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改造计划-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巍峨的城墙有些残缺,无数星星点点的赤色、红色、黑色、白色的痕迹密密麻麻的密布在那斑驳的城墙上,这不是岁月留在她身上的痕迹。
一道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火光之后,或年轻、或苍老、或惶恐、或坦然、或疲惫,亦或是跃跃欲试的各种脸庞清晰可见。
不过不管这些脸庞到底有如何的不同,至少这些脸庞的主人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他们身上都披着残破的铠甲,手中拿着的长刀、长矛亦或是弓箭,都还是依然在闪烁寒芒。
安静的巨城如同一只被那号角声吵醒的巨兽,陡然活动起来。
稀疏的人声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火光开始出现,稀疏的人声越来越噪杂,最终汇聚成一道锵然的巨大声浪,开始响彻这大地。
于此同时,那如同星河般的连绵营帐,也突然活了过来。越来越多的星星开始亮起,无数的人流从一顶顶巨大的毡帐中奔出,朝着特定的地点开始汇聚,然后组成一个人眼根本望不到边际的人海。
一口口巨大的依然冒着热气的大锅抬出,人海开始骚动。
城墙火光后无数矗立的人影冷冷的看着远处那不太清楚的汹涌人潮,火光明灭中根本无法看清看懂这些战士心中到底再想些什么。
………………………………
第492章
盏茶时间很快过去,晨曦已经越来越亮。
聚集在一起人海也开始动了,人潮开始分散,然后又开始以另一种姿态开始一列列的汇聚。不时有一骑骑骑兵在队伍中穿梭,游走。很快,十余个成正方形看上去就急剧攻击性的队伍已经整队完毕。
“咚咚咚!”
恰在此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城池中,滚滚战鼓轰鸣声陡然冲天而起。随着这战鼓轰鸣,一列列精气神都要比城墙上的那些身影要好的多的披甲之士从城墙甬道上迅登上城墙,取代原本矗立在城墙上的甲士。无尽的肃杀之气开始在城头之上蔓延。
“呜呜呜!”
城内战鼓声未落,城外大营内苍茫的号角声再次响起,绵长的号角声似乎要同这战鼓试比高,一浪高过一浪,而城内的战鼓声却也不甘示弱,一阵比一阵更急。
战事未开,金戈铁马之气已经开始弥漫在这块大地上。
沉重的脚步声带着金铁交鸣的锵然之声随着那似乎永远不会停歇的号角声开始开出那连绵不绝的营帐朝着已经在晨曦中露出轮廓的巍峨巨城缓缓逼近。
十余列延绵长达十余里的巨大方阵义无反顾的踏着地上那折断的刀剑矛戟、踏着敌人或者袍泽早就僵硬残破的躯体逼近,最终在距离城墙还有五里的时候突然整齐划一的停下。
漫天的战鼓和号角之音似乎也都约定好了,也在同一时刻消逝一空。
“杀!杀!杀!”
毫无征兆的饱含金戈、肃杀之气的三个“杀”字如同滚滚闷雷从大地上冲天而起,无尽的雾霾也在这杀字之下破碎,缓缓露出湛蓝的天空。
今天,又是一个日朗天明的好天气。
三个杀字过后,绵长的黑线如同一个黑色的浪潮朝着那褐黄色的巍峨礁石快碾压而去。
片刻之后,刀箭之音齐鸣,黑色的浪花碰撞在那巍然不动的褐色礁石上,绽放出无数的血花和残肢断臂。
宁静的早晨,被无尽的血色和硝烟所覆盖。
这一场浪花对礁石的战,在持续了半个时辰之后,才在那连绵的大营中响起的鸣金之音中缓缓消退。伤痕累累的黑色浪潮,缓缓脱离战场,舔詆伤口。而在这黑色人潮背后,另一列崭新的十余队方阵组成的人海,同时在缓缓前开拔,在进入距离褐色城墙不足五里的时候,陡然加,然后轰然撞上巍然而立的礁石。
新一轮的厮杀再起……
……
政和三年七月底,西夏亲王李良度督师马步军统计三十二万余人、强征中原各地民夫近百万南下,与银夏制置使种师道统帅的近三十万宋军在庆州、蔡州、夏州、西平等地一线展开激战。
交战真正的中心一直在围绕着银夏城展开。
李良度远比种师道想像的还要狡猾,而且这一次似乎李良度只是为了为西夏雪耻而来,并没有如种师道先前那般料想的那般胃口大到想将整个渭、洛、汾这三条银夏等地主要的黄河支流北岸已经被大宋收回的城池都拿下,而是将绝大多数主力都集中到了银夏城。
面对种师道驻守在银夏还有夏州、庆州两地宋军的袭扰,李良度只是将带来的六万西夏铁骑撒出去,用西夏骑兵强大的机动性来对抗甚至是袭杀前来袭扰西夏军队的宋军,这就让种师道等一干宋军将领想要通过小股宋军来袭扰李良度强迫他分兵把守的想法彻底的落空了。
如今西夏人占据的地盘已经足够广阔了,还有富庶的河套地带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再加上西夏人本就不会有王者之师、仁义之师的概念,而那些西夏骑兵可以说是最早掌握游击战概念精髓的人,碰到小股袭扰的宋军,西夏骑兵就如同嗅到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蜂涌而来,而一旦见到宋军势大,这些西夏骑兵立马就会化整为零,依靠强大的机动性,来让宋军大部疲于奔命,甚至还需要时刻小心会有大批的西夏骑兵聚集到一起,来一个反伏击。
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本就缺少骑兵、即便是有骑兵也被当作宝贝根本无法跟西夏人相提并论的宋军来说,无不一筹莫展,只能勉强的维持着均势同这些讨厌的西夏骑兵僵持着,却不能对银夏城的战局产生任何帮助。甚至还要随时防备着那些来去如风的西夏骑兵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能出现的突袭。
毕竟各个战区都有他们自己必须要防守的地方,一旦大军都去支援银夏城了,可以想像,原本这些充作袭扰的西夏骑兵肯定会直扑兵力空虚的要塞。
作为战场中心的银夏城,李良度聚集了过二十七万的大军,从一到来开始,就对着银夏城起了不计伤亡的进攻。
种师道苦心打造的围绕银夏城建立的十余个堡垒群不过坚持了两天,就尽数陷落。
两天的时间,李良度手下的仆从军伤亡不计其数,银夏城内也同样是伤兵满城。
至于在战前吃了败仗的野利越严,在李良度到来之后就被在路上就收到消息的李良度下令斩示众,他手下剩余的两万多西夏兵卒,更是被李良度下令充作炮灰,为剪除银夏城周边的那些讨厌的堡垒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结果就是,这一支西夏仆从军万人队建制彻底的消亡在西夏军队序列中。
日头越升越高,刺眼的阳光洒落大地,即便是身在营帐中,也能感受到这大地上急剧上升的温度。
西夏大营。
“王爷……”
“鸣金收兵,命大军吃过饭好生休整,申时下午三点至下午五点整,命各部再次进攻银夏城,本王不希望那种师道得到任何喘息的机会。”
“……末将领命!”
李挞健、仁多乙忠等一干帐中将领面色各异,却不敢多嘴一句,恭声应命。
从李良度到达银夏开始,对银夏城的进攻就如同那潮水一般,不计各部伤亡的对着银夏城展开了连绵不绝的进攻,这样的进攻已经持续了足足两天时间。
………………………………
第493章
野利越严死了,所以他手下的那两万多西夏兵是死是活没有人会在意。可是如今西夏兵都被当作炮灰死的死,伤的伤,现在上战场拿血肉之躯去同银夏城那高大坚固的城墙厮杀的却是各部将领手下的兵了。
两天时间,就算轮换下来,除了那作为李良度亲兵存在的三万西夏骑兵和在蔡州、庆州、夏州一线骚扰对抗大宋袭扰军队的六万西夏骑兵外,剩下的都是各地仆从军。这些仆从军,都是各部将领各个万户手中赖以生存的本钱,身为将领,没有兵卒,就算是万户又能如何?就算是有兵,可是不能打胜仗的兵,这万户还能存在多久?
这一次跟随李良度南下的各部仆从军,大多都是参与过很多次战争的老兵,也许还不能算是精锐,可是却绝对要比新兵蛋子要强的多。
两天时间,加上之前剪除银夏城周围的堡垒消耗的兵力,各部伤亡已经达到了三成以上。也就是说,从李良度到达银夏城开始,到如今,战事进行了不过五天时间,李良度手下的大军已经折损过了两成,也就是足足有六万多人。
两成的折损,对实际拥兵已经差不多四十万的李良度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作为统帅对大宋战事的西夏统帅,只要李良度愿意,他随时可以抽调过百万的大军,这其中甚至还有近二十万的真正西夏骑兵。所以李良度根本不会在乎这点损失,可是李良度不在乎,李挞健、仁多乙忠等人却不能不在乎。
不过,看着看似混不在乎实则根本不容任何人提出哪怕一点儿反对意见的李良度,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待到李挞健、仁多乙忠等人离去,仁爱嘴中叼着串葡萄从大帐屏风后闪了出来。
“王叔,这样不计伤亡的进攻银夏城,怕是伤亡就让李挞健、仁多乙忠等人肉痛了。”
“那仁爱你说该如何?”
李良度对仁爱的出现一点儿也不奇怪,也没有回头,只是背着手悠然看着面前的那副巨大地图。上面各种各样的复杂标记犬牙交错,正是囊括了银夏、蔡州、庆州战区的战事地图。
“宋廷那边不知道可有什么动静。”
“呵呵,那薛明倒是很让本王意外,竟然还真是来银夏城犒军了。”
李良度没有直接回答仁爱的话,而是转过身笑着道、不过,他嘴上说是很意外,可是从他脸上却是肯不出任何一点儿意外的样子,就如同薛明要来银夏城早就在他预料之中一般。
“哦?那薛明真的来了?”
仁爱神色一喜,像是反问实则他心中却是已经肯定了。
“这样说来……王叔已经有所打算了?”
“本王有什么好打算的?都是为了……算了,此事终究不能说出去,仁爱你嘴巴也要紧点,费听塔海、颇秃雪还有米擒纳多三人的大军如今都在什么位置?”
李良度似乎想起什么,脸上笑容极为慈祥,没头没脑的叮嘱了仁爱一番后,又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仁爱没有答话,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亲王千岁,费听塔海、颇秃雪两位将军自从大理国退兵后,就在建昌府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听从亲王的召唤。米擒纳多将军统帅十万大军已经到了西宁,不日就将到达兰州。”
一个人影无声无息的出现在大帐中,跪伏于地恭声对着李良度道。
仁爱对这个人出现一点儿都不意外,只是一双眼睛却是盯着那匍匐于地的枯瘦身影看了又看。
李良度意味深长的扭头看了仁爱一眼,让仁爱心中一惊,连忙递给李良度一个讨好的笑脸,然后将头扭到一边。
“即将将我手谕往费听塔海、颇秃雪两人,命他们两人收到手谕即刻从建昌进入四川,最大限度的杀伤宋廷四川府内人畜传令米擒纳多,八月初十,如果不能兵逼宋廷秦州府,让他自己滚回四王兄那里去请罪。”
“谨遵亲王千岁令!”
匍匐在地上的枯瘦身影悄无声息的离开大帐,就如同他进来的时候一般。至始至终他都没有抬起过头。
“这一次本王亲自督师,总不能没有任何斩获就退兵吧。正好也该该让宋廷那位小皇帝清醒清醒了,年前的事情看来还是不够让那位好高骛远的小皇帝肉疼。”
李良度慢慢斜躺在软座上,似在自言自语更像是在说给仁爱听。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宋廷的那些降将虽然办事也都还尽心,可是若是让那些降将手中的兵力太多,他们的野心也就会跟着膨胀,此次刘仁广、马登等人再次降宋就是例证。本王能够用他们,给他们建功立业升官财的机会,想来他们会知道如何取舍的。一个小小的银夏城,还不被本王放在眼里。”
这后面的几句话,才道出了李良度肯如此大气力不计伤亡的猛攻银夏城的主要原因。
帐外,依然杀声震天,每一息都会有宋人亦或是投靠西夏的宋人、辽人亦或是西夏人在烈日下死去,在这金戈铁马之音中,李良度缓缓闭上眼睛,有些陶醉的睡去。
仁爱对着李良度躬身一礼,无声无息的退出大帐。
他很清楚,以他的身份,如果不是那位开口,李良度根本不可能会对他说那么多的。
不算太过宽阔的汉江江面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排列成长达数里的纵队,正在逆流而上。
百余艘桨船的船头无一例外都迎风飘舞的硕大宋字告诉所有人这是一支大宋朝的船队。而船队尾那数十艘船头带有的硕大撞角以及船只上行走的那些死额披坚执锐的甲士,清楚的告诉两岸的百姓,这不是一支商船,而是大宋朝的水师舰队。
在这支不算太庞大却绝对也不能算小的水师舰队最中间是一艘远比普通水师船只要大上不少的战舰,长足足有二十余丈、高也同样近乎十丈的船身,让其余的舰船在这艘舰船面前就仿佛巨人和小孩。
………………………………
第494章
这艘战舰的顶端除了挂着“宋”字旌旗外,还有一面写着“薛”字的大旗,在“薛”字大旗两边,两列写着“钦命犒军大使”“金紫光禄大夫”的竖幅格外引人注目。
战舰顶部的舱室不算太过奢华,不过舱室内却摆放不了不少字画和其他一些在汴京城中极为少见的小玩意儿,甚至还有一副蒙人铠甲,显然布置这座舱室的人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不大的舱室中两个人正在对弈,赫然正是薛明和段誉两个老对手。不过这一局似乎薛明占了上风,此刻段誉正捏着手中的白子愁眉不展好久了。
“咚咚咚!”
舱室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
赵壹闪身而进,看见愁眉不展的段誉嘴角浮现一抹笑意,最近这些天大人过了刚刚上船那股劲之后,见到段誉大人这样面容的次数那是越来越多了。
“大人,曾都统刚刚命人前来禀告,前面舰队就要到宥州地界了,曾都统询问大人如何安排,是否要在宥州歇息一晚解解乏气。还有宥州知府刘通刘大人已经设宴恭迎大人,此时估计是已经侯在宥州码头了。”
薛明看了一眼还在苦思冥想的段誉道:
“告诉曾将军,大军在宥州停留一个时辰补充给养后就直接赶往银夏。至于刘知府那边,你命人传话给他,等本官回程的时候再来叨扰吧。这宴就不必了。”
“末将遵命!”赵壹躬身应道。
薛明是从延郡县就直接从6路改为水道了。
李良度的五万西夏游骑兵肆虐在蔡州、庆州、夏州一直到黄河北岸沿线,薛明如果继续走6路,很难保证不会被这些嗅觉灵敏的西夏骑兵给盯上,黄河水面上虽然还是大宋朝水师的天下,可是西夏人并不是没有一点儿水师,即便西夏人的水师目前给大宋朝水师填牙缝都不够,可是却绝对不是一点儿力量也没有。
漫长的黄河成为大宋朝一道天然的阻碍,可是大宋朝的水师毕竟也有限,大多水师都是驻防在沿河的关口要塞之地,巡防之下也难免有疏忽的地方,种师道担心李良度会对前来犒军的薛明下手,所以特意遣了其麾下的水师提前出来接薛明。
6路上西夏骑兵称雄,水道上至少目前还是大宋朝的天下。走水路要比6路上安全的太多,度么,也会快上不少。
曾都统曾明就是种师道这一次派来接薛明前往银夏城的水师都统了,也是种师道手下的嫡系。
从在延郡县上船到如今,薛明已经在船上呆了快七天了。最初的时候还有兴趣看看辽阔壮丽的黄河之景,随着舰队由大宋境地转入西夏境内,河面上来往的商船越来越少,薛明也就淡了观景的心思,每天里不是拉着段誉互相找虐对弈,就是琢磨着如今正在银夏杀的如火如荼的战事。
也不知道种师道是怎么想的,自从薛明上了船,每日里都会有种师道命人送来的来自银夏的战报,双方战损还有大战的经过,事无巨细,所以薛明对银夏战事的了解可以说是极为的详尽。
从种师道的战报来看,李良度这一次显然是铁了心要将银夏城再次拿下了,每天都是催动大军对着银夏城猛攻不停。
作为攻城的一方,不用计算薛明也知道,李良度大军的损失必然会过守城的宋军。而据种师道的战报上所言,开站到如今,已经足足半个月之久,半个月以来,李良度投入攻城的兵力统共达到了四十万之众,而每天的攻城战西夏大军的战损都在万人以上,也就说,半个月的时间,李良度的大军的战损最起码也过了十五万人,而李良度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三十五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李良度的战损已经过他兵力的一半了。任何一个正常的将领,在战损过兵力三分之一的时候都会难以接受的,更不要说像李良度这样战损几乎过半的了。
可是这一切李良度就似乎没有看到一般,对银夏城的攻势依然没有丝毫的减弱。至少在种师道最后一封战报来的时候,李良度依然没有减弱对银夏城的攻势,而且还有更多的西夏军队被李良度从西夏各地抽调而来,加入对银夏城的进攻。
在这些战报中,种师道虽然没有明说,不过薛明能够看出来了,如今银夏城上下对守住银夏城实则已经没有多大的信心了。
李良度的西夏大军伤亡如此之多,而银夏城内的宋军伤亡虽说要比李良度要少,可是却也差不多有近乎十万人的伤亡了。
十万人的伤亡,而且还是在半个月内,这个数字远远过了这数年的对西夏之战任何一次的宋军战损,即便是永乐城之战,宋军的战损连士卒役夫加在一起也不过是这个数字而已。
薛明能够体会此刻银夏城内恐慌的氛围。要知道,银夏城内的银夏军统共不过二十五万多人而已。
西夏人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一旦拿下银夏城,那么等待银夏城内军民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根本不难想像。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薛明对西夏大军这一次的动作尤其是李良度的行为,总感觉有那么一丝的蹊跷。
如果西夏人真的想要同大宋朝来一个硬磕的话,那么,在永乐城之战失败的那过去数年内,有好几次西夏人都有比这一次更好的机会,能够以更少的代价突破任何一个城池乃至大宋朝最后的屏障,黄河。可是西夏人没有。这一次,仅仅为了一座银夏城,西夏人就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从哪看,都是得不偿失之举吧?
可惜,历史已经改变,可用的资料和信息又太少,薛明也不知道李良度心中到底是做着什么样的打算。
想不通看不透,这样的一种感觉让薛明心中极为的烦躁。熟悉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是他在这大宋朝中最大最有力的作弊工具。
………………………………
第495章
如今,不仅是战局上形势突变,就连朝堂上的事情也是再次生偏移。
张康国荣登执政之位的消息,在他到延郡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了。这样一个结果,在薛明的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自从他上次跟赵佶两人将嗣秀王赵世将的事情说清楚之后,赵佶似乎又回到了之前对薛明信任无间的模样。再加上张康国跟薛明之间的特殊渊源,张康国能够登上左丞相之位,似乎并不太过让人惊讶。
可是各中原因,要远比一般人看到的多的多。
别人不清楚,可是薛明却很清楚,从张康国挂冠告老之后,刚刚回到扬州老宅,就病倒了。张康国病倒的事情朝中知道的人不多,可是因为有张商英在所以薛明却是很清楚。
虽说赵佶已经下诏,可是卧病在床的张康国如今根本不可能真的赶回汴京城去接这个执政的位置。那么事情就又变得复杂了。
薛明不知道赵佶到底知道不知道张康国已经病倒了。可是不管在下诏前赵佶知道不知道,至少在诏书到达扬州之后赵佶肯定会知道张康国其实已经只能卧床了。
这样的话,赵佶就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跟之前一样,宁愿左丞相空着,也要让张康国占着这个位置可是这也最多只能拖延个年余而已。据张商英说,张康国的情况很不好,俨然已经是寿元无多了。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张康国劳心劳力太久,年迈的身躯早就亏空。
另一个选择就是下诏重新选择一个左丞相。可是这样一来,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选张康国,大宋朝如今人心已经够不稳的了,接连换相,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薛明也清楚,如今他人不在朝内,等到他回京的时候,说不定朝中局势早就定下,不管是谁最终坐上那个位置,说到底还是看实力来决定的。
就如蔡京,还不是不能将张商英如何?
“还在为银夏城担心?”
身后传来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