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857-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一要考虑的是,这几个国家对远距离作战的高额投入的顾虑,他们能不能收回成本,不是没个国家都有英国那样的经济实力的。
所以跟英国达成的协议,不过是拖延,给大明和平吞下满清做准备争取时间,这个时间不能太长,夜长则梦多,变故太大,西方组成联盟干涉的可能,满清朝廷不配合的可能,几乎可以断定,一旦给英国人足够的时间,他们肯定能组建起一个瓜分中国的利益同盟,也可以肯定,只要时间够长,慈禧是不会安分当傀儡的,一旦认为列强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她们就会有异心生出来,朝鲜王室不就是这样吗,一会儿投靠满清,一会儿投靠日本的,后来还投靠俄国,最后玩崩了,闵妃都被日本浪人杀死,听说还那啥了。
朱敬伦早就定好的三年,第一年是1894年,趁着日本跟满清开战,大明开始秘密渗透满清,展开商业布局和外交布局;第二年是1895年,战争结束,趁着慈禧和光绪始终,摸清了满清督抚的态度,跟他们建立联系,在各省派驻公使,充当太上皇角色,慢慢撤换当地官员,做好大明接管满清政治的打算;第三年就是今年了,今年的任务是,进一步控制北方的政治局势,同时跟列强达成谅解,至少做到,在大明吞并满清之后,不会跟英德俄三个海陆势力加起来碾压大明的国家作战。
在这三个国家中,大明跟俄国的矛盾很难调和,跟德国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发生的几次冲突,也都是德国的中二皇帝的莫名其妙挑衅,出自于种族主义和中二气质,完全跟利益无关。
跟英国的冲突,主要是英国试图维持东亚大陆的军事政策,不愿意大明一统东亚大陆,然后变得没有敌手,接着就开始威胁英国的地位。但跟英国的欧洲大陆平衡不同,东亚大陆哪怕失衡,也威胁不到英国本土的安全,所以英国未必会冒着印度被大明进攻的风险,加入围剿大明的行列。
所以英国和德国是可以争取的,而俄国是无法争取的,割自己的肉喂鹰也许喂的饱,但喂熊吗,傻子都不愿意试。
于是大明的外交准备开始向德国倾斜,大明驻德公使开始频繁跟德国互动,寻求双方的共同利益,一改往日抵制德国对朝鲜的野心,开始私下表示,如果德国还想要朝鲜的釜山湾的话,大明愿意出面说服朝鲜将这里租借给德国。
釜山湾是朝鲜最好的条件最好的深水良港,这一点德国人早就调查清楚了,不然几年前也不会贸然向大明提出这种要求,结果在大明和英国的联合抵制下没能得到这里,现在大明主动提出帮忙,他们何乐不为。
牺牲朝鲜的利益虽然可耻,但总比牺牲大明的利益要好的多,而且引入德国势力,对朝鲜也不是坏事,至少他们可以借助德国的力量,抵制日本这头更狠的饿狼了。而德国一旦在釜山立足,日本肯定不满,他们已经将朝鲜视作囊中之物,算是跟满清打那一仗唯一的收获,现在德国要在这里立足,必然招惹日本。英国很可能不愿意看到德国势力侵入东亚,会跟日本站在一起。
日本不是大明的目的,挑起德国跟英国已经很紧张的关系才是目的,一旦英国跟德国不能联合,干涉大明统一中国的力量至少就少一个,少了任何一人,大明的压力就减轻了一大半。
德国已经强占了南通,对英国的长江利益造成了巨大威胁,英德关系在亚洲这里很僵,如果再因釜山问题,双方对峙的话,德国从利益上,是会选择一个帮助他们开拓利益的大明呢,还是一个处处给他们设置障碍的英国不难选择,从感情上,威廉二世中二病一犯,可是会说出他是唯一一个喜欢英国的德国人这样的蠢话的,他对英国不满的时候,说什么都不奇怪,而且他一旦不满,在让他配合英国,几乎不可能。
说服朝鲜并不难,因为朝鲜人已经暗中联系了大明很多次,日本对他们的压力太大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朝鲜朝堂都在向满清通风报信,几千年来的历史,让他们更信任中原国家,而不信任日本。日本唯一的收获是朝鲜后,大力经营朝鲜,日本的工业品在朝鲜疯狂倾销,换取朝鲜的粮食,造成了朝鲜粮食短缺,不断的饥荒,却不能阻断贸易,只能接受日本不断向朝鲜输出饥饿。
日本捧起来的大院君,不但给满清通风报信,满清战败之后,他马上派人来联系大明,表示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还赞扬大明才应该是中原正统,是朱明王朝的传承者。
但大明始终没有答应朝鲜的要求,现在联系朝鲜,以让朝鲜出借釜山湾的代价,换取大明和德国的共同保护,相信朝鲜不会拒绝,如果拒绝的话,那就让德国人派巡洋舰去威慑一下好了。
伍崇曜密会大院君的使者,向对方陈述厉害,告诉对方,大明一国现在已经无法对抗日本和英国的联合,必须引入其他强国才能对抗,但大明可以保证朝鲜的安全,帮助朝鲜保持江山社稷的独立,甚至逼迫日本撤走在朝鲜的军事力量。
至于大明的信用问题,伍崇曜说,大明轻易不下许诺,可是一旦下了许诺,必然赴汤蹈火,让朝鲜看看越南,跟大明签订了同盟条约之后,现在法国都不能侵略越南了,琉球则是最好的例子,琉球当年被日本灭亡,大明兵发日本,让琉球复国,看看这些年大明在越南和琉球做的事情,可曾在两国驻军,可曾在两国颐指气使?
朝鲜确实对大明不干涉邻国内政这一点十分向往,日本对朝鲜的干涉太严重了,扶持亲日派,整天叫嚣着要改什么革,今天这里不对了,明天哪里不对了,大院君觉得,他简直就是一个儿皇帝。
如果能放弃一个釜山,而保全整个朝鲜,这笔账相当划算,况且一旦朝鲜强大了,也未必不能收回来。
朝鲜唯一担心的是德国如果对朝鲜有所图谋,是否会像日本那样侵凌朝鲜,甚至变本加厉,或者跟日本一起瓜分朝鲜。
这些伍崇曜都表示,可以立约为凭,大明愿意为此做担保,一旦德国毁诺,大明誓死保卫朝鲜。
话说到这里,朝鲜使者就没有疑问了,但他不能做决定,得回去汇报大院君。
大院君仔仔细细询问了会面的每一个细节,他最后很关心大明的诚意问题,使者表示,大明的伍大人十分严肃认真,不像诓骗朝鲜,而且诓骗朝鲜这样的小国,是会让大明这样的上邦蒙羞的,他分析说,就他观察,大明这二十年来始终对琉球以礼相待,未有侵凌之事,而且对越南,对暹罗等番邦也是以怀柔为主,不曾干涉国政。
大院君这才放心,他是国王的父亲,以前跟儿媳妇斗得厉害,但现在儿媳妇被日本浪人杀了,他成了朝中威望最高的大臣,但事实上朝堂上说了算的,是日本人扶持的亲日派,连国王都不敢反对这些亲日派,更何况他一个权臣了。
去年闵妃还没死的时候,暗中怂恿朝鲜国王,也就是他儿子不经内阁同意而单独任命4名协办,日本驻朝公使井上馨怒不可遏,进宫质问高宗是否为王妃干涉,并以撤回当时在镇压东学党起义的日军为威胁,朝鲜政府五大臣被迫代表国王向井上馨认错。
亲日派的开化党当初是闵妃为了对抗大院君而扶持起来的,现在开化党成为日本控制朝鲜的工具,闵妃集团已经死了,大院君就成了唯一有能力对抗亲日派的力量。
在取得大明的支持之后,大院君决定放手一搏,决定租借釜山湾给德国,换取德国和大明的双重保护。
大明以此为基础,才跟德国商议,提出德国要租借釜山,就必须承担对朝鲜一定的保护,德国人认为,让朝鲜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他们都不会拒绝,能在东北亚拥有一个优良港口,德国将能在开拓日本、朝鲜和俄国远东、中国东北的庞大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对德国利益是极大的促进,他们愿意付出这些代价。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七百八十九节 日德纷争
很快达成一致,在秘密状态下,三方签订了一份保护和租借条约,规定了各自承担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十分细致,朝鲜人能想到的都列到了上面。
条约签订完后,三方才向外部宣布,一时间舆论哗然,因为这又是一次没有经过内阁,闵妃、国王和大院君决定的政策,一直把日本蒙在鼓里,日本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军舰很快就派去封锁了釜山。
驻扎朝鲜汉城的軍队立刻威胁王宫,在景福宫附近驻扎,进行军事演习。亲日派官员集体上书要求废除这项条约,并纷纷弹劾大院君,在内外压力之下,朝鲜国王不得不罢免了大院君。
此时德国表示了强烈的态度,决定向釜山派遣八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并且公开声明,德国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日本如果想要试图挑衅德国的威严,德皇命令德国远东舰队有权力不经请示直接开火。
让德国人难堪的是,此时德国海军虽然有72艘舰船约19万吨。但这时德国还没有万吨以上的战舰,而多为两三千吨级的二等巡洋舰。其作战能力也多限于防御本国的海岸和河口,事实上他们真的跟日本开战,恐怕只会让威廉二世蒙羞。
日本态度强硬,他们对国际局势的了解,可不是满清那群老爷,他们很清楚,德国海军是个什么货色,在欧洲号称侏儒海军,日本有信心即使德国海军都到了远东,他们也能一一收拾了,所以坚决封锁釜山,同时向朝鲜施压,让他们废除跟德国和大明签订的条约。
德国人此时骑虎难下,八艘巡洋舰派往东亚,有可能被日本歼灭,不派的话,威廉二世大嘴都说出去了,求助于大明可以,但让德国人向一个东亚国家求助,威廉二世抹不开脸,这倒霉孩子越来越觉得德国应该有自己的大海军了,不然连日本这样的国家,都可以对德国说不。
威廉二世不断的发出声音,表示德国应该有自己的强大海军。
德国一要发展海军,英国就开始紧张,你德国已经有了欧洲最强大的陆军,现在还要发展海军,你们离英国本土又那么近,这不是要搞事情吗,马上开始游说德国,安抚德国。德国也算是唯一可以用海军讹诈英国的国家了。
结果大明期待的英国支持日本和德国对峙没有发生,反而是英国开始安抚日本,希望日本不要紧张,希望日本能够容许德国在釜山建立基地。事实上是,英国对朝鲜根本不重视,他们能容许日本独霸这里,让德国在这里扩张又有什么关系。与德国建设海军对英国的威胁相比,让德国在一个自己不关心的地方扩展,对英国没有任何损失。至于日本的态度,他们跟英国还不是盟友呢,即便是盟友也比不上大英帝国本土的安全性重要。
威廉二世发现讹诈的效果非常好,英国人不但答应支持他们在釜山的利益,甚至许诺帮组德国维护在南通的利益,这让威廉二世认为,德国更有必要拥有一支自己的海军了,没有海军都能让英国这么紧张,一旦德国海军强大后,大不了用扩建海军威胁英国呗,肯定能获取更多的利益。
他的奇葩思路说白了,就是他想建海军,想什么办法都要建。
而且日本人不是那么容易安抚的,他们根本不配合大英帝国,朝鲜是日本的利益线,德国侵入这里,犹如俄国侵入印度,这让日本如何接受。
大英帝国转而寻求大明的支持,英国人发现还是离不开大明。
而且英国也认为,德国进入朝鲜,虽然伤害了日本的利益,让英国处在萌芽状态中的,用日本取代大明制衡俄国的计划破产,但德国制衡俄国恐怕比用日本制衡俄国更靠谱,俄国人对朝鲜也有相当大的野心,也试图修建一条从海参崴到釜山的铁路,也对釜山有图谋。
日本人此时又犯二了,日本浪人冲入了朝鲜王宫,发动了政变,结果在政变中,闵妃被打死,威廉二世趁机发表了对日本强烈的抨击,什么黄皮猴子,未开化等词汇都用出来了,丝毫没有顾及到打击面太广,连带大明都打击到了的现实。
此时大明提出了强烈抗议,趁机满足英国的要求,派出四艘铁甲舰,二十艘巡洋舰的庞大舰队开赴朝鲜海域,向日本施加强大的压力。
日本有胆量跟四艘铁甲舰为主的北洋水师开战,却知道跟大明海军开战毫无胜算,因为大明海军中除了这四艘铁甲舰外,还有三十多艘呢,大明海军跟德国海军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日本只能认怂,将惹祸的外交官撤回国内,同时撤走了一部分驻军,借此平息事端。
也默认了德国舰队进驻釜山。
受此屈辱,日本人岂能甘休,不甘休就要大造军舰,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大海军,又一轮扩军备战开始了。
很显然这是针对大明的,但威廉二世硬说这是针对德国的,马上推动国会,通过了建造十二艘铁甲舰的海军法案,德国比历史上提前两年进入了扩张海军阶段。
英国人对德国人的行为极为不满,与德国的对抗开始升级,暂时还没有压到英俄矛盾,估计等威廉二世的大海军有一定规模的时候,英德矛盾就会升级到超越英俄矛盾的程度。
德国扩建大海军,在亚洲逐步扩张的另一个后果是,让日本开始跟俄国越走越近,日本开始跟俄国秘密沟通,如何遏制德国在朝鲜半岛扩张的问题。
面对东亚局势的又一轮紧张状态,英国人越来越感觉对这一地区有心无力了。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对大明的政策,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英国一旦逼迫大明,大明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对应,而大明的对应,往往会让局势更加复杂,更加紧张,复杂和紧张的程度,已经开始让英国感到头痛。
英国此时明白,大明已经成长到足以惹起英国控制不了的状况的程度,此时说遏制似乎已经晚了,要么直接打击,要么只能合作。
德国和俄国的扩张,已经让英国感到很紧张了,这时候更紧张局面还是发生了。
1896年12月,大明终于宣布,跟满清朝廷达成一直,光绪皇帝跟大明特使在西安签订了明清合并协议,同时满清皇帝发表了禅让表,焚表祭天,表示满清失德,该禅让给有德者。
………………………………
第七百九十节 给满遗找个去处
一手是正规的外交条约,一手是传统的禅让典礼,同时照顾了新派和老派,同时满足了西方和东方传统,做到法理完备。
但即便再完备的法律程序,也减少不了外部的阻挠。
俄国率先发表声明抗议,拒绝承认这份合并条约,认为是大明非法吞并了大清帝国,要求大明退兵,还政给大清皇帝。
英国随即发出了强烈抗议,认为大明违反了跟英国的十年协议,大明擅自破坏远东地区的平衡,希望大明能够放弃这份合并协议,继续维持之前的局面。
日本紧跟其后,不承认大明对大清帝国的吞并,表示保持大清的领土完整,是之前各方共识,大明单方面破坏这种共识,应该承担一切后果。
美国也不承认,积极建议国际社会干涉,美国认定,大明吞并大清帝国是与侵略美国一样的侵略行径,各文明国家如果不加以阻止,大明向外扩张侵略将会伤害到越来越多的文明国家。
法国对表达抗议,认为此举破坏了各国的利益,希望召开国际会议讨论中国问题。
德国最后发表了声明,表达了遗憾。
各主要强国都表达了各种的态度,但其中的内涵却值得推敲。
俄国必然是最不想看到中国一统的国家,中国地区重新统一成一个国家,不再是类似过去德意志那样的地理名词后,这个新生的国家,国力将极其强大,俄国在东方的扩张将不得不停止。而自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向东扩张就成了俄国的政策。
英国作为世界秩序的最大受益者,肯定也不希望看到这种规模的地缘格局变化,不提会不会损害英国利益,仅仅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无法预料,在无法预料的情况下,霸主国倾向于保持稳定。
日本以之前被大明和英国逼迫从北亰撤军时候所发的保持满清完整声明为依据,不愿意看到大明吞并满清。但他们国力有限,其实也就是说说,随即就派出公使跟大明沟通,他们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愿意承认大明对满清的吞并,而这个条件则是大明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利益。显然日本只是将此次事件当作外交牌来打,给自己换一点实惠是最现实的,至于再跟大明打一仗,哪怕是跟着其他国家打过来,日本也觉得自己分不到什么好处。
美国之所以建议国际社会干涉,第一他们也不愿意看到大明继续强大,几年前结束的跟大明的战争,让美国元气大伤,让英法德三国大发战争财,美国则欠下了巨额债务。对大明的仇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现实考虑,他们需要解决西部三州华人强势挤压白人的社会现状。
美国现在已经解决了美利坚第二联盟国,通过策划了一场兵变,就成功瓦解了这个号称当年的南方联盟继承者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统治基础太薄弱了,虽然是由奴隶主的后代所建立的国家,可大明为了拉拢底层佃农的支持,连大种植园都拆分了,这让他们最大的支持者都不可能支持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统治基础。兵变,只是他们这个政权垮塌的一种方式之一,美国联邦终结他们有的是办法。
结束了第二联盟国政权之后,美国已经有余力,一边在南方各州镇压黑人暴动,一边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采取措施了。之前他们顾及这里的华人组织,太平天国再次以拜上帝教的体系组织了起来,手里握有大量武器装备,在加州三角洲、内华达山脉一带割据,虽然名义上接受美国联邦的统治,但内部自成一体,税收系统都不跟美国对接,完全不给美国联邦上税。南加州的印第安人开始以游牧形态存在,也是美国联邦头痛的现实之一。
现在有余力解决这些问题了,最大的担心则是大明会不会干涉,因此他们反对大明,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压制大明,如果能达到目的,则给他们解决西部问题留足了空间。
法国表达抗议,同时建议国际社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国问题,显然这个落魄的帝国,已经无法独自应对,或者是敢独自应对大的国际局势变化了。
德国表达了遗憾,很显然,在从大明手里得到了南通和朝鲜的釜山之后,缺少海军的德国胃口暂时喂饱了,他们不太可能去配合英国这个处处限制他们发展的国家,打击大明这个维护他们利益的国家。
因此真正可能有所行动的,只是英俄两国,其他国家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采取实质性行动。最多加上一个法国,他们有可能因为跟俄国的秘密同盟条约,而配合俄国的行动。但法俄同盟只会让德国进一步疏远他们,德国事实上已经排挤出这个可能的列强干涉圈子了。
大明针对这种情况,重点对英国和俄国展开了外交公关,尤其是英国。
但是英国人态度十分坚决,认为大明违反了跟英国的协议,英国不能接受这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任何国际条约都是受国际法保护的,甚至本身就是国际法的构成之一。英国人尤为看重这些,因为这些东西就是英国人开创的。法国人曾经酸涩的叹息,“所谓国际法,不过就是英国外交部的对外关系准则而已”。
英国这里说不通,俄国却表示可以谈判,俄国无非是为了扩张领土而已。他们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是蒙古,第二是满洲,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满清的国土,不是中国传统统治区域。俄国假意表示,如果大明能将这两块土地,交由大清帝国皇帝继续统治,让大清在他们过去的领土上继续存在,俄国可以支持大明收复中国人固有的统治区域。
说让满清在满蒙地区复国,这不过是托词,也许真的会这么操作一下,不过是继续借助光绪,甚至随便拉一个满清皇族撑撑门面,稳定一下人心,时机成熟了自然将他们抛开,一个伪满洲国而已。
对此大明不能答应。
虽然国际外交的工作还没有做好,但国内统一问题却刻不容缓,或者说这几年都没有停止过,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将大明的现代行政机构与满清的王朝体系相互对接,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这几年已经先后完成了对满清内部政府机构的控制,但是行政新式、程序等等对接还需要时间。
相比于这些工作,反而是仪式性的工作不那么重要,朱敬伦甚至都没有按照一些大臣的建议,跑去西安接受光绪皇帝的禅让,一直就留在广州关注政治外交方面的进展。
在他看来,合并条约签订,就意味着两国已经合并,至少是开始合并,那个禅让不过是满足国人的虚荣心罢了,谁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但朱敬伦愿意在广州做一个受让的仪式,给传统士大夫阶层一个心理交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