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觯砉渭铱吹暮苊靼住S⒐膊辉敢饪吹秸秸ⅲ崭战崾级秸挠⒐诨指丛倍员竟穆骄盗宦蛩慵忧柯骄盗匪剑懈母铩4耸贝笥⒌酃耘分薮舐矫挥辛α渴涑瞿芰Γ虼瞬辉敢饪吹降路ǹ健

    整个欧洲都不想看到德法战争爆发,但中国却很需要这样一场战争,他需要一场世界大战给自己腾出足够的地缘调整空间,主要是可以趁机瓜分美国领土。

    因为在欧洲保持稳定的状态下,中国即便再次打败美国,再次占领了美国西部,也没有足够的地缘空间让中国吞下这里,势必引起欧洲列强的干涉。但如果欧洲自己内斗,就会给中国留下巨大的政治空间。

    一战之前,各国之间的战争,基本上都没怎么改变地缘结构,普法战争这种规模的战争,最后普鲁士也没能割走多少法国领土。原因就是欧洲的地缘平衡政治,其他国家是不能接受任何一个战胜国变得太过强大的。

    所以普鲁士打败法国,建立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后,其他国家就开始支持法国,让德国根本就吞不下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充其量不过法国本土的百分之一。同样的道理,中国即便打败了美国,欧洲地缘平衡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接受中国成为一个横跨太平洋的大帝国的,势必支持美国。

    现在变化出现了,德国跟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几乎开战,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必须将力量集中在摩洛哥,对美国的关注度就大减,最重要的是,因为尽在欧洲咫尺的摩洛哥,让欧洲国家内部产生了冲突,这就给了中国巨大的地缘空间,可以在美国行动了。

    所以朱敬伦让中国外交官改变了态度,向美国提出新的建议,要求美军彻底撤出加州,允许华人、白人和印第安人在当地自治,建立自治政府。

    美国拒绝了,中国宣布谈判破裂,宣布派一支舰队前往旧金山,名义是保护侨民。

    中美战争又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

    同时还派遣高规格代表团访问德国,皇太子朱凝华跟中国驻徳领事一起,开始跟德国政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希望鼓动德国对法国开战。

    当然单纯用嘴皮子来鼓动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哪怕说的天花乱坠,德国人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是不敢破坏欧洲平衡,必须让德国人看到稍纵即逝的良机。

    这是驻德公使方纶的策略,他告诉德国人,如果此时德国和法国开战,中国可以帮忙牵制俄国兵力,中国最少可以在边境地区部署一百万軍队。在中国的牵制下,俄国绝对不敢贸然跟德国开战,此时德国只需要对抗法国一国,不需要两线作战。

    德国軍方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此时德国总参谋长是施里芬,他的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一直在完善中,而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东方国家能够牵制住俄国(历史上是日本)。

    只要东方国家能够牵制住俄国,德国权力对付法国,投入全部兵力侧翼迂回进攻巴黎,只需要六到八周时间就能结束战争。

    但不管代价多么小的战争,德国能收获什么呢,如果收获不了什么,谁会战争。

    方纶向德国证明他们能收获超乎想像的利益,那就是破坏压在德国头上的法俄同盟。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八百二十六节 挑拨失败

    方纶告诉德国政要们,一旦德国现在向法国攻击,有十足的胜算,可以削弱法国。

    德国担心俄国会参战,方纶表示,中国愿意出兵百万陈兵边境地区,俄国未必敢参战。如果俄国不敢参战,那么法俄同盟也就失去了作用,德国通过一场战争,彻底让法国对俄国死心,也解散了这个同盟。

    就算俄国参战,以俄国的动员能力,法国可以在俄国加入战争之前,就击败法国。此时俄国只能接受一份和平协议,德国依然削弱了法国。

    德国还担心英国,因为英国刚刚跟法国达成了协议,英国有可能站在法国一方。

    中国能给德国的承诺是,中国保证用中英同盟的关系,让英国保持中立。

    皇太子朱凝华则不断的参加一场场德国宴会,这次一改往日必着装中国服饰的惯例,穿上了各种德国民族服饰,到处展现对德国的友好。与威廉二世打猎,赞叹他的枪法,参加德国的阅兵式,称赞德国軍力的强盛。

    而中国这边,两艘战列舰驶入了旧金山,加剧了中美紧张关系。

    一边不断的要求英国支持,一边做一些战争准备,给美国施压。

    大量的军火进入了美国,派出了大批军官加入太平军,帮助太平军训练士兵,尤其帮他们组建正规炮兵,给他们装备了大量新式速射炮,将大批明美战争期间的旧炮送给了他们。

    美国强烈抗议,宣布撤走美国驻华使馆,从美国撤侨,一副要进行战争的态度。

    但美国的战场形势并不乐观,他们三十万軍队的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南加州。

    南加州的地形是封闭的,东边是高耸险峻的内华达山脉,西边是美国海岸山,两座山在洛杉矶以北交汇,围成了一个峡谷地形,这就是著名的加州谷地,圣华金河从中间流过。

    三十万美军确实能对当地的印第安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可是游牧状态的印第安人,采用游击战的方式,牢牢拖住了美国人。而且切断了洛杉矶跟加州的铁路交通,炸断了翻越山脉的铁路桥和隧道。

    北边旧金山湾一带已经被太平军起义军截断,三十万美军全部陷入了南加州谷地中。

    明军虽未参战,但却加强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太平军本就是民团性质的武装组织,一百多万太平军人口中武装起了四十万士兵,兵力比美军还多。而且还有洪秀全挑起的强烈信仰,他们还有裹挟的习俗,裹挟了三角洲地区的和平华人,在三百万华人中组建了六十万軍队。

    兵力上是美军的一倍,尽管还没有向南进攻,但已经让三十万美军陷入了困境。

    美国政府既不能通过港口向美军提供援助,铁路也已经断绝,封闭的加州谷地成了美军的牢狱。而太平军却能得到中国的援助,短期内就武装起了绝对优势的兵力。

    美军多次突围,想要北上夺回三角洲地带和旧金山湾港口,但都被太平军打退。

    依靠炮台要塞,太平军是擅长防守的,美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只能继续在南加州一带驻扎。时间一久,各种问题就出现了,缺乏补给,士气低落,疾病流行,还有印第安人不断的骚扰。

    尽管短期内战败还不可能,因为经过上次战争之后,美国的民族意识也打了出来,美国人对中国人恨之入骨,这些现役部队,都是根正苗红的正宗美国人,没有新移民,没有印第安人,没有黑人,这些人是不可能投降的。

    美国政府想办法从其他方向增援,海路被中国海军封锁,他们不打算在海洋上挑战中国的制海权。陆路交通上,内华达山脉是不用想了,太平军起义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切断了隧道和桥梁,即便和平之后,要恢复也得好几年,上次跟大明战争之后,他们就用了三年多时间来重新疏通隧道。

    为有北方还在他们手里控制着,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华人虽然也很多,但并没有发起起义,这里的华人都是和平的移民,太平军早就集中到了加州。但是从北方往加州进攻同样不容易,东边是内华达山脉,西边是海岸山,北边是喀斯喀特山脉,同样是谷地地形,太平军占领山口地带,构筑工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美军发起多次冲击都没有突破。

    而且到底要不要跟中国再次爆发战争,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争议,稳健派的议员认为,此时根本就不是战争的好时机,经济危机让市场崩溃,政府融资能力下降,而且还有巨大的债务没有偿还,再打一场战争,除了再一次失败,再一次赔款,再一次背上沉重的外债外,美国政府看不到其他可能,所以反战情绪很浓。

    倒是民间主战的声音很大,各种报纸叫嚣着要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华人问题,将中国老彻底赶出美国,净化美国的生存空间。

    英国人积极调停,欧洲那边还紧张着呢,中美之间又要开战,这世界真的太不平静了。

    布尔战争,西班牙殖民地起义,加州危机,摩洛哥危机,世界局势越来越动荡,英国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美国拒绝了英国的调停,强硬表示除非中国海军从旧金山撤走,否则美国不接受谈判。

    中国政府此时已经开始转入战争准备中,尽管没有动员,但是现役两百万軍队是随时可以行动的。

    政府已经看到了好机会,摩洛哥的危机,让欧洲列强脱不开身,不趁此机会一举解决美国华人问题,在等一个这样的机会,可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了。

    美国人拒绝调停正好,中国立刻宣布,增兵美国,保护侨民。

    三十万軍队整装待发,先坐船前往夏威夷,接着陆续在旧金山登陆。

    美国发出了强烈抗议,但看到中国似乎真的打算跟美国开战,此时美国人又忐忑了。

    英国则不断的做外交工作,告诉美国,其实加州早就已经失控,还不如让当地自治。

    当地华人、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自治政府,加州依然是美国领土,这一点不能改变,美国政府不但能一改过去对这里的华人无法管理的局面,反而可以借助自治政府中的白人,在加州自治政府中施加影响力。

    一旦爆发战争,英国认定美国必然失去加州。

    在英国的游说下,美国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他们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保持美国宪法不变,自治政府必须遵守美国宪法;第二自治政府中的白人官员和政府职员比例必须保持在三分之一,以此保证白人跟华人和印第安人拥有同等的权力;第三美国要求在加州驻扎軍队。

    三点中国政府拒绝了,既然是自治政府,中国政府认为,就应该由当地人自己决定,尊重美国宪法可以考虑,但立法权必须在当地议会手里,议员人数应该由人口比例决定。至于官员比例,应该通过合理的文官制度来选拔,而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族群。驻扎軍队则是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的,因为美军继续驻扎这里,什么都没有改变,依然会跟当地华人和印第安人爆发激烈的冲突。

    双方通过英国反复扯皮,而军事行动却没有停止,美国新招了一百万士兵。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加州突击,但始终无法突破山口要地。太平军已经开始向南加州支援,大量的专业士兵进入了南加州的山区防御阵地上,一边低档南加州美军突破,一边抵挡洛杉矶美军突击。北边则依然牢牢在太平军手里,美军根本不可能突破山区地形。

    一直僵持到1903年年底,美国政府见突围无望,又解救不了加州美军,加州美军伤亡惨重,一次次突围造成了很大伤亡,三十万人已经有八万不能继续战斗,死伤了三万,患病五万,基本上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而华人对包围圈的防御更稳定了,印第安人得到支援后,对美军袭击更频繁。此时的美军,不但武器装备无法补充,药品断绝,通过强征当地印第安部落的牲口来获得食物的来源也断绝了。

    为了这三十万軍队不至于覆灭,美国愿意做出一些让步。

    自治政府必须遵守美国宪法这一条不能变,驻军不能变,但愿意缩减驻军规模,官员比例可以放弃,但议员数量他们要求保持在三分之一,他们认为这是当地白人的合法权力。

    中国政府本来不打算谈判,因为已经开始展开军事行动,决定消灭了三十万美军之后,在进行谈判更有利。但是欧洲局势突然变化,让中国不得不开始接受一份优势条件下的和平协议。

    因为摩洛哥危机暂时解除了,最后法国屈服了,他们表示愿意接受国际仲裁。

    显然中国外交活动没能促使德国打击法国,那么现在见好就收,争取到一点权益就行,跟美国人和平解决加州问题,就成了最合理的方法。

    只是德国一直不敢打击法国,让人十分遗憾,反过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德国不敢打击法国,又是因为中国给予的保证还不够。
………………………………

第八百二十七节 马德里阴云

    因为家人生病,今天刚刚回来。之前在书评区说过,本书写不下去了。现在正式说一下,我打算发到月底,如果到时候没有被禁的话,还能混个全勤。写不下去的原因不解释了,这种题材很容易夭折。我已经连续被禁了四五本了吧。

    之前以为还有十几万存稿,刚才看了下,只有几万。

    跟本一样,发不出去的稿子,最后都会放在群里边。群号是145095539,后边的内容是关于战争的内容。有兴趣的加群下载看吧。没兴趣看的,我在这里预告一下。

    之前大纲就改了一次,因为时间线的关系,将一战时间提前到了1904年,导火索是摩洛哥危机。战争一方是法俄同盟,一方是德奥同盟跟中国,这次战争中,日本站在中国一方,但是中途首鼠两端,在英国的调停下,提前跟俄国达成停战。这次战争中,美国和英国都没有参战。法俄被打的更惨一些,尤其是法国,由于施里芬计划是施里芬本人执行实施,达到的战果更大,但依然没有灭掉法国。

    本来计划中,这次战争之后五六年内,真正的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又会打响,到时候英国会跟德国硬碰硬,中国则会保持中立发战争财待价而沽。但折断剧情还没来得及写,大家脑补一下。

    在方纶和德国的谈判之中,德国人提出,要求中国保证,一旦德国跟法国开战,而俄国因此加入战争的话,中国必须对俄国宣战。

    德国是想让中国单方面对德国做军事保证,这一点不是不能考虑。因为中国跟法国的外交处境一样,法国是认为自己跟德国必有一战,因此极力拉拢俄国,而俄国却未必需要跟德国开战中国认为自己跟俄国必有一战,所以一直都想拉拢德国组建同盟,结果德国要价太高,缺乏诚意,权衡利弊之下,最后中国只能选择跟英国同盟。

    所以是中国需要德国更多,如果是在平时,中国没准会做这样的单方面保证,从而可以跟德国联合夹击俄国。可现在中国正在美国进行行动呢,一旦真的给德国做出保证,而战争真的爆发,中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处境。别的不说,在美国肯定得收缩,美洲利益链必然断绝。

    因此皇太子一行怎么都不可能向德国做出这种保证。

    没有中国的保证,德国担心陷入两面作战的处境,这种担心从俾斯麦时代就开始出现,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恶化。威廉二世这几年不遗余力的拉拢俄国,目的就是想拆散法俄同盟。

    施里芬计划很好,军方很想要一场战争,但政府却不想冒险,万一没能快速击败法国,德国就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处境,很可能会遭遇一场失败,因为此时不管法国还是俄国,都是世界级强国,对任何一个,德国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跟两国一起开战呢。

    另外英国的态度也让德国担心,英国人坚定的支持法国,这让德国更不敢发动战争了。因为对法俄尚胜算不大,英国也加入进来,简直可以说是必败了。

    这时候法国让步了,法国国会罢免了强硬的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决定接受国际仲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没有理由不答应。

    1904年1月,关于摩洛哥问题的谈判,德、法、英、俄、西、美等13个国家齐聚西班牙商讨。

    事实决定性的力量只有英法德俄等国,美国自己还不安生呢,比利时、荷兰等国则国力太弱,连在摩洛哥近在咫尺的西班牙,其实也只是想保住自己一点特权。

    真正交锋的,还是法俄同盟和德奥同盟。

    由于没有历史日俄战争的干扰,中国在美洲行动,让中国对俄国的牵制力降低,

    1904年2月,中美两国代表在英国的调停下,在伦敦进行谈判。

    虽然比马德里会议开的晚,但达成协议却更早,只进行了一个月时间,两国就达成了协议。

    因为美国人拖不起,一天不达成协议,三十万美军就一天得不到给养,听说已经有人饿死了。

    加之前通过英国,双方已经就大多数问题达成了一致,在双方都不想进行战争的情况下,在英国从中调停下,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

    其实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并不大,中国的目的不过是在美国西部保持影响力而已,在没有大的国际地缘变化前,中国不可能占领美国本土。美国的目的则是加强对加州的控制力,在美国愿意让步之下,中国政府并没有特别的诉求。

    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当地华人和印第安人问题。所以这次请来了洪秀全的代表和印第安人的代表。

    美国对这两股势力进行了让步,他们愿意将萨克拉门托河和圣华金河以西直到内华达山脉地区,划为华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不干涉保留地里的任何事务。洪秀全的代表谋求的是独立,根本不在乎保留地的名称,只要美国人不管他们怎么生活,他们也懒得搭理美国人。

    于是两条大河以西的半个加州谷地成了华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在其他地区,则建立自治政府管理。太平军势力和印第安人也不干涉自治政府的问题,不向自治政府派遣代表。

    其实等于分割了加州,东半个加州彻底成了太平军和印第安人的地盘,西半个加州,则成了华人移民、侨民和美国白人的统治区。

    这基本满足了各房的诉求,美国收回了大半个南加州,将印第安人赶到了圣华金河以东地区。华人得以在旧金山湾地区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自治,白人也能和平生活在这里,各取所需。

    美国取得了继续在加州驻军的权力,但只局限于旧金山,而且数量不能超过十万人。当地自治政府则取得了建立国民警卫队的权力,今后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武力保护自己。

    至此,加州事实形成了三股势力,太平军势力、当地华人和白人自治势力,以及美国联邦势力。

    这些协议最后形成了一份宣言,中国和美国分别签字,太平军代表和印第安人代表也签字,英国同样签字,英国将为这份宣言担保。

    在宣言签订之后,中国軍队必须马从旧金山撤军,解除对旧金山的封锁,太平军也必须从三角洲地区撤走,美军从南加州返回。

    很快加州就取得了和平。

    但是马德里会议进展却很不顺利。

    德国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俄国坚定的支持法国的要求,英国也站在法国一边。

    本来德国认为,法国对摩洛哥的侵略,侵犯了所有国家的商业利益,他认为召开国际会议,一定能让其他国家反对法国,尤其是英国肯定会为了商业利益跟法国针锋相对的,本来挑起摩洛哥危机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拆散英法协约。

    可没想到,英国也坚决的支持法国,大家都支持法国继续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建设道路的权力,可以说法国的大部分诉求都得到了满足,而德国则受到了全面的压制,只有奥匈帝国一个国家支持德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除了让步别无选择,但德国很不满意,也很恐慌。

    他们看到的是,整个欧洲都在反对德国,就好像布尔战争时期大家都反对英国一样。

    其实能得到这种待遇,本身就说明了欧洲已经开始像担心英国那样担心德国了,这本身就是德国国力的体现。国际平衡之下,所有国家都倾向于压制强国,扶持弱国,从而获得自身的安全。比如后世中国崛起的时候,全世界的那种抵制。

    尤其是英俄两国对法国的支持力度,让德国政府十分惊慌,这意味着一旦德国跟法国开战,会受到来自英法俄的三面夹击。

    但他们能怎么办,除了选择让步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只是这会让挑起摩洛哥危机的德国成为一个笑话。

    中国皇太子此时还在欧洲,因为他要在伦敦决议签字,签完字后,他的外交行程才会结束。

    但这时候他受到了德国皇帝的邀请,邀请他在结束英国行程之后,访问德国,跟德国皇帝会晤。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德国打算拉拢中国,化解他们在马德里会议的尴尬,但大家都认为,这又是德国皇帝天马行空的昏招,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中国在欧洲没有影响力,中国也没有参加马德里会议,无法给德国任何支持。

    最多能跟德国达成一些针对俄国的计划,但那跟现在的马德里会议毫无关系。

    但所有人多错了,他们并不知道,马德里空已经开始集聚阴云,最终会形成一股强烈的风暴。

    因为所有人都忽视了德国和中国两个君主制国家,皇帝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一旦两个皇族达成了协议,真的可以改变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又都强大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