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故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天的恩赐哟,白山黑水

    孩儿的魂灵哟,回到家乡。
………………………………

第26章 小轿大堂

    日上三竿了,杨铭伸个懒腰坐起来,阳光从窗棂洒进来,耀得他一阵眼花。

    小枙已经叫来了饭菜,外厅的黄花梨桌子上,摆着火腿肉、香油鸭片、小煎豆腐、春卷、小米粥等饭食,虽说菜色不算奢华,但看上去却让人食指大动。

    “檀郎,再吃一口……”小枙夹着菜,用调羹小勺托着,送到杨铭嘴边。

    “不吃了,饱了。”杨铭打了个饱嗝,“这菜还真不错,五钱银子花的值……”

    “五钱银子啊……”小枙掩嘴笑笑,“你都没跟人家还价……”

    “那会儿哪有功夫讨价还价……”

    肚子吃饱了,又来了精神,杨铭一把搂住身边的佳人。

    “小枙,把你那信物再给我看看……”

    “檀郎……”小枙脸一下红了,一时娇柔无限。

    白绢罗帕上,鲜艳的海棠花瓣含羞绽放,让人不禁怜惜顿生。取过笔墨,就着上午的明媚阳光,杨铭想着题些什么字作个留恋。

    踌躇再三,肚子里那点诗才完全不够用,笔头下去,却是简单的“永结同心”四个字。

    依偎在身旁的小枙满脸的幸福和娇羞,接过杨铭手中的笔,略一思忖,在“永结同心”四字的左边写下了一行“岁月静好”。

    杨铭心中不禁一凛,看着罗帕久久不语。

    “檀郎,你怎么了?”小枙感觉到了杨铭的沉默,“奴家写的不好吗?”

    “没……没什么。”杨铭从山河岁月的滚滚红尘中收回思绪,搂紧小枙的杨柳腰身。

    “这海棠花哪里来的?”杨铭涎着脸问小枙。

    “奴家……奴家不知道……”小枙的身子一下子软了,双手勾住杨铭的脖子,双目翦水,脸上霞飞。

    “让我看看……”

    “不……”

    “我就是要看……”

    正在这缱绻之时,“嘭”的一声,外厅的门被踢开了,几个提着铁尺的差役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差官喝着:“哪里来的歹人,竟敢诱拐民女,跟老子衙门里走一趟!”

    ※《山河岁月》书中载有张爱玲“岁月静好”的爱情愿望被滚滚红尘吞噬的故事。

    将军府大堂西厢的科房里,刘必显坐在太师桌后面,平静地听着对面军士的报告。

    “刘先生,小的去县库领皮革、银子,那边推三阻四的,说要我们过几天再去……”谢庆元抱着拳,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像是一夜没睡好的样子。

    修箭道的事,刘必显本来不是很着急,但是既然王安佩主动安排乡民们搬迁腾挪出空间,这工程的衔接和进度他还是要保证的。是以今日就开了单子,让谢庆元等人去县库领取银两物资,准备开工,但是没想到坏消息来的这么快。

    刘必显站起身来,背着手在科房里来回地走动着。整个事情到现在他还没完全理清头绪,昨晚回来后他各处都仔细地问过,看守角门的军士表示杨铭绝对是回府了。许莹那边虽然语焉不详,但也信誓旦旦地保证将军很快就会回来。他还听到范同舟说似乎府里跑了一个女子。如果换作别人,他就直接怀疑男主人是不是跟女子一起私奔了,但这一可能对于杨铭来说显然是不存在的,将军府的这些女子,杨铭想要谁都犯不着做出私奔这种事。

    杨铭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刘必显心里也没有底气。

    “刘先生,这事学生去县库那边协调一下……”一旁的范同舟出来说话了。范同舟昨晚和刘必显一起回将军府后,就一直在府里守着。他虽然是顺义县的生员,但所处的位置是颇为尴尬的。以前他逃出城,就是受县里的那帮投降生员的逼迫,后来又跟着杨铭一起打回来,可以说他在县里的地位完全是靠着杨铭的支撑,是以他在内心里,是把自己当成杨铭这一边的人的。

    “不!”刘必显摆摆手,眼睛里精光闪烁,“谢小旗,你多带几个军士去县库,拿出点态度,今天一定要把东西领出来!”

    许莹一个人在后院里呆呆地站着,她的面前,是巨无霸式的车辆和大炮。一直以来,许莹从来不窥探这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重器,她知道这是杨铭的核心机密。现在杨铭离开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她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头绪。

    吉普车的后厢用黄绿色的帆布盖着,扎得紧紧的,许莹不便解开。她绕到车的前部。透过车窗玻璃,可以看到车内的前面板和方向盘,面板上密布的仪表和各种按钮让她感到迷惑,黑漆漆的液晶屏像是一面魔镜,隔着车窗也隐约映着人影。许莹想起那天她和王成一起坐在车里,笨拙地扭动着方向盘,暖风从面板的格子间隙吹出来,熏得她全身如醉。

    M977重卡的巨大车身更是让许莹感到震撼。车身上的轮胎几乎有一人高,粗犷的轮胎沟纹显示着强劲而灵活的力量感。驾驶室的车窗高高的,看不到里面。许莹握住车身上的拉手,抬脚踩到车门外面的踏板上,用力地探起身子往里看。驾驶室的座椅上挂着一杆HK416步枪,枪口闪着黑黝黝的寒光。

    “将军的枪……”许莹喃喃地说。

    “将军,你快回来,无论你做了什么我都不会怪你……”眼泪涌出来,许莹心里默默地祈祷着。

    县衙大堂后的花厅里,赵知县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端着茶杯,杯盖反反复复地拨弄着茶水上漂浮着的几片茶叶。

    这些天赵知县一直心事重重。向北京报出的捷报已经送去几天了,到现在还没有回音,朝廷如何处置他这个投降的罪官,是他最担心的事情。适才何如水所说的话,又让赵知县心里增加了新的希望,若事情果真是何如水的猜测的那样,这歼灭虏军,收复县城的大功就独揽于己了,别说是脱罪无虞,加官进爵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只是,这世间哪有这么轻巧简单美好如愿的事情。

    “老何,将军府那边你要小心周旋,不可轻率行事”,赵知县呡了一口茶,“先看几天再说……”

    “大人说的是。”侧着身子半边屁股坐在下首的老吏何如水欠身说。

    一个衙役走进来,躬身向赵知县禀报今天揖拿的案情。

    “大胆狂徒,竟敢在本县行此诱拐之事!”赵知县把茶杯往桌上一磕,“把人带到花厅,本官要亲自审问。”

    这等小案,原本用不着知县大人亲自出面审理,只是刚才赵知县心里算盘了好一阵子的美好愿望,那种一县之主的感觉难以抑制地翻腾着,是以他现在就急着要惩奸罚恶,为民作主了。

    这种涉及到女子清誉的案子,在大堂公开审理多有不妥,通常都是在大堂后面的花厅里审理的。

    人带进来了,那女子绛色褙子,手挽着身边男子的胳膊,含羞带笑地看着身边的男子,好一个郎情妾意。再看那男子,一身青布夹袄,头上的短发长不及分(一寸是十分,明代一分大约3。2毫米),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笑意。

    赵知县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腾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

    “杨将军?这个……这是怎么回事?”赵知县一脸诧异地问。

    “见过赵大人。”杨铭冲赵知县拱拱手,“在下今日带着家眷住店,不知怎么就被衙门里的差役抓来了……”

    “这……”赵知县一时语塞,不由得盯了下首的何如水一眼。

    那何如水面上一红,低下头去,既不敢接赵知县的目光,也不敢去看杨铭。

    “时下城里各色人等众多,衙役们各处巡检自然也更加勤谨一些……”赵知县酙酌着说辞,“还请将军多多包涵,勿要怪罪……”

    “不怪,不怪。”杨铭大大咧咧地说,“捕奸揖盗,保境安民,原是衙门的应尽职责,岂有怪罪之理?”

    “那就好,呵呵……将军请上座,喝杯热茶……”这赵知县也一时哭笑不得,昨夜将军府里忙得一团糟,原来是这家伙带着女子外出度春了。

    “不坐了,还有事。”杨铭拱拱手,“大人们先忙,我们回去了。”

    “我可走不动了……”旁边的小枙揉揉腿膝,“刚才那几个差爷一路催的……”

    “来人啊,备轿……”赵知县苦着脸,“不知将军是要回府还是回店?”

    谢庆元领了刘必显之命,跨着大步从将军府大堂出来,准备回营带兵去县库闹事。刚踏出大门,就看到一身青布夹袄的杨铭朝将军府大门走来,后面还跟着一顶二抬小轿。

    “将军回来了……”一阵欢呼,人群哗啦啦地围到门口,刘必显和范同舟在科房里听到动静,也赶着出来了。

    “见过将军!”谢庆元等人躬身抱拳行礼。

    “哦,大家都在啊……”杨铭微微拱拱手,看到刘必显和范同舟都迎在门口,脸上不禁微微一红。

    身后的小轿停下来,帘子掀开,一身绛色褙子的小枙走出来,嘴角含着浅浅的笑意,步态盈盈地跟到杨铭的身后。

    刘必显和范同舟不由得面面相觑,一时竟忘了上前问候。

    谢庆元抬起头,目光落到小枙的脸上,猛然间好像被疾射过来的羽翎刺中了心脏,布满血丝的眼睛颤动着,他感到一阵眩晕,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上午,在冰冻的田野上面临死亡时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以及如梦如幻的美丽的少女的脸,和她的翠色裙袂给荒凉的大地抹上的一缕春色。

    “将军……”许莹一路快步从大堂后门进来,穿过大堂呼唤着,及到近前,看到杨铭和身后的小枙,她整个人一下子僵住了。

    “见过许姐姐。”小枙上前一步,双手抚着腰微微一福,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
………………………………

第27章 小轿大堂

    夜深了,阜财门(南门)的城墙上燃着一堆篝火,几个人影蜷坐在篝火四周取暖,大刀、棍棒、长矛在他们身边横七竖八地搁着。这些人是守城的衙役和民壮,其中有一个是将军府的军士。顺义县收复后,这城守事务还是知县衙门负责的,杨铭亦不便越俎代庖,只是令丁有三安排了军士参与守城,作为县衙的官方力量和杨铭的私军力量之间的联络。

    那个军士蜷坐在火堆旁,三角眼搭拉着,似乎在打着盹,偶尔眼皮撑开,露出呆滞空洞的眼神,一幅失魂落魄的样子。

    城门外的黑暗中,七八辆骡马拖着的大车吱吱地来到城门前,为首一人骑着马,对着城墙上高喊:“上面的官爷,小的刘四,是王二爷的车队……”他一边喊着,一边将手里的东西悠悠地抛上城墙。

    一小袋东西落到篝火旁,声音沉甸甸的,那是碎银子特有的磨擦碰撞之声。

    一名衙役上前捡起碎银袋子,掂了掂,估计有七八钱银子,顿时眉花眼笑,从城墙上探出头去,吆喝着:“刘掌队,今儿来的晚啊……”

    那刘四在下面仰着头笑着回答道:“进城拖了货就走,不过夜,请官爷行个方便。”

    几名衙役张罗着要去开城门,蜷坐在火堆旁的军士站了起来,挪到衙役面前问道:“什么情况?”

    “乌爷,是王二爷的车队,晋商的人……”那衙役一边答着,一边将一小块银子塞到乌老二手里。

    乌老二接过银子便不再言语,又回到火堆旁坐下了,腊黄的脸在火光下阴晴不定地变化着,似乎在琢磨犹豫什么事情。

    晋商的起源最早是在明初。明朝建国后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为了解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奖赏,鼓励商人将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明朝的“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在政府对盐业的专控政策下,获取购买销售食盐额度的许可凭证。

    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获利。

    通过一这艰难险阻的商业历程,山西商人赚取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以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大家为代表的晋商,是全国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之一。

    明代中后期,朝廷对蒙古和后金实行经济封锁,和后金做生意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努尔哈赤统一后金后,在经济上利用和扶持晋商,他向往来于中原和后金之间的山西商人借款,并许以高利。为了表示还款的信誉,努尔哈赤向放款的山西商人出具了盖有龙玺的借票以为凭据,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票”。

    其后的皇太极更是雄才大略,他继续加强和山西商人的联系,承诺将来入主中原后,所借银钱加利息一并奉还。同时,他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山西商人来做生意,给他们提供极大的便利,利用他们储备军用战略物质,还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间谍,利用他们刺探大明的军事经济情报,了解和掌握明朝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晋商凭借着他们庞大的商业网络,与后金勾结合作,将中原的铁器、军火、军用物资、粮草乃至军事经济情报出卖给后金,有力地支持了后金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并最终夺取中原。

    紫禁城的乾清宫里,御案上的蜡烛已经快燃尽了,一脸憔粹、眼窝发暗的崇祯天子手里拿着一份文书,眉头扭动着,似乎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

    “啪”的一声,崇祯将手里的文书掷到地上,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御案前焦虑地来回走着,嘴里愤愤地说道:

    “这帮大臣,视朕为昏瞆之主耶?……”

    侍立一旁的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低着头不敢吭声,他知道自从后金军入犯的近二个月来,崇祯每天都心急如焚,经常通宵达旦地处理军政事务,脾气也是越来越难以控制。王承恩偷偷瞟视一眼地上的文书,却是顺义知县赵某呈送兵部的一封捷报,隐约可以看到文书写着“虏兵来势甚锐,臣为一县黎民计,不得不虚从之。有壮士名杨铭者,擅五雷法,为臣所感,愿效死力。乃募民壮千余人,以巨炮仰天而作雷法,猝而击之,雷发而虏兵齑粉矣。县城乃复,获虏首八百余级,此诚乃我皇上神文圣武,勤政爱民之佑也……”

    王承恩不禁心中暗暗叫苦,心想顺义城的这个七品芝麻县令是不是疯了。自从上次的申甫事件后,朝中舆论大哗。官员们虽不敢直说崇祯惑于妖术,误信妄人,但举荐申甫的刘之纶、金声二位翰林却被朝野上下骂得灰头灰脑。崇祯也知道这些官员们骂刘、金二人,其实是在指责自己,他那倔脾气就上来了,偏不对刘、金二人作任何处罚,连一句申斥的话都没说过,但崇祯心里对这件事是非常窝火的,很忌讳别人谈这件事情。知趣的官员们也只敢背后议论,在崇祯面前那是提都不敢提的,可这位赵知县倒好,居然白纸黑字地写了捷报上来,吹嘘什么一记雷法,斩首八百余级,这玩笑开的也太大了。

    崇祯急走了几步,猛地一跺脚,恨恨地说:“既有如此大捷,为何不作紧急军务呈报?这分明是……”

    王承恩一惊,他知道崇祯是在恨那些官员们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斩首八百余级,这是何等巨大的捷报?!以前明军与后金交战的几次所谓大捷,斩获的首级都是个位数的,袁崇焕吹上天的宁锦大捷,斩首多少?仅仅只有一级!这顺义县上报斩首虏兵八百余级,若那些官员们真的相信,那肯定会作为重大军情头条上报的。显然是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不敢就这么报上来,但是却偏偏又不说破,以免自己惹上麻烦,于是就夹杂在普通公文里呈报御前,以至于这份“捷报”在宫里搁置了好几天,现在才被崇祯看到。

    王承恩低头大气不敢出,隐隐约约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劲。

    “陛下,依奴婢看,此事必有蹊跷……”王承恩酙酌着小声说道。

    “蹊跷?这分明是欺朕冲龄幼主……”崇祯跺着脚愈加愤恨不已。

    “陛下,这顺义城距北京不过四十里,是虚是实,一探便知。再说那知县赵晖中一个多月前投降鞑虏,城中所驻虏兵甚多。虏兵各处掳掠的人口、物资,还有从张家湾抢的漕粮漕银也大多运往顺义屯积……”

    王承恩偷偷地看了崇祯一眼,俯下身去将地上的文书拾起,酙酌着字句慢慢说道:“如今却又送来这样一份捷报,陛下难道不觉得事情有异吗?”

    这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年幼进宫做了太监,本来是大太监曹化淳名下的一名小太监。在崇祯即位前做信王时,就被派去信王府当差,他是看着崇祯从小长大的。一路走来,他和崇祯之间产生了很深的亲情。在崇祯当上皇帝后,王承恩忠心耿耿,一直待在崇祯身边辅佐他,为他排忧解难。凭着对崇祯多年的了解,崇祯有什么心事和脾气,他都揣摩得很透彻,而且崇祯也很信任他,他也誓死保护崇祯,两个人可以说是互相依赖。

    历史上甲申年国变时,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身边唯一陪伴殉死的人就是王承恩。

    崇祯听到王承恩这番话,略一思索,也觉得这事不太对劲。雷法什么的暂且不管,这赵县令敢这么报,必定事出有因。

    想到此,崇祯的气头也消了一些,接过王承恩手里的文书,又继续看了起来。

    只见下面写道:“首级俱已收捡,伏维皇上速遣大员前来查验,以彰朝廷灭虏之威……”

    看来这县令真的是疯了,已经在拿自己全家乃至九族的脑袋开玩笑了。崇祯这么想着,但内心深处,隐隐约约又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这是真的,虽然理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叫孙承宗来。”崇祯威严地说。

    孙承宗此时正负责北京城的防卫,夜里正在内阁当值,按到旨意,立即赶来乾清宫。

    接过崇祯递过来的文书看了一眼,孙承宗不禁满脸涨得通红,几缕花白胡子气得一翘一翘的。

    这份“捷报”他早已看过,按他的意思,这文书根本就不应该报到崇祯这里,至于那个赵县令,以后再慢慢找他算帐去。当然,阻断圣听这个罪名他是担不起的,孙承宗也不能明着指示下面的官员们扣下这份“捷报”,只能暗示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谁知这些官员一个比一个滑头,谁也不肯挑这个担子,最终还是把这份文书夹杂在普通公文中上报了事。

    “陛下,岂不闻当年郭京之事乎?”孙承宗气头上来,语气也重了。

    崇祯自幼熟读史书,这宋代郭京的故事他是知道的。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国举全国之力南下攻宋。这郭京原本是汴京城里的一个小兵,擅长变戏法,号称自己会“六甲神兵”,所谓“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排成大阵,号称战无不胜,可生擒金将退敌。按说这种鬼话正常人都不会信,可偏偏刚上任的枢密院同知孙傅就信了,以为找到了拯救大宋的法门,将郭京推荐给了宋钦宗。宋钦宗本来将信将疑,可是他那迷信道术,自封“道君皇帝”的父亲宋徽宗却对此深信不疑。

    于是,宋钦宗任命郭京为防御总指挥,并赏赐金帛数万。郭京按照生辰八字选了一批市井无赖之徒入伍。于是,靖康元年冬月的一天,汴京城外的金兵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怪事:城门大开,几千三分像道士、七分像难民的士兵向他们冲了过来。金兵在经过了最初的惊诧之后,随即对这些“神兵”展开了无情地屠杀。然后便是汴京城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连同宗室、后妃以及大臣们被金兵大肆奸淫杀掳,是谓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而这郭京呢,金兵破城而入时,坐在城楼督战的郭京借口要出去亲自上阵,找了个机会溜了。此人后来继续招摇撞骗到襄阳,被襄阳守将张思正一刀砍了。

    孙承宗此话一出口,崇祯不禁脸色大变。

    此前他听信刘之纶、金声的举荐,任命自称曾得嵩山道士秘传古战车兵书,身怀秘术的游民申甫为京营副总兵,拨给内帑十七万两银子让申甫招兵买马,制作战车,结果申甫带着几千募来的乌合之众出城作战,一触即溃,白送给了后金军几千人头,这不就是当年郭京之事的翻版吗?

    当年崇祯读史时,读至郭京此节,也曾嘲笑北宋钦、徽二宗昏瞆不明,竟被妖人低劣的骗术所惑,以至赔上了整个国家和自己及家眷的性命。可是事情落到自己头上,自己又能高明到哪里去?孙承宗一向老成持重,可现在这是把话挑明说了,让崇祯千万不要相信这个所谓的“捷报”,以至于误己误国。

    王承恩看到崇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情知不妙,敢紧出来打圆场。

    “孙阁老,这法术固然不可信,可那八百多颗首级,还等着朝廷派人去验呢。”

    “什么首级?荒唐!”孙承宗仍在气头上,“派人去验,说的轻巧……”

    眼下大明的军队都龟缩在城池里,城池之外都是后金军的天下。史书载:“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