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狠人-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的经商人才,具体的章程自有他们去完善。

    这次来的海商虽然只有十几个,但是他们在各地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手下的商号在各地都设有分号,只要他们回去一宣传,肯定会有更多的海商选择加入郭致远的中华东印度海贸公司,同时也能让平安保险的业务能够迅速推广开。

    郭致远的这次招商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筹集到了近五百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把福建沿海影响力较大的海商都绑上了他的战船,而像许心素、杨天生这样在原本的历史时空成为明末海商风云人物的人才也进入了他的视野,郭致远并没有马上对许心素、杨天生提出招揽,因为他还需要继续观察许心素和杨天生的心性,看能否为自己所用,只要两人加入了自己的中华东印度海贸公司,这两个人才就跑不了了。

    海商们情绪高涨地离开了东蕃,并很快按照约定将购买股份的银两送到了东蕃,按照郭致远的要求,他们购买的股份一半用现银支付,还有一半则换成粮食和各种物资运到东蕃,这样也避免了郭致远他们集中采购造成物价上涨,同时也可以转移官府的注意力,避开官府针对东蕃设置的各种障碍。

    有了钱,有了粮食和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东蕃的建设也正式进入了发展的大高。潮,白度又陆续在福建沿海招募了两万多移民迁到东蕃,人力物力都有了保证,郭致远为东蕃做出的各种规划开始全面铺开!

    东蕃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密布,同时森林覆盖率也很高,这为东蕃的建设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又有适合人群居住的盆地,土壤肥沃,徐光启组织移民开垦出大面积的农田,再修筑拦水坝、引水渠,将水引入开垦好的农田,这些农田就变成了上好的水田,东蕃气候温暖,第一批水稻种已经抢种下去,几个月后就可以收获,到时东蕃的粮食压力就能大大缓解了,等到张承把内陆的移民送来,又可以开辟出新的农田,预计一年以后东蕃就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了!

    与此同时郭致远也让工坊暂停军事器械的研发,把重点先放在民用设施的建设上,他搜刮脑海里的记忆,把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水力锻锤的草图画了出来,丢给赵仕祯去完善,等内陆移民一到,从中熟练的工匠和纺织女工,郭致远就可以把纺织厂、铁器锻造厂等办起来,工业基础也有了。

    筑城进度也很快,东蕃人烟稀少,树木没人砍伐,几十上百年的巨木比比皆是,而且不需要人力搬运,山上溪流众多,砍下来扔进溪流里,就可以顺流而下,郭致远在下游建了拦水坝和木材加工厂,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上好的建材了。

    同时郭致远还在山边建了不少的石灰窑和烧砖场、石场,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筑城所需的石灰和砖、石,另外大屯山火山群火山口附近还有大量的火山灰岩,这几乎等于天然的水泥,也是上好的筑城材料,郭致远自然要利用起来了。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第一批内陆移民

    一望无边的大海上,十几艘大福船一字排开,船甲板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各种方言混杂其中,船上的福建水手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一大帮外地来客,听他们说话像听天书一样,瞧着他们兴奋和好奇的表情更是不解,不就是大海吗?有什么好兴奋的?他们天天看着都看腻了,真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外地佬!

    这是张承从内陆招募的第一批内陆移民,总数一万余人,其中湖南人三千余人,山东人两千余人,广西人两千余人,其余地方省份移民三千余人,这些人大都是第一次出海,也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到这么远的地方,也难怪他们会这么兴奋。

    为了招募这些移民,张承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首先是信任问题,虽然张承持有朝廷的公文,可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背景离乡有着天然恐惧,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谁愿意离开家乡啊?而且人们对于张承开出的优厚的移民条件也有些将信将疑,又分地又免赋税,哪来这么好的事呢?该不是人贩子吧?

    张承首先是苦口婆心地解释,详细介绍了东蕃的情况,可是收效甚微,响应者寥寥无几,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厂篷,把买来的粮食满满当当地码在里面,然后竖了一块宣传牌,把招募移民的优惠条件写在上面,只要签下自愿招募的文书,就马上可以领一小口袋米,同时发一串铜钱的安家费。

    财米动人心,尤其此时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地粮食减产严重,很多人已经吃不饱饭,尤其那些失去土地只能靠给地主土豪家打长工过活的百姓,更是生活艰难,连稀粥都喝不上了,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哪能不眼热,慢慢就有人壮起胆子签下招募文书,发现真的能领到粮食和安家费,这才打消了顾虑,一传十,十传百,来应募的移民越来越多。

    可即便是招募到了移民,要把数量如此庞大的移民带到东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时代的交通落后,没有几个月到不了东蕃,走陆路肯定行不通,带着这么多人一起走陆路,地方官府肯定会干涉,引发民乱怎么办?所以只能走水路,虽然绕路消耗时间长一点,但是可以避开地方官府的阻扰,只要上了船就好办了。

    好在情报网已经铺开,各情报网点间都有飞鸽传讯,只要估算好路上消耗的时间,按照约定时间排序选择各地就近的出海口出海,先通过河运将各地招募的移民汇集到出海口,然后坐海船转道厦门,白度如今在厦门坐镇,专门收拢内陆移民,在厦门汇集后再统一转乘大福船去东蕃。

    郭致远如今把福建沿海有影响力的大海商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船,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在各方面给予配合,而张承选择的各地情报站的负责人也都是办事精干之人,才使得如此庞大的移民工程得以展开,没有出大的岔子。

    唯一麻烦一点的是这些内陆移民大多没有出过海,晕船的人不少,同时船上空间拥挤,出现身体不适的人也很多,好在郭致远有先见之明,要求张承招募移民的时候要招募一定比例的医生,船上也备了晕船药和医治常见疾病的药物,同时叮嘱他一定要注意船上的卫生,每天清扫冲刷船上的污物,加上招募的移民也不是见人就招,要求身体健康还要有一技之长的,所以一路上倒是没有出现疫情,也没有出现大规模减员。

    在最前方的一艘福船上,一名身着长衫的中年男子正站在船首甲板上眺望大海,他没有像其他移民一样兴奋地交头接耳,憧憬着到了东蕃的新生活,只是默默地站着,眼中精光闪烁,不知在思索什么。

    此人叫曾启圣,湖南湘阴人,他也是这批移民中为数不多的拥有功名的读书人,曾启圣出身于耕读之家,家境只能算一般,不过曾启圣从小就展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志向,别的小孩都只知道玩耍打闹的时候,他却捧着祖上传下来的几本线装书看得津津有味。

    家里没钱供他上学,他就跑到村里地主家办的私塾外去偷听,为此还经常被地主家的儿子打得鼻青脸肿,他却始终不肯放弃,只要一有机会就跑去偷听,私塾先生看他如此好学,就免了他的学费,准许他进私塾旁听。

    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对于儿子爱读书这件事还是很支持的,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给他买书,不过曾启圣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写的文章常被考官认为是荒诞不经的怪论,屡试不中,把家里的积蓄都败光了,家境越发贫寒,父亲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也因病去世了,曾启盛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笑话,当地人都拿曾启盛当反面典型来教育后辈,认为他眼高手低,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不过曾启圣却毫不理会乡邻的闲言碎语,父亲死后他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终于中了秀才,在乡下能中秀才也算是一号人物了,村里的地主甚至有意招他当上门女婿,他却拒绝了,说自己要考举人,无心成家,地主恼羞成怒,把租给他家耕种的地也收回了,这下他连生计也成了问题,在老家待不下去了。

    曾启盛没有就此屈服,他离开老家来到长沙当起了私塾先生,一边教学,一边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十岁的时候曾启盛终于考中了举人,中了举人就可以当官了,曾启圣成了长沙县衙的户房典史。

    在户房典史的职位上,曾启盛也展现了他的才干,将户房打理得井井有条,年年考绩都是优等,但是曾启盛太过傲气,很不合群,而且喜欢口出狂言,说他要当治世名臣,不肯和同僚同流合污,因此曾启圣也得了个“曾狂人”的绰号!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曾启圣

    更糟糕的是曾启圣还喜欢顶撞上级,这样的人在官场自然混不开了,所以他很快倒了大霉!曾启盛的顶头上司长沙县知县本就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屡屡被曾启盛顶撞早就对他十分不喜,如果不是因为曾启盛办事干练,他手下也需要能办事之人,他早就免了曾启盛的官职了,可曾启盛尤不自知,在发现知县有挪用贪污户房钱粮的情况后,他居然越级向知府衙门举报长沙知县!

    举报顶头上司本就是官场大忌,此时的明朝官场早已腐败不堪,上行下效,沆瀣一气 ,曾启盛的举报信转了一圈后就到了知县手里,知县一看就怒了,这不是找死吗?找了个岔子把曾启盛当堂打了二十大棒,差点丢掉半条命,如果不是顾忌到曾启圣有功名在身,而且曾启圣刚刚举报过他,他要是真把曾启圣弄死的话难免有挟私报复的嫌疑,这才饶了曾启盛一命。

    不过曾启盛的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曾启圣自己也通过这件事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有些心灰意冷,重新当起了私塾先生。但是在心底里曾启盛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他此时还算是年富力强,壮志未酬,怎么能甘心呢?

    如果没有遇到张承,曾启圣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像曾启圣这样心怀壮志身负才学却郁郁不得志,只能遗憾老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生际遇无常,错过了机遇天才也只能泯然于众人矣。

    张承虽然不知道郭致远为什么对湖南这个省份如此重视,但既然郭致远重视他就得格外上心,所以他把其他省份的移民招募都交给了下属,自己亲自到了湖南,可是到了湖南他才知道这差事不是一般的难办,首先语言就不通,湖南人说的方言他听都听不懂,这不抓瞎了嘛。

    曾启圣就是这个时候遇到张承的,他听几个学生说湘江码头那边来了个外地人贩子,要招募人去一个叫东蕃的荒岛上开荒,曾启圣一听就心中一动,他知道张承绝不是人贩子,哪有人贩子敢公开招募人的,在这个户籍管理严格的时代,没有朝廷的许可是绝没有人敢这样大规模的招募人。

    虽说曾启圣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但是他还是比较关心时政的,常常找官方的邸报来看,隐约记得不久前看到的一份邸报上提到过朝廷准备在孤悬海外的东蕃岛上新设东蕃府,曾启圣博览全书,自然是知道东蕃的,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也隐约觉得东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廷在东蕃开府建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曾启圣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心又有些萌动了,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就意味着有着大量建功立业的机会,东蕃府新创必然需要懂得官衙运作的基层官吏,而有功名有官职的内地官吏多半不太愿意去东蕃那样的荒岛上去做官,那他这样有功名没官职怀才不遇的人就有机会了!

    心动归心动,曾启圣并没有马上决定去东蕃,再好的机遇也得遇到重视人才的好上司才行,要是也像之前的那位长沙知县一样,他还不如继续当他的私塾先生呢,所以他决定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当曾启圣来到湘江码头时,张承正垂头丧气地坐在招人的厂棚前挠头呢,曾启盛先观察了一下张承,张承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注:郭致远把张承也列入了此次平叛有功的人员名单中,帮他讨了个锦衣卫百户的名头),绝不可能是人贩子,这才上前拱手行礼道:“听说大人要招募移民?……”

    张承在这里坐了三天了,开始还有人好奇过来打听一下,现在干脆是连问都没人问了,听到有人主动询问立刻惊喜地抬头望去,一看却愣住了,曾启圣身着长衫,气质不俗,一看就是学识不凡的读书人,他现在连普通的移民都招不到,更别奢望能招募到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了,他还以为曾启圣是官府派来的书吏,就有些失望地挥挥手道:“不是已经给你们看过朝廷的公文吗?此次招募移民乃是圣上亲自恩准的,你们长沙知府衙门不配合也就罢了,还敢阻扰不成?!……”

    曾启圣摇了摇头笑道:“大人误会了,鄙人虽曾任长沙县衙户房典史,但现已罢官去职,如今是白身,和官府并无关系,鄙人是想详细了解一下大人招募移民的具体章程……”

    张承一听就知道机会来了,曾经担任过户房典史,现在是白身,这不正是来前郭致远叮嘱他要找的特别人才吗,连忙激动地站起来道:“先生贵姓?先生请坐!……”

    曾启盛看着张承激动得手舞足蹈的样子暗暗好笑,不过却是越发心动了,他是见过朝廷派下来办差的锦衣卫的,哪个不是鼻孔朝天,气焰嚣张,张承表现得如此求才若渴,那他背后之人必定也是很重视人才的。

    他也不客套,施施然地坐了下来,微笑着问道:“鄙姓曾,鄙人也在邸报上看到朝廷准备在东蕃岛开府建衙,不过这东蕃岛孤悬海外,除了岛上原有番夷土著,并无人居住,这要移民的话只怕数量不少吧?!……”

    张承豪气地一拍大腿道:“那是!我家大人说了,要向东蕃移民三十万!”

    “三十万?!”曾启圣大吃了一惊,有些不敢置信地追问道:“这可不容易,如此多的移民路上艰难且不说,所耗钱粮也绝非等闲,我看邸报上说,朝廷如今连军饷都拖欠,如何能拿出如此巨额的钱粮用于移民啊?!……”

    张承哈哈一笑道:“我家大人说了,所需钱粮全由他筹措,不需费朝廷一钱一粮,不仅如此,我家大人还要在东蕃筑起三座巨城,所需钱粮也是他一力筹措,每年还要给朝廷奉献十万两税银,否则朝廷如何肯让他在东蕃开府建衙?……”

    这下曾启圣彻底目瞪口呆了,愣了半响,突然站起来就走,张承连忙拉住他,莫名其妙道:“曾先生这是为何?!”
………………………………

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曾启圣用力甩开张承的手,有些恼怒地道:“大人何必虚言诓我?在东蕃开府建衙,还要移民三十万,所需钱粮何止千万?你家大人却说不需费朝廷一钱一粮,还要每年给朝廷奉献十万两税银,这…这如何可能办到?!……”

    张承哈哈一笑道:“别人当然办不到,我家大人却不是一般人,当年我家大人从京城到福建古田出任古田县令,县衙一穷二白,境内土匪横行,我家大人只用了一年就将境内土匪全部剿灭,百姓丰衣足食,莫不赞颂我家大人恩德,后来我家大人奉旨出使吕宋,去时人人都说凶多吉少,劝我家大人莫去,我家大人却浑然不惧,连用巧计让西班牙人折服,释放扣押的我大明商民,扬我大明国威,就在今岁,福建漳州府叛乱,我家大人仅用两千士卒,大败叛军两万人,又追至东蕃,将叛军余部全部剿灭,这才有在东蕃开府建衙之创举,你说这哪一桩是寻常人能办到的?!……”

    曾启圣关心时政,官府邸报是每期必看的,所以张承所说的郭致远的事迹别的他不知真伪,但郭致远出使吕宋救回被扣押的大明商民扬大明国威的事迹,因为是让朝廷脸上有光的事情,邸报上却是大书特书了的,曾启圣心怀天下,当时看到邸报上的报道也是心折不已,印象深刻,一听立刻激动地上前紧紧抓住张承的手颤声问道:“你家大人便是出使吕宋救回被扣押的我大明商民的郭致远郭大人?!……”

    张承一看曾启圣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人才没跑了,自豪地大笑道:“正是!我第一次见我家大人时就知道他绝非常人,矢志追随,如今不到三年时间,我家大人就从九品县令升任五品知府,主政东蕃,你说还有什么他办不到的事?!……”

    曾启圣听张承讲述郭致远的事迹也是心折不已,有些心驰神往地赞叹道:“真乃神人也!”,说着就郑重地朝张承拱手行礼道:“能在如此神人麾下效力,方能不负此生,曾某不才,愿随大人前往东蕃,还请大人到时向郭大人引荐!……”

    张承也是喜出望外,总算是开了个好头,高兴地扶着曾启圣的肩膀哈哈大笑道:“我家大人求贤若渴,曾先生去东蕃必受重用,大展才干,到时说不定我还需要先生多多关照呢!……”

    有了曾启圣的帮助,张承招募移民的工作就顺利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读书人还是很敬重的,有了曾启圣这个举人做表率,百姓的顾虑也打消了,前来应募的移民越来越多,同时曾启圣还给张承出了不少好主意,比如印刷宣传单四处张贴,又从已经应募的移民中选出精干之人下乡去招募移民,曾启圣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得志的也被曾启圣拉来当帮手,让他们去下面的州县招募移民,仅曾启圣的老家湘阴县就招募到了数百名移民。

    曾启圣还帮着张承把所有的移民登记造册,对移民的技能都做了详细备注,制定移民管理的规章,让他们自己选出代表管理,才使得移民工作忙而不乱。张承也十分信任曾启圣,把物资采购和钱粮统筹工作也全部交给他,曾启圣当过户房典史,做起这些事情来自然是轻车熟路,管理得井井有条。

    到了移民上船的时候,曾启圣又帮着张承协调船期,估算其余各地移民的航程时间,好让第一批内陆移民能够同期到达,不至于耽误时间,浪费钱粮,也多亏了有他在,这次的移民才能如此顺利,没有出岔子。

    此时曾启圣才终于闲了下来,有时间眺望一下大海,别看他表情平静,心里其实也是心潮澎湃,马上就要到东蕃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曾启圣想得更多的是郭致远这个人,这个在张承口中有如神人一般的年轻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在辅助张承招募移民的过程中,张承也把郭致远关于移民招募所做的布置告诉了曾启圣,从这些布置中曾启圣可以看出郭致远所谋甚大,远远不只建设东蕃那么简单,这让曾启圣越发好奇,能够做出如此长远布置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雄心壮志呢?

    这时张承也走了过来,拍着曾启圣的肩膀道:“曾先生在想什么呢?这次移民可多亏了先生你啊,要不然我恐怕完成不了我家大人的重托,你放心,等见到我家大人,我必定会帮先生向我家大人请功,我家大人必定会重用先生的!……”

    曾启圣对这个问题倒是不太担心,这次移民工作都是他帮着张承组织统筹的,他也因此在移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移民之间有了什么矛盾也都会来找他调解,郭致远要管理好这些移民必然得重用他,微笑着对张承道:“那曾某就先谢过张老弟美言了,你能再和我说说郭大人的事迹吗?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这段时间曾启圣和张承朝夕相处,几乎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所以曾启圣也不再称呼张承为张大人,改称张老弟,郭致远的事迹张承也早和曾启圣翻来覆去说过好多遍了,从妖书案救父到孤身闯虎穴大败叛军,可是听得越多,曾启圣心中的谜团却越大,按张承说郭致远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可是郭致远表现出来的与年龄完全不符的沉稳和智慧却让自视甚高的曾启圣不敢置信,而且张承说郭致远本是京城出了名的纨绔子弟,突然之间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完全无法用常理来解释,难道郭致远真是突然被神仙开了心窍成了神人?

    张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切,挠了挠头想了半天才道:“我也说不好,反正你马上就要见到我家大人了,到时少不了被我家大人重用在他身边做事,你自然就知道我家大人是怎样一个人了!……”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废除跪礼

    曾启圣也没有再追问,他知道在张承这里得不到答案,只能等见到郭致远后,从日后的相处中慢慢去揣摩了,此时船队已经慢慢接近了东蕃,沿着海岸线已经筑起了连绵一些的瞭望堡和炮台,远远的就有瞭望堡的守卫打出旗语,船队这边也赶紧用旗语回复,然后瞭望堡里就响起了三声长号,很快港口那边就有一艘引导船驶出,引导船队慢慢驶入港口。

    东蕃这边也已接到传讯,知道内陆第一批移民即将抵达的消息,对此郭致远也十分重视,毕竟移民计划关系到他发展东蕃的宏伟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