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他这首级是怎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肯定,不是鞑子骑兵的,因为双方根本就没接战,只是在山丹卫附近大肆吆喝了一天,怎么可能会有伤亡。
甘州镇位于大明极西之地,离京城足有三千多里,这一战实际情况如何,朝堂官员当然不得而知,嘉靖也不知道他们这是在演戏呢,甚至,嘉靖收到咸宁侯仇鸾的八百里加急奏报之后还对其大加赞赏,并有意擢其为三边总制,率领陕西各路兵马与鞑子作战。
嘉靖这边还没下决断,吉囊却是动了,他貌似在甘州镇吃了大亏,十分不爽,所以决议攻打宣府镇,报复一番。
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所谓“师出有名”,你总不可能莫名其妙去打人家不是。
古代都讲究这个,无缘无故打别人是不对的,你要去打别人,总得有个借口,哪怕你胡说八道也好,只要你自己相信便成,别人信不信并不重要。
他攻打陕西诸镇的借口都是大明边军抢了他们的马匹,欺负他们的牧民,这宣府镇有点远,跟他右翼三万户根本就不搭界,什么抢了马匹,欺负牧民的借口太过荒唐,他自然说不出口,自己吃了亏去报复人家,这个借口倒是勉强说的过去。
至于为什么在甘州镇吃了亏要跑去宣府镇报复,那就不得而知了,吉囊也懒得解释,本王就是要欺负你,就是要去宣府镇劫掠一番,你能怎滴!
鞑子来了,来的比往年都要快一些,杨聪这边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呢。
吉囊今年这动作的确有点快,因为大明边军准备充分他并没有进攻宁夏镇和延绥镇,至于甘州镇,他也只是虚晃一枪,收了人家一点好处而已,这三地,他总共才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转了一圈,他率军回到河套之后,还不到五月呢,等他修整了一番,再率军出发,也才五月上旬。
一般他起码也要在宁夏、延绥和甘州三镇转上三个月左右,等他出发赶往宣府又或大同时基本都到五月底了,而河套草原离宣府镇和大同镇足有两千余里,他路上还得花上将近半个月时间,所以,他赶到宣府镇又或者大同镇的时间一般在六月中旬。
不过,这次就不一样了,他五月底便能赶到宣府镇。
杨聪收到宁夏镇和延绥镇传来的八百里加急警报,着实吓了一跳,这会儿宣化厂总共才造出火龙战车一千余辆,投石机六百余辆,小轰天雷两万余颗,巨型轰天雷一千余颗,手弩五千余把,还不够装备两万人马呢,鞑子竟然就要冲过来了!
好在鞑子还要留下大半人马在河套驻守,能冲过来的大约也就五万余骑,凭借现有的武器装备倒也能跟鞑子拼上一拼,至于胜负如何,他真没什么把握。
无奈之下,他只能向大同镇和太原镇发出紧急求援信,请两镇巡抚支援。
这新任山西巡抚曾铣和大同巡抚刘天和倒不像陈达那么混蛋,杨聪发出求援信之后,他们很快就给出了答复。
大同巡抚刘天和同意派出总兵鲁刚率大同镇一万边军精锐给予支援,山西巡抚曾铣也同意派出总兵张达率一万边军精锐给予支援,不过,前提是鞑子真进攻宣府镇了。
这个的确不能大意,因为鞑子骑兵移动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他们没有真正发动进攻之前,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打哪里,声东击西这招鞑子也会。
有时候他们喊叫着要打宣府镇却只是在宣府镇虚晃一枪,然后突然跑去打大同镇;又或者他们喊叫着要打大同镇却只是在大同镇虚晃一枪,然后突然跑去打宣府镇,这样的事,鞑子也不是没干过。
总之,这种事不能不防,所以,曾铣和刘天和都不敢事先把手下的边军精锐调到宣府镇来协同防守,他们只能等到杨聪和鞑子开战之后才派军前来支援,也就是说,杨聪最少要顶住两天左右才能迎来大同镇的援军,最少要坚持五天,才能迎来太原镇的援军。
压力有点大,杨聪只能全力以赴去应对了。
他收到消息之后,便率一万边军精锐、一万精壮屯卫和一千神机营将士直奔膳房堡驻防,至于宣化府城,他直接交给了京营参将云冒。
云冒手下本来就有一千京营精锐,杨聪又给他调集了五千屯卫,以宣化府城的恐怖城防,再加上城中不断出产的轰天雷和巨型轰天雷,守住应该不成问题。
另外,他还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命李凤鸣率五千屯卫驻守张家口堡及附近的长城,命王辅臣率五千屯卫驻守新开口堡及附近的长城,这两处长城的缺口都已经堵住了,而且长城都在山岭上,鞑子骑兵一时半会肯定拿不下来,他相信鞑子肯定会知难而退,转而从膳房堡附近发动进攻。
………………………………
第三卷 第三十章 请开马市
吉囊率五万大军在关外的荒漠与戈壁间奔行了将近半个月,终于抵达宣府镇以北的张北境内,纵然他们已经习惯了在马背上生活,连续奔行两千余里仍然让他们倍感疲惫,每个人脸上几乎都挂满了风沙,眼神也变得疲惫不堪。
这时候,如果明军精锐发动突袭,他们可就危险了,哪怕只是同等数量的步卒,他们也会吃不消。
当然,吉囊压根就不担心明军会发动突袭,因为明军最厉害的五十万禁军早就在土木堡之变中消耗殆尽,剩下的留守京城都有点不够,他们又怎敢跑到这里来突袭。
至于大明边军,那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特别是这宣府镇的边军,去年就被他们击败过,这个时候,敢出来突袭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零星也有点牧草,正是大军驻扎的好地方,所以,每次入侵宣府镇之前他们都会选择在这里扎营,那清水河畔甚至还有去年他们留下的灶台呢,扎起营来更是省时省力。
随着他一声令下,五万大军迅速在清水河畔分散蔓延,开始扎营了。
这五万人马几乎是他手下所有精锐了,装备相当齐整,清一色都是牛皮帐,而且训练有素,战力相当的强悍。
微风轻拂,号令不断,看着手下坚毅的脸庞和熟练的动作,吉囊心中那隐藏的野心不免又有点蠢蠢欲动了。
先祖成吉思汗能一统天下,他为什么不能?
瓦剌太师也先都能俘虏大明皇帝,他为什么不能?
他现在也快统一蒙元诸部了,他也想像先祖那样一统天下,纵马中原啊!
这会儿,他甚至都开始考虑打下宣府镇的问题了。
咸宁侯仇鸾派来的使者都告诉他了,现在宣府镇统兵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科状元,而且,去年他已经击败过宣府镇的边军了,相信今年宣府镇的边军肯定更加孱弱不堪,如此大好机会,何不顺势拿下宣府镇呢?
只要能拿下宣府镇,他进可进攻大明京城,退可守住这咽喉之地,争霸天下,大有可为啊,就算一时半会拿不下中原,也可学那也先,将大明皇帝引过来,一举擒之,那场面,那荣光,想想都令人激动啊!
他臆想了大半天,夜色终于悄然降临,他心中也有了盘算,再怎么说,都要试探试探,看这大明的状元郎是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如果真是这样,他真会倾尽全力,拿下这宣府镇。
第二天一早他便集齐大军,直奔张家口而去。
张家口堡是宣府镇的主要城防关口,其城池和堡垒就修筑在察哈尔草原通往宣府镇的大道上,城中有大型火炮数十门,箭塔上百座,整个城堡就如同刺猬一般,看上去都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这会儿城中只有三千人马驻守,而且还不是边军精锐,只是普通屯卫,李凤鸣也没有办法,因为杨聪总共就给了他五千人马,两边十余里的长城上还要派人驻守呢,他能在城中集结三千人马就不错了。
昨天,斥候就来报,鞑子骑兵已经在张北境内扎下大营了,看那大营规模,最少也有五万人马。
这家伙,五千对五万,他心里还真有点打鼓,还好,杨聪给他配备了两千颗小型轰天雷和一百颗巨型轰天雷,鞑子要真敢攻城,他抵挡个几天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两边的长城,他倒不怎么担心,因为长城都修在山岭上,而且缺口都已经被巨石堵上了,甚至各处上山的路他都令人挖的到处是坑,鞑子要是弃马步行,或许还能爬到长城下面试试轰天雷的威力,要他们直接打马上山,绝对会掉坑里摔死不少。
就算鞑子真不计伤亡去进攻他也不怕,那地形,别说轰天雷了,就算一块大石头丢下去也能砸死一堆人,没有缺口,鞑子根本就不可能越过山岭上的长城。
这天一早,还不到辰时,关外便响起了滚雷般的马蹄声,不用问,肯定是鞑子骑兵来了,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城门楼一看,心里着实捏了一把冷汗。
那家伙,两三里外,黑压压一片全是鞑子骑兵,一眼都望不到头,如果鞑子真发神经攻城,他真不知道自己能抵挡几天。
他只能命令手下赶紧装填炮弹,准备轰天雷,开水、热油什么的也赶紧烧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鞑子真冲上来,那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了。
还好,鞑子并没有发神经,黑压压的鞑子骑兵就停在两三里外,并没有前来攻城的迹象,倒是有一匹快马从鞑子从中飞掠而出,直奔城门而来。
这应该是鞑子派出的使者,一人一骑而已,就算本事齐天也没用,他并没有下令放箭,也没有下令开炮,这人最多也就射封“劝降信”什么的过来,没什么好怕的。
果然,那鞑子骑兵冲到城门前百步左右便勒住了战马,随即便抽出长弓,嗖的一声,往城门楼上射了一箭。
很快,便有亲卫拿着一根绑有信封的长箭匆匆跑过来。
李凤鸣接过长箭,解下信封,打开一看,脸上不由露出不屑之色。
这封并不是什么劝降信,而是一封求和信,鞑子的意思,只要大明同意重开马市,他们便退兵,从此与大明和睦相处。
开马市,那就是开玩笑,要这会没有巡按大人在,他直接便会将这信给撕了。
不过,朝廷既然派来了巡按大人,这事他就不能私自做主,他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即派人快马加鞭将信送往膳房堡。
马市是干什么的杨聪当然知道,顾名思义,马市就是大明和关外游牧民族交换马匹之所,这马市大明永乐年间便已有了,但是,除了辽东对海西女真诸部的马市一直开启,其他地方的马市基本上都是开开停停,并没有个定数。
这会儿吉囊竟然又请求重开马市,到底开是不开呢?
说实话,杨聪想开,哪怕先开个一年也好,因为这会儿他还没准备好,吉囊如果率五万骑兵倾力来攻,他真没把握战而胜之,如果能趁开马市之机拖延个一两年,他绝对有信心击败五万甚至更多鞑子骑兵。
他都想就此上奏嘉靖,请其允许重开马市了,他相信,只要自己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嘉靖肯定会同意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毕竟他也不清楚,大明和北元各部的马市为什么会开开停停,没个定数。
………………………………
第三卷 第三十一章 虚张声势
吉囊为什么要用马市的问题来试探杨聪呢?
很简单,因为马市并不是普通的边贸问题,而是大明对游牧民族一项十分重要的安抚政策,开马市可不光是做生意这么简单,其中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的诸多问题。
他就是想借此来试探一下杨聪是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如果杨聪胡乱给他答复,他真心会有夺下宣府镇的想法。
杨聪的确没想过这些,因为这会儿他满脑子就是利用热武器的优势收拾鞑子骑兵,至于马市的问题,他真没怎么关注过。
还好,他不关注还有人关注,当他召集一众文臣武将前来商议的时候,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古怪之色,很明显,这些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其中的猫腻。
最后,还是对北元问题最有研究的兵部员外郎唐顺之站出来应对道:“大人,下官以为请开马市之举不妥,想那吉囊也没有什么诚意。”
杨聪闻言,不由好奇道:“噢,你怎么看出吉囊没什么诚意?”
唐顺之解释道:“这马市并不是他们想开就能开的,主要还是看我们大明想不想开,他如果真想开马市,必须先向我们大明进贡,然后再提出申请,像这样,直接兵临城下,威胁我们开马市,我们决计不能接受。”
杨聪闻言,不由尴尬不已,这吉囊的确是在率军威胁开马市,如果他应了,那就表示向敌人屈服了。
大明有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如果屈服于吉囊的威胁,岂不是把大明的脸都丢光了!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点头道:“你说的对,我们不能妥协,现在,我们是不是要让吉囊退兵,然后朝贡,再商讨开马市的问题?”
没想到,唐顺之还是摇头道:“不,这个问题没得商量。”
没得商量!
杨聪闻言,不由好奇道:“为什么?”
唐顺之耐心的解释道:“大人,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很简单,我们并不擅长养马,所以很难组织足够的骑兵去碾压他们,而他们不会种地产粮,更不会制造瓷器铁器等生活物资,所以人口受限,根本不能组织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与我们大明抗衡。我们开马市是为了进购战马,壮大自身,他们请开马市同样是为了获取粮食和生活物资,壮大自身,说白了,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壮大自身,最终击败对方,这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每次开马市,他们都不会将真正的战马卖给我们,而我们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双方都不可能让对方满意,最终只能不欢而散。所以,跟北元诸部开马市是不现实的,除非他们像女真诸部那样,完全臣服于我们,给我们提供真正的战马。”
杨聪闻言,脸上不由露出震惊之色。
这个唐顺之,果然不简单啊,他竟然能将事情的本质看的如此透彻!
可惜,现在朝中的大臣根本就没他这觉悟,所以,这马市经常开开停停,就如同儿戏一般。
更为可怕的是,女真诸部也不是什么好鸟啊,跟他们开马市,把他们养肥了,他们同样会窥探大明的大好河山,这个可是经过历史验证的。
看样子,这马市真不能开,不但不能跟北元诸部开,女真诸部也不能开。
想到这里,杨聪缓缓的点头道:“你说的对,这马市不能开,此事就此作罢,他吉囊要打便打,本官哪怕战败身死也不能做那千古罪人!”
吉囊也没想到,那什么大明朝的新科状元竟然不搭理他这请开马市之议。
或许,宣府镇里面还有明白人吧。
他只能这么想了。
这试探虽然没什么结果,他也没打算就此作罢,五万大军都到这里了,自然不可能无功而返,不打上一仗,怎知这什么新科状元是不是战场上的白丁。
第二天一早,他便派出侦骑四出查探,寻找宣府镇长城的突破口。
这宣府镇西北的长城总共也就五十余里,自然费不了他多少时间,很快,他便将张家口到新开口一线的情况了解清楚了。
他获取的情报正如杨聪想让他看到的一般,张家口和新开口附近的长城所有缺口都被堵住了,而且上山的路都被明军给挖的坑坑洼洼,战马根本就不能通行,唯有中间一小段还有几个缺口没有堵住。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时间有限,人家来不及把所有缺口都堵上了,要么是人家故意留几个缺口引诱别人从那里进攻。
这小子是想引诱他还是来不及了堵住所有缺口了呢?
吉囊觉得,应该是时间有限,来不及了,要人家真有时间就不会拿些巨石胡乱把缺口堵上了,把城墙修复岂不更好,正是因为时间不够,人家才会这么干。
至于杨聪引诱他,他还真不怕,宣府镇的兵力他相当清楚,这会儿宣府镇连带边军精锐加上屯卫最多也就八万人马,而张家口和新开口两处地方差不多都驻扎了将近五千人马,也就是说,对面那小子很有可能是将一万边军精锐全部驻扎在张家口和新开口附近虚张声势呢。
这种小伎俩能吓到他吗?
他可不是吓大的,再说了,就算中间那段冲进去有埋伏又怎么样,还是那句话,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用!
宣府镇总共才这么多兵力,张家口和新开口附近已经驻扎了一万人马,就算那小子把剩下所有人马全部召集起来,也就七万左右。
七万步卒对五万精骑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就算全是边军精锐都没用,更何况宣府镇总共才一万边军精锐,至于那些屯卫,那就是一盘菜。
吉囊觉得,再怎么样他都胜券在握,所以,他决定,就从张家口和新开口那段长城冲进去。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鲁莽之辈,只知道硬冲,基本的战术他还是会的。
一开始,他并没有闷头率军往里冲,甚至主力大军都窝在大营没动弹,他只是命自己的弟弟俺答和昆都力哈各率五千人马分别在张家口和新开口外驻扎下来,制造攻城器械,做出进攻两地的架势。
他这是想吸引宣府镇边军道张家口和新开口两处驻防,尽量减少伤亡。
小子诶,你跟我玩虚张声势,我就跟你玩声东击西,等你把所有兵力全部调到张家口和新开口驻防,我就率军从中间冲进去,到时候就看你敢不敢率军来追!
顶点
………………………………
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严阵以待
鞑子竟然在张家口和新开口外驻扎下来了,还在那里打造攻城器械!
这一举动,着实把杨聪雷的不轻,他要是个愣头青,肯定会派人赶往张家口和新开口支援,问题他不是愣头青啊。
张家口和新开口这两处都是堡垒连着城墙,而且他已经调拨了一批轰天雷给李凤鸣和王辅臣,就算敌人擅于攻城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攻破这两处任何一个地方,更何况鞑子本就不擅于攻城。
很明显,吉囊是在玩什么计谋。
他压根就不想搭理,因为没必要去搭理,膳房堡离张家口和新开口都只有二十余里,不用一个时辰便能赶过去,就算鞑子发动猛攻,他再率军赶过去也来得及。
这个时候他倒是希望吉囊率军猛攻张家口又或者新开口,因为那两处城防都比膳房堡强的多,他完全有信心率军守住,这膳房堡根本就没什么城防设施,而且两侧还没有连接长城,必须在野外与鞑子交战,现在这情况,他还真没信心在野外干翻鞑子五万骑兵。
可惜,吉囊并没有如他所愿去进攻张家口和新开口,没过几天,探马便来报,鞑子主力开始向膳房堡方向集结了。
这个时候,张家口和新开口外的鞑子骑兵并没有撤走,也就是说,鞑子主力只有四万左右,两万对四万,或许还有一拼之力,至少杨聪是这么想的。
吉囊可不这么想,他只想着一举突入宣府镇,然后吸引明军主力到野外作战,一举歼灭之,再看看能不能趁机拿下整个宣府镇。
为了达到突袭效果,这天还不到卯时,他便令手下四万骑兵开始往膳房堡方向集结了,还不到辰时四万大军便抵达膳房堡北面长城的最大缺口处。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万骑兵鱼贯上山,飞快的越过长城缺口,直奔膳房堡而来。
而这个时候,杨聪早已令汤克宽和戚景通率领大军在膳房堡外一字排开,严阵以待。
由于时间仓促,这会儿火龙战车才造出一千四百辆,一千辆投石机倒是赶制出来了,膳房堡两侧皆是茫茫群山,中间就一个四五里宽的山谷,一千四百辆火龙战车一字排开倒是正好能将整个山谷完全堵死,只是缺乏纵深防御,一旦敌人打开缺口,必将是一场惨烈的肉搏。
吉囊也没想到,这大明的新科状元竟然会如此“鲁莽”,都不用他去引诱,人家便在野外排开阵型准备跟他开战了,或者说,是人家就是故意引诱他来这里开战的。
看着前面长满尖刺的车阵,他眉头也忍不住皱了起来。
车阵的确是对付骑兵的利器,不过,也不是什么车阵都能击败他手下的四万精骑。
他稍微观察了一阵便发现,这车阵也就一层,对面的战车也就一千多辆,就算每辆战车后面都隐藏了一队明军,对面最多也就一万多明军步卒。
至少,从他这个方向看过去,感觉是这样的。
他吗的,就一万多步卒,吓唬谁呢,就算有战车又怎么样,骑兵也不是拿战车没有一点办法。
蒙元骑兵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大战,自然知道怎么对付战车,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集中长枪兵将一部分战车顶开,破开车阵,杀进去,只要能破开几个缺口,车阵基本就费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