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远侯班超-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ㄗⅲ汉豪铮┲猓幸桓鋈苏诮辜钡氐却耪庖幌ⅰD歉鋈耍闶堑苯窕噬虾好鞯哿踝
“六百里加急,窦将军北征大捷!”
寻常加急信使,派出二名驿官、四匹快马即可。但天山大战后,匈奴呼衍部大部被击溃,无数溃散士卒遁进伊吾绿洲以南的大沙漠中。因而,波绍此次派出了十二名驿官,均是长史黄坫亲自挑选的劲骑小校。寻常散兵游勇数十人,也不会是他们对手,可确保无虞。
驿马飞驰过了白龙堆,穿越八百里莫贺延碛,飞驰进入玉门关地界!
这一天,玉门关、阳关的关尉林曾与往常一样,天明后便站在玉门关上的谯楼上,眺望着渺无人烟的大沙漠。林曾是战将,窦固已经率大军进入西域月余,该是有消息的时候了。三路大军已无功而返,林曾望眼欲穿,真害怕窦固的北征军也令皇上与大汉举国失望!
朝食的钟声响了,但林曾却没有象往常一样,带着失望的心情走下谯楼。
因为,西方遥远的地平线上,茫茫大漠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小黑点正越来越大,不一会便看清了,那分明是十余匹正在急驰而来的驿马!
林曾热泪瞬间夺眶而出,寻常驿马一般最多是四匹,而这一群驿马却队形整齐,二十余匹,那是窦固外刺营的驿马,只有他们才会跑出这种水准。只有大军战胜了,才会派出驿吏报捷!
“敲—得—胜—鼓,报太守、中郎将,迎驿吏——”
林曾凄厉地高喝了一声,便从高高的关楼上飞身翻腾而下,骑上战马便箭一般飞驰出关。十几名关卒也赶紧跟着他策马飞驰出关外,向驿吏们迎去!
“咚咚咚咚”的战鼓声,扣人心弦地骤然响彻玉门关。
………………………………
第三十七章 妇公送喜
从王莽篡汉到光武大帝刘秀中兴汉室以来,玉门关谯楼上的这面汉武帝时代制成的巨大战鼓,早已经蒙遍灰尘、落满鸟粪,整整数十年未曾敲响过一次。此时鼓声骤响,令人为之一振,连空气都在隆隆的鼓声中颤抖。
军营内正在朝食的汉军士卒闻鼓声响,知有大事发生,便一涌而出,欢呼雀跃,吵吵嚷嚷地冲向玉门前,准备迎接驿吏到来!
凌晨时,中郎将郑众就睡不着了。他这一个多月,一直守在玉门关军营内。前方的战事紧揪着他的心,但窦固的信使却迟迟不至。此时他恰好正在朝食,忽闻得胜鼓响了,郑众从案前蹦了起来,冲出帐外,策马疾驰玉门关前。
林曾急驰沙漠中,接着驿吏,驿吏们疲惫不堪,“禀报……关尉,窦都尉白山……大捷……”说着,将一副泥封的木匣递给林曾。
“诸位辛苦了……”林曾来不及多说话,便回马急驰入关。
进入关门,中郎将郑众正焦急地等候在关门前。林曾远远大叫,“中郎将大人,窦将军出征大捷—”一边喊着,冲到郑众身前跃下马,将泥封木匣跪呈郑众。郑众大喜,颤抖着双手接过,丝毫不敢耽搁,便迅速派出敦煌郡驿史,持木匣接着一程一程飞马向下传报。
“速将喜讯禀报太守,布告全城,并通报阳关等各关隘。”
郑众兴奋地对长史范林下令后,窦固大军的驿吏们才在玉门关士卒的护卫下,进入门内,受到郑众和士卒们热烈接待。
这些外刺营斥侯,干的是敌后买卖,体力超强,他们一人两马,在沙漠上不停不歇地跑了七八天,途中只在喂食马料、让战马饮水时,才能小歇一会。此时,他们已经摇摇欲坠。郑众则亲自陪驿官进食,并催促道,“快说说战况?”
十二名驿官都已经累残饿晕,到达极限。但他们精神振奋,手捧着黑泥陶碗,吸溜吸溜地喝着羊汤,醮着咸面酱,大口咀嚼着粢饼,一边将天山大战经过添油加醋地描述一遍,听得郑众及众将热血沸腾。
郑众随即连夜将大战经过写成另一奏折,再派驿吏驰送朝廷!
郑众派出的驿官飞马至敦煌城,敦煌太守王遵令其直送酒泉,酒泉太守段彭又派出驿官,飞马传至张掖。张掖太守廉范又派出驿官,飞马驰至武威……就这么一站一站,前后两批驿吏,将捷报过河西,出乌峭岭进入河东,驰过陇右各郡,过三辅穿华阴,越过洛水,最后于傍晚时分才进入都城洛阳城下。
“六百里加急,窦将军北征大捷!”
此时沿途各州郡官民闻报,俱挂起过年时的大红灯笼,燃起爆竹,官民欢欣不已。当四匹快马飞驰过洛水桥时,官道上车辆、行人赶紧闪到一边,让开道路,以便捷报能更快些传送至皇宫,呈送到皇帝手中!
“六百里加急,窦将军北征大捷……”
在汉匈大战的数百年里,养儿战匈奴,仗剑斩胡儿,是汉人举国情怀。随着驿马飞驰进城,平城门的城门令紧急擂响得胜战鼓,各城门的得胜鼓如击鼓传书一般次第敲响,将胜利的喜讯传遍都城的每一个旮旯儿。
“汉军打赢了!”“窦将军捷报已至京师……”,人们欢呼着、跳跃着,奔走相告,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额手强冠,互致庆贺。京师雒阳二十四条街道,未等到晚上,便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而到了晚间,吏民们则扶老携幼走上街头,万人空巷,举城欢腾!
高密侯邓震应汉明帝刘庄之令,到太学去讲了一天《春秋》,傍晚恰从城南平城门进城,驿马高叫着狂风一般卷过,让他的马惊了一下,小厮好不容易才勒住两匹马。他坐于车内打盹没听清,等他惊醒过来,驿马早已飞驰进铜驼街御道,已经奔向南宫。
他急问,“是……是是……六百里加急?何事……何事……”
小厮惊喜高叫道,“大人……大人哪,是六百里加急……窦大人北征大捷,吾军赢了,汉军打赢了啊……”
高密侯大惊,“啊?!汝再说一遍!!”
小厮兴奋得声音都变了调,又说了一遍,“大人,是北征大捷,窦将军北征大捷……已传京师……”
“快,西城……西城,班府……班府……”
邓震听明白了,瞬间脑袋里一片空白。他也顾不得什么风度了,激动得用变了调的声音凄厉地喝令道。
“驾!”
“再快……再快……”小厮扭转马头,邓府的辎车又向西城下西洛狂奔而去。可此时的街道之上,吏民们已经互传喜讯,人越来越多,根本就跑不起来!
邓震急出了一身汗儿,车终于跑至班府门前。“邓大人,大喜啊……”“邓大人,班郎定立大功,祝贺啊……”
“同喜……同喜……”城头上的得胜鼓,已经让各街道纷纷挂上红灯笼,爆竹已经不绝于耳。邓震未待车停稳,便自己跳下车急趋班府。左右街坊见邓震,便一迭声地贺喜。邓震胡乱回着礼,便一头冲进了班府!
满城都兴奋起来了,可班家小院内依然静悄悄的。班二公子不在家祸害,这里便是幽雅恬静的文人府第。虞四月午后已接班固回府,正在马厩内给白马钉木渎。城头鼓声他也听到了,正想到内宅告诉老夫人,忽然听见府门外高密侯象火烫着一般高叫:
“老夫人哪,不得了了……菡儿小女啊,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啊……快挂红灯笼……快燃爆竹!征北大捷……大捷啊……”
随着凄厉的叫声,高贵的高密侯邓震手提袍角,气喘吁吁,右脚丝履被高高的门槛碰掉也顾不得了,就这么足衣着地,非常狼狈地奔进大门而来。他一边跌跌撞撞地往里院里边冲,一边连声高呼着。
班府虽然在班超咸鱼翻身后,家道开始好转,但毕竟是小户人家,寻常院门无需人值守,全不似右边的豪贾人家翟府门前那般威严。班家虽小,却井井有条。听到城头鼓响,城内爆竹声声传来,老夫人胸口一阵跳。
自从二公子带着二仆出征后,老人家便日日夜夜既盼这鼓声,可心里又似乎隐隐怕什么,便命小宛出门打探消息,又命夜玉令人准备放爆竹、挂灯笼!
虞四月跳出马厩,邓震象着了火一般的狂叫,令住在前院的仆人婢女和住在中院的班固夫妇都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全都从室内惊慌冲出。
“大人,您莫急,慢点说……”
虞四月扶住高密侯,请至前院厅堂上坐下。雁旋、邓尧、芙蓉、小宛等都被惊动,俱奔到前宅,惊慌地看着珍贵的高密侯。
“快……快,快报老夫人,窦将军北征大捷……”邓震喝了一口水,这才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快挂灯笼,大喜啊……大喜啊……”
虞四月听清了,邓家翁说是北征大捷,定然不会错,自然喜上眉梢,赶紧命小厮仆婢挂灯笼、燃爆竹。小宛和绿荷则飞跑进后宅,将喜讯报与夜玉和樊儇。
“老夫人哪,六百里加急……吾亲眼所见,捷报此时怕已到皇宫了……爱婿出头了……班家、邓家熬出头了……窦家、耿家、薛家亦熬出头了……大喜啊,快挂灯笼……快挂灯笼啊……”
见樊儇出来,高密侯竟然冲过去捉住樊儇的手,又连声高呼报喜。班家太需要这一喜报了,而邓府也一样,当年邓禹老大人功勋盖世,可后人躺着先人功劳薄上,虽地位显赫,却难有建功立业者,也太需要这一喜讯了。
与班家、邓家一样,窦家十数年惨淡,更需要一场大捷。耿家虽然风平浪静,却也数十年不见寸功。而薛家是班固、班超的恩师,更是班超的媒人,薛大人只有两女,难得大功。所谓世族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仆人和婢子已经将大红灯笼挂到班府门前、院内,左右两边街坊、商铺已知道缘由,大家便一起挂起红灯笼,有人还点燃了爆竹。随着竹节劈劈啪啪地炸响,临近的大世族,左邻右舍,贺喜的人开始络绎涌向班府。
“谢大人送喜,此乃吾大汉国之喜讯啊!”樊儇连声向邓震致谢,并命布茶。可老人脸上隐隐一丝忧虑,却挥之不去。邓尧、小宛、夜玉、雁旋、芙蓉、金杏等一府女眷,脸上也尽有焦虑之色,又不敢露出。
儿行千里母担忧,邓震见状心里“扑嗵”一下,此时,他并不知道捷报详情,旋即安慰道,“老夫人哪,千万别焦心。爱婿超儿神勇无敌,连渠耆都不是其对手,汝等着,定有匈奴人好看的。此番北征超儿定立首功,或许啊,一会皇宫报喜的诏书儿就该来了!”
听高密侯称呼班超为“爱婿”、“超儿”,叫得十分亲热,把这半个儿视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邓尧将头扭到一边,心里好不容易才忍住笑。众人也一样,一个一个憋出一付痛苦的样儿。但欢笑也就一闪即逝,众人内心深处的担忧、焦心、挂念,还是一一溢于脸上。
“谢谢大人宠爱,愿如大人所说,超儿一切平安,原吾汉军健儿尽皆平安!”樊儇虽然心里七上八下,但也不想拂了邓大人的好意。
宫内报喜的人迟迟不来,邓震跪坐于床上,感觉轻飘飘的,有点坐卧不安了。就在这时,来了一个挡枪的,原来六弟邓训闻捷报便也匆匆来了。
………………………………
第三十八章 同仇敌忾
他也是刚刚得到喜讯,便屁颠屁颠地匆匆跑来班府报喜来了。见到班府已经挂起了节日才挂的红灯笼,地上烧裂的爆竹节一大堆儿,还冒着青烟儿,不觉心里无趣,便灵机一动,将报喜改成了贺喜。
结果进入屋内才发现,原来兄长邓震也在,一屋子人都用询问的表情,眼巴巴地看着他。还用问吗,他可是从宫里来的,众人明显是想从他嘴里知道班超详情,这让他不免有点尴尬、紧张起来。
果然,高密侯迅速将火引到弟弟身上,张嘴便诘问道,“宫里可有消息?”
兄长这做法有点不厚道,邓训被问得哑口无言,一时才感觉到了室内诸人的焦虑气氛。也是,自己身在侍中庐,是皇上身边的人,刚才怎么不多个心眼,先进宫至尚书台或侍中庐探听一下消息再来呢?
真笨哪,他心里那个悔啊,悔死了!
果然,邓尧狠狠地剐了他一眼。邓训心里一阵不安,竟如做了什么坏事一般,胸口嘣嘣真跳。他感觉自己真倒霉,来的不是时候,每一次都是拿热脸贴了大侄女的冷屁股,就仿佛是他给大家带来了不安一般。
正忐忑不安间,邓训的救兵也到了,皇宫内的小黄门匆匆策马而至!
原来竟然是宣明殿的小黄门,显然是刚从皇上身边来。见到邓震、邓训,先拜见过了两位列候,这才拜见樊儇,尖着嗓子道,“禀报老夫人,窦将军北征大捷,汉军一战而定天山。别部假司马班超身被矢石,当先陷阵,别部斩首千级,下伊吾庐,战蒲类海,是为首功。皇上特命小奴来班府报喜!”
小黄门言毕,班府上下旋即沸腾了起来,邓尧、雁旋紧紧相拥在一起,一任欢喜的泪水流啊流。小宛、夜玉、绿荷、金杏等女俱拥到樊儇和夜玉两位老人身边,跪坐席上,先是喜极而泣,继而呜呜哭出了声来。
邓震、邓训与小黄门见班氏一门饮泣,也为之动容,三人感动得泪落。自徐令班彪因病过世任上后,班家一下跌入社会的最底层,多少苦难,多少艰辛,甚至亡命三辅。天山一战,班氏后人功勋盖世,班氏一族再度跃上大汉世族顶层之列已为时不远,众人能不感慨么!
家主班固赏了黄门,便兴奋地高声命摆酒开宴庆喜,举家欢腾。
就在此时,曼陀叶带着四个儿女坐着辎车赶来了,华涂夫人梅雪也赶来了。御史中丞薛池匆匆从兰台赶来了,涅阳公主也代表窦老夫人特来贺喜。邓震、邓训二位列候和薛大人一起被敬为上宾,是夜大醉。
……
这天大汉皇帝刘庄一整天都在北宫宣明殿御书房内与太尉熹、司徒王敏、司空牟融和尚书台众官,审阅河道郎王景的奏章。王景勘查河道,调遣民力,开春即将动工。一切进展顺利,皇帝阅完心里稍喜。忽然想到窦固部迟迟没有消息,心里不免又焦虑开了。
宣明殿位于北宫正殿德阳大殿之后,介于北宫的中轴线上。宣明殿也是刘庄的寝宫之一,是他日常治国理政、批阅奏章、听尚书台官员奏事的地方。从光武大帝起,朝廷朝会定例是五日一朝,先是在南宫的却非殿,从永平五年开始改在北宫的德阳大殿。
从即位后的第三个年头开始,三公一般领尚书事,在没有大朝会的日子,刘庄一般都是和三公、尚书台众官一起批阅全国各地的奏章。也是从永平五年开始,宣明殿便成为刘庄听三公和尚书台官员奏事的地方。
永平二年(公元59年),刘庄下诏采用《周官》、《礼记》、《尚书•皋陶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公卿以下从大小夏侯氏说,才制定了官服制度。刘庄的祭服、朝服制度包括冠冕、衣裳、鞋履、佩绶等,各有等序,它的重点在冠冕,朝服则采用深衣制。
这一年的三月初五,刘庄及公卿列侯第一次穿着冠冕、衣裳、玉佩,在明堂祭祀光武大帝。三月初六又至辟雍,初行大射礼。正是在朝廷这次大祭之后,刘庄专门下诏,命三公同领尚书事。这是刘庄对朝廷权力结构,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三公为帝国宰辅,他们原在司徒、司空和太尉府中坐班,每遇到重要事项,皇上会随时请三公至宣明殿或章德殿会商国是。但三公同领尚书事后,便和尚书台众官一起,成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手。这一改革,既使三公从过去被架空的尴尬境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又使三大宰相牢固置于皇权之下。
饷膳时分,马后在章德殿内准备好御膳,并亲自派夕照来请皇帝与辅臣们晚上共进饷膳。刘庄带着众辅臣一边返回章德殿,一边戏谑夕照道,“皇后亲自理晌膳,莫非国有大喜?”
“禀报皇上,皇后不言,小婢不敢妄猜,然定有大喜!”夕照聪明伶俐,但她却说不知道喜事到底是什么。
章德殿是刘庄的寝宫,也是他除宣明殿外重要的读书和批阅奏章的地点。章德殿位于东宫,也称为东宫前殿。他晚上常在章德殿的御书房内与三公和尚书台众官,一起处理军国大事。刘庄是个勤政的皇帝,每天晚上都至二更才会准时就寝。
虽然已经三月下旬,但这一个多月来,刘庄偶感风寒,便躺倒了一段时间。最近,愈有加重趋势,连日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但是大军正在漠北远征,他咬牙支撑着,决不让自己倒下去。对关系帝国命运的大事他从不敢撒手不管,甚至不敢到御榻上痛睡一阵。
晌膳时,皇帝多次以目光询问马后,想知道是什么喜事,可马后笑嘻嘻地道,“陛下请多食,或今晚定有大喜,或近几天必有大喜!”
大喜?自然是北征大喜了。四路大军北征,已经有三路无功而返,唯最主要一路窦固和耿忠二人,却至今没有消息传回。他本来打算诏命中郎将郑众,迅速派出斥候打探前线消息呢。这次派出去的四位主帅,都是能臣,都是在北地经历过战火销烟长期考验的名将,能征惯战,他相信他们不会一齐让他失望。
晌膳毕,皇帝与众近臣一起返回宣明殿御书房,尚书令孙堪便将一堆简册放到御案上,但却没有北征天山的汉军主将窦固的奏章!
刘庄默默地轻叹了一声。他可不象他的父皇刘秀,是马上夺江山、下马能治国的开国帝王。他没有经历过战争,自然不敢有些许懈怠。他突然走出章德殿,又大踏步走上空旷的榭台,带着一腔怒火,顿然间忘记疲惫,从丹墀上下了台阶,凭栏伫立一会,遥望着天上的星辰,又快步返回殿内,稳稳地在御座上坐定,众官和太监们重新看见了若干年前生龙活虎的皇上。
“白山为何还无消息?”刘庄终于憋不住脱口而出。
众位近臣都不敢回答,司徒王敏年长,见状便说道,“禀报皇上,老臣以为吾军四路齐出,其势不可挡。各军出塞已经月余,虽然三路俱未接敌而返,然窦大人一路,这两天必有喜讯也。皇后之判断,应该是实……”
“哼!愿借皇后吉言,愿窦卿、耿卿亦不失朕望……”
想什么什么就到,傍晚时分,窦固的六百里加急果然骤然而来。小太监三喜儿跌跌撞撞地直接奔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尖声狂叫,“皇上,捷报……皇上,捷报……”
他光顾着跑,不小心绊到了高高的御书房门槛上,扑嗵一声,摔了个底朝天,鼻子和嘴出血,嘴唇瞬间肿起老高,还掉了两颗门牙。刘庄最受不得的就是没有规矩了,年青时常常因此而杖挞犯错大臣,此时见状便将手中简册怒掷而出,口中断喝道,“成何体统,权倌,枚笞二十……慢着,先不罚,汝适才说什么?”
“皇上,六百里加急,窦大人北征大捷……”
小太监三喜儿顾不得揉揉伤嘴,更顾不上皇上恼怒,赶紧将奏章呈上来。
刘庄腾地从御坐上站了起来,脸上的病容一扫而空。他阅完捷报,又递给赵熹,背起手在室内来回踱了一圈,猛然回首并朗声道,“命尚书台、侍中庐速向众将府上报喜,尚书台代朕书诏,嘉勉北征将士……唔,所有有功将士,待大军班师后,朕将一并封赏。命奉车都尉窦固‘建宜禾都尉府,徐图西域,断匈奴右臂!’”
“臣遵旨!恭贺皇上,原皇上龙体康健,长乐未央!”
赵熹、王敏、牟融也躬身齐声道,“老臣也恭喜皇上!”
刘庄大喜,执王敏手说,“王卿啊王卿,皇后和卿,真是朕的福臣哪!”转头又命道,“明日大殿朝贺,君臣共乐!”
“臣遵旨!”
君臣一个晚上都十分兴奋,只到宫中已经在打二更时,看见皇上兴奋之余,脸上明显带着疲倦,王敏等人赶快告辞,叩了一个头,从章德殿内退了出来。刘庄又批阅了一下奏折,忽然站起来伸了一下懒腰,再一次走到殿外。
虽然在深宫之内,但城内爆竹声此起彼伏,仍声声入耳。刘庄知道,此刻雒阳的吏民们正在举城庆贺。征伐匈奴,大汉万民与朝廷同仇敌忾,令他再一次热血沸腾。他正欲乘辇往皇后所住的长秋宫去,国之大喜,在宫中皇后与五位贵人中,此刻他最想与皇后分享这一喜悦。
可他还没挪步,宫女秦鹅轻声禀报道,“皇上,皇后驾到!”
………………………………
第二卷 出使鄯善
………………………………
第一章 帝戏秦娥
刘庄正欲转身,一双温柔的小手已经将一件龙袍披到他的身上,“皇上,春寒料峭,易感风寒,臣妾刚熬的中药,一会就凉了!”马后与皇帝并肩而立,先贺喜然后又轻声规劝道。
“皇后,大喜啊!借汝吉言,窦卿果然传回捷报。数十年之辱,一朝雪耻,真乃国之大幸呐!”刘庄抓住马后温柔的小手,一边摇着,一边高兴地说。
“臣恭贺皇上,北征大捷,国之大喜也!”马后虽然早知喜事,仍现出一付喜出望外的兴奋神情,躬身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