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世才道:“目前我们连基本的情报真实性都无法保证。美国国内情况一无所知,所有的情报要么就是从美国的内线发出来的零零散散的消息,且不说真实性如何,这些消息自身就很矛盾。最有用的信息,反而是从欧洲传过来的,可这些消息,也不过是一些美国公开的新闻报道,其中对美军的信息,对美军的消息,目前根本就无法保证。深入敌国,却不知敌情,这本身就是危险的。而且还要深入腹地,后方还不稳固,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朱敬伦道:“我不是说让后续部队登陆后,才准许陆云起进军的吗?”
邓世才道:“即便后续部队到了,也应该以稳定后方为要,不能急着进攻。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情报网。上次我们能打赢法国,英国人提供的情报至关重要。可这次英国不会向我们提供情报。一切消息都经过欧洲来搜集的话,恐怕准确性和失效性都无法保证。”
朱敬伦冷静了一下,邓世才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深入敌国,后方不稳,一旦稍有败绩,则进退失据,进不得,亦退不得,倒时候就没有了回旋余地。
朱敬伦发现他也犯了错误,那就是看到目前进军太过容易,而轻敌冒进,实在是不愿意看到那么容易摘的果子错过了。
“倘若我们一直都无法恢复情报网,那我们就不进攻了吗?”
朱敬伦反问道。
邓世才道:“如果无法恢复情报网的话,微臣以为,必须做到三点方可进兵。”
朱敬伦道:“哪三点?”
邓世才道:“其一,海军攻占夏威夷,从而彻底将美国海上力量赶出太平洋。这样确保两条运输补给线路,一条从上海往西北至阿拉斯加中转,一条从台湾出发经夏威夷中转。其二,必须肃清敌后力量,彻底稳定后方,才能放心前进,否则容易重蹈拿破仑侵俄之覆辙。其三,必须得到墨西哥的支持。”
轻敌冒进导致彻底崩溃的例子朱敬伦知道,还知道很多。邓世才举的拿破仑的例子是一个,拿破仑一路进兵至莫斯科都势如破竹,可就是因为始终无法肃清反抗力量,结果一旦前方受挫,连一个后退的机会都没有。另外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统治者或者军官都受不了扩大战果的诱惑,结果导致扩张过大,最后造成了整个局面的崩溃。从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到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无不是这样,后世有无数的推论,假如德国不进攻苏联如何如何,加入日本只占领满洲和华北如何如何,都是这种扩张过速导致消化不良的结果。
这些朱敬伦冷静下来能够理解,但墨西哥对这场战争有这么重要?
“墨西哥与战局如此重要?”
朱敬伦不解道。
邓世才道:“关乎胜负!”
………………………………
第七百四十五节 已无退路之人与已无退路之局
邓世才随即解释。 要看书 ww要w・1ka书nshu・
认为如果能得到墨西哥的支持,第一,大明队可以就近从墨西哥进行物资补给,不需要长途跋涉横穿整个太平洋进行运输,运输压力大大降低不说,而且更有保障。第二,得到墨西哥支持之后,大明海军可以使用墨西哥的港口作为基地,改变目前这种只能从太平洋方向发动攻击的窘境,如果海军拥有墨西哥湾的基地的话,就能封锁美国东岸,这样给美国的压力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谈。第三,墨西哥一旦支持大明,哪怕他们不参战,哪怕他们不允许大明使用他们的港口,光是从情报方面,墨西哥就能就近为大明提供即时的信息,从这一点上来看,甚至比他们直接参战更有利。
可以说墨西哥一旦站在大明一边,将彻底补齐大明的所有短板,让这场战争回到对等的状态,双方各凭本事,而大明在军事实力上,要占有绝对的优势,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邓世才看问题的方面跟其他人都不同,应该说更全面和更仔细。
朱敬伦也不由得信服,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干涉是不是一个错误,或许这种专业的问题,就该交给这种专业的人处理才是。
他突然感到邓世才这个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一般认为,此人立场有问题,当初他没有站在陆军的立场,帮助兵部的文官打击了陆军中的少壮派势力,在陆军内部一直有叛徒的身份,甚至被称作陆军之耻。
但朱敬伦绝对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背叛的事情,尽管他的行为跟陆军的利益不和,但也绝无背叛的可能,地位到了他这种高度,做事情往往出自理念,只能说他的理念,跟陆军的主要军官不一致,而不能说他背叛了整个陆军。
也许是让他雪耻的时候了。
朱敬伦想道。
“如果将我们的指挥中心设在前沿,你认为会不会更方便指挥?”
朱敬伦问道。
邓世才摇头:“陛下,万万不可,此战胜负是小,陛下安危安危更为重要。”
朱敬伦笑道:“你误会了,我可没有御驾亲征的癖好。我是说,如果将指挥中心放在第一线,会不会对战争更有利?”
邓世才点头:“战场瞬息万变,所有行动都要传回国内做决定的话,确实影响战机。壹 看书 w ww・1kanshu・”
朱敬伦问道:“那如果让你亲去美国指挥作战,你能保证比后方的兵部指挥更好吗?”
邓世才愣了愣,眼睛似乎都猛地凸了一下,呼吸有些急促。
“陛下,微臣才疏学浅”
朱敬伦打断了邓世才的假谦虚:“你就说你能不能做的更好吧?”
看到邓世才的胸膛在明显的起伏,显然他很犹豫,又很激动,甚至可能有些紧张。
说自己不行吧,那是假谦虚,说自己行吧,那就等于打兵部的脸,而且会让他错失一个巨大的机会,可如果说自己行吧,又显得太不客气,太浮躁了。这也就是中国人会如此,换做外国人,哪怕是日本人呢,都会主动请战的。
在朱敬伦的逼视下,邓世才缓慢开口:“理论上将指挥中心靠近前敌”
朱敬伦又打断他:“我不要听理论,我只想问你行不行?”
“到底行不行?”
朱敬伦连续逼问。
“行!”
“大声点!”
“行!”
朱敬伦看着邓世才:“你确定你行?”
邓世才道:“我行!”
朱敬伦笑了笑,气氛顿时放松下来。
“那好,你收拾一下,即刻启程前往美国,全权负责指挥前线战斗。你怎么打我不管,后方什么情况,你也不用管。”
尽管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邓世才还是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然后慢慢跪下,恭恭敬敬的叩拜在地上。
朱敬伦赶紧扶他起来:“跪什么跪啊,这武将最不能是软骨头,快起来!”
但邓世才不起来:“陛下。微臣斗胆,微臣敢立军令状,若微臣前去,一定能答应这场仗。但微臣有三个条件,陛下能允微臣,则微臣即刻出发,若陛下不能允准,则微臣去了也是白去,倒不如不去。”
朱敬伦叹道:“这倒跟我讲起条件来了。丹麦的军校是怎么教你的,还没学会服从?”
邓世才坚持道:“陛下赎罪。只是事关大局,微臣不敢不提前禀明。”
朱敬伦道:“你说吧。”
邓世才道:“第一,微臣在前线,进兵缓急,接应由微臣定夺。第二,无论海军、陆军都应以微臣的命令为准,不得受其他干扰。第三,前线军资、财务,微臣有调动之权。”
财权,兵权,这可都要了啊,这本是犯忌讳的事情,他能当面提出来,要么是枭雄,要么是坦荡,难题在朱敬伦这里了。
朱敬伦沉默片刻:“你知道你要这些东西,会让你没有退路的吗?”
邓世才道:“微臣已经没有了退路,要给自己留退路,就打不赢这场仗。”
朱敬伦一愣,他想到了美国的潜力,真的将美国的潜力激发出来,那是非常可怕的。二战时期的日本就是例子,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却组建起了远超珍珠港的军事力量。现在看来,如果美国人铁了心要打这一仗,以美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实力,要组建起数百万队,不是什么难事。邓世才说的对,要留后路的话,这场仗真的不好打,不但他个人不能留后路,整个国家都不能有后路啊。
想到这里,朱敬伦突然发现,贸然发起这场聚集美国未来国运的战争,也许真的有些轻佻了。
“好,我准了你了!”
邓世才一头磕在地上,起身后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出去了。
“陛下,不可啊。”
“陛下,军人掌握财权,于国大大不利啊。”
“陛下”
邓世才一走,一群劝谏的。
朱敬伦摆了摆手:“不用说了,我意已决,你们都还没看清局面啊,他倒是看清了。”
其实朱敬伦还是把邓世才想的过于复杂了。
邓世才离开兵部之后,马上坐火车回了一趟家,他去了他祖父的坟前,他祖父已经死了二十年,可是祖父死的时候,家人甚至都不通知他,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祖父就是被他给气死的。
当年他祖父阻挠修铁路,是他亲自回来劝说,还把祖父骗到了外地,回来的时候,铁路桥已经过了他家菜地,他祖父直接气的痴呆,没几年就死了。
结果邓世才就被族中看成了叛逆,尽管没有将他开除族籍,但除了他的血亲,没人在跟他联系。
宗法制度下,这种族权跟个人权势之间,有时候是重叠的,比如如果邓世才没有气死他祖父这件事,几年之后他很可能继承族长的地位。可是出了这件事,他就会被家族排挤。
宗法制度下,族权是永远大于个人权势的,即便你再位高权重,到了家族内部,也得听族长的。这如同西方的教权一样,在神权时代,即便某个国王的权势再大,一旦得罪了教皇,教皇宣布开除国王的教籍,这个国王也只能光着脚去雪地里站着向教皇请罪。
在中国,哪怕你成了一国宰相,在家族中,也必须听从族长的,至少是服从族规。民国时期,谭延当时在任湖南督军,在湖南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可是他母亲病逝,族人硬是不让从正面出殡,因为谭延母亲是小妾,不是正房。谭延自己趴在目前的棺材上,说他死了,让抬他出殡,才得以让母亲的棺材走正门。谭延这样的巨头,在民国那种乱世,尚且被族规逼得没有办法。更何况是邓世才呢,论官职他是不受人待见的武官,根本就没办法跟谭延比,而他气死了他祖父,如何能让人接纳。
可问题是当年的邓世才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他却站在官府的立场上,将他祖父骗走,当年他很可能知道后果的,可他还是选择了那么做,而那么做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后路了,因为他已经回不了宗族了。
在后来他帮助官府排挤了少壮派的势力,他肯定也知道自己今后在军中也没有后路了,可他还是做了。他这种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将自己逼的没有退路,如果不是心里有信念,真的说不过去。
现在他再一次将自己逼得没有退路了,他要到了一个人能拥有的一切权力,一旦失败,他只有死,不死于敌,就死于法,而很可能他会提前自杀。
至于说邓世才将美国的军事潜力看的透彻,那倒还没有,虽说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以工业实力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了,但那仅限于欧洲国家,欧洲之外则是另一个标准,欧洲人习惯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总认为别的国家,即便工业实力雄厚,也总低白人一头。
这种观念让欧洲国家错估了两个国家,一个是欧洲国家意大利,一个是亚洲国家日本,高看的是意大利,低估的是日本。
邓世才没有看到美国的潜力,他不知道他遭遇的是一个没有退路的局面,但他先将自己逼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
“爷爷,你说好男儿要尊华夏攘夷狄,马上封侯光宗耀祖。恐怕让您失望了,尊华夏,攘夷狄,我就要做到了。马上封侯我也快做到了,但光宗耀祖,我怕是做不到了。”
他刚刚拜访了族长,但是被拒而不见。
邓世才很痛苦,他洒下了酹酒。
然后敬了一个军礼,决绝的转身离去,他要直接去九龙,乘船去美国。
………………………………
第七百四十六节 夏威夷海战
邓世才出发前就拿到了所有的权力。
他将以前敌总参谋长的身份,全权指挥这场战斗,除了皇帝没人能驳回他的命令,他的命令除非有皇帝直接干涉,否则所有人都必须立刻执行,违者以抗命论处。
前线作战的陆军必须服从他的命令,海上作战的海军必须服从他的命令,连后方的所有军事机构,甚至文官政府都必须服从他的命令。
邓世才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他每天忙着阅读一切跟美国有关的东西,美国的战争史,美国的历代总统传记,欧洲人写的关于美国的游记等等,他要尽一切可能多了解这个敌人。
他没有翻看已经搜集来的情报,因为他知道这些情报等他到了美国,就已经过时了,比如他现在就不知道,一场海战已经打响。
大明海军跟美国海军争夺夏威夷的海战。
大明派出了十五艘铁甲舰,由五十艘后勤补给船支持,才能从台湾出发直抵夏威夷,打这场海战。
他们是宣战后就出发的,这个季节,夏威夷一带的气候不是很好,五到十月的雨季,也是暴风雨多发的季节。
所以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却没有任何选择,攻占夏威夷是极为重要的,关乎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可能是海军要打的唯一一场海战,美国人早在1873年就租借了夏威夷的港口,虽然还没有正式修建军港,但却能够允许他们常年停靠战舰,战前的消息表明,美国在哪里有三艘铁甲舰。
至于地面力量,美军在哪里驻扎的部队不超过三千人,尚不及大明随行的海军陆战队的一半,夏威夷王国本国的武装力量更是不值一提,之前很长时间都没有正规军。而且由于这些年美国对夏威夷渗透的很厉害,在夏威夷经营种植园的,大多都是美国商人,他们攫取了夏威夷大量特权,政府顾问是美国人,甚至政府官员都是美国人,美国在当地是上层人物,美国商人甚至长期跟夏威夷王室联姻。
但这不意味着夏威夷跟美国关系很好,恰恰相反,因为始终出于被美国吞并的担忧,夏威夷政府谨小慎微的维系着自己的统治,最忌惮的国家就是美国。
所以大明在夏威夷的军事行动,是有可能得到夏威夷王国的支持的。
而在民间层面,虽然美国占据着经济的上层,可是夏威夷人口中超过一半却是华人,夏威夷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太平洋群岛国家,1791年卡美哈梅哈国王才统一了各大岛屿,建立了统一的夏威夷王国,很快西方传教士就来到了岛上,在之后的几百年间,基督教和天主教取代了原来的夏威夷宗教,西方人不但带来了宗教文化,还带来了病毒,夏威夷人口在西方人到来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降低到了原本的三分之一,当蔗糖产业发展起来后,需要大量人口,不得不从中国和日本引入劳工,现在岛上人口大概三十多万,华人就有十五万,本地人反而只有十三四万的样子。
就像在加州一样,这里的华人自然也起义了,但他们能否占领港口要塞和炮台,则完全无法知晓,宣战之后这里的消息就断绝了,就算后来有消息,海军也收不到,这个时代,海军一旦进入了大海就成了聋子。
很显然,起义失败了,当陈阿达抵达檀香山港口的时候,看到港口上飘扬的还是美国旗帜。
美国三艘铁甲舰,已经出港迎战,陈阿达不知道什么这是什么打法,为荣誉而战?
美国旗舰是缅因号军舰,这是一艘排水量7294吨,航速1745节,主要武备4门254,6门152舰炮的铁甲舰,1889年11月下水,是比较新的战舰了。
另外两艘为哥伦比亚号及其姊妹舰明尼阿波利斯号军舰,排水量8402吨,装备1门203,2门152舰炮,这两艘军舰老实说不能称之为铁甲舰,因为装甲很薄,但是速度很快,原是设计用来进行商业封锁的武装战舰,是美国海军仅有的大型装甲巡洋舰。
这就是美国最大的三艘战舰,剩下的还有排水量3024吨波士顿号巡洋舰,3730吨的查尔斯顿号巡洋舰,值得一说的是,波士顿号在较小的排水量上安装了较重的大炮,有2门203,6门152舰炮,而查尔斯顿号则是仿照阿姆斯特朗公司以前为日本和智利造的巡洋舰建造的,连材料都全部是从英国进口的,设计理念比较新,1884年下水,是美国第一艘不用风帆的巡洋舰。
就这么几艘值得一说的战舰,他们就敢出港迎战,只能说他们勇气可嘉,但现在美国在夏威夷也没什么军港,珍珠港要美西战争后,美国才会修建,而檀香山是一座商港,缺乏基本的武备,美国人的选择也不多,要么出港作战,要么离开回国,显然他们并不打算回国,他们打算为了荣誉一战。
陈阿达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火气,看到美国人的做法他颇有些感触,让军舰打出旗语,请求美军名誉的放下武器,保证会按照国际公约给予他们尊严的待遇。
美国人回复,美国軍人没有跟侵略者进行苟且的习惯,请大明海军不要侮辱美军,也不要侮辱自己。
美国人高傲的回答过后,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炮火,炮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美国夏威夷舰队告别了历史舞台。
一场没有任何奇迹发生的海战,却具有绝对重要意义的海战结束了,很快陈阿达就登上了檀香山港口,夏威夷王国宣布接受大明的占领,但不意味着夏威夷向美国宣战,他们表示自己严守中立。
陈阿达没有逼迫夏威夷王国表态,只是表示战争期间,夏威夷港口将由大明海军占领,希望夏威夷王国谅解。
此时陈阿达已经了解了夏威夷的情况,当地的华人确实发动了起义,但是仓促的起义,不但没有打下夏威夷的港口,反而损失惨重,然后他们转战乡村,跟一些美国种植园主的雇佣兵在乡下游击战呢。
………………………………
第七百四十七节 愤怒的美国
陈阿达马上派出两千海军陆战队,进入农业区去帮助这些华人,同时收缴当地美国人的武装,当地美国人虽然没有华人多,但也有两三万人,且多是年轻的男性冒险者,武装起来是一股不小的抵抗力量。
同时陈阿达也得到了旧金山那边的消息,美国西岸海军力量甚至还不如夏威夷这里,因此也已经被大明海军肃清,大明海军司甚至在旧金山的联合钢铁造船厂中交货了一艘铁甲舰,是为建造完工的俄勒冈号铁甲舰,是美国唯一开建的三艘万吨级铁甲舰,没想到还没完工就被大明缴获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大明海军控制了太平洋航线的制海权,打通了夏威夷甚至大明港口到旧金山航线。
陈阿达一面配合华人清剿美国种植园主武装,一边开始安排海军巡航,通知国内可以走中太平洋航线了,从琉球出发,到夏威夷,大型商船完全可以直航。
消息传到大明,朱敬伦很是高兴了一番,但他没有任何指示,他在等邓世才到达美国后的决策,他决定从现在开始,将自己从战争中抽离,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这场战争,以免做出任何不理智的决定。
此时的旧金山气氛十分紧张,原本高高在上的白人很少上街了,街上都是来回巡视的大明士兵,各个路口都有军人站岗,尽管已经通知了本地居民,他们可以恢复以前的生活,大明是一个文明国家,保护私有产权不受侵害,可是依然没人愿意多上街,除了必不可少的购买一些生活物品之外,上街的唯一理由是打听离开旧金山的航班什么时候到。
战争并没有让旧金山跟外界断了联系,尽管美国游船是不敢来了,但英国轮船还是会定期的从温哥华开往旧金山,旧金山的白人,但凡有点经济实力的,都想乘船去加拿大,然后转往美国,有的是躲避战争,有的则是打算参加战争,他们需要去美国东部,相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
大明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吓倒这个国家,相反却激起了整个国家的愤怒。
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对待华人的不公,是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他们一心认为,是大明这个野蛮的东方国家,无端入侵了他们,偷袭了他们。
大明向美国宣战,不但没有让美国人反思他们的种族主义,反而让他们认为,他们之前的排华都是对的,你看看,现在战争一爆发,那些华人都拿起枪来对待给了他们生存机会的美利坚合众国,这还不足以说明这个国家早就对美国不怀好意,这个种族一直以来就在寻求着伤害美国吗,这样的种族难道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