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我是马超-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我也稍微感谢了一番岳丈老蔡同志。

    蔡琰摇头道:“夫君你太忘形了吧?你试试写写第二首诗如何?”

    “如你所愿。”我当即饱蘸浓墨,挥毫而就。

    鹅鹅鹅是首好诗,不仅字数较少,重复字多,而且构造也简单。

    我十分满意,向蔡琰展示自己的成就。

    蔡琰微微蹙起秀眉:“夫君果然有些天份呢,再来两首?”

    我二话不说,将春晓、登鹳雀楼写了出来。

    蔡琰连连点头。

    我的内心满是喜悦:老子终于掌握了一项技能了

    “妾身一直想问”她看着第四篇诗文道,“这首诗写的景致,是凉州哪里的地方?”

    我一怔:鹳雀楼是哪里的来着?

    哦对了,是永济的,我记得前世还去旅游过,楼顶有座铜像,一名文人手捧书卷,书上便刻着这首绝句,然而作者题名却不是王之涣,似乎是李白、杜甫、王维三人中的一位当时我便对鹳雀楼旅游区相关负责人员的智商表示了怀疑,但接待员表示,我们只负责收门票。定制一座铜像,可是十分浪费时间和金钱的。

    于是这座可笑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塑像便一直挺立在楼上,然后我们就可以听到游人赞不绝口地说道:“果然好诗,原来是xx写的啊!”

    “夫君?”蔡琰从我手中抽出毛笔,嗔道,“妾身问你话哩!”

    我决定诚实回答:“并非是凉州,而是河东某处的一座小楼。”我不知道永济现在叫什么鬼名字,只能含糊的说某处。

    “河东?”她小心的将笔放下,“你何时去过河东?”

    “就在二三月的时候,当时有天外飞石落往安邑,我和一名铁匠前去寻找。”我省去了顺道拜访王邑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拜访王邑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任何利益可得,马腾这厮一心要做一名忠臣烈士,我拉拢地方大员的行动根本毫无用处。

    “天外飞石?”蔡琰眼珠一转,“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当时应该是三月初吧?”

    不愧是太史令的女儿。这点破事情都记得如此清楚。

    我笑道:“你怎么会问这个?”

    蔡琰解释道:“我只是奇怪,有些地方你应该没有去过,但这些诗篇是如何写出来的?”

    她伸手从文稿中抽出第五篇春夜喜雨,指着最后一句“花重锦官城”问道:“锦官城?恕妾身孤陋寡闻,此城在何处?”

    “锦官城指的是成都”我额上泌出细汗,“我虽然没有去过,但小岱回来后曾与我细说过益州的情景,故而有此句。”

    她没有再问这句,又从下面抽出一张纸,是第九篇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据妾身所知,你可没去过东吴那么远的地方哟?”她咄咄逼人。

    肩背忽然有些发凉,我干笑道:“诗文是需要浪漫主义的想象的,没去过不代表想象不出来,你若仍拘泥于诗中出现的地方是否作者曾经去过,未免太过无趣。”

    她竟然点头同意:“夫君所言,真是至理,妾身受教了。”

    受教?我短暂的喘了口气,心中暗道:好还你没看到后面的精彩诗词,诸如早发白帝城、饮湖上初晴后雨、食荔枝、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过这正暴露出来我的文选中很大的一个问题:诗词固然是精妙绝伦足以万古流传,但内容与现实的严重不相符恐怕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效用。

    我更加坚定了不能让其他人抢先阅读的决心,待我日后整理一番,将可以活用在一般场景的诗篇先抄成楷书,其余的暂且不动。

    “你”我急忙按住了蔡琰的手,“你又想偷看了!”

    蔡琰嗔道:“人家都嫁给你了,几个破字也不让看!”

    我义正言辞地向她宣布:“马府第一规矩:不得私自翻动马超的诗文。违令者休掉!”

    她愤怒地撇撇嘴,松开了攥着纸页的五指。

    “琰妹不用气恼,这几会将这些诗词整理一番,之后便至少会有一半的诗文可以让你看了。”我安慰她。

    她果然不再生气,问道:“当真么?”

    “我用得着骗你么?”我摆了摆手,遂即展开了整理工作。

    蔡琰得到了我肯定的回复,也算有了盼头,便乖乖地继续捧起楚辞阅读了起来。

    “少爷,”书房外传来赵承的声音,“卫觊求见。”

    卫觊?他不好好在寺中上班干活,跑来我家干嘛?

    莫非又是来催促我快些上班的么?

    我警惕起来,沉声道:“让他去正厅。”

    赵承的身影在门外一晃,消失不见。

    我将文稿锁入箱内,这才起身前去会客。

    蔡琰看着紧锁的铁箱叹气。

    我不明白她对那几张破纸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兴趣,正如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对于这几张破纸我会有那么强烈的保护。

    卫觊并不是一人前来的,他身后还伴着六七名年轻一些的男子。

    “大人,”他领着六人向我施礼,“这几人都是属下挑选的附近的才俊,希望能够补入空缺,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介绍一下姓名籍贯吧?”我随意地摆摆手,示意他进行惯例的程序。

    最好能招来两三个隐藏的重量级角色。

    卫觊清了清嗓子开始报名。

    很遗憾,这些常见的名字并没有我认识的俊才。

    “这位是张鸡”随着那名男子恭恭敬敬的拱手,卫觊总算结束了汇报。

    我向他温和地笑了笑:又是一只小鸡,我们养鸡场的队伍看起来一天一天,愈发壮大了呢。
………………………………

第161章 医圣在手天下我有

    这些人都是月俸一二百石的低级小官,又是我的直接下属,对我的态度都是极其恭敬。

    我也忽然老气横秋起来。

    “卫先生?”我点名。

    卫觊肃然听命:“大人有何指示?”

    “这几人是否和你有亲有故?”我笑吟吟看他。

    他急忙站起身来辩解:“大人明察:这八人都是司隶附近良家子弟,属下岂敢妄用私人!”

    只说了一句话,卫觊额头已满是大汗。

    我朝他扔了一条毛巾:“先生勿要着急,我并非这个意思,亲属故旧之中如果有贤良子弟,当然也要任用,而且最好不过。”

    他一怔,似是未能完全领会我的精神。

    “只要能将本分之事做好,我不会管他们是什么人。”你要拉帮结伙我不会在乎,我只要三千亲卫,你们十几个文人能奈我何?

    告到太尉处?张温还是力挺老子的,他还指望我在朝中成为他的党羽来着。

    皇帝?刘协还没有那么大胆子,何况我一无犯事,二么刚刚才从虎口中将小弟弟救出来,他现在正是将我看做救命恩人的时候。

    因此我可以说是并没有太大的顾忌。

    卫觊小心翼翼地擦去了额上的汗水:“大人,您既然这样说了属下真想征招族里一名后生”

    我看了看他:“你尽管去招,只要有些真才实学,不丢我的人,我都可以用。”

    他深深的一揖:“谢大人。”

    他四周的八名青年虽然神情均是有些奇怪,但慑于我的官威,无人敢明目张胆的表示反对。

    我温和地笑了笑:“诸位也是一样,若是亲朋好友、邻里乡党中还有才俊之人,不妨都推荐来朝中,你们也知道,现在三公九卿名下,还有不少空缺,正是用人之际呀。”

    他们显然有些兴奋,眼中都是亮光。

    也有两个人面色微微一冷,似是颇有不屑。

    我心中一动:难道还招来了两个愤青?

    “当然了,朝廷员吏,虽非重职,也是国家人员,可不是你们家里三大姑八大姨随便找来就能胜任的,”我郑重地声明,“没有才能,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的,可不要想来哦。”

    他们连声称是。

    我摆摆手,卫觊识趣地带着这些新人干活去了。

    最后却仍有一人留下。

    我皱了皱眉:“你有事情?”我不自觉地伸手向腰间摸去。

    配刀不在身边。

    他恭恭敬敬地施礼:“属下初来雒阳,便能入卫尉府就职,先谢过大人提拔。”

    我不动声色地曲起腿,如果他要行刺,我可以先踢翻案席抵挡一下:“客气了,都是为国家做事,不必如此大礼。”

    “属下知道此事不该讲,但还是想恳请大人同意”他低下头。

    神经兮兮的我预感不太对劲,这太像阴谋了一般跑龙套的低头来肯定是要出阴招了。

    但是他还是低着头等待我的回复。

    我强自镇定:“你想怎样?”

    “属下想另换一个职位。”他抬头。

    我压下忍不住想要闪开他的目光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何职?想换到哪里?”

    “属下现为医官,”他有些欣喜地答道,“至于换到哪里只要不是医官都可以”

    “你不喜欢医官?”我皱眉。

    其实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手下还有医生这个行政指标。

    他脸色微微有些黯然:“谁会想做医生?”

    我愤愤的想到:你看不起医生?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黄飞鸿合起来踹死你!

    但我终归还是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不然他要是一个想不开以后给我下点毒药什么的,我可就得不偿失了,没必要非得强迫人家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嘛!

    我指了指一旁的纸张吩咐他道:“好吧,你写下姓名来,我会告诉卫觊给你换个活儿干的。”

    他又一个大礼,长袖垂拜在地上,他展起袖子便在纸上恭恭敬敬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后千恩万谢地退了出去。

    我看着他离去,而后捻起那张纸片,眼前猛地一黑:

    只见正中两个大字“张机”,下方两个小字“仲景”!

    那个啥

    我将这张纸片揉成一团,从窗口扔进垃圾桶内。

    张仲景给我做医生,老子还换个鸟人啊!

    这个时代,也就只有华佗或许能和他一较高低了吧?

    我抑制不住满心的欢喜,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夫君为何发笑?”蔡琰从侧室走了出来,这些一般身份的下属是不能轻易拜见我夫人的。

    我拍了拍大腿,仍是止不住的笑:“老子刚刚捡到了一名好医生!”

    她对我的粗鲁似是一惊习惯了:“哦?就是最后那位大叔么?”

    “不是他还能有谁?”我终于将笑声结束,痛苦地喘息着。

    “但他方才不是说不愿意做医官么?”蔡琰疑问道,“妾身听他的口气,似是不喜欢。”

    我点头,问道:“做医生很丢人么?”

    蔡琰沉吟道:“医官确实远不如儒士吧?”

    “儒士有个毛用!”我倒深深地觉得,一名能治疗感冒头疼的赤脚医生比起一名能将春秋史记倒背如流的官方博士实用的多。

    蔡琰反驳道:“儒士如何无用?不然袁氏、杨氏如何显贵!”

    “如何显贵?”对于他们的发家史我毫不知情。

    “当然都是因解释春秋等典籍而发家扬名的咯。”蔡琰显是有过研究,双手一合摆开架势就准备给我讲高门大派的历史。

    我急忙阻止了兴致勃勃的蔡琰:“好了我知道了。我不会让他换职位的,我需要医生来保命,博士什么的,谁愿当谁当吧。”笑话,我一标准半文盲,弄一群文学帝哲学帝思想帝和我讨论人生意义宇宙深度生命真谛云云,我自己给自己挖坟啊!

    蔡琰似是知道我的心思,抿嘴笑了笑:“但妾身看他年岁不过四十出头,做医者恐怕未必能够胜任吧?”

    “这个问题不用讨论了。”我摆摆手:我虽然不赞成“天才天生无所不能”论,但我是“差异与生俱来人生而不平等”论的铁杆支持者,张仲景可是医圣,四十岁怎么了?照样比你二百岁强!

    蔡琰对于我的专权行为撇了撇嘴,嗔道:“去,继续抄写诗词去!”

    我耸了耸肩,表示遵命。

    “姑爷小姐,老爷送来了一幅字。”小娥轻轻推开了门。

    “什么字?”我向她招了招手,示意她坐在我腿上。

    她咬着唇红着耳,却不敢靠近,只把纸摊开。

    正是那首忆江南。

    “好、好诗”蔡琰怔怔地说着,眼泪直接砸落在地。
………………………………

第162章 吃空饷

    “小姐!”小娥慌了手脚。

    我满不在乎:“不用担心,她只是有些感触而已,对吧夫人?”

    蔡琰咬着朱唇点头:“妾身便是在江南长大,故而对南方极有感情。”

    “看得出来,”我笑了笑,“你爹可是抱怨南方酒味淡如水呢。”

    “爹爹他一心想返回故土,当然不喜欢他乡,妾身可不一样。”蔡琰反复地品味着这首小诗。

    我摩挲着她的头发:“你的头发好像变了?”

    她满脸幽怨地嗔道:“你才发现么?人家都嫁给你好几天了,当然不能和出嫁前一样子咯。”

    我急忙为自己的疏忽而道歉:“其实我觉得长发披肩就蛮好,不用费心梳高难度的发型。”

    她表示难以接受:“让别人家夫人看到了,还不笑死啦?”

    我只好作罢,但我还是觉得一直留那么长的头发盘在头顶没什么乐趣,也不安全卫生,只能滋生一些寄生虫、微生物什么的。

    古人头上应该存在着很多虱子之类的宠物的,直到我上辈子的二三十年前这种情况才得以逐渐改善。

    “公子?”双儿悄无声息地蹿了进来,“你喜欢披肩散发么?”

    我点了点头,又声名道:“这当然也是要配合身材和脸型的,不能一概而论。”

    她歪着头问道:“双儿怎么样?”

    我也歪头:“不好说,你看:这里太小了”我朝她身上比划了一下。

    她打掉了我纯洁的大手,羞涩地嗔道:“夫人还在呢!”

    我干笑道:“她要是不在呢?”

    双儿大窘,直接撞在我怀里撒起娇来:“公子你又欺负人家了!”

    我环臂搂住她,一只手按在她的小腹上。

    她身子顿时不敢动弹,似是有些僵硬。

    只有一件单薄的衣衫,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她小腹上的温度。

    蔡琰咳嗽了一声:“夫君”

    我丝毫不为所动,继续在双儿的肚皮上轻轻揉捏了起来。

    当然我作为一名君子,行为举止都符合礼仪的标准,只在肚脐眼附近两寸之地活动。

    双儿已经浑身发烫,缩在我怀中低声唤道:“公子。”

    我笑了笑:“是不是感觉有些热?”

    她害羞地点头。

    “要不要我帮你脱掉衣服?”我笑眯眯地问道。

    蔡琰将楚辞砸了过来。

    我急忙张口将竹简含住。

    满嘴都是竹木的滋味,还带着一股淡淡的咸意。

    双儿终于从我怀中挣脱了出来话说之前明明是她主动投怀送抱来着。

    “姐姐说可以用午膳了。”她一张小脸满是羞涩。

    我叹了口气,幽幽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娘的又要吃饭了!”

    双儿和小娥掩着樱桃小口偷偷地笑。

    蔡琰问道:“还是小昭做的饭么?”

    双儿点头。

    蔡琰埋怨我:“你不是要去领仆从么?好像你根本没动弹。”

    我抱头道:“这一早上我都在苦练书法,哪里还记得这档子破事!何况我吃小昭的饭菜早已吃上了瘾,未必吃得惯其他人的饭。”

    她露出了一个“你又在强词夺理了”的表情。

    我只得表示:“吃完这顿饭便去,你满意了?”

    当然,我认为小昭的手艺是极其可口的,但是我同样心疼少女的肌肤与健康,若是能换一些老大妈来从事这些粗活就好了。

    下午本官亲自前往相关部门索要奴仆。

    负责人员惊慌失措,却又是无可奈何:“让卫尉大人亲自前来,是下官失职了但是如今真的没有闲余的下人可以派遣给大人了”

    看着诚惶诚恐的人力管理主任,我可以体谅他们的难处,但我自己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维护:“那么,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管理主任建议:“奴仆由大人自主选购,至于花费,便由库中按正常数额予以发放,大人意下如何?”

    我故作大方地推辞:“这怎么可以?”

    管理人员坚持原则:“合理变通有何不可,何况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还希望大人体谅。”

    “既然如此缺乏人手,那本官也只有如此了。”我失望地叹气,拱了拱手。

    管理主任感激涕零地欢送我离开。

    于是我单身前来空手而归。

    听完工作汇报的蔡琰当即表示:“妾身可将家中两名厨子调来。”

    我有疑问:“你家现在有多少厨子?一下调走两个会不会有困难?”

    她沉思了半晌,摇头道:“记不太清了就家里那几十个下人,调走两个有什么难处?”她一副全无问题的样子。

    我陷入了沉默:你老爹蔡邕再牛逼,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官员,家里又不是世代巨商,竟然也会有超过个位数的厨子和下人?

    相比较而言,本官不仅清廉自律,而且生活极为艰苦朴素啊

    蔡琰当即让小娥前往娘家要人,不过一刻钟,两辆小车满载着厨具与生活用品开入了府中。

    两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分别拜过了我和蔡琰,而后被赵承安排在院后,小昭得以从灶头解脱,她的工作负担顿时减轻了大半。

    但是她却对这份工作有些依依不舍的感情。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我懒得过问,我趁机又去探望了一下我的下属们。

    卫尉寺已经有三四十名官吏,日常工作基本都可以顺利开展。

    说到日常工作,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巡视皇宫。

    卫觊很是欢喜地迎接了我,并再三要求我若是身体无恙一定要履行职责。

    盛情难却之下,我只好答应并接受了本月的第一次巡查皇宫的任务。

    寺中似乎又有几个早上不曾见过的新人,我看了看卫觊。

    卫觊马上来向我低声汇报:“这三人都是九卿们推荐来的。”

    “九卿他们推荐过来的?”我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摸了摸光滑的下巴,“都是世家子弟么?这么年轻。”

    卫觊看我如此明白事理,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只好指了指最近的一名写东西的年轻人介绍道:“这位是弘农杨氏的后生,名修,字德”

    我拦住了他的话:“是杨彪的亲戚?”

    卫觊急忙压低了声音:“正是杨大人的独子。”

    “杨大人看起来年纪不小了啊”我也低声问道,“这杨修多大?”

    “杨彪大人年近四十才得此子,故而尤为珍惜,”卫觊早已查清了下吏的档案,“杨修刚刚弱冠,所以贾诩先生才以公车请来。”

    “啥?”我眨了眨眼,“文和先生请来的?”

    卫觊点头。

    我摸着下巴无声地笑了:贾诩啊贾诩,任你鬼才莫测,怎么把这个鸡肋给我送来了?
………………………………

第163章 官二代们

    “在下杨修,见过大人。”杨修虽然据说出身高贵,此时也依足了礼数长揖到地。

    我伸手将他托起。

    细看杨修,的确是一名干净温雅的文士,长身细腰,疏眉薄唇,再加上刚刚才冒出头来的胡须,更给他增添了一份风骨。

    “杨家多俊才,”我赞叹道,“只看德祖兄相貌谈吐,便知大汉又多一良臣矣。”

    杨修拱手笑道:“大人谬赞了,修不过弱冠书生,谈何良臣?”

    “诶,所谓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云云,年纪什么的,不过是浮云而已。”我胡扯道。

    他的双眼中满是笑意:“大人说的是,家严得知大人有心栽培,也是连声嘱咐,让杨修以大人为楷模,多多效仿大人。”

    我摆手道:“德祖你不是在胡说吧?我马超不过一鲁莽武将,你可是儒门大家,跟着我能效仿到什么?难道让我教你骑马射箭!”

    “文武之道,殊途同归,都是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分忧而已,大人过谦了。”他淡淡地说。

    我怔怔地打量着他。

    杨修微微垂下眼睑,单薄的双唇透出一道细缝来。

    我吐了口气:“杨兄讲得好,小弟受教了。”

    “岂敢,岂敢。”他慌忙拱手。

    卫觊又介绍另一位年轻人:“王凌,字彦云是王司徒的内侄。”

    我“啊”了一声,拱手道:“王兄好,王兄好。”

    这位王允的侄子年纪看起来更嘴上连根毛也没有,看了也就刚过二十岁的样子。

    “见过大人。”比起杨修,他倒也是个十足的公子模样,但总似少了一些文气。

    或许是我先入为主了:我知道杨修博学多识,又善于揣摩心思,可能无形之中便给他的评价高了一层至于王凌此人,恕我记忆力有限,他必然不是活跃在三国前中期的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