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王!”
一个声音钻进李秀成耳中,他不由皱眉。
“谁让你来的!”
是他的小儿子李荣发来了,洪天贵福也跟着一起来了,他们捧着一个径直的楠木箱子。
李秀成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大儿子前几年死在了这里,他就剩这唯一的骨血了。
“九千岁,是我让他跟我一起来的。我们来之前大明皇帝说了,想让我父王亲眼看着我们起事,所以我把父王带来了。”
洪天贵福说着,打开了楠木箱子,里面正是一颗人头,洪秀全的人头,是朱敬伦让他们带来的。
李秀成叹了口气,他实在是弄不明白,朱敬伦将天王的尸首送来美国是什么意思,如果是希望天王在这里安葬,那为什么不连尸骨一起送来,却只送来了一颗头颅,至于说什么让天王亲眼看着他们起事,李秀成认为这是朱敬伦在给他施压,他很不以为意,甚至觉得大明皇帝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李秀成答应了,就会做,犯不着用这种方式激励他。
美国人的阵地一片寂静,刚才他们被打的措手不及,死伤了很多人手,现在又被包围,军官们开始商讨是否要投降。
大多数军官都不愿意投降,因为他们信不过印第安人,早年美国政府之所以发悬赏收购印第安的头皮,说句公道话,是印第安人总是劫杀剥白人的头皮,让美国舆论愤怒所致。
如果投降,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安全,可如果顽抗下去,他们觉得又没有机会突围出去,因此态度一时无法达成一致。
这时候他们看到围在他们前面,举着枪的中国人人群之中,走出了两个人,拿着一个箱子,箱子口打开,露出一个头颅。
那头颅就对着他们的阵地,美国人不知道中国人在搞什么鬼。
突然有士兵惊喜的叫了一声:“旅长,你没死!”
这时候大家看到,刚才明明被打爆了头的野牛比利竟然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只是满头是血,目光呆滞,大家说话他也不回答。
旅长活了,大家就不争论了,投不投降听旅长的。
但比利却没回答大家的问题,反而直接从腰间拔出了佩剑,然后架在了脖子上。
接着众人看到了令人头皮发麻的情景,身材高达的野牛比利站在了沙袋上,一手抓着自己的头发,一手拿着佩剑不断的抹脖子,仿佛在拉锯一般,距离近的甚至都能听到金属切割骨头发出的令人牙酸的声音。
越来越多的美军官兵聚集了过来,他们都被旅长做的事情惊呆了。
当他们看到比利亲手砍下自己的脑袋,还提在另一只手里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他们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这时候无头的比利,一手扔了自己的头,一手扔了手里的剑,无头尸体跳下了阵地,径直朝着中国人那边走了过去。
这时候不仅是美国人傻了,太平军也傻了,连后方包抄的印第安人也傻了,他们没看清楚比利切割自己头颅,但是他们眼睁睁看着一个无头尸体大步向前,不由让人不惊恐。
美国是一个复杂的地方,这里有各种不同的神话交织着,来自西北欧的神话,东南欧的神话,斯拉夫人的神话,希腊人的神话,叙利亚人的神话,也有来自本土的,印第安人的神话,有圣经的神话,有维京的神话,也有印第安人的神话,各种千奇百怪的神话故事交织,孕育出了更加离奇古怪的美国神话,这些爱尔兰士兵普遍相信,这世界上是有女巫存在的。
他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切,越是迷信的人,就越是恐惧。
中国人也迷信,所以太平军士兵也吓坏了,对着这么一个无头的尸首,他们实在是控制不了自己,有人吓得往后退,有人吓得动弹不得,甚至有人直接都尿了裤子。
洪天贵福就尿了裤子,因为他刚才大胆走上前方,而那无头尸体竟然直接冲着他而来。
当无头尸体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一屁股跌坐地上,裤子早就屎尿横流,很快就散发出一股子怪味。
此时没人管空气中的气味,而是惊恐的看到那无头尸体,突然蹲下来,双手捧起了掉落在地的洪天王的头颅。
洪天王的头颅栩栩如生,好像十年前一样,被无头尸体捧起来,然后正正的戴在了自己的脖子之上。
洪秀全的眼睛慢慢睁开,他再次看到了光明,也看到了一个熟悉无比的人。
“忠王九千岁!”
他声音十分沙哑。
李秀成也早就傻眼了,他没有普通士兵那么惊惧,但当他看到无头尸体走向洪天贵福的时候,他心中就有一种奇怪的冲动,看到现在这个情景,他知道这股冲动从哪里来了。
他深呼吸一口气,然后跪了下来:
“臣李秀成,拜见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秀成恭敬的向由无头尸体和洪秀全头颅连接在一起的怪物行礼。
而太平军士兵看到此情此景,突然也有了主心骨一样,一个个或者激动万分,或者恐惧不已,一个接一个的跪在了地上,口呼,“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对面的美军,则一个个面如死灰一样,将手里的武器一个个扔到了地上。
………………………………
第七百四十三节 华人爆发的力量
李秀成清点了人数,自己人死了三百多,美国人死了八百,印第安人还也死了两百多。
美军都投降了,李秀成没有杀他们,而是受教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后,将他们释放了。
他要做的不是杀人,而是尽快的占领战略要地。
内华达山脉中的一处处铁路桥和隧道就是要地,但他暂时没有兵力去做这件事,他带人跟印第安人首领商议,请印第安人沿着铁路,一路往东,知道最后一个隧道口,然后用石头将隧道堵死。
李秀成则亲自沿铁路往西,他必须去驰援三角洲地区的华人,哪里的华人也起义了。
而美国人同样在三角洲地区进行镇压,不过哪里的美军可不是印第安居留地附近要塞中的正规军,不过是一些警察和民兵,就这样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竟然也打不过。
李秀成这次出击带去的人就多多了,他不缺人手,即便很多人已经老了,但组建个三五万能打的还不是问题,问题主要是武器装备问题。
收缴了几千美军的武器装备后,他马上拉起了一万人的部队,而且有三千骑兵,马上派遣骑兵尽快去驰援三角洲地区。
李秀成则率本部兵马,拖拽着大炮随后就到。
当李秀成赶到三角洲地区的时候,华人的危险已经接触,而且他的三千骑兵还趁势攻占了二埠华人称萨克拉门托为二埠,旧金山为大埠。
城里乱作一团,港口有两艘美国炮舰,却不知道该不该开炮轰击,直到他们自己挨着李秀成的大炮后,才选择了撤退。
夺下二埠之后,李秀成的装备给养得到了补充,原料这里的华人储备了更多的军火。
跟当地由劳务公司组织起来的华人武装会合后,李秀成手里的兵力达到了两万人,步枪则多达三万只,因为他们洗劫了警察局和民兵的军火库。
李秀成不敢停留,他必须尽快去夺占旧金山湾的炮台。
当他们刚刚赶到湾区就听到了炮声,原来明军南下舰队已经跟美军要塞炮台交上了火。
这回不死人是不行了,李秀成付出了五百多人的代价,才从后方攻占了跟明军对轰的旧金山要塞,俘虏了这里的三百多美军。
十艘大明军舰,这才浩浩荡荡的开进旧金山湾,跟停在湾内的美国舰队三艘巡洋舰发生了交战,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击沉了三艘美舰,然后彻底掌控了旧金山湾的制海权,大明通往美国的海路畅通无阻了。
他们同样给李秀成送来了海量的军火物资,足够武装五万人的武器装备,还有十几门陆军重炮,以及三百多门各型火炮。
李秀成没有客气,他现在需要这些军火,因为加州的战火还远未熄灭,美国民兵正从各地赶来,他们没有兵力控制加州所有地方,南太平洋铁路,从洛杉矶到美国墨西哥湾一带的休斯敦、新奥尔良都畅通无阻,美军随时都会派兵增援。
李秀成不想等美军从洛杉矶打过来,他打算先打过去,抢先切断美国铁路,他需要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武器。
现在他有了武器,人他从来都不缺,他的计划肯定能实现。
朱敬伦在广州听到加州军情的时候,已经是宣战后第十天了。
李秀成成功攻占了洛杉矶,甚至沿着铁路推进到了科罗拉多河,占领了铁路桥,前锋甚至一度进入了科罗拉多大峡谷。
这个结果朱敬伦一点都不意外,以百万华人为根基,三十万太平军历经多年战争的老战士为骨干,还有神棍洪秀全复生带来的精神动力,在李秀成这样的名将带领下,还无法打下没什么正规军,人口也不多的美国西部一个州的话,那么这场仗朱敬伦也就不用打了。
但加州的局势还远未平静,美国人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跟印第安人斗争了这么多年,养成了美国人的牛仔精神,这些来西部拓荒的美国人又恰好是最好斗的一群人,不管是淘金的酒鬼,还是骑马的牛仔,都不是好对付的。
加州四处烽烟,美国人失去了组织,但他们自行其是发起的反抗,也是很激烈的。
李秀成没有兵力镇压每一处抵抗,这些得等大明正规军到来之后才能解决。
“我们的軍队到了哪里?”
宣战之后,朱敬伦就按照上次的方式,组建了战时内阁。
作战室中,他问总参谋长谢琦道。
“陆军选战第一天就出发了,大概还有一个星期左右就能抵达加州。”
“一个星期!”
朱敬伦点点头。
“你说李秀成能守七天吗?”
“应该没有问题,李秀成是沙场老将,加上准备充分,我想他守一个月都不是问题。最坏的情况,他只要炸了那些铁路桥,美国人半年时间都不可能调集足够的兵力进入加州。”
谢琦说道。
朱敬伦点点头,美国西部南北纵向连绵的山脉,就是最好的阵地,除非走海路否则美军想要到达加州,就只能通过那些山间隘口和铁路,而大多数隘口其实就是铁路的必经之地。
除非:“美国人如果从墨西哥借道呢?或者走巴拿马地峡中转?”
谢琦道:“从巴拿马地峡中转至少也得半个月时间,而且我们的海军目前占据制海权,他们就是过了地峡,也没那么容易登岸,不被送进海里就是幸运的了。至于墨西哥,他们之前承诺过中立的。”
朱敬伦叹道:“担心墨西哥承受不住美国的压力啊,美国在美洲的优势太大了,真的是找不到一个敢反抗他们的邻居啊。”
战前大明在墨西哥也做过外交工作,谁知道墨西哥跟美国那么大仇,竟然不敢加入大明一起对美国开战,还表示自己一定会中立,不是弱国没骨气,而是弱国没实力啊。
“赫德,各国反应有什么变化?”
朱敬伦问一旁翻阅资料的赫德道。
赫德抬头:“目前没有什么变化,法俄还是中立态度。不过各国都以观察员身份,决定向美国西岸派遣军舰。”
“派军舰?派了多少?”
朱敬伦皱眉道。
赫德道:“英国派遣了两艘巡洋舰,其他法俄德奥等国各派遣了一艘。”
大明对法俄分别做出了让步,法国以一千万法郎将马达加斯加岛买了回去,俄国则得到了在葫芦岛修建港口的机会,他们正加紧时间施工呢,所以都表示了中立态度。
尤其是法国,美国公使积极游说法国与美国结盟,但法国始终没有同意,一来是得到了大明的好处,二来,明法战争后上台的克列孟梭是激烈的复仇派,他最大的目标是向德国复仇,在这个目标之外,他不想惹任何麻烦,借机夺回马达加斯加已经是意外的收获了,犯不着再招惹大明。
“看来他们真的是打算观察的。”
朱敬伦点点头。
赫德又道:“陛下,西方各国政府并没有改变态度,但是西方舆论对我国很不利。我担心即便这场战争我们打赢了,失去的东西可能更多。”
朱敬伦道:“失去什么?”
赫德叹道:“国家信用!”
朱敬伦叹道:“不打也会被嘲笑,与其被嘲笑,不如被猜疑。当别人嘲笑你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将你看作同等地位了,而他们猜疑你,更说明他们重视你。虽然这种重视中可能带着恐惧,但也比被人看不起的嘲笑要好很多。”
朱敬伦想说的是,他其实根本就不太在意西方用来评判别国的准则,因为一旦太在意西方人的看法,你就陷入了一种悖论中,无论你怎么做,对方都认为你不对,对方总能挑你的毛病,以老师的身份教训你。
当你不肯通商的时候,他们说你限制了贸易自由,当你开始通商的时候,他们说你没做到自由贸易,当你开始自由贸易了,他们又说你在搞倾销,要制裁你。其实西方人的行为模式根本就没有定式,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他们的利益。
一旦你开始陷入西方话语权下的行为评判体系的时候,其实就开始放弃你自己的利益,转而保护西方人的利益了。
一个星期之后,大明陆军三个军抵达旧金山,总计六万人,登陆之后,第一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陆云起马上就拜见了李秀成,他对这个沙场老将保持了足够的尊敬,详细了解了战况之后,他觉得自己暂时无事可做,因为美军到现在竟然都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力量。
兵部从其他地方得到的消息,只是不断重复美国在征兵这样的消息,这让陆云起不由得想起自己研究过的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联邦军也是在南军的突击之下猝不及防,一片慌乱,文官政府的低效让人发指。
按照美国内战时期的动员效率,陆云起判断他可能要好几个月都无法与美军交战,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该墨守陈规,等对方打过来,而是要主动出击,打过内华达山脉去,去大平原地带迎战美军。
登陆加州第三天后,陆云起将自己的请求发回了国内。
………………………………
第七百四十四节 得意时要知进退
陆云起的报告引起了兵部的争议。
现在兵部的权力变得极大,他们直接向战时内阁负责,他们的意见可以直达皇帝耳中,这种直线型的权力结构,让效率变得极高,只要能得到皇帝的支持,他们可以得到任何资源。
兵部的结构也跟平时不同,陆海军参谋部变得极为重要,陆军和海军参谋长直接归属兵部尚书管辖,共同制定的计划,经过兵部尚书审议之后就能行动,只有战略方向上的调整,才需要有朱敬伦的同意。
陆云起的行动建议虽然规模不大,牵扯的不过是登陆加州的三个军,可是却要打乱兵部之前的计划。
寻常情况下,陆海军都会制定一些针对性的计划,模拟跟某些可能发生战争的敌人作战之时的情况,甚至需要进行相应的军事演习。
大明之前先后制定过对法国、对俄国,甚至制定过对英国的作战计划,可唯独没有制定过对美国的作战计划,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前,谁都没想过大明会跟美国开战。
所以计划其实是在决定开战之前才制定的,一共做了三个计划,是三套不同的方案。
第一个方案,就是登陆美洲,那些美国西部沿海地区,军政两届高层都认为,只要大明能够拿下这些地方,美国必然会寻求和解,然后通过谈判来保证华人在美国应有的权力。
这个方案只需要动用十万兵力即可。
第二个方案,是第一方案失效之后,或者美国人不愿意和解,或者谈判破裂,这时候明军就要跨过美国西部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组成的复杂山地,进逼美国大平原,最终进兵至密西西比河。这时候美国无论如何都应该妥协了,这时候明军将不再只要求华人的合法权利,而是要进一步谋求割让美国领土和赔款。初步目标是取得加利福尼亚州,如果在国际形势不允许的情况下,则退而求其次要求租借旧金山。
这个方案需要投入的兵力在一百万,陆军需要进行一定的动员。
第三个方案,是进兵美国大平原不顺利,或者美国始终不愿意和解,或者有其他意外的情况,让战争必须以战争的方式来结束。此时大明軍队将继续向美国东北进发,目标是华盛顿。第三个方案,还有两个备案,一旦在向东进军不顺利的情况下,允许改变进军方向,可以向美国东南发展,向墨西哥湾进军,攻打德克萨斯等州,然后积极谋求墨西哥加入战争。
在第三方案之下,是要进行全面战争,此时大明陆军需要进行最大限度的动员,预备兵全部进入现役,总兵力扩张到三百万人,并且视情况进行下一步动员。
现在第一方案进展的很顺利,还没等到美国求和,陆云起就要求立刻开进大平原地区,显然跟军事计划是冲突的。
可现在美国没有求和,洋务司的态度是,应该由美国首先提出和谈,这样能够在谈判上占据主动,更容易达到战略目的,如果由大明提出和谈的话,会暴露大明的战争意图,让对方察觉到大明没有进行全面战争的打算的话,他们很可能不会在谈判桌上做太多的让步。
至于美国人是怎么想的,在美国的情报机构由于排华问题,起到的作用不大,情报工作主要是通过收买的一些洋人传来的,可信度有待商榷,总之美国政府公开的态度是愤怒,他们将大明的入侵做了大范围的宣传,已经引起了整个美国的同仇敌忾,政府借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动员,招募了大批士兵,显然美国有打大仗的打算。
这倒也没有超出朱敬伦的预计,美国人如果那么容易屈服,也不会成长到后来的地位,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必然有其内在的雄心壮志。只靠局部的袭击式的战争手段,是很难让美国人屈服的,反而会激发其怒火,就像二战时期日本人做的那样。
“我看不如就准许陆云起出击,趁美国无法在西部集中兵力之前,占领更多的战略要地,以此给予美国巨大的压力,逼迫其早些就范。”
“不行,登陆部队第一要务是要肃清反抗力量,现在四处都有反抗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冒进?”
“海军目前还无法提供足够的保证,在我们彻底消灭美国太平洋地区海上力量之前,不建议陆军进行大规模战斗。”
“可现在如果不抢占有利地势的话,那就错失良机了。现在只用一万兵力能拿下的地方,也许今后得几十万人才能拿下。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现在克服一下困难。”
有两派态度僵持不下,说的还都很有道理。
连朱敬伦都不知道该支持谁了。
他折衷了一下意见:“我看不如这样,等第二期部队登陆之后,在准许陆云起前进。让他尽快肃清抵抗力量,做好进军的准备。”
朱敬伦对前来汇报的梅启照说。
梅启照点点头,再去进行协调,与其说是协调,不如说是传达皇帝的态度的。
但是反对派依然不罢休,反对派的骨干请求面见皇帝。
朱敬伦不由有些不满,他坚信自己的态度已经兼顾了各方意见,算是一个稳妥的方案,怎么还要反对。
反对者是邓世才,以他的身份来反对很奇怪,目前主要的激进派是陆军,主要的保守派是海军,陆军看到成熟的果子而不摘,这很难,而海军则出于后勤补给考虑,反对陆军速战的倾向,如果陆军打赢了,跟海军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打输了,没准倒要怪海军没有负责好补给。
邓世才是陆军出身,以他的身份,应该支持陆军的态度,可他偏偏是最激烈的反对速战的军官。
“叫他进来!”
邓世才进了战时内阁的办公室后,一圈敬礼,这里所有人的职位都比他高。
“你反对进兵?”
朱敬伦张口就问。
邓世才毫不客气:“是的,陛下!”
朱敬伦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邓世才道:“因为我军现在极其危险。”
朱敬伦一愣,不由皱起眉来。
“危言耸听,直接说你的道理。”
他不太喜欢这种一开口就唱高调的,像极了春秋时期的纵横家口气。
邓世才道:“目前的战局,看起来对我军极为有利。可这本就在意料之中,美军已经三十年没有打过大战了,高级将领还都是南北战争时期的老将。中下层军官几乎没有任何与强国对阵的经验,而我军几年前才在越南与法军血战过,所以取得目前的战果并不值得骄傲。”
朱敬伦催问道:“还有呢?”
邓世才道:“目前我们连基本的情报真实性都无法保证。美国国内情况一无所知,所有的情报要么就是从美国的内线发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