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远侯班超-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窦固、耿忠、耿秉三位血性战神,也心疼得流泪,一齐劝皇上保重身体。汉明帝脸色焦黄,长叹了一口气,才苦笑道,“诸卿起吧,朕知道了。”
等众臣起身,他又动情地道,“父皇百年时,天将欲倾,吾始即位。举国大丧,内廷无规,朝纲无绪,宫中乱成一团。太尉主持丧事,于纷乱中理出头绪,为朕亲政开了一个好头。自继统以来,百废待举,内有灾患,外有强虏,幸赖诸卿尽力,国力渐兴,民始渐安,府库禀实。然吾犹不敢有丝毫怠慢也!”
“皇上……让陛下忧心劳力,是为臣做得不好啊。固等不才,然定倾心谋划,为朝廷剪除北患,以解圣忧!”窦固长泣,叩拜于地,绝然作誓!
朝堂内君臣泣血谈心,商议着国家大事。赏给班超一个假司马,对汉明帝刘庄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此时,他绝没有想到,这个假司马日后会给他带来多么大的惊喜。但对班超和班府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
本来窦固给班超一个“假”司马,只不过是个待遇。到了汉明帝这,竟然为这么小的事儿专门下了诏书。私盐便成了官盐,这假司马便坐实了。
东汉军制,将军开府设五部(或五营),将军对属下有选人用人权利,只需报备朝廷即可。当然,有特殊才能、或特别重要的人物,皇帝自然也可直接任命。
此时,窦固的贺喜帖早已飞马送来。高密侯邓震见女婿有了大出息,也不管是不是曾经讨厌女婿,也亲来贺喜。班彪旧友、河西众将后人,以及住在西城的黄门侍郎马防、马光等世家大族子弟也俱来贺喜。见过老夫人、妇公和众位长辈,兄长班固即命开宴庆贺。
落泊的班家,一下子出了三员武将,朝廷正用兵的时候,可谓前途不可限量。班固为兰台郎官,最近明帝又升其秩奉,然不过秩比四百石。而兰台史令最高秩奉,也不过六百石。可弟班超一天之间,就任军司马,虽然前面有一个“假”字,但却秩比千石啊,货真价实。连两个仆人都秩比六百石,都比文气冲天的班固俸禄高,你说这喜事是不是非同小可?
因而,等宫内小黄门喜讯再一到,曾经的兰台书佣,被皇上亲自诏命为假司马。这还得了,班家瞬间便一门三将,深秋时节的下西洛,整条街顿时便沸腾了。
女婿有了大出息,最感觉脸上有光的是高密侯邓震,他专门请了权鱼府上的伎戏班子(注:东汉时的杂耍,以杂技为主,辅以歌舞)表演,西域妙龄伎女抛绣球、甩飞刀、套绳圈、翻腾倒立,热热闹闹。七盘舞、剑舞、巴渝舞、盘上舞、踏歌等,从宫廷流入民间,成为伎舞的主流,只闹至半夜才消停。
女婿出人头地,妇公花重金亲来贺喜,本不稀奇。但高密侯邓震降贵纡尊、亲来贺喜,却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为着当年的“十年赌约”,向自己闺女邓尧道歉来了。当然,这道歉全靠行动,嘴上是断然说不出来的。毕竟,高密侯身份是何等高贵啊!
当初,大汉第一世族的邓家名媛邓尧执意嫁给一个没出息的书佣,丢尽了高密侯邓震的脸面。邓尧不是寻常小女子,她自小便有主见。送纳采的媒婆不断来邓府,都被她一口谢绝。挑来挑去,却挑了一个书佣。邓震气急败坏,又无奈何,便从此再未和小女说过话。
班超被除名兰台史令的时候,邓震更是气得吐血,卧榻上半月,扬言终生不见小女邓尧。
………………………………
第四十一章 汉人情怀
邓尧每次回娘家,邓震都远远躲开。樂文小说|【鳳/凰/ 更新快请搜索】恨小女是假,其实心疼才是真。要说恨,他是恨透那个拐跑他心肝宝贝的狗屁小书佣了。
“钻隙相窥,逾墙相从,父母憎之,国人贱之。班超,汝宵小之徒也!”这是高密侯当年当着夫人的面,跺脚骂女婿的话。
“大人此言过也,幸勿让菡儿知之。”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戏谑夫君道。“吾听菡儿说过,此儿读经书,有勇力,善骑射,他日或不可限量啊!”
“屁!屁!屁也!宵小之徒,徒有虚名。他日我若撞见,先教训一顿出口恶气再说……”身为大儒的邓大人一连骂出三个不雅的屁字来,已经愤怒得街骂起来。
“大人说说便罢,切勿当真!”夫人忍住笑,真真假假地劝道。
“罢了罢了,宵小之辈,吾不与其一般见识……”高密侯气糊涂了,闻夫人戏言一时脸色酡红。也是啊,说说罢了,切勿当真。漠北高人都被打得有来无回,小书佣手上已经有无数漠北人命,你打得过班超么?
其实,班超之勇,他身在中枢,自然早就知道。早在当年太史桥突发命案,雒阳令就暗访得知,大贾权鱼乃朱雀门撞鼓鸣冤的班家老二所救。他心里其实清楚,西域一众高人杀手都不是班超对手啊,以班超之勇,他高密侯已经年迈,岂能奈何于他?
父母虽然威严,可这些骂女婿的话,却真的上不得台面,更不敢给嘴巴不饶人的小女邓尧听到。怒其不争也罢,恨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罢,邓尧毕竟是他的掌上明珠。邓尧博学、善辩,贵为高密侯的邓震却从来辩论不过他。不敢惹小女,便把气都撒在女婿身上。
可当汉明帝亲自诏用书生班超为假司马,秩比一千石,消息传开,邓府当时就沸腾了。邓震始时不信,待消息证实后,老家伙半晌说不出话儿来。此时他才知道,自己的闺女眼睛是多么毒啊!
他只对自己的夫人说了一句话来,“在阿娇面前,老夫从来未赢过。‘十年赌约’吾又输也,汝闺女到底厉害啊!”
“其非宵小之徒哉?”夫人到底不忘取乐夫君几句。
“非也非也,放眼雒阳城,谁敢言吾邓府夫婿是宵小……”顾不得夫人扭头暗笑,高密侯早就忘记对女婿的恨了,他急匆匆地登上车,屁颠屁颠、巴拉巴拉地亲自跑来班府贺喜了。
班超四十岁了,才一飞冲天混上个秩比一千石的假司马,似乎是“大器晚成”,其实不然。在两汉时代,世子们四十而仕,正逢其时!
汉代官员任用采取察举制,始自汉高帝刘邦,而它的确立则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才开始。察举制不同于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后来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中央,并经过试用和考核后,再择能者任命官职。
察举制是两汉时豪强大族子弟的入仕之路,它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如对被举者年龄限制,在不同时期、不同科目中,有不同的规定。一般要求在四十岁以上,而在征诏博士人才时,年龄限制则为五十以上,七十以下。
因此,班超四十而得司马,并非大器晚成。从一个小书佣到钦点秩奉比一千石的假司马,是实实在在的一飞冲天。只不过,无人举他,他是完全的自荐,是自己闯进北大营一番恶斗后得来的。所谓时事造英雄,边关吃紧,朝廷即将选将出征。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为班超的一飞冲天,创造了条件。
此次父候邓震带着大礼亲来贺喜,小女邓尧也没有得理不饶人,她只当过去什么也没有发生过。高密侯高床上坐,虞四月以班超父辈身份侧床相陪。雁旋亲献温巾净脸,芙蓉等婢再献点心、茶水,礼制规定的路数,一样不少。最后一环,班家主母樊儇亲自对坐相陪亲家,礼数可谓周乙。
亲家十年才第一次上门,读书人家牢记着窦融大人过世时,邓府兄弟二人的仁义,因而未觉尴尬,而是给足了高密侯大人面子。
毕竟十年不和女儿说一句话,毕竟自己的赌誓输了,本来还担心阿娇邓尧会给点小脸色呢。等班家一丝不苟的这一通礼制规定的礼数下来,才让老家伙将一颗惴惴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父女陡然和好,班府满门自然皆大欢喜。
其实,班超平步青云,最高兴的当然还是邓尧。大汉已经数十年未对外用兵,下层子弟以军功进身进爵之路已断。南校场一场大比武,皇帝钦点假司马,闻听夫君咸鱼翻身,邓尧并未觉得震惊,只是觉得来得晚了一点。她先把自己关在闺房里痛哭了一场,然后才出门张罗侍候宾朋。
最理解她的是君姑(注:即婆婆)樊儇老夫人,见媳妇关门自哀,想想这十年甘苦,便也泪湿衣襟。她推门而入,母女俩苦尽甘来,听着室外的歌舞声,抱头痛哭!
此时,下西洛满街狂欢迎正渐入高氵朝,且整整进行了一夜!
汉人尚武,喜好歌舞,任侠重名,恩仇必报,举国笼罩着生气勃勃的气氛。在与匈奴帝国的长期角力中,汉帝国形成了深厚的尚武文化,东汉初那淳美的岁月里,朝野始终弥漫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情怀,大汉世子们则洋溢着驰骋沙场、万里觅封侯的豪情壮志。而文章世家班府一门三将,即将出征匈奴,自然也成了整个下西洛人的骄傲!
三天后,班超带着班秉、班驺二人,准时来到北军大营,到窦固帐下听用。这里仍然聚集着上千世子,他们看到班超三人驰来,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并抱剑致礼。班超理解世子的情怀,他在马上一路抱拳行礼后,驰进大营!
从水平十二年(公元69年)秋开始,在接下来整整三年时间内,窦固在北军大营,悉心训练兵马,精心筹备讨伐匈奴大业。而这些从全国各地源源而来的世子们,一茬接着一茬,也一直不死心地陪了整整三年。
………………………………
第四十二章 别部成军
当时的北军大营员额已满八千人,设五部,分别是屯骑营、越骑营、汉骑营、重骑营(注:用长水营编制,征匈奴不用水军)和射声营(注:实为骑弩营,不再编制步弩兵可积射士),战时员额为每营二至四千人不等。现每营仅千余人,均不满编。
现在,五营之外,又编制了一个以班超为假司马的别部。所谓别部,其实就是在主力之外,执行特殊任务的偏师。现在,在整个北军大营,最最可怜的正是这个别部,与班超一起,一度成为各营笑料。
班超归骑都尉耿忠节制,耿忠只给他配备了三百名士卒。就是这可怜的三百名士卒,还都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歪歪扭扭的百战老兵油子。这些兵油子成份还很复杂,过一段时间班超才知道,里面竟然还有不少刑卒。
给别部的装备,也是各营挑剩下的。其余各营都是一水崭新的环首刀、长矛、强弩,士卒战马雄壮,甲胄鲜亮,一个个神气活现,耀武扬威。而别部仅三名军侯配环首刀、强弩,士卒则一律配备原北军使用的佩剑和弓,这些兵械都有些年头了。最可恨的是战马,配备别部的都是矮小、老弱的蒙古马。
从三位军侯以下,众人均觉得灰心丧气,提不起神来。可班超心里却很兴奋,三天前,他还是兰台一文不名的小书佣,受尽杨终等人的白眼。眨眼间,他现在已经成为汉军假司马,且有了三百名部下。况且别部下设三曲,战时编制很大,可根据任务员额最高可超过三千。
将手握三千骑,他就一定不会辜负窦融老大人和师傅左车当年对他寄予的厚望。马上建功业、万里觅封侯时代即将到来,这让班超热血沸腾!
但现实又是残酷的,从一个书佣到一个带兵将领,这转变绝非这么简单。在五陵原和兰台散漫惯了的班超,很快便碰了钉子!
按汉军军制,部下设曲,每曲编制一般应在五百人以上。但他的帐下三曲,每曲虽仅百余人,但来历却非同小可。
三曲军侯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田虑、华涂和梁宝麟,俱是正值盛年的百战骁将。窦府数十名门客,均是身怀绝技之辈,曾跟随杨仁、窦戈在汉匈暗战中,为汉帝国立下赫赫战功。窦戈精选甘英等十二名年轻的窦府门客,进入北军,全部被编入别部。
而三百余士卒,也大有来头。
他们无一为新募的世子,均是从雍营、虎牙营、黎阳营抽来的百战悍骑。他们是汉军的种子,每人都经历过与羌人、北匈奴人的拚死血搏,是在一场又一场边境小规模血战中的幸存者,都有军功在身。在窦固的北军,从窦固、耿忠以下,校尉、司马们都敬重他们。
这些骄傲的老兵能耐大,毛病多,架子更大。北军各营新募的世子出身的士卒们,不管职务高低,见到这些老兵都会主动行军礼。打架斗殴、酗酒嫖伎、赖账耍横,他们熟悉军规,也从不会冒犯军规。但在上不得台面的小事上,他们可谓无恶不作。练兵使署的军法曹,一见这些兵油子便头疼不已!
虽然北校场一场大比武,让士卒们看到班氏三人的勇悍。但为将者首要却不是勇,带兵打仗并非仅有勇悍就能出将入相。低贱的书佣出身的班超,要带好这三百无法无天的悍卒,绝非易事!
别部成军之日,班超第一件事便是禀明骑都尉耿忠,恢复华涂军侯之衔!
现在,华涂的一曲人,便成了别部的中军。班超自己安慰自己,兵**一点不要紧,能打仗就行。这让他心里失落之余,又略微好受些。
“都是一样为国效力,待遇何故如此不同?”
“都尉何故轻视别部耶?看各营狂的,有能耐战场上见分晓……”
“没别的,人家是校尉领军,别部是书佣领军,汝还想能怎的?”
别部成军后,士卒们从屯长以下,队率、什长、伍长与士卒们一样,都愤怒失落,骂声连天,怨气更是冲天。士卒们火气大,便事故多,每天打架斗殴数起。三位军侯和北军的军法曹,每天都要用军棍惩罚好几起。
刚开始窦固校场点兵时,别部三百余人,便成为各部笑料。
人家各部均是一千余人,屯骑营校尉渠耆手下,更是近二千精锐铁甲骑,可谓兵强马壮。别部人蔫马矮,了无生气,连军旗都是歪的。三百士卒,一个个歪瓜裂枣,歪歪扭扭,在军容整肃的各营中,出尽了洋相。初始为将的班超,与三位军侯竭力约束士卒,但兵油子们软绵绵的,根本提不起劲头来。
第一次校阅,是窦固远征军成军后的第一次亮相。别部的表现,不仅让各营将校、士卒们不忍卒睹,讥笑声、谩骂声四起。连窦固与耿忠两位老将,都皱眉不语,明显心中不乐!
窦固的远征军,除了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旧部,便是通过擂台比武新召募的大汉带剑世子,士卒们指望搏军功作为进身之路,训练时热情高涨,生龙活虎。可别部没有新募的带剑世子,全是老兵油子。他们从训练一开始便疲态尽现,提不起劲头。
班超是史家之后,又被“囚”在兰台多年,他自己都还不适应严格的军规,何谈管束部卒?他是窦融大人的传人,在他心目中,汉军就该象河西军一样,崇尚血性、狼性!他不想用严酷的军规约束士卒的个性,使他们变成唯唯诺诺、丧失血性的老实兵。在别部成军之初,他便想用窦大人的治军方略,带出一支铁军来。
因而,表面上的疏于管束,别部士卒的无法无天,让北军的将校、司马们不干了。于是,练兵才一开始,北军就因别部而出了大乱子,甚至一直闹到皇帝面前!
“禀报都尉,大军训练后便要出征,班司马漠视军规,律卒不严,致使北大营军纪废驰,乌烟瘴气,别部已经不成其为军队。按军律,班司马重则当诛。轻则笞枚后,赶出军营!”
刘莱、孙喆、曹钱三校尉,在帐议时忍无可忍,开始公开发难。
越骑司马庄曾也出列道,“三百劲卒,百战老兵,到别部不足月余,尽成北营祸害。训练时提不起劲头,晚上到伎户可劲饮酒嫖伎。本司马想问,班司马到底会不会带兵?与如此别部一起出征,如何让人心里踏实……”
'小说网,!'
………………………………
第四十三章 书佣带兵
本来这是一次例行的帐议,耿忠要点评各部训练情况,结果帐议一开始,校尉刘莱带头,将校、司马们便都将矛头对准班超,群起而攻之。
渠耆和班超恶斗一场后,两人惺惺相惜,已成了挚交。而赵统原就是窦融河西军后人,且与班超有旧。此时二人闻众将言,都难过地低下头,微微叹息摇头。
窦固帐下举行帐议时,堂下中间是一个大沙盘,文武各站一边。武将在左,文官在右。左边两列,前一列以屯骑校尉、也是先锋渠耆为首,各营校尉、副校尉按序站立。后一列,则为各营司马或军侯。右侧也是两列,前一排以长史黄坫为首,中军从事们依次站立。而后一列,则为中军的各掾吏。
班超虽然是假司马,比各营的司马还要低一级。但由于他是一个部的主将,故也站首排将校列末尾。他的身后,便是各部司马和资历高的军侯。面对将校、司马们的攻讦,面对对面长史、从事们神情复杂的目光,他羞愤交加,面色酡红,无言以对。
官署内班超受到非难,帐外班秉、班驺和三位军侯,也受到各营军侯们攻击,双方吵成一锅粥。如果不是在中军官署前,以班驺性格,怕是要动刀子!
窦固稳坐帅坐之上,不发一言。耿忠侧向坐,见众将校们怒不可遏,便说道,“班司马,汝有何言?”
班超出列,面向中郎将和骑都尉,咬着牙抬起脑袋,直视着耿忠一字一句说道,“都尉,皇上给北军三年练兵之期。超愿立军令状,三年之内,定让别部成为一支可用之军!”
说完,班超便回到军列中,一言不发了。
完了?一点歉意都没有?牛皮似乎大了些,就这一帮稀稀拉拉的兵油子,你班超又有何能让其成为可用之军?众将都愣了一下,迅即一片声讨之声。
黄坫出列,面向两位主将抱拳道,“中郎将、都尉,别部成军后,班司马已惩戒害群之马十数人,言班司马放纵士卒似有不当。吾观察过别部,班司马是窦融大人之传人,系沿用河西军之法在调理老兵。练兵方始,此时言别部不能练成,未免过早!”
孙喆出列直视着黄坫道,“长史此言,系偏袒班超。‘河西军之法’?当年窦融大人麾下军容整肃,河西军军威浩荡,将校士卒大气如虹,令匈奴人闻风丧胆。还未免过早?请问长史,河西军如与别部相同,窦老大人又如何能拒敌于塞北?!”
二人一争辩,各将与各位幕僚们均一一加入战团,很快便变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的班超,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让他钻下去,他干脆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心里却在暗暗起誓,一定要带出一支响当当的别部,给窦固大人、给自己争口气!
等将校、司马、从事、掾吏们吵得差不多了,耿忠才摆摆手,众人迅速安静下来,只听耿忠说道,“此事不必再议,军令状更不必了。望班司马约束所部,整肃军纪,抓紧训练,不负皇上重望!”
“都尉,如此纵容,本将不服!”
别的将校、司马心里虽然不满,见骑都尉在和稀泥了,也就忍了一口气。可校尉刘莱刚直不阿,见状便梗着脖子抗议道:
“自跟随窦将军西征烧当羌以来,十年时间,除边境小战不断外,本朝未对外用兵。军无律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战必败!现兵心已散,军纪废弛,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如不整肃军纪,吾军何以为战?!如都尉如此放纵属下,必将有损北征大局,本将将直接上书皇上!”
刘莱这话太重了,似有不敬之嫌。他是窦固的铁杆老部下,擅智谋,勇不可挡,能独挡一面。他是一员骁将,性情耿直,眼里从来容不得沙子。此时,别部的乱象让他忍无可忍,便直接顶撞起耿忠,非要处分班超。这一幕令众将震惊,便都一齐看着窦固。
众将在争吵时,窦固根本未加理会。他一直直视着堂中间的大沙盘,他的思绪一直放在三年后的那场大战上。此是闻刘莱言,便微微皱着眉抬起头,只是淡淡地瞅了刘莱一眼,便又重新看着沙盘。
刘莱心里的气憋着难受,可也只好将怒气咽下,不敢再吱声。
耿忠却对刘莱笑道,“刘校尉忠心报国,此情可嘉。三年之后,是非自然曲直!”
但事情到底未完,刘莱还是直接上书汉明帝,揭发了窦固、耿忠纵容假司马班超,致使北军别部军纪松弛,士气低迷。到底汉明帝是一代明君,且君臣一心,他是太了解窦固与耿忠了。谁也不是天生便可为将,班超新入军中,窦固、耿忠一生带兵,定然有办法来点拨班超。
因此,收到奏章,只是看了一遍,便无语地扔到一边!
窦固和耿忠得知刘莱上书皇帝告状,并未往心里去,他们也没有恪意训诫班超。班超能忍受得了众将的白眼和嘲笑,但窦固和耿忠为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让他心里惴惴不安,觉得应该向主将表明自己的心志。于是,他以要兵为名,走进了耿忠的大帐。
“都尉,我的兵呢?”
耿忠似乎早知班超要来讨兵,或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