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故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从未见过铁甲车前这汉子的装束——黄绿色块迷离斑驳的衣服,感觉像是沙漠荒野向丛林地带过渡的颜色(美军OCP复合迷彩,驻阿富汗部队率先装备),头上戴着造型奇怪的盔,肩后似乎背着一枝短铳,他的靴子也同样是自己从未见过的款式,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但感觉格外的轻盈和坚固。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武人,隔着两百步距离,乌赖都能感受到对方身上蕴含的威严和杀气。

    “你们两个,过去看看。”乌赖对左右吩咐道,“最好抓活的。”

    杨铭看到对面的队伍里,两名后金兵骑着马冲了出来,马蹄铿铿,道路上的泥土灰尘随着马蹄声阵阵飞扬。

    来者只有两骑,用不着动用步枪阻滞射击,杨铭将右手抚到腰间,握住枪套里的格洛克19。

    后金兵逐渐近了,两骑一直冲到杨铭身前十几步的地方,才猛拉缰绳,战马嘶叫着昂起了头,两只前蹄腾空停了下来。

    马上的两名后金兵穿着皮甲,皮甲上密密的缀着铁制的圆钉,腰上挂着马刀和箭囊,脑袋光光的,后面拖着金钱鼠尾的辫子。

    “兀那蛮子,你赶的是什么牲口?”一名后金兵上下打量着杨铭,一幅凶神恶煞的样子,两只黑少白多的眼珠滴溜溜的转着。

    “牲口?”杨铭随即明白,“哦,我赶的是铁驴。”

    “蛮子,勿胡扯,这明明是铁车。”另一名后金兵插话了,他似乎有点为自己的见识感到洋洋得意。

    “对,是铁车,就是铁车。”杨铭没好气地说。

    “听着,蛮子,赶着你的铁车跟爷爷走,咱们大人给你个收养。”那后金兵的眼珠子不转了,却紧紧盯着杨铭身后的吉普车看,吓得车里的王成一阵哆索。

    后金称接纳降人为收养,比抓捕为奴“待遇”高一级。

    “你们队伍里押着的都是些什么人?”杨铭没有回答那个后金兵,反倒问起他来。

    “都是抓来的蛮子。”那个后金兵汉话不错,居然能听懂杨铭问的是什么。

    “抓去干什么?”

    后金兵看着杨铭,脸上露出古怪的神情,一对眼珠子又滴溜溜转了起来。

    “干什么?哈哈,男的种地、干活,妇人么——哈哈……”

    两个后金兵互相对视了一眼,仰起头哈哈大笑起来。

    “把那些人留下,你们走!”杨铭沉下脸,狠狠地说。

    后金兵愣着了,似乎一时有点迷茫,两人的眼睛死死盯着杨铭,脸上的肌肉开始扭动起来,显得格外狰狞。

    “蛮子,去死!”眼珠子黑少白多的那个后金兵刷地抽出腰刀,策马向杨铭冲了过来,另一名后金兵也拨刀跟在后面。

    杨铭侧身,拨出手枪,以双手握枪的姿势连续两射。子弹正中胸口,两名后金兵哼也没哼一声,就从马背上滚落下来,手中的马刀跌落在地上,两匹马失去了主人,停住了奔跑,原地打着转。

    将格洛克19插回枪套,杨铭回头看了看悍马车里的吃惊得合不拢嘴的王成,微笑着做了个噤声的手式。

    两百步之外的队伍一阵骚动,那些后金兵嘴里呼喊着什么,人和马挤来挤去。

    二十名马甲兵出列,开始披挂重甲。
………………………………

第5章 救俘

    对面的马甲兵冲上来了,急骤的马蹄声像鼓点一样敲打着华北平原坚实的大地,声音越来越密。这些重甲的骑兵,一半人手里拿着长刀,一半人持着角弓,箭已搭在弓弦上,做着开弓的准备。

    一百步!冲在前面的后金马甲兵举起了弓,像他们以前千百次作战的那样,运动着腰力、臂力将十二力的重弓拉满,瞄向前方。几秒钟之后,当战马冲到五十步距离时,离弦之箭将以每秒60米的初速射出,洞穿敌人的轻甲;而在二十步距离射出的弓箭,即使是重甲也可以射穿,给敌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清兵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就经常以二十步距离的直线射击杀伤明军,萨尔浒之战时的明军总兵杜松就是被清兵近距离射穿头盔身亡的。

    ※一力是十斤(实际取9斤4两),十二力弓大约相当于144磅弓。据清末西方人记载,清兵开弓一般是八十到九十磅的弓力。清初八旗武力强悍,精锐士兵开十二力弓亦属正常,康熙帝年轻时就用十一力的弓,现存有一把“康熙二十一年恭贮”的桦皮弓就是十一力的;中年以后体力衰减,“康熙三十七年恭贮”的就是一把七力半的弓了。按弓力清初起步是8力约97磅,乾隆年间改为6力约78磅起步,道光年间改为4力约52磅起步,弓力的衰退也伴随着国势的衰退。

    此情此景,杨铭豪气顿生:来吧!在阿富汗,十几个武装份子提着 AK 冲上来老子也没怂过。

    杨铭举起 HK416 突击步枪,标准立射姿势迎敌,当敌骑进入一百步也就是150米距离时,他的 HK416 开火了。

    随着哒哒的枪声,冲在前面的后金马甲一个个从马背上滚落下来,他们手中的箭失去挽力,漫无目的地乱飞着,有一支箭深深地扎进了杨铭前方的地上,箭尾的羽翎急速地颤动着。

    杨铭手中的步枪继续开火,决不让一个敌人冲进50步内。

    突然,嗖的一声,杨铭感到胸口好似受到一记重锤的撞击,身体不由得往后退了两步,类似的感觉他以前也曾经历过,那是被一颗 AK47 子弹射中胸部的感觉——虽然有防弹衣的保护,子弹并未侵入身体,但是巨大的撞击力让他的五脏六腑震荡欲裂。

    一名后金马甲兵凭着娴熟的骑技,将身体俯贴在马肚子上,躲过了子弹,在50步的距离射中了杨铭。

    弓箭的动能比起 AK 子弹来还是有一些差距,箭矢在防弹衣上的撞击并未给杨铭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他稳住身体,深吸了一口气,在那个马甲兵射出第二箭之前,开枪击中了他。

    眼前的场景让乌赖惊呆了。

    先前派出的二名马甲莫名其妙的被对方用手铳打死,又派出了二十名精锐马甲,披着重甲上阵,没想到才眨眼的功夫,就全部倒在了冲锋途中,甚至没有一人能够冲到对方面前,这种感觉太震憾了,乌赖弓马征战多年,与明军大小接战几十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面。

    乌赖身边的后金兵显然也感受到了同样的震惊和畏惧,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策马慢慢往后退。

    士气不可泄!再怎么说对方只有一个人,哪怕他有三头六臂,几十上百人一起冲上去,也能要了他的命,乌赖刷地抽出腰刀,厉声大喊一声:“小的们,跟我上——”

    喊声未落,却戈然而止。

    乌赖感到身体猛地一震,胸口的铁甲破开了一个光滑的洞口,五脏六腑像是被尖利的长矛刺进去搅拌着,眼前顿觉天旋地转,一头栽下马去。

    杨铭在200步距离开始冲锋!

    他的 HK416 步枪使用的是新式的 M855A1 弹药,这种子弹是根据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实战数据设计的,与传统的 M855 弹药相比,M855A1子弹增强了侵入人体后的杀伤力。传统的 M855 子弹在命中目标后,首先会打出一条笔直的通道,进入组织一定距离后,弹头才会发生失稳,失稳的瞬间释放出动能,形成一个数倍甚至十倍于弹头直径的瞬时空腔,将目标组织搅烂。对于那些营养不良,躯干厚度仅有7。5英寸的武装份子,由于M855经常侵彻至7英寸时才开始失稳,因此会有在释放动能之前就穿透躯体的可能性。

    而 M855A1 子弹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构造,弹头由两个圆锥体连接构成,既增强了对硬目标的侵彻能力,同时,在子弹入射后,几乎立即开始失稳翻滚,将动能全部释放在目标体内从而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种子弹,无论是打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轻则立即丧失行动能力,重则立即丧命。

    300米,在不到一分钟的冲锋时间里,杨铭打光了三个弹夹,后金兵的马甲和步甲一个个倒下,队伍开始崩溃。

    “趴下!”在冲到离队伍二十几米的距离时,杨铭对着那些俘人们大喊着,由正面冲锋改为冲向侧翼。

    队伍前头的后金兵们要么中弹倒地,要么向后疯狂逃跑了,杨铭从队伍侧面跑过,枪声不断地响起,那些俘人们的目光随着杨铭的跑动而移动着,脸上满是震惊,但是没有一个人按照他的指示趴下来。

    继续射击,就算有误伤也在所不惜,杨铭一个点射,击中了一个正在转身逃跑的后金步甲的背部,子弹翻滚着从体内穿透出来,那个后金步甲胸前喷出一团血雾,身体猛地向前一扑。

    一个马甲兵正狠狠地用靴子后跟的马刺踢着战马,希望能快点逃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子弹从胁下射入他的身体,巨大的冲击力让他从马背重重地栽倒在地上。

    所有的后金兵都在逃跑,他们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力量,这力量让他们恐惧、绝望,唯恐逃慢一步就会横尸当场。

    透过俘人队伍的间隙,杨铭看到队伍的另一边,一个后金马甲兵正在策马转身逃离,急骤扭动的马蹄将地面的泥土掀起来抛洒在空中,他举枪瞄准那个后金兵,但是却没办法射击,密集的俘人挡住了弹道。

    “趴下!“杨铭举着枪对俘人队伍大吼着。

    没有人听从,俘人们呆若木鸡地看着杨铭,脸上只有震惊和畏惧,一个怀里抱着婴儿的年轻妇人呆站着,甚至忘了拉上她哺乳后的衣衽,任一边高耸的胸脯白花花的颤动着。

    杨铭调转枪口方向,朝远处的后金兵急骤点射,打光了弹夹内的所有子弹,他一边跑着,一边换上新的弹夹。

    俘人的队伍前后绵延一里,杨铭继续向队伍后部冲去,队伍后面的后金兵有的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有两个勇敢的步甲举着盾牌,拿着大斧顶上来了。他们举的盾牌是包了铁的重盾,能够抵挡一般的长枪刺杀,后金兵用盾牌对着杨铭的枪口,抡圆了胳膊甩出大斧,杨铭低头侧身,大斧旋转着带着呼啸的风声从头顶掠过,深深扎进身后的黄土地里,他对着盾牌两个点射,M855A1 子弹前半部分的钢制双锥形侵彻体发挥了对硬目标的侵彻力,后金兵的重盾被穿透,子弹射入后金兵的身体,弹头后半部分的圆柱形铜披甲瞬间裂成碎片,辐射式地向前方发散着,像无数钢针刺入肌体,而弹头前端的钢制侵彻体则几乎不变形,翻滚着向前运动,将目标的肌肉和腑脏搅烂,最后在身体后面撕开一个恐怖的大创口穿出,两个后金步甲张大了嘴巴,却喊不出任何声音,身体像木桩一样往后摔倒。

    远处的几个后金弓手列成一排,举着他们的长梢角弓,试图对杨铭进行抛射攻击,他们侧身站立着,腰微微前躬,拉开的弓箭上仰着适当的角度,齐射出一排箭雨。

    一般来讲,只要不射中面部,五十步之外的清弓杀伤力不大,仗着凯夫拉防弹衣的保护,杨铭并不去躲避他们射来的箭,立姿迎面点射将他们一个个击倒。

    一边开枪,一边继续冲锋,杨铭终于跑到了队伍的尾部,这里已经没有后金兵了,后金的步甲和马甲都已远远的逃开了,最远的已经跑到了二里开处的地方。杨铭绕过队伍,拉开横向距离从队伍的另一侧往回跑,他的枪口指着俘人队伍,搜索可能夹杂在队伍里的残兵,吸取以前清剿武装份子的经验,对于任何有危险的人,他会毫不犹豫地开枪击倒。

    后金兵都跑光了,杨铭在回程中并没有遇到敌人,一路跑到吉普车跟前,喘着气,手心里全是冷汗。他知道,这次的胜利是自己突然发动攻击,占据了优势,如果对方有充分的准备,恐怕不是这么好对付的。

    携带的七个弹夹几乎全部打光了,杨铭喘息着打开悍马的车门,补充换上新的弹夹。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任何时候,他都要保证随身携带七个弹夹,枪身带一个,身上带六个,这也是美军步兵的标准配置。

    看着车上目瞪口呆的王成,杨铭笑了笑,从衣兜里取出一块巧克力递给他,自己却叼上一支香烟点燃,靠着车门大口地吸了起来。
………………………………

第6章 队伍

    俘人队里走出几个人,步态恭谨地来到杨铭面前,领头的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脸容清隽,戴着四方平定巾,一身的青衫还算洁净,后金入关之前,对文人颇为看重,凡投奔或俘获归降的文人,皆授以官职,是以这中年人虽然被俘获,似乎却并未吃多少苦头。

    中年人向杨铭长揖到地,朗声说:“在下顺义生员范同舟,感谢将军救命之恩。”同行的另两人则跪倒在地,拱手连声称谢。

    这范同舟原是顺义县的生员,生员就是秀才,在明代,一个县正式编制的官员也就是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一人,一共四人,小县还要少一些,没有主薄或县丞,其他的三班六房什么的,都是吏,不属于正式官员编制,而生员则算是预备官员,地位在吏员之上。

    后金兵潜越蓟州后,十一月十六日,在顺义击退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部队,顺义知县赵晖中率众生员献城投降,范同舟不愿投降,逃回乡下躲避,没想到还是被后金兵扫荡掳获了。

    “各位请起,不必多礼。”杨铭还不习惯别人对自己下跪,赶紧示意他们起来。

    那生员范同舟对杨铭拱手道:“适才学生看到将军以一人之力,破二百鞑虏,勇武之盛,虽关张之将而不及也,大明有将军这样的人在,实皇天厚土之佑啊。”

    听到范生员如此夸赞自己,杨铭倒有一些不好意思了,他赶紧回礼道:“先生过赞了,学生实不敢当。”

    范同舟听杨铭言语和气,又自称学生,心中大感亲近,之前的不安消失了一大半,忙问道:“将军亦是读书人乎?”

    杨铭嘿嘿一笑,心想自己也曾在常春藤大学混过几年,按这个时代的标准换算来看,也算半个生员吧,于是便悻悻地说:“不才学业无成,愧不敢当。”

    那范同舟听闻此言,愣了一愣,赶紧说:“不妨不妨,若戚岳之将,内安外攘,勒石燕然,居功岂区区于科第之间哉。”

    范秀才这意思是说,杨铭虽然没有科甲功名,但若能在军功上有所建树,也是不错的。

    杨铭笑笑,拱拱手没有说话。

    范同舟又拱手问道:“学生不才,不知将军尊姓大名?居何军?担何职?烦不吝相告,学生定当铭记五衷,永感将军恩德。”

    “在下杨铭,非军非民,无官无职,贱名不敢有辱清听。”杨铭微微一笑回答道。

    杨铭既不愿多说,范同舟自然也不便多问,他再向杨铭一揖到地:“时下虏兵入掠,远近乡屯皆为涂炭,将军神武,还望能垂怜这些俘人,带大伙走出一条生路。”

    杨铭知道,眼下自己虽然打跑了后金兵,但京畿附近都是后金军队的势力范围,若自己就此撒手不管,这支俘人队伍不管是成整还是化零,最终多半还是会落到后金兵的手里,范同舟说的这意思,是希望自己救人救到底,把这些俘人护送到安全地带。

    沉吟片刻,杨铭问范同舟:“依先生之意,当如何办理才好?”

    范同舟答道:“目前京师戒严,周边各城或封门固守,或为虏所陷。虏兵四处劫掠,乡野士民,竟无安身保命之处。将军今日所救俘人,不下千余数,大多青壮之人,以将军之神勇,若能率大伙得一城据守旬日,待勤王之师云集而来,驱除鞑虏,安靖地面,则吾等终能保全性命,亦永感将军盛德。”

    杨铭想了想,确实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便点了点头,说:“先生所言甚善,某虽不才,愿效此力。”

    范同舟见杨铭答应,心中大喜,忙又道谢不已,说:“如此甚好,学生先去张罗一下。”说罢一揖告退,带着同来的两个人回去了。

    大明的时代,读书人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视的,即使在明亡之季,如张煌言、夏完醇、陈子龙等人,也以是读书人的身份和影响力,联络四方,招募民壮,抗击清兵的,这范生员下去之后,立即就将俘人们发动起来,打扫战场,割首级,检点物资,忙得不亦乐乎。

    “杨恩公,我想去看看爹娘在不在那里。”王成期盼地看着杨铭说道。

    “哦,好,你去看看吧。”

    “注意安全!”杨铭没忘了叮嘱一句。

    过了大半个时辰,范同舟带着一群人过来了,王成也跟在其中。

    到了杨铭面前,老样子,范同舟一个长揖,其余的人哗哗跪下一片,王成跟在人群中也跪下了。

    “大家快快请起。”杨铭上前一把将王成拉了起来,“找到你爹娘了吗?”

    王成摇摇头,脸上挂满了泪水。

    范同舟看了看王成,叹了一口气,对杨铭说道:

    “方才都清点完毕了,将军此战,击毙虏兵六十一名,首级已收捡,获马三十七匹,兵器盔甲若干,还有财帛粮草衣物器具等,俱候将军发落处置。”

    听了范同舟的报告,杨铭淡淡地点了点头。

    范同舟身边的一个大汉上前一步,向杨铭躬身拱手大声道:“大同军百总丁有三见过将军。”

    这汉子方脸阔嘴,身材魁梧,粗布衣服上一道道血痕,想是这一路挨了不少鞭子。

    “大同军?你是满桂的部下?”杨铭记得这段历史,崇祯帝逮袁崇焕下狱后,以大同总兵满桂统兵四万人在永定门与后金兵决战,全军覆没,满桂力战阵亡。

    “正是!”汉子脸上露出苍凉之色。

    “永定门与鞑子一战,满军门战死,几万大军死的死散的散。某不愿被鞑子俘虏,带着几个弟兄东躲西藏,没想到最后还是被鞑子给抓到了,唉!”

    汉子长叹一声,一脸无奈和沮丧。

    “所幸苍天有眼,某今日看到将军大显神威,单枪匹马把鞑子们打的落花流水,某心中畅快!如蒙不弃,愿为将军效力!”

    丁有三说着,就给杨铭介绍身边的一群汉子,这些汉子都是大同、宣府军和其他勤王军队的溃兵,侥幸在败阵中捡回一条命,各处东躲西藏,最终被清军掳掠至此。

    范同舟也在一旁说道:“将军,这些人都是营伍经战之兵,素习军阵。可将俘人中的青壮,发给刀枪兵器——没刀枪的拿锄头镰刀也罢,鞑子掳掠的农具甚多,一人一把都够,编整成队由这些军人带领,也可有一战之力。”

    杨铭点了点头,说:“嗯,就依先生之计办理。”

    范同舟唱声喏,看了看杨铭,说:“人马、物资大致都清点完毕,俘人们大多饥饿非止一日了,是否先埋锅造饭,让大伙先吃饱了再说?”

    杨铭感觉到,范同舟、丁有三等人众,隐隐已有把自己当作头目之意,念及此,心中一动,脸上却仍然波澜不惊。

    “也好,你们随我来,前行二里,埋锅造饭。”
………………………………

第7章 巡营

    一千多男妇在土坡和田野里乱哄哄的垒土为灶,架起铁锅,四处寻来柴禾做饭。

    范同舟、丁有三有等人围着 M977 重卡和 M777 榴弹炮打量着,像是在看一头怪兽,这铁车和铁炮的巨大超过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想像。

    其实 M777 在现代火炮中是最轻量化的一种,全炮重量不到 4 吨,一辆悍马车就可以牵引拖动,比起那些动辄十几吨的大家伙,M777 炮的体积和重量太小儿科了——当然,威力并不如此,但在明代人看来,这玩意比那些所谓的六千斤红夷大炮还要威猛得多。

    “敢问将军,这可是回回炮?”

    范同舟读过书,知道西域历史上有一种回回炮,体积庞大,威力甚巨,不由得问了出来。

    “NO!这是花旗炮。“杨铭没好气地说。

    范同舟抚掌叹道:“天降将军,大明之福。有此巨炮,何敌不歼?何城不克?!”

    杨铭嘿嘿笑了两声,这 M777 炮的威力没有谁比他更了解。

    “咱们明日就去攻顺义城,吃了饭大伙都过来一下,我有吩咐。”

    几根木棍插在地上,上面盖着一块木板,权当饭桌,杨铭和范同舟、丁有三等人围坐着吃饭,王成也被杨铭带着坐在一旁。

    看着桌上几块枯黄发黑的面饼,杨铭没有一点食欲,丁有三等几个军汉,却一个个眼睛发光,狼吞虎咽起来。

    喝了一口水,咽下口中的面饼,丁有三抹了抹嘴,叫道:“痛快!奶奶的,好几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话音未落,看到坐在上首的杨铭,他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闭上了嘴巴。

    王成拿了一块饼,举着递到杨铭面前,说:“大人,您吃饼。”

    杨铭微笑着接过饼,撕下一小块,剩下的大块递给王成,说:“我不饿,你快吃吧。”

    王成嗯了一声,拿着饼咬下一大口,用力地嚼了起来,吃得太急,他显是噎着了,又赶紧去取水喝,桌上有一个瓦罐,里面装着水,搁着一个葫芦瓢用来舀水。

    范同舟也顾不上斯文了,说了一句“民以食为天”,也跟着大口地吃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