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塞北王朝金-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了这么一通,老朱的形象,貌似很伟大。

    老朱确实很伟大,他和李纲有很大区别,他从不为难皇帝,他甘愿为皇帝擦屁股,甘愿为皇帝买单。总是能在艰难之中,把事情做好。

    有人说,老朱没有亘古之气,但依在下看,老朱真的是个“忠臣”,至少在下极为推崇老朱。

    老朱当了宰相,咱们再总结一下他,他的戏份还很多,咱们以后在说。

    五月十一日,福建转运判官谢如意,捕杀张员等六人。

    张员这个人,真不是东西,之前咱们没说过这人,这一次把他给说清楚。

    建炎元年九月,身为建州军校的张员,鼓动士兵叛乱,拿下了建州守臣张动,转运副使毛奎、杀死判官曹仔。

    这帮人占据建州后,四处抢掠,把老百姓给祸害的够呛。

    南宋北方军队和金国打,已经够费劲的了,没人来收拾张员。

    南宋朝廷没办法,便下了一纸招安令,在建炎二年二月的时候,赦免了张员。

    按说张员通点人性,也该知道悔改了吧。

    可张员不吃这套,他觉得朝廷果然不行。我干了这么多坏事,竟然还赦免了我,看来背叛朝廷,是走对了路。

    在这年三月的时候,竟然带兵大模大样的出城,扩大了抢劫的范围。

    天作孽还好说,自作孽只能死,在抢劫的过程中,被谢如意给弄死了。

    张员叛乱的原因,咱们以后在说。

    五月十五日,宗泽去世之前,召见在西山抗金的王彦,前来商议后世。

    王彦听说宗泽不行了,率领所部渡过黄河,进驻滑州沙店。

    金兵看王彦跑了,也很纳闷,老王这是去找谁媳妇?

    但老王的名头太大,金兵虽发现了破绽,也不敢进攻,只是尾随以重兵。

    金兵一纠结,就把王彦送到了汴梁城。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是汉人不能打,是有的汉人太怂。

    王彦见到宗泽之后,两人一商议,决定由王彦觐见皇帝,请求皇帝返回汴京,并出兵北伐。

    王彦屁颠屁颠的到了行在,皇帝不是说见就能见的,老王先见了黄潜善和汪伯颜。汪汪和大黄是什么人,哪能让你如愿。老王就被调出了行在,任为御营平寇统领。

    咱们之前说过,王彦已经官拜都统制了,如今混了个御营平寇统领,你开什么玩笑,这是降了好几级的有木有?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范琼为平寇前将军。也就是说,老范是老王的上司。

    王彦是个有傲骨的人,因为和岳飞有矛盾,后来都不愿意在岳飞手下做事,能在老范这个汉奸手下做事?于是老王就怒了,称病辞职。

    抗金名将只能暂时歇着了。

    五月二十一日,完颜娄室攻陷绛州。

    金国攻势很足,宋朝是焦头烂额,秀州士兵徐明发动叛乱,把守臣朱芾给绑了。

    徐明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他想把前任守臣,两浙提刑赵叔近,给请回来,继续当秀州的老大。

    赵叔近,是宋朝的宗室,魏王赵廷美之后,荣良公赵克类之子。

    一般来说,叛乱者,无非是求名和利,像这般,为了别人叛乱的人,还真是少见。

    要想分解清楚其中的原因,还要从建炎元年说起。

    当时,陈通因为叶梦得赏罚不明,在杭州发动了叛乱,高宗皇帝命辛道宗讨伐陈通。

    辛道宗很不给力,部队还没到杭州,就哗变了!这帮乱兵流串到了秀州。

    当时秀州城的知州,就是赵叔近。

    赵叔近对这帮乱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竟把这帮人给哄骗回去了,什么是舌卷万军?这就是!

    朝廷觉得赵叔近,干的很靠谱,就把赵叔近提升为两浙提刑。

    对赵叔近这种,远枝皇亲来说,能受到皇帝重用,自然是心存感激,于是就想再接再厉,把陈通也给办了,先写了一封信过去,李通表示愿意归降,但要赵叔近亲自走一趟。

    赵叔近毫不推辞,身着便服,带着随从,进了杭州城。

    陈通耍起了无赖,没有按照约定,解甲归降,反气势汹汹的,把赵叔近给围了。

    要不说,赵叔近口才好呢?即使生活就像便便,他也能像屎壳郎一样陶醉其中。一顿天喷地侃,把这帮人给说蒙了,接着一起喝了几碗酒。

    这帮人晕晕乎乎的,就解甲归降了。

    赵叔近也没放空炮,当即上书给高宗皇帝,请求赦免叛乱者。

    高宗皇帝表现的很大度,同意了赵叔近的建议。

    结果另一路平乱大军,王渊的部队到了,在秀州城外呼喊:“赵秀州来。”

    赵叔近见是平叛的军队,就没多想,让周通去迎接,这意思就很明确啦,明摆着告诉王渊,仗不用打的了。

    也不知道,王渊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把李通给砍了,然后上报朝廷,说赵叔近赵叔近和周通谋反。

    宗室谋反,这是大事。虽然这个宗室,血脉远了点,但是太宗这一支,除了赵构就没人了(信王很快就会下落不明),

    如此一来,赵叔近这就算是亲族了,他谋反还的了,高宗皇帝把赵叔近给撸了下去。换朱芾接替赵叔近。

    王渊为什么敢干这种,有伤天理人和的事情?说来你都不信,是为了一个女人。

    王渊跟一个姓周的**,打得火热,本想迎娶周姓**过门,没有想到赵叔近横插一脚,让周小姐变了心,且嫁给了赵叔近。

    这让王渊大为恼火,大丈夫不能保有女子,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深深地,深深地恨上他,想方设法携私报复。

    (本章完)
………………………………

第128章 128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说到这事,在下想到了春秋早年,孔子的祖上孔父嘉,就是因为媳妇漂亮,被华父督给干掉了。你不的不感叹,漂亮的女人不好养啊,养不好,连命都能丢了。

    这事还没完,朱芾这个人不地道,到了秀州以后,他不干好事,把秀州弄的乌烟瘴气,就有了徐明的叛乱。

    徐明和几个无名小卒合谋,将朱芾给捆了起来,并请赵叔近主持秀州的大局,赵叔近怕事情闹大,权宜之计,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但赵叔近知道,自己干的这事,是要掉脑袋的,赶紧上书朝廷,报告了此事,并请求朝廷重新选择,秀州知州的人选。

    但他的赶紧的不够快,朝廷这边,派了张俊前来平叛,张俊是什么人?那是王渊老部下,估计王渊早已知会了张俊。

    张俊露出了一个,比阳光下那坨****,还要灿烂的笑容

    张俊到了秀州,二话没说,就把长剑,往赵叔近身上招呼,赵叔近大惊,嗷嗷嗷,曲项向天嚎:我是宗室,你敢伤我。

    张俊嘿嘿一笑说:杀的就是你,你已经叛变了,还什么宗室?

    于是赵叔近就人头落地了。

    事业和爱情两手都想抓,关键两都没抓硬,爱情让自己丢官了,事业让自己丢命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然也有人说,高宗皇帝知道赵叔近没有谋反,但是赵叔近的名声太好,又是宗室,在那样混乱的年代,对赵构来说,把潜在的竞争者都杀光,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下认为,这个不太靠谱,因为太祖和魏王的后代,还是很多的,杀不完的。

    秀州军民听说赵叔近被杀,群情激愤,徐明等据城抵抗。

    第二天,张俊破关而入,徐明等人全部被杀。

    张俊干的最漂亮的,就是把周小姐找到,还给了王渊。

    有一句话说的经典: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真正的爱人。

    张俊因为平定秀州而升官,为武宁军承宣使。

    倒霉的赵叔近,直到绍兴九年才被翻案,追赠为集英殿修撰。

    六月六日,好日子,完颜昌派兵攻下磁州、信德府。

    真定南宋义军叛金,这部分势力是自立的,自称元帅秦王,对抗金国的同时,也不属于南宋。按照统一战线的观点,咋么把他们归为义军。

    撒离喝出兵平叛,元帅秦王名字叫的比较响亮,但银枪杆蜡枪头,“菜”的也太明显了,撒离喝几乎没有费劲,就“击破其众,执而戮之。”

    撒离喝,安帝六世孙,和泰州的完颜婆卢火为同族,胡鲁补山的儿子。勉强算是金国宗室。

    这个小子,小的时候就很不一般,据说是“雄伟有才略”。被金世祖收为养子,因此他这一支的族人,都迁往了泰州,他却留在了安处虎水。

    后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携宋徽,钦二帝北还。

    完颜宗望派遣各路将领,平定河北汉地,撒离喝大败宋将李成,算是有记载的第一功。

    后来,撒离喝跟随完颜宗辅经略山东,驻守在黄河边,恰好就遇到了真定南宋义军起义的事情,再次立功。

    六月初十,建州士兵叶浓等叛变,攻打福州,福州抵抗了十一天,在二十一日,被叶浓等拿下。

    叶浓等人接着攻下古田县城,逼近福州西门,在福州吃了瘪,便引军攻陷宁德县城。

    在八月的时候,叛军进入政和、松溪。九月,攻陷浦城,进入浙江龙泉,一路之上,也算所向披靡。

    朝廷命令张俊和两浙提点刑狱赵哲平叛,叶浓收兵还据建州

    十月十三日,双方在建州城下,展开一场激战,赵哲大败叶浓。

    叶浓军败后逃跑,但是一想,这一逃就是大势去了,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于是就折回头向宋军投降。

    张俊同意叶浓的投降。

    叶浓小命保全了,应该谢天谢地了吧,结果人还不消停,打算在哪里趴下的就,就在哪里爬起来,企图再次煽动叛乱,被张俊抓了个现行。

    你不听话,那我就抽你,叶浓就被弄死了。

    其实躺着很安全,非要站起来搞事,那是你能搞的吗?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

    叶浓的叛变,也是有原因的。

    当时,建州(今建瓯市附近)地方驻军,被调往北方的滑州(今河南省滑县)把守渡口,后来,这只军队被金兵击溃,便又返回了建州。

    按照当时的惯例,不管军队胜败,官府至少要发放一笔“卸甲钱”,作为士兵应征的报酬。

    福建转运使的官员,很不靠谱,把这血汗钱,吃了回扣。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朝廷,就没有拨这笔钱,当时南宋朝廷的经费,是非常紧张的,连皇帝过日子,都抠搜抠搜的。

    不管原因如何,结果是,张员首先叛乱了,大掠建州城,许多富户被杀被抢。

    张员被杀后,朝廷担心建州士兵再次叛乱,便打算再次抽调,建州军三千人到北方作战。

    当时士兵就怒了,我去,我无你、妹的。

    这些士兵,在叶浓等人带领下,互杀妻子,于建炎二年(1128)六月,再次发动兵变。

    互杀妻子,是一种绝望吧,男人这一辈子,除了父母,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妻子和孩子……

    看不透的可惜,看透了的可悲。这些最低级的士兵,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从头到尾,无人问询。

    是谁的错,长官的错?皇帝的错?国家的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月,金兵打冀州。

    冀州乱成了一团,因为知州权邦彦,在靖康二年的时候,追随赵构去了,被赵构任命为知荆南府了。

    冀州城,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幸亏还有一个将官李政,比较靠谱,数次打退金国的进攻。

    在一天晚上,李政带着士兵,乘着金国不备夜袭金军,当时金兵就蒙了,怎么回事,这帮人竟还敢出城?

    一时之间,蒙圈的金国人四处败走。

    (本章完)
………………………………

第129章 129河东还是河北

    宋军缴获了不少,金国的物质,但是李政很大气,全部散给了军民,史料说:“所得财物尽散士卒,无纤毫入私家。”

    可是李政兵少,只是将金兵击退,无法取得战事的扭转。

    而且,金兵的怒火上来了,再次集结部队,疯了似的攻城。

    不一会,金兵就登上了城楼,把门楼给点燃了,而且火势烧的也很狗血,恰好把宋军,隔在火后。

    这个地方,就成宋军攻击的盲区,金兵一拥而上,眼看着城破在即……

    李政大吼一声说:“事急矣。有能跃火而过者,有重赏。”于是,带的十数人,以湿毡裹身,越过大火,于金兵战在一起。

    金国士兵大骇,本来攻上了城楼。只要在坚持一会,城下的同伴,就能蜂拥而上,胜利就到手了。

    万万没想到,宋兵竟然这么玩命,很多金兵意志涣散了。

    在战斗即将胜利的时刻,被最后一刻子弹给弄死了,是谁也不愿意,金国人退却了。

    孤城无援,终究会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中陷落。

    九月十二日,冀州被攻陷,李政战死,代理知州单知州(没有留下名字)自杀。

    到了这个时候,金国准备的差不多了,觉得小打小闹已经没意思了,想要彻底灭掉南宋,开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金史》中的说法是,高宗皇帝曾让王师正,诱降契丹人和原辽国的汉人,而这些书信,被金国人给弄来了。

    不管是真镇,还是金国南下的借口,金国人灭掉赵宋皇室,是早已经定下的国策。这点毋庸置疑。

    天会皇帝下诏讨伐高宗皇帝。

    赵构也是郁闷,哥又不是电视机的字幕,你老盯着我干嘛啊?

    金国集结部队,当时河北的将领,想让河东的将领,停止攻打陕西,于自己合兵一处,共同南下。

    但完颜宗翰却坚持,应该从陕西入手。

    他觉得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如今很强盛,又和西夏有一腿,如果把河东的兵力,全部调集到河北的话,西夏会乘虚而入。

    两派意见相持不下,就需要天会皇帝裁决了。

    天会皇帝下诏说:“河东、河北都不是问题,应先确定赵构的位置,再去攻打。方可毕其功于一役。擒拿赵构以后,就在立一个张邦昌一样的人作为藩镇。陕西这一片肯定也不能放弃。”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高宗皇帝在东南,想把他抓住,只能从河东南下。也就是说,天会皇帝是想从河东南下的,但完颜宗翰的影响力巨大,天会皇帝不敢不买他的面子,所以又补了一句,陕西也不能放弃。

    完颜宗翰肯定不满,老子这么大的功劳,你就不一点面子?果然是锄禾日当午,啥都不靠普。

    谁叫人是皇帝呢?只好就坡下驴,派兵配合。但也留下了娄室、蒲察统率军队,绳果、婆卢作为建军,攻占陕西。其他军队到河东集结。

    于是……

    九月十四日,绳果等人呢攻陷宋蒲城,紧接着再下同州,丹州。

    二十日,完颜娄室等人在八公原,大败宋陕西节制司兵官贺师范的部队,贺师范战死。

    二十六日,在相州打败东京留守统制官薛广,薛广战死。

    在二十八这一天,完颜昌攻破五马寨,信王下落不明,马扩也在清平被打败。

    信王的故事,咱们之前说过。

    完颜宗翰带兵在黎阳津与东军会合,十月份开始围攻濮州。

    南宋这边慌了,这金国发了什么神经,来势这么猛。

    在十月十二日这一天派遣,韩世忠,范琼,马扩等前往各处救援。

    濮州虽是小城,但差点干出大事情。

    完颜宗翰认为濮州是一座小城,有些轻敌,可他忘记了,最近霉运缠身,晦气荡漾,衰神附体,喝水塞牙,尿尿湿鞋,大便干燥……

    濮州知州杨粹中派遣将官姚端突击金兵大营,金国没想到小小濮州竟然出城交战,毫无防备之下大乱,完颜宗翰也失去了主心骨,光着脚四处躲藏。幸亏宋兵兵少,完颜宗翰才勉强躲过这一劫。

    完颜宗翰百战名将,那里受到过这种屈辱,那玩命的攻城。

    濮州小城就是屹立不倒,这纠结如********一样,困扰着完颜宗翰……

    十月二十九日,完颜宗辅的部队前来会师。

    十一月十五日,守卫了三十三天的濮州陷落了,杨粹中登上高塔,远望大宋河山潸然泪下……

    望断天涯,青山隐隐,流水迢迢。

    缘分尽,人即没,不能忘,情难舍。

    葬我我于这天地山水,静听涓涓流水,流不完一世情深。

    细看清风伴落花,却看不尽今生的眷念……

    (最近在忙着写玄幻小说,基本是这种情节和路数,让在难以自拔,各位看官不要见怪。有时间的话,各位看官可以去瞅瞅在下的玄幻小说。谢谢大家。)

    完颜宗翰佩服杨粹中的勇略,命人招降杨粹中。

    杨粹中微微一笑,堕塔而死。

    守御官杜绩随之自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南宋朝廷追赠杨粹中为徽猷阁待制。

    而后,完颜宗弼攻取开德府,大宋守臣王棣战死。

    南宋朝廷追赠王棣为资政殿大学士,封忠惠公赐葬贵溪舒山。

    王棣,字促仪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宰相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之孙,王雱继子。试太庙斋郎,补常州晋陵县主簿。历任晋陵知县,河南府通判,显谟阁诗制,开德府路经略安抚使。

    由于策略的改变,金兵在河北打的一帆风顺,但是在河东却遇到了阻力。

    十一月初一,乌鲁撒拔进攻陕州,李彦仙见招拆招,乌鲁撒拔黔驴技穷狼狈而归。

    完颜娄室攻打延安府。

    娄室乃一代名将,出手不凡,很快就把东城拿下。

    宋军困守西城,权府事刘选和魏彦明分地而守。

    鄜延路经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派遣统制官庞世才牵制金兵。

    然而,天时不在大宋一边,当时天降大雪,金兵的抗寒能力远大于宋兵,两军交战不久,庞世才便战败了。

    (本章完)
………………………………

第130章 130曲端为人

    有看官问我官职的问题,说官职看的不是特别明白。

    在后文中,在下会一一解释。

    经略使是临时性的官职,当有战事的时候,在路这个行政单位,设置的最高军事长官。当然,如果战事特别紧张,经略使就不仅仅经略一路,而是更大的区域。

    庞世才战败后,金国没了后顾之忧,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城之上。

    王庶无兵可调,只好命曲端所部救援延安府。

    但曲端向来看不起王庶,又嫉妒王庶官高,便按兵不动,静静的看王庶的笑话。

    曲端后来悲催的命运,不仅仅是遭人陷害,此人本就不是良善之辈。

    因为一己之私,就可置国家礼仪、士兵生死、百姓性命于不顾,这种人该死。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西城在坚守十三天后陷落。

    权知府刘选、总管马忠运气比较好,乘乱逃了走。通判府事魏彦明被俘,不愿屈服于金国被杀。

    在这里得感叹一下,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指不定会在哪翻车,今天你曲端拥兵自重,明天就会有人把你往死里整。

    南宋朝廷追赠魏彦明为中大夫,官一子。

    王庶见曲端靠不住,只好自己收集各路散兵游勇增援,观察使王燮也发兵兴元,企图牵制金军。

    王庶赶到甘泉时,延州已经失守。万般无奈之下,王庶把军队交付王燮,带着百余骑并赶到襄乐见曲端。

    这一见有两个目的,第一要敲打曲端,第二要笼络曲端。毕竟陕西之内,曲端最强。

    曲端不是省油的等,一不怕你的敲打,而不吃你的笼络。

    王庶到了曲端的驻地,曲端命令王庶每进一门要减少从骑一半。

    我去,一个军营里最多的就是军门,到了曲端的军帐,王庶就剩了几名卫兵。

    到了曲端的一亩三分田,曲端就摆起了谱,严厉斥责王庶,追问延州失守的责任,并调侃说:“节制固知爱身,不知为天子爱城乎?”

    面对曲端的反客为主,王庶不以为意。老王是进士出生,还怕和你一个武夫讲理,立刻反唇相讥,说:“吾数令不从,谁其爱身者!”

    话到了这个份上,就算是撕破了脸。

    曲端之前是否想要弄死王庶,尚无定论,他或许只是想要王庶伏低做小。但到了这个时候,曲端就起了杀心。

    但毕竟曲端是下级,平白无故弄死王庶,无法向朝廷交代,便派人联络宣谕使谢亮,说:“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春秋》大夫出疆之义得以专之,请诛庶。”

    谢亮了解王庶的为人,也了解曲端的小九九,便说:“使事有指,今以人臣而擅诛于外,是跋扈也,公则自为之。”

    曲端碰了一鼻子灰,气恨不过,夺了王庶的节制使印信,拘留了他的部署。

    正在曲端犹豫杀不杀的时候,朝廷下诏书,命王庶防守京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