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淬是说一套做一套,关键时候还带个套。得知金兵快到了,立刻逃跑。
守将陈邦光、户部尚书李锐等人打开城门投降了。
这些人显得有些不忠义,但是武将跑了,指望这帮没有德行的文人抵抗合适吗?
蒿草之下总有幽香,溧阳知县杨邦乂却以文人之身,行忠义之事,以一县之兵,而且在县尉潘振早先战死的情况下,率兵和金兵交战,结果可想而知。
金人劝杨邦乂投降,杨邦乂当然是严词拒绝,并咬破手指。在衣服上书写“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完颜宗弼以利诱之,许杨邦乂仍做溧阳知县。
杨邦乂以头碰柱,鲜血直流,说:“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幸速杀我。”
杨邦乂见李锐等人,在完颜宗弼的宴会上弹冠相庆,一派汉奸嘴脸,恼怒至极。痛斥几人说:“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其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
这一通义正词严的话,如同一群愤怒的小鸟,装向了这帮猪。
话如七伤拳,伤人伤己,可是这些人的脸皮厚度,如杨乃武和奥黛丽赫本之间的距离。七伤拳,没问题,这只是小意思。
但是伤己伤的真彻底,完颜宗弼很生气,你打狗不看主人?我的吉娃娃们很可爱的!
激怒了这帮野蛮人,就不是削脑袋的事情了。
(本章完)
………………………………
第151章 151金人渡江
完颜宗弼让刽子手割掉杨邦乂的舌头,饶后剖开胸膛,剜其心脏……
杀人不过头点地,这又是何必呢?用残酷的刑法,折磨一个忠勇的义士,这是天地大道吗?士可杀,但不该辱。
非要宗弼找虐杀杨邦乂的理由,在下只能说:为了给狗找回面子,完颜宗弼也蛮拼的。
其实他天真了,狗根本不要脸,面子是什么东西?能吃还是能玩?要面子的话,早就该战死了。
杨邦乂被杀时,年仅四十四岁。
朝廷追赠杨邦乂为朝奉大夫,谥忠襄。
杨邦乂被誉为“庐陵五忠一节”。
后人在其受难处聚宝山(雨花台)下土门冈,建杨忠襄公墓和祠。
祠毁于战争,民国年间曾重修墓道、立“杨忠襄公剖心处”碑。
杨邦乂(1085…1129)字希稷,吉水县杨家庄(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
北宋政和五年(1115),以舍选登进士第。先后任歙州婺源县尉,蕲州学教授。授宣教郎、建康府溧阳县知县。
建炎三年(1129)九月,除通判建康军、提领沿江措置使司等职。
除也是古代官员认命的符号,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也就是说,在建炎三年九月,杨邦乂被免去了建康军通判的职务,被任命为沿江措置使司等职务。
面对流离失所的人民,动荡不安的社会,时任溧阳知县的杨邦乂,在治所之内“除苛政,重教化,均征摇”,并训民为兵,加强民防,整肃治安,以至“在任三年,盗不入境”,治内人民“惟恐其去,倾邑请留”。
江西境内的金兵,多番作战之后,已成强弩之末,攻打建昌军(江西南城县)时,被大宋兵马监押蔡延世击退。
金军暂时停止了步伐。
咱们盘点一下局势,整个江淮地区,只剩下驻守镇江的韩世忠所部。
韩世忠为防陷入金兵的包围,也从镇江退保江阴。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
高宗皇帝的小心肝乱颤,赶紧召韩世忠到行在问计。
韩世忠说:“臣愿留在长江边,截击回撤的金兵,臣决心拼死一战。吕颐浩在会稽时,也曾提出过这个策略,与臣不谋而合。”
既然有人愿意出来挡雷,高宗皇帝自然愿意了,亲赐手札同意截击金兵。
杜充余部李选乘机占据镇江。
淮西兵马都监王宗望据濠州投降金军。
完颜宗弼留下长安奴、斡里也据守建康。阿鲁补、斡里也带兵巡行各地,太平州、濠州及句容、溧阳等县被抚平。
到了这个时候,金兵几乎完全占据江淮地区。
完颜宗弼继续南下追击高宗皇帝。
十二月初三,金军攻陷广德军,接着拿下湖州,兵锋直指杭州行在,守臣康允之名义上带兵退守保赭山,所谓退保就是逃跑。
杭州百姓听说北方的狼来了,惊的是四处奔逃。老百姓的两条勤劳的双腿,自然比不上金骑的速度。
眼看金兵就要兵临杭州城下,钱塘县知县朱跸,请求康允之发兵抵挡金兵,为老百姓逃生争取时间。
对老康来说,这也太能开玩笑了,老子刚刚跑出来,你让老子在回去?是你抽抽了,还是我抽抽了?老百姓的时间,和老子有什么关系?
老康不来,朱跸只能带着少量士兵抵挡金兵。
勇气可嘉,也是人间正道,可惜天不容豪杰,朱跸身中两箭,依旧率兵和金兵展开游击战,几日后战死。
朱跸虽战死了,也确实延缓了金兵的进军速度。
十月十一日,完颜宗弼达到杭州,杭州城百姓,基本都已逃走。
完颜宗弼得知高宗皇帝已经到了明州,派遣阿里、蒲卢浑用精兵四千人袭击明州,讹鲁补、术列速,大白大攻打越州。
越州守将郭仲荀听说金兵来了,想也没想就做了郭跑跑,安抚使李邺不战而降。
和平交接的投降仪式,却出了叉子。
高宗皇帝的卫士唐琦因为生病,没有跟随皇帝下海,被留在了越州。
金兵趾高气扬,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城,让唐琦很不爽。
不爽跟酒是一样一样的,很容易就上头了,老唐头一晕,向着大白大扔出了一个石块。
大白大是武将出身,在千军万马之中弓箭都未必能射中,何况一个石块?
结局就很简单了,唐琦的石块没有命中目标,反而被金兵抓了起来。
大白大很疑惑,问唐琦想干什么。
他很奇怪唐琦的行为,首先不说石块能不能击中自己,就算击中也不至于要命。这种没有意义的袭击,究竟有什么意义?
不仅是大白大,许多人都会费解。
但在下想说的是,唐琦的蝼蚁撼树,是为汉人争一份尊严!向宇宙和大道证明,人类存在的与众不同。逃是为了道行,死是为了道尊。但在这人间,在生与死之间苟且的人,才是大多数啊。
唐琦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说“欲碎尔首,死为赵氏鬼耳。”
对忠贞之人来说,从天堂到地狱,并没有什么好怕的。遗憾的是,在这人间,卑微的嘴脸太多了,容不下忠贞之人。
“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大白大概叹了一番说:“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
唐琦慷慨激昂的说:“邺为臣不忠,吾恨不得手刃之,尚何言斯人为!”说完转头面对李邺接着说:“我月给才石五斗米,不肯背其主,尔享国厚恩乃若此,岂复齿人类哉?”
何等激昂何等慷慨,位卑?位尊?
李邺若还有羞耻心的话,当一头撞死于当下,可惜他选择了活着……
大白大知道唐琦不能招降,遗憾的将他杀了。
朝廷得知此事后,下诏为唐琦立庙,赐名旌忠。
大白大击败宋周汪所部。
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打败三千宋兵,渡过曹娥江,在明州(宁波)城外打败刘宝所部,并杀死宋将党用、丘横。
金兵过了江,一路势不可挡,局势恶化到这种程度,张俊急的不行了。王渊、苗傅和刘正彦死掉后,张浚就成了高宗皇帝的警备司令。
(本章完)
………………………………
第152章 152一路向南跑跑跑
高宗皇帝还没跑多远呢,他必须挡住金兵,首先为高宗皇帝争取时间,其次也为自己争取升迁的机会。
命重要,还是升迁重要?对张俊这种人来说,肯定是命重要了,可是万事总有意外,张浚此时被打了一大桶鸡血。
前不久,高宗皇帝给张俊来了一封贴心贴肺的书札,说:“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扞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这段话的意思是:“朕因为爱卿的倡议才当稳皇帝的,朕对爱卿一直恩宠有加。爱卿若失去了朕,爱卿所做的一切,就全部前功尽弃了。所以,爱卿要努力抵抗敌人。如果成功,朕封你为王。”
张俊打仗不怎么滴,但他明白道理啊,高宗皇帝完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金国。
换个老大接着干,这种事情张俊觉得干的出来,但问题来了,吴乞买能像高宗皇帝对自己掏心掏肺吗?
当然不会了,人家那边有那么的完颜,你老几啊。别说吃肉喝汤,就尿都不一定能喝上。
更何况,眼前的诱惑很大,王爵啊,那是多么闪光的荣耀。
干,搏一次……
除夕,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四千兵马兵临明州城下,从高桥镇发起了进攻。
张俊部将刘宝,杨存中、田师中等率军阻击。
杨沂中舍船登岸于金兵交火,殿前司将领李质率班直前来助战,明州守将刘洪道率领州兵射击敌人,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
又到了词语解释的时刻了。班直:皇帝随身的卫兵,除了作为近卫,有时也参加征战,兼仪仗队。
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本来就四千兵马,这下又死伤了一千多人,再想硬碰硬的攻下明州,兵力是不足了。
金国人是野蛮的,同时也是狡猾的,开始玩起了诈降,派使者于张俊对话,说自己要投降……
这两人把张俊想的太高明了,对张俊来说,他只要能挡住你们就行了,额外收入不要,只要不犯错,王爵马上就来了。
当然了,张俊看出他们的奸诈,也是非常可能的。因为太明显了,一路势如破竹的金兵,受了点小挫折,就能这么坦然的投降了?若真是这样,连势如破竹都看不起你。
张俊拒绝了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两人所谓的“投降”,也明白战斗马上还要继续。
金天会八年(1130)、宋建炎四年、正月初一,金兵对明州又一次发动了攻击。
这一次,宋军打的更为意气闲暇。
张俊与刘洪道坐城楼上指挥若定。
一向轻佻怕死的张浚,怎么就淡定了呢?因为宋军的数量远多于金兵。
金兵的战斗里不是盖的,张浚的菜瓜也不是盖得,一个攻城,一个守城,竟然杀伤相当……
杀伤相当的结果也不错,因为金人兵少,没打多久,就掉头跑了。
到了这个份上,张俊也不敢追击,看到金兵败退后,立刻鸣金收兵。
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又损失了一千多,他们也觉悟了,明州城是拿不下来了,只好乘着夜色退到余姚。
小角色完蛋了,就该大角色了。
正月初七,完颜宗弼兵分两路,攻打明州。
到达明州后,完颜宗弼就懵圈了,明州已成为了一座空城!自己的威慑力这么大?
是的,对某些人来说,宗弼的威慑力太大了。
张俊听说宗弼来了,菊花一紧,虎躯一震,撒丫子就跑了,率兵退往台州。
张俊跑了,东副总管张思政和刘洪道随后也跑了,当官的都走了,老百姓肯定是一哄而散。
正月十六,完颜宗弼兵不血刃的拿下明州,这一天晚上天降大雨,金军乘胜攻陷定海,继续南下追击高宗皇帝……
到了这里,金兵遇到了狠角色,被和州防御使、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击败了。
一路顺风顺水,早让宗弼膨胀了,觉得自己是不败的神话,这突然的一败,让这小子恼羞成怒了,下令焚毁定海。再派遣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乘船至昌国县,继续追击高宗皇帝。
两人不负众望,在半路上抓获了明州守备赵伯谔,逼问出高宗皇帝逃跑路线,先逃亡温州,再有温州逃亡福州。当然两个二货,是被忽悠了。
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顺着这个路线追了三百余里,没发现宋高宗皇帝的影子,只好悻悻而返。
当然追不上咯,高宗皇帝跑的比他们快多了。
咱们交代一下高宗皇帝的逃跑路线。
苗刘兵变以后,高宗皇帝离开了杭州,一路跑跑跑,从杭州出发以后,经过常州,到达健康,做出于金兵一战的架势。
金兵凶猛的进攻,把高宗皇帝雄心壮志吓回去了。于是掉头从健康再会到浙西,再到杭州,再到浙东,再到越州,再到钱清镇,再到越州。
在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高宗皇帝到达了明州。
建炎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乘坐楼船到定海县,这就已经算是在船上了,然后再到昌国县,在到温州,台州、
这一路,如无头的苍蝇到处乱转,终于在正月初三到达台州章安镇。
江淮战线先放一放,说一说河东战线。河东基本被金兵占领了,陕州府因李彦仙的守御依旧坚挺。
建炎三年,完颜娄室集合了手下所能调动的部队,从蒲、解二地大举进入宋地,本想一举拿下陕州,没想到在中条山遭遇了李彦仙的伏击。
金兵一听李彦仙带兵来了,顿时陷入混乱,紧接着就是溃散。
因此,李彦仙被授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州制置。
一座孤城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不管城墙是多么坚固,都撑不住金国一次又一次的攻打,即使勇武堪比赵子龙,谋略不下诸葛亮的李彦仙也不能。
李彦仙只能选择求援,派人前往宣抚使张浚请求三千骑兵,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求援,要这三千骑兵是有目的,李彦仙有了一个大的战略计划。
(本章完)
………………………………
第153章 153张浚的飞升
李彦仙的计划是,金兵攻取陕州之时,李彦仙便用这三千骑兵和陕州全州兵力渡过黄河直到金国腹地,运气好的话,可以收复幽云,切断南方金军回军路线。
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可以迫使金兵回军救援,给河北、江淮战线减压,然后李彦仙则由岚、石二县西渡黄河经过鄜、延二州归来。
这条计策看起来夸张,细细想来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金国的兵力,大部在江淮河北,少部分在河东,内部几乎没有军事力量。
李彦仙的计策虽险,但没必胜的兵法,只有合理的兵法,尤其对一败再败的大宋来说,不走险招,哪有可能翻盘?
张浚不是在健康附近吗?怎么会来到这里?带在下细细说来。
老张这个人,我们已屡次提到他了,就是这个小子把李纲给拱下来的,但他不是孬种,绝对是一个主战派。
高宗皇帝刚到扬州的时候,张浚就给高宗皇帝上书说:“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
这话把当时的宰相汪伯颜和黄潜善得罪了,被降为为集英殿修撰、知兴远府,被打发出朝廷。
按理说老张算是完蛋了,可高宗皇帝插了一脚,改任张浚为礼部侍郎,并召见张浚说:“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
张浚这个人很浑,但运气真的很好,时间和空间,恰到好处的帮助了他。
在这段时间里,高宗皇帝渐渐的对黄潜善和汪伯颜已不信任了。
乞和派一路逃逃逃,什么时候是个头?天下总归是有尽头的。皇帝也需要主战派给自己把把脉,为自己指点一条出路。
张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出现了,高宗皇帝觉得靠谱,适合留在自己身边,于是老张就飞黄腾达了。
张浚见皇帝如此待见自己,各种为皇帝提抗金的建议,为此经常被黄潜善和汪伯颜讥笑。
张浚当然不会管这些,和猪交往,你不能要求猪按人类的礼仪办事!只要高宗皇帝看中自己就行了。
后来,金兵在南下,高宗皇帝南逃,张浚跟随宰相朱胜非在吴门抵抗金兵。
朱胜非被召回以后,张浚单独驻守吴门。
在这期间,张浚收服了数股散兵和盗贼。
也就在这个时候,苗刘兵变发生,前面我们说了,张浚立了大功,被任命为枢密使。
好事还没玩,双喜临门了。
当时有一股万余人的盗贼群啸聚淮甸。
面对这种局面,要么打,要么招降。打的话,老张并没有什么把握。招降的话,就得拿出足够的诚意。
你还别说,老张虽然是个糊涂蛋,但关键的时候还真不怕死。
为了示贼以诚,张浚单枪匹马的来到了强盗的老窝高邮,对这帮盗贼进行招安,一通说服教育,这帮人就归入张浚的麾下。
张浚任命头领薛庆为拱卫大夫、福州观察使、承州天长军镇抚使。
所谓不怕死就不会死,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张浚是不怕死,可其他人并不看好老张,觉得老张此行就是自寻短见。
张浚进入高邮以后,就有流言说张浚被薛庆干掉了。
人走就会茶凉,更何况人死了,高宗皇帝伤感了一下,就罢了张浚的枢密使。
几天后,张浚颠颠的又回来了,并禀告了自己的战果。
据说高宗皇帝再三叹讶,觉得老张不仅命大,而且还特别有本事,如龙潭虎穴降龙伏虎,真是霸气测漏啊。
本以为你华丽撞墙了,没想到你低调转身了,真是令人佩服,
高宗皇帝概叹完了后,恢复张浚枢密使的职务。
局面稍稳以后,张浚给高宗皇帝上书:说:中兴应当自关陕开始,考虑金人也许会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所以请行为川、陕宣抚处置使。
现在的高宗皇帝,怎么看张浚都觉得顺眼,于是下诏,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并且可以见机处理官员升降。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权力了。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的升降官员,何况是一个大臣。于此可见高宗皇帝对张浚的爱,是毫无保留的。
在主战派中,张浚绝对是一个异数,至少在早年的时候,赵构对他信任是无以复加的。
可张浚的才能,却让赵构有一种,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瞎了眼的感觉。如果是说在扬州是**上的阳*痿,那么张浚让高宗皇帝开始精神上阳*痿了。
后来张浚在富平出的那个丑啊,不仅把南宋的家底给打光了,也把高宗皇帝恢复中原的雄心也打没了。当然了,这是后话。
张浚上任之初,表现的很会用人。
先以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
这位赵开简直成为川陕宋军的财神爷,“悉智虑于食货,算无遣策,虽支赏不可计,而资财常有余”,把财政搞得有声有色。
又以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宣抚处置司都统制。
又荐吴玠吴璘为将。
但是用人不等于会打仗,张浚真的是志大才疏,而且他还有浓重的文人性情,太过于刚愎自用,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正因为他的目空一切,后来被秦桧整的七荤八素,被活活郁闷死了。不过他死也算是活该,再让他祸祸几天,大宋就提前灭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桧还是有功之臣呢!
当然了,他用的这几个人,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早被业界的专家看好了,张浚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说到这里,就可以把李彦仙能向张浚求援的原因说明白了。
张浚虽是主战派,却不能理解李彦仙的意图。只是让李彦仙空城清野,据险保聚,待空隙而行动。
这尼玛也太官话了。
李彦仙得到回复之后,一口老血差点喷出,这人是个什么玩意?只好再次派人前去称述想法,但任你天花乱坠,张浚是王八吃了秤砣,就是不尿你。更何况,李彦仙也没有太多的争辩时间了。
(本章完)
………………………………
第154章 154大侠殒命,天地同悲
建炎三年十二月,完颜娄室率领折可求等将领、带兵十万攻打陕州。
经过多年的交手,完颜娄室太了解李彦仙了,这次的行军很谨慎,没有冒冒失失的攻打。
完颜娄室把部队分成十部分,打算从建炎四年正月开始,每队攻打一天,就这么轮流着打。
按说打仗那有这么打的?
打仗就该一鼓作气,你轮番打,很难把对方迅速消灭,反而会让对方越打战斗力越强。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在刚有苗头的时候,就该一泡尿将其剿灭,你的尿量不够,反而会助燃的。
咱们说的只是常态,对孤城来说,死一个人,就少一个人,完颜娄室就是要耗死李彦仙。
这招不仅只是一个“耗”字诀,更是一种自我保护。李彦仙再能打,我分成十部,你不可能把我一次性消灭。
陕州才有多少兵,只能靠计谋,不能靠实力。靠计谋打败了一部分军队,对我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还有九部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车轮战摆出,李彦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