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辅臣很想说不会,但是,他也知道,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这边的长城就跟筛子一样,鞑子不来捞一把才怪。
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回道:“末将觉得鞑子会来。”
杨聪又冷冷的道:“那你准备怎么办,就让鞑子在宣府肆虐一番吗?”
这个。
王辅臣看着满是红叉的地图,不知道怎么说了。
这新开口和张家口之间的长城到处都是缺口,怎么可能挡住鞑子,不让人家进来劫掠一番,你还能怎么办?
难道,学赵镗一般率军去路上堵鞑子骑兵?
那是找死啊!
杨聪见他不吭气了,这才指着地图严肃的道:“本官决议率军在膳房堡附近阻击鞑子骑兵。”
晕死,果然是这样。
王辅臣愣了一下,这才小心的劝道:“大人,不可啊,去年赵将军就是率军去阻击鞑子骑兵,所以寡不敌众,阵亡了。鞑子骑兵每次入侵最少都是四五万骑兵,一万边军精锐根本就顶不住啊!”
杨聪还是淡淡的道:“一万边军精锐顶不住就多召集点屯卫,你召集一万精壮屯卫,半个月之内赶到宣化府城集结操练。”
晕死,再召集一万精壮屯卫又怎么样,两万步卒就能在野外顶住四五万鞑子骑兵吗?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王辅臣硬着头皮劝道:“大人,我们还是固守城池和堡垒吧,在野外,最少要两倍于鞑子骑兵的步卒才能将他们击败,我们根本没这么多步卒啊。”
杨聪摇头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你放心,本官不会让你率军去阻击鞑子骑兵的。”
晕死,听说这家伙指定的领兵将领是朱希忠。
你让我领兵去送死还没事,如果把世子给整没了,国公爷还不得收拾我啊。
王辅臣苦劝道:“大人,不可涉险啊,如果两万精锐被鞑子给灭了,我们基本就没什么抵抗力了,鞑子很可能拿下宣府,直逼京城啊!”
你懂个屁啊!
杨聪也懒得跟他啰嗦了,直接挥手道:“好了,这个就先不说了,先说说修缮长城的事情。”
王辅臣真要晕倒了,这个愣头青,到底懂不懂啊,长城是这么好修缮的吗?
两个月时间根本就修复不了那么多的缺口,两年还差不多。
他只能小心的提醒道:“大人,这个恐怕来不及了吧?”
你也知道来不及了啊,早干什么去了?
杨聪瞪了他一眼,随即指着地图道:“这会儿全面修缮肯定是来不及了,本官也不要求你把这五十余里的长城全部修缮,但是,你必须组织人把新开口和张家口附近的口子全部堵上。”
这是什么意思?
王辅臣懵逼道:“这个,怎么堵?”
杨聪没好气的道:“用巨石把缺口封堵住啊,最好把那些上山的路也堵住,让鞑子知难而退,知道吗?”
鞑子怎么可能知难而退?
王辅臣指着中间膳房堡附近的几个缺口道:“大人,那这几个缺口怎么办,光堵住其他地方,这里不堵,鞑子也会从这里冲进来啊。”
杨聪自信满满的道:“冲进来又怎么样,鞑子如果从这几个缺口冲进来,最终必定经过膳房堡才能进入宣府镇内部,到时候本官就率军在那里堵他们。”
卧槽,你个愣头青,那是找死啊!
膳房堡虽然坚固,但是并没有把进入宣府镇的路全部堵死啊,鞑子骑兵完全可以不管膳房堡的驻军,直接从旁边掠过去,要想将鞑子骑兵堵住,就必须在膳房堡外设防,将路完全封死,那还不是跟鞑子骑兵在野外作战吗?
王辅臣只能继续硬着头皮道:“大人,三思啊,在野外我们真不是鞑子骑兵的对手。”
杨聪有些不耐烦的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你只要将新开口和张家口附近的口子全部堵住就行了。”
这!
看样子这巡按大人是铁了心要去找死了,自己恐怕是劝不住了,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去通知国公爷了。
这愣头青寻死没关系,可不敢带着世子朱希忠一起去寻死,先看看国公爷怎么说吧。
想到这里,王辅臣恭敬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看了看他,有些不放心的道:“记住,不要偷懒,一定要把新开口和张家口附近的缺口全部堵住。”
王辅臣依旧恭敬的拱手道:“末将明白。”
杨聪想了想,干脆威胁道:“你可得快点,到时候鞑子如果来了,你五千屯卫驻守新开口附近的长城,李凤鸣率五千屯卫驻守张家口附近的长城,如果鞑子骑兵从这两个地方进入宣府镇内部,本官拿你们是问。”
这家伙,简直是逼人去送死啊!
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巡按大人呢,惹不起啊。
王辅臣只能无奈的拱手道:“末将一定尽快组织人手将那些缺口全堵住。”
………………………………
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家贼
大明与北元的战斗非止一回两回,也并非只发生在嘉靖一朝,从大明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开始,大明与北元的战斗就没停止过,至嘉靖朝,双方断断续续,你来我往,已纠缠将近两百年了。
一开始,大明占据了绝对优势,洪武朝八次北伐,永乐朝的五出漠北,北元可谓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特别是北元悍将,河南王,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也就是有名的王保保去世之后,北元诸部更是被大明打得抬不起头来,归顺归降者无数。
原本,随着大明国力日益强盛,北元覆灭貌似只是时间问题,不管是拼经济还是拼军事,逃往塞外的北元都不可能是雄踞中原的大明的对手。
但是,明英宗正统年间,北元太师瓦剌部也先的一次入寇却彻底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那时候大明兵强马壮,九边重镇屯兵足有百万,京城还有成祖五出漠北时留下的五十万精兵,大明国力如日中天,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争雄。
那时候瓦剌部北元太师也先正攻打北元鞑靼部的兀良哈部族,他手下也就几万骑兵,甚至军粮都凑不齐,还要跟大明乞粮。
结果,大明不给粮,也先怒了,直接率军南下,开始攻打大明。
他的本意其实只是想抢点粮食而已,我低着头向你大明乞粮你大明不给,那我就只能自己来抢了。
这种劫掠式的入寇也经常发生,草原上本就不产粮,饿的没办法了北元诸部就会南下抢粮,反正他们都是骑兵,只要不和大明边军纠缠,大明边军就拿他们没办法。
一开始,也先真没想过要击败明军主力,更没想过要俘虏大明皇帝,他手下总共才几万骑兵,跟大明上百万边军和五十万禁军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他怎么可能痴心妄想这些,他本意就是抢点粮食而已。
但是,这时候,明英宗竟然听信了大太监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率二十多万大军抵达宣府前线。
说实话,王振也没想过要跟也先决战,击败北元瓦剌部,他之所以带着英宗御驾亲征只是想回家乡显摆一下,因为他的家乡就在宣府镇,就在蔚州。
他这会儿可谓权倾朝野,连英宗都对他言听计从,牛逼大发了,所以他想带着英宗去蔚州转一圈,见见自己的亲戚,好好风光一把。
没想到,这一转,出事了,因为他带着明军主力到处乱转,前线明军给崩了,他一听说前线明军崩了,更是吓的六神无主,一会儿想带着英宗回京,一会儿想带着英宗去他的家乡蔚州显摆,这一下,明军的行军路线就变得跟抽风一样了,一会儿向京城方向跑,一会儿向蔚州方向跑,跑来跑去,一直在路上跑。
其实,这个时候,他只要带着英宗进入居庸关就没事了,也先就是天神下凡也不可能率几万骑兵攻破有二十多万明军驻守的居庸关。
但是,他还念念不忘要带着英宗去家乡蔚州转一圈,所以,他就跟个神经病一样,带着英宗在宣府镇一顿乱窜,把二十多万明军折腾的筋疲力尽,别说杀敌了,站在那里不动都腿肚子抽筋。
结果,也先追到土木堡,白捡了一个便宜,也白捡了一个皇帝,二十多万明军精锐不战自溃,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名将悉数战死。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大太监王振和北元太师也先“联手”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场奇迹,二十多万明军精锐竟然没有跟鞑子骑兵打一仗便崩溃了,要知道也先手下的骑兵总共还不到八万!
这场荒唐的战斗也成为大明和北元百年大战的转折点,大明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由盛转衰,北元诸部开始占据战场主动,从此转守为攻。
土木堡之战结束已将近百年,大明也被北元“入侵”了将近百年,大明九边重镇日益破败,大明边军也因为朝堂贪腐盛行,官员争权夺利而日渐衰弱,以致北元诸部更加肆无忌惮的欺负大明,只要能在草原上展露头角的枭雄,几乎都要率军来大明劫掠一番。
北元鞑靼部右翼三万户亲王吉囊更是如此,自从他称雄草原之后,他几乎年年来大明打秋风。
今年亦是如此,二月份的时候,他便在河套集结了十余万大军,准备去大明打秋风了。
这个时候去大明打秋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那就是先率大军在陕西这边延绥、宁夏、甘州等镇转一圈,看看有什么便宜可捞不,实在不行了再去山西那边宣府、大同等镇劫掠一番。
吉囊对此也是轻车熟路,甚至他在各个边镇都安排了奸细,对大明边军的动向可谓了若指掌。
他先是率军来到距离河套最近的宁夏镇,准备试试明军的火候,结果,细作来报,宁夏镇防守严密,边军斗志颇高,这情况如果硬冲进去,恐怕会损失惨重,所以,他立刻调转马头,率军去了旁边的延绥镇。
结果,延绥镇的细作也来报,这边防守也很严密。
他可是在这边吃过大亏,如果人家真拼命,他损失惨重不说,还不一定捞的到好处呢,所以,他又调转马头,率军奔向西边的甘州镇。
这个时候,细作终于来报,甘州镇这边防守好像不是很严密,貌似大有可为。
不过,正当吉囊准备率军长驱直入,痛痛快快的劫掠一番时,甘州镇总兵咸宁侯仇鸾却派来了使者。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这咸宁侯仇鸾准备率军投降!
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虽说大明边军忠诚度很高,但是,领兵将领却不一定忠君爱国,总有那么一些窝囊废为了贪腐粮饷,凭借关系和手段上位,当上一镇总兵又或者巡抚,这种人,一旦遇着强大的敌人,投降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吉囊对于这种人自然是相当的期待,能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座边镇,甚至借此长驱直入大明腹地,肆意劫掠一番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他连忙遣开手下将领和亲卫,然后命人将咸宁侯仇鸾的使者请进帅帐,这投降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自然要给人一个单独见面的机会。
来人是咸宁侯仇鸾的亲信时义,他倒不是来跟吉囊商议投降的,咸宁侯仇鸾野心可不小,人家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向吉囊投降,断送自己的前程。
时义进帐之后,便恭敬的拱咸宁侯仇鸾手道:“小人咸宁侯府幕宾时义参见大王。”
吉囊笑眯眯的点头道:“嗯,咸宁侯派你来所谓何事啊?”
时义恬不知耻道:“大王,我们侯爷是不想与大王兵戎相见,所以特派小人来说和。”
原来是来求和啊,也行,要想老子不打你,总得给点好处不是,他就是来捞好处的,这种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捞到好处的事他自然求之不得。
不过,他也深蕴谈判之道,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反而应该表现的不感兴趣。
他直接把脸一板,冷哼道:“开什么玩笑,你以为本王率数十万大军是来玩的吗?不想兵戎相见,想得倒美,回去告诉你们侯爷,把脖子洗干净,等着本王来砍!”
顶点
………………………………
第三卷 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耻
时义既然敢来,胆子自然是有那么一点的,吉囊板脸也罢,冷哼也罢,他只当没看见。
你家伙不就想捞点好处吗,吓唬谁呢,他不慌不忙道:“大王,我们侯爷和您又没什么深仇大恨,何必打生打死呢?”
吉囊不屑道:“什么打生打死,本王控弦数十万,灭你们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牛逼谁不会吹啊,时义跟着吹道:“大王,话不能这么说,我们甘州镇十多万将士也不是吃素的,虽说不一定能击败大王手下的大军,依仗城墙和堡垒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甘州镇也就精兵一万,其余屯卫全加起来也才几万,十多万大军,亏你吹的出口。
吉囊嘲讽道:“那就试试,看你们那破城墙能抵挡本王的大军不。”
这牛逼吹一吹就可以了,可不敢当真,时义又恬不知耻道:“大王,何必呢,我们城墙堡垒再破,那也是城墙堡垒啊,一旦打起来,伤亡总是避免不了的,我们何不握手言和,和睦相处呢?”
吉囊不屑道:“打仗就会有伤亡,怕伤亡打什么仗?”
这家伙看样子是不会主动松口了,时义眼珠子一转,无耻的挑拨道:“大王,我们侯爷真不想和大王伤了和气,大王不若率军去宣府镇吧,去年大王就击败了宣府镇的守军,击杀了总兵赵镗,这会儿宣府镇守备本就薄弱,而且我们皇上还派了个什么都不懂的新科状元在那里坐镇指挥,相信以大王的能耐,收拾那愣头青定是手到擒来。“
吉囊闻言,着实有点意动了,状元是什么他当然知道,那就是书呆子,指挥作战,别开玩笑了,他还没听说过什么状元能征善战的呢。
或许,去宣府镇捞一把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他先要在这甘州镇捞一把再说。
你们都来求和了,不放点血怎么行?
想到这里,他淡淡的道:“本王率大军奔袭千里总不能白跑一趟,要想本王撤军,你们就拿出点诚意来,不然本王亲率大军去取也费不了多少手脚。”
时义等的就是这句话了,他立马满脸堆笑道:“只要大王肯撤军,我们侯爷自然会有所表示。”
吉囊假装犹豫了一下,随即狮子大开口道:“那行,一口价,五十万两白银,拿粮草辎重替代也可以。”
这叫“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对这句话也深有体会。
时义闻言,依旧满脸堆笑道:“大王,您也知道,甘州镇是大明最为偏远的荒凉之地,根本就没什么油水,五十万两银子,把甘州镇卖了也不值这么多钱啊。我们侯爷的意思,愿意给大王挤出一万石粮来,以补军资,大王以为如何。”
卧槽,大发要饭的呢!
吉囊不满道:“不行,本王率数十万大军跑这么远,就为了一万石粮吗?你这不是寒碜我们吗,最少四十万两白银,折合粮食八十万石也可以。”
你有屁的数十万大军,最多就十几万而已。
时义依旧满脸堆笑道:“大王,您应该也知道,我们甘州镇根本就没这么多钱,也没这么多粮,要不两万石粮,您看怎么样?”
开玩笑,当然不怎么样。
吉囊摇头道:“不行,最少三十万两白银,折合粮食六十万石也可以。”
这家伙,真贪啊。
时义苦笑道:“大王,您别动不动就几十万两啊,我们甘州镇真没什么油水,几十万两也太夸张了,要不三万石粮,您看怎么样?”
好吧,甘州镇的确比较荒凉,比河套草原都要荒凉,吉囊本也没打算捞多少东西,他只是胡乱开价而已。
这会儿人家都这么说了,他只能慢慢放出自己的底线了。
他想了想,随即严肃道:“一口价,十万两白银或者二十万石粮食。”
时义装可怜道:“大王,我们真没这么多钱,也没这么多粮,您杀了我们也没有啊,就算您率军去抢也抢不来这么多,要不四万石粮吧,真的不能再多了。”
吉囊坚决摇头道:“四万石粮,还不够我们吃几天的呢,不行,最少五万两白银或者十万石粮,不能再少了。”
时义咬牙道:“这样吧,我们出五万石粮,就算拼着饿肚子,也要让大王手下吃饱。大王,我们真的拿不出更多的粮食了,您高抬贵手啊。”
五万石,再整点野菜杂粮什么的,勉强够十余万大军吃一个月了。
不过,光大军吃饱了怎么行,我当大王的怎么也得捞点好处啊。
吉囊亦是咬牙道:“那行,五万石粮再加两万两白银,不能再少了,再少本王就不客气了。”
尼玛,看样子不给点银子真没办法将这家伙打发走。
时义苦着脸道:“这样吧,我们再凑一万两银子,再多真没了,大王,不行我们真的只能冒险一搏了。”
一万两银子,也能买不少东西了。
吉囊假装犹豫了一阵,这才缓缓的点头道:“行,你们交出粮食和银子,本王就撤军。”
“嘘”,总算是谈成了,时义暗暗松了口气,随即赔笑道:“大王,这个粮食和银子我们可以给,但是不能直接给您送过来,毕竟让人看到了不好,还得麻烦您派人去取一下。”
吉囊闻言,眉头一皱,随即淡淡的道:“哦,怎么取?”
时义恬不知耻道:“要不我们演场戏,山丹卫那边的长城已经破败不堪了,您就率大军从那里冲进去,我们将粮食和银子放在山丹卫中前千户所驻地,你们取了之后,假装不敌,然后退回去,您看怎么样?”
卧槽,合着这些家伙送了我粮食和银子还想欺骗他们的朝廷,假装打了胜仗呢!
这表面上的胜败吉囊倒无所谓,只要有好处捞就行,他想了想,随即点头道:“行,本王就陪你们演场戏,你们什么时候能将粮食和银子准备好?”
时义依旧恬不知耻道:“十天,十天之内我们便能将粮食和银子送到山丹卫中前千户所驻地,到时候大王率军来取便成。”
吉囊淡淡的点头道:“好,本王就等十天时间。你们应该知道,本王是个爽快人,说过的话从不反悔,拿到粮食和银子,本王就会撤军。不过,丑话可说在前头,你们如果搞什么鬼,那就不要怪本王不客气了。”
时义连忙赔笑道:“大王,您放心,我们侯爷也是爽快人,不会玩那些下作手段的。”
狗屎,你们侯爷连私通敌国这种事都做的出来,还不会玩下作手段啊!
吉囊心中冷笑一声,随即挥了挥手,示意时义可以回去了。
他倒不怕咸宁侯仇鸾会搞什么鬼,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白搭,甘州镇这点兵力,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
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鞑子来了
十天后,甘州镇山丹卫附近,一场奇怪的攻防战开始了。
攻方是北元鞑靼部右翼三万户亲王吉囊所率的十余万骑兵,守方是甘州镇总兵咸宁侯仇鸾所率的数万边军。
双方声势都相当浩大,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要大干一场一般。
但是,战斗的过程却相当的奇怪,或者说荒诞不羁。
吉囊所率的十余万骑兵貌似来势汹汹,想要一举拿下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甘州镇,但是,其前锋万余人马从山丹卫附近的长城突入甘州镇之后并没有向前猛冲,也没有四散劫掠,他们拿下山丹卫中前千户所驻地之后,便停那里不动了,吉囊所率的十余万后续部队甚至都没进甘州镇,只是在长城缺口处观望,貌似是害怕冲进甘州镇之后中了明军的埋伏一般。
明军有埋伏吗?
当然没有,甘州镇这会儿连带边军精锐加上屯卫总共都不到七万兵力,他们拿什么去埋伏吉囊的十余万骑兵!
不够,咸宁侯仇鸾貌似猛的一匹,他竟然亲率一万边军精锐和两万精壮屯卫直奔山丹卫驻地,好像准备跟吉囊拼个鱼死网破。
结果,鱼没有死,网也没有破,双方在山丹卫附近吆喝了一天之后,吉囊竟然率军“仓惶”退回河套草原!
这场战斗是怎么打的,外人不得而知,不过,战后咸宁侯仇鸾倒是报功了,他申言亲率甘州镇数万大军与鞑子骑兵血战竟日,最终击退了鞑子骑兵,并斩获敌人首级五十四颗。
双方参战兵力加起来将近二十万,血战了将近一天,最后才斩获敌人首级五十四颗,是不是有点荒唐啊?
这事倒不是很荒唐,因为鞑子都是骑兵,就算阵亡了,同伴也会尽力将其尸首带走,步卒是很难追上的,有时候明军明明打赢了,一个首级也抢不到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这斩获首级五十四颗已经算不少了。
当然,他这首级是怎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肯定,不是鞑子骑兵的,因为双方根本就没接战,只是在山丹卫附近大肆吆喝了一天,怎么可能会有伤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