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倍,射程上是日本步枪的两倍,大明装备了两百多门步兵炮,都是后膛装填的克虏伯炮,日本则没有大炮,大明还装备了八十挺手摇多管机枪,日本人也没有装备。
跨越时代的军事技术,让这场战斗只是一场屠杀,日本人从各个角落里冲出来,高举武士刀疯狂呐喊,然后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最后只有两百多人做了俘虏,这些人之所以做了俘虏,不是他们怕死投降了,而是一个个都傻了,他们不能接受这种现代战争的屠杀场景,一个个精神崩溃了。
文鸢看过的情报显示,日本正规6军的武器装备要好很多,三年前他们进行的内战中,也使用了机枪等一批新式武器,数量不多,都是进口,而他们的军制也进行了现代化,政府军正是利用不断征募的軍队,打败了数量有限的武士。
文鸢还知道,日本对军事改革也十分重视,从德国请来了专业的教师建立军校,培养日本的军官,从英国请来了海军顾问改革海军,文鸢对海军不敢兴趣,他是6军改革的推动者之一,他只关心是大明的6军改革更有威力,还是日本的軍队改革更成功。
文鸢不着急,他知道自己有的是机会,对于大明这次借琉球王师的古怪名义行动,文鸢是嗤之以鼻的,要打就正大光明的打过去,日本人国小民弱就敢挑衅大明,这不是找死吗,还搞了一个琉球王师,只出动了一万6军。
不过文鸢却不在意兵少,恰恰相反,他觉得这一万军队非常合适,由他为先导,登6日本,然后与日军交战,能战胜的话,那是莫大的战功,即便不能战胜,文鸢相信,在他的指挥之下,也足以保证不被击败,然后就地构筑稳固的工事,等待援军。
三天之后海军离开琉球里城,北上日本江户湾,直接封锁日本都,伺机展开进攻。
从北方传来的消息是,日本海军进行了抵抗,可仅仅一个小时,就被大明海军全歼。
四艘大明铁甲巨舰组成的舰队,在这个时代,是可以在亚洲横着走的。
这种战况文鸢一点都不奇怪,他只关心海军什么时候能在日本取得立足之地,然后让他们6军一展身手,焦急的文鸢甚至觉得,海军那帮娘娘腔做事太过拖沓了。
海军简直就是6军的绊脚石。
接连等了三天,等来的不是海军攻占日本港口的消息,而是日本在英国的斡旋下,开始跟大明展开外交谈判的消息,这让文鸢好生失望。
他在琉球待着真的很没意思,他觉得琉球的气候,倒是跟大明相差不多,海风吹拂着,甚至比在广州还要舒服一些,也是四季温暖如春。
琉球人对他十分恭敬,大明軍队走出去,能得到一片欢呼声。
倒是淮军那批人不像话,在这里赌博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吃霸王餐等等恶习不断。
越南軍队也没好到哪里去,军纪荡然无存,最喜欢的是去逛窑子。
由于是友军,大明軍队不好干涉,但是文鸢很好的约束着大明軍队的行为,甚至都不需要他约束,軍队早就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行为举止,他只是强调了一下而已。
本来已经对这场战争不报什么希望的文鸢,慢慢从日本传来的一些消息中看到了机会,他现谈判进程很不顺利,日本人似乎没什么诚意,一边谈判着,一边在加固防御,不但增加了炮台守军,还在江户湾部署水雷。
日本没有诚意!
文鸢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觉得自己该行动了,那些文官哪里看得出日本人的把戏,恐怕会上当,但是大明6军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行动起来,捍卫国家尊严就靠他们这些军人了。
文鸢马上向国内报,联合陈济世等一批高级将领,联合向皇帝请愿,要求中止谈判,重新开战!
同时让軍队中的一批笔杆子马上开动,对谈判展开分析,提醒国民注意,日本人没有诚意,他们只是在拖延时间,这次事件最后还得靠军事行动来解决,晚打不如早打,国家应该拿出决心,不要担心日本这样的小国,也不应该担心影响地区和平秩序,所有的秩序,因为都是建立在冲突之后的,没有冲突就没有秩序。
数以百计的6军高级将领联名,向皇帝请愿的消息,完全绕开了兵部,朱敬伦也不得不有所回应。
他极为忧虑,担忧的现,尽管时刻防备,但軍队中还是出现了自我意识,军人团体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
一个团体,一旦有了自我思想,就会开始向外界展现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志,普通民间团地还好,可是军人团体,一旦他们的诉求没有满足,他们手里可是有枪的。
相比日本人,恐怕这才是大问题。8
………………………………
第六百五十一节 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
日本真的在拖延时间吗?
英国人保证说他们没有。
大明的文官政府真的被骗了吗,没人有那么傻,更何况是一群混迹官场的老油条,只是大家不在意罢了。日本即便在江户湾布雷,也封不住整个海湾,大明海军随时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登6。
大明的舰队依然能够封锁日本,江户湾、大阪、长崎,都在封锁之列,根据国际法,交战国有权力对对方的海岸进行封锁,南北战争的时候,美国联邦就是引用这一条款,对南方的海岸进行封锁的,可他们却从不肯承认南方为一个国家,只称他们为叛军。
大明封锁日本的行为,并没有违反国际法,但在事实上影响到了西方国家对日本的贸易,最主要影响英国和美国的利益。
美国还不是一个习惯强硬的国家,英国则在不断的调停。
大明外交官认为,靠封锁,就能使日本屈服。
谈判团队由年轻的外交官苏杰生率领,别看他不过三十岁,但却是大明驻日本第一任外交官,对日本的了解,在整个大明无出其右者。
苏杰生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任大明驻日公使,主要因为他精通日语和日本文化,还在日本娶了一个女人。
苏杰生却不是以官方身份来到日本的,而是因为来到日本,最后获得了官方身份,他初来日本是依靠洋人的渠道,以买办身份给洋行打工的。
中国历史上,描述清末商人团体的时候,往往只会注意长盛不衰的晋商,冉冉升起的宁波帮,以及工商业起家的江浙财团,提到买办,也仅仅想到官商勾结的盛宣怀,低调财的席正甫,爱玩思想的郑观应,但却始终都没有将买办,也看作一个大的商帮。
事实上,买办团体的实力,甚至是胜过宁波商帮这种辉煌一时的商人团体的。
而买办的滥觞,香山县,则显然是买办商人的基地,从香山走出了晚清四大买办中的三人,郑观应、唐廷枢和徐润,但更多的则是不知名的小买办,这些小买办,不但北上上海,还远渡重洋,以洋人的商业渠道,在整个东亚扩散开来。
苏杰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买办,他父亲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显然是跟洋人做的,香山县风气开放,跟澳门的葡萄牙人打过五百多年的交道,早就形成了一种不排斥洋人的风俗,所以苏杰生从小就被父亲送到有生意往来的洋行学徒,长大一些后,跟随洋行拓展日本贸易,成了英国洋行在日本的买办。
有些民族主义学者咬牙切齿的痛恨,说中国之所以没有日本达,就是因为日本没有诞生过买办这种汉奸,可事实上,日本人不是出不了买办,而是日本的买办,都被中国人给做了。
苏杰生年轻时候就到了日本,一开始通过文字来跟日本人谈生意,帮洋人展开贸易,主要收购日本的茶叶,后来慢慢就学会了日本话,不但娶了一个日本女人,名叫河合仙,还悄悄跟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勾搭到了一起,并暗中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为苏曼殊,在后世非常有名,但苏家却接受不了这种跟日本人生的孩子,从小就将苏曼殊赶了出去。
这都是后话了,现在的苏杰生正处在春风得意的人生巅峰,跟日本人的谈判中,他占尽了便宜。
不过他不是代表大明一个国家,而是代表琉球王师,因此谈判团队中还有一个琉球人,一个越南人,但这俩人就真的只是充数的了。
苏杰生严厉斥责日本不顾国际道义,悍然侵犯一个存在了五百多年的国家,还将该国国王掳到本国,这为任何一条国际公法所不容,要求日本马上改正,释放琉球国王,向琉球国道歉,并且签下协议,永保不再侵犯琉球。
苏杰生的副使完全支持苏杰生的强硬态度。
副使名叫黄遵宪,他是去年从太平天国离开后,休假了一段时间就赶来了日本赴任,在苏杰生手下实习了一年之后,取代苏杰生为日本新任公使,苏杰生则转到北亰,做了驻清公使。
黄遵宪跟苏杰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苏杰生属于洋务司草创之处,伍崇曜直接招募的懂外语的买办,黄遵宪则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洋务司,然后在洋务司的学校中学习了一年国际礼仪之后,到天京正式任职,开始了外交官生涯。
因此跟苏杰生不同,黄遵宪算是一个技术派官僚,更精通国际法,更懂得如何做一个外交官,他来到日本之后,跟苏杰生学了一年日语,掌握了基本词汇后,就开始履职。
他震惊于日本的变化,现日本人正在急的工业化,而且黄遵宪极为认可日本人的工业方式,那就是通过政府投资,不断的建设大工厂,他收集的信息表明,日本最近几年密集建设了上百家官办工厂,从炼钢到造船,还有铁路电报和矿山,纺织工业和缫丝厂,政府行了两亿多日元的债券,为兴办工厂提供资金,日本称之为殖产兴业。
这么海量的资金投入下去,那就是日本政府几乎在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领域,铁路、矿山、造船、水泥、纺织等各个领域,只要是能想到,并能做起来的行业领域,几乎都有官办工厂的身影。
日本的这种政府直接建设工厂的做法,不但没有让黄遵宪觉得他们在与民争利,反倒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他主要是觉得大明那种一切都由民间自主的方式,太过缓慢,比如这种直接由政府深度介入,直接参与进来的办法来的直接、有效和快,并且他觉得,老百姓做事,肯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哪里能想的周全。
黄遵宪毕竟来日本的时间还短,他之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日本西化的城市交通,越来越长的铁路线,政府把持的报纸对明治维新成功经验的不断渲染,却不知道日本建立的那些工厂,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即将在大隈重信的推动下,廉价变卖了。
总之黄遵宪刚来日本,对日本还是颇有好感的,日本人对大明外交官颇为尊重,不止大明,几年前满清外交官来的时候,也是受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他们对受到亚洲大6国家的重视而高兴,政府渲染这标志着,在隋唐之后,时隔一千多年,大6国家再次与日本建立了官方联系。
日本也有大批儒学学者,经常来向黄遵宪讨论和请教,短短两年时间不到,黄遵宪在日本汉诗坛,已经颇有地位了。
对日本的好感,让黄遵宪很难理解,为何跟他相处的那些看似颇具古风的日本人,竟然会无故将一个传统友好恭顺的友邦,甚至还是日本藩属国直接灭亡呢。
他当然了解日本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不直接兼并琉球,会导致永久失去琉球,可琉球并不是日本的啊。因此黄遵宪是知道日本人的想法,却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这种想法,岛国天生的危机感,这时代的学者还没提出来这个概念呢。
但既然日本人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大明决意介入,那么黄遵宪就一定要为国服务,这是洋务司学校的老师们所教授的原则,哪怕不符合道义,外交官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外交官就代表国家。
更何况,处置琉球事件,大明赚够了道义上的好形象,在东方是锄强扶弱,为小国主持公道,在西方是维护地区和平,让地区恢复良好的秩序,所以即便之前跟大明有过冲突的英国,也无法这个大光明的介入,只能打着调停的幌子,从中挥作用。
谈判很不顺利,日本人在谈判桌上不肯让步,他们愿意送回琉球国王,让琉球复国,这是大明接受调停的基础,也是在强大的大明舰队兵临日本之后,日本一批死硬派才勉强低头的,他们之前知道大明有强大的铁甲舰队,但是他们没见过,他们眼里英国偶尔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军舰就是世界上最雄壮的巨舰,可那些不过是英国的巡洋舰罢了,大明的铁甲巨舰竟然比英国軍舰更雄壮,炮口比英国軍舰更粗壮,眼见为实的震惊,让他们妥协了,朝野达成一致跟大明谈判。
以允许琉球复国为基础,在英国的调停之下,大明才同意了跟日本进行谈判。
可是谈判中又有了变数,日本拿出了琉球王手写的向天皇效忠的文书,证明琉球国王是主动归附日本,主动请求废藩置县,主动版籍奉还的。
大明则认为,琉球王已经到了日本,失去了人身自由,所做的一切决定,大明都视作是在日本政府的逼迫下,强加给琉球国王的,要求日本必须尽快释放琉球国王,在琉球王恢复人身自由后,所做的决定大明才能够接受。
双方僵持不下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大明向日本索要出兵军费,认为大明之所以借兵给琉球,完全是因为日本无故灭绝琉球国家导致的,日本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支付大明、越南和清军的出兵费用,而不能让琉球国承担这笔费用。
大明计算的费用很多,多达三千多万两银子,这笔费用并没有乱要,因为大明政府雇佣本国商人的商船都是高于市场价三倍的,很大一笔钱都砸进了这里面。
同时还向日本索要大明商人的损失费用,因为大明的撤侨行动,导致三千多大明商人的利益受损,这笔损失日本政府也需要赔偿,数目是两千万两,显然大明商人在日本的规模,远比鴉片战争时期,英国商人在广枺墓婺4蟆
总计五千多万两的赔款,日本政府无论如何都是拿不出来的,当他们觉得战争的成本比和平还要小的时候,战争也就不是不能承受的代价了。
也许跟大明打一仗,让他们觉得日本也不是好惹的,没准他们就会妥协了。
这是日本一部分人的想法,可是黄遵宪收到国内的情况让他觉得,如果真正开战,就不会是小战,而是一场战火燃遍日本的大规模战争,比日本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的规模都大,他告诉暗中来访他的日本友人说,除非日本人打算回到战国时代,否则赶紧认输,有多快就多快,留给日本的时间不多了。8
………………………………
第六百五十二节 情况激化
日本人成濑温是黄遵宪这两年交到的好友,此人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和大书法家,在日本文化界地位很高,跟日本天皇也有关系,奉明治天皇敕令,到中国临摹唐碑“圣教序”,回国后获奖“御砚”。
全名,由唐太宗撰写。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称,或,因碑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
这尊石碑就储藏在唐朝都城所在地长安的一座寺庙,弘福寺中,此时陕西还是回乱下的地狱景象,成濑温还没有去临碑,但他的影响力,却已经直达日本皇室了。
这样一个在朝野都有大名的人,靠近黄遵宪,如果说真的只是为了个人兴趣,那么他也不会拒绝偶尔担负一旦官方使命的。
黄遵宪很清楚,成濑温是给日本人做密探,是来探听消息的。
但黄遵宪也不拒绝用自己的私交偶尔处理一下公务。
他向成濑温透露了一些消息,目的是为了震慑日本。
“日本如果再不正视错误,一意孤行的话,大难就要拉了啊。”
黄遵宪叹息一声,然后将自己知道的,大明6军已经起联名请愿,要皇帝下令,动员所有6军,登6日本,惩治日本政府。
“动员令一旦下达,即刻就是百万雄狮登临日本,日本軍队毫无疑问会被消灭,日本政府也会垮台,就连你们的天皇,怕是也要成为琉球王那样的阶下囚啊。”
成濑温十分震恐,急急找了一个借口告辞,连夜将这个消息转告给日本官方,日本人做事心细,他们并没有马上以此为基础商定对策,而是请求英国帮忙查实。
英国人通过自己的外交渠道,很快就查实了情况,现大明6军上层军官,确实集体向本国皇帝请愿,没参加的高级军官极少。
伊藤博文马上以此情报面见天皇,跪在天皇面前泣陈,皇国有亡国之威,希望天皇出面压服那些死硬派。
日本天皇也心中惊恐,日本相比琉球是大国,能将琉球国王擒到东京,而大明相比日本又是大国,如果真的让大明将日本天皇擒拿到广州,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日本几千年历史中从未有过的事情啊。
天皇召见了6军的山县有朋询问,山县有朋得到大明要登6日本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告诉天皇说,日本6军誓死捍卫天皇。天皇问他,是否真能保皇国万无一失。山县有朋回答说,只要天皇无恙,则皇国不灭,他认为6军动员起来兵力不过十来万,无论如何是不能跟大明比拼兵力的,就像当年日本无法跟蒙古帝国比兵力一样,但蒙古人无法攻下日本,大明肯定也不能。在最坏的情况下,山县有朋认为,天皇有必要避离皇宫,巡狩四方。而且声称一旦皇国危急,四方有志之士都会齐心协力保卫皇国不失,保卫天皇平安。
山本权兵卫建的海军已经完了,山县有朋建的6军还没跟明军分个胜负,日本模仿西方軍队已有十年,三年前镇压武士叛乱,江华岛占领朝鲜炮台,这些战绩都表明,西化的日本軍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或许有能力与大明軍队一较高下也不一定,只是大明軍队的数量,实在是多到让人不敢想象,竟然真的能拥百万之兵。
日本天皇打算在大明动员之前,尽快与大明达成协议,否则皇国就要遭到一场古今未有之大祸,比黑船来袭,英萨战争之时还要危急,至少那些事件,洋人可没想过要对天皇本人如何。
夜长梦多,这句话诚不欺人,不知道为什么大明6军请愿动员的消息竟然传了开来。
这段时间一直就对大明非常愤怒的日本民众,突然在夜里冲击了大明公使馆,与使馆护卫人员爆了激烈的冲突,听到枪声的日本警察赶来中止了动乱,可是造成的事件已经无法挽回,大明护卫伤亡不大,倒是打死了十几个日本人,只是大明使节受到了惊吓,夜里从床上滚了下来,扭到了脖子,另外就是日本人投递的石块,打碎了使馆的玻璃。
事后日本报纸以为标题报道此事,大明报纸则称为领事馆受冲击事件。
这件事性质严重,攻击任何一个国家的领事馆,相当于进攻该国领土。
尽管黄遵宪还试图挽回,但扭伤了脖子的苏杰生不打算息事宁人,他将情况详细通报谷内之后,等待国内裁决,这种事是有国际惯例的,没什么商量的余地,立马宣布谈判破裂,大明宣布总动员,6军的心愿满足了。
整个东亚局势彻底激化,琉球监国尚德宏有些难以相信,没想到大明竟然真的能为了琉球,招募百万雄师,这在琉球是不敢想象的,比琉球国的人都多。
他跟一群琉球遗族喝了一场醉酒,痛哭流涕,表示大明才是上国气度,琉球复国之后,他要递呈国王,请求改尊大明为宗主。
6军进行了动员,海军则重新开始起进攻,江户湾的鱼类清扫工作不是一时能完成的,所以海军一面继续封锁江户湾,一面巡航日本列岛,开向长崎、大阪等沿海港口,与日本炮台进行了激战,一般情况下,军舰与6地要塞进行对轰,吃亏的永远是军舰,历史上,用军舰直接战胜要塞的案例,除了生在清王朝身上外,在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生过,而同样的要塞,清军守旅顺一天就丢,俄国人却能在这里坚持小半年。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非常重视海防,各大港口都建有炮台,日本人非常喜欢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所以炮台上都购买了这种炮,阿姆斯特朗炮在性能上跟克虏伯巨炮不相上下,因此这一场炮战大明没占到便宜。
海军此时也愤怒了,他们觉得,失败的耻辱必须自己找回来,否则就给6军看了笑话,两大军种早就互相看不顺眼了。
于是海军提出,要登6日本,占领长崎或者大阪两地中的一地。8
………………………………
第六百五十三节 等于愚蠢
大明陆军宣布动员,海军申请要占领日本海港的动作,马上让日本局势紧张到了极点。
英国人始终在试图挽救战争,不是他们爱好和平,只是他们不想看到大明把日本摧毁。
在英国看来,一个积极进取,努力上进的日本,就是英国在东方海洋上封堵大明最好的选择,哪怕日本国力始终不济,但能将日本当作英国制衡大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