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塞北王朝金-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郎李若水挺身而出抱着钦宗皇帝,阻挡金国人脱皇帝的衣服,并大骂金国人。

    现在是宗翰当家,不是宗望了,你和我叫板,我就弄死你。李侍郎先被割掉舌头,但依旧铁骨铮铮,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

    金国人的凶悍再次被挖掘,李侍郎被挖目断手,最后被寸磔而死(即凌迟处死),死年三十五岁。

    虽然这帮人本性凶残,到也敬重英雄说:“辽国灭亡,死义十多人,南朝唯李侍郎一人耳。”也因此李若水被后人称之为:“南朝一人”。

    在下要为大宋辩驳几句,大宋不是没有英雄,不是没有死于大义的豪杰。辽国和金国作战之时,那么大的国土之上,有几次惨烈的拒城而守?大宋有,大宋多的是。

    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广平曲周(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进士及第后,历任元城(大名)尉,平阳府(山西省临汾县)司录,济南教授等职。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钦宗皇帝继位,加封李若水为礼部尚书。

    李若水觉得自己范儿不够,不接受这样的大官,于是朝廷该受其为吏部侍郞。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俘,备受羞辱。李若水仗义执言,怒斥宗翰不讲信义。

    宗翰见李若水有骨气,是条汉子,也想留用,劝李若水说:“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李若水微微一笑,严辞拒绝。见老大的脸被打了,宗翰的手下赶忙出来顶缸,威胁李若水说:“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李若水叱之说:“忠臣事君,不复顾家矣!”

    ……

    高宗黄豆即位后,下诏:“若水忠义之节,无比伦,达于联闻,为之涕泣”。

    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

    (本章完)
………………………………

第84章 有得必有失

    观中国历史,大一统中原的王朝,在没有内乱的情况下,被少数名族建立的王朝,攻破首都,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着。

    除了耻辱还能用什么来形容,因此“靖康之变”也被称之为:“丙午之耻”。汉人的文明,在最高峰的时候,突然就被打断了,从此之后这段文明,便只能被后世传唱了……

    靖康之变的一两百年前,也有后唐李从珂被石敬瑭和契丹联军攻入首都,后晋石崇贵被契丹攻破首都的尴尬时刻。但我们应该知道,无论是后唐还是后晋,都不能代表整个中原,毕竟他们也只是在五代十国之中相对较大的一个割据政权。

    西晋作为统一的王朝,也被刘渊父子给攻破了都城。但被攻破国都之前,西晋王朝经历了八王之乱,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遥想当年,周世宗柴荣新丧,宋太祖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妇,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那汴梁城中的柴宗训和符皇后是何等的悲凉……

    再想当年,李后主入国,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对小周后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是何等的禽兽?就因为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宋太宗便对李后主下了牵机药……

    若宋太祖和宋太宗在天有灵看到后世子孙如此凄惨不知做何感想。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万事留一线。这一线是给后世子孙积的福报。

    很专家都说,靖康之变是由于汴梁城是广阔平原,四战之地,利于少数民族起兵的纵横驰骋,一旦起了兵戈,汴梁很容易便被直插城下……

    这话说的绝对在理,专家就是专家。当年宋太祖皇帝也这么认为,想把京城前往洛阳。结果太宗皇帝装十三来了一句:“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就彻底打消了太祖皇帝的迁都想法。

    在下也赞成“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的说法,当年孟子也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只是太宗皇帝有没有想过,太祖皇帝得位失不失德?后世子孙就一定是贤人?当德不足以凭借的时候,险还是要靠一靠的,然而大宋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德,所以背盟灭辽,又背盟招降纳叛……

    以至今日之耻!

    宋史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个人觉得很好,便摘录了下来:

    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于下。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

    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

    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白话的意思就是:北宋后期的祸乱,章惇、蔡京是首恶分子。马植(赵良嗣)则开其祸端。然而哲宗去世,徽宗未立之际。章惇这样的人都能说徽宗不稳重,不可让他统治国家。

    辽天祚帝灭亡,张觉举平州归降大宋,马植(赵良嗣)认为接纳张觉会失信于金国,必将引起金国对宋的侵犯。

    假如这二人的计谋得实行,宋朝不立徽宗,不接纳张觉,金国虽然很强盛,但怎么会找到侵宋的借口呢?因此可知事变之由来,即使是小人也能知晓这个道理,然而君子却不能有所措施来控制局面的发展。

    探寻宋徽宗失去天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像晋惠帝那样愚蠢,像孙皓那样残暴,也不是因为像三国时司马氏对曹氏政权的篡夺,只是因为依仗自己有点小聪明,良心倒向一边,疏远排斥正直人士,宠信亲近阿谀奉迎的奸佞之徒。

    于是蔡京凭借自己的偏狭卑劣、乖巧邪佞的资质,满足了徽宗皇上骄奢淫逸的愿望。迷信虚无的道教学说,崇尚游乐,大造景观,使民力凋敝困竭。

    君臣都喜好享乐,相互影响,荒诞放纵,丢弃国家大事于不顾,每天都做那些荒唐的事情。到童贯掌握兵权,又把优势兵力调得远离京师,直到祸端积累日久,全国迅速大乱。后来国家败灭,其身受辱,于是和五代后晋石重贵走了同一条道路,难道能将责任推给天数吗?

    从前西周新建国的时候,召公还告诉过武王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能把其他物品看得太重,而轻视自己的常用物品,况且政和、宣和时期的宋朝,承继熙宁、元丰、绍圣时期的弊端丧乱,而徽宗又亲自重蹈上述二事之弊祸。

    自古以来,凡是习于所好,而丧失大志、放纵私欲、败坏法度的国君,很少有不亡国的,徽宗所作所为更为,所以特别写出来作为鉴戒。

    钦宗作为一个皇帝是差了一点,但是烂皇帝多的是,比钦宗烂的也不少。可这么多的烂皇帝中,钦宗皇帝却赶上了亡国之君,确实他的点子比较背。如果不是他老爸主动退休,江山该亡在他爸爸的手里。

    而且钦宗皇帝在登基以前,也没有干过什么不上台面的事情,上台之后也能克己复礼,刚刚掌握大权就能够罢黜六贼。

    当时金国听到这些消息以后,就有有卷甲北归的意思。但是奸佞满朝,狼虎满街,鸡飞狗跳的朝廷,不是罢免几个人就可以风调雨顺的。更为重要是钦宗皇帝提拔重用的人,虽然有抗金之志,但无抗金之能,所以一切都没有能够改变。

    大好的河山沦陷,华夏的文明失传,悲夫,痛也,惜哉……

    (本章完)
………………………………

第85章 秦桧也风流

    题外话不多说了,金国人废掉了赵宋以后,而自己又对黄河以南的土地不感兴趣,所以要找一个代理人。宗翰作为实力最强的存在,自然要把好处扒拉到自己碗里,便首先出招,推荐自己的马仔萧庆,扛下这把活计。萧庆大骇,心说:老大你这不是害我的吗?

    萧庆虽然和宗翰是穿一条裤子的,但是他明白这活不是自己能干的,等金国大部队一走,忠于大宋的那些军民不把自己生吞活剥了才怪,在说了就算能笼络的住大宋的军民,要是那一天金国回过了味,自己想治理这片土地,那时候自己怎么办,结局只能是飞得高,摔的响。所以表示自己还需要在领导身边多学习学习,暂时还不能离开领导自立门户。

    宗翰和宗望有一些矛盾,而且自己也想多所以宗望一看萧庆不干,立刻推荐自己的亲信,知枢密院事兼领汉军都统刘彦宗上位。刘彦宗也不二,立刻表示自己身体不好,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这么一来事情走到了死结,当时以孙傅为首的一帮宋朝降臣力荐钦宗皇帝继续当这个皇帝。这个金国人肯定是不愿意的。他们yin人女,灭人国家,即使让赵宋继续干皇帝,人也不会,记得你的好。

    就算钦宗皇帝一时委曲求全听命金国,那他日大宋出了一个靠谱的皇帝,振作精神以后,肯定会向金国施以报复。在这一点上宗望和宗翰那是意见空前的统一。金国很不自信的,他们一直觉得大宋迟早一定会强大起来。

    宗翰和宗望这两个人想的太多了,你就瞅钦宗皇帝那样,敢对金国报复么?至于说钦宗皇帝的后代。会不会有英明神武的人,不好说,也许有,也许没有。但天若灭亡金国,办法有的是,你们的这点小心思,老天爷不会放在眼里。

    当然金国也有能拿的上台面的说辞:徽钦二这俩玩意,一天到晚不着调,根本就不是干皇帝的料,还把我们当猴耍着玩。被耍一次是咱们没经验,第二次还来,你省省吧,哥晓得你究竟个什么妖孽了,还想干皇帝?没门啦。

    那让谁干呢?几经赛选,终于弄出来了一个人选,张邦昌!!!

    金国人觉的不错,这老头除了一天到晚的哭,别的事情也不会办。这样的人好,特别附和皇帝的任职要求。而且金人认为,老张是赵宋的宰相一级的人物,范儿也够大,能压住场。实际上宰相不像他们的勃极烈,有很大权利,他压不住的……

    于是金国人和铁杆汉奸,就把张邦昌干老大的事情就被定下来了。当然还有一些人不同意,比如说张叔夜和孙傅,不同意行啊,一起北上吧。金国现在很明确,清除一切反对新朝廷的因素。

    你还别说,虽然因为孙傅的愚蠢直接导致了大宋亡国,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也是一个愚忠之人,最终他也因为这个事情被杀。

    张叔夜被金国当成俘虏押往金国,过宋金边境的时候,因为大宋各地竟然没有发一兵一卒援救徽钦二帝,绝望中绝食而死。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将走完了悲壮的一生……

    张大将军一同被俘的两个儿子也自杀殉国殉父。

    敢于反对的人被清理了,剩下的人要不是铁杆汉奸,要不就是唯唯称是软骨头,这事就该定下来了吧?结果还真有胆大的,御史中丞秦桧跳出来反对……

    对,就是后来构陷岳飞的那个混蛋。各位看官你相信么?不用不相信,事实就是如此,估计当时秦桧也是因为年轻,还处于愤青时代,头脑一发热,没想后果,就跳了出来。

    那金国还能和你客气,抓了!所以秦桧也跟着徽钦二帝北上金国。至于怎么回来的那就是后话了。到那时节,已是斗转星移,一代新人换旧人了……

    剩下的只有一些太学生反对,但是学生反对于大局已经无碍了,铁杆汉奸四壁都弹压使范琼,直接把这帮学生给驱逐回了学舍。并得意洋洋的宣称:“东也是吃饭,西也是吃饭。”,“姓张的来管着,是张司空,姓李的来管着,是李司空。”无耻到了极点。

    于是金国人的册书就到到了,书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

    “位著忠良之誉”这个帽子太大了。这也太假了……,只能说拳头大什么都能说,无所顾忌的说。

    万事俱备,就差东风,张邦昌却找不到了……

    张邦昌也不傻呀,萧庆和刘彦宗都干不了,我又哪能干的了,这就躲了起来,并放出风来说:皇帝我是不能干滴,你们非得要我干,我就自杀。

    金国人怒了,给脸不要脸,于是贴出告示说:三月初七之前,张邦昌要是不出来干皇帝,或者是城中的官吏军民不拥戴他干皇帝,那么咱们就屠城。

    哇,这么一来,汴梁城百姓也怒了:张邦昌你什么意思?你干皇帝怎么了?你怎么就不能干皇帝?给老子滚出来!

    很多很多汴梁城百姓,集体要求张邦昌当汉奸。面对义愤填膺的汴梁百姓,张邦昌没法,只能出来干皇帝了。

    三月初七,张邦昌登基就任皇帝,立国号大楚。据说这天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昏暗无光,百官也是凄惨颓丧。张邦昌更是惊恐失措,他只能理解为,这是老天爷不让自己当皇帝,给自己下马威呢。

    老头有意思,学刘备学的那是一个彻头彻尾,从尚书省就哭着上马,一路哭着登上了皇帝位。其实老张为人真的很低调,很有自知自明,和后来伪齐刘豫的张狂,大不一样。可他最大的错误是,让金国知道了他很低调。

    金国人是真的很给张邦昌面子,金使竟是跪着给张邦昌进册命国玺,后来绍兴议和之后,高宗皇帝都没这待遇。

    (本章完)
………………………………

第86章 徽钦北狩

    题外话不多说了,金国人废掉了赵宋以后,而自己又对黄河以南的土地不感兴趣,所以要找一个代理人。宗翰作为实力最强的存在,自然要把好处扒拉到自己碗里,便首先出招,推荐自己的马仔萧庆,扛下这把活计。萧庆大骇,心说:老大你这不是害我的吗?

    萧庆虽然和宗翰是穿一条裤子的,但是他明白这活不是自己能干的,等金国大部队一走,忠于大宋的那些军民不把自己生吞活剥了才怪,在说了就算能笼络的住大宋的军民,要是那一天金国回过了味,自己想治理这片土地,那时候自己怎么办,结局只能是飞得高,摔的响。所以表示自己还需要在领导身边多学习学习,暂时还不能离开领导自立门户。

    宗翰和宗望有一些矛盾,而且自己也想多所以宗望一看萧庆不干,立刻推荐自己的亲信,知枢密院事兼领汉军都统刘彦宗上位。刘彦宗也不二,立刻表示自己身体不好,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这么一来事情走到了死结,当时以孙傅为首的一帮宋朝降臣力荐钦宗皇帝继续当这个皇帝。这个金国人肯定是不愿意的。他们yin人女,灭人国家,即使让赵宋继续干皇帝,人也不会,记得你的好。

    就算钦宗皇帝一时委曲求全听命金国,那他日大宋出了一个靠谱的皇帝,振作精神以后,肯定会向金国施以报复。在这一点上宗望和宗翰那是意见空前的统一。金国很不自信的,他们一直觉得大宋迟早一定会强大起来。

    宗翰和宗望这两个人想的太多了,你就瞅钦宗皇帝那样,敢对金国报复么?至于说钦宗皇帝的后代。会不会有英明神武的人,不好说,也许有,也许没有。但天若灭亡金国,办法有的是,你们的这点小心思,老天爷不会放在眼里。

    当然金国也有能拿的上台面的说辞:徽钦二这俩玩意,一天到晚不着调,根本就不是干皇帝的料,还把我们当猴耍着玩。被耍一次是咱们没经验,第二次还来,你省省吧,哥晓得你究竟个什么妖孽了,还想干皇帝?没门啦。

    那让谁干呢?几经赛选,终于弄出来了一个人选,张邦昌!!!

    金国人觉的不错,这老头除了一天到晚的哭,别的事情也不会办。这样的人好,特别附和皇帝的任职要求。而且金人认为,老张是赵宋的宰相一级的人物,范儿也够大,能压住场。实际上宰相不像他们的勃极烈,有很大权利,他压不住的……

    于是金国人和铁杆汉奸,就把张邦昌干老大的事情就被定下来了。当然还有一些人不同意,比如说张叔夜和孙傅,不同意行啊,一起北上吧。金国现在很明确,清除一切反对新朝廷的因素。

    你还别说,虽然因为孙傅的愚蠢直接导致了大宋亡国,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也是一个愚忠之人,最终他也因为这个事情被杀。

    张叔夜被金国当成俘虏押往金国,过宋金边境的时候,因为大宋各地竟然没有发一兵一卒援救徽钦二帝,绝望中绝食而死。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将走完了悲壮的一生……

    张大将军一同被俘的两个儿子也自杀殉国殉父。

    敢于反对的人被清理了,剩下的人要不是铁杆汉奸,要不就是唯唯称是软骨头,这事就该定下来了吧?结果还真有胆大的,御史中丞秦桧跳出来反对……

    对,就是后来构陷岳飞的那个混蛋。各位看官你相信么?不用不相信,事实就是如此,估计当时秦桧也是因为年轻,还处于愤青时代,头脑一发热,没想后果,就跳了出来。

    那金国还能和你客气,抓了!所以秦桧也跟着徽钦二帝北上金国。至于怎么回来的那就是后话了。到那时节,已是斗转星移,一代新人换旧人了……

    剩下的只有一些太学生反对,但是学生反对于大局已经无碍了,铁杆汉奸四壁都弹压使范琼,直接把这帮学生给驱逐回了学舍。并得意洋洋的宣称:“东也是吃饭,西也是吃饭。”,“姓张的来管着,是张司空,姓李的来管着,是李司空。”无耻到了极点。

    于是金国人的册书就到到了,书曰: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

    “位著忠良之誉”这个帽子太大了。这也太假了……,只能说拳头大什么都能说,无所顾忌的说。

    万事俱备,就差东风,张邦昌却找不到了……

    张邦昌也不傻呀,萧庆和刘彦宗都干不了,我又哪能干的了,这就躲了起来,并放出风来说:皇帝我是不能干滴,你们非得要我干,我就自杀。

    金国人怒了,给脸不要脸,于是贴出告示说:三月初七之前,张邦昌要是不出来干皇帝,或者是城中的官吏军民不拥戴他干皇帝,那么咱们就屠城。

    哇,这么一来,汴梁城百姓也怒了:张邦昌你什么意思?你干皇帝怎么了?你怎么就不能干皇帝?给老子滚出来!

    很多很多汴梁城百姓,集体要求张邦昌当汉奸。面对义愤填膺的汴梁百姓,张邦昌没法,只能出来干皇帝了。

    三月初七,张邦昌登基就任皇帝,立国号大楚。据说这天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昏暗无光,百官也是凄惨颓丧。张邦昌更是惊恐失措,他只能理解为,这是老天爷不让自己当皇帝,给自己下马威呢。

    老头有意思,学刘备学的那是一个彻头彻尾,从尚书省就哭着上马,一路哭着登上了皇帝位。其实老张为人真的很低调,很有自知自明,和后来伪齐刘豫的张狂,大不一样。可他最大的错误是,让金国知道了他很低调。

    金国人是真的很给张邦昌面子,金使竟是跪着给张邦昌进册命国玺,后来绍兴议和之后,高宗皇帝都没这待遇。

    张邦昌当皇帝这件事情,虽然是汴梁百姓的“请愿”。终究会有不怕死的,这些人对老张的卑躬屈膝,以下凌上相当的不满。

    不管大宋多么的羸弱不堪,但一百多年来厚养士大夫,是下了本钱的。尽管在金国的高压之下,还是有许多拥护者得。

    当时外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率内亲事官数百人,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烧毁宅第,计划在金水门外举事。如果说反老张是正确的,那么杀妻子儿女,以在下来看,多少也算的上,丧心病狂了吧。

    铁杆汉奸范琼也不知道从何得知了这个计划,就骗吴革等人,说自己也是反金义士,想和他们合作。吴革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范琼带兵袭击全军覆没,范琼这个铁杆汉奸,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张邦昌顺利登基。

    张邦昌这个人和范琼之辈不同,明白这个人世间的道理。所以老头很低调,从来不以皇帝自居。

    本来皇帝办公地点是设在紫辰殿和垂拱殿,但是张邦昌这老头死活要在文德殿办公,并且不像皇帝一样坐北朝南,人是坐西朝东。不允许大臣向他跪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