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富家子-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相信嘉靖肯定不愿意等二十多年,这赤城铜矿的开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就是不知道嘉靖会派谁来当矿监而已。
接下来等矿监,开采铜矿,准备冶炼青铜最少还需要半个月时间,杨聪自然不可能闲着,这会儿铜矿没有,找点现成的铜先造个新型火枪的样品出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他又把精力集中到新型火枪的研制上去了。
这前面一截枪管既然改成铜的了,后面几个零件也改成铜的自然更好,这样生产效率就会更高,他琢磨了一阵,干脆把后面几个零件也给改了,不但改成铜制的了,连螺纹什么的都加上去了,甚至前面的刺刀机构他都“设计”出来了。
原本,他想着找点铜做个样品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却不曾想,几个杨家的掌柜派出去,找了几天,竟然还没找到一点铜!
这年头市面上可没有什么铜锭卖的,朝廷管控严着呢,最后还是一个掌柜灵机一动,去附近寺庙转了一圈,花了十多两银子,买来了一个百多斤重的废铜鼎。
这铜鼎就是用来供香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破了个缺口,杨聪看着眼前一尺左右的铜鼎,简直哭笑不得。
这年头,做点东西可真不容易啊。
还好,不管是铜鼎也好,铜锭也罢,这铜总算是有了,而且熔炼铜矿的炉子这段时间王宣也命人改好了,只要将铜鼎砸成碎块丢进去便成了。
接下来又是造木模,建沙模,浇铸,钻孔等流程,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次杨聪倒不需要每一步都在旁指导,这会儿的工匠还是很专业的,只要做过一次之后,他们便会了,根本无需反复培训。
这一换成铸铜件加工起来果然比铸铁件要容易的多,就算是三四尺长的枪管钻起孔来也没那么费事了,两个工匠合力,刷刷刷,不到一个时辰孔便钻好了,当然,这枪管铸造的时候中间就留了不小的孔,并不是实心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后面钻孔也只能算是扩孔而已,如果真在实心的铜棒上钻孔,那也不是这么轻易就能钻出来的。
这会儿王宣也根据杨聪的提示将铰刀给加工出来了,内孔研磨这道最费时间的流程也解决了,这次新型火枪生产速度貌似快了不少,还不到半天时间,所有零件就加工的差不多了。
但是,到了最后一步,又卡住了。
这一步就是在前后两截枪管之间加上螺纹,一个外螺纹,一个内螺纹,总共才两个螺纹,如果是在后世,就算用最落后的板牙和丝锥加工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是,这会儿却没有板牙和丝锥,只能手工凿出来,磨出来!
螺纹这东西看似简单,手工加工却不是那么容易,就算是木制的,也很难加工出来,更何况是铜制的。
外螺纹还好点,起码看的到,加工起来也比较方便,内螺纹就不一样了,视角不便不说,加工起来也费劲的很,几个熟练的工匠忙活了半天也只是将前面枪管的外螺纹加工出来了,后面枪管的内螺纹他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这枪管是铜的啊,不是木头的,根本就抠不动!
杨聪看着工匠用尖尖的凿子想方设法去凿枪管的内壁却怎么都使不上劲,眉头不由再次皱了起来。
这样肯定不行,就算这些工匠能想出办法把内螺纹给抠出来也不行,因为效率太低了,用手工加工螺纹,速度之慢,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根本就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这一下,他不得不命人取来炭笔和稿纸,画出板牙和丝锥的图纸,让王宣想办法做出来。
王宣加工板牙和丝锥的时候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丝锥还好说一点,也是外螺纹,就算换成铁制的,费点时间也能加工出来,板牙就麻烦了,又是内螺纹,铜制的内螺纹这会儿都加工不出来,更何况是铁制的内螺纹呢。
杨聪看着那怎么抠都抠不动的铁疙瘩,头都大了,怎么办呢,这貌似是个死循环啊,反正这会儿就是没法在金属上加工内螺纹。
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板牙从中间刨开,分成两半,这样螺纹就裸露在外面了,加工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加工完之后再用铆钉将两边死死的铆在一起,效果也差不多。
这样一来,加工起来是好加工了,但是,螺纹的衔接却容易出问题,螺纹只要稍微有点对不上,那根本就拧不进去。
这个杨聪就没什么好办法了,现阶段来说,只能靠工匠的聪明才智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还别说,纯比手工的话,这时候的工匠可比后世的工匠强多了,他们连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什么的都能雕琢出来,这死板的螺纹自然难不住他们。
几个老工匠琢磨了一阵,很快就把办法想出来了。
其实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将两边板牙都加热,烧红,然后同时往冷的丝锥上压,只要力度够,上面总会压出螺纹的痕迹来,就顺着这压出的痕迹加工,两边的螺纹基本就对上了。
这办法不能说好,但是,总归解决了板牙的问题,拦在前面的困难终于都解决了,新型火枪的生产总算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
第三卷 第四十九章 能人
历尽千辛万苦,一把崭新的铜制火枪终于出现在杨聪面前。
这铜制火枪与以往的火枪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外观上来说,新型火枪比原来的火枪看上去要厚实多了,而且重量也比原来的火枪重的多,原来的火枪说白了就是薄铁皮卷成的一根枪管,撑死也就一两斤重,而新型火枪光是前面的枪管就不止一两斤了,整体加起来足有五六斤重。
直观点说,原来的火枪拿在手里就好像拿了木制玩具刀一样,轻飘飘的,而新型火枪拿在手里却跟拿了把厚实的砍刀一样,相当的有质感。
那么,这新型火枪到底好不好用呢?
当然要试试才知道。
还是原来的校场,还是原来那个火枪兵,还是围了一大堆人,新型铜制火枪样品制造出来之后杨聪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测试了。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那火枪兵飞快的往子弹壳里装填好弹药,随即熟练的把子弹往枪栓里一压,再把枪栓往前一推,这装填过程便完成了。
紧接着便是点火开枪,“啪”的一声,子弹出膛,远处的木板上随即传来一声闷响。
杨聪亲自跑到木板跟前一看,子弹正嵌在木板上呢,可谓入木三分。
这就意味着新式火枪差不多试制成功了,至少在杀伤力上来说,已经跟原来的火枪差不多了,装填速度更是原来的火枪无法比拟的。
紧接着,杨聪又令那火枪兵继续试了几枪,效果相当的好,就是枪管有点发热,炸膛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出现。
这一下,杨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可别小看这装填速度,要知道原来的火枪在面对骑兵的时候最多也就能开一枪,而现在的火枪,只要陪上足够的子弹壳,骑兵每推进五十步左右便能开一枪。
也就是说,一把新型火枪在一次遭遇战中最少可以射出去三发子弹,一万人就是三万发,如果再加上火龙战车、轰天雷、手弩和火炮,一万装备齐整的边军精锐足可抵挡五万鞑子骑兵的进攻。
就这,还是在野外,要是敌军攻城,那简直就是火枪兵的靶子,一万边军精锐抵挡十万鞑子进攻都没有问题。
新型火枪的试制终于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开采铜矿,制造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进行量产了,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等嘉靖派的矿监过来。
嘉靖派的矿监要不过来,这铜矿就没法开采,量产新型火枪自然是不可能的。
还好,嘉靖并没有让杨聪等多久,这边新型火枪才测试完,第二天居庸关那边便传来消息,宫里派来的矿监已经进入宣府镇境内了。
这位矿监到底是谁呢,不会再是陈洪的亲信了吧?
杨聪怀着忐忑的心情又等了一天,第三天上午,护送矿监的队伍终于到了。
这矿监虽然大多不是东西,杨聪也不敢扫了人家的面子,毕竟人家如果不配合,开矿的事就有麻烦了,他还是如同上次一样,带着手下文臣武将迎出城去。
这次护送的队伍貌似没有上次壮观,那稀稀拉拉的队伍看上去最多也就百来号人,或许是因为杨聪已然大败鞑子骑兵,朝廷认为宣府镇算是比较安全的了,又或许这太监没有李芳和孟冲那么牛逼,所以护送的人比较少,总之,这次护送的队伍跟上次完全没法比。
杨聪也没在意这些,两方队伍相遇之后,他便主动打马上前,放低姿态,在马车跟前等着,只希望这阉人不要跟他唱对台戏就好。
没想到,他这刚停住战马,那轿子的门帘便掀开了,一个面带稚嫩的太监飞快的从马车上跳下来,跑到他跟前,拱手作揖道:“下官冯保,参见巡抚大人,有劳巡抚大人亲自相迎,下官着实惶恐。”
下官?
冯保!
管事太监也算是个官吧,不过,一般的太监都不跟人论官阶,因为太监的官阶太低了,就算是宫里二十四监的掌印太监也就是所谓的大太监实际官阶都只有正五品,跟文官压根就没法比,出来当矿监的管事太监最多也就七品,甚至八品九品都有可能,所以,一般太监都不会跟人论官阶。
这个时候杨聪在意的倒不是这太监的官阶,而是这太监的名字。
冯保,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太监,而且,他跟一般太监留的恶名不一样,他留的是贤名,因为他和张居正联手改革,创出了万历中兴之局,所以,历史上一般都称之为一代贤宦。
没想到,这次嘉靖派来的竟然是这么一个能人。
这会儿这位能人年纪好像不是很大啊,看样子好像还不到二十吧。
杨聪微微打量了一番,这才跳下马来,把住冯保的胳膊,将他扶起来,随即亲切的道:“冯公公客气了,你可是皇上派来的钦差,什么下官不下官的,本官可担待不起啊。”
晕倒,这巡抚大人是什么意思?
不但冯保满脸懵逼,就连后面跟上来的文臣武将都愣住了。
这年头,大家虽然表面上不说,心里还是相当明白的,文官和太监大多是不对付的,因为皇上要利用这些太监来牵制文官,双方能表面上和和气气就不错了,这么亲热是几个意思?
冯保愣了一下,这才恭敬的道:“大人客气了,下官只是宫里一个小小的管事,出来监矿也只是个平常的差事,怎敢冒钦差之名。”
这家伙,不错啊,至少不像其他太监趾高气昂的摆架子,看样子,他这贤宦之名也不是捡来的,至少为人处世方面比其他太监都要强。
杨聪本就想拉拢这历史上有名的能人,这会儿冯保的表现更是让他心中舒坦,他不由微笑道:“好吧,你我就不要客套了,还请冯公公上车,待到了地方我们再好好聊。”
冯保眼珠子一转,顿时明白了,大庭广众之下,貌似不好说话。
他连忙拱手道:“好,好,请大人上马,我们到了地方再聊。”
说罢,他又转身疾走回去,飞快的登上马车。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孟冲原来居住的院落,这会儿孟冲已经被召回宫了,这地方自然又空下来了。
杨聪原本是想回去将准备好的银子取了,再过来与新任矿监叙话的,但是,一看这矿监是冯保,他又改变主意了。
他干脆将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招过来,附耳交待了几句,命他们去府中把银子取过来,而他本人却亲自将冯保一行送进了院子里。
顶点
………………………………
第三卷 第五十章 盟友
冯保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太监,因为他读过很多书,在内宫学堂里面,他的勤奋好学那是出了名的,每次考核他都是第一,所以,他年纪轻轻便博得了大太监黄锦的赏识,博了个管事太监的职位。
说起这内宫学堂,还得追溯到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
原本明初二祖是严禁太监读书识字的,因为太监干政会引起亡国之祸,这在很多朝代都是验证了的,所以,朱元璋和朱棣都严禁太监读书识字,怕的就是太监干政。
明仁宗朱高炽很好的贯彻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思想,对太监管制的也比较严格,但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对太监的态度却变了,或许是大明承平日久,他没了警惕之心,又或者他觉得应该把太监培养起来跟文官抗衡,这样才有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于是乎,他便开设了内宫学堂,专门教习太监读书识字,这也为后面的太监乱政埋下了伏笔。
果然,明宣宗去世以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大太监王振便开始大肆揽权,干预朝政,结果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差点因此亡国。
当然,凡事无绝对,不能说太监读了书就一定会干坏事,有的太监读了书也不一定会干坏事,甚至,有的太监读了书之后还会生出如同文人那般治国兴邦的想法。
冯保就是这样一个太监,书读多了,他竟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文人,脑子里也有了治国兴邦的想法。
不过,治国兴邦不光是有想法就行了,还得有权力,不然那就是空想。
这或许就是文人相轻的原因,因为很多文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厉害的,国家只有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才会兴盛。
张璁是这么想的,夏言是这么想的,杨聪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文官之间才会争斗不休,当然,也有的人纯粹就是为了一己之私,争权夺利,比如严嵩就是如此。
冯保也有夺权的想法,不过,他的敌人并不是朝中的文臣,而是宫里的太监,因为再怎么滴他一个太监也不可能当上内阁首辅,从而掌控整个朝堂。
他最多也就能掌控司礼监,然后通过皇帝,获得批红的权力,从而左右朝廷的决策,至于决策的执行,还得靠朝中的文官。
也就是说,他哪怕掌控了司礼监,获得了朝廷的决策权还不能达到治国兴邦的目的,如果没有文官的配合,他定下的决策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这点他是当然清楚的,正因为他不能通过掌控朝堂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很想找个盟友,共同来实现治国兴邦的梦想。
历史上,他选择的是有名的政治天才张居正,两人合力果然在万历之初创出了中兴之局。
不过,这会儿张居正还没冒头,整个朝堂之上,最有潜力的应该就是这皇上的准妹夫杨聪了,所以,他才会主动请缨,从大太监黄锦那里求得了这个矿监的差事。
说白了,他其实就是奔着杨聪来的,他主要就是想来看看,这杨聪值不值的深交。
而杨聪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知道这冯保的“历史”,这么一个有权有势又有能力的大太监,他自然要好好结交一番。
当然,这会儿杨聪还不知道冯保的想法,他只能一步一步的试探。
他先是带着冯保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来到内院大堂分主宾坐下之后,这才装作不经意的试探道:“冯公公,要不你先在这里住下来,赤城堡那边着实太过荒凉了,我也没找着好的住处,如果你想过去就近监督的话,我马上命人给你在那边盖个好点的宅院,你看如何?”
他这意思就是想看看冯保是不是想紧紧盯着赤城堡那边的铜矿,如果是这样,那就有点麻烦了。
冯保连连摇头道:“不用了,不用了,住哪里都一样。皇上和黄公公都交待过了,叫下官不要为难大人,下官去赤城堡盯着就有违圣谕了。”
他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会管铜矿的开采。
杨聪闻言,心中暗喜,这冯保明显不是陈洪那边的人,这样一来,他开铜矿就方便了,拉拢冯保也没什么顾忌了。
正好此时,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也取了银子回转了,他当即便带着冯保来到院子里,神神秘秘的打开了马车上的一个箱子,让冯保看了看里面的银子,这才微笑着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冯公公笑纳。”
冯保扫了一眼马车上的银箱子,又暗中数了数马车的数量,小心肝不由砰砰乱跳。
我的天,这么多车,怕不是有上十万两银子!
他虽然有治国兴邦的梦想,但他并不想做个两袖清风的“廉吏”,在钱这方面,他也不免沾染宫中太监的恶习,能贪到的,他也会贪。
不过,这会儿他却有点犹豫了,因为他不想在杨聪面前留下坏印象。
他思索了一阵,这才咬牙道:“大人,你这是何意,你我都是为皇上办事,何须如此客套?”
嘿嘿,你家伙虽然是一代贤宦,贪财那也是出了名的,我就不信你不想要这些银子。
杨聪依旧微笑道:“冯公公,切勿误会,这是规矩,你我虽一见如故,这规矩也不能坏不是,要不然,你在黄公公那里就没法交待了。”
规矩?
冯保猛然间想起来,外放的矿监都得为自己的主子捞钱,要不然,回去之后准没好果子吃。
原来杨聪是这个意思啊,不过,传闻,外放的矿监能给自己的主子捞个几万两就算了不得了,一次上十万两,他还没听说过呢。
他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问道:“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杨聪豪爽道:“我总不能让你白跑一趟不是,多的就算是见面礼了,冯公公,看得起我杨某人,你就收下,就当交个朋友,如何?”
这意思,剩下的几万两就是自己的了,冯保闻言,不由激动的不行了,这杨聪不错啊,跟他合作不旦有前途还有“钱途”,这么一个背景深厚而且出手阔绰的主自然不能错过。
想到这里,他不由激动道:“大人既然如此看得起冯某,冯某就不矫情了,大人这朋友冯某交定了。”
杨聪闻言,不由抚掌大笑道:“既然如此,就不要大人大人的叫了,多生份的,你以后叫我清风便成。”
冯保连忙顺势道:“那好,清风兄,小弟就高攀了,以后清风兄也不要叫小弟冯公公了,直接叫小弟永亭便成。”
晕死,跟一个太监称兄道弟,真的需要勇气啊。
杨聪深深的吸了口气,定了定神,这才假装大喜道:“好,为兄痴长几岁,就厚颜叫你一声
永亭贤弟了。”
顶点
………………………………
第三卷 第五十一章 新规划
冯保既已打算跟杨聪结盟,自然不会再管杨聪采矿的事情,第二天他就签发了采矿的公文,然后便开始温习四书五经,并时不时跑去请教杨聪一番,浑然就当自己是来求学的一般。
杨聪有了这便利自然是赶紧召集人手,拼命采矿冶炼,准备大干一番了。
这会儿铜矿有了,人手却是严重不够了,因为他铺的摊子有点太大了,他不仅准备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投石机、火龙战车、轰天雷、手弩、铁蒺藜等武器装备的生产也没打算停下来,因为他知道,至少在三四年之内反攻鞑子是不大可能的,这期间各个边镇的防御也不能落下,万一鞑子趁这段时间攻下了其他边镇那就麻烦了。
这投石机、火龙战车、轰天雷、手弩、铁蒺藜等武器装备的生产本来就把宣化府城的闲散劳力都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上铁矿、煤矿和铜矿的开采,宣化府城所有军户家里几乎都没了余丁,怎么办呢?
这火枪和火炮产量要想搞上来,需要的人手可不是一点点,而且这武器装备的生产要考虑安全和保密,分散到其他城池肯定是不行的,也就是说,必须将人招到宣化府城来组织生产,而且必须都是军户家属。
这招人倒是不难,他可是巡抚,只要一声令下,下面的都指挥使、千户什么的肯定会想尽办法帮他把人给招过来,而且,他招人干活也不是让人白干,他是开工钱的,工钱开的还不低,相信没人不愿意来。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这宣化府城虽大,却住不下太多的外来人口,因为府城里面大多是低矮的平房,而且建的稀稀拉拉,乱七八糟的,根本就住不了多少人。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府城重新规划一下,把原来的平房推倒,重新搭建能容纳很多人居住的联排平房或者院落。
如果是其他人当巡抚,估计不敢打这主意,因为把一个占地将近两万亩的府城重新修建一遍实在是太耗钱了,没有几十万两,想都不要去想,一般人哪能搞来这么多钱,就算是巡抚也不行。
杨聪却不一样,因为他家原本就有钱,现在他家还垄断了整个大明将近两成的盐业生意,而且经过几次争夺,盐业生意大部分环节都被他这一系的人给掌控了,从盐引发放到食盐兑换中间的额外支出等于都省了,这中间的利润简直无法想象。
这才过去半年多时间,杨家已经从盐业生意中赚取了一百多万两的利润,就这还不包括他们杨家准备的六十多万两本钱呢,而这会儿他花费的还不到四十万两,也就是说,他这会儿调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