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故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大明的军队都龟缩在城池里,城池之外都是后金军的天下。史书载:“塘马尽逃,羽书断绝,兵部侦卒不敢近毳幕,道听风闻还报。”京城派出去的侦察兵不敢走远,往往是出城在附近转悠转悠,道听途说得来一些消息就回京禀报了。时下京畿各处的联络都是重金赏以死士,趁夜摸到城下,城上的人放下绳子缒上来交接文书。有些派出去送信、传递文书的,半路上就被后金兵截杀了,不仅丢了性命,还会泄露文书机密。仅凭顺义知县这一纸荒唐“捷报”,就派朝廷大员去验首级?这个无意义的险孙承宗不会去冒。
场面一时尴尬了,乾清宫里一阵沉默。突然,一名太监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跪倒伏拜在宫门内。
“陛下,鞑子……虏兵又来了……”
………………………………
第28章 晋商
桌上的两台笔记本电脑屏幕闪着萤光,左边一台是手提箱式的军用笔记本电脑,右边则是一台Surface Book,杨铭正在设置他的“阿法兹“先进野战火炮战术数据系统(AFATDS)。
阿法兹系统的地形数据使用 NASA 的 ASTER GDEM 地形数据,覆盖范围为北纬83度至南纬83度之间的所有陆地区域,达到地球陆地表面的99%,数据体积约90G字节。
虽然300年来,地球表面因为洪水、地震等自然因素和城乡建设等社会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阿法兹的地形数据仍然是有用的,至少比忽略地形数据而单纯使用地球曲率计算弹道要准确得多。
军用笔记本电脑里的阿法兹系统的地形数据只叠加了阿富汗地区的卫星地图,杨铭现在要做的是将华北地区的卫星地图数据导入系统。卫星地图的数据来源是Goole Eatrh的离线数据包。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有段时间Google Eatrh 经常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连接,网上流行离线数据包,杨铭那段时间经常玩Google Eatrh,也下载了一个,现在正好派上用场。阿法兹系统的地形数据有了卫星地图的配合,可以使弹道目标的标定更直观和方便。
大量的数据导入不是个省力的活,杨铭专心致致地鼓捣着,浑没注意一个穿着鹅黄色短袄的少女提着食盒进了房间。
“将军……”鹅黄色短袄的少女笑嘻嘻地叫着杨铭。
“哦……”杨铭吓了一跳,回过身问那少女,“迎眉,是你啊。啥事?”
“枙少奶奶要奴婢给将军送银耳羹……,这么晚了,枙少奶奶还唠念着将军呢……”
迎眉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食盒,取出白瓷碗盛着的银耳莲子羹,捧到杨铭面前。
杨铭和小枙回府后,许莹就整理出西厢房的一套房间,让小枙搬进去了。这个叫迎眉的侍女是小枙自己挑选的,小枙本来想选玲珑,但许莹没同意,理由是玲珑要陪王小公子读书写字。
“哦,就快好了。”杨铭接过莲子羹,舀了一口到嘴里,顿觉浓甜润滑,满口生津。
“将军,这是什么?”迎眉盯着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眨着。
“这……”杨铭琢磨着说辞,“这是法器,你不懂的……”
“枙少奶奶来过几次,在外面看到将军在忙,都没敢进来打扰将军……”满屏的英文,迎眉自然是不懂的,她也就没多看了,继续替小枙说起了好话。
太阳出来了,清晨的薄雾渐渐消散。北京城广渠门外,数万后金马步兵正在列阵,金色的阳光照在人和马披挂的盔甲上,点点鳞光层层叠叠的闪耀着,从城墙上望去,像一片波光荡澜的暗色海洋。
离城墙二里的一处黄土坡上,数十骑披挂着铁甲的后金巴牙喇骑兵拥簇着黄龙大伞下骑着铁甲战马的中年男子。马背上的中年男子一身细密的铁甲,外面披着黄色的大袍,身材看起来有些发福,他就是后金第二位大汗——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今年三十七岁。
※巴牙喇营是后金旗主的护军营,是旗主的亲军。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后金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称四大贝勒。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但具体行动议而未决,皇太极献上一计,他提出先打抚顺,“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大获胜利。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人文官和武将,志在入关夺取中原。历史上他在崇祯十二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是清朝的开国皇帝。
皇太极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养,积极推行振兴文教的措施。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首先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他强调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于当年开了科举,选取了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并规定从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
他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汉人的政策,强调宽待辽东汉人,“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以往,虽举首,概置不论”,推行满汉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禁止满人扰汉人,“有擅取庄民(指汉人)牛、羊、鸡、豚者,罪之”。皇太极屡次谕其臣下,对于“凡新旧归附之人,皆宜恩养”,把故意扰害汉人的行为视为“隳坏基业”,并规定“管辖汉民各官,以抚养之善否”作为“分别优劣”的考核标准,再三申谕“今后来降之人,若诸贝勒明知而杀者,罚民十户;贝勒不知而小民妄行劫杀者抵死,妻子为奴。”
此次皇太极率八旗及蒙古大军入犯中原,就曾再三申谕“归降之明人,即我民人,凡贝勒大臣有掠归降地方财物者,杀无赦,擅杀降民者抵罪。”二贝勒阿敏在崇祯三年六月撤回沈阳前,对迁安、永平施以屠城,皇太极对此极为愤怒,宣布阿敏为国贼,认定其弃永平而屠城中百姓是“心怀嫉妒,故欲毁坏基业”,将其幽禁而死。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崇德六年(1642年),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生俘大明督师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亲眼看到大清入主中原的理想实现。死后尊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其第九子福临即位,即是大清顺治皇帝。
此刻已是皇太极第二次来到北京城下。一个多月前的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率后金大军绕过蓟川兵临北京城下,与城外背城而战的各路明军展开战斗,并遂一击败了所有对手。消灭了大明的野战部队后,皇太极没有急于进攻北京城,而是转而对京畿地区进行劫掠,并在通州张家湾截断了大明的漕运,抢掠了大量的漕粮和漕银,焚毁漕船一千多艘。在牢固控制了京畿地面后,现在他带着大军重新来到北京城下,要试一试大明首都这个庞然大物了。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皇太极锐利而淡漠的目光看着远处高大巍峨的北京城,似乎想要透过厚厚的城墙看到紫禁城里的那个大明朝的年轻皇帝。在他看来,这位十九岁的大明皇帝无论政治能力还是军事能力,甚至人情世故、学问见识,都不是他的对手。但这位年轻皇帝的后面,是大明朝的万里江山和一亿以上的人民,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已经朽蚀不堪,但巨大的体量,不是他的三十万八旗军民所能相提并论的。他知道,就算此次能攻进北京城,他也没有能力吃下它,更没有能力消化它。
今天他不是来攻城的,而是来告别的,北京城,现在还不到夺取的时候。皇太极的怀里,揣着一封写给崇祯的信,在这封信里,他用卑微的语气向崇祯提出议和。
“父汗,儿臣愿领军首先攻城。”一旁的豪格拱手低着头说道,坚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皇太极看了看他的这个长子,心中不由生起一阵怒意。豪格以前的表现他是满意的,而且他对豪格也寄予厚望,甚至有立其为储君的想法。但是前几天豪格莫名其妙地丢了顺义城,仅带着二十几名亲随逃了回来,不仅损失了城内屯积的大量粮草物资,还拆损了上千精兵。盛怒之下,皇太极当场褫夺了豪格的贝勒封号,要将他推出去斩首,在众人求情之下才作罢。
豪格的兄弟们,甚至皇太极自己的兄弟们,很多对豪格可能继承大位心存忌妒。这次豪格灰头灰脑地逃回来,各种不利言语就都出来了,说什么豪格贪恋女色,广搜美女罗于城中,彻夜寻欢作乐不理军务,以至被明军钻了空子,里应外合反攻得手。种种流言,说的那是活灵活现。这些流言传到皇太极耳中,更是让他怒不可竭,却又无可奈何,心中对豪格的不满更甚了。
“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皇太极扫了豪格一眼,冷冷地说。
豪格不由得打了个冷颤。皇太极口所说的“城中痴儿”当然是指崇祯,但在豪格听来,不啻是在说自己。
“父汗说的是。”豪格拱手低头,不再说话,心中对他那些落井下石的兄弟们更增加了几分怨恨。
远处传来号角声,几百后金兵推着几十辆楯车,蜂踊着向城墙冲去。
又是这个莽古尔泰!没等命令就开始攻城了,皇太极眉头皱紧了,眼睛里闪过一阵寒光。他即位后的一系列举措加强了皇权,极大的削弱了各大贝勒的权利,引起了贝勒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弹,三贝勒莽古尔泰就是其中最冒头的一个。
其他的后金部队看到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部队已经出动,也纷纷呐喊着推着楯车开始冲锋,唯有多尔衮所领的镶白旗岿然不动,仍等待着皇太极的命令。
楯车之“楯”通“盾”,也就是盾牌车,因此楯车又有牌车的别名。根据明人范景文所著《战守全书》记载,八旗楯车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具有较强的防御力,简而言之,就是那个时代的土制坦克。
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发射了,随着轰隆的巨响,铁弹喷向蜂踊而上的后金军中。一辆楯车被轰碎了,跟在楯车后面的后金兵被轰得七零八落,十几名后金兵死伤。一颗铁弹击断了一个后金兵的腿,仍然锐势不减,在地上弹跳着,冲入另一队楯车兵中,砸到一名后金兵身上,那名后金兵口中喷出一道血箭,闷哼着倒在地上。
红夷大炮的装填需要时间,后金兵的楯车乘此空隙加速冲锋,数百辆楯车冲到了城墙的壕沟前。后金兵在楯车的掩护下,弯弓向城墙上射出一片箭雨,城上的守军很多中箭了,有些被射中要害的守军倒在城墙上,立即有人将他们抬下去,由新的军士替换上。
红夷大炮的射程远,对于近到壕沟前的后金楯车无法轰击,这时,明军的无敌大将军佛朗机炮调低角度开炮了,弹幕伴着硝烟向楯车袭来,正在开弓射箭的后金兵大量地中弹了,他们抛下手中的弓箭,在地上翻滚着、哀嚎着。
无敌大将军佛郎机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炮,整炮由炮管、炮腹、子铳组成。使用时,先在炮身下面垫放木块,以调整炮身的俯仰角,尔后将子铳嵌入炮腹中,对准目标,进行发射。射毕一发,再换装一个子炮,可依次连装连发,因此也叫“子母炮”。每发子炮中装有500枚小铅丸,射出后弹着面宽,杀伤威力大。只是限于当时的制造技术水平,佛郎机炮的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较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其射程比较近,一般在百步之内才有杀伤效果。
成千上万的俘人丁壮在后金兵的刀枪驱使下,扛着沙袋冲到壕沟边,冒着佛朗机的炮火将沙袋抛入壕沟,然后转身飞快地向后跑回。城墙上的佛朗机持续地开火,将大片的俘人轰倒。
第二波扛着沙袋的俘人又冲上来了,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再次开火了,铁弹在人群里跳动着,所过之处,一片糜乱。一些俘人扔下肩上的沙袋,回头逃跑,被督战的后金兵迎面砍死,更多的俘人则行尸走肉般地向前冲,一直冲到壕沟前,在佛朗机炮的弹幕里大片倒下。
壕沟很快就填平了,抬着云梯的后金兵开始冲锋。
“首登城者,赏一个前程。”骑着马观战的皇太极淡淡地命令道。
前程是一种满清的一种功勋积分制度。清初的前程非常有含金量,夺城、破阵、阵前斩将(敌军主帅)、绝对优势敌军包围下完成既定坚守任务、断后救主等极其危险的特殊大功,才价值半个、或者一个前程,而半个前程就能让普通旗丁进入世袭统治集团成员的序列。
………………………………
第29章 皇太极
红夷大炮再次开火,一队抬着云梯的后金军被铁弹击中了,哗啦啦倒下一串,几个后金军瞬间被铁弹砸死,还有几个被铁弹擦碰到的,蜷倒在地上鬼哭狼嚎地哀叫着。
无敌大将军佛郎机炮的霰弹远远地迎面打过来,抬着云梯的后金军仗着身上的厚甲,竟不躲避,冒着弹雨向前冲锋着。几个面部被弹丸击中的后金兵,一只手捂着满脸的血,另一只手仍然抬着云梯,踉跄地跟着队伍的步伐。霰弹在远距离的威力不够,既不能破甲,就算到打脸上也不一定能要命。
后金军的云梯刚搭上城墙,城墙上的擂石滚木就雨点一样的砸了下来,几个刚爬上云梯的后金兵被砸到,连人带石从云梯上重重地落下,在地上挣扎着。在首登城者奖赏前程的刺激下,更多的后金兵涌上云梯。
城墙上的守军伸出叉竿,顶着云梯两侧奋力地往外推,每根叉竿都由几个军士一起握着,共同发力将云梯推离城墙。那云梯被推得垂直了,在地上高高地竖立摇晃着,突然超过了平衡点,像水车一样往后旋倒。云梯上的后金兵纷纷跳下,那些爬得不高的跳落到地面,一瘸一拐地拖着伤腿闪开,没来得及跳下云梯的后金兵就随着梯子轰然倒地,震起一片灰尘,人被压在梯子下面痛苦挣扎。
“传令,镶白旗出战!”皇太极冷冷地看着后金军的攻城场面,心中对莽古尔泰的忿恨愈加强烈,刚才莽古尔泰所部的冒昧出动,打乱了他心中的战斗部署。
一声号角,多尔衮的镶白旗部队开始出动。十几架云梯由两侧的旗丁抬着,在前面的楯车掩护下向着城墙冲去。他们的云梯顶端带有铁制的倒勾,一旦搭上城墙,是不容易被顶竿顶开的。
这时,一骑快马奔到了皇太极的面前,马上的佐领翻身下马跪倒,向皇太极拱手施礼禀报着:“大汗,晋商的火药运到了……”
火炮是攻城的利器。皇太极此次带领大军入塞,行军急骤,是没有携带火炮的,现在后金军的火炮都是作战中从明军手里缴获的,弹药来源缺乏。铁弹尚可以部分回收利用,火药就是完全的消耗品了,是以这次进攻北京城,并没有出动火炮攻击。
听到禀报,皇太极眼里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楯车、云梯退后,火炮趋前攻击。”皇太极冷冷地命令道。
城墙上,披着铁甲的大学士孙承宗正和司礼监太监沈良佐一起四处巡视守城战斗。后金军的第一波攻击基本没给守军造成太大的危险,仗着城墙高大坚固,守军的信心士气都比较足,防御调度也颇有章法,没有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孙承宗对此是满意的。
一队队明军手里持着各种器械在箭垛后猫着腰,领头的伍长从垛口处紧张地观察着后金军的动向。一个明军把总肩部中了箭,几名士兵用木板抬着他要退下城墙,迎面看到全身披挂的孙承宗走过来,把总赶紧吃力地撑起身子,向孙承宗行礼。
“阁老……”看着披着铁甲胡子花白的大学士,把总的眼框湿润了。
“将士用命!”孙承宗颔首点头,赞许地说道。
“鞑子的炮……”垛口处观察敌情的明军伍长大叫起来。
孙承宗一惊,趋前一步从垛口处望去,只见七八门火炮从城下的后金军阵列中推出来,黑洞洞的炮口向着城墙方向推进着。火炮的后面,紧跟着载满弹丸火药的板车。
将军府的后院里,M777榴弹炮已经展开,底盘的犁锄紧紧地嵌在坚实的地面上,炮管已经抬起一些角度,在高大的槐树枝丫掩饰下斜指着西南面的天空。
这门M777榴弹炮的炮管是39倍口径的(远程型号有52倍口径的,整炮重量会由39倍口径的3。745吨增加到12。3吨),M777榴弹炮的口径是155毫米,39倍口径炮管则是6。045米长度。
榴弹炮后方的远处,杨铭站在三角架后面操作着一台高精度陀螺全站仪。这台徕卡出品的陀螺全站仪是炮兵的必备测量装备,其作用是精确测定方向,为火炮标定出基准角度。
陀螺全站仪是利用灵敏感知地球自转的角动量来测量真北方位的,它不受外界气象、时间、季节的影响,可以用于全天候、全天时自主定向测量。高级的陀螺全站仪采用磁悬浮支承陀螺,消除了悬挂带扭力矩的不良影响,且无需零位观测,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秒角度,也就是说,如果沿着测量出来的方向线延伸出去20公里,其终点误差不到10厘米。
首次寻北需要几分钟的测量时间,杨铭趁着仪器工作的空隙,点燃一支香烟抽了起来。
许莹从后院的游廊里走了过来,翠色的衣裳给光秃秃的槐树枝丫带来了一抹春意。
“将军,奴家已吩咐任何人不得进入后院……”许莹看着眼前的一切,平静地说。
“哦,你来的正好,给我帮帮忙……”杨铭赞许地点点头。
“将军但请吩咐。”许莹脸上闪过一丝喜色,人也凑了过来。
杨铭左手夹着香烟,右手一把将许莹搂住。
一口烟雾喷到许莹脸上,许莹皱着眉扭头躲着,“讨厌,你干嘛……”
呵呵一笑,杨铭在许莹脸上轻轻亲了一下。
“将军……”许莹俏丽的脸上一阵绯红。
“许莹,我喜欢你……”不等许莹答话,杨铭对着她娇艳的嘴唇吻了上去。
许莹嘤咛一声,身体一下子软在杨铭的怀里,杨铭搂着许莹腰身的手可以感到她身体内的一阵颤栗。
四唇相依,久久缠绕,直到手上夹着的香烟燃尽烫着了手指,杨铭才放开许莹,却赫然发现,许莹已是满脸泪痕。
“怎么了……?许莹,你不愿意吗?”
“将军,我愿永远追随你。”许莹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嗯,那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在许莹的帮忙下,杨铭按照陀螺全站仪测出的方位安装了标杆。远程瞄准和视距内的射击不同,视距内射击用榴弹炮左侧的M138式肘形瞄准镜对着目标一瞄就行了,远程瞄准则必须用榴弹炮左侧的M137式周视瞄准镜和右侧的M18象限仪通过标杆装定方位角和射角。
然后杨铭爬上槐树安装无线电天线。
“将军,您小心一点……”许莹在树下仰着头看着越爬越高的杨铭,关心地喊着。
“没事,小CASE。”杨铭对许莹做个鬼脸,继续往上爬。无线电天线位置越高,通信的距离就越远,今天的任务要求杨铭必须将天线装得尽量高。几乎爬到槐树树干的顶端,杨铭用锣丝刀将天线抱箍紧紧固定在树干上,随后又取出激光测距仪,探着身子四面张望着,寻找顺义城的中心建筑——石幢。
石幢是顺义城里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交界的十字路口处的一幢标志性建筑物,有说是唐代修建的。石幢由汉白玉雕刻而成,高约三丈有余,幢身华润如脂,四周缀以铜铃,幢身雕有莲花、佛像、龙、狮、虎及其他纹饰。志书记载:“一柱插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