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明末沉浮录-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好的噱头,怎么能不让那些还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们感到不可思议。

    “孩他娘,听说八月下旬,陈庄有几所学院要组织考试哩,听说考过了能免费读书,家境不好的有饭吃,还能把家人接到陈庄住,说是学完了就有工干,我想让孩子去试试。”一个憨厚的农民,在忙碌了一整天后,看着自己的孩子睡下后,开始和自己的妻子商量起来孩子的事情来。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咱们家确实穷点,前些天学堂的先生又向我问今年要给他的米粮呢,我好说歹说他才宽限些时日。”

    “先生说咱们家的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过目能诵,是个读书的胚子,如果好好读书,将来还真能中个秀才哩,就是咱们家太穷了,不知道还能供多久。”那妇人也是一脸的贤惠的样子,说起这些脸上也带上了些泪花。

    不过这妇人又抹了抹泪,接着说到“孩儿他爹,这下好了,你不是说这个陈庄有什么免费的学堂吗,让咱们孩子去试试,一定能进入学堂的,将来再好好读几年书,他日好金榜题名啊。”

    听了妇人的话,那憨厚的农民想了想说到“孩儿他娘,这陈庄的学堂虽然好,但是他们说的很清楚,他们不止是死学四书五经,他们还要分出大量时间学什么算术、地理什么的,将来也不是让他们考科举,而是给陈庄打工。”

    “什么?不考科举学那些做啥,读书不就是为了考状元吗?这陈庄人是不是搞错了啊。”那妇人听到这样难以接受的条件,有点空欢喜一场的失落。

    “人家好吃好喝,又免费上学,是为了让你考科举报答的啊,等你孩子当上大官,他们庄主袁大人都不知道当多大官了,还用你提携啊。”

    “人家就是为了让你给他们陈庄效力的。”憨厚的庄稼汉,确实看的更直白一点。

    妇人听了不再咋呼“那咱们再考虑下吧。反正还有半个月的考虑时间。”

    ……

    各地的家长学子风声雷动,好多人下了决心要来陈庄试试。

    袁朝也在详细的规划着四所学校的细节。

    “工学院、商学院、陈庄学院,你们要按年龄为主,能力为辅进行分档,不能大大小小一起的,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按我说的三岁为一档,七岁为起步年龄,七到九岁为一级学生、十到十二岁为二级学生、十三到十五岁为三级学生、十五到十八岁以上为四级学生,分别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四级每级升级都要经过严格测试,如果有的学子年龄达到了,但是能力跟不上趟,必须降级学起,有的学子天资过人,可以提拔升级。”

    “军学院则以军人为主,主要按照能力为主,年龄为辅,划分四级。”

    “教授的先生要请各个方面的专家来讲授,军学院的可以聘请全国各地有能力的老武官、参加过与金人作战的老武官,以及咱们陈庄的武官,进行相应探讨后,进行授课讲解。”

    “还有学科内容要固定,不能这个先生今天心情好了多讲点,明天就一言不发,要按照学科内容,规划好学科教学时间。”

    “再有就是设立毕业制度,我规定,四级通过测试,即可毕业,然后分配至相应工作岗位上。”

    “陈庄学院学习内容要全面,工学院、商学院的学习内容要突出特色,军学院要进行军营化管理。”

    “四个学院如果培养不出合格人才,我就追究副校长的责任。”

    这些新鲜的制度袁朝如同滔滔不绝的江海一样讲出来,让手下众人都如同打开了世界上另一扇大门一般,原来教育也能这样搞啊。

    他们认真的把袁朝的每一句话记下来,然后分别找寻相关的专业人才,毕竟这四个学校如果搞好了不但能助推陈庄的发展,也是他们的一大功绩。

    ……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崇祯三年八月底。

    这一段时间,从陈州、河南、乃至外省的一些学子、家长,纷至沓来,齐聚陈庄。

    也有好多爱看热闹的人,听说陈庄有这么大的热闹,纷纷来凑热闹。

    “哎,李秀才,听说了吗?陈庄建了几个学堂,这几日就要组织能人去考试呢,通过后给吃食,免费上课,以后还能有工干啊,你也不用混的跟个花子似的啊,哈哈哈哈。”在陈州的一处酒馆中,一人看到进来沽酒的破落秀才,起声调侃道。

    那秀才也不答话,仿佛受惯了这样的冷嘲热讽,径直走到柜台排出几枚大钱,“小二,沽酒。”

    在众人的哄笑中,秀才饮了杯中酒,留下众人哄笑声,又径直走出了酒楼。“哼,一群贩夫走卒,嘲笑我这功名傍身的秀才,不过这科举确实我也厌烦透了,整日之乎者也,甚至不如一些贩夫走卒了,我这次就去陈庄显下神手,以后好好打拼一番。”秀才本就下定决心要与过去告别,迎接新的机遇。

    “孩他爹,先生又来催粮食了,说咱们已经拖他的粮食一年了,如果明天再不给他送口粮,他就把咱们孩子赶出学堂了。”那妇人又呜呜咽咽的偷偷啼哭起来,生怕惊醒已经熟睡的孩子。

    “哎,反正这边学堂是读不成了,如果去陈庄考试一番,说不定以后还能有个地方吃饭,我决定了,明天就带孩子赶路去陈庄。”那憨厚的庄稼汉,严肃起来,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样子,拍板决定。

    考试当天,陈庄人头攒动,应试的、陪同的、凑热闹的、做生意的,把整个陈庄渲染的分外热闹。

    袁朝笑呵呵的四个学院进行巡考,每个学堂门口都有袁朝调来的军人维持秩序。

    每个学子都要经过严格检查防止夹带。

    学子们也纷纷带着自信步入考场。
………………………………

第一百零八章 等待放榜

    随着叮当的考试结束铃声打响,考生们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纸笔停止答卷。

    “考试结束,考生停止答题,待考卷收缴后,准备离场。”

    一声声监考声音的想起,宣告着这次陈庄四个学院组织的考试正式结束。

    剩下的就是紧锣密鼓的批改文章。

    陈庄规定的考试结束三天后放榜。

    很多路远的学子们,家长们都也就留了下来,等待着陈庄的放榜。

    一时间陈庄的街上,到处都是读书人,他们或是在茶馆坐着谈天说地,或是找个阴凉地方,坐而论道。

    “哎,李可,你怎么也来考这陈庄的学院了,你不是一心只想中个状元郎的吗?”一个看样子也是破落秀才打扮的人,问着自己曾经的同窗。

    这李可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在酒馆中招人群嘲的李秀才。

    “状元郎?呵,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多少读书人的幻梦啊,都想着自己是文曲星下凡,一定会高中,这样的痴心妄想,圈住了多少的雄心壮志啊。想当年,我李可年少就得了秀才功名,聪颖资质也是震惊乡里,让众多乡亲惊为天人,结果呢,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现在二十多岁了,连个举人功名的边儿都摸不到,家里原来不多的积蓄也让我败了个七七八八了。我这次来就是决定了,不考那什么科举了,我要在这陈庄里做些实在的事情来,只要我努力,我相信我也不会比任何人差。”李可坐在阴凉的树荫下,靠在大树上和旁边的同窗侃侃而谈。

    在另外的一处屋脚处,坐着一对父子。

    “杨俊,你这次考得怎么样?”发问的正是那憨厚的农民,他这一辈子只知道种地,收粮食,不懂得与人打交道,甚至是自己的儿子。

    只有十四岁的杨俊呆呆的看着地上忙碌的蚂蚁。“爹,我觉得只要是四书五经的内容,我都会的,可是有一些奇怪的题,分明是先生没讲过的,我也不知道我答的怎么样。”杨俊抽了抽鼻涕,说完又陷入了沉默。

    那汉子听完自己儿子的回答,也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只能从怀里抽出半张发硬的饼子,递给了儿子。

    杨俊看到递过来的饼子,也就撕吧下来点儿,自己边咀嚼着,边回想着那些奇奇怪怪的题。

    而在陈庄茶馆的茶楼里,一群十六七的少年团团围着一个少年坐着。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被围着坐的少年时这群少年的头儿。

    而这群少年不识别人,正是老陈庄学院的学生,他们这次也按照规定参加了考试,进行分档分级。

    而那被众星拱月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庄少年的头儿,王翔宇。

    “翔宇兄,这次庄主大试学子,我猜测,这次一定是翔宇兄独占鳌头了。”另外一少年先是向王翔宇恭维到。

    “哎,这次不同以往测试,这次是面向各地学子,这次你们也看到了,考试当天,四个学院统共来了有两千名学子来应试,其中又以应试陈庄学院的人数为最多,听说有八百人之多,这么多才俊,谁也不能说有把握啊。”王翔宇也是出生谦虚到。

    不过在王翔宇的心底深处,一直是把自己当做领头羊,这次的“状元”他也是志在必得。

    “先别说我了,先说说这当今陈庄举行考试的局势吧。”王翔宇又把话引到了一个议题上。

    “这次庄主大试学子,定会从中招录很多新面孔进学院。”

    “这些新来的人,可不是陈庄的老人儿,他们对陈庄可没有咱们的那份忠心。”

    “我建议,咱们以后在读好书的同时,要起到老人儿应用的作用,要注意向这些学子们多多的宣传咱们陈庄,让他们了解陈庄,增强他们对陈庄的那份忠诚与热爱。”王翔宇俨然一副学生领袖的模样。

    “嗯,不错,翔宇兄所言甚是,我们赞同。”下面听着的学子也是纷纷点头同意。

    而在军营中,中午休息的时候,几个玩儿的要好的弟兄们总爱聚在一起瞎聊会儿。

    “杨黑、杨波,我真羡慕你们两个啊。”刘鱼儿发出这样的感叹。

    “瞎说什么的,鱼儿,你现在都是正儿八经的总旗官了,我俩大头兵,你有啥羡慕的啊。”爱说话的杨波张嘴就接下话来。

    “你说我有啥羡慕的,你们俩参与了这次军学院的考试了呗。”

    “你不知道,我也想去考考啊,可是我一提出来这个想法,就被二狗哥给否了,二狗哥说,咱们庄主说了,说总旗以上就是庄子里的成熟人才了,不让再去学堂学习了。”

    “你们俩大头兵倒好,还有机会去考试,听说这次军学院的题简单些,还涉及军事知识。你俩应该发挥的不错吧。”刘鱼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二人的羡慕。

    “还行吧,发挥的还行吧,鱼儿,别这样说,你做总旗官,我们哪怕就去读书了,最后都是为了陈庄发展嘛,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啊。”杨黑又出声说到。

    “嗯,都是为了陈庄的发展。”刘鱼儿听了也是点点头。算是认同了下来。

    学子们、陪考的家长们讨论的热火朝天,袁朝和众人也没有闲着。联合所有的批改老师,紧张的批改着学生的试卷。

    袁朝也是尽全力去选拔人才,亲力亲为的解决一些有争议的答案,不时地和其它阅卷人交流着意见,碰到好的答卷,还要仔细欣赏一番,可以说是这几天把整个心思都用在了这件事情上。

    经过了这样高强度的三天批改,总算把所有批改评分工作做完了。

    接下来就是令人瞩目的放榜环节了。

    找了个好的时辰,在众多学子的热切期待中,工作人员拿出了一张张已经写好的名单,刷在了袁朝的大宅子外边。

    每贴上去一张,就会引来一堆人围着观看,引起一阵阵的喧腾。

    “我中啦、中啦,哈哈哈你们看到没,我中啦。”

    “哎呀,怎么还没有看到我的啊,我觉得我考的还可以啊。”

    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声音不绝于耳,整个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放皇榜呢。
………………………………

第一百零九章 工坊问题

    果不其然,王翔宇在这次考试中,独占鳌头,以第一名的成绩分进了陈庄学院第四级班级。

    “翔宇兄,恭喜恭喜啊。”周围的人群都像这位“状元郎”送去恭维。

    “哪里哪里,同喜同喜啦。”王翔宇也是在恭维声中,保持着风度,进行着回礼。

    “四级最后一名,李可。”

    “我中了?我中了!哈哈哈。”李可在人群中挨个查着自己的姓名,终于在最后一个名字中,默念到了自己的姓名,高兴的呼喊出来,手舞足蹈的程度,不亚于当年中了秀才。

    “杨、杨、杨、杨俊?杨俊!!!”

    “爹,我中啦,你看,三榜第十名杨俊,爹你快看啊。”小杨俊高兴的原地崩了起来。

    “太好啦,我又可以有书读啦。”杨俊望着天空,兴奋的挥舞着手臂,尽情的释放着心里的压抑。

    一旁的憨厚的杨俊的父亲就那样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高兴,毕竟他也不认识字儿,自然看不懂儿子的名字怎么写,只是幸福的看着自己开心的儿子,他也不记得儿子上次这么开心是什么时候了。

    “杨黑,你帮我瞅着点,别看到我的不告诉我。”杨波耍着贫嘴,眼睛却没离开过军学院放的榜。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十六名,杨黑。”

    “杨黑,你小子,我看到你的名字了,第十六名,你小子可以啊。嗯?”杨波嘴上恭喜,却没心思和杨黑互动,而是眼睛还在往下看。

    “第十七名、十八名、……二十五名,杨波。”

    “杨黑,看到了吗,咱俩一班,都在四级班,我第二十五啊哈。”杨波高兴的和杨黑一起拥抱着。

    这场喧闹的放榜,直到久久人群才逐渐散去。

    中了的自然是喜气洋洋。

    未中的难免垂头丧气。

    不过终究也算尘埃落定

    ……

    未过多久。装修一新的四所学院迎接着第一批的胜利者。

    这几日,袁朝四所学校挨个组织开学典礼。

    袁朝站在每个学校的主讲台上看着台下的学子们,心情都是格外的高兴。

    这四所学校,按着年龄、能力,都分成了四个级别。每个级别一个班,每班30人。

    每年都会有人经过系统的测试,补充到陈庄建设的队伍中去。

    袁朝看着这些人才,又怎能不开心呢。

    在经过开学典礼后,这些学子都开始接受起来陈庄的四所学院的教育,慢慢的这些事儿就平静下来了。

    而袁朝也把注意力从教育上转移了出来。

    现在的陈庄有着良好的商业能力,如今教育又算扎下了根儿,等待着收果实。

    有商业、有教育,还差点儿什么?袁朝没事儿的时候就把自己关外院子里琢磨着。

    工坊!对,装备是战斗力的核心部件。

    现在虽然经常采买一些明军装备,可是眼看着明军因为层层克扣,使得军械装备制造出来的,都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如果自己再不好好发展发展,以后就拿着这些装备,去和别人的大马长刀去打硬仗,那就真的只能靠拿命去填了。

    现在就要搞一些武器装备的研究,把装备做到极致,才能在以后的战争中顶得住,袁朝心里想着这些。

    这一日,袁朝早早的出了宅门。

    身后依旧是跟着几个忠诚的尾巴。

    袁朝没有去别的地方,而是直接穿行来到了庄子北边。

    一座占地规模不小的工坊,伫立在袁朝的眼前。

    袁朝也是轻车熟路,在门口卫兵的行礼中,走进了工坊。

    这天刚亮不久,工坊中就传来了敲敲打打的声音。

    “唉呦,庄主是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正在工坊中忙活的黄祖余听人传信儿说庄主来了,赶忙放下手中活计,跑来迎接袁朝。

    袁朝看到黄祖余迎了过来,也赶忙打招呼。

    “我说老黄啊,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开始忙活了。”袁朝笑呵呵的问到。

    “回庄主的话,我们这不是在忙着打造前些日子军队报上来的需要的各种军械嘛。黄祖余一五一十的答到。

    袁朝听到这回答,也是立刻追问到“打造的怎么样,详细说下。”

    黄祖余想了想开始张口说到。“前些日子军队在经过庄主的审批后,报上来一份儿各类军械缺口情况,让我们想办法解决。”

    “说实话,由于庄主你把其他的三个千户都拉进到了咱们的管理范围,统一训练、统一装备,所以军械缺口很大。”

    “我们为了让庄子少花钱采买,所以也是全面开工打造装备。”

    “经过这么多天的连轴转,说实话,庄主,进展还是不太理想。”黄祖余毫不隐瞒,把情况说了出来。

    袁朝听着黄祖余的汇报,双腿也是没闲着,走进了工坊,看着红彤彤的炉子、冒着热气的工坊,这一看就是连轴转的场景,不是刚开工的场景。

    一个个工坊工匠,都是满头大汗,或是干脆袒露着上身,在高温的环境中叮叮当当的敲砸着炙热的铁片。

    “老黄,你们这么卖力,那工坊问题出在哪里?”袁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回庄主话,这问题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工匠人数还是不够。”

    “我按照庄主的指示,把工坊分成了长枪坊、刀剑坊、弓箭坊、鸟铳坊、火炮坊、盔甲坊、马铁等杂件儿坊。”

    “这详细的分工,按照技术等级,技术一般点儿的,多是做些简单的刀剑长矛之类的,技术精湛的多是在做些鸟铳火炮之类的,这样的分配确实做到了让工匠专人专事儿,提升了不小的效率。可是实话说,还是耐不住工匠人数不足,所以生产数量还是有限。”

    “再有就是眼前的工匠能力也是有限,庄主,我们的工匠现在只能是做出来虎蹲炮等轻炮小炮。庄主有时候想要我们做一些新的好炮出来,确实有困难。”黄祖余不怕出丑,直面自己的摊子里,出现的各种困难。

    袁朝听的也是频频点头。

    “人数少、能力需要提高。”袁朝自己也是默默的念叨着这两个关键问题,脑子一直思考着该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
………………………………

第一百一十章 挖掘小队

    工坊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这两个问题也是应当预料到的问题。

    其一,工坊工匠人数不足。这年头的工匠,打造出来的军械,除了给朝廷,又没有任何人想着采买。

    这市场规模萎缩甚至是不存在,自然工匠规模也大不到哪儿去,仅有的工匠们也都集中掌握在至少是省一级的朝廷管辖下。

    其二,随着朝廷的不重视,工匠们也逐渐失去了上升渠道与上升的想法,没了上升的可能,工匠们的技术自然也是跟着在不断的倒退,好的工匠也是逐渐变得一匠难寻。

    袁朝听完黄祖余的汇报,一直在想着该怎么克服这两个困难。

    “老黄,工匠数量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比较好解决的。”袁朝慢慢的开始说出心里的意见。

    “你想下,我去和那些大人们走动走动,再凭咱们优厚的待遇,派去工匠去现身说法一般,再拉开一批现成的工匠,应该不成问题。”

    “难办的问题是上哪儿找到更加优秀的工匠。”袁朝对这个问题也是一时拿不出太好的办法。

    “老黄,你认识的有什么优秀的工匠吗?可以给我推荐一下。”袁朝又把想法寄托给黄祖余,希望他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庄主,实不相瞒,咱们河南的优秀工匠啊,差不多我都认识,数量是真不多,少有的几个,也就是我这个水平上下了,来了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真正的好工匠啊,都在京城。听人说咱们的南北都城都有一批好工匠啊。”

    “还有就是之前听人说,最南边澳门,有一群红毛鬼,那群蛮夷,别的不擅长,倒是会造枪炮,咱们的佛郎机还有别的大炮,听说就是有他们的研究在里面。”

    “要是庄主有办法在这几个地方挖人,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收获。”黄祖余向着袁朝提出自己的看法。

    袁朝久站在热火朝天的工坊中,也开始出汗起来,袁朝轻轻的擦拭着脸上的汗水,心里仔细思考着黄祖余刚刚说的话。

    “对呀,既然想挖到好工匠,那就该去好工匠扎堆的地方啊。”

    “京城可以找周化吉帮帮忙,这周公公神通广大,什么人都认识些,只要肯花钱,一定会有收获的。”袁朝想着想着,开始说话起来,这话语像是在和黄祖余商量,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至于澳门的红毛们,袁朝自然知道是葡萄牙人,这时代的欧洲,在火器方面,已经逐渐的开始领先中国半个身位了。

    袁朝心里默想,这个时代的葡萄牙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们来可不是为了请客吃饭的,他们来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富有冒险主义精神之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不惧挑战来到中国,自然不会拒绝来到中原的挑战,他们缺的只不过就是来中原的理由罢了。

    袁朝心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