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服了李鸿章,接受俄国贷款,修建京张铁路,这样张家口就跟北亰连通,北亰又会跟天津连通,俄国在天津港是有特权的,他们在这里的税收只是其他列强的三分之一,理由是他们要从6地上转口,现在有了铁路,6地运输的费用大大降低,但这项特权依然存在。
所以俄国人真的不需要大连港了,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位置更近的天津港,而俄国商人,早就开辟出了从汉口到天津的海路,那还需要从大连绕道干什么?
消息爆出后,英国人反应很快,他们没有办法反对俄国修铁路,也没有理由反对清朝在自己的国土上修铁路,但却认为一旦这条铁路修通,俄国的势力就可以从天津南下,就不止是控制汉口的茶叶贸易,俄国将有能力跟英国全面争夺长江流域的贸易利益。
为此英国加紧了对清王朝的游说工作,英国希望清政府能够优先修建京沪铁路,只要能把铁路从天津修到浦口,通过津浦线英国将能够以这条铁路为两端,一端连通长江,一端接通天津,但在之前威妥玛和李鸿章处理马嘉理案的时候,英国人让李鸿章很不愉快,所以这次给够了英国人脸色。
英国人联合了美国,一起向李鸿章起游说的攻势,并且答应了不少条件后,李鸿章才许诺将优先修筑这条铁路,将雇佣英国和美国技术人员,主要使用英国铁轨和蒸汽机车,同时由英美共同提供贷款,而作为还款方式,也不再要关税抵押,而是以铁路运营的利润,分期偿付。
英国人答应的条件是,不会要求在铁路沿线经过城市开设领事馆,不经过清政府同意,不得沿铁路进行传教事务,这才打消了李鸿章的顾虑,放心大胆的用英美资本修这条铁路。
相比英国在铁路上取得的这点进展,俄国人可谓是大踏步迈进,北方的饥荒被他们完美的利用,只需要支付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成本,就能招募到绝对充足的劳工,雇佣了三十万劳工的情况下,动工仅仅一年时间,他们就筑路五百多公里,再有两年基本就能通车。
大明对俄国招募劳工的行为进行了抗议,因为跟大明不同,俄国人招工,只招那些壮劳力,他们的家属是绝对不要的,而且他们为了大规模招募劳工,还通过中介,给与中介大量的好处费,这已经是苦力贸易的性质了,而反对苦力贸易是大明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因此大明要求介入调查,对此英法对此表示了支持。
可俄国坚决反对,认为他们只是进行合法的招工,跟清政府有协议的,并且认为大明没有权力干涉俄国和清国之间的劳工关系。
大明和英法也给满清施压,结果是大量帮助招供的苦力头子,被抓进了监狱,惹得俄国人非常愤怒,却无可奈何,他们需要利用这个劳工低廉的实际抢修铁路,最后迫不得已跟明英法三国谈判。
他们最后还是得到了工人,但却必须支付更高昂的代价,在三国监督下,直接跟工人签订合约,而不能通过中间人进行欺骗性的盘剥,并且需要给劳工提供合理的生活条件,在寒冷的冬季不允许施工等等,让成本变得高昂起来,这才导致了他们只能招到三十万工人。
即便只用了三十万人,俄国人的铁路修建度,也相当惊人,一年时间五百公里,平均每天都有近两公里的度,去除草原上不能施工的冬季之外,平均每天筑路过了两公里,如此惊人的度,除了中国工人吃苦耐劳之外,其实主要还是草原上的客观原因,因为这里大都是平地,即便要穿过山地,也没有什么险峻的地区,更没有南方那种山连着山的地形,就好像美国大平原一样,修建起来非常容易。
随着俄国铁路的步步南进,英法两国跟大明进行了秘密沟通,希望三国保持一致,阻挡俄国南下。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法就在全世界围堵俄国,阻挠俄国进入地中海,阻挠俄国靠近印度洋,现在还要阻挡俄国人接近长江。
不能说法国完全跟随英国的外交战略,阻挠俄国进入地中海,是因为法国是一个地中海沿岸国家,俄国进入地中海直接冲击的是法国的利益,而在中国地区封堵俄国南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因为财政困难的俄国之所以能修建这条一千五百公里的长恰铁路,背后的支持者是新近崛起的德国。
德国人不但为俄国修建铁路提供了高达八成的资金贷款,还派来了大批技术顾问,可以说这条铁路,是在德国人不遗余力的帮助下,俄国才建的起的。
普法战争让法德两国彻底成为世仇,凡是德国支持的,法国必定反对,这种关系如同俄国跟土耳其,中国跟日本的关系,已经不是敌人,而是仇人了,敌人可以化敌为友,仇恨只会越来越身,除非其中一个把血流干否则永不罢休。
后来的法俄同盟现在还没影子呢,德国外交在俾斯麦的巧手中,玩的天花缭乱,此时的俄国反而是德国的盟友,跟德国、奥匈帝国组成了一个三皇同盟。
而法国从普法战争中就看出来孤立无援,没有朋友,因此紧跟英国的步伐,毕竟在法国的恢复期间,英国是他们最大的保障,在英国的压力下,德国才不得不从法国撤军,现在的法**事势力还远未恢复,还需要借助英国的支持抗衡德国。
可是德国为什么如此大力支持俄国呢?
………………………………
第六百一十七节 德国推祸水
德国大力支持俄国,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天籁小说』2
这跟什么三皇同盟八竿子打不着,根本目的就是德国希望俄国人东进。
俾斯麦主持外交的时代,德国基本上很少向外扩张,致力于保持一个在大6上的强国地位,不寻求海外扩张跟英国产生冲突,因为俾斯麦看的很准,一旦德国跟英国站在对立面,德国的灾难也就来了。
因为德国的地缘位置,注定德国始终不得不面对大6上的敌人,跟法国的仇恨已经因为普法战争而无法化解,所以只要德国跟英国产生冲突,法国必然跟英国结盟。
对俄国,则是拉拢和防范,德国不愿意看到在跟第三国爆冲突的时候,同时跟俄国人对抗,所以一边拉拢俄国,签订意在维护中欧和平的三皇同盟条约,一边致力于将俄国人的目光从欧洲引开,德国跟俄国已经瓜分了波兰,两国领土实质上相邻,俄国只要向西展,德国必然当其冲,所以除非俄国向其他方向展,不然德国必然要跟俄国开战。
因此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之后,始终坚定的支持俄国向中亚和远东扩张,让俄国在中亚地区跟英国矛盾激烈,在远东地区后来跟日本人爆了战争。
别说支持俄国扩张了,俾斯麦甚至还支持法国向外扩张呢,以此弥补法国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后对德国的不满,他多次在殖民地扩张中,支持了法国人的诉求,可惜俾斯麦的手段再高明,也不可能化解法德恩怨,不管德国有没有割让法国领土,有没有榨取法国赔款,两国都不可能和平了,因为骄傲惯了的法国人不能接受这种耻辱。
有支持俄国向外扩张的心不说,德国人现在还真的有这个能力,普法战争后,法国人爱国主义刺激下,三年内就为政府筹措到了5o亿法郎的资金,让原本规定39年还清的赔款,只用了三年就赔完了。
德国撤兵了,但拿到了一笔异常丰厚的资金,甲午战争后,拿到清政府两亿两白银赔款的日本人一度表示,都不知道这笔钱该怎么花了,其实德国人也有种不知道怎么花钱的暴户感觉。
这笔钱才过去了几年时间,大把资金还躺在德国政府的账户里,不知道花到哪里去呢,因此用来支持俄国人修建一条铁路,简直是绰绰有余。
外交上有支持俄国扩张的目的,资金上有帮助俄国修路的能力,在经济上,德国也有帮助俄国修铁路的动力,因为现在德国依然深陷经济危机之中不能自拔。
从1873年爆的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连大明都感受到了寒冬,而德国和美国,则是这场寒流的中心,这场本世纪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受损最严重的就是美德两国,美国不用说了,铁路为主的投机太猛烈了。
德国同样也是因为投资太猛,导致生产严重过剩。
因为了战争横财,却不知道花在哪里,军国主义思想统治下的德国,大力推动重工业的展。从1871年德国打败法国后,德国政府利用5o亿法郎的黄金赔款,在全德国建立了稳定的金本位制度,还大量投资重工业,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德国工业实力迅增强。1873年,煤炭产量达2726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英两国。鲁尔区成为德国的钢铁工业、制造业和军火工业的集中之地,钢铁工业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
经济危机爆之后,德国政府的这些盲目投资,马上就遭到了最惨痛的打击。重工业集体衰退,生铁产量连续三年下降。从危机爆前的最高产量为224万吨,降至万吨,一直到7o年代末,产量才达到并过危机前的水平。克虏伯等大工厂解雇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工人,历史上,直到年,德国车床的开工率还只有3o%。
严重的经济危机,过剩的生产能力,大量失业的工人,都在告诉德国政府说,“德国需要市场”!
不愿意通过军事扩张争夺殖民地的俾斯麦,只能通过其他办法为德国企业扩大市场,俄国这个重工业落后,土地庞大,人口众多的国家,显然是一个最好的市场,跟俄国签订大量的贸易条约,进行大量的投资成为不二之选。
至于这条铁路,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支持俄国修建的,贷款德国给,技术人员德国出,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采购德国的铁轨和铁路机车,电报线路和电报设备等等。
支持俄国修建这条铁路,外交上可以将俄国扩张的方向转向东方的中国,资金上还能给战争赔款找一个投资渠道,经济上又能为德国企业寻求市场,这三种有利条件,让德国不可能拒绝俄国修铁路的贷款和其他支持,几乎是一拍即合。
德国推祸水是为了自己的安全,那么法国就不能让他们如愿,他就要把俄国的目光重新从其他方向拉回欧洲,这又符合英国的利益,他们需要俄国从其他方向收回注意力,以免俄国占领中亚后跟英国争斗印度,也不想让他们控制天津后跟英国争夺长江。
德国将俄国这滩祸水引向了东方,英法自然感受到了威胁,但感受最大的还是大明,所以大明积极相应英法的建议,三国在针对俄国南下问题上,迅取得了一致态度,绝不能接受俄国寻求商业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否则三国将联合起来,全力阻挠俄国。
政治地缘就是这么奇妙,远在欧亚大6西方的一个国家的推动,就让大6的东段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德国只是想化解自己的压力,却让大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个主角俄国,随便动一动,就能让各方势力都感觉到压力,这头北极熊的世界影响力真的不能小觑,因此有历史学家认为,十九世纪的历史并不是英法,也不是英德之间争霸书写的,而是俄国跟英国世界争霸的缩影,而这场争霸,并不是从克里米亚战争开始的,而是从彼得大帝将目光盯住海洋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
第六百一十九节 新的土地
太平洋铁路隧道,四月份全部贯通,五月就完成了铺轨,六月初第一艘从东部起点奥马哈车的一列满载面粉的火车就抵达了西部终点站萨克拉门托河港,港口停泊着十几艘远洋巨轮,似乎在向外表达着“来吧,来运货吧,有多少要多少”的一种渴望。?网
而这些商船,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中国的商船,需要为饥荒中的中国人带回救命的粮食,现在却要配合无耻的加州流氓资本家和政客,上演一出滑稽的戏码。
斯坦福在港口上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名义是为第一艘运输通过太平洋铁路从东部送来的货物的商船祝贺,事实上是在媒体面前展现这条铁路的价值。
“先生们,大洋彼岸古老的大国中国,到达美国东部的港口,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从中国出,抵达法国的里昂,得8o天天时间,到达伦敦得12o天时间,即便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达到巴黎也需要4o天,到伦敦需要5o天。可是,从中国上海出,抵达美国西岸,在通过太平洋铁路达到纽约,只需要24天时间。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斯坦福吊足了胃口才道:“这意味着,最古老的旧大6中国,跟最现代的新大6美国,已经通过这条横块伟大美洲的大铁路,在事实上连接成了一个整体。美国成为了比欧洲距离亚洲更近的地区!从此世界的中心不再是亚洲,不再是欧洲,而是伟大的美国,是伟大的美国人,让北美从一片旷野变成了世界的中心,是这条伟大的铁路,将位于世界角落的美国,变成了世界的中心。”
斯坦福歇斯底里的叫声,迎来了热烈的掌声作为回应。
这个流氓资本家如此慷慨激昂,当然有真心的成分,他真的为他做的这一切而骄傲,同时他的言,停靠在港口中等待装货的密集商船,通过文字和图片迅传遍了美国,此时即便是脑子再愚笨的投资者,也解读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生意将会是做不完的,加州将是一块充满机会的黄金之地。
顺理成章的,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股票再次暴涨一倍,已经比通车之前的国家反了两番,但好像还是没有上限似的。
但这时候帮助斯坦福达成这一切的中国劳工,却早就被所有人遗忘,在一个急前进的国家中,人们的目光只看得见前方带路的英雄,而看不到那些挤在角落的边缘人,很显然在此时此刻,斯坦福就是这样的英雄,而华工吗,他们还不是主角,只是角落里的边缘人,他们在这个时代是否会走山舞台的中央,还是一个未知数。
铁路公司股票的飞涨,让斯坦福的财务状况马上好转,他都被称作美国富了,有的是人借钱给他。财务好转了,也让他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好好跟中国人谈判。
是关于偿还中国人那笔债务的,当时为了收购21%的铁路公司股票,大明劳务输出公司借给他1ooo万美元,当时协议是用土地偿还这笔债务,而且分三年偿还。现在斯坦福手里有的是土地,是他廉价巧取豪夺来的。但他不打算廉价出售,目前那批土地的价值,也跟铁路股票一样,翻了两番是原来的四倍,他当时一百多万美元买下,现在价值已经达到六百万美元,他看没想过要把这些土地全都给中国人,因此他卖给中国人的价格肯定要高于市价。
中国人不是傻子,他们不会吃闷亏,所以斯坦福必须让中国人觉得物所值。
而他恰恰能提供给中国人他们自己创造不了的价值,比如增加中国移民的数量。他是一个排斥移民的,但不影响他偶尔妥协一下。就像修铁路的时候雇佣华工,只要他得到的利益让他认为值得,他委屈一下自己的感受,还是很划算的。
至于为什么允许中国人移民到内华达山西侧的土地,因为斯坦福明白,哪里的土地价格虽然还在增长,可是如果不能让人开出来,增长空间有限。另外他在山里已经现了许多金矿、银矿和铜矿,可却找不到人开采。中国人来了,他有办法雇佣到矿工。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山中有无数的印第安人,他需要一些稍微文明的种族,帮他清除掉这些野蛮人,从而让那些矿产变成他的财富,而不是在印第安人的威胁下可耻的埋藏在地下。
干这种事,其实爱尔兰人更拿手,但是雇佣爱尔兰人需要花钱,中国人的话,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耕地,会主动去跟印第安人搏斗的,他可不相信等中国人去种植了大量的土地,那些印第安人会不动心?印第安人抢劫中国人,中国人拿起武器灭绝印第安人,这种画面想想就觉得很美。
最美的是白人老爷们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坐享其成,而他是这群白人老爷中,最高高在上的那个人,如同皇帝一样,坐在金字塔尖的王座上,看这些地等民族相互厮杀。
所以他向劳务公司建议,他用铁路沿线两百万亩可耕种的土地,偿付当初借他们的债务,当然这个价格比市价要高一些,斯坦福表示,他坚信地价会继续上涨,随着铁路的修通,会有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加州,人多了,土地就会变得紧缺,土地紧缺了,价值自然增长。现在看来劳务公司吃亏了,但如果他们能在那些土地上雇佣中国人耕种,那么绝对物所值。而斯坦福表示,他觉得往哪里移民十万中国人,加州政府应该不会反对。
这就是他的承诺,中国人高价买他的地,他默认中国人可以向这些土地上移民十万人。
斯坦福默认了,就等于加州政府默认了,这就是斯坦福的底气,他觉得他吃定这群中国佬了。不能雇人耕种,中国佬就算有地又能怎么样?只有高价买他的地,中国人才可以种。
劳务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劳务公司认为,要让两百万亩土地变成耕地,至少得五十万人,可斯坦福坚决表示最多十万人。
劳务公司又提出,必须废除中国公司不能拥有土地的禁令,否则他们根本不能购买土地,斯坦福坚决不让步,他表示劳务公司可以指定任何接收这批土地的公司和个人。
最后互相扯皮之下,斯坦福勉强认可这里需要三十万人才能开出来,劳务公司则同意了斯坦福的价格。
协议很开心的达成了,斯坦福心情愉快之下,非常友好的提醒劳务公司,建议他们向内华达山区移民的时候,最好准备一些武器,他担心哪里的治安不好。
劳务公司感谢了斯坦福的提醒,表示劳务公司有丰富的应对治安问题的经验,因为华人在加州就是治安问题最大的受害人群。
斯坦福清偿了自己的债务,得到了大笔铁路股份,一切都很完美,他没有付出一分钱,就套走了21%的铁路公司股票,而现在这些股票价值4千万美元,当然他不认为这些都是中国人帮他做到的,他认为这一切都是靠着他的聪明才智,中国人也不过是他利用的一个棋子罢了。
劳务公司则在加州得到了新的土地,虽然大多都是内华达山区的山地,但有一点斯坦福没有骗人,卖给劳务公司的大都是可以耕种的山间谷地,至于山林,劳务公司不感兴趣,可斯坦福却认为更有价值,因为山上有矿。
现在劳务公司获得了新的土地,而且多达两百万亩,都是位于铁路两侧32公里内的政府地价转让的补贴土地区域内,绵长15o多公里长,从萨卡拉门托直达内华达山脉下,地都是好地,过去地理位置不太好,有了铁路,就解决了交通问题。
现在所缺的,就是尽快给这些土地找到三十万主人。
国内的救灾工作还在继续,太平洋铁路的开通,也是救灾工作的利好,因为通往美国的时间短了,这意味着运费价格大大下降了,一担面粉的运价,瞬间就从3o美元降到2o美元,随着从上海到旧金山航线的持续开拓,运费还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
运费是粮食成本的最大一部分,这让大明的财政压力大大降低。可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似乎去年灾区的灾荒威力大大释放了出去,大明转移出去了近千万人,还在铁路沿线救济了四千万人,似乎这五千万人口的流失,让灾区变得能够承受了。
当然日子依然过的很辛苦,可是对于中国人,尤其是更保守的北方百姓,但凡能活下去,哪怕苦一点,他们也不愿意跑到海外去当弃民,他们要待在自己的祖籍地,待在祖宗坟茔所在的地方,死后也要跟祖宗们埋在一起,这才能在死后继续享受子孙供奉的血食,一旦流落他乡,死后可就成了孤魂野鬼。
所以一时间招募移民的难度大大增加,去年一年移民东北五百万人,美洲和南洋一百万人,大明在太平洋的垦殖地近百万人,总计七百万上下,可今年大半年过去了,哪怕今年的旱情跟去年一样严重,招募到了移民还不到一百万。
尽管移民工作产生了麻烦,但朱敬伦其实更高兴,这说明灾区的百姓可以活下去了,他们终于挺过了这场灾荒,哪怕生产一时还无法恢复,可是他们不用在受到死亡的威胁了,这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好消息。
太平天国区域却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湘军击退了太平军的北伐之后,经过半年时间休整,招募新兵,购买武器,兵力再次恢复,一鼓作气将南通的太平军赶下长江,曾国荃则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江浦大营,太平天国在江北的所有据点都被拔除。
真正的坏消息还不是这个,而是湘军再次渡江了,上次他们打到大胜关的部队,始终都没有撤走,而是退守芜湖,李秀成强令杨辅清夺回芜湖,杨辅清阳奉阴违,不肯消耗兵力,因此始终让湘军在江南拥有一个牢固的据点。
李秀成自己的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