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富家子-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他也不是毫无依据的乱下决断,在决断之前,他还是会征询一下相关大臣的意见的,只是听与不听,就看他的喜好了。

    总之,涉及到六部尚书这一级别的朝廷重臣,他自有自己的主张,谁也别想去左右,如果谁傻不拉几的跑去跟他说这个好,那个好,他不但不会听,还会收拾你。

    这点,杨聪清楚,严嵩同样清楚,所以,夏言和曾铣相继被斩之后,并没有人去找嘉靖举荐这个,举荐那个,就好像,这两个人死了之后位置早已有人接替了一般。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夏言和曾铣的确留下了很大的权力真空,急需填补,嘉靖也没让朝臣们久等,夏言被斩后没过几天,他便开始召见大臣,征询意见了。

    他第一个召见的,便是内阁大学士严嵩。

    严嵩此人,在他心目中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因为满朝文武,支持他修炼的并不多,而严嵩自始至终都在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他当然会对严嵩刮目相看。

    那么,严嵩又会如何表现呢?

    这会儿嘉靖都召见他了,很明显是为了内阁首辅、宣大总督等朝廷重臣的任免,他是不是得好好准备一番,甚至带上一些亲信的资料,去给嘉靖筛选呢?

    他并没有带什么亲信的资料,他带的是一副青词!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献宝似的举起手中的青词,舔着老脸媚笑道:“皇上,您可能不信,或许老天爷知道今天您要召见微臣,所以,微臣昨晚突然文思泉涌,写出了这副青词,果然,皇上这一大早便召见微臣了。”

    还有这种事?

    嘉靖闻言,不由好奇的接过青词,细细鉴赏起来。

    这青词,写得好啊!

    嘉靖看得简直眉飞色舞,因夏言一案留下的阴霾貌似也一扫而空。

    这严嵩,着实不错,这内阁首辅之位,非他莫属了!

    有时候,当老板的人就是这样,他任用手下人,并不一定会看人的能力,谁能更合他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嘉靖这个大老板尤其如此,要说严嵩治国的能力,那真心不怎么样,要不然,张璁和夏言等人留下的中兴之局也不会被他搞得一团糟。

    但是,要论拍马屁的功夫,这天下,却是无人能与其匹敌!

    严嵩可是把拍马屁当做毕生的事业在看待,可以说,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基本都是靠拍马屁得来的。

    人家在休息的时候,他在想着怎么拍马屁。

    人家在坐班的时候,他还是在想着怎么拍马屁。

    人家都想着怎么在嘉靖面前表达自己的政见,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他却在想,怎么把嘉靖给拍舒坦了!

    比如这会儿,嘉靖找他明显是要决定朝廷重臣的任免呢,他却假装不知,而且还带来了一副珍藏已久的好青词,让嘉靖看了之后下意识就想到了他对其修炼不遗余力的支持,心情也随之好了起来。

    这一记马屁拍的,着实不同凡响。

    嘉靖拿着他进献的青词宝贝般的鉴赏了一阵,这才意犹未尽道:“惟中,这副,可真是难得的佳作啊,你这青词水准是越来越高了。”

    严嵩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微臣觉着自己写青词的水平并没有什么提升,但是,昨晚微臣就是突然之间想到了皇上,随后便文思泉涌,这真是天意啊。”

    这家伙,老是这么不知羞耻的牵强附会,扯什么天意,着实恶心。

    但是,嘉靖偏偏就爱听这调调。

    天意?

    好啊!

    他不由微笑着点头道:“看样子老天爷是在催朕,赶紧把你提上内阁首辅之位,将朝廷之事交由你来打理了。那行吧,现在,朕就擢你为内阁首辅,以后,你可得尽心竭力,为朕管好这朝廷之事。”

    严嵩闻言,不由激动的浑身一抖。

    他这可不是装出来的,虽说夏言倒台之后内阁首辅之位貌似非他莫属,但是,嘉靖用人向来都如同抽疯一般,谁知道这家伙会不会突然脑子一抽,把内阁首辅之位给了别人。

    这下,终于尘埃落定了,内阁首辅之位终于如愿落入他的囊中了。

    内阁首辅啊,那可是百官之首,而且,这会儿嘉靖沉迷修炼,不问朝政,内阁首辅等于就是半个皇帝了,他能不激动吗?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

    严嵩激动了一阵,这才拱起手来,信誓旦旦的道:“微臣定当尽心竭力,尽忠职守,为皇上将朝廷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嘉靖闻言,不由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郑重的道:“惟中,你也知道,这内阁首辅需得尽心竭力才能做的好,今后,吏部之事恐怕你是更没时间去管了,这吏部尚书之位恐怕得找个人担着才行,你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啊?”

    人选,自然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

    不过,人选再多,也得嘉靖选用才行,如果说了一大堆,嘉靖一个都不选,那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力?

    严嵩可是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如果他从乡党中举荐,嘉靖肯定会心生不满,合着你以为这朝廷真是你家开的啊,你这都当上内阁首辅了,吏部尚书之位还要安插自己的亲信霸着!

    那么,到底举荐谁呢?

    举荐阳明一脉的人,以证明自己大公无私吗?

    开什么玩笑,那不脑子有病嘛!

    人选,他早就想好了,不过,他却装作毫无准备的样子,仔细斟酌了一番,这才犹豫道:“这吏部尚书之位至关重要,陡然之间,微臣还真想不出什么特别合适的人选来。皇上,您看工部尚书吴鹏如何?微臣觉着,吴鹏此人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以胜任吏部尚书之位了,他唯一的不足之处可能就是没有在吏部任职的经历了。”

    吴鹏?

    这个人,嘉靖当然比较了解,毕竟人家都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了,他肯定是考校过一番的。

    吴鹏乃是嘉靖二年癸未科进士,初授工部主事,后典试山东,又曾先后督学三省,皆称得人,其后又参议黔中,督理漕河,皆可圈可点,他还曾督师击败反贼师尚诏,可谓功绩斐然。

    这么一个人,论资历,论能力,论功绩,出任吏部尚书都没什么问题,最重要的,他还不是江西人,也就是说,他不是严嵩的乡党。

    这点,相当的重要,如果严嵩提个乡党出来,嘉靖绝对会想也不想便否了。

    至于吴鹏嘛,嘉靖仔细斟酌了一番,随即缓缓的点头道:“嗯,吴鹏此人,的确足以胜任吏部尚书之位了,至于没有在吏部任职的经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就他吧。”


………………………………

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平衡

    话说严嵩是不是脑子有病啊,嘉靖让他举荐吏部尚书的人选呢,他放着自己手下一堆乡党不举荐,却偏偏举荐一个貌似与他毫不相干的工部尚书吴鹏!

    他脑子当然没病,如果他在嘉靖面前举荐自己的乡党,那才叫脑子有病呢。

    嘉靖可不希望朝堂之上皆由某个人或者某股势力说了算,他的治国之道就三个字“玩平衡”。

    这会儿严嵩都擢升为内阁首辅了,如果吏部尚书之位再由其乡党接任,那岂不破坏了平衡?

    这点,在夏言和严嵩的任用上嘉靖就已经得到教训了。

    当初,夏言出任内阁首辅,严嵩擢升内阁大学士,他就不该把吏部再交给严嵩掌控,因为一股势力同时掌控内阁和吏部,权力就大到有点让人绝望了。

    结果如何?

    结果,杨聪执意隐退,阳明一脉也因为无力与其抗争而偃旗息鼓,夏言都要飞上天了,什么撤换南京户部尚书,让曾铣主持收拾鞑子的大计,胡搞瞎搞。

    结果,鞑子都没伤到一根汗毛,山西却险些大乱。

    嘉靖得了这个教训,自然不会再将所有权力都交给严嵩,让严嵩也膨胀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这点,严嵩岂能想不到。

    他如果举荐自己的乡党,嘉靖肯定会想也不想便否了,到时候,嘉靖肯定会考虑提拔阳明一脉的人来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

    如果真是那样,他可就损失惨重了。

    所以,他提了个貌似跟他毫不相干的吴鹏。

    嘉靖果然如同他想象的一般,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

    要说吴鹏这人,的确不是他乡党,人家可是浙江人,并不是山西人。

    不过,吴鹏却是他暗中扶持起来的亲信之一。

    要不然,吴鹏一个嘉靖二年的进士怎么可能屡立功勋,平步青云,一路从工部主事升到工部尚书呢?

    这点,嘉靖的确没想到。

    这吏部尚书接替人选,他之所以征询严嵩的意见,原本只是想走走过场,意思一下而已,毕竟严嵩是即将卸任的吏部尚书,这临走之前问问其接班人选乃是惯例。

    他可不想把把这个位置交给严嵩一党又或者阳明一脉的人,因为这个位置太过重要了,掌控了它就等于了掌控了大部分官员任免的权力,交给严嵩一党又或者阳明一脉的人来掌控都不合适。

    原本,他想着,严嵩会举荐自己的乡党来接任,他装作稍微考虑一下,再否了,这就算是给严嵩面子了,没想到,严嵩竟然提出由工部尚书吴鹏来接任,吴鹏这个看似不相干的人倒是挺合适的,所以,他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严嵩举荐的人选。

    他哪里知道,这吴鹏也是严嵩的亲信,他甚至都以为严嵩有大局观,知道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这点,可比夏言强多了!

    这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之位到手,严嵩也差不多知足了,至于什么内阁大学士,宣大总督,在他看来,都没什么要紧的,他都把最关键的两个职位抢到手了,总得给阳明一脉留些残羹剩饭不是,要不然,别说阳明一脉会闹情绪,估计嘉靖都会认为他贪得无厌。

    嘉靖玩的可是平衡之道,这内阁首辅之位交给自己最为宠信的严嵩了,吏部尚书之位也已经定下来了,剩下的,貌似就要留给其他人了,所以,接下来,他也未再提官员任免之事,而只是和严嵩说些修炼青词什么的不相干的话题。

    这对君臣很有默契的闲聊了一阵,便散了。

    接下来,严嵩是兴高采烈的去当他的内阁首辅去了,嘉靖却还得继续安排剩下来的职位。

    这严嵩擢升内阁首辅,留下一个内阁大学士的空缺,谁来接任呢?

    这个,自然得留给阳明一脉了,他可不会不计教训,再把内阁全部交由一股势力把持,严嵩虽然是他最宠信的亲信,但也不能让其飘起来,必须得找个人监督着才行。

    紧接着,他便命人传口谕,召吏部尚书张邦奇前来觐见。

    张邦奇得了杨聪的提点,倒也知道该如何表现了,他虽然没有带什么青词来拍嘉靖马屁,却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干脆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什么都没说,就恭敬的站那里,等着嘉靖垂询。

    嘉靖见他这态度,不由暗暗点了点头,看样子,斩了夏言和曾铣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啊,至少,这些个大臣都知道,不能如同夏言般张狂,不知收敛,连尊卑都不分了。

    他沉吟了一阵,这才温言道:“常甫,朕已然决定,让惟中接任内阁首辅,这内阁之事颇多,惟中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你有没有兴趣进内阁,帮他处理日常事务啊?”

    张邦奇闻言,同样是激动的浑身一抖,虽说按例当上礼部尚书之后,就等于半只脚踏入内阁了,但是,嘉靖却偏偏是那种不按例来的人,当初内阁大学士出缺,他擢升的就是吏部尚书严嵩,而不是他这个礼部尚书,搞得他好不失望。

    这会儿,嘉靖终于按例来了一把,将他这个礼部尚书擢升为内阁大学士,他能不激动吗?

    内阁大学士,管的可是国家大事,比他这个成天管闲事的礼部尚书可强多了。

    至于辅佐严嵩什么的,听听也就罢了,嘉靖要真想找人辅佐严嵩就不会擢升他为内阁大学士了。

    他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多谢皇上恩典,微臣定当尽心竭力,辅佐严大人,将内阁事物处理好。”

    嘉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郑重的道:“这内阁事物纷繁复杂,得用心处理才行,礼部,就交给其他人来打理吧,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合适的人选?

    有啊。

    张邦奇依旧毫不犹豫的道:“皇上,微臣觉得杨聪杨大人不论资历、能力都是出任礼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这话说的,就没严嵩有水平了,严嵩都知道避嫌,提个貌似不相干的人出来,他却是毫不避讳,直接就把杨聪给抬出来了。

    嘉靖闻言,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

    不过,还好,他倒没觉着礼部尚书之位由阳明一脉的人来担任不行,毕竟严嵩是内阁首辅,权力可比内阁大学士大的多,一个内阁大学士再加一个礼部尚书,勉强才能与之抗衡,而且杨聪也是他比较看重的人,他也一直想杨聪复出,为朝廷效力呢。

    想到这里,他脸色一缓,饶有兴致的问道:“噢,清风不是说忙着修筑铁路没时间吗,他能同意接任这礼部尚书之位吗?”

    这就是挑起严嵩和夏言内斗的借口而已,这会儿夏言都被严嵩给玩死了,杨聪自然是有时间了。

    张邦奇稍微思索了一下,随即便小心的道:“前些日子,微臣听闻,这北直隶通往南直隶的铁路已然修筑的差不多了,想必杨大人也应该忙的差不多了吧。”

    那感情好,这回,那小子总该出来为朝廷效力了吧。

    嘉靖闻言,不由微微点头道:“那行吧,礼部尚书就由清风来接任吧。”


………………………………

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复出

    杨聪会同意复出吗?

    这点,嘉靖心里还真没底。

    他虽然在朝廷重臣的任免上独断专行惯了,但是,面对杨聪这种对什么职位都不感兴趣的人,他也没什么辙。

    这年头,皇命在绝大多数时候的确是不可违的,但是,在官职的任免上却是例外,因为你要人家出来担任什么官职,总得人家心甘情愿不是,要人家压根就不愿意,那就算被逼上任了又如何,你总得人家会干活啊。

    杨聪的能力,嘉靖是毫不怀疑的,不过,杨聪到底会不会如同张邦奇说的那般,接受礼部尚书之职,嘉靖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这小子,还得招过来问问才行。

    张邦奇离开之后,他便命人快马加鞭,赶去玉渊潭,传召杨聪,前来觐见。

    杨聪也没想到,张邦奇会直接把他给抬出来,这事他们可没有事先商量过,因为内阁大学士兼任六部尚书是很正常的,内阁首辅才需要专注于内阁的事物,卸掉其他官职,他们也不曾想到,嘉靖竟然会让张邦奇把礼部尚书之位也给卸了。

    当然,就算他还不知道这事,嘉靖召见,怎么滴,那也得去,而且还要赶紧的去。

    他可不是夏言那种狂人,有事没事都要在嘉靖跟前拿捏一下,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他虽然内心里比夏言还要看不起嘉靖,但是,表面上他却从未表现出来过。

    不愿意复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可没有在嘉靖跟前摆过谱,相反,他还表现得相当的尊敬。

    嘉靖以快马想召,他便以快马相应,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他便出现在嘉靖面前。

    他来到乾清宫之后,还装出气喘吁吁的样子,略带焦急的问道:“皇上急招微臣,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这小子,着实不错,起码这来的速度就出乎意料的快。

    嘉靖微微点了点头,欣慰的道:“大事倒是没有,朕只是想问问北直隶通往南直隶的铁路修的怎么样了。”

    杨聪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嘉靖这是想让他复出担任什么官职呢。

    以前,他要假意归隐,自然是想尽办法推辞,这会儿,夏言都已经被严嵩弄死了,他自然是要想办法尽快复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这还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呢,嘉靖竟然主动来招他了。

    这是好事啊!

    他假装思索了一阵,这才认真的道:“回皇上,北直隶通往南直隶的铁路基本上已经修筑完了,剩下的就是检测和修筑车站等附属设施了,微臣估计,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能通车了。”

    嘉靖闻言,不由略带兴奋道:“噢,这么快?那真是太好了,到时候朕就可以乘火龙车去金陵祭祖了。对了,这铁路都修完了,你可有什么打算啊?”

    打算?

    那自然是有的。

    不过,这话不能明说,只能暗示。

    杨聪假假意思扭捏道:“这个,微臣还没什么具体的打算,要没事的话,带带孩子,教教弟子也挺不错的。”

    嘉靖闻言,摇头苦笑道:“你啊,好好一身本事都快荒废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杨聪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皇上教训的是,微臣以后一定改。”

    嘉靖不由没好气的道:“行了,别以后了,现在,朕就有个差事给你,张邦奇,朕已经调到内阁了,这礼部尚书之位就空出来了,你来接任礼部尚书之位,怎么样?”

    张邦奇竟然真的入阁了?

    这决定是嘉靖刚刚在不久前才亲口跟张邦奇说的,杨聪自然还没收到消息。

    这又是好事啊,内阁大学士虽说在权力上不能跟内阁首辅比,但却能对内阁首辅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起码,有张邦奇在内阁,严嵩就不能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了。

    至于礼部尚书之位,那也是好事啊,虽说礼部尚书管的事不是很重要,这个职位却相当的重要,因为在理论上来说内阁之下就是礼部了,礼部尚书可是六部尚书之首,离内阁大学士可就半步之遥了。

    杨聪正准备想尽办法复出呢,真是刚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这么好的事,上哪儿找去。

    他假装犹豫了一下,随即便很干脆的拱手道:“多谢皇上恩典。”

    这小子,竟然这么爽快的就答应了!

    嘉靖闻言,不由一愣。

    不过,很快,他便欣慰的道:“这就对了嘛,好好干,朕还指望着你治国兴邦呢。”

    这话就是在暗示,只要干得好了,进入内阁,甚至成为内阁首辅都不是不可能的。

    嘉靖可很少对人这么说,治国兴邦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办的到的,他竟然这话都说出来了,足见他对杨聪是多么的看重。

    这个时候,自然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杨聪假假意思想了想,随即便献宝似的道:“皇上,托您的福,这顺承铁路生意简直好得出乎想象,一个月下来,足足能赚好几万两,微臣这些日子就在想,要怎么把这些钱花出去,宣扬一下皇上的恩德呢。这下,微臣终于有了主意了,微臣想着,以礼部甚或是皇上的名义在各省创办物理学院分院,免费教习平民子弟,教他们格物致知之理,让他们学到一些谋生的手段,这样,既能推广格物致知之理,又能让感念皇上的恩德,皇上,您看这样行不行。“

    这想法,相当的行啊!

    当皇上的,谁不想治下的子民感恩戴德。

    嘉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传授教化,这是好事啊,朕支持你。”

    杨聪又不顾恶心的拍道:“皇上,到时候又要麻烦您替各分院题名了,这样一来,谁都知道,这是皇上在给老百姓谋福呢。”

    嘉靖闻言,不由大笑道:“好,好,你只管把分院名报上来,朕给你写。”

    他是被杨聪拍的心花怒放,严嵩却是跟吃了只苍蝇般恶心难受。

    杨聪竟然毫不犹豫的接替张邦奇,出任礼部尚书,从而一举进入朝廷权力中枢!

    这点,严嵩着实没有想到。

    杨聪这家伙,扭捏了这么多年,不管嘉靖怎么招揽都不肯复出,甚至还主动搬出京城,去创办什么物理学院,就好像铁了心要归隐山林一般。

    没想到,夏言这才刚被斩,人家嗖的一下就冒出来了!

    这时候,严嵩才有些恍然,或许,杨聪隐退的目的,就是让他和夏言斗起来。

    唉,没想到,终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睛,杨聪这小子,着实奸诈啊!

    当然,这会儿就算他明白了杨聪的目的也迟了,因为夏言已经被他给弄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他只能亲自披挂上阵,跟这小子斗一斗了。


………………………………

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炼尿尚书

    严嵩原本以为,杨聪复出这事就已经够恶心人的了,却不曾想,还有一件更恶心的事情等着他呢。

    要说这事,还是他自己造成的,谁让他把工部尚书吴鹏举荐为吏部尚书呢,这吴鹏一去,工部尚书之位便空出来了。

    他原本想着,就算他不说,这工部尚书之位十有九怕也是要落到他干儿子赵文华头上,因为工部侍郎里面就赵文华功勋最为卓著了,人家毕竟在浙直当了这么多年的总督了不是。

    没想到,嘉靖压根就没提赵文华,把杨聪推上礼部尚书之位后,嘉靖紧接着便下旨,命三边总督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