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慎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他很缺钱,因为张家为官的子弟都两袖清风,不贪不腐,张家早就入不敷出了!
不说这次做寿的钱他无法负担,光是张家的日常开销他都维持不了。
官宦世家,表面看似光鲜,其实内里却相当的苦涩,表面上官宦世家是脱离了老百姓范畴的统治阶层,实质上他们就是一群不事生产的读书人。
这倒不是说他们懒,官宦世家也有勤奋的,但是,他们勤奋的方向是读书而不是种地。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那也是读成之后,考上举人甚至是金榜题名才有的待遇,一开始可没有什么黄金屋和颜如玉,伴随读书人的只有寒窗。
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要培养一批读书人可不容易,他们读书习字要花钱,他们吃喝拉撒要花钱,娶妻生子还是要花钱,还有,他们去省城参加院试,去南京参加乡试,去京城参加会试等等,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
这些银子从哪里来呢,就靠那两千亩免税的地吗?
不够,远远不够,张家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光是直系子弟就有数十人,再加上他们的家人,还有家丁、护院、丫鬟、老妈子等下人,最少也有三四百之巨,一年两千两光是维持这些人的吃喝拉撒都有些捉襟见肘,更遑论其他了。
所以,当惠安首富杨荣主动贴上来的时候,张慎并没有拒绝,甚至他还很快将其引为“知交”,因为杨家有钱啊!
不过,杨家要想花点钱就娶到张岳的女儿却是不可能的,他还要为考虑儿子的仕途考虑呢,如果给儿子招个地位低下的商户做女婿,那不是帮自己的儿子,而是害自己的儿子。
龙溪陈氏也不可取,因为海商豪门摆明了在违背朝廷禁令,迟早是要出事的,这点,他跟徐阶的想法一样,他可不想后面被牵连。
所以,他想到了福州陈家,如果能跟福州陈家联姻,他儿子的仕途绝对一番风顺,因为陈家这一百多年来进士几乎没断过,在朝堂之上积累的人脉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陈达本身也是位封疆大吏,如果能傍上福州陈家,那他张家就发达了。
他原本的想法就是在官场上依仗福州陈家,将儿子推上高位,而日常开销上则让惠安杨家掏腰包,他相信,只要给杨家一点小恩小惠,保证他们不被地方官员欺负,杨荣绝对会心甘情愿掏钱来买这个“护身符”。
他甚至想过让杨荣嫁个孙女给自己的某个孙子做小妾,以此来增进两家的关系,他相信,这个提议杨荣肯定会欣然接受的。
可惜,这个时候府衙通判徐阶却突然一杠子插进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徐阶貌似和杨家的长子嫡孙杨聪关系好的很,他极力向张慎推荐,想让张慎把自己的长孙女嫁给杨聪。
这下张慎着实为难了,他相当清楚,这徐阶可不是一般人。
这位可是探花郎,而且又有手段,又有能力,官声还好,要真能重返朝堂,进入内阁那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当上内阁首辅那都不是不可能的。
这么一位极有可能在将来掌控朝堂大权的大人物极力向自己推荐,如果扫了他的面子,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所以,他干脆推说要征求张岳的意见,以此来拖延。
那么,徐阶又是什么意思呢,他为什么要极力促成张家和杨家的婚事呢,难道他真的只是为了帮兄弟个忙吗?
………………………………
第一卷 第三十章 男儿当自强
徐阶这个人可不简单,他表面上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内里却是满肚子的墨水。
这满肚子墨水说的好听点是有文化有内涵,说的不好听一点那就是腹黑!
徐阶这个人,野心大的很,为了往上爬,他可什么都干的出来。
历史上,他就曾经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做小妾,以此来麻痹严嵩父子,足见其权欲之强烈,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那么,他为什么要帮杨聪争取这段姻缘呢?
很简单,因为他不希望东岭张家和福州陈家联姻。
张岳,同样是他看重的一个人物,如果不出意外,张岳很有可能执掌都察院。
这都察院可不得了,因其担负着监察百官的权力,向来是朝中权贵争夺的焦点。
说白了,这都察院其实就是个排除异己的工具,你如果看谁不顺眼,就能发动都察院御史使劲弹劾,甚至都不需要证据,捕风捉影都行,因为言官风闻言事无罪,这是洪武帝定下的规矩。
一个官员,被弹劾个一两次可能还无伤大雅,但是,如果天天被人弹劾,有事没事就被人弹劾,皇上不怀疑才怪!
所以,都察院这个衙门至关重要,徐阶很想这都察院变成自己手里的枪。
而要让都察院变成自己手里的枪,张岳这个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如果张家和福州陈家联姻,那么,张岳肯定会站在陈达那一边,这都察院基本上就跟他没多大关系了。
所以,他要破坏张家和陈家的联姻,而他自己的儿子还未长大,根本就赶不上趟,所以,他只能把杨聪推出来跟张家联姻了。
杨聪这个人,当初他只是想利用其地头蛇的优势和龙溪陈氏斗一斗,现在,他有发现了杨聪还有更大的作用,那就是跟东岭张家联姻,变成他和张岳之间联系的纽带。
至于怎么拉拢杨聪,他还是很有把握的。
寿宴过后,他竟然婉拒了张慎的邀请,硬跟着杨聪去杨家别院聊聊!
这下可把杨荣给激动坏了,他真没想到自己的孙子跟府衙通判的关系这么好,真的好到跟兄弟一样!
这关系自然要把握住,所以,他干脆把杨家别院的主宅让给了杨聪,让他用来接待徐阶。
杨家别院主宅大堂,杨聪满心复杂的把徐阶拉到主坐左首坐下来,又命人上了茶,随即便忍不住好奇道:“子升兄,你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跟小弟交待吗?”
徐阶满脸神秘的看着他,微笑道:“清风贤弟,这交待可不敢说,为兄是真心想要帮你个忙。”
帮忙?
帮什么忙?
龙溪陈氏貌似不是他帮忙就能干翻的,至少现在不行,那还有什么好帮忙的呢?
难道是。。。。。。
想到这里,杨聪瞠目结舌道:“子升兄,你不会真想促成小弟和那张家大小姐的婚事吧,这个,不是小弟自渐形秽,实在是我们杨家和张家地位相差太玄虚了,这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家是不可能同意的。”
徐阶微笑着摇头道:“什么门当户对,你以为他张家天生就是官宦世家吗?百年前他们还不是只字不识的农户,包括我们徐家也是,谁家天生就是官宦世家啊?”
这话貌似有道理啊。
杨聪想了想,还是有些不解的道:“问题现在张家已经是官宦世家了啊,而且还是泉州最有名的官宦世家,我们杨家说白了就是地位低下的商户,怎么高攀的起啊。”
徐阶闻言,不由摇头苦笑道:“清风贤弟,你这是钻进牛角尖里了,他张家是官宦世家没错,你杨家就不能成为官宦世家吗?”
杨家也能成为官宦世家?
杨聪愣了一下,这才难以置信道:“子升兄,你的意思是让我去考科举?!”
徐阶欣慰的点头道:“对,贤弟如此聪慧过人,只要肯用功,考个举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甚至金榜提名都有可能,到时候为兄再帮你谋个好差事,这样一来,你们杨家不也变成官宦世家了吗?”
“这个。。。。。。。”,杨聪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这个问题他还真没考虑过,自己家里都有用不完的钱了,还去考科举干嘛,科举可不是那么好考的,那过程简直要人命,自己何必去找罪受呢?
这可能也是历朝历代没有几个商户子弟能金榜题名的原因,因为他们本就衣食无忧,何必拼命去挤那科举的独木桥呢?
徐阶见杨聪这副模样,不由语重心长的道:“清风贤弟,这世上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无论是谁,都要努力,都要发愤图强,不然就会慢慢被这世道给吞噬。”
杨聪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真没想过科举的问题啊,这科举岂是那么好考的。
他依旧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子升兄,小弟真能行吗?”
徐阶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相信自己,你就能行,你也不是没有基础是吧,你都读了十多年的圣贤书了,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又有很难?”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考个秀才举人对你来说当然是易如反掌,你可是探花郎,问题我连童生都不是啊,我那个例生是花钱买来的好不好。
杨聪忍不住问道:“子升兄,考科举真这么简单吗?”
徐阶鼓励道:“天上掉馅饼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努力,肯定没问题的。”
努力?
那得多努力啊,要努力就能考上,又有几个考不上的,也没见秀才举人满地跑啊,传说中的范进可是中了个举人就疯了!
杨聪仍旧有些犹豫道:“这个,子升兄,且容我再考虑考虑。”
徐阶点了点头,郑重的道:“贤弟,好男儿当自强不息,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只要你能考上秀才,为兄保证你能抱得美人归,成为张岳的乘龙快婿,以后,你还有几十年时间去考举人,应该不难吧?”
考上秀才就能抱得美人归!
杨聪闻言,心里不由小小的激动了一下。
说实话,那张贞的确是个大美女,他不动心,那是假的,只是他一直认为自己没什么机会,所以才没多想,以免徒增烦恼,现在有徐阶帮忙,只要考个秀才就能抱得美人归,他能不激动吗。
这科举,必须得试试啊。
他认真的点头道:“子升兄,我会好好考虑的。”
徐阶闻言,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贤弟,好男儿当自强不息,不要辜负了这大好的机会啊,为兄还有点事,先回去了。”
说罢,他竟然就这么向外走去,只留下杨聪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那里。
好男儿当自强不息!
这句话,徐阶强调了两遍,终于把杨聪给触动了。
这会儿,杨聪的脑海里已经因这句话而掀起了一场风暴。
………………………………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要就考个状元郎
好男儿当自强不息!
这句话,如一记暮鼓晨钟敲醒了浑浑噩噩的杨聪。
一直以来,他都下意识认为自己有钱了,不用奋斗了。
一直以来,他都以自己会花钱耍点小聪明而沾沾自喜。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这个时代的人尽在掌控,因为他脑海里对历史的发展和这个时代的重要人物都有依稀的印象,他以为凭借这依稀的印象就能在这个时代无往不利。
现在,他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这些想法都是狗屁!
比如徐阶,他会心甘情愿被自己利用吗,自己被他利用还差不多,而且随着他官越做越大,自己估计被他利用的资格都会随之消失。
比如俞大猷,他会死心塌地一直跟着自己吗,一旦他成为统兵将领,他不知道要肩负多少的责任,他会为了自己而违背朝廷的命令吗,开玩笑,那压根就是不可能。
徐阶还有一句话说的也很有道理,无论是谁,都要努力,都要发愤图强,不然就会慢慢被这世道给吞噬。
杨聪原本以为有钱了,就能潇潇洒洒过一辈子。
现在想来,还是狗屁。
人家会让他潇潇洒洒过一辈子吗,这年头有钱算个屁,有功名,有权力才能活的潇洒。
比如张岳,他家有什么钱,跟杨家比起来,他家那点钱算个屁啊,但是,他一考上进士杨家就眼巴巴的贴上去送钱,送了钱,人家还爱理不理呢!
又比如陈能,福州陈家要是比钱,绝对比惠安杨家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人家就是鼻孔对着你,压根就不把你放在眼里,因为他相当清楚,杨家要是失去庇护,一个知府,甚至是一个县令就能整的你家破人亡。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钱而没能力保护,对于这个时代的商户来说就是最大的原罪。
就算没有龙溪陈氏,也会有数不清的贪官污吏盯着杨家的银子,一旦杨家失去了官绅的庇护,家破人亡,为期不远!
他必须努力,必须发愤图强,才能不被这世道吞噬。
好男儿当自强不息,一旦他通过科举,考上举人甚至是进士,成为士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到时候,谁还敢随随便便打他家的主意,他不去打别人主意就不错了。
杨聪怔怔的坐在那里,越想越多,他不但想到了自己,甚至还想到了大明。
有钱而没能力保护,就会引来窥伺,就会被人抢夺。
人是如此,国家同样如此。
他知道,这个时候大明其实并不太平,因为土木堡之变使大明国力大损,再加上大明朝堂贪腐日益盛行,大明的实力可谓江河日下,而大明的锦绣河山就如同一块肥肉,不知道有多少人垂涎欲滴。
这会儿就有人在打大明的主意,比如南边的倭寇,又比如北边的蒙元,此时的大明可谓北虏南倭,焦头烂额。
就这还算好的了,因为倭寇最多也就在东南沿海劫掠一番,他们根本没能力侵占大明的领土;蒙元也最多在北方各省劫掠一番,他们同样没有能力将大明彻底击败。
接下来的敌人才叫可怕呢。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就在不久的将来,辽东的建奴即将崛起,大明即将在建奴的铁蹄下呻吟!
还有,列强也将逐渐踏足东方,宝岛首当其冲,很快就要落入列强之手,紧接着,大明的海外贸易都会被列强垄断,大明出产的瓷器、茶叶、绫罗绸缎等等将成为列强谋取暴利的肥料,将列强越养越肥。
还有妄图入侵大明的东瀛,一旦丰臣秀吉一统东瀛,他就将窥伺大明的锦绣河山,虽然大明能将其击退,却将因此而元气大伤。
还有即将肆虐大明西北的天灾,现在大明其实已经进入小冰河时期,西北旱情已经开始日趋严重,一旦到达临界点,让西北平民无法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整个西北就会流民遍地,烽烟四起。
还有大明朝堂即将掀起剧烈的党争,这些平时衣冠楚楚,貌似文质彬彬的官绅,一旦开始肆无忌惮的争权夺利,大明必将风雨飘摇。
到时候,辽东的建奴就将趁机南下,大明的江山就会。。。。。。。
越想到后面,他的脸色越难看,一种夹杂着屈辱、不甘、愤怒的情绪慢慢充斥着他的脑海。
难道就这样等着贪官污吏来欺凌吗?
难道就这样任由大明走向灭亡吗?
不,我要改变这一切!
一股热血直冲他的脑际,他,仿佛又回到了前世读书的时候,变回了那个容易莫名冲动的愤青。
男儿当自强,不能再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了。
我要考科举,我要金榜题名,我要掌控大权,我要改变这一切。
这时候,他只感觉整个脑海都开始沸腾了,他仿佛已经成为拯救这个时代的大英雄。
当然,这只是假象,也就是所谓的“脑子一热”,很多人脑子一热以后,就没有以后了,冷静下来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那些让人脑子发热的想法很快就会随风而散。
但是,他不一样,两世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活着,真的不容易,要活的精彩,更加不容易。
想在这个世道活下去,他就必须努力,必须奋斗,必须参加科举。
那么考科举到底难不难呢?
他冷静下来想了想,感觉这科举考试貌似、好像、大概、可能不是很难,至少应该没有后世高考那么难。
因为后世的高考涵盖的知识面太广了,又是语数外,又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又或是物理化学,什么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各种理都不足以形容高考的知识面,这个时代根本就没那么多学科。
这个时代的科举就一科,古代文学,而且教材就是《四书五经》,还没小学生的书多呢,而且题型还是固定的,只是题目不一样而已。
这种教材不多,题型又固定了的考试会有多大的难度呢?
他估计,只要找些科举试卷好好分析一下,总结一番,找出其中的规律,考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吧?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能行,所以,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考个状元郎。
他是不是疯了,要么不去考,一考就要考个状元郎,他以为自己是哪根葱呢?
考个状元,还是小目标!
这倒不是他狂,他定下考状元的目标也不是一定要考上状元,他只是想激励自己一下,争取考出最好成绩而已。
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你去当兵的时候,想着自己只能当个兵,那这辈子估计也就是个兵了,甚至还有很大几率成为炮灰。
科举考试同样是这个理,如果一开始你就想着自己只能考个秀才什么的,那很有可能,你秀才都考不上!
就好比那些高喊“六十分万岁,六十一分浪费”的,最终大部分都是五十多分,甚至五十多分都没有。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这样才会成功,如果还没开始做就想着勉强混过去就行了,这样大多会以失败而告终。
杨聪当然不想失败,他只想成功,所以,要么不考,要考,就考个状元郎!
………………………………
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 教谕大人都吓一跳
杨聪已然定下了考状元郎的目标,那么,是不是立马跟他爷爷去吹个牛逼,讨个赏,然后兴冲冲的跑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这是冒失鬼的表现,他当然不会这么冒失,跟别人吹吹牛逼还没什么,他可不敢在他爷爷杨荣面前乱说话。
他已经看出来了,他爷爷是相当个老成持重的人,这种人可不喜欢别人在其面前咋咋呼呼,胡乱吹牛逼。
如果他仅凭一时头脑发热就跑到他爷爷跟前说,我想考个状元郎,那他爷爷估计会认为这孙子脑子有病!
要是别人认为他脑子有病那也就罢了,他爷爷如果认为他脑子有病那可就麻烦大了,杨家可不止他这一个子孙,他爷爷会把庞大的家业交个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吗?
所以,不能冲动,至少不能在他爷爷面前表现的跟个脑袋缺根筋的二愣子一样。
他是跑去找他爷爷了,不过,他并没有提考科举的事。
他很冠冕堂皇的说,自己已经多日未去县学听讲了,怕耽误学业,所以想马上赶回去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好去县学继续学习。
杨荣对自己的孙子能这么懂事自然欣慰不已,他不但欣然应允,还奖励了杨聪一千两银子。
他知道,杨聪这次府城之行只花费了大约五百两银子,但是效果却是好得出奇,不但结识了俞大猷、邓城等将门之后,还攀上了府衙通判徐阶这个高枝,这样的成绩,自然要奖励,所以,他额外奖励了杨聪五百两银子。
至于张家这边,张慎的寿宴到这会儿其实已经算是办完了,杨聪待不待这里也无关紧要了,不过杨荣还要在这里待两天,把善后事宜都处理好再回去。
杨聪就这么带着俞大猷等人回惠安了,为了尽快了解科举的情况,他特意让俞大猷与他一起坐上马车,聊了一路。
这一聊,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这科举考试还真不容易啊,光是一个生员也就是秀才的功名就要经过四堂考试。
这秀才可没这么好考,首先你必须通过县试和府试取得童生头衔,然后才能参加由皇上钦定的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院试的正试和复试皆过,才能获得秀才功名。
这家伙,徐阶说的也太轻松了,好像考秀才就跟喝稀饭一样,坑啊,什么喝稀饭啊,这可是足足四道大餐!
不过,还好,题目并不是很难,从俞大猷的描述来看,考题也就是一篇八股文和一首所谓的试帖诗,而且生员考试对八股文的要求并不高,至于试帖诗,甚至可以提前想好各种类型的应付考试,只要不是抄袭,一般水平的诗都能过得去。
这考秀才是有点复杂,不过再复杂也得上啊,他可是立志考状元的男人,怎么能被个秀才考试给吓住了呢。
回到惠安之后,他便开始准备考秀才的事宜了。
第一件事,就是报名。
这科举考试可不是儿戏,不是你站大街上喊一嗓子,“我要考科举”,然后便可以去考了,你要想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的正正经经去找县衙教谕报名。
那么,这县衙教谕又是个什么官呢?
县衙教谕其实就是县学的教授,也就是教书的严老先生,说起来,这老头还是个正经的八品官吏呢,不过他也就能管管生员和童生,并没有其他的权力,在杨聪眼里,他的权力甚至连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