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富家子-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阵法。

    这会儿戚继光虽然还未成年,鸳鸯阵的真正创始人唐顺之却已经跟随他多年了,杨聪干脆以探讨为名,将自己了解的鸳鸯阵结构跟唐顺之详细描述了一番,唐顺之果然一点就透,很快就掌握了鸳鸯阵的精妙之处。

    ()


………………………………

第三卷 第九十六章 时不我待

    金陵城,正阳门外,羽林右卫以南有一块方圆数十里的荒地,这里原本叫大校场,大明初期定都南京之时,京营屯卫,天子亲军足有五十余万,其中大部分就是驻扎在这大校场附近。

    不过,自从大明迁都北直隶之后,这里驻扎的大军急剧减少,永乐朝短短二十余年时间,这里驻扎的四十余万大军几乎被迁徙一空,就剩羽林左卫,羽林右卫,留守左卫,留守右卫等几个卫所。

    至嘉靖朝,历经百余年变迁的大校场早已不复当初的盛况,原本密集如林的营房早已坍塌大半,剩下的,差不多都已经破败不堪,只有零星一些匠户、商贩、乐户等底层百姓住在里面,荒芜的就如同鬼域一般。

    不过,自从杨聪上任浙直总督之后便将此处定为屯兵和操练之所,五万屯卫精锐陆续赶来,原本破败不堪的营房被翻修一新,原本坑坑洼洼的校场也被填埋的平平整整,久违的号令之声又出现了,这里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这天一早,卯时方至,天色才刚蒙蒙亮,杨聪便带着一众文臣武将出现在了校场北侧的点将台上。

    这点将台原本就只剩下一个方形的土包了,不过,此时上面已经搭起了硕大的凉棚,桌椅板凳更是一应俱全,容纳上百人都没问题。

    此时整个大营已然号令阵阵,一队队明军屯卫从营房中涌出来,飞快的踏上校场,排成一个又一个整齐的阵列,从点将台往下看去,密密麻麻全是人影,着实壮观无比。

    杨聪站在点将台前端默默注视着下方,一脸严肃,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总督大人亲自督练,下面的屯卫自然不敢怠慢,各级军官都跟打了鸡血一般,卖命的吆喝起来,所有屯卫也全神贯注,认真配合着,一时之间整个大校场到处都是嚎叫声,到处都是飞扬的尘土,就仿佛激烈的战场一般。

    只可惜,这些屯卫操练时间还不是很长,阵型配合难免有点生疏,看上去还是有点乱。

    杨聪默默的站那里看了一阵,这才转身进入凉亭,来到凉亭中的大书桌前。

    这时候硕大的书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简略的阵图,汤克宽、戚景通等将领和唐顺之、赵时春等文臣都围在那里,探讨着鸳鸯阵变化之道和操练之法,众人一见他过来,连忙收声肃立,恭敬的站在那里。

    这年头规矩还是很严的,尤其是军旅之中,主帅或者主将的威严更是不容冒犯,哪怕私下关系再好,这场合也要注意尊卑。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缓缓走到帅椅上坐下来,这才抬手道:“大家都就位吧。”

    众人闻言,连忙分文武左右错开,在帅位两侧整齐的排成两排。

    杨聪缓缓扫视了一圈,随即问主将汤克宽道:“长胜,鸳鸯阵操练的如何了。”

    汤克宽闻言,尴尬的拱手道:“大人,这操练时日尚短,还未出什么成效,这会儿基本阵型站位倒是操练的差不多了,但阵型变换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还生疏的很。”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对左边的王宣道:“王老,五万大军的武器装备的如何了?”

    王宣连忙拱手道:“回大人,长枪、镗钯、腰刀、盾牌、狼筅、轰天雷皆已装备齐整,新式军刀、火枪和虎蹲炮还需赶制。“

    这个可以理解,毕竟枪头、腰刀、盾牌什么的南直隶这边原本就有不少存货,轰天雷在对阵倭寇的时候用量本就不多,他们这次带过来的基本上就够用了,镗钯、狼筅什么的打造起来也不是很难,至于新式军刀、火枪和虎蹲炮打造起来就有点费时间了。

    杨聪沉吟了一下,随即又追问道:“还需多长时间才能将五万大军装备齐整?”

    王宣估算了一下,随即拱手道:“大概还需要两个月左右。”

    两个月,怕是等不了了,杨聪暗暗叹了口气,随即朗声道:“我们等不了这么长时间了,准备起拔吧。”

    啊!

    众人闻言,无不大吃一惊。

    要知道,南直隶的屯卫荒废已久,大多都已经变成纯种地的农民了,这些集结起来的屯卫说是精锐其实也就是身体强壮一点而已,五万屯卫集结在一起总共才操练了一个多月,这就起拔,太仓促了吧?

    胡宗宪忍不住劝解道:“大人,此时五万大军装备尚未齐整,操练时日也不够,贸贸然派上战场,恐怕会损失惨重啊!”

    唐顺之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大人,现在火枪和虎蹲炮数量严重不足,远程攻击方面这些屯卫甚至都比不上那些海盗和倭寇,贸然与之接战,恐怕会出问题啊。”

    杨聪无奈的道:“这些本官都知道,但时不我待啊,海盗和倭寇正在沿海肆虐,每天都有平民百姓伤亡,朝中早就有人弹劾本官不作为了,我们再不出击,皇上恐怕都要因此震怒了。”

    这些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上次杨聪让严嵩吃了个瘪,差点就将其整倒了,严嵩自然想尽办法拼命报复。

    东南这边的军事严嵩是不敢打主意了,但是,人家能在京城和各地方打主意啊。

    他只要发动手下的地方官员夸大其词,使劲报急,又命言官不停弹劾,嘉靖迟早会有一天忍不住要发飙的。

    大明朝堂这种恶习由来已久,众人也无法改变,只能闭嘴了。

    杨聪缓缓的扫视了一圈,随即果断道:“本官已经上奏朝廷,请封了各镇总兵,大家都准备一下,三日之后,大军起拔!”

    众人闻言,连忙拱手齐声道:“是,大人。”

    杨聪紧接着便郑重的道:“长胜,你率一万人马去浙江,接替卢镗,出任浙江总兵,镇守浙江沿海。”

    汤克宽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又严肃的道:“世显,你率一千神机营精锐和一万屯卫镇守南直隶,任苏州总兵。”

    戚景通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下令道:“义修,景仁,王老,你们分率一万人马去广东、山东和福建,将人马分别交给卢镗、刘显和俞大猷之后便赶往福州集合。”

    唐顺之、赵时春和王宣都是文臣,原本他们是不用直接领兵的,但这会儿领兵将领卢镗、刘显和俞大猷都不在,杨聪手下又没有其他信得过的将领了,只能派他们跑一趟了。


………………………………

第三卷 第九十七章 通风报信

    这会儿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一般大军转移的时候基本只能靠走,杨聪在宣府镇的时候还造了好几千辆战车用来代步,但东南各省就没这个便利了,因为他没这时间造战车,而且战车对步卒为主的倭寇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造了根本就不合算。

    原本大明水师强大的时候沿海地区行军还可以靠战船运送,帆船虽然慢点,一天行进两三百里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惜,大明老是自断手脚,实施海禁,水师战船数量是越来越少,五万大军去沿海各省驻防还是只能走陆路。

    要说这个走陆路,山东和浙江两地还好一点,因为这两地本就和南直隶交界,行军距离最多也就四五百里,走快点,不出十天便能抵达,福建和广东这两地就麻烦了,这两地距离南直隶都在千里以上,大军走过去最少也得个把月。

    话说杨聪为什么不在当地召集屯卫,反而从舍近求远,从南直隶召集屯卫呢,这样岂不自找麻烦?

    这个他当然有自己的考量,他十分清楚,地方上的屯卫跟海商豪门甚至是海盗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地方上征召屯卫,想要将海盗和倭寇清剿干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说别的,通风报信这点就没办法预防,要人家时时刻刻都知道大军的行踪,这海盗和倭寇还怎么清剿。

    这或许也是海盗和倭寇最后要靠戚家军来剿灭的原因之一,因为戚家军征召的压根就不是屯卫,而是义务附近的矿工,他们跟海盗和倭寇基本上没什么交集,这样就不存在通风报信的问题了。

    杨聪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舍近求远,专门从南直隶召集屯卫,这样一来,哪怕路上多花点时间,起码不用担心通风报信的问题。

    这大军起拔之后,他就开始考虑扩大火枪和火炮生产规模的问题了,五万步卒需要的火枪和火炮虽然不多,以后要组建水师船队需要的火枪和火炮却多的吓人,想想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一艘超级战舰就装备了火炮上百门,依靠现在这点产量,他恐怕十多年都造不出一直先进的舰队来。

    还好,这南直隶和北直隶一样,匠户多,征召起来并不是很麻烦,而且大校场附近基本不是荒地就是屯卫驻地,安全上也不用怎么担心,杨聪决定就在大校场旁边建造一个大型军工厂,用来生产火枪和火炮。

    这天上午,正当他带着薛南塘和李杜在大校场附近规划厂房的时候,一个亲卫突然来报:“大人,毛烈求见。”

    毛烈就是汪直的干儿子,从一开始,便是派他来联系杨聪的,这时间一长他跟杨聪身边的人也熟了,所以每次有事汪直都会派毛烈来联系杨聪。

    杨聪对毛烈印象也不错,听闻是这小伙子来求见,他直接就命亲卫领人过来,根本就没一点避讳的意思。

    这汪直,有什么事呢,自己不是让其派出手下查探其他海盗和倭寇的动向去了吗,难道,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这个时间还真是有点不凑巧,因为他刚把大军大军给派出去,估计距离最近的浙江那一路这会儿还没抵达呢,就算有消息,也没办法派人去应对啊。

    他正思索间,毛烈已经跟着亲卫来到近前。

    这毛烈脸色貌似有点焦急,他一见着杨聪便急匆匆的道:“大人,不好了,匪首李光头召集了大量海盗和倭寇,正准备劫掠扬州府呢。”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府和扬州府境内不但风景秀丽,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可以说,这会儿大明最为富饶的地方就是苏州府和扬州府了,这两府生产的布匹和绫罗绸缎几乎占了整个大明的七成左右,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海盗和倭寇对这两府肯定垂涎三尺,这个不用怀疑,不过,一般情况下海盗和倭寇是不敢到这两地劫掠的,因为苏州府和扬州府离应天府太近了,而且两府都有不少屯卫,只要海盗和倭寇被当地的屯卫缠住,朝廷再从应天府派大军一围,他们很有可能跑都跑不掉。

    这什么李光头,吃错药了吗?

    杨聪不由吃惊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毛烈略带焦急道:“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啊,这次李光头说要来把大的,光是大大小小的海盗就召集了十余股,如果再加上闻风而来的倭寇,恐怕最少也有两三万人。”

    两三万人?

    杨聪猛然间一愣,这是有人通风报信啊!

    不然这李光头怎么迟不来早不来,他刚把大军派出去不到三天人家就跑过来了。

    看样子,这严嵩跟海盗和倭寇之间还有联系,人家肯定已经洞悉了自己的剿倭之策,知道南直隶的屯卫分散在沿海布防之后再想到处劫掠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会儿人家肯定也知道应天府就剩下了一万屯卫精锐了,而且应天府附近能抽调的屯卫也差不多抽调完了,根本就抽不出更多的人手了,所以李光头才敢这么肆无忌惮,扬言要来把大的。

    严嵩这是想将他的军呢,如果扬州府被海盗和倭寇劫掠一空,他这个浙直总督恐怕就做到头了。

    两三万人自己就收拾不了了吗?

    如果光剩下一万屯卫精锐,恐怕真的够呛,因为这些屯卫才刚组织起来操练不久,战力并不是很强,而且他们火枪和火炮都还没有配备齐呢,远程攻击方面更是差得离谱。

    不过,他手里可不光有一万屯卫精锐,还有一千神机营精锐,这一千人手里拿的可都是新式火枪,而且火炮也配备了数十门,远程攻击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强悍。

    想到这里,杨聪心中不由冷笑一声:“嘿嘿,想将我的军,想得倒美,正好我也想试试鸳鸯阵的威力呢。”

    他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淡定的问道:“他们大概什么时候抵达扬州府?”

    毛烈闻言,略带尴尬道:“这个我们真无法确定,因为他们这次并不是一起涌过来的,很有可能,跑的快的这会儿都快到扬州府了。”

    哼,一群乌合之众,怕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杨聪当即便大喝道:“传令,命戚景通集合所有人马,准备前往扬州府剿贼。”

    他身边的传令亲卫闻言,一溜烟就跑去找戚景通去了,毛烈却是站在那里傻愣愣的问道:“大人,需要我们派人支援吗?”

    开什么玩笑,你们不一样是乌合之众,跑过来别把我阵型都打乱了。

    杨聪毫不犹豫的摇头道:“不需要,你们守好自己的地盘就行了。”


………………………………

第三卷 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

    应天府通往扬州府的官道上,万余明军正排着整齐的队列缓缓前行,一杆“杨”字大旗高高的竖在队伍的正前方,说明这支队伍的主帅正是新任浙直总督杨聪。

    原本,胡宗宪和戚景通等文臣武将是不想让杨聪来亲身涉险的,一万屯卫对两三万海盗和倭寇,这场仗也太凶险了,如果总督大人出了什么意外,那可就不得了了。

    但是,杨聪却不听劝阻,非要亲自领兵出征。

    他这一搞,真把胡宗宪和戚景通愁的不行了,这会儿两人还是满脸愁容,不知如何是好。

    扬州府城离金陵城其实并不远,也就两百来里的样子,不过,扬州城离海边却有点远,从扬州府城赶往最近的海岸线都有三百余里。

    杨聪原本是想先赶到扬州府城,安排一下屯卫的防御和老百姓的撤离,再根据情况赶往沿海堵截海盗和倭寇,但是,他这才刚出发不到一天就出事了。

    他正打马率军在官道上前行呢,前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他便看到一骑侦骑带着一个背插令旗的驿卒风驰电掣的往这边跑过来。

    八百里加急!

    杨聪一看那令旗上的字,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一般如果不出什么大事地方官员是不敢动用八百里加急传讯的,难道是海盗和倭寇已经打过来了?

    果然,那驿卒隔老远便急急大喊道:“报,总督大人,通州海门县境遭遇倭寇侵袭。”

    这么快!

    他可没怎么耽搁,当天下午收到消息,第二天早上他就率军出发了,这会儿离毛烈前来报信的时间还不到十二个时辰呢,倭寇竟然来得这么快。

    他抬手接过驿卒呈上来的加急文书一看,嘴都差点气歪了。

    扬州知府急报:万余倭寇侵袭通州海门县境,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皆言最少需三天才能召集人马前去支援,恳请总督大人即刻发兵。

    这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的指挥使都不想干了吗?

    他们明显是畏敌怯战啊,不然集结个人马怎么会需要三天时间,还好他收到消息就上路了,不然整个通州恐怕都会被海盗和倭寇劫掠一空!

    这帮家伙,如此贪生怕死,有何颜面窃居正三品武职?

    他真想现在就下令把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的指挥使全撤了,不过,这会儿倭寇已然登陆,撤了他们也于事无补,他想了想,还是强忍住怒火,抬手朗声道:“地图。”

    很快,一个亲卫便从怀中掏出一卷地图,塞到他手中。

    他展开地图一看,眉头不由一皱。

    这些倭寇,明显有高人指点啊,因为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都在扬州府的西北边,而海门却在扬州府的东南角,中间距离最少都有三四百里,就算收到消息马上集结大军赶过去也得五六天啊!

    这也是他疏忽了,没有注意扬州府的三大卫所都没在海边,像旁边的苏州府就不一样,镇海卫和太仓卫距离海岸线都不到百里,如有倭寇侵袭,他们一天只能便能抵达支援。

    没办法,他负责的区域太广了,足有一京四省之地,不可能光关注扬州这一府,所以才会出此纰漏。

    这会儿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的人马前去阻截,拖延时间肯定是来不及了,他现在的位置距离海门比这三个卫所的驻地都近,还不如直接带着手下人马过去支援呢。

    他想了想,随即下令道:“命高邮卫即刻抽调人马赶往兴化支援,命扬州卫即刻抽调人马赶往如皋支援,命仪真卫即刻抽调人马赶往泰兴支援,如果这三地被海盗和倭寇攻破,本官定取这三卫指挥使项上人头!”

    他的话音刚落,身后三个传令兵便一齐拱手道了声“遵命”,随即便打马往西北方向狂奔而去。

    他又看了看地图,随即便朗声下令道:“世显,急行军,走泰兴方向,赶往通州支援。”

    戚景通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随后,他便指挥大军向东南一折,直往泰兴方向跑去。

    这急行军可不是撒开脚丫子一个劲的疯跑,那叫亡命逃窜,一般正常的急行军都是慢跑,而且有时间限制,最多连续跑一个时辰左右就得休息一下,一天能推进百里左右就算不错了,如果再跑快点,或者再跑时间长点,步卒就会跑的四肢无力甚至浑身抽筋,那就不是赶过去杀敌了,而是去送死。

    杨聪虽然心中焦急也不敢让手下步卒一个劲的疯跑,一天行进百里左右他便会下令扎营休息,哪怕通州方向急报不断,他也未曾鲁莽行事,该休息还是休息,该小心的地方他还是很小心。

    第一天倒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路上除了慌忙躲避的商队,他们基本没遇到什么人。

    第二天情况就不同了,大路上陆陆续续出现逃难的平民,一波又一波的,都是拖家带口,惊慌失措。

    很显然,这次倭寇真准备来把大的了,这还没进入通州境内呢,便遇着了逃难的平民,也不知道倭寇到底来了多少人。

    第三天,大军才刚刚行进了一个时辰左右,杨聪正准备下令就地休息呢,一骑侦骑突然从东南方向狂奔而来,大老远,那马上的斥候便急喊道:“报,总督大人,东南方向十里左右发现大股倭寇。”

    这几个意思,堵我呢?

    他原本是打算先率军赶到通州城,修整一下,了解一下情况,再决定怎么清剿这些登陆的海盗和倭寇,没想到,这距离通州城还有几十里呢,便遇着大股倭寇了,正常情况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海盗和倭寇都是来劫掠的,不是来找官军拼命的,一般情况下,听到官军来了,他们躲都躲不及呢,怎么可能跟吃错药了一样跑过来跟官军拼命。

    很明显,这股海盗和倭寇就是冲着他来的,严嵩这是想让他吃个大败仗呢。

    这个时候还是稳妥为上,这些海盗和倭寇还不知道会玩什么花样呢。

    杨聪想了想,随即下令道:“世显,命令所有人原地结阵,屯卫结鸳鸯阵守住四方,神机营在中间结方阵。”

    不管怎么样,先结阵防御再说,他可不会冒冒失失的冲上去和倭寇接战。

    ()


………………………………

第三卷 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吗

    杨聪打马矗立在帅旗下,默默的看着手下将士结阵,表面上好像平静无比,内心里却已经怒不可遏。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堂堂大明,疆域万里,人口亿万,却屡屡被东瀛、北元余孽这样的小势力欺负,最后甚至亡在一个人口不到百万的后金手里了。

    因为很多人已经超越了做人的底线,为了争权夺利,完全丧失了人性!

    严嵩、仇鸾、赵文华这些人,对付外敌不行,背后捅刀子,陷害自己人却厉害的很。

    历史上,朱纨也是刚大破海盗,取得走马溪大捷便被气得自杀。

    还有张经和李天宠刚大败倭寇,取得王江泾大捷便被陷害至死。

    还有曾铣也是,刚大败鞑子,准备收复河套,便被罢官削籍,押解回京斩首。

    大明发展到中后期就是这个样子,朝堂之上很多人脸都不要了,只想要权,只想谋利。

    这次倭寇侵袭扬州,明显是有内应的,因为这什么李光头来的也太“及时”了,此时正是南直隶防守最薄弱的时候人家偏生就“抓住时机”冲过来了,这会是凑巧吗?

    严嵩,你给我等着,这次如果逮到了李光头再连同供词一起送到嘉靖跟前,我就不信你还能糊弄过去。

    想到这里,杨聪冷冷的道:“世显,等下一定要想办法逮住匪首李光头。”

    戚景通闻言错点晕倒,开什么玩笑,逮住匪首李光头?

    谁逮谁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