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富家子-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问的,要陆炳没收到杨聪的密信,估计会被他问的莫名其妙。

    罗龙文是谁,陆炳压根就不知道啊,什么罗龙文在京城名气不小,那都是瞎掰的,谁知道这家伙在不在京城。

    不过,这会儿陆炳却是装作很熟悉的样子,毫不犹豫的道:“罗龙文已经很久未在京城露面了,京城很多文人雅士想求购他制的徽墨都找不到人呢。”

    这意思,难道,杨聪说的都是真的?

    难道,严嵩真是东南倭乱的罪魁祸首?

    嘉靖实在不愿意相信严嵩是这样的人,他这么信任的人竟然是如此奸佞的小人,怎么可能?

    此时,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陆炳偷偷瞄了他一眼,随即又小心的道:“皇上,清风说,他已经命人秘密押解罗龙文回京了,只要人到京城,我们就知道清风抓住的罗龙文是不是严府那个幕宾了。”

    嘉靖脑子里这会儿真的彻底乱了,如果严嵩真是这样的人,他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事实了。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随即又仔细思索了一阵,这才缓缓的道:“罗龙文一事,你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待其押解回京之后,立刻打入诏狱,细细审问。”

    陆炳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嘉靖想了想,随即又交代道:“这个罗龙文,你带着手下亲信亲自去审。”

    陆炳依旧恭敬的拱手道:“微臣明白。”

    他表面上是一点异样的表情都没有,内心里却已经激动的不行了。

    这次,如果操持的好,他们很有可能一举将严嵩这个死对头拉下马!

    顶点


………………………………

第三卷 第九十三章 攀咬

    有时候,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很快,人,有可能不经意间便踏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有可能突然间便跌入人生的低谷。

    罗龙文就是这样,几天前他还是严府的幕宾,何等的威风,何等的尊贵,可惜,突然间,他便被浙直总督逮住,变成了阶下囚。

    一通审讯过后,他已然绝望了,私通倭寇的罪名已经坐实,等待他的唯有一死。

    他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被人架上马车,然后趴在车厢里趴了十余天,屁股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呢,他便被架到了传说中恐怖无比的诏狱。

    这时候,他只求能死痛快一点,其他的,他都没心思去想了。

    诏狱这地方,他自然听说过,传闻里面的刑罚恐怖无比,没人能受得了。

    四十大板都打的他痛不欲生,诏狱里面的刑罚他自然不想再尝试了,他已经想好了,不管人家问什么,他都老实回答,省得再受那皮肉之苦。

    他就这么战战兢兢的在诏狱里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便被狱卒架着,前去审问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提审他的人竟然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陆炳。

    陆炳可能没注意过他这个小喽喽,但是他却不止一次远远看到过这位朝中的新贵。

    这家伙可是皇上的奶兄弟,杨聪的大舅哥,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皇上竟然安排这家伙来审问他,看样子,这次他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嘉靖可能认为陆炳跟杨聪关系并不是很密切,他却清楚这两个家伙就是穿一条裤子的。

    他本就没抱什么希望,这会儿见着陆炳,他更是完全绝望了。

    陆炳倒是没有想象中的狠辣,这家伙见着他之后竟然笑眯眯的道:“哎呀,含章公,好久不见啊。”

    他名龙文,字含章,当上严府的幕宾之后,人家一般都称他为“含章公”以示敬意,不过,这“含章公”三字从陆炳口里喊出来,就不是这个味了。

    他连忙恭敬的道:“陆大人客气了,小人担当不起。”

    没想到,陆炳依旧意犹未尽的道:“谦虚了啊,含章公制墨技术可是一绝,鄙人着实钦佩,哪天有空还请含章公给鄙人造一方墨宝如何?”

    晕死,这家伙吃错药了还是怎么了,我一个制墨的匠户你钦佩个屁啊,还给你造墨宝呢,我这就快没命了,还造个屁啊。

    罗龙文不由苦笑着摇头道:“陆大人说笑了,小人自知罪孽深重,恐怕没机会给陆大人造墨宝了。”

    没想到,陆炳还是笑眯眯的道:“没这么严重,没这么严重,你又不是主谋是吧?”

    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自己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罗龙文闻言,不由激动的道:“陆大人,您的意思小人还罪不至死?”

    陆炳微笑着点头道:“嗯,只要你老实交待,应该不会有什么事的,你又不是主谋是吧?”

    “你又不是主谋是吧?”

    这句话陆炳重复了两次,罗龙文隐隐明白了,只要他使劲攀咬严嵩,把严嵩给咬下去,他就有可能活!

    只要是个人,几乎都怕死,罗龙文也怕死,但凡有点希望活下去,谁又愿意去死。

    他也知道杨聪跟严嵩是死对头,这陆炳肯定是想帮杨聪斗倒严嵩,只要自己表现的好,或许真有可能活下去。

    这最后的希望可得抓住了,他连忙点头道:“小人明白,小人明白,小人一定老实交待。”

    陆炳见他会意了,这才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微笑道:“嗯,很好,那就开始吧。”

    前面这段话自然没人记录,直到此刻,陆炳才命自己的亲信拿起毛笔,准备记录供词。

    罗龙文也是豁出去了,在陆炳的引导下,他直接将严嵩的“所作所为”全抖出来了。

    什么严嵩为了掌控整个东南,命他指挥海盗在沿海到处劫掠。

    什么严嵩为了逼迫朝廷,命他联系倭寇在沿海疯狂杀戮。

    什么严嵩许诺事成之后给他多少奖励,等等等等,简直比杨聪审出来的还要“详尽”。

    嘉靖拿到罗龙文的供词,脸色别提多难看了,这个严嵩,看样子真有问题啊。

    他犹豫了半天,还是命人招严嵩前来觐见,他想亲自问问严嵩,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

    严嵩这会儿可不知道罗龙文已经被杨聪给逮住了,他只当嘉靖找他有什么好事呢。

    但是,一走进御书房,他便发现不对了。

    因为嘉靖脸上布满了寒霜,看着他的眼光都充满了怀疑。

    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坏了,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不过,表面上他依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恭敬的给嘉靖行了番君臣之礼。

    嘉靖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让他起来回话,反而冷冷的问道:“罗龙文是你府上的幕宾吧?”

    这!

    严嵩闻言,瞬间就明白了,肯定是东南出事了,罗龙文估计被杨聪给逮住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罗龙文是自己府上的幕宾,这事没法狡辩,因为京城很多人知道,算了,先看罗龙文抖露了些什么再做打算吧。

    他急急的思索了一阵,随即老老实实的道:“是的,皇上。”

    嘉靖闻言,冷哼一声,直接将杨聪审出的供词丢到他跟前。

    严嵩抓起供词一看,冷汗都吓出来了,果然是罗龙文出事了,这家伙差不多把所有事情都抖露出来了,怎么办,怎么办?

    他急急的思索了一下,随即咬牙道:“皇上,您应该知道,这杨聪跟微臣有私人恩怨,他这是在伪造供词,公报私仇啊。”

    嘉靖闻言,再次冷哼一声,又将陆炳审出的供词丢到他跟前。

    严嵩捡起来一看,吓得差点没瘫地上。

    这份供词的主审竟然是陆炳,也就是说,罗龙文已经被押解到京城了,很有可能,这会儿罗龙文正在诏狱之中待着呢。

    他还能怎么狡辩,难道咬陆炳跟杨聪是一伙的吗?

    他可不敢这么咬,因为他知道陆炳跟嘉靖的感情,咬杨聪没关系,毕竟杨聪跟嘉靖不是从小玩到大的奶兄弟,虽然中间有陆灵儿这层关系,但嘉靖也不会过度包庇杨聪。

    嘉靖的脾性他已经摸透了,这位小皇帝还是很注重“公私分明”的,而且,在嘉靖眼里,只有陆家人才是私,而杨聪这样的朝臣则是公,所以,他怎么攀咬杨聪都没关系,但是,一旦攀咬陆炳,那绝对是火上浇油,嘉靖非收拾他不可。

    陆炳不能咬,那这份供词的真实性就没法辩驳了,怎么办呢?

    他只能假装盯着供词使劲看,貌似想从里面挑出毛病来,其实,却是在拖延时间想办法。

    ()


………………………………

第三卷 第九十四章 肆无忌惮

    御书房内气氛十分的紧张,嘉靖正怒视严嵩,随时准备发飙,而严嵩却低着头假装在那里看供词,掩盖自己的惊慌之色。

    这证供确凿,他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说实话,严嵩这会儿心里也没底,他着实没想到,杨聪竟然会跑去招安汪直,更没想到,杨聪会利用罗龙文突然间向他发难。

    这次可以说是他步入官场以来最为凶险的一次了,私通倭寇都要杀头,他这指使倭寇在东南烧杀抢掠会怎么样?

    结局不问可知,杀头都算轻的了。

    怎么办呢,难道就此认栽吗?

    他当然不可能就此认栽!

    不得不说,严嵩不愧为千古闻名的奸臣,都到这时候了,他还没有惊慌失措,他还在努力想办法,妄图忽悠嘉靖,渡过这个难关。

    他怔怔的看着手中的供词,脑海中急速思索着。

    陆炳不能咬,因为这家伙是嘉靖的奶兄弟,咬下去不但没效果,还会把自己的牙给咬崩了。

    杨聪能咬,但是,这会儿却无处下口,因为杨聪这家伙太狡猾了,一份供词自己审了一遍,又让陆炳审了一遍,咬这家伙就等于咬陆炳啊。

    汪直也能咬,但是,咬了也没什么效果,人家本来就是贼,你就算把人咬得体无完肤又有什么意义。

    罗龙文也能咬,只要能推翻这家伙的供词,他就能翻身,问题人家说的基本上都是事实啊,怎么推翻呢?

    他急急的思索了一阵,很快便发现,唯一的希望就在这罗龙文身上了,只要能把这家伙咬死,他就能活!

    咬死这家伙!

    对!

    那么,怎么咬死这家伙呢?

    他又急急的思索了一阵,一条毒计慢慢浮现在他的脑海。

    紧接着,他心中一发狠,忍痛在自己舌尖上咬了个口子,一股血腥味随即充斥他的口腔。

    这时候,他的身体缓缓颤抖起来,像是因为害怕而瑟瑟发抖,又像是因为气愤而浑身颤抖,突然满脸冤屈的抬起头来,“噗”的一下,喷出一口鲜血。

    随后,他装出痛苦的表情,捂住胸口,虚弱的嘶嚎道:“皇上,微臣冤枉啊,罗龙文年前就说家中老父亲病重,需回家照看,微臣根本不知道他在东南干了些什么啊!”

    啊!

    嘉靖被严嵩这样子吓了一大跳,这家伙竟然气得喷血了!

    难道,自己真的冤枉人家了?

    嘉靖本就不愿相信严嵩是个十恶不赦的奸佞,这会儿一看严嵩这样子,他更不愿相信了。

    严嵩偷偷瞄了一眼嘉靖,见小皇帝脸上的愤怒之色转为震惊和迷茫,连忙继续装出虚弱的表情,喃喃的念道:“皇上,微臣冤枉啊,皇上,微臣冤枉啊。。。。。。”

    念着念着,他突然头一歪,瘫倒在地,没了声息。

    卧槽,这不会是气死了吧?

    嘉靖见状,连忙大喊道:“御医,御医,快传御医。”

    陆炳这会儿正在门外守着呢,他以为这次严嵩十有八九是要栽了,所以特意跑过来守候,只待嘉靖一声令下,他便会冲进去拿人。

    没想到,嘉靖竟然突然大喊“传御医”!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严嵩狗急跳墙,把皇上伤着了?

    他吓得连忙推开门,闪身冲了进去。

    御书房里的场景着实吓人,不过,并不是嘉靖出事了,而是严嵩出事了。

    这会儿严嵩已经瘫软在地,他身前的供词上明显还有斑斑血迹。

    这家伙,唱的是哪一出啊?

    陆炳当场就傻眼了。

    嘉靖见状,连忙解释道:“文明,我们好像冤枉惟中了,他都气得喷血了,快,快点传御医过来。”

    真的假的?

    陆炳心里不由一阵疑惑,不过,他还是恭恭敬敬的道了声“遵旨”,随即便转身出去命人传御医去了。

    严嵩演这一出难道就不怕御医看出破绽吗?

    他还真不怕,因为他喷出来的血是真的,而且,御医一般都是把脉,不大可能掰开他的嘴看舌头,就算御医想掰开他的嘴,他也能装作气极,紧咬牙关,让人家掰不开。

    御医过来之后,给严嵩把了把脉,脸上便露出了疑惑之色,因为严嵩这脉象没什么问题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诊断之道,望,闻,问,切。

    望,他已经看过了,严嵩除了嘴角还有一丝鲜血溢出,其他一切正常。

    闻,他也闻过了,御书房中弥漫的的确是鲜血的气味,不是猪血也不是鸡血。

    切,他也切过脉了,脉象一切正常。

    问,人家严嵩都晕倒了,没法问啊!

    他只能小心的问道:“皇上,微臣惶恐,敢问这严大人是怎么倒地的?”

    嘉靖闻言,尴尬的道:“朕好像是冤枉他了,他突然之间喷出一口鲜血,然后便倒下去了。”

    哦,原来是这样。

    这就好办了,御医当即便拱手道:“皇上,严大人这是气极攻心,晕过去了,只要抬回家休养几天便没事了。”

    他这是怕嘉靖怀疑他庸俗无能,所以才下了这诊断,严嵩闻言,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好,真是说我心坎里去了!”

    话说,他喷个血,装个晕,这事就过去了吗?

    当然不可能,这么大的事那这么容易就含糊过去了。

    嘉靖见严嵩晕倒了,只能命陆炳继续去审问罗龙文了,罗龙文自然是一口咬定所有的事情都是严嵩指使的,而严嵩这会儿又“气极攻心”,身体虚弱,根本就无法与其对证,这事貌似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那么,怎么破这个局呢?

    很简单,罗龙文死了,这局就破了。

    第二天一早,诏狱中的罗龙文喝了碗稀饭便七窍流血而死!

    紧接着,给他送稀饭的驿卒便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事明显是严嵩安排人做的,但是,陆炳却找不出一点证据来。

    所谓“死无对证”,罗龙文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这东南海盗和倭寇肆虐之事到底是他为了一己之私假传严嵩的命令还是严嵩指使他去干的就没法查下了。

    严嵩这招其实并不高明,如果遇到个较真的皇帝,他玩这招也没有,但是,他遇到的偏偏是嘉靖,而且他早就摸透了嘉靖的脾性,知道嘉靖这会儿已经离不开他了,所以,他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嘉靖在这件事情的处置上跟严嵩预计的差不多,因为严嵩在他面前的表现着实不像一个大奸大恶之人,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严嵩做的也十分符合他的心意,他下意识不想失去这么一位“一心一意”为他着想的“贤臣”,为此,他竟然没有下旨彻查此事,严嵩竟然就这么蒙混过关了!

    ()


………………………………

第三卷 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

    杨聪听闻严嵩这样都能蒙混过关,着实有点无语,不过,这会儿他也没空跟严嵩继续斗下去了,因为他得赶紧着手解决海盗和倭寇的问题,要不然,不但东南沿海的老百姓不得安宁,嘉靖和严嵩也会让他不得安宁。

    这海盗和倭寇之事他已经跟详细汪直了解过了,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因为这海盗和倭寇的成分太复杂了,就连汪直都不能尽数。

    比如说海盗,这次在东南沿海肆虐的海盗并不全是在东瀛和南洋从事海上贸易的海商,其中有一些是海商豪门被打散的部下,还有一些是东南沿海失去生计的平民,甚至还有真正的海盗夹杂其中,就连汪直也搞不清楚,这次到底有多少“海盗”参与对东南沿海的劫掠。

    这也是汪直使不动他们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统一的从属关系,有好处,大家还能喊的动,没好处,人家压根就不会搭理你。

    又比如说倭寇,倭寇名义上还是有首领的,他们的首领就是东瀛肥前国平户藩的大名松浦隆信,但是,有些倭寇就连松浦隆信也控制不了。

    这时候的东瀛可不止一国,也不止一个藩属,这时候的东瀛足有大大小小六十多个国家,两三百个藩属,松浦隆信也只是肥前国的一个藩属的大名而已。

    倭寇之所以尊松浦隆信为名义上的首领,主要是因为松浦家自元朝开始就组织武士在东南沿海和朝鲜沿海劫掠了,那时候,他们打的旗号是报复元朝的入侵,所以,很受大家的拥戴。

    后面虽然劫掠性质已经完全从反抗入侵变成了海盗行为,但所有流浪武士和东瀛平民还是习惯性的在平户藩集结,然后再前往朝鲜沿海和大明东南沿海劫掠,所以,松浦家的家主一直是倭寇名义上的首领,朝鲜也一直称倭寇为“三岛倭寇”,所谓三岛,就是指松浦家的领地,平户岛、壹岐岛和对马岛。

    其实,这会儿的倭寇早已不是松浦家的武士,倭寇成分之复杂,远超海盗。

    倭寇当中,有因战乱而失去土地的东瀛平民,也有因家主战败而失去生计的流浪武士,甚至还有的是为了劫掠方便而剃头束发,假冒倭寇的大明贼寇。

    这些人参与劫掠的时候是一拥而上,好像是一伙的一般,但是,劫掠完之后便一哄而散,到处躲藏,想要逮住他们不知道有多麻烦。

    杨聪这会儿是头都大了,这如同散沙一般的海盗和倭寇怎么清剿?

    他原本想着只要招抚了汪直就能轻易找到海盗和倭寇的巢穴,然后再操练水师逐一清剿便成,现在看来,这想法有点过于天真了,因为这些海盗和倭寇就是一盘散沙,基本没有什么固定的巢穴。

    当然,要说他们一个巢穴都没有也不尽然,东瀛平户藩可以说是海盗和倭寇的老巢。

    但是,这会儿要想拿下平户藩也是不现实的,东瀛这会儿虽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六十多个国家,一旦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还是比较团结的,像元朝那么强大,不知道覆海进攻了东瀛多少次都没将其拿下就是明证。

    东瀛这些小国要是联合起来实力也是比较恐怖的,像大明万历年间,东瀛关白丰臣秀吉就曾集结东瀛诸国人马,组织三十余万大军进攻朝鲜,妄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大明,大明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打跑的,而这个时候的大明比万历中兴之后的大明还差得远呢,轻易去跟东瀛开战,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

    综合这些情况,他只能选择徐徐图之,先稳固海防,确保东南沿海不受海盗和倭寇的侵袭,然后再制造战船,去海上慢慢围捕,将海盗和倭寇清剿干净。

    原本这只是他忽悠嘉靖的拖延之计,没想到这会儿他却不得不选择这个旷日持久的战略,还好他当初没在嘉靖跟前吹牛皮,定下期限,要不然真没法收场了。

    这个策略实施起来倒不是很难,就是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而已,当然,耗费的时间长就代表耗费的粮饷多,几万大军一年的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一般人来当这个总督还真没法调集这么多大军来保证沿海的安全。

    这会儿他已经在南直隶集结了五万屯卫,如果再加上卢镗和刘显手下的人马,加起来足有六万之巨,那么,海盗和倭寇数量加起来到底有多少呢,他竟然要集结这么多人马去应对。

    如果光从数量上来说,海盗和倭寇是相当恐怖的,光是汪直手下就有将近万余人马,而跟汪直差不多的海商或者海盗头子就有徐惟学、叶宗满、谢和、方廷助等,还有比较有名的海盗卢七、沈九、陈思盼、李光头等,光是这些人手下加起来就不下六万,还有其他海盗和倭寇,加起来数量最少有十余万。

    不过,要论战斗力,这些海盗和倭寇大多也就与普通屯卫相当而已,精壮的屯卫只要好好操练一番,不说以一敌十,以一敌三甚至是以一敌五都没有问题。

    所以,这会儿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操练,结合武器和阵法对集结起来的屯卫进行操练,然后赶紧将他们分散到沿海各地,保境安民。

    那么,操练的屯卫或者说新兵该怎么着手呢?

    这点,读过一点兵法的人都知道,操练新兵,首要编伍。

    这个编伍包括军中各级将领的任免,也包括军队基层结构,一般常规的编伍方法都是五人一伍,为最基层的结构,编伍之名也因此而来。

    不过,这次杨聪并没有按传统的方法,将五人一伍作为最基层的结构,他选择的是十二人一队,作为最基层的结构,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戚家军的鸳鸯阵就是这么编伍的。

    鸳鸯阵就是对付以短兵器为主的海盗和倭寇的最佳阵法,这点已经经过了历史的证明,他自然选择套用这最为适用的阵法。

    这会儿戚继光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