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朱敬伦就去关心另一件事了,这是一件让他十分矛盾的事情,因为有历史经验,朱敬伦很少遇到让自己矛盾的问题,在相当多时候,他都是游刃有余,可在这件事上,他确实矛盾重重,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就是朝鲜的东学道起义。

    今年1月份的时候,数千东学道徒在全罗道参礼驿集会,展开了“教祖伸冤”运动。

    所谓教祖伸冤,其实就要求给他们东学道的教祖崔济愚进行平反,崔济愚在1860年,为了对抗传播入朝鲜的西方宗教,也就是所谓西学,创立了融合儒释道以及朝鲜民间信仰的东学,与西学对立,俗称东学道。

    崔济愚周游各地,宣传东学思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朝鲜王国担心此人借机兴风作浪,形成类似白莲教一样的**力量,1863年将他逮捕,次年以传播邪教的罪名处决。

    崔济愚虽然死了,但是他创立的学说反而影响力更大了,这就是历史上常见的悖论,往往某种宗教领袖活着的时候影响力未必很大,一旦死了,反而越传越邪乎,活着只是人,死了反而成了神。

    主要原因就是,这种人物的死,容易将各种**的力量集中起来,大量对政府不满的力量都希望打着这种人的旗号,所以影响力反而会变大。

    崔济愚死后三十年,朝鲜的东学道已经发展出了几十万信徒,这些年东学道不时的对抗政府,抗捐抗税之类的时间从未断绝,但大都是在乡下帮助普通百姓主持公道性质的,尚未发展成全面对抗政府的行为。

    直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积累了三十年的东学道和积累了三十多年的朝鲜社会矛盾结合起来,终于到了爆发的边缘。

    1893年3月,东学道信徒集中在首都汉城,在王宫景福宫光化门前“伏阁上诉”,并不断举行威示活动,要求政府为其教祖崔济愚平反并承认东学道合法地位,以及驱逐在朝鲜的外国人(除中国人以外)。

    1893年4月,上万名东学道信徒在忠清道报恩郡举行大规模集会,公开揭起“斥倭洋倡义”的大旗,后来被朝鲜政府以软硬兼施的方式强制解散。

    虽然朝鲜暂时压制住了这种对日本和洋人入侵不满的民间组织行动,但一场大规模的**行动正在酝酿,东学党起义的大局已经无法改变了。

    朱敬伦知道,就是这场起义引发了满清和日本的战争,当然日本蓄意找借口,跟满清的战争迟早要爆发,这只是一个机会,如果没有这个引子,日本迟早还是会找借口开战,但又能推迟几年。

    因为根据大明的情报,日本人的备战还在进行中,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今年才刚刚掀起了第二轮省钱造舰运动,显然日本觉得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充足,要知道李鸿章的北洋水师看着还是很唬人的。

    李鸿章在这个历史上,依然打造了一只规模相当的北洋水师,跟历史上的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概是受到大明的刺激,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是四艘,两艘德国建造的定远、镇远,还有李鸿章挪用铁路借款向英国订购的两艘吨位更大的万吨铁甲舰安远和抚远。

    不得不说国家庞大有国家庞大的好处,随便挤一挤建造军舰的资金就有了,尽管满清的财政比历史上更困难,但他们没有打那场成本高昂的新疆之战,节省了上千万两军费,加上比历史上遇到的海上威胁更大,但是大明就多次进军渤海湾,给满清朝廷上下带来了巨大的海防压力,李鸿章借助这股压力,就打造了比历史上规模还要庞大的北洋水师。

    相对北洋水师,日本的舰队则变化不大,依然是以巡洋舰为主,速度比较快,火炮比较新。因为一艘铁甲舰动辄上百万的成本,让日本有些消受不起,因为满清的财政困难,日本的财政其实也很困难,由于受到大明的强势挤压,历史上原本让日本收获了大部分外汇来源的茶叶和生丝产业,始终举步维艰不成气候。

    在明治维新的大方向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财政比历史上还要紧张的条件下,日本依然能打造出一只以装甲巡洋舰为主的舰队,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这样的日本,真的有勇气跟满清开战吗?

    朱敬伦很怀疑甲午战争是否会再次爆发。

    这就是他矛盾的地方,因为他实在是判断不出这件事的好坏来,历史上这一仗,就是打醒满清士大夫迷梦的一仗,此战过后,满清文人士大夫兴办实业的风气才开始打开,这个历史上,由于大明的带动作用,满清士大夫比历史上要开明一些,鼓励创办洋务的呼声更高,但仅限于官办的洋务运动,即便是山西土财主开办的煤矿,其实也是加入了大量官股,官府派人监督的官督商办企业,虽说商办,其实那些监督在企业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普遍,搞的土财主们纷纷撤资,撤不出来的,也基本上不再愿意继续增资了。

    如果不让日本打醒满清的文人和精英,即便大明统一了全国,还得在北方重新进行现代启蒙,重新推动北方人工业化的热情,那实在是费时费力,没准还要引起怨忿,带来民族分裂的危机。

    可如果让日本这个打手出面,狠狠的打击一下满清士大夫阶层的腐朽思想,在他们大受震动,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引入西方科技的理念之后,大明在一统全国,在思想上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而且朱敬伦还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甲午战争之所以在士大夫心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正是因为大家难以接受日本这样一个小国,一个被中国人蔑称为倭寇上千年的“下等国家”,竟然能过打败大清上邦,这是一种强烈的屈辱刺激。

    在士大夫阶层对满清政府的战败感到最为屈辱的时候,也是他们对这个政权最不满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大明能够站出来,让他们摆脱这种屈辱,他们必然心向大明。

    所以说甲午战争,其实也是大明统一中国的一次最好的机会。

    趁着满清战败,李鸿章签订屈辱条约,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浪,慈禧太后***鸿章平息众怒,满清朝堂最为混乱,社会矛盾最为激烈的时候,如果大明突然兵临北京城下,似乎极有可能逼迫满清统治者放弃权力,就类似袁世凯时代逼迫隆裕太后一样。

    那时候的隆裕比慈禧要弱,可这时候的大明却比袁世凯更强,而且强的多的多。

    所以此事未必不能成功。

    这样就避免了朱敬伦统一全国最大的一个担心,那就是流血漂橹的现实,唯一让朱敬伦忧虑的是,借机一统全国后,如何应付可能发生的地政缘治崩溃问题。

    在才是让他矛盾的地方,让他不知道如何取舍的地方。

    于是他决定赌两把,一赌日本敢不敢借机开战,如果日本开战,大明全力支持李鸿章,再赌日本会不会胜利。

    如果日本真的开战,而且再次取得胜利,并且同样的要求割地赔款,同样的刺激了整个满清的民众和士大夫,朱敬伦就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一统全国。

    而在甲午战争之前,大明希望能够解决美国战事,从而在甲午战争之后随时可以北伐,朱敬伦相信,今年邓世才就应该能够解决美国了,不是直接灭了美国,而是取得足够美国做出让步的胜利。

    陆地上,攻下休斯敦,并且再打赢一两个大会战,大海上,海军能成功进入墨西哥湾,并以武力对抗,或者灵巧游动的方式,在美国东部保持存在。

    朱敬伦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大明愿意撤出美国领土,美国人即便再死硬,也应该接受给予大明移民以欧洲移民同等的权益了。看深夜福利电影,请关注微信公众号:ok电影天堂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七百六十三节 大会战序幕

    邓世才到目前为止,做的都让朱敬伦很满意,他自己也很满意。

    经过两年多的控制,他已经成功在美国西部建立了比较牢靠的统治,当地白人要么走,要么服从,基本上接受了新秩序,还得到了印第安人的支持,帮助印第安人打造了新的经济体系。

    原本印第安人是以游猎为生,还相当的落后,白人带给他们的,除了疾病、死亡之外,好处大概就是教他们学会了骑马。

    当美国还没有建立,西班牙人引入美洲的马匹,已经从墨西哥进入了北美大平原,繁衍出了媲美野牛的野马群,这里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简直就是野马的天堂。

    印第安人通过驯服这些野马,学会了骑马,同时野马也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之一。

    但随着美国南北战争后的西进运动,短短几十年间,一千多万头野牛就被美国白人猎杀殆尽,野马群也消失了,茫茫大平原从草原变成了农田和牧场。

    美国人想要的只有土地,对印第安人的要求只是驯服,所以他们愿意付出精力向印第安人传播他们的宗教和文明,却很少有兴趣帮助印第安人培养一个适合他们的经济体系。

    邓世才也不过是无心插柳加上跟白人的诉求不同,所以偶然间给印第安人带来了一种新的经济方式,那就是游牧。

    当时邓世才提出,希望政府能往美国派来一些牧人,帮助印第安人在南加州的荒芜地带上建立牧场。

    大明政府分别从云南的高山草场上和蒙古草原上招募了一些牧人,游牧的方式,就是那些蒙古牧人带来的。

    他们本是蒙古王爷家里的札萨克牧奴,花些钱就能买来,比云南的牧场主更容易派遣,所以后来大明政府主要从蒙古草原上招募这些牧人,前前后后送来了三千多人,有男有女,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派来的。

    当这些牧人度过了一开始的语言障碍之后,很快就融入了印第安部落中,他们跟印第安人一样,喜欢自由,喜欢喝酒,喜欢骑马打猎,印第安人也喜欢他们,从他们手里学会了放牧牛羊,学会了制作马奶酒,学会了制作奶酪,酥油茶等等。

    于是南加州的印第安人在两年之内,就渐渐转型为游牧经济,在南加州一带的草原上来回游牧,放羊的各种牲畜也大肆繁衍生息,一开始他们只有几万头牲口,政府资助了一批,现在已经翻了两倍,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可以向外出售。

    南加州的印第安人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快就传授给了其他地区的印第安人,毗邻的内华达州的印第安人率先学会,然后往新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等大平原地区传播。

    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人口开始增加。本来随着大平原地区的野牛消失,印第安人的生计就陷入了绝境,加拿大有一个印第安部落中,有个著名的猎捕野牛的印第安猎手,野牛消失前,他是部落里的英雄,当野牛消失后,他就实业了,衣食无着,整日饮酒度日,最后当白人发现饥饿的捕猎能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女并吃掉之后,逮捕了他,以食人罪处决。

    从印第安勇士堕落到杀妻的醉鬼,其实并不是他们天生如此,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英雄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接受不了那种精神打击才变得如此。

    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尚且如此,比加拿大更悲惨的美国就不用说了,美国的印第安人要么靠政府的资助,要么就是给白人打工,做佣人为生,生活在部落里的印第安人,大多也就是一些小农,而且他们十分不喜欢农耕,不喜欢约束在土地上。

    印第安人自己没有知识帮助他们转变经济模式,大明占领军无心插柳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经济模式后,他们十分喜欢这种骑在马上,唱着歌,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获得稳定食物来源之后,印第安人的人口开始增长,年轻人开始不断的生儿育女,之前的颓废一扫而空,历史上,随着白人的西进,曾出现印第安人普遍不愿意养育后代的惨剧,直到后世,在美国的众多民族中,哪怕印第安人已经变得相对富庶,可生活依然很堕落,大量饮酒,服用毒品,生育率和寿命都是各种族中最低的。

    显然后世的印第安人得到了财富,但却丢失了灵魂。

    现在他们在骑马高歌中,找到了他们的灵魂,从优劣民族顺利转型成了游牧民族。

    这又带来了另一个变化,那就是他们更不愿意被拘束在保留地中了。于是他们的酋长向占领军申请后,軍队允许他们在无主的荒地上自由放牧,而他们则向占领军献出了忠诚。

    大明占领军可以允许印第安人自由流动,白人政府不行,因为大明占领军不在乎美国的土地,而白人政府最看重的就是土地,他们将土地当作资产,通过将土地资产化,来获取资金修建铁路,铁路公司又将土地拍卖,变成农民和农业公司的农场,变成牛仔和牧业公司的牧场,所以他们不可能允许印第安人占据太多的土地,所以他们不可能帮助印第安人从游猎经济转型为游牧经济,在不限制他们天性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维持生活。

    短短两年时间,显然还不足以让蒙古草原上运转了几千年的游牧经济,在整个美国广泛传播,也仅仅是在南加州,是在占领军的大力支持下,才开始形成一定的基础,并且开始影响其他地方,要完全形成一种经济模式,恐怕还需要时间的孕育。

    但大明占领军不可能永远留在美国,一旦占领军走了,印第安人跟美国人的又一轮生存空间争夺战争会再次爆发。

    印第安人对明军的支持力度很大,已经有五万印第安骑兵加入了邓世才的部队,考虑到这个时代西部总计才只有十几万印第安人的现状,基本上可以说,印第安人几乎全民皆兵在帮明军打这场仗,其中大半在李秀成麾下服役,洪秀全带来的宗教效应恐怕也起到了作用。

    他们在李秀成麾下,与马有为的骑兵军一起行动,不断的兵出大峡谷进入大平原地区,进行大范围的游动作战,将丹佛的几十万美军一直牵制在这里不说,还大肆破坏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导致白人大量流失,有的加入了民兵进行自卫,有的逃到了东部地区,同时一个个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则不断的加入他们,可以说这场战争也算是一场印第安人起义。

    印第安人、太平军和明军骑兵组成的骑兵对美国中部地区的牵制,让邓世才在德州等西南地区的控制更加稳固,运输条件大大改善。

    此时墨西哥对大明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了,他们的外交官开始私下跟大明公使接触,开始讨论一旦墨西哥参战,墨西哥能获得的利益,以及战后保住这些利益的问题,显然墨西哥政府,或者说迪亚斯那个毒菜者的脑子很清醒,收复失地或许不难,难的是如何保证不被美国人报复。

    尽管在美墨边境爆发的战争,大明軍队在墨西哥人眼皮子底下取得的一次次胜利,让墨西哥国内参战的舆论高涨,但也让迪亚斯意识到,现在美军和明军打的这种规模的战斗,已经不是墨西哥玩得起的了。

    如果没有大明的保护,即便墨西哥收复了那些失地,战后也不可能保得住,甚至墨西哥自身还会遭遇危机,他这种毒菜者最在意的,还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其他都相对次要,所以墨西哥人更关心的不是如何在战争中夺取利益,而是大明会不会保护墨西哥,会保护到什么程度。

    结果大明公使很难向墨西哥政府做出保证,至少很难保证一旦战后墨西哥遭到美国的攻击,大明会向美国宣战这种程度,双方的合作,只能局限在战争之中。

    在没有足够保证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始终不敢加入战争。

    但对于削弱美国这个邻居,墨西哥政府却是十分乐意的,虽然不敢说暗中支持,但至少他们默许了民间商人做一些违反中立的事情,比如向明军提供军火。

    临近埃尔帕索的墨西哥城市华雷斯,是有相当不错的工业基础的,这里是墨西哥的棉纺织中心,因此催生了一批纺织机械相关的工业,虽然很多都是美国人投资的,但也有墨西哥本地人经营的一些工厂,哪怕是做维修生意的小工厂,稍加改造也有能力修理军事装备。

    墨西哥人对美国的观感让当地民族意识更强烈的资产阶级精英显然更愿意支持明军,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们就开始接一些帮明军修理装备的工作,同时棉纺厂也向明军提供一些布匹等物资。

    墨西哥的支持,加上这两年恢复了加州、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等地的工业工厂,现在这些全都在軍队管理下为军事服务,大明軍队的装备保障也得到了大大改善,同时兵力也开始大幅度增加,这一切现状,让邓世才可以发动新一轮的攻势了。

    1893年8月,明军开始向奥斯汀集结,攻打休斯敦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9月,随着军队集结完毕,后世称作休斯敦会战,明军在美国境内进行的最大的一场战斗打响了。
………………………………

第七百六十四节 授旗

    美国人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他们的征兵法案虽然遭到了反抗,但很轻松就镇压了,接着是源源不断的兵员进入战区,休斯敦作为主战区,他们向这里投送了一百万新军,让这里的兵力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而邓世才的总兵力也才一百五十万人,可以说旗鼓相当,但邓世才对打赢这场大战的信心十足。r  nn

    这是一场恶仗,没有任何奇谋可言。

    从明军主力抵达休斯敦的那一刻起,正面的炮火交锋一天都没有断绝,漫长的战壕将休斯敦整个围了起来,美军只有在面向河港一侧,保住了一条狭长的通道,才不至于断绝跟外界的联系。

    双方的战壕挖的犬牙交错,几乎平行到了海边。从一开始明军就打算先用战壕将休斯敦围困,而休斯敦守军则以战壕对战壕,出现了明军在越南战场上,跟法军一起比赛挖战壕的场景,后来在一战战场上,同样出现了德军和法军奔向大海的现象,双方都向向对方侧翼运动,对方则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只能不断的挖掘平行战壕对峙。

    战壕平行到海边之后,就是双方互相渗透了,打了三年仗的双方,对于堑壕战已经不陌生,没人愿意离开战壕主动进攻,因为那意味着送死。

    所以即便是接近对方,也是通过挖掘迂回战壕的方式,逐步逼近对方,这种战术,早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军在工程的时候就用来防御过城上的大炮,只可惜随着步枪的发展,欧洲一段时间发展出了排队枪毙战术,这种方式反而忘记了,由于排队枪毙战术,随着西方拓展殖民地时代在落后的非洲和亚洲国家面前所向披靡,导致西方人过于迷信这种战术,一战的战场上他们依然在用,结果导致大批士兵被机枪屠杀。

    在进行休斯敦会战的同时,明军还分兵攻下了从科珀斯到科罗拉多河口一带的所有墨西哥湾沿海港口,并且分兵据守当地炮台,不给美军通过海路从明军后方登陆的任何机会。

    美军沿着休斯敦通往加尔维斯顿港口的道路两侧,修建了长达八十多公里的多层战壕组成的防御体系,其中局部地区还使用混凝土加固,变成坚固的要塞。

    明军则沿着美军阵地修建了平行的阵地,并且向美军阵地渗透,试图攻占美军阵地,从而切断休斯敦跟外界的联系。明军的大炮已经通过曲折前进的战壕,在前线建立了隐蔽于壕沟中的炮兵阵地,可以轰炸到铁路和公路线,可依然无法切断美军的补给线。

    步兵冲锋已经变得不可能,双方都发明了各种反击的手段,分别装备的大量机关枪只是其一,美国人拉上了通电的铁丝网,明军则在阵地前扔了许多三角钉,双方还都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在这种情况下,步兵冲锋只能成为灾难。

    明军发动了多次攻击都无法切断休斯敦的补给线后,不得不停止了无谓的牺牲,长期对峙起来。

    这时候海上的军事行动变得至关重要了。

    历经四个月的航行,明军巡洋舰队克复了巨大的困难,先后以补给船加煤的方式,接力绕过了南美州,进入了大西洋,再沿着美洲东海岸北上。

    路上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美军舰队袭击。

    历经两年多时间,美国海军已经颇具规模,美国造船能力虽然在南北战争之后持续的退步,可美国工业实力放在那里,他们短期内恢复了大量造船厂,军舰如同下饺子一样进入海军序列。

    但年轻的美国海军,显然没有大明海军老道,他们多次在绝对优势之下,被大明海军舰队凭借速度优势摆脱。

    可是大明的补给船队损失惨重,已经先后损失了三十多艘补给船,每损失一艘,都会大大影响巡洋舰队的前进。

    他们不得不停留,甚至回撤,想办法再次取得补给。

    如此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