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处于大明的控制之下了,他们没人想打破这种脆弱的平衡,所以暂时没有点破,打算先将慈禧和光绪从大明的控制之下解救出来,然后在谈逼迫大明撤军的问题。

    此时的各国外交极为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英法即有可能联合大明对抗德俄,也有可能联合德俄对抗大明,平衡随时都可能打破。
………………………………

第七百八十七节 赫德威胁英国人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德国第一个放弃请太后和皇帝回北亰的提议,因为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皇帝答应德国,租借南通给德国,租期为九十九年。

    有了南通为基地,德国就能渗透进入长江流域,这里可是中国地区最肥美的一块肉啊,英国每年从这里捞几千万英镑的利益,德国也想分一杯羹。

    俄国人则更加坚持让慈禧和光绪还朝了,因为他们提出的,希望满清同意他们在蒙古驻军,并且修建一条从恰克图过境东北,抵达海参崴的铁路的要求。

    俄国不满意,英国还不满意呢,他们无法接受大明吞并满清,可现在大明控制了整个北中国,这跟吞并了这里有什么区别。

    而且还控制满清许可了德国在南通的利益,这不是让德国来这里分割英国的利益吗,英国绝不能看到满清朝廷成为大明手里的傀儡,至少不能成为专属大明的傀儡,这个政府注定沦为傀儡的话,大英帝国也想当他们的主子。

    但他们还不想撕破脸,打破目前脆弱的平衡,是赫德来找朱敬伦谈的。

    赫德隐晦的表示了对北方大明士兵控制地方的担忧。

    “你觉得那是大明的士兵,不,你想多了。那些都是当地的青壮组建的民团,只不过他们都在大明軍队中服役过而已。英国1812年跟拿破仑战争的时候,不也强征美国人服役吗,还引起了跟美国的战争。同一个民族,难免有一些复杂的关系。”

    朱敬伦失口否认是大明在控制那些士兵。

    赫德也不点破,只是担忧道:“只是列强或许不这么看啊。而且大清朝廷允许德国占有南通,严重侵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恐怕英国会采取行动的。”

    朱敬伦笑道:“我看大英帝国还是不要采取行动的好,一旦把清廷逼急了,他们万一联俄可就不好看了。”

    “联俄?”

    赫德沉默了片刻。

    这意味着如果英国逼迫的话,有可能把大明逼到俄国那一边去,这样在东亚地区,就形成了明俄两国对抗英国的局面,除非英国能将德国拖入战争,可现在德国的胃口得到满足,暂时不可能跟英国合作,反而在之后要跟英国竞争长江呢,这些年德国的商船发展的很快,已经排在大英帝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二大船运国家了,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对德国意义重大。

    大明和俄国联合对抗英国,英国是没有任何办法在这个大陆上发挥影响力的,至少目前看来,这块大陆上各大势力还保持平衡,但十分脆弱,一旦平衡打破,英国没有力量获取最大的利益,只会让大明和俄国吞下最大的蛋糕。

    而如果英国人不过问的话,大明和俄国势必产生冲突,赫德觉得大英帝国最好维持平衡为好,这是他的态度,但英国人开始寻求不一样的结果。

    他们不能容忍大明控制满清了,在他们的计划中,彻底瓜分满清也是一种选择。建立各国的势力范围,彻底瓜分满清,让北中国沦为殖民地,遏制大明崛起的势头,用复杂的欧洲平衡取代这里,相信到时候英国人依然可以玩转这里的政治。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赫德通告中说的,大明被逼无奈之下,跟俄国合作,联手将英国的影响力排挤出东亚大陆,没有俄国的合作,英国觉得他们控制不住大明。

    于是英国开始跟俄国接近,但俄国的胃口太大,他们要整个东北地区。

    一旦俄国取得整个东北的控制权,英国封锁俄国的政策也就破产了,俄国将成为一个拥抱海洋的国家,一个将陆权延伸到海权的帝国。

    德国的胃口同样很大,他们要整个山东,以此为代价他们才愿意配合英国制衡俄国。

    法国的胃口倒是不大,他们没兴趣在局势复杂的渤海湾取得立足点,显然这几年法国跟俄国的密约虽然大家不清楚,但都知道法国肯定跟俄国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而德国一直在试图破坏这种秘密协议,不但放弃了对俄国的贸易战,威廉二世还不遗余力的拉拢俄国,在美国问题上,这次在中国问题上,威廉二世都极为照顾俄国。

    英国突然发现,他们有被大陆国家孤立的架势,光荣孤立看来没能让他们的地位变得超然,变成欧陆国家争相拉拢的对象,反而真的有可能让他被孤立了。

    到头来英国发现,只有日本比较听话,可惜日本实力弱小,他们的陆军力量动员下来,只有三十来万人,而且工业水平落后,让这样的国家进入东亚大陆能拼的过谁?不管是拥有三百万陆军潜力的俄国,还是已经成功组建过六百万軍队的大明,都不是日本能对抗的。

    转了一圈,英国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听一听大明的建议,只要大明不完全吞并满清,只要他们允许大英帝国在清廷保持足够的影响力,由他们掌控这个傀儡政权也不是不能接受。

    此时的大明在做什么呢?

    向各地派去了名义上的公使,由慈禧和光绪向这些督抚下密令,让他们与大明公使多亲近亲近。

    这些公使其实就已经成了各地的太上皇,除了张之洞控制的湖北,依克唐阿控制的东三省之外,各地督抚其实都任命了。任由这些大明公使一个个会见地方官员,拉拢这些地方官员,对于配合的留任,对大明充满敌意的由督抚出面直接罢免。

    大明在一步一步撤换满清各地排斥大明的官员,全都换成亲明的官员,显然正在为统一这个国家做着准备。

    同时还控制慈禧和光绪,下达了维新变法的谕令,要求各地督抚依各地形势展开地方革新。结果各地督抚纷纷表示,目前治安混乱,应该组建新式警察机构,过去的巡捕显然已经不适合了。于是在各地以民团身份存在的大明军官控制的士兵,摇身一变变成了警察,彻底获得了合法的身份。

    控制了警政,比控制军队对地方政治的意义还大,可以说控制了警政,才意味着控制了地方政治。

    后来法国在摩洛哥推行的警政改革,引起德国强烈的抗议,险些酿成两国战争,就是因为警政太过重要。

    英国坐看大明一步步蚕食满清政权,却毫无办法,因为除了大明,没有一个国家的渗透能力达到这个水平,俄国都不行。

    大明又已经让德国占有了南通,严重侵入了英国的核心利益区,此时英国除非愿意联俄,否则根本无法制衡大明。

    但朱敬伦让两面派赫德去跟英国谈判,必须保证英国的中立,赫德成功完成了任务,让英国公使跟大明达成了一项协议,大明保证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特别利益,维护英国在满清取得的一系列特权,保证不直接吞并满清,将南北中国并为一国。英国则答应,与大明联合抵制俄国南下,一旦大明因此跟俄国发生战争,以前达成的军费援助依然有效。同时不反对大明軍队驻扎北方,至少大明軍队在直隶、东北地区驻扎,大英帝国不与反对。

    显然这项协议扫清了英国和大明暂时的争执,只要大明继续执行这项协议,那么双方关系就不会破裂,联合制俄的态势就不会改变,而这份协议的时效是十年,英国借此保持了北中国地区十年的平衡,而大明则保持了十年内对抗俄国的盟友。

    不过大明真的打算等十年吗,十年之后才统一国家,不,朱敬伦等不了那么久,最快明年,最慢后年,他就要一统天下,这种事情,拖得越久,就越麻烦,他不能等列强都将力量渗透进了满清后才动手。

    至于英国吗,用一个协议稳住而已,让赫德操作这件事,将赫德跟英国一起坑一把,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只是朱敬伦对赫德能够说服英国人有些好奇,这么复杂的局面,就是朱敬伦解决起来都感到有些头痛,他们不知道赫德是通过什么方法让英国打消对大明的担忧,转而支持大明对抗俄国的。

    一问才知道,原料赫德并没有打消英国对大明的担忧,反而可能加重的,但加的十分的重,重到英国不敢贸然跟大明决裂的程度。

    赫德告诉英国人说,印度距离俄国很远,但距离大明很近。尤其是现在铁路相通,一旦英国与俄国联合对抗大明,大明不太可能将主要兵力调去北方跟俄国开战,反倒是有可能通过铁路进入印度,赫德问,大英帝国真的要准备跟一个能够组建六百万陆军,在美国这个一万多公里外的地方苦战三年的国家在印度打一场地面战争吗?

    这让英国人明白了,他们在东亚大陆要维持的平衡,其实已经跟他们欧洲维持的平衡一样了,不再是防止任何一个国家独大,而是要让已经形成的大帝国之间保持平衡,让各大帝国之间互为仇敌,而不是将任何一个帝国的火力集中到英国身上。

    就像他们在欧洲维持德国和俄国的平衡,他们现在要玩转大明和俄国的平衡,而不是跟这两国某国的联盟打一场地面战争,而且是直接在印度爆发的战争。所以英国不是将大明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到北方去,去跟俄国熊较量,这样才能维持平衡。

    至于北中国,这已经跟东欧一样,不再是大英帝国能够控制的地域了,而应该作为大明和俄国之间争夺的区域,大英帝国最好从这里抽身,否则不然要卷入惨烈的陆地争霸中去,英国人明白了,从今往后,他们在北中国最多只有商业利益,而没有政治利益了。

    赫德说法让朱敬伦很惊讶,这意味着赫德威胁了大英帝国,而且还威胁成功了,赫德果然是一个英国人,只有他了解英国人最在乎什么啊。

    但问题是,只要大明对印度有威胁,那么大明和英国的合作基础就会很脆弱,就好像德国一开始发展海军,德国跟英国的矛盾很快就超过了英国跟俄国之间持续了百年的矛盾,大明和英国决裂的时间不会太远了。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七百八十八节 吞并满清的基础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甲午战争后第一年,1896年,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显然最后高达二十五亿日元的债务,让他们的财政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尽管在列强的夹缝中,他们捡拾了朝鲜这盘剩菜,但经济发展依然疲弱,朝鲜人也不肯配合他们的掠夺,不时的反抗,他们想进一步的话,西安已经成为傀儡的满清朝廷还要说几句,俄国人也会说几句,日本觉得打这场仗打的真是莫名其妙。

    这种莫名其妙的战争,也让日本政府饱受非议,没能取得任何特权不说,分明就是帮了大明一个大忙,大大推动了大明一统天下的进程,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到,大明控制了整个中国,只差一个仪式了。而日本却依然被排挤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之外,没有任何所得。

    历史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工业发展飞速增长,一个说法是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可事实上这笔赔款既没有用到教育上,也没有用到发展最快的轻工业上,而是绝大多数用到了军事和军事工业上。

    可是这场战争之后,日本的国内资本投资金额由245亿日元增至931亿日元,增长了28倍;雇用10人以上工厂总数由3740家增至8274家,增长了119倍;使用原动力工厂数由675家增至3741家,增长了454倍;日均开动纱锭数由382万锭增至129万锭,增长了238倍;铁路营业里程数由2039英里增至4495英里,增长了12倍;轮船总吨数由110250吨增至656745吨,增长了496倍;出口贸易金额由18971万日元增至28950万日元,增长了223倍。

    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完全是靠投资带动的,而是靠市场来撬动的。战前日本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没有份额,可是战后十年间,通过获取的特权,他们至少抹平了跟洋人竞争的特权劣势,结果很快就用廉价的商品排挤了西方列强的市场,短短十年间他们就将英国棉纱从中国北方排挤了出去。

    可现在日本不但没有得到市场,连赔款都没有拿到,得到的只是满腔的仇怨,以及萧条的经济,日本第一次经济危机在战后提前爆发了,跟世界其他国家都不联动,只是日本自己的危机,他们还没有能力影响到其他国家,倒是对大明有些冲击,因为他们开始廉价倾销本国的生丝和棉纱。

    不过在这种程度的冲击之下,大明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890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从1893年开始恢复,1894年,大明不但结束了跟美国的战争,而且开始获得了巨额赔款,美国为了让大明尽快撤军,一次性支付了八十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这笔钱让大明国内的通货紧缩瞬间就度过去了,甚至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充足的货币供应,加上世界经济局势的恢复,大明生丝、茶叶和各种手工业品的出口开始恢复,法国市场成了主要市场,美国市场渐渐萎缩,但大明的棉布开始返销印度市场,大明生产的粗布是仿制美国粗布,在中国市场上反响良好,是唯一大规模销售的机织布,结果在印度同样受到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结实耐用,穿着并不舒服,城市中产白领不喜欢,但干粗活的农民和工人喜欢,而劳工阶层,显然占据了中国和印度的绝大多数。

    美国粗布因为战争,直接被排挤出中国市场,大明成为机织粗布的唯一供应商。加上大明本国发展起来的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突然从战场上撤回来,手握数百两军费没处花的退伍士兵,都是庞大的消费能力。

    战争的影响是,华人在美国西部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光是加州的华人就超过了两百万,而且还在日益增多,美国政府暂时都不敢惹这些华人了,因为李秀成手下太平军为主的华人持枪比例比美国人还高,明军撤退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了上百万只枪支,让他们变成了一只让人生畏的軍队,美国政府在没有解决西南的美利坚第二联盟国和东南地区黑人暴动的情况下,是不想招惹这些华人的。

    战争中,大明商人发展了美洲西岸的贸易网络,持续不断的向秘鲁、玻利维亚等国进口大米,向智利进口铜矿,让大明商人介入了这些国家的市场,开始形成从小商人到大的进出口商人的商业链覆盖,并且着俄商业链在美洲西岸形成了互联互通,从北方的阿拉斯加到南方的智利,华人商业网络彻底铺开。

    战后这个网络开始吸纳大量来自大明的商品,大明价廉物美的商品,就像21世纪一样,迅速占领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给大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出口份额,同时跟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持续,极大的增进了跟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在不断开拓的市场助推下,1894年底,大明经济就迅速恢复,1895年马上就转入高速增长。

    轻工业的发展,又给重工业提供了市场,刚刚完成转产的机械工业,迎头更进一步,迅速填补了机械行业的空缺。

    轻重工业的同时发展,让大明经济增长惊人。告诉发展的工业,早就了大量的中产阶层,又带动了高级消费能力,助推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一切都让大明经济开始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

    日本在日俄战争前的工厂数打到了八千多家,可大明早在明法战争时期,就拥有了这么多工厂,其中光是缫丝厂就有三千多家,美国战争时期,大明的动力工厂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家,但这种数量相比美国就差远了,美国是以十万计算的,一个经济危机他们倒闭的工厂往往就有上万家。

    工厂数量是一方面,质量是一方面,大明的工厂比日本的工厂普遍要大,上个经济周期中,就开始向集中发展,经济危机中大量工厂倒闭,许多经济效益更好的工厂开始兼并那些破产工厂,大型工业开始出现。

    大明已经不在统计一百人一下的无动力作坊了,百人以上的动力工厂,就高达一万家,这比日本日俄战争之前还要强大,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主要人口都在比较富庶的两广和江浙地区,平均人均收入又比日本高得多,所以市场规模相当大,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英国、美国和俄国,居于第四位,比法国、德国都要大得多,这样的大市场,自然会催生大工厂。

    日本日俄战争前,产业工人也不过五十多万人,可大明光是一个兵工厂,就已经拥有了三十万产业工人,重工业领域中的工人人数就高达七八十万人,轻工业中容纳的工人数量更是高达两百万人,这已经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的工人数量了,可以说大明的工业水平,不但远远超过了日本,甚至已经超过了俄国,悄无声息之间,就已经成了世界前列的工业大国,但大明依然算不上是一个工业国,因为庞大的人口规模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

    几百万工人,相比一亿多人口,那只是九牛一毛,算起来产业工人比例其实也就跟日本相当,要不是仗着庞大的体量,根本就没有能力跟美国打那么多年。

    但是大明的商业资本极为雄厚,这主要得益于历史上长久的丝茶瓷器垄断贸易,让中国地区流入了海量的贵金属,同时催生了庞大的商帮,你永远都算不清民间商业积累的规模,当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些资本迅速投向市场,转化为各种产业资本,助推经济飞速的发展。

    可以说,早在工业化之前,大明的商业积累就已经是世界级的水平了,除了英国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或许印度可以一拼,印度的殖民地化让印度的工业化成为一个梦幻。

    每一波工业热潮中,都有上亿的资本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迅速转变成工业资本,像胡雪岩那样的豪商一旦杀入一个领域,迅速就能成为巨头型资本,这让大明的大型工厂十分密集。

    雇佣工人超过一百家的工厂有一万多家,而上千工人的工厂就有一千家,对比法国这个数字才有一百多家,德国是五百多家,当然法国的工业实力还是强于大明,因为他们的中小企业有一百多万家,而大明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引进西方技术是一个昂贵的投资,中小企业玩不转。

    但是大明的手工业作坊数量庞大,朱敬伦相当保护这些手工业,无论是跟满清的战争,还是跟太平天国的战争,都尽力保护工匠,这导致大明的手工业作坊数量高达五百多万家,如果采用西方的工业化生产,他们很容易就能转变成法国小企业那样的工业。

    这些庞大的手工业,填补了大型工业无法顾及到的细分市场,不但在大明市场上攻城略地,而且大肆开拓着其他国家的市场,量少,价高,特色的手工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缺销路。

    所以这些手工业反而在大明出口中后来居上,继生丝和茶叶之后,第三个达到了亿两规模,并很快超过了生丝和茶叶,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

    手工业雇佣的工人数量不多,平均下来只有三人,但就已经雇佣了两千多万大明劳工,是最大的就业产业。尽管他们并不未来,可这些产业很现在。

    轻重工业,手工业,铁路工业,良好的经济状况,让大明吞并满清拥有了物质基础,不趁着这个时机吞并满清,等经济危机爆发,大明也就没什么能力来承担突然加入国土的几亿贫困人口的管理投入了。

    所以那个十年,朱敬伦等不起,大明也等不起,但国际外交的压力,必须提前解决。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七百八十九节 一统天下的准备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别的国家暂且不说,英国是肯定会反对的,他们是世界秩序的收益者,当然也就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任何地方的变化,都会影响他们的权力,关键是英国想要继续维持对世界秩序的权力,他们就必须让世界按照他们的设想运行,可世界是发展的,所以往往推动世界发展的后进实力,总是会跟英国这样的霸主国发生冲突,21世纪如此,19世纪同样如此。

    大明要一统天下,必然跟英国发生冲突,英国人甚至打算联合欧洲列强集体干涉大明,这一点是十分恐怖的,英国的海军实力,运输能力,德国的陆军实力,海运能力,以及俄国的陆军实力,这三个国家加起来,不但能够击败大明海军,登陆中国大陆,也有能力远距离投放兵力,打败大明并不是理论可能,几乎是必然。

    唯一要考虑的是,这几个国家对远距离作战的高额投入的顾虑,他们能不能收回成本,不是没个国家都有英国那样的经济实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