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改造计划-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如蔡京,还不是不能将张商英如何?

    “还在为银夏城担心?”

    身后传来段誉的声音。薛明回头,就见到他起身的时候还好好的一盘棋此刻都乱做了一团。显然,某人实在想不出破解他大龙的招,干脆用了最为无赖的一种方式。

    感觉到薛明的眼神,段誉俊脸上不由自主的红了一红。他感觉跟在薛明身边时间久了,他也变得有些疲懒了。以前,这样耍赖的方式他是绝对不会用的,如今么,却是……

    好在薛明只是戏谑的瞅了段誉一眼,没有在这个事情上纠缠:

    “怎么能不担心?种帅这一次让那李良度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若是让李良度破城,怕是银夏城就真的要变成一地焦土了。”

    “这就是你坚持要到银夏城去的原因?”

    “呵呵,你觉得我……还有这两千余禁军能在这数十万大军中起到什么作用?”

    “那……你为什么还要来?”

    “因为……人心!”

    薛明居高临下的看着下方来回奔走的忙碌甲士,眼中有一丝亮光在闪烁。

    “人心?”

    “是啊,人心。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心,不可琢磨,却可以控制和引导。银夏城不能丢,我也不能不去。”

    段誉疑惑的眨眨眼,显然还是没有听懂,却是没有继续问下去。

    中原天朝,传承数千年,无论智谋还是文化,都要远周边各国。沦落到今天,段誉也很想不通。也许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了解这个繁盛的国度吧。

    段誉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薛明看看段誉,笑笑正准备再给他说上一说,蓦然现河北岸大片的烟尘腾空而起,形成一片巨大的尘雾滚滚而来,朝着这边快的接近着。

    就在他这愣神的片刻功夫,那腾空而起的烟尘已经连成铺天盖地的一片,似要将这天地都笼罩的烟尘中,隐约有雷鸣般的轰鸣声遥遥传来。

    原本平静的河面,陡然迸射出点点涟漪,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涟漪正在加剧,隐有沸腾之势。

    那笼罩半空的烟尘太过浩大,百余艘战舰上的甲士也都现了这幕奇景,无不对着那烟尘起处探张望议论不已。

    “咚咚咚!”

    连绵不绝的急促战鼓声突然响彻天地。那是薛明立足的这艘战舰后面的一艘战舰上出的战鼓声。那艘战舰只比薛明的战舰小上那么一点儿,正是这一次来接薛明去往银夏城的水师都统曾明的座驾,也可以说是这支水师的旗舰。

    连绵不绝的急促鼓点声,瞬间让一众还在惊疑不定的水师兵卒们清醒过来。

    这是敌袭的讯号!

    瞬间,薛明就看到各艘战舰上原本还在翘张望的兵卒纷纷奔跑忙碌起来,不过片刻功夫,百余艘战舰的甲板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拉弓搭箭、持盾严阵以待的水师兵卒。各艘战舰上,缓缓升起一个个弄不清楚水面功用的表面上蒙着牛皮的巨盾。

    这些水师兵卒,显然都已经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演练亦或是行动,并没有多少慌张之感。这些水师的表现让薛明暗暗点头。不管如何,这些水师兵卒可以看出来,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之士。

    “大人!西夏骑兵来了!”

    赵壹气喘吁吁的从底层舱室奔来,急声道。

    其实不用赵壹说,薛明也能大概猜出来了。这样的情况,显然只能是大量的骑兵快奔驰造成的。而他们的目标,似乎正是这一支正在通过黄河的舰队。只是,李良度的这些游骑兵能够如此迅的聚集起来,而且时机来的是如此之好,就不得不让薛明思量一番了。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料错的话,自己才是这一支游骑兵的主要目标吧。

    想想看,如果说要是大宋朝的犒军大使被西夏人给生擒了甚至亦或是被击杀了,那将对银夏城内士气的影响会是何等的巨大?甚至于,赵佶会迁怒到种师道以及银夏城内的银夏军兵卒身上。

    “赵将军,去传令御林军,不得乱动,即刻起,全部听从曾统领军令!”
………………………………

第496章

    御林军的兵卒,会水的虽说不少,可是要知道,这会水和水战却是两码事来的。薛明可不想在这个时候,他带来的御林军给曾明添上什么乱子。

    “末将遵命!”

    “等等!”

    赵壹连忙停步,转过身来对着薛明躬身一礼后,抬头疑惑的看着薛明。

    “去将曾统领请过来一叙,就说本官有要事相商。”

    看着越来越近的滚滚烟尘和已经变得铺天盖地的马蹄轰鸣声,薛明心中浮现一抹不妙之感,皱眉道。

    这处黄河的支流虽然说不如黄河主干道的水面那么宽,可是除了上游和下游水面要狭窄一些外,中游的水面都过两百丈以上,最宽处甚至达到了三百余丈近千米宽。

    进入宥州城,距离银夏城水路也不过百余里而已,已经算是这条支流的中游。

    西夏骑兵在6路称雄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如今舰队是在水上,骑兵胯下的战马显然不可能是两牺动物。而水域宽度几近千米,舰队航行在水域中央,距离两岸最近的地方都有个三四百米之遥,除非西夏人有射程远的床弩,不然除了少数臂力惊人的神射手外,怕是西夏骑兵根本无法对行驶在这条支流中间的舰队产生任何的威胁。

    这种弊端,薛明能看出来,想来西夏骑兵的主帅同样也能看的出来。如果他连这点儿都看不出来,那么也不可能仅仅靠着五六万的骑兵就将夏州、庆州两大战区数十万的宋军都牢牢拖在各地不得寸进一步了。当然,西夏骑兵太多狡猾、夏州和庆州战区主帅心中各有打算,也是其中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了。

    西夏骑兵能够称雄6路,靠的就是迅疾如飞的度和强悍无比的冲击力。带上床弩或者射程足够遥远的投石机,只会拖累他们最大的优势,从这半个多月的战局来看,西夏骑兵显然都是轻装上阵以游击为主的。那么自然不可能带有大型的攻城器械。要知道无论床弩也好,还是投石机也罢,可都是攻城战用的器械。

    既然明明知道6路称雄的骑兵根本奈何不得行使在水中的宋军水师舰队,可是西夏骑兵依然来了,而且还是大张旗鼓的来,那么这背后显然另有原因了。

    西夏骑兵的统帅既然不是个蠢货,那么就一定是另有依仗或者说另有准备了。

    对付宋军水师,最有力的武器显然也只能用水师对付水师了。

    那么,西夏人的水师在哪?

    这才是薛明最为担心的问题。

    曾明来的很快。

    种师道能让曾明来接薛明,显然对曾明是极为信任的。所以曾明对种师道跟薛明之间的交情那是极为了解的,如果说本来曾明还对薛明有一点儿审视之心的话,那么当薛明明知李良度亲自督师数十万大军南下围攻银夏城、种师道已经出言让他回返汴京城、赵佶明言让薛明自己决定是去还是回的情况下,依然执意选择前往银夏城犒军,却是让曾明从心底开始接纳薛明了。

    如今整个银夏军中,绝大多数将领的心态也都跟曾明一般。大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也直接导致了文臣武将之间的对立情绪。

    文臣看不起武将,武将同样也看不起那些只会之乎者也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更不要说像薛明这样乳臭未干却又因为裙带关系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的权贵了。

    皇帝御史犒军对重兵压境的银夏战区士气的激励暂且不说了,仅仅是薛明的勇气,就足够让那些也许连大字都不一定认识几个的武夫们从心中佩服了。

    怕是就连薛明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权衡好久之后做出来的决定,竟然还有这样意外的收获。

    两人,一个心存感激敬佩,一个也有心结交一番,所以这一路走来,相处的很是融洽。

    听完薛明的担忧,曾明脸上露出几分意外之色。他这意外不是因为薛明说的西夏人有可能岸边的西夏骑兵只是辅助和诱敌之用,而是意外薛明竟然能够看出这一点儿。

    在西夏骑兵出现的时候,曾明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儿,如果他没有这点儿觉悟,怕是种师道也不会将麾下最为精锐的水师交给他来统领。

    “大人尽请宽心。若是说在6路上碰上如此多的西夏骑兵,末将怕是此刻早就拉着大人跑路了。可是如今是在水面上,是我大宋朝的水师地盘上。骑兵,我大宋兵卒不如西夏人,可是说到水师,嘿嘿,西夏人如今就算拍马也不及我大宋水师万一。大人且安坐,静看末将为大人擒敌。”

    曾明笑着对薛明躬身道。

    “哈哈,好!那明轩就坐等曾统领报捷而归了。”

    见到曾明如此,薛明并没有再多说些什么。对军事上的事情,曾明才是专业人士,虽说他眼光是有,可是真正的真刀实枪的打仗,尤其是水师作战,他是拍马也不及曾明万分的。

    曾明抱拳一礼,匆匆离去。

    很快,薛明就看到原本急促的战鼓声猛然一变,紧接着曾明的座船也就是这支水师的旗舰上各种旗帜接连摇动。

    只见原本还是成纵列航行的舰队前列和尾部的二十余艘战舰很快就开始加快度脱离大队,成一字型在河面上排列开来,其余的战舰则是依次延伸将包括薛明这艘座船在内的二十余艘运着两千禁军和犒军物事的船只拱卫起来,不过片刻纵行舰队就变成了“工”字防守阵形。

    前面、中间还有尾部都被这支水师的六七十艘战舰包裹起来,将薛明座船在内的二十余艘没有多少攻击力的战舰拱卫在中间。

    宋军水师已经开始使用旗语了么?

    看着曾明座船上的不断变幻的各种颜色的旗帜,薛明心中一震。虽然如今宋军水师所用的旗语还是简陋,还需要用鼓声来配合,可是这在薛明看来,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进步了,大宋朝的水师给他的惊喜已经足够大了。

    这还不算完。
………………………………

第497章

    整个舰队大部已经调整为防守阵形,可是还有二十余艘造型各异的战舰却是在曾明座船的带领下缓缓脱离大队,分作两列开始在舰队外围游弋起来,显然是在防备如今还没有看到任何动静的西夏水师的突袭。

    其实眼下的这条黄河的支流也应该算是大宋朝的内河了,可是因为这一带大宋和西夏人的防线犬牙交错,即便有大宋朝水师经常清剿,可是因为在6路上大宋朝各处防线整体处于守势,所以也没有办法将西夏人的水师彻底的清剿干净,这也是为什么进入黄河的这条支流之后薛明见到的商船要比黄河的主干道上少那么多的主要原因。

    河面北岸,原本还隐隐传来的马蹄轰鸣声如今已经变成了铺天盖地的一片,即便是身在这舰船上,薛明也能感觉到船体在微微震动,河水中,不时有因为受到惊吓而跃出水面的大鱼,整个河面,就如即将要烧开的水一般,开始逐渐沸腾起来。

    遥望北岸,烟尘遮天,却是什么都看不清楚。薛明想了想,转身回到舱室中,出来的时候手中却是多了一件长筒状的东西。

    “咦,明轩,这是何物?”

    段誉看着薛明手中那个尺许长的长筒状物体,惊讶不已。

    这件东西,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不是薛明今天拿出来,他根本就不知道薛明随身还带着这样一件东西。

    “这,可是个好东西。”

    薛明拿起银色长筒放在右眼上,朝着北岸望去。

    见薛明故作神秘的样子,段誉撇撇嘴。

    这玩意儿不是别的,正是薛明在初到京城的时候为了给外婆祝寿,顺便赚些银钱因而捣鼓出来的玻璃,后来又用这玻璃让工坊里的匠人手工打磨出来的单筒望远镜了。

    当然了,薛明手中的这只却是经过了改进了的,早就预料到这次出行路途上恐怕不会太过安宁的薛明,为了防止带在身上跟人动手的时候不慎摔坏了,这单筒望远镜还特意的没有采用之前的玻璃作为材料,而是选用的上好的水晶打磨出来的。

    这水晶还是薛明找赵佶要的,也算是去银夏城犒军为赵佶跑腿的一点儿小小报酬了。

    好在薛明对望远镜的要求不太高,能够达到个两三倍的倍率就满意了,复杂的红外线望远镜薛明不知道怎么弄,这简简单单的单筒简易望远镜薛明还是知道该怎么弄的。

    望远镜的打磨,却也让薛明打算将玻璃的烧制方法公之于众的想法给提上了议事案头。市舶总司如果仅仅依靠关税来完成他对赵佶夸下的海口,虽然说也可以完成,不过怕是肯定会对那些进行海贸的富商巨薛课以巨税。课以巨税,亲近薛明的人,也许暂时还可以理解,可是那些为利而来的商人们肯定不会这样想。

    时间一长,说不定连那些本来靠着薛明的商人都会离心离德,杀鸡取卵的事情显然是不能做的太长久。可是一旦将玻璃烧纸的方法公布出来,那么市舶总司就有了自己的产业,再加上官方背景,给那些个进行海贸的富商们都分润点甜头,不仅能够让市舶总司摆脱仅仅依靠税赋的单一模式,而且还能更好的将那些巨商大薛都绑上市舶总司的战车,有了这些富商,那么假以时日大宋朝已经成型的商人阶层,必然也会慢慢围绕在市舶总司周围,那个时候……额,真到了那个时候再说吧。

    视线所及,飞扬的尘土中密密麻麻的无数彪悍身影正在拼命抽打着胯下战马。

    这是薛明第一次真正见到名扬天下的西夏骑兵,虽然并不是那只传说中的重骑兵。

    入目所见,明亮亮的寒光几欲耀花人眼。过了片刻,薛明才适应那几欲同阳光争辉的光海。

    尖顶的铁盔上一簇红缨闪耀,一片皮甲从大腿到颈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甲片相连如鱼鳞,细密而精致。

    胯下战马基本上看不清楚模样,因为在它身体的两侧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想来在这片甲片的后面会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还有一片甲在马的。在马额上同样顶着一块光闪闪的铁板,依靠两侧的甲片固定在战马的顶部。

    无论是人身上的皮铁铠甲,还是战马身上覆盖的皮甲,无不精致而精巧。很难想像,没有中原大地博大精深文明的西夏人,竟然能够制作出如此精良的铠甲。

    每一名骑兵背上都有一张巨大的弯弓,在他们手中也都有一把澄亮的兵器,大多数都是长不过尺许的锋利小斧,入目所及,仅仅有部分身材格外高大、甲胄更为精致的骑兵手中才会有最适于骑兵劈砍的锐利弯刀。

    这些西夏骑兵面上无悲无喜,身子在马背上就如同天生就长在上面一般,即便如此高的运动,他们的上半身却是不动如山,骑术之高明,让薛明也叹为观止。

    没有一骑掉队,也没有任何一骑落后。所有正在冲锋而来的骑兵彼此间距离的差距薛明目测绝对不会过二十公分。如此惊人的高运动下,如此众多的骑兵冲锋下,这些真正的西夏骑兵依然能够保持这样紧密的阵形,其精锐程度可见一斑。

    相对于西夏骑兵的装备和骑术,这些西夏骑兵无论脸上还是身体上,亦或是他们的精气神,无不在表露着一个一丝,那就是自信,绝对强大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数十年未尝一败养成的这种自信和纪律,是横扫万里后的气吞如虎。

    西夏骑兵在这数十年的时间内,已经有了魂。这才是真正让薛明动容的。
………………………………

第498章

    虽然薛明早就知道,真正的西夏军兵,绝对不似大宋朝这边那样重视数量,而质量却斑驳不一,他们看重的是质量,当然这也跟西夏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稀少的人口有关。八8八1一

    真正的看到西夏骑兵,薛明才明白,为什么西夏这样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能够屹立于西北将近二百年,为什么成吉思汗死前也要让他的后代子孙攻下西夏,毁掉西夏的一切。

    仅仅凭着不过五六万的骑兵,就能够将大宋朝庆州、夏州两大战区数十万的兵卒逼得死守要塞不敢向大战正酣的银夏城派遣一兵一卒了。

    好在西夏骑兵只能在平原上称雄,攻城战却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当然这其中也许也有各个西夏统帅为了避免西夏精锐伤亡特意不让他们参与的原因。

    这样的一支装备精良、气吞万里如虎的虎狼之师,如今的大宋朝在平原上,怕是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撄其锋芒的。

    还好,西夏人的人口有限,像这样的精锐,西夏人并不能无限的培养出来。薛明默默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也只能这样在心中安慰自己。

    段誉见到薛明放下望远镜,连忙从他手中抢过迫不及待的放在眼上。脸上先是一阵惊喜,片刻之后,段誉脸上的欣喜渐渐消失殆尽,默默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半响无语。

    “看北岸,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良久,薛明幽幽吐出一句话。

    “呼!”

    水师战舰上的各色旌旗突然无风自动,一股凛冽的劲风自河水北岸裹挟着无边肃杀之气从宽阔的河面上横扫而过。

    原本跳动的大地江河、狂暴的席卷这天地的轰鸣之音骤然间消失。天地间那浩荡的音符突然消失,然后陡然陷入一片突兀的死寂,让人心中突然有些无所适从之感。

    回北望,河水北岸青翠的芦苇丛中突兀的出现一条似乎根本看不到边际的深色线条,芦苇荡漾,黑绿相交,倒也颇具美感。

    薛明从面色有些苍白的段誉手中拿过望远镜,举目细看,前一刻还在急奔驰中的无数密密麻麻的西夏骑兵已经赶至河水边上,静静的立在那里,冷漠的双眼就这样定定的看着江中已经停止不动的大批宋军舰船。

    从极动进入极静,数万西夏骑兵竟然没有给人哪怕一点儿的突兀之感,庞大的骑兵队伍更似乎没有产生任何一点儿的波动和混乱,骑术之高明、军纪之森严、训练之有素,让薛明再次在心中重重的赞了一声。

    不管后世如何渲染蒙古骑兵的凶悍和勇猛,可是没见到之前,总给人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儿。只有此刻,薛明亲身、亲眼所见之后却觉得,这真正的西夏骑兵精锐与之想比,一点儿也不差,甚至要远比后人口口相传中描述的蒙古骑兵要更加的强大和无敌,甚至仅仅是观之,就能让人生出无可匹敌的无力之感。

    这一点,薛明已经从身后的赵壹以及一干趴在战舰两侧翘北顾的禁军兵卒脸上看出来了。虽然他们都没有说,不过薛明却知道,这一支西夏骑兵先不说有没有阴谋,至少今天已经成功的在这支大宋朝最为精锐的皇帝亲军心中种下了一丝阴影。

    相对于禁军兵卒脸上的惶恐,船上的那些操船的大宋水师兵卒表现却要比被称之为大宋朝最精锐的禁军要好的多。他们脸上虽然也有些惊疑不定之色,不过薛明清楚,这惊疑之色不是因为北岸上列阵的西夏骑兵,而是因为担忧有可能出现却还没有出现的西夏水师。

    因为除了最开始的时候,剩下的绝大多数时间,船上的大宋水师兵卒都没有正眼看过从北岸狂飙而来的西夏骑兵一眼。

    显然,久经阵仗的这些大宋水师兵卒,不仅早就见过西夏骑兵,而且他们更清楚,安上的西夏骑兵再凶悍,却也不能耐何他们半点儿。

    也许这就是温室中的花朵跟天生地长饱经风雨的野花的区别吧。大宋朝逾百万的禁军,逾百万没有经过多少阵仗,没有见过血腥真正领路战场残酷的禁军兵卒,此刻同这支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大宋朝的水师兵卒相比,无形中却已经是落于下风了。

    “明轩,中原之地,无数年来千古一帝、名臣、良将层出不觉,前有大汉北击匈奴蛮夷千里,后有大唐一统四海万万里河山万族闻声皆服,不远万里来朝。今大宋承汉唐遗风,中原正主,为何却总有似辽夏之辈般先后屡屡欺凌?段誉此次一路东行,观大宋朝人杰地灵,民生开明,虽也有穷苦之家可大多数宋人却也能温饱有余,难道以大宋之国力,亿亿万之生灵竟也不能编练出一支此等虎狼之师否?”

    见薛明默然不语,段誉有些抑郁的问出心中早就存在一个疑问。

    这些日子,在汴京城段誉并没有白呆。也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一心为求救、对大宋朝抱着无边崇敬甚至朝圣之心而来的大理贵胄了,而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年轻人。

    在汴京城的这数个月时间,因为起点够高,而薛明又没有刻意的隐瞒他,所以段誉了解的情况要远比他道听途说的要清楚的多,甚至要比很多宋人都要明了如今大宋朝的窘境。

    可是愈是如此,段誉越是想不明白。

    他想不明白,原本坐拥万里河山、有着数千年智慧和文明沉淀的中原天朝,怎么会落到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