甲起家,能发展到现在,克服了多少困难,咱们现在再困难,能有父皇那时候困难吗?
各部的粮食先供应军队用,等我们这次入关,那里的汉人有的是粮食供我们去抢。
等我们带回满车的粮食,再加倍还给族人,不仅有粮食,还有女人,有真金白银,绫罗绸缎。”
皇太极的话,引起鞑子将领们的大笑,他们回忆起以前数次入关,每次都收获颇丰,对于这一次他们也更加期待。
豪格更是大声笑,道:“父皇说的没错,咱们缺什么,到汉人那里抢就是了嘛!
想当初太祖能以十三副铠甲,创下如今偌大的基业,靠的还不就是咱们满人的勇猛,以及从汉人那里的一次次掠夺嘛!
父皇放心,儿臣回去之后,便将府上的粮食拿出来,一定保证在期限内,筹集齐所需粮草。”
“好。”皇太极赞赏的看了豪格一眼。
“皇上放心,我们等一定尽力相助各位亲王贝勒们,尽快筹集大军所需物资,绝不耽误皇上的‘南狩’计划。”
旁边的范文程和宁完我这几个汉奸大臣们,此时也赶紧站出来,对皇太极表决心。
随着这场深夜在皇太极书房的会议结束后,多尔衮,阿济格等鞑子将领便重新返回他们的人马。
而他手下的各部也加快了粮草物资的筹集,而这下子可就要苦了关外的那些汉人百姓们。
鞑子大军出征所需的粮草,多数都是要有这些汉人百姓提供的,至于鞑子各部族人根本不会出多少。
至于阿济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