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857-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由新安勇营派员驻扎各村镇之间的墟市,各个大邑,负责帮忙训练周边村镇乡勇。

    人都动员起来了,真的摆着不用,那就太浪费了,所以很有必要抓紧时间训练他们,起码能让他们有点纪律。

    第四,各村寨编练乡勇,所需费用官府概不负责,一应自筹,为鼓绅民士气,免除明年整年钱粮。

    没有任何约束,仅仅靠洋人割地的威胁,这是不可能持久的。虽说免除钱粮,会让有些人感觉是他们自己武装起来朝廷才不敢征收他们的粮饷,今后继续接着武装自己,但如果此时不主动免除他们的钱粮,朱敬伦确信,很多武装起来的村庄会自发的抗税抗捐,要是让大家以为只有动刀子,才能给自己争取到免税的资格才更坏,所以朱敬伦宁可选择前者,当然税收是不可能永久的免下去的,不然当官的吃什么。

    至于后年收税的时候,会不会爆发冲突,那时候群体性的老百姓聚集已经消失,各个击破的本是,官府还是有的。

    第五,各村乡勇当以保家守土为责,不可聚众滋事,不可鼓动造反,不可勾结洪匪,不可据地自雄,不可拦截商旅,违者严惩!

    第六,各村寨乡勇首领,若能立功,加官晋赏,手下生事,首领连带。

    第七,凡各村宗族族长,地主乡绅,无论大小,具名联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几万人鼓动起来,良莠不齐,鬼知道会生出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情来,提前给他们立一个目标,告诉他们大家是保家守土的,不是要造反,不是要拉杆子打天下,明确他们的目标,这样才有基本的规矩。

    前四条是关于如何组织的,后三天都是在讲规矩的,不但要讲规矩,还讲明违反规矩的惩罚,不但要惩罚,还具体到人,还要让相关人具名,让责任到个人,这是责任制的方式。

    当所有村镇的青壮都组织起来,并且给他们都明确首领,这就有了带头人。有了带头人还不够,乡村情况复杂,跟带头人唱反调的多了去了,那就让所有的乡绅,哪怕只是一个小地主也要具名联保,出了事连坐惩罚。

    朱敬伦就不相信,乡村中所有的乡绅阶层,宗族头领全都背上责任的情况下,乡勇们还能闹出事来。

    条陈很快就给富礼和陈芝廷看过。

    都认为这种条陈太过严苛,至少那些地主、乡绅恐怕都不敢担保,要是出了事,他们要背连带责任的。

    “必须联保,不然才会出事呢。有的是站在后面看热闹不嫌事大,而且还悄悄煽动的,一个二流子煽动自然不怕,怕的是一个乡下举人也煽动,那就麻烦了。”

    朱敬伦坚持道。

    “这是疏吗?”

    富礼很疑惑,按照他的理解,朱敬伦不是应该想办法解散乡勇吗。

    朱敬伦道:“堵不如疏,疏的要诀,则在于导,疏出渠道,导进沟槽,这才能泄洪。”

    陈芝廷点点头。

    朱敬伦马上道:“立马通知各个乡绅、宗族来明堂会议,我要当众宣读约法。”

    陈芝廷犹豫道:“只是这免除明年钱粮,怕是不妥吧。”

    朱敬伦道:“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给他们免,他们就要抗了。”

    这几天很多富有声望的乡绅都在新安城里,他们是抱着一腔热血来的,誓要保家守土,很多乡绅别看年纪大了,但就数这些人不好对付,因为他们真的是不怕死,打算拼上老命,也要给后代或者本族保住土地的。

    比如九龙邓家的一个老秀才,这些天就数他义愤填膺,整天都在跟其他地主、乡绅和宗族诉说他们邓家的土地被洋人给占了,香港几百亩地都没了,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他这次就是拼了老命,也不让洋人割九龙一寸土地。

    朱敬伦让人抄写的一百多份约法很快就传到了这些人手里,果然就有人站出来了。

    “什么?还要联保,大家就是来拼命的,用不着联保。”

    “就是,我等一片拳拳之心,可奈何有些人居心不良,若是有意滋事,岂不是连带了好人?”

    “可不,乡野村夫知道什么,若是起了歹心,岂不连累我等。不能联保!”

    一个个讨论的热火朝天,怨气四溢,朱敬伦等他们酝酿了一阵之后,马上拍案而起。

    “都住嘴!”

    所有人都看向他。

    “你们一个个的嘴上叫的山响,等洋人真打来了,到时候临阵脱逃,有几个兵敢打。到时候洋人占了新安,你们谁能落的好去?联保就是为了大家一条心,你们一个个怕牵累,本官不怕。本官跟你们一起联保。”

    说完泼墨挥毫,将自己的大名,签在了保单的第一个。

    但依然没人签字。

    一个个声音小了些,都表示大家都是诚心诚意保家守土的,犯不着用个规条约束着。还又说割让一事也就是风闻,还没个影儿呢,没准洋人也就是那么一说,未必会来真格的。有些人明显已经打退堂鼓了。

    朱敬伦大怒:“姑且不说洋人敢不敢割整个新安,九龙那可是已经摆上案头了。朝廷一旦签约,到时候洋人来夺地,九龙是跑不了的。你们一个个的,哪里知道洋人的狡诈,岂不闻天竺国,依然被那英夷灭了,而且不是一天一年灭的,他们用了一百年灭了天竺,就肯用一百年灭我中国。到时候子孙后代没有尺寸之地,一个个的都得给人当奴才。有人说本官跟洋人勾搭,难道就没听说过本官可是跟洋人见过血的,看看本官的后背,这是炸洋人炸的,你们一个个好好看看,本官都敢拼命,你们都怂了吗?”

    朱敬伦说完,直接脱下了上衣,露出一个狰狞的脊背,上面密密麻麻的是大大小小的伤疤,拧在一起,极为可怕,跟朱敬伦年轻的面容完全不搭,尤其是那一根根纵横交错的肉刺让人看着都不由心生寒意。

    朱敬伦在众人面前转了一圈,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他们也听说过朱敬伦的故事,此时想起来,才明白,这货可是一个敢玩命的亡命徒啊,平时是被他那张客套的脸给骗了。

    什么人最可怕,不要命的最可怕,到现在位置,被炸断了腿的赫德见到朱敬伦发怒,都有些哆嗦,就是因为朱敬伦是一个为达目的连命都敢不要的人,跟这种人谈条件的时候,往往都很没有底气,很难有勇气反驳对方提出的要求,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为了达到目的干出什么。

    “我签!”

    突然有一个人说话了。

    是九龙邓氏的老秀才,名叫邓文举,虽然只是个秀才,但邓氏的人好像读书都不太行,他就算最有威望的读书人了,教了几十年的书,邓姓后辈的读书子弟,有的父子两代人都是他教出来的,当然很有威望。

    这老家伙这次来就给人不断的诉说邓氏的遭遇,博得了很多人同情,又让很多人担忧,别人不过是同情和担忧,邓氏可是有切肤之痛的,恨洋人都恨了二十年,那时候邓文举还是一个一心功名的小秀才呢,现在都老的没了科举的心气,但这仇恨可一天都没忘。

    邓氏签名之后,九龙的其他家族也都跟着签名了。

    这时候朱敬伦递了一个眼色,陈芝廷立马站出来,代表沙井陈家也签上了名字。

    沙井一带的曾氏、潘氏也跟着具名。

    这些宗族同气连枝,虽然开枝散叶,但很多都公认有同一个祖先,比如沙井的潘家根据族谱就知道自己是从福永怀德搬迁来的,两地本就相距不远,虽然分立了祠堂,但也定期连宗公祭祖先。

    那么沙井的潘家签字了,福永的潘家就没道理不签字。

    就好像当年开枝散叶一样,签字也连带着扩散开来,很快纷纷签字。

    用了半个小时,大多数家族都签字了,剩下那些还没有签字的就要承受其他人的压力,不用朱敬伦鼓动,有的是人劝说他们。

    最后一批签字的,是新安东边的客家人,他们一开始抱成团不肯签,突破口是黄家人,黄姓基本是新安第一大姓,号称新安十大家族之首,遍布新安各地,沙井也是一个聚居地,他们的开宗先祖东晋时代进入史书的大孝子黄舒最早就定居在沙井参里村。

    可有意思的是,形成族群的才三百年的客家黄姓,有一些宗族的族谱中,跟沙井黄姓的祖先是同一个人,因此有几个客家黄姓认为他们跟广府黄姓是一个祖先。但也有的不认,广府黄姓主要认东晋的黄舒,而客家公认的则是明末清初的走方郎中皇朝轩。但是有的族谱则直接追溯到了唐朝时期的黄峭山,又有族谱中将黄峭山的祖先推到了黄舒身上。

    总之很乱,两个不同源流的族群,在某个祖先身上找到了共识,所以两姓黄家有的村落关系还是不错的,互相攀亲之下,黄姓第一个签字了。

    黄姓是大姓,他们在客家群体中分布十分广泛,他们一签字,其他也就被劝服了,跟着签字。

    一直折腾到午后,所有的乡绅、宗族才全部签完字,总共一百三十多个。但是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绝对不止一百三十个,因为很多村子是公拜一个祠堂的,因此这些人背后站着的,是几百甚至几千个村庄。

    朱敬伦看到这个结果,这才松了口气,还好没比他使用门外埋伏的火枪兵,他今天是无论如何都要让这些人签字的,能和平的劝服他们自然最好,如果到最后都没人签,或者有人打死不肯共进退的,少不得要拉出去立个威。

    虽然立约了,但要说这些乡勇就有组织,还为时尚早。

    接下来就是召集所有的县吏,让他们行动起来,在各个已经聚集在县城的乡勇之间,给他们登记造册,让他们自己挑出自己的领头人,并且查看户籍名册,该地的地主都要具名,光是那些乡绅和族长根本不够,必须整个士绅阶层全都具名,才足够保险。

    给最近的村庄先登记,登记完了就让他们的族长带他们回去。必须让距离近的先走,因为后面走的可是要路过这些村庄的,万一后面的乡勇发现他们进去的是一个没有青壮,只有妇孺的村子,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一个一个次第登记造册分派回乡,一直折腾了整整一月,才将聚集在县城的上万乡勇,全部分遣回乡。

    但朱敬伦的任务还没有完,还有其他县看新安的样子呢。

    ;
………………………………

第一百四十三节 初识诺贝尔

    朱敬伦的一步一步,富礼都是看在眼里的,他自认这些事情他玩不了,一步一步也都写信汇报给柏贵了。

    把富礼一步不离的放在自己身边,朱敬伦的目的也在这里,就是让富礼将实际情况反应给柏贵,省的柏贵不知道实情胡乱猜,跟老百姓扯在一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被按一个邀买人心之类的罪名谁都担不起。

    有富礼在身边,就可以释疑了,起码富礼会觉得,朱敬伦跟乡绅一起具名,那是被逼的没办法才出的下策,而不会往跟乡绅结盟上面想。

    同时朱敬伦也将自己的办法写成了条陈,汇报给了柏贵,让柏贵下发各县,让各县照着办理。

    可是离奇的是,江对面的香山,新安北边的东莞两县,却指名道姓,希望朱敬伦能从中协办。

    这可就怪了,具体方法都告诉他们了,依样画葫芦还不会?

    朱敬伦一直还以为清廷的县令,处理这种事情很擅长,他不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这些人就办不好呢。

    办不好的原因很简单,不想办。

    不想办的原因很简单,不想担责任。

    朱敬伦在联保的公约上签字具名,本身就有拉拢乡绅的意图,其他异地为官的县令却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只希望群体**件赶快过去,太多乡勇围拢县城,名曰保家守土,可少不了滋扰百姓的事情,而这时候还不敢捉拿问罪,弄不好得打起来,真打起来了,那些县吏,可不是乡勇的对手。

    所以这些县令是很想让事件赶紧过去的,但又万万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公约上,一来万一出事他们得连带,二来他们始终没有信心自己能够控制的住那些乡勇。

    在这一点上,南海和番禺两县就很从容,李福泰和华庭杰俩人都算是有能力的,另外俩人通过编练乡勇,不但组织能力比其他县令高的多,关键是手里都有一支县勇军队,手里有兵也让他更自信,即便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容易弹压。

    但香山县令手里没兵,东莞知县手里也没兵,把乡勇都赶回乡下,他们打起来了,他们也只能望而兴叹,就好像五邑地区的土客械斗一样,当地县令根本就毫无办法。

    朱敬伦心想,这种好事都没人做,他巴不得去跟香山和东莞两县的乡绅阶层碰碰面呢,让自己的影响力根植底层。

    但是他依然推脱,表示自己不熟悉两地的民情,显得根本就不想插手的样子。

    这件事上他不能主动。

    另外就是,他最近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赫德哪里需要特别关心,抵抗割地运动这么大的动静,英国人不可能不关心,洋人不可能不在意,生意是必须照做的,但是除了做生意,那是一刻都不想留在新安的,导致赤湾港的洋人数量锐减,大家都十分担心。

    朱敬伦直接让黑狗带一千人去守卫这个港口,当然让他们去不是维持治安的,完全是给商人信心,同时也给洋人敲响警钟,让他们看看朱敬伦手下是有兵的,不要让英国人这时候打什么歪主意,他们想要九龙,肯定更想要赤湾。

    还有一件事,瑞典人又来了,去年七月回去,到今年一月多才来,足足过去了快半年,不是他们速度慢,而是阿道夫憋着一股劲想要做大做强。

    他这次带来了三艘大船,全都是两千吨以上的大货轮,一艘还是三千多吨的大家伙。

    能组建这么大规模的舰队,不是刚刚做成了两会生意的阿道夫能做到的,而是阿道夫找到了合伙人,瑞典的大财团势力瓦伦堡家族。

    这个家族的名气或许不大,隐藏的实力却超乎想像,后世的瑞典是世界第一流的发达国家,拥有不少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但几乎所有的瑞典跨国公司都是由瓦伦堡家族控制的,他们旗下公司的市值,占据瑞典股市的一半以上,连交易股权的期权交易所也是他们家的,可以说这个家族在瑞典的分量,比罗斯柴尔德在英国的分量,洛克菲勒在美国的分量,三星在韩国的份量都来的大。

    贴出他们家控股或者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公司或许更直白:机械设备巨擎abb公司、汽车巨头沃尔沃、世界第三大制药集团阿斯利康、北欧最大的航空公司sas航空、世界最大的抗溃疡药制造公司阿特拉斯、工程巨头科普柯公司、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斯德哥尔摩期权交易所、重型汽车公司斯堪尼亚和富世华、欧洲最大林产品公司stora、滚珠轴承制造商skf、全球电信巨头爱立信、胡斯华纳、萨博、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全球第三代电话运营企业hi3g等欧洲大名鼎鼎的企业都跟瓦伦堡家族关系密切,该家族在这些公司之中,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和股权。

    现在瓦伦堡家族还没有后世那么庞大,他们家族迈向辉煌的步伐才刚刚开始,此时执掌家族的安德烈・奥斯卡・瓦伦堡才刚刚涉足银行业,正在奠定他们家族最稳固的根基,但瓦伦堡家族可不是从安德烈才开始的,相反,他们本身就是一个颇负名望的大家族。

    安德烈并不是白手起家,他十几年前从父辈手里接过来的就是一个庞大的资产,主要资产是瑞典刚刚开通的连接东西海岸的约塔运河的大量股票,他们家族是这个运河的大股东,能够参股运河的大股东不可能是小家族,运河跟铁路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安德烈拥有的运河股票让他在运河上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有这种优势,不参与运河的运营是不可能的,所以接手家业后的安德烈,很快就参与到了运河的河运贸易中,大量投资造船、航运和商品批发,正赶上瑞典工业革命初期的好时候,挣钱就跟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的容易,因此积攒了巨额财富。

    于是他开始建立银行,在他之前,瑞典是不允许私人经营银行业的,安德烈家族的影响力巨大,他本人更是瑞典国会的议员,他以议员的身份说服国会,许可私人开办银行业,于是开了瑞典第一家银行,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

    手里有家银行,自身又经营造船、航运和商品批发,如果不能注意到突然在瑞典和中国贸易中获利颇丰的阿道夫,那就太没有眼光了。

    实际上比这容易的多,阿道夫运回瑞典的生丝、丝绸和茶叶等商品,就是通过安德烈家族的渠道出售出去的,因此他们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这个一年中两次从中国运回大量商品的家伙,顺理成章的取得了联系。

    两家一拍即合,瓦伦堡家族出资金、出人才、出船只,阿道夫出资金和在中国的人脉,双方成立一家专门在中国从事贸易的商行,阿道夫负责从中国采购和订货,瓦伦堡负责运输和分销。

    事实上如果没有瓦伦堡家族的出面,阿道夫的坎贝尔家族虽然也有些影响力,要说动政府未必办不到,但不可能那么快。是瓦伦堡这个可以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变化的超级家族,与坎贝尔家族一起,才在极短的时间说服了政府中的遥远以及国王,直接从军队中派出了第一批顾问。

    阿道夫这次来就不打算走了,他将留在中国,建立两家的洋行,并且长期负责,洋行的名字用两家的姓氏,坎贝尔家族和瓦伦博格洋行,坚称坎瓦伦洋行。

    朱敬伦接见了阿道夫,并且劝说他不要把商行像其他洋人那样放在香港,而是让他在赤湾建立商行,正好因为洋人担心中国的乡勇运动,这段时间赫德又开出了不少土地,正是便宜的时候。

    阿道夫是一个肯冒险的家伙,立刻从善如流,花了一笔不算多的钱,在赤湾右海岬处,购买了十亩地,哪里现在还是一片荒滩,但好处是距离赫德正在建设的新港口位置很近,用来建货栈和总部是个非常好的地方。

    跟阿道夫见面只是一件小事,朱敬伦真正感兴趣的,还是阿道夫这次运来的货物。

    他这次以瓦伦堡提供的三艘商船,当然现在属于他们洋行所有的商船,运来了打量的机器设备,朱敬伦建造的兵工厂可是一座百万级别的兵工厂,当然不是区区一趟航行,就能把所有设备都运来的。

    这次三艘船就足够了,等于一下子完成了跟朱敬伦的交易,同时工厂经过半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基本到了安装设备的阶段了,中国人的施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有些材料跟不上,速度还可以更快。

    比如中国传统的青砖虽然很不错,比红砖更加密实,分量更重,敲击有铿锵之声,因此有些青砖被叫做金砖,可是烧制的工序也比红砖要复杂,最不利的是,西方人已经发明出了红砖的大规模烧制工艺,德国人几年前发明了大规模烧制红砖的大型轮窑,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也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压砖机,因此红砖就慢慢取代了青砖,后世的中国普通人已经很少见到青砖了,倒是那种常常被高手拿来表演劈砖的红砖很常见,真正的青砖这些高手是绝对不愿意尝试的。

    受限于这种情况,上次临走的时候朱敬伦还向阿道夫订购了一套欧洲最好的压砖机器,这回阿道夫带来了,兵工厂甚至可以直接开办自己的砖窑来烧砖。

    好消息是,兵工厂中的一个技术顾问表示,他们可以仿制这种压砖机,朱敬伦最喜欢听这种能够仿制神马的云云,大山寨国如果能提前出现,朱敬伦绝对不会骂,而会高喊万岁,一高兴就跟这个技术顾问多聊了聊,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他突然发现这个家伙的名字中有‘诺贝尔’三个字,而且是他的姓氏!

    朱敬伦第一反应就是,该不会是造火药发财,后来把钱捐出来搞了个让全世界科学家和家恨得要死也爱的要死的诺贝尔奖的那个诺贝尔吧?

    ;
………………………………

第一百四十四节 美丽的误会

    诺贝尔朱敬伦当然知道,这是一句废话,因为地球人都知道。

    可偏偏朱敬伦仔细回忆,也没记住诺贝尔这时候该多大了,他好像从来没有专门研究过诺贝尔这个人,老实说知道这个名字,因为那个该死的奖项多过他们家族本身。

    眼前的这个诺贝尔,他说他叫伊曼纽尔,姓诺贝尔,但朱敬伦就想叫他的姓,坚决不会称呼他的全名的。这个诺贝尔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或者更多,总之是一个小老头了。

    “就是这个人发明了黄色火药?”

    过去的朱敬伦关心的是那个奖项,回到这个时代的朱敬伦却只关心火药,什么鬼奖项,见鬼去吧。

    他记忆中,诺贝尔好像是年纪不大就发明了黄色火药,然后在欧洲遍地建设火药厂,也曾经去美国建立过两座火药厂,结果发现被骗了,美国的商人、律师,用合同诓骗了诺贝尔导致诺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