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个时候老天爷给金国搬来了一个救兵,这个救兵便是大宋王朝的同知枢密院事孙傅。孙傅是坏人吗?不是,但他是一个十足的脑残,僵尸见到他都不啃,因为没脑子。
这混蛋真tm特别有创意,顶着一个雷劈脑袋,别的事情没想,想到了以前自己读丘浚的《感事诗》,有这么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这雷劈脑袋就进电火花了,想要去寻访这几个仙人。
谶语这种东西相当不靠谱,因为你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究竟在表达什么。随便举例说明。
当年公孙述和汉军在cd对峙的时候,看到赤伏符中有一句:“虏死城下”,便欣然开城和汉军决战,结果自己死了……
楚汉相交之际,相士给魏王豹看相,说:“大王之相,贵在后宫。”既然在后宫,那就到后宫看看吧。这个相士,一眼便找了薄姬说:“此系大贵之相!依法当生天子。”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薄姬后来被刘邦带走了,给刘邦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汉文帝。
无论是公孙述,还是魏王豹,他们多对应的谶语都没有问题,可结果大大的不同……
其实老孙想出来也就罢了,可好死不死的,还真让他找到一个叫做郭京的人。
这个叫郭京还还是个当兵的,位居龙卫兵副都头。也是巧合,这人平时就搞一些装神弄鬼的事情,给人看风水,选墓地,赚点外快。究竟有没有什么法术,真是不知道。
对孙傅来说,有没有法术并不重要,你是仙人就没问题。
郭京这孙子,也是一个污染社会空气,败坏社会风气的混蛋。也忒不要脸,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这人还招摇撞骗,说自己有召唤六丁六甲之能,生擒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不在话下。
你当时是玩网络游戏呀,还生擒boss,爆装备?
这样的怪胎竟然能坦然的活着,老天爷也太大度了……
小郭这牛逼一吹,大宋这帮昏聩的君臣被吹晕了,竟然相信了郭京这一派胡言。对这帮混蛋来说,大宋又希望了,收复失地指日可待,马上封官赐爵,官拜成忠郎,赐金帛数万。
同时给予提供道具,不顾战事吃紧,调来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组成六甲军,郭京就开始装了,把这帮人有的封为六丁力士,有的封为北斗神兵。估计这小子是三国演义看多了,走火入魔,把自己当成了诸葛亮了。
二十日,金军派人来议和,要求亲王亲自出使金军签订盟约。这个是假象,大宋已经有了亲王在你那儿了,你还要?
只能说这个时候啊,金国已经有灭北宋的心思了。可以说大宋就像是一座万能监狱,本来金国是因为烧杀抢掠被烤进来的,等出去的时候,烧杀抢掠就太小儿科了,什么都学会了。
二十一日,金军攻打通津、宣化门,范琼率兵一千人出来迎战,奇怪的是原本金兵往来驰骋安然无恙的渡河结的冰突然崩裂,淹死了五百多宋军,这一下给大宋的心理冲击太大了,难道是天亡大宋,整个大宋开始惴惴不安。
二十四日,金兵派遣刘晏前来,督促亲王、宰相作为人质到金军营中去。到了这个时候不得不把不到关键时候不能使用神通的郭京给请了出来。
这个妖人还装十三,还不不说实话,厚颜无耻的带着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神兵出宣化门攻击金军,遗憾的事是,金国没发现这帮人竟然是六甲神兵,竟然把这帮人当成凡人给砍瓜切菜般剁了。
郭老板!你是菩萨派来整我们的吗?!你的一个牛逼,吹掉的是大宋半壁江山……
金兵乘势入城,郭京一看大事不好,跑吧,这妖人竟然丢下自己的神兵跑了,至于是死于乱兵,还是堕入深山老林就不可知了。不要怪在下血腥,这种不要脸的混蛋,就应该凌迟了。
大宋士兵本来就已经惴惴不安了,一看金兵入城顿时成惊弓之鸟,四处奔逃。四壁守御使刘延庆带着自己的手下万余人夺门而逃,被金军追上给剁了,统制姚有仲因为大开城门导致城破,被老百姓给活活打死,据说脑袋被老百姓给爆了,脑浆四溅。
宦官黄经国****殉国,统制官何庆言、中书舍人高振带领族人和金兵展开巷战,当然结果很明了,族人几乎死亡殆尽,但是过程却壮烈无比,后人永远铭记。
汴梁外城沦陷,金兵入城,野兽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宋的首府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金军暴行激怒了宋军,宋军进入都亭驿,拿下金国使者刘晏,剁了。打不过别人,就去打别人老婆。这个行为很解气,但很丢人,而且于大局没有任何影响。
钦宗皇帝听到外城陷落,吓的那是不知所措,已经彻底的糊涂,以后该怎么办,他是真不知道,就知道哭,只有生不对,死不起的感觉。
这个时候,内城百姓给他出主意了,这些百姓要求前往官府衙门,领取武器和盔甲抗击金兵,一时之间竟然汇聚了二三十万人。
(本章完)
………………………………
第72章 老种将军
这数字真的很不错,虽然没有经过训练,但是保家的意念是空前强大的,金国那帮野兽在外城干的事情,他们可都能看到。有了这些愤怒的百姓,足以保卫内城。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金国也是筋疲力尽了,也没力量攻打内城。但钦宗皇帝不明就里呀,他觉得正规军都不行,百姓又能怎样?徒自伤亡百姓罢了。
此时的钦宗皇帝已经彻底的心灰意冷,看着眼前的这帮达成,新说:这都是一帮什么人呐,排挤李纲的时候一个个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关键的时候要不就是要投降,要不就是找一个郭京来搞事。
思前想后,还是谈和吧,花钱买太平,当年祖辈们不也这么干的嘛,看来还是祖宗靠的住。老百姓看你皇帝都这样了,也就慢慢散去了。在这帮老百姓的心理,主动投降的话,金国也许就不会祸害内城了。
二十六日,命令何矫和济王赵栩出使金营。
二十七日,何矫返回汴梁内城,说金军要求太上皇(徽宗皇帝)出城和金国人会面。钦宗这个时候到还有点大无畏精神,说:“老爸年龄大了,由于受到惊吓,现在身体状况不太好,要去还是我去吧。”
钦宗皇帝还算孝顺,因为说徽宗身体不好,这话说的肯定假。徽宗皇帝身板应该相当不错,后来从汴梁经历各种非人待遇一路也挺到了黑龙江阿城,然后还坐在井里观了好几年的天,才去阎王殿里报道,这身板能是病秧子吗?
当然也可能可能有,怕金国和自己老爸狼狈为奸,把自己从皇帝的位置上扒拉下来,并让自己做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所以只好自己舍命博一把。
当时钦宗皇帝车架离开的时候,张叔夜闻讯飞速赶到,紧紧挽住御车的辔绳,极力劝谏不让车驾前行。
钦宗皇帝说:“为免生灵涂炭,朕是不得不亲往金营啊!”张叔夜禁不住大声号哭,向钦宗皇帝再三跪拜,在场宋朝军民无不相随痛哭。
宋钦宗在车上频频回顾,勉励张叔夜道:“嵇仲努力,嵇仲努力啊!”嵇仲是张叔夜字
三十日的时候,钦宗皇帝到达青城和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会面。
金国也算爽快,开出了条件:一,割两河之地(河东和河北)。二,把之前许诺的赔款给还上。三,大宋要向金国称臣,上降表。
从三镇到两河两河,从叔侄到君臣。从物质到精神,大宋都被扒拉的体无完肤……
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夜,钦宗皇帝没有辩驳,都认了。
如果说第一次金兵南下,还可以谈一谈的话。这一次就算是秦皇汉武再现,又能如何?一而再的让敌人轻易打到家门口,连一场像样的胜仗都没有打出来。别人要什么,真的就只能给什么了。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这两个活宝,竟然要求钦宗皇帝的降表,按照工整的排比对偶来写。要说这两个野蛮人喜欢骈文,在下是不相信的,之所以这么办,就是要羞辱钦宗和大宋、
几经修改文成:
臣桓言:背恩致讨,远烦汗马之劳;请命求哀,敢废牵羊之礼。仰祈蠲贷,俯切凌兢,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窃以契丹为邻,爰构百年之好;大金辟国,更图万世之欢。航使旌绝海峤之遥,求故地割燕、云之境,太祖大圣皇帝特垂大造,许复旧疆。
未阅岁时,已渝信誓,方获版图于析木,遽连阴贼于平山。结构大臣,邀回户口,虽讳恩义,尚贷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犹夸大其土地,致烦帅府远抵都畿,上皇引咎以播迁,微臣因时而受禅。惧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请和。屡致哀鸣,亟蒙矜许。
官军才退,信誓又渝。密谕土人坚守不下,分遣兵将救援为名,复间谍于使人,见包藏之异意。遂劳再伐,并兴问罪之师;又议画河,实作疑兵之计。果难逃于英察,卒自取于交攻,尚复婴城,岂非拒命?怒极将士,齐登三里之城;祸延祖宗,将隳七庙之祀。已蠲衔璧之举,更叨授馆之恩,自知获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
伏惟大金皇帝陛下诞膺骏命,绍履鸿图,不杀之仁既追踪于汤、武,好生之德终俪美于唐、虞。所望惠顾大圣肇造之恩,庶以保全弊宋不绝之绪,虽死犹幸,受赐亦多。道里阻修,莫致吁天之请;精诚祈格,徒深就日之思。谨予叔燕王俣、越王啤、景王杞、祁王模、莘王植、徐王棣、和王式及宰相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奉表出郊,望阙待罪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天会四年十二月二日宋皇帝臣赵桓百拜上表。
这文章写的绝对足够奴颜婢膝,都tm“屡致哀鸣”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一看,不错,基本都是四个字和六个字的,对的很齐,很好,回去吧。
十二月初二的时候,钦宗皇帝回来了,钦宗皇帝之所以能够回来,也绝对算是幸运,按理说啊,金国既已有了灭赵宋的心事,就应该不会让钦宗皇帝回来。可能金国也不是聪明的动物,只是拳头大而已,所以做出拍脑门子的决定也正常。也有可能是担心你扣下一个皇帝,里面还有可能在立一个,毕竟太上皇还在里面呢。
钦宗回到了内城就开始派人去交接两河之地,结果两河之地的军民不愿意投降,奋起抵抗,金国一时之间根本拿不下两河之地,这个不重要,大宋朝廷已经下过旨意了,你金国有没有本事拿下来,是你们的事情。
关键是钱财,整个汴梁城掘地三尺也搞不出来那么多钱,当时抄了梁师成的家,也不够。估计当时钦宗皇帝都觉得这个梁师成怎么就贪污了这么一点呢。
同时下令京城中的权贵、富商出血,这是硬性条件,不是和你商量着来的。据说当时徽宗皇帝的红颜知己也没能幸免,不愿意出血的好办,你就下大狱,一时之间监狱都人满为患。即便如此,钱还是不够……
(本章完)
………………………………
第73章 极左和极右
要说这个时候大宋的状况还真比大明末年要好上许多,怎么说还能搞到一些钱,大明末年崇祯皇帝让人捐钱,大明上下都除了无动于衷还是无动于衷。
金国估计大宋真的是没血可以出了,就来玩新的花招,说可以用女子来顶。于是乎,一个公主多少钱,一个诰命妇人多少钱,一个普通女子多少钱,按着人头算,价格透明,童叟无欺。
钦宗皇帝竟然也答应了这种烟漫的要求,这不是人干的事情!
大宋皇帝还是个男人吗?怎能配合人渣或者狗渣一般的金国人去干这种事情……
《开封府状》载: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单四人,宗妇二千单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族妇二千单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银二百锭,得银六十六万四千二百锭。贵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银一百锭,得银三十三万一千九百锭。都准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被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统计竟有11635人。
金国这边是越催越紧,这边钱和女子还是不够,于是金国就让钦宗皇帝再来大营谈谈。
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好谈的呢?没有人知道这一次的吉凶,可皇帝不愿意抵抗,没别的办法。在加上金军动不动就表示,要攻打内城。所以钦宗皇帝只能前去谈判。
在下在九百多年后看这件事情,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其实金国真的是吓唬大宋,他本来满打满算就七八万人,两军已经大战了这么久,他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如果真有力量攻打内城的话,他们是不会和你废话的。
可当时的大宋上下是不知道的,在何矫和李若水的劝谏下,钦宗任命太子为监国,准备前往金营。
太学生徐揆就上书钦宗皇帝不能去金营,现在应该和金国决一死战,在下认为这个太学生说的是对的,
其实在下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一直觉得大宋不应该和金国开战,但是人把你逼到了悬崖边上,你总不能真就双眼一闭就跳悬崖吧?钦宗皇帝还真跳悬崖了……
徐揆也被金国给点名要去了,徐揆很爷们,竟然在金兵大营里抗议金国人的暴行,随后被杀,有种。其实死亡也是一门学问,死的早不如死的晚,死的晚不如死的巧。
钦宗皇帝刚到内城城门口,老百姓就围了上来,阻止钦宗皇帝去金营,其实这个时候钦宗皇帝也不是一点预感也没有,也估计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心里可犹豫着呢。
没等他犹豫,京城巡检范琼组织军队开道,哄骗老百姓说:皇帝今天晚上还能回来呢,你们别跟着瞎起哄。老百姓不傻,个顶个的精明,见老范一脸的猪样,心中不由的愤恨,就是这个家伙屡次战败,推脱冰裂是天变亡国,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顿时就有很多百姓拣起了板砖一顿猛拍。
人家是正规军,铠甲鲜明,枪硬刀利,虽然打不过金兵,但是打老百姓那是没问题。
只用一会功夫,就把这群拍砖的百姓给打散了,钦宗皇帝在范琼的“保护”下于天会五年(1127)靖康二年,二月初六来到了狼窝。
金国人就是想把你弄出来,和你谈个毛。直接把钦宗关了起来,从此容华谢后,繁华落尽。钦宗的人生仿佛是一场风花雪月后的万年悲伤……
二月初六,金国发话说,废去赵宋,拥立异姓,其实也从这里看出来,金国对大宋的地盘真的不太感兴趣,只是讨厌大宋说话不着边际,我就要把你这些说话不算话的赵宋全给灭了。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其实金国很二,以赵宋君臣对自己的俯首帖耳,完全可以扶植赵宋的,你现在换一个异姓,无论是谁未必就见得比赵宋听话,而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有赵宋这么有范儿,谁能保证自己能镇得住全国。
二月初七,按照内侍邓述所排列的诸王孙名字,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带着上万名骑兵的严密监视下,范琼裹挟着宋徽宗以及妻妾、子婿妇、女奴婢从皇城络绎而出,全部落入了金人的虎口。
到十一日得时候,就轮到了徽宗皇帝和皇太子。
徽宗皇帝在金国第一次南下的时候,主动离职,去镇江上香,你说你跑了也就跑了,这个家伙还没事的时候舔着大脸下太上皇令旨。钦宗皇帝当然知晓这其中的厉害,你这是分我的皇权呀,你都不干了,你还来给我添乱。于是每一道上皇令旨后面,就是钦宗皇帝的一道圣旨说:前面太上皇说的不算。
这么一来的话徽宗皇帝就有一点害怕啦,手下的蔡攸和童贯就趁着这个挡,想拥立徽宗的在江南另立朝廷。但是被童贯带来的两万士兵都是陕西人,这帮人听说家乡沦陷一个个都要回家,你在不让他们回家,很有可能就是兵变,隋炀帝之事就要翻版重演了。
还有当年花石纲事件,在东南这个地方闹的是民不聊生。诶,现在花石纲总老大,徽宗皇帝来了,很有可能当地百姓会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给你来民变。于是事情没成,徽宗皇帝被李纲给接了回来,并捎带手把童贯等人干掉了。
徽宗皇帝一回来,这日子过的就没以前那么舒坦了,现在是钦宗当老大,你是老大爹也没用,老大反而会对你这个爹戒备之至,徽宗皇帝是想干点啥都不容易,可以说就是被软禁起来了。
各种求,求推荐,求点击,求书评,一切求……
(本章完)
………………………………
第74章 安静的美男子
现在金国点名要他了,你还别说这个皇帝糊涂了一辈子呀,这个时候还英武起来了,说:我去金营如果能换回皇帝的话,我万死不辞。
你想的到美,没那么多好事,你辞不辞都得要去。金国又收出在民间躲藏的赵宋宗室,几乎将任何与赵宋宗室有直接血缘关系,可以威胁到伪政权的皇帝位置人被一网打尽。
这一次宋金大战以宋朝皇室几乎全部被俘虏,而赵宋对金国的惟命是从也没有换来金国的一丝怜悯,金国已经定下废弃赵宋的大计,于是天会皇帝下诏废宋钦宗与宋徽宗为庶人,宋徽宗封为天水郡王,宋钦宗被封为天水郡公。
如果说真有王公的待遇,那还好说了,尤其对徽宗来说,他本就不想当什么皇帝的,现在皇帝不当了,又没操心的事了,那还是不心情好,没烦恼;举头揽幸福,低头抱美好。可事实上,这爷俩就是一对俘虏,从天堂坠入地狱的天使……
而淮河以北的老百姓也从天堂坠入地狱……
两百多年后,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百姓才又看到王师北定。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北宋灭亡!
当时金国人就要来扒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的龙袍,侍郎李若水挺身而出抱着钦宗皇帝,大骂金国人,被金国人,被割下舌头,李若水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壮烈殉难,死年三十五岁。
不过这帮野蛮人,虽然残暴到也敬重英雄说:“辽国灭亡,死义十多人,南朝唯李侍郎一人耳。”也因此李若水被后人称之为:“南朝一人”。后被追赠其为观文殿学士。
这一段历史被后世称为“靖康之变”。
观中国历史,一统中原的王朝在没有内乱的情况下,被少数名族建立的王朝攻破首都,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着,耻辱啊,耻辱啊!所以“靖康之变”也被称之为:“丙午之耻”。
当然靖康之变的一两百年前也有后唐李从珂被石敬瑭和契丹联军攻入首都,后晋石崇贵被契丹攻破首都的尴尬时刻,但是无论是后唐还是后晋,都不能代表整个中原,毕竟他们也只是在五代十国之中相对较大的一个割据政权。
遥想当年周世宗柴荣新丧,宋太祖赵匡胤欺负人孤儿寡妇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再想当年李后主入国,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对小周后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
若宋太祖和宋太宗在天有灵看到后世子孙如此凄惨不知做何感想。
很多人说靖康之变是由于汴梁城是广阔平原,四战之地,利于少数民族起兵的纵横驰骋,这话说的绝对在理。当年宋太祖皇帝也这么认为,想把京城前往洛阳。结果太宗皇帝装十三来了一句:“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就彻底打消了太祖皇帝的迁都想法。
在下也赞成“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的说法,就像当年孟子所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只是宋太宗皇帝有没有想过,太祖皇帝得位失不失德?后世子孙就一定是贤人?当德不足以凭借的时候,险还是要靠一靠的,然而大宋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德,所以背盟灭辽,又背盟招降纳叛……
以至今日之耻。
宋史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个人觉得很好: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于下。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