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夏言竟然神经质般的点头道:“是啊,出兵平叛,你说派谁去好呢?”
派谁去?
开什么玩笑,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帮安南平叛,就算他不是户部尚书也知道,这会儿大明朝廷,别说是一个月抠出十余万两了,就算是一年抠出十余万两来都难。
这家伙到底什么意思啊?
严嵩拿着手中的安南国书又看了一遍,实在看不出来安南国这会儿有什么变化,既然安南国没有什么变化,那朝廷还是得派出十余万大军才能平叛啊,而且安南还不是什么小国,朝廷大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冲到那里就把人家十余万叛军给解决了,按他的估计,安南平叛最少也要一年时间。
一个月光是粮草辎重的运输费用就得十余万两,一年下来得多少军费,朝廷根本就不可能出兵安南啊。
他愣在那里想了一阵,实在不明白这钱从何来,没钱你出什么兵啊?
他只能委婉的劝道:“大人,这安南之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下官以为,我们还是先等等看看的好。”
夏言明显是在故意卖关子呢,他看着严嵩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心里就莫名生出一股快意来。
你家伙不是自负聪明吗,这么简单的招数怎么想半天还想不出来呢?
他暗自得意了一阵,这才提醒道:“惟中,你不知道吗,我们大明可有个能人,打仗根本就不要钱的。”
打仗不要钱?
严嵩瞬间就明白了,这家伙的意思原来是想派杨聪去安南平叛!
………………………………
第三卷 第一五三章 棋盘和棋子
礼部,会同馆内,安南国使者郑惟僚正焦急的在房间中来回踱步。
他来到大明京城已经好几天了,大明朝廷官员虽然对他礼遇有佳,但是,一谈到出兵平叛的问题,所有跟他接触的人都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就不接他的茬。
他也知道,这打仗是要钱的,尤其远征安南对于大明来说更是耗费巨大,大明很有可能是“不想”出这钱,才不愿意出兵的。
问题,他必须求得大明出兵啊,因为那莫登庸对安南郑氏比对后黎皇室还要狠,大明再不出兵管管这乱臣贼子,安南郑氏就要被姓莫的给灭了!
大明朝的官员可能只知道莫氏谋逆篡位之举而不知道莫氏跟郑氏的矛盾,要知道那莫登庸就是个渔夫出身,而他们郑氏才是安南最为显赫的官宦世家,他们代表的就是不同阶层的利益。
莫登庸虽然吹嘘他是安南陈朝状元莫挺之的七世孙,那只是牵强附会而已,这家伙其实就是个渔夫,凭借武举才成为宿卫步入官场的。
不过这家伙也着实了得,凭借高超的武艺和出人的谋略,这家伙逐渐在安南乱世中展露头角,一路从宿卫晋升到指挥使、都指挥使、武川伯、太傅、仁国公。
郑氏这样显赫的官宦世家自然不愿意被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将领踩在脚下,在莫登庸崛起的过程中郑氏是百般刁难,万般阻扰,把这家伙彻底给得罪了,所以,这家伙对郑氏简直是恨之入骨,大有将郑氏斩尽杀绝的架势。
后黎皇室还可以软禁起来做傀儡,郑氏一族却必须斩尽杀绝,这可是莫登庸亲口说的。
所以,安南郑氏屡次主动出人出力,组织使团,前来大明求援,其实,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除掉莫登庸,至于什么后黎朝皇室,他们郑氏才不放在眼里呢,要知道他的堂兄郑惟衍和郑惟岱可是接连杀了后黎朝襄翼皇帝和少帝,后黎皇室在他们眼里也只是傀儡而已。
说白了,郑氏率使节团来大明求援完全是为了他们自己,所以,郑惟僚表现的相当积极主动,他甚至带来了不少金银珠宝,想要贿赂大明礼部官员,请他们帮忙,劝说大明皇帝陛下派兵去安南平叛。
可惜,这会儿礼部尚书是阳明一脉的大佬张邦奇,典型的清流,连带他手下的官员也比较的清廉,郑惟僚给人家塞金银珠宝,人家压根就不收。
开什么玩笑,收了你这么点金银珠宝然后去劝皇上花几百万两帮你们平叛,做梦呢!
这天,正当他在房间中来回踱步的时候,一个礼部小吏突然跑进来,笑眯眯的对他道:“听闻贵使想求人帮忙去劝皇上出兵帮你们平叛,不知可有此事。”
后黎朝的官服跟大明朝可差不多,郑惟僚一看这家伙的装扮就知道,这最多也就是个八九品的小吏而已。
他虽然急,但也不至于病急乱投医,一个八九品的小吏别说是劝说大明皇帝了,能不能见着皇帝还不好说呢,你当人白痴吗?
当然,在人家的地盘上他也不敢过于嚣张,他只能假装糊涂道:“是啊,上官能帮帮忙,劝当今皇帝陛下出兵吗?如果真成了,下官定有厚报。”
他认为这家伙就是来打秋风的,所以,干脆给人出了个大难题,想骗钱,行啊,你去劝你们皇帝陛下啊,能劝得你们皇帝陛下出兵,我就给钱!
没想到,那小吏却是尴尬的笑道:“贵使说笑了,我也就是个无名小吏,怎可能劝得动皇上。”
哼,露馅了吧,劝不动你跑来干嘛?
郑惟僚依旧装糊涂道:“那上官的意思是?”
那小吏依旧笑眯眯的道:“不知贵使可曾听闻过严嵩严大人。”
大明的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严嵩谁人不知,郑惟僚好奇道:“严大人下官当然知道,上官的意思是能让下官见着严大人吗?”
那小吏神神秘秘的摇头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私自接见藩国使者那可是违例的,严大人怎么可能会亲自接见你。”
见不着你说个屁啊!
郑惟僚压住怒火,委婉的嘲讽道:“既然见不着严大人,那上官为什么要跟下官提起严大人呢?”
那小吏依旧笑眯眯的道:“严大人是不可能亲自接见你,但是,严大人的公子却可以跟你面谈,你可以去打听一下,但凡想找严大人办事的,基本都是跟严大人的公子联系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郑惟僚闻言,不由激动的道:“上官的意思是可以安排下官跟严大人的公子见面吗?”
那小吏得意的笑道:“那是自然。”
郑惟僚闻言,不由惊喜交加道:“真的吗!”
如果这家伙没骗人,那这次就有希望了。
安南不但官服跟大明差不多,甚至整个朝廷的架构都跟大明差不多,他相当清楚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的职权有多大,如果这位严大人愿意帮忙,大明皇帝陛下十有八九会被其劝服!
话说这严世蕃为什么要主动找人来联系安南国的使者呢,难道他就为了讹人点钱?
当然不是,严世蕃是奉了严嵩的命令来找安南国使者的。
这安南国的使者想让大明出兵平叛,严嵩和夏言同样想劝嘉靖出兵啊,当然,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安南国平叛,而是为了将杨聪支走。
问题出兵帮安南国平叛就没一点好处,嘉靖又怎么可能将杨聪调去平叛呢,清剿海盗和倭寇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东南的安危,这会儿杨聪还在养寇自重呢,嘉靖可不知道东南的海盗和倭寇已经被他清剿的差不多了。
如果让嘉靖选择,肯定会让杨聪继续留在东南清剿海盗和倭寇,至于安南之乱,那毕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莫登庸篡位了又怎么样,跟大明又没什么关系,最多也就让其他藩属国认为大明管不住自己的小弟了,有点丢面子。
这面子跟里子嘉靖还是分得很清楚的,他不可能为了一点面子而不顾整个东南的安危。
这点夏言和严嵩都很清楚,所以,严嵩才设计让安南国的使者去找自己的儿子严世蕃“求助”。
郑惟僚可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严嵩手中的棋子,他只当自己才是操控整个棋盘的人呢。
大明皇帝又怎么样,还不是要被他们安南郑氏利用,大明内阁大学士又怎么样,还不是能用钱买的动!
………………………………
第三卷 第一五四三章 瞎扯
严世蕃这会儿早就从国子监混出来了,有他老爹这个吏部尚书罩着,他的职位自然是嗖嗖的往上蹿升,不到三年时间,他便从一个九品的五军都督府经历晋升为五品的尚宝司少卿。
当然,他这尚宝司少卿也就是个闲职而已,根本就没什么实际权力的,要不然严嵩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将他提上正五品的“高位”。
他这会儿的主要“工作”就是替严嵩收受贿赂,卖官,其他球事都不用管。
这次严嵩让他接见安南国使者,着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不过,一个小小的安南国使者他倒不怎么放在心上,朝堂上五品甚至三品的大员他都能耍的团团转,更何况是藩属国的使节。
郑惟僚可不认识严世蕃,所以,当那礼部小吏神神秘秘的带着他来到一个酒楼的包间时,他都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是上当了。
因为包间里面就一个矮矮胖胖的独眼龙!
这家伙能是当朝内阁大学士的儿子吗,他还真不信。
官场也有官场的规矩,安南官场和大明官场的规矩都差不多,虽说当官的不一定要个个长得英俊潇洒,但起码也必须端端正正的,特别是朝廷重臣,决计不能丑得跟个鬼一般,那样有损朝廷的形象不是。
这家伙长的这副模样,他爹能好到哪里去?
就这形象,能出任大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吗?
他一进包间便忍不住怀疑道:“这就是严大人的公子?”
他这话是对那礼部小吏说的,毕竟他是人家带来的,至于包间里的独眼龙,他都不想搭理。
这两个家伙很有可能是联合起来讹他钱的,他才不会上当呢。
那礼部小吏闻言,不由尴尬的道:“当然,这位就是严大人的公子,京城谁人不知。”
说的跟真的一样,当我白痴吗?
郑惟僚微微有些恼火道:“上官可否证明一下?”
这种事,怎么证明?
那礼部小吏当场就傻眼了,他着实没想到竟然有人会怀疑严世蕃严大公子的身份。
严世蕃倒是知道这家伙为什么怀疑他的身份,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他都不大相信他是内阁大学士严嵩的儿子,这种人,他见得多了。
这要不是奉了严嵩的命令来忽悠这安南国使者,他估计就要发飙了。
什么玩意儿,一个小小的藩属国使节竟然敢怀疑本公子的身份。
他心中暗自咒骂了一句,表面上却是淡然道:“贵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本公子还能有假不成?”
尼玛的,这要是在安南,老子立马就命人把你们两个家伙拖出去砍了信不?
奈何这里是人家的地盘,就算是个九品小吏他也不敢得罪啊,他只能强忍怒火,面无表情的道:“哪里,哪里,下官是真没见过严大人的公子,不知严大人的公子长什么样不是很正常吗?”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长的丑不是你的错,长这么丑还出来骗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严世蕃闻言,气得差点没一巴掌拍桌子上,糙的,为了父亲大人的大计,忍了。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随即淡然道:“长什么样很重要吗?难道长的貌似潘安便能让皇上言听计从吗?你到底是来看长相的还是来求我们大明出兵的?”
这话说的,貌似有点道理,其实就是在胡搅蛮缠,郑惟僚已然心生退意,也懒得跟人家啰嗦了,他直接拱手道:“如果不能证明您就是严公子,那在下就告辞了。”
我糙你吗麻匹呢,严世蕃忍住翻脸的冲动,依旧淡淡的道:“既然来了,就聊一聊再走吗,你放心,我严某人办事向来爽快,如果没办成,我分文不取。”
还有这种事?
郑惟僚有些不信道:“你就不怕人事后反悔吗?”
这人怎么感觉有点蠢呢,严世蕃傲然道:“反悔?谁敢反悔,我能给人把事办成了,就不能给人把事搅黄了吗?”
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家伙说得着实有点道理啊。
郑惟僚将信将疑的问道:“你能有办法劝皇帝陛下出兵吗?”
严世蕃翻了个白眼,反问道:“你知道你们为什么每次都白跑一趟吗?”
你不这废话嘛,我要知道为什么还来求你吗?
不过,一听严世蕃这口气,郑惟僚反而有点相信这家伙是严大人家的公子了。
他干脆请教道:“敢问严公子,是什么原因呢?”
严世蕃又反问道:“你知道我们大明要出兵多少才能帮你们平叛吗?”
郑惟僚下意识道:“最少也要十来万吧。”
严世蕃又问道:“你知道十万大军一年要耗费多少钱粮吗?”
郑惟僚估摸道:“最少也要两三百万两吧。”
严世蕃没好气的道:“是啊,几百万两,我们大明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怎么了,要花几百万两去给你们平叛?”
这家伙到底什么意思,你吃饱了撑得还是怎么了,尽说些废话。
郑惟僚同样没好气的道:“严公子的意思,这事不可能成咯?”
你个白痴,不可能成我找你来干嘛,真吃饱了撑的是吧。
严世蕃无奈的道:“听闻你乃安南郑氏嫡裔子弟是吧?”
这家伙竟然还知道安南郑氏,郑惟僚不由自得道:“是啊,怎么了?”
果然是这样,你以为我夸你是吧?
你个没用的二世祖!
严世蕃无奈的解释道:“我的意思,你们安南内乱跟我们大明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皇上不可能耗费几百万两帮你们去平叛,你知道吗?”
这个我能不知道吗?
郑惟僚有些不耐烦的道:“严公子,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卧槽尼玛拉戈壁了,真是个白痴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这家伙竟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严世蕃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你就不能想办法让这事跟大明扯上关系吗?”
扯上关系?
怎么扯?
郑惟僚闻言一愣,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将这事跟大明扯上关系。
莫登庸篡的是后黎朝的帝位,又不是大明朝的皇帝之位。
唉,这家伙果然是个不学无术的酒囊饭袋,严世蕃只感觉一阵优越感油然而生,这天下,比他聪明的还真没几个。
他无奈点明道:“你可以说莫登庸狼子野心,想夺取大明西陲之地啊!”
啊!
这不瞎扯吗!
莫登庸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捋大明虎须啊!
郑惟僚不由目瞪口呆道:“这话皇帝陛下能信吗?”
这话要只有你一个人说,皇上自然不会信,再加上我们就不一样了,你知道吗,白痴!
顶点
………………………………
第三卷 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
郑惟僚着实不明白,他诬蔑莫登庸狼子野心,想打大明的主意有什么用。
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明白,安南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就算合整个安南之力都不一定打得过大明西南几省的边军呢,更何况这会儿安南国内还有很多势力在跟莫氏对抗,莫登庸怎么可能来打大明的主意。
他哪知道,嘉靖脑子虽然正常,眼界却被限制在紫禁城那方寸之间,很多事情,嘉靖都只能通过奏折又或者询问亲近的大臣来做出决断,莫登庸敢不敢打大明,嘉靖根本就摸不准。
严世蕃当然不会跟郑惟僚解释这些,郑惟僚只是一颗棋子而已,他淡淡的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你只管揭发莫登庸的狼子野心便成。”
这个能不管吗?
郑惟僚有些后怕道:“这样真的能行吗?欺骗皇帝陛下那可是欺君之罪,在安南欺君之罪都要抄家灭族,更何况是欺骗大明皇帝陛下。”
你家伙装什么装,你们安南郑氏都杀了几个后黎朝皇帝了,怎么没见你们被抄家灭族啊?
严世蕃有些不耐烦道:“你怕什么,他莫登庸有没有狼子野心谁说的清楚,就算他自己矢口否认,也得别人会信是不是,你到底还想不想大明出兵帮你们平叛了?”
这还用问吗,当然想啊!
郑惟僚连忙点头道:“想,当然想。”
严世蕃不容置疑道:“想,就按我说的去做,不然,你就不要想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能怎么办,郑惟僚唯有按严世蕃说的去办了。
话说嘉靖真会相信郑惟僚的一面之词,怀疑莫登庸想打大明的主意吗?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嘉靖又不是白痴,他虽然没去过安南,但也知道,安南对大明来说就是个小国,实力根本就没法和大明比,打大明的主意,人家有这个胆量吗?
不过,这事夏言和严嵩一掺和进来,结果就不一样了。
第二天,嘉靖便看到了郑惟僚上的奏折,在奏折中郑惟僚按严世蕃交待的使劲夸大莫登庸的野心,说什么莫登庸在当宿卫指挥使的时候就妄图推翻后黎朝,统治安南,这会儿莫登庸真的当上安南国王了,目标又瞄准了大明,据可靠消息,莫登庸正密谋进攻大明西南边陲!
说实话,嘉靖看到郑惟僚的奏折,第一个感觉便是荒唐,一个小小的藩属竟然敢打大明的主意,岂不荒唐!
但是,他一看夏言附在后面的票拟,心中不由一紧。
因为夏言在票拟上写着:疯狂之人必有疯狂之举,安南莫氏既敢谋朝篡位,窥视大明河山,亦有可能,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这话说的,有道理啊,这安南莫氏一看就是那种胆大包天之徒,人家都敢谋朝篡位,难道就不敢进攻大明吗?
狼子野心,是不得不防啊。
问题怎么防呢?
大明这会儿没钱啊,光是西北边防都要靠盐引收益维持,东南海防更是纯靠杨聪在撑着,西南边防,上哪里筹钱去?
这加强边防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最起码也要征召一些屯卫守住重要关卡吧,招人打仗就得给人粮饷啊,不然,人家吃什么,凭什么给你拼命?
要大明有钱,不早出兵把安南莫氏给灭了,问题大明朝廷没钱啊,怎么办呢?
正当嘉靖愁眉不展的时候,外面值守太监突然尖声道:“皇上,内阁首辅夏言夏大人求见。”
嘉靖闻言,不由看了眼手中的奏折。
好啊,来得正好,你说狼子野心不得不防,那你跟朕说说,没钱怎么防?
他是想着向夏言问计呢,没想到,夏言进来之后,匆匆行了番君臣之礼,随即便举起份奏折,焦急道:“皇上,微臣罪该万死,未曾注意边防警讯,西南边陲危矣!”
啊!
嘉靖闻言,吓了一跳,西南边陲怎么了?
警讯?
什么警讯?
他慌忙接过奏折一看,脸上顿时露出古怪之色。
这奏折勉强算是警讯吧,不过,就以奏折上所说,还没严重到边陲危在旦夕的程度啊。
他忍不住问道:“公瑾,怎么了,你为什么说西北边陲危矣,这不没事吗?”
这奏折乃是云南巡抚汪文盛所上,汪文盛也没说什么安南莫氏图谋不轨,他只是上奏抓到了安南密探,经过审问得知,这探子是安南莫氏派过来的。
这都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当时,夏言只是在票拟上建议,命汪文盛继续追查,嘉靖也认为追查一下即可,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派个探子打探消息再正常不过了,大明也经常派密探去周围各国打探消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没想到,夏言这会儿竟然把事情说的这么严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压根就没什么事,莫登庸是派密探前往云南广西等地刺探消息了,但是,他并不是想进攻大明西北边陲,而是想打探一下明军的动向。
毕竟这几年安南郑氏几乎年年都派使团前往大明求援,而且回去之后都会大肆吹嘘一番,说什么大明即将出兵帮助安南平叛云云,他当然不能不闻不问。
他派出密探前往云南广西等地刺探消息也就是想看看大明有没有在边境集结大军,准备前往安南收拾他,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但是,夏言这会儿可不会这么说,嘉靖一问,他便装作惶恐道:“皇上恕罪,微臣的确是疏忽了,如果光有安南莫氏派出密探之举,倒也没什么,但是,这次郑氏这么一说,微臣便发现不对了,种种迹象表明,这莫登庸真是想进攻大明西南边陲啊!”
嘉靖闻言,不由大惊道:“啊,什么迹象?何以见得?”
夏言惶恐的解释道:“皇上,您可还记得,这几年,黔国公沐朝辅、安南降将武文渊等都曾上奏,安南莫氏正大肆招兵买马。微臣当时还认为莫氏是为了镇压安南国内反对势力呢,现在想来,他大可不必征召十余万大军啊,因为安南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反对势力,征召十余万大军不要钱的吗?他为何如此穷兵黩武?如果结合郑惟僚和汪文盛的奏折一分析,结果不问可知,这莫登庸之所以大肆招兵买马就是在准备进攻大明西南边陲啊!”
这!
嘉靖闻言,脸上不由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