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高庆裔建议抢先向皇帝推荐刘豫为帝,以免功归于他人,宗翰都没怎么考虑,就欣然答应了。
宗翰要这份政治资本,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他不能把这个功劳给了别人。万一弄了一个和自己不一条心人做了这个伪皇帝。无论是在现实政治上,还是地理位置上,自己就处在了完颜宗磐和伪政权的包夹之中,那就很麻烦了。
宗翰是大腿级别的,他在朝廷上一吆喝,完颜娄室,撒离喝一派建议的折可求就被放弃了。
宗翰是个场面人,霸道的抢到了好处,还要显示自己的温柔,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搞出民主选举的气味。
主持民调的是完颜昌,这和不调查有啥区别?
即便是这样,刘豫依旧怕出意外,就雇佣了水军。民主是我们历来就有的,水军也是历史悠久的。
完颜昌问:你们觉得谁当和皇帝好呀。
刘豫的同乡张浃慷慨激昂的说了一段催人尿下话,表示拥立刘豫是自己一生的梦想。
大家都觉得刘豫靠谱,这事就算彻底的定了下来。
你不得不感叹,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仰望明月的权利,只要功夫深,芙蓉姐姐瘦成针……
一个龌蹉之人,就这么当皇帝了。在下说他龌蹉,不是他当皇帝的这件事,而是他当了皇帝之后的行为。
金国给足了老刘的面子,派遣高庆裔、韩昉带着玺绶宝册册封刘豫。
诏曰:“今立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其见大朝使介,惟使者始见躬问起居与面辞有奏则立,其余并行皇帝礼。”
这段话的前面三句各位看官都能看明白,后面的意思是:当金国使者来的时候,刘豫要起身问大金皇帝安否,当金国使者走的时候,若有奏章呈于大金皇帝,刘豫需要站立以外,其他的事情老刘都可以是皇帝做派。
宗翰的权利就是大,除了问大金皇帝安否,刘豫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这比日后高宗皇帝的待遇还要高。
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九月初九,刘豫即位为皇帝,国号大齐,以大名府为国都,大赦境内,遵用金的年号,称天会八年。
这个政权,史称“伪齐”。
伪齐与金以黄河故道为界,南与南宋相邻。
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儿子刘麟则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
写到这里的时候,在下就想到了一部电影,前几年拍的《建国大业》有一段经典的画面。周润发出演的袁世凯站在主位,下面站着,范伟,赵本山,冯巩等人扮演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这一段是经典啊,把跳梁小丑窃据大位的丑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果把这段画面再整惨一点,再倒回一千年前,那就是一副刘豫登基图。
张孝纯咱们以前说过,此人在靖康年间坚守太原,那也是一个忠义之士啊。
太原城破后,老张投降了金国。在下以为,弹尽粮绝的投降,是不应该被苛责的。
高宗皇帝觉得老张是个人才,便让老张的至交王衣招抚张孝纯。
不巧的是,宗翰派人从云中把他送给了刘豫,于是老张成了刘豫的丞相。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即便是忠勇之人,也会出现意外的变节,就如同足球运动一般,明明有守门员,还是会被进球。
(本章完)
………………………………
第165章 163以荫补官
察举制之后是九品中正制,补荫依旧不是常例。
魏晋时期逐渐形成了门阀制度,以至于当官的人只能选择那些世家大族。
到了隋唐时期,世家大族逐渐瓦解,科举制度开始盛行。
科举是好东西吗?当然是了,给了寒门一个公平的上升通道,可是问题来了,那些已经当官的人,他们受不了了,因为蛋糕被分走了。
皇帝为了安抚既得利益者,于是乎补荫又出现了。
当时唐代就有规定:“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
宋朝延续了唐朝的补荫政策,且将其发扬光大,其中就有规定:“台省六品,诸司五品已上官皆得荫补。”
而且荫补的范围也变大了,已经不不止于直系子孙,可以推到旁支、异姓,甚至于门客。
还不仅如此,荫补的机会也多了,有大礼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等。一旦郊祀的年份,还会有更多的人涌入官员队伍。
各位看官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宋朝老百姓富裕,国家一直没钱的原因了吧。养官养军花费太大了。
国家不堪负荷之后,只好选择变革。荫补在当官之前,须通过吏部主持的铨试和呈试。
根据记载是:“文臣初出官有铨试之科,武臣初出官有呈试之法,其试中者,始得放行参选”。
元、明、清的荫补,基本延续了唐宋的方法,但不会滥荫了。
好了,咱们又说了许多题外话,转回来吧。
徽宗宣和间,向子湮累官至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年前,任江淮发运使。
老向于与李纲的关系很好,李纲被罢相后,他也吃了瓜捞,被一起免了之物,后来才被起复知潭州。
在潭州就和金兵干上了。
赵聿之是宗室,安定郡王赵叔东的儿子。
建炎年间,被封为成忠郎。
金人进攻潭州,帅臣向子諲率众守城,赵聿之在东面的城墙防守。
向子諲巡城的时候,对赵聿之说:“君宗室,不可效他人苟简。”
赵聿之感慨流涕,表示愿意死战。
金兵登城纵火,向子諲见大势已去,便率官吏突围,于是潭州城陷落。
赵聿之却死战不走,最终战死,捍卫了宗室的尊严。
将官武经郎刘玠也战死了。
朝廷得知后,赠赵聿之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刘玠为武经大夫,官其家。
后来,朱熹请朝廷为赵聿之立庙,庙成之后,赐号忠节。
转眼到了六月初七,戚方进犯湖州安吉县。
这个戚方原本是东京留守杜充的部将,算是和岳飞共事过。杜充降金后,戚方的溃兵就变成了盗贼。
这正应了那句话:“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终点却大大不同。”
南宋朝廷也逐渐稳定了下来,外患虽未除,内乱一定要平,而且戚方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是闹的有点过了,咱们看看他之前究竟干了什么。
杜充投降,建炎三年十二月戚方所部发送叛乱,进犯镇江府,杀死守臣胡唐老。
建炎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攻陷广德军杀死代理通判王俦。
四月十三日,围攻宣州。
韩世忠急令巨师古、刘晏出兵援救宣州。
刘晏率领先锋部队赶到宣城。
戚方终究只是一个小贼,没有战争谋略,根本不知道刘宴来了,被人打了个戳手不及。
宋军直捣戚方帐下,戚方大惊遁走。
刘晏求胜心切,想要生擒戚方,便单骑追之……
戚方见是刘晏一人,即率其众回头迎战。
这画面简直太诡异了,胜利的刘宴竟被戚方给杀了。老刘确实勇猛,在临时之前杀死了数十个敌兵。
可他死的太冤枉了,跟电脑一样一样滴,说死机就死机,简直莫名其妙。
老刘的死讯传至朝廷,朝廷赠龙图阁待制,官其子四人。并为其立庙于宣城,名为“义烈庙”,岁时祀之。
把老刘当成英雄立庙,以在下看来,真是有点过了,他太无脑了。
老刘走了,老巨来了。
巨师古率大军和戚方交战,巨师古三战三捷。
戚方无奈只好退走,到也没有走多远,来到了湖州,湖州的美景吸引了老戚,老戚决定打下湖州。
湖州在哪,就是今天的湖州,那里到临安已经不远了,朝廷能让你继续闹腾吗?
朝廷一怒,老戚就要倒霉了,南宋第一打手岳飞带兵来了。岳爷爷出马,还不把你打的鼻涕于眼泪起飞,大便和黄裤子一色?
岳飞没着急于贼兵交战,而是将所部三千人安营扎寨于苦岭。
戚方听说岳飞来了,一股尿意直冲脑门,赶紧停止了攻城,退出了数里。
退走之后戚方觉得不对,自己兵那么多,为何怕他岳飞,老子可以用人堆死你。为了保险起见,戚方要召集路不少兵马,才气势汹汹的杀将过来。
岳飞是何等样人,管你带多少人来,只率兵一千人,与戚方厮杀。
双方大战十余次,岳飞都获得了胜利。
此时张俊的大军到了。
戚方是个聪明人,他连一个岳飞都搞不定了,那好有能力和张俊。
六月十六日,戚方向张俊投降。
戚方为什么不像岳飞投降?估计是第一被岳飞打寒了,第二,张俊官职高啊。
不就之后,朝廷任命岳飞为通、秦州镇抚使。
镇抚使是南宋发明的官,岳飞很可能是第一个镇抚使。
镇抚使的权限很大,在起所辖的范围内,除茶、盐由朝廷置官管理以外,其余均归镇抚使便宜行事。
镇抚使的寿命并不长,到了赵鼎为相的时候,就罢了这个官职。
从这个官职来看,高宗皇帝对岳飞是极为赏识的,只是人生漫漫,那些初见的情怀会随着时间渐渐的消散,甚至变成了浓浓的恨意。
到了民国时期,镇抚使这个官职又出现了一次,当然这个是另一个故事了。
戚方这个人也算是小有名气,在《说岳全传》里也有他的故事。
说戚方原是太湖一带的水贼头领,与前来讨贼的岳家军交战时被杨再兴生擒,后来投降岳飞,成为岳家军一员。
(本章完)
………………………………
第166章 166刘豫的**
刘豫回到东平,升东平为东京,改东京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以其弟刘益为北京留守,不久又改为汴京留守。
降淮宁、颍昌、兴仁府皆为州。
刘豫生于景州,任过济南知府,节制东平,僭位于大名。
刘豫觉得自己与这四个州有冥冥之中的关联,为了将这个关系光大,便招募以上四郡丁壮数千人为兵,号称“云从子弟”。
刘豫也不仅仅玩这些虚的,还装模作样的下伪诏求直言。
十月,封母亲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
按理说妾是不能当皇后的,但是由于钱氏是宣和时的宫人,熟悉宫中之事,刘豫想仿照宫中各种规制摆谱,所以立她为后。
孔雀开屏虽然展示华丽的外表,却被人看见了**。搞得像模像样的,真以为自己做皇帝。
就当时来说,反对他的人多了去了,咱们随便举几个例子。
博州判官刘长孺写信劝刘豫归降大宋,刘豫把刘长孺关了起来,囚禁三个多月,刘长孺依旧不服。
既然硬的不行,刘豫就就换了一块软膏药,想治一治刘长孺的不服,给刘长孺封了一个官。
刘豫想错了,不能因为五百年前是一家,就认为别人也换了软骨病,刘长孺依旧各种不服……
征召迪功郎王宠做官,王宠根本不鸟他。
文林郎李吉吉、尉氏令姚邦基都弃官而去。
刘豫在大肆搜索宋朝宗室过程中,承务郎阎琦依旧敢于把宋朝宗室藏匿起来。被刘豫发现后,也是各种不服,刘豫一怒就把阎琦杖死了。
对有的人来说,或者就是死了,对有人来说,死了就是或者,刘豫是不懂的,他永远都不会懂的。
朝奉郎赵俊以甲子纪年而不用刘豫的阜昌作为年号,刘豫也拿他没办法。(后来金国准许刘豫用自己的年号)
洪皓是干汉奸,都投降金朝都很久了,完颜宗翰劝他去为刘豫做官,他宁愿被流放到冷山,也不愿意侍奉刘豫。
隐士尹惇听说刘豫要征召他,就逃往了蜀中。
国信副使宋汝为用吕颐浩的书信,劝勉刘豫要以忠义为本,刘豫说:“没见张邦昌吗?已经如此,还说什么!”
刘豫也有脸笑话张邦昌,老张比你高明多了,你个傻d
沧州进士邢希载上书刘豫请求与宋通好,结果被刘豫被杀。
以上的例子说明,刘豫根本不是什么vip,最多是个屁。
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开国君主,那是要实力和能力的,老刘及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大家都看的一清二楚。
你不过是金人的一个小宠物,哪一天金国人厌倦了,或者回过了味,觉得以汉制汉是一步臭棋,老刘的下场可想而知,而且这一天一定会来。
想想以汉制汉的逻辑,就觉得不可思议,我打下来的土地,让一个大傻去管理,凭什么啊?既然刘豫注定没有少下场,谁又愿意跟着一个没有前途的人干?
就现实情况来说,忠义之士肯定不会投奔你,就算是汉奸也不会投奔你。
对汉奸来说,给金国服务是当奴才,给你刘豫服务那就是奴才的奴才,你说这些汉奸如何选择?
不少人劝刘豫向大宋表忠心,刘豫都不予采纳,这也说明刘豫是有头无脑。
张邦昌虽然被杀,但除了力主杀张邦昌的李纲外,没人不同情张邦昌的。
而且在建炎三年的时候,朝廷就下诏录用张邦昌家属和亲戚。有此可见朝廷并非不知道张邦昌的冤屈。
刘豫若能人在金营心在宋,未必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至少也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刘豫却一步一往死里走。
也许是刘豫太怕死了吧,他害怕自己落得张邦昌的下场,也害怕大宋出卖自己,毕竟有张觉的先例。可是你若怕死,就不该向着当皇帝,因为这是一条死路。
刘豫选择在这条路上走到黑,他就必须和大宋一较高下,向金人证明自己比南宋要强大的多。
为了招揽人心,在归德为陈东、欧阳澈立庙。庙的规格是按照唐代张巡、许远的双庙制。
张巡和许远估计在天上只有一个感觉:笑比哭好,老子当年是抵抗安禄山的英雄,怎么就被刘豫这个神棍给利用了呢?
欧阳澈和陈东会更郁闷,被你这个奴下奴祭祀,老子这是算哪门子事?
对刘豫来说,更重要的是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
一些游寇就被刘豫招安了,流寇就罢了,附近地区的一些宋朝的无耻官员,竟然也归附刘豫。
比如,南宋水军都统制徐文,这小子因为与主将阎臬不和,就带着四千人,乘六十艘海船从明州来到盐城投降刘豫。
老徐,看在猪的份上,我就不说你什么了。
刘豫见招降纳叛的效果不错,就把自己触手伸到了楚州赵立身上。
赵立是什么人,英雄怎么可能投降?根本就不看他的书信,直接斩了他的使者。
刘豫没有死心,又派赵立的朋友刘偲前来诱降,并说“吾君之故人也。”
赵立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故人。”一怒之下把刘偲抓来活活烧死。
刘偲也算是倒霉,接了这么一个差事,遇到这么一个故人。
乘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说一说赵立在楚州的事迹。
赵立脸上被射了一箭后,进入楚州休息。尼玛,女真人难道是日本人的祖先?往脸上射!
完颜昌虽然打赢了,但是对于勇武的赵立,他也不敢过分相比相逼,仅仅把楚州给团团围住了。
从这点来看,金国朝廷对完颜宗弼和完颜昌的评价还是比较正确说的,他们认为:兀术“乏谋而粗勇”,挞懒“有谋而怯战”。
完颜宗弼从长江里逃得一命后,接到了完颜昌的求援信件。
完颜宗弼问来使:“楚州城果容易攻入否?”
使者回答说:“楚州城不甚坚固,惟守将赵立很是能耐,所以屡攻不下。”
完颜宗弼还没被韩世忠打怕,觉得全世界都是他爹,都得宠他,骄横地说:“我急欲北归,运还辎重,赵立欲许我假道,我也没工夫击他,否则就往去夹攻便了。”
(本章完)
………………………………
第167章 167楚州大战
宗弼哥哥可能没按时吃药,表现的很闷骚且自大。
赵立那是老军医,专治各种不服,断然拒绝了宗弼的要求。
想想也该知道,且不说你我乃仇敌之国,就算是盟邦,我也不能让你的军队过去,你来一个假道灭虢怎么办?
你既然视我为游戏,我就开挂虐死你,赵立先杀了使者,并派兵抢劫完颜宗弼的辎重……
完颜宗弼气的三尸暴跳七窃生烟,尼玛,这是什么万一,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都不守了,叫我怎么和你客气?
宗弼用了一手最狠的,在楚州南北设立这个军营,断绝楚州粮道。
赵立毫不示弱,立刻领兵出战,并大破完颜宗弼。
问题是金兵太多了,一场胜利不足以扭转战局。
不过,这个胜利让宋廷很开心,立即人命赵立为徐州观察使、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兼楚州知州。
若是宗弼打不下不下楚州,也可能会离开,毕竟楚州也没多少油水。
可是事情就怕狗血,没事好也没好人。
真、扬二州镇抚郭仲威得到金兵围困楚州的消息,就和薛庆相约援救楚州。
老郭这个人真的很神奇,他的豪言壮语就是说说就算,每日只管置酒高会,似乎把援救楚周的事情给忘记了。
事情就是这样,遇到吹牛b的人,你认真就真的输了,薛庆就真的输了。
薛庆忍无可忍,就怒斥老郭说:“此岂纵酒时耶?我为先锋,汝当继后。”
第二天清晨,薛庆带着不足一百骑兵小队出了扬州西门。
这点人和和金兵交战,不会有第二种结果,薛庆大败转战十余里,也不见郭仲威的部队前来。
薛庆只好带兵回到扬州。
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郭仲威竟然拒绝给薛庆开门。
薛庆前无去路,被追兵给拿下,最后英勇就义。
不是薛庆不够英勇,而是有一个猪一样的战友。
朝廷追赠薛庆为保宁军承宣使,官其家十人,封其妻硕人。
薛庆起于群盗,战据了高邮,因为自身战斗能力很强,兵马很快就发展到了数万人。
流民组成的军队,往往是以多打少的时候牛逼哄哄,以少打多的时候是牛逼怂怂。这帮人不同,在薛庆的训练下,骁勇敢斗、甚至可以以少击众。
张浚得知了这只部队,亲自去招抚,这事情咱们前面也说过。
薛庆乃是高义之士,被张俊的行为感动,所以归降了朝廷,因此被任命为拱卫大夫、福州观察使、承州天长军镇抚使,屯兵于高邮。
金兵从浙江北归,屯兵在天长、六合间的薛庆带兵截杀,获得了不少物质。
薛庆和其他义军不同,他并不吝啬财物,反而把这些物质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薛庆被杀后,郭仲威在金兵没打算攻击扬州的情况下,就逃到了兴化县。
老郭这么一搞,赵立就成孤军作战了。宗弼的信心就上来了,一个孤城而已,都不用大,围就将你困死了。
赵立很牛逼,多次挫败完颜宗弼。然而楚州被围日久,粮草断了,军民只能吃野菜树皮充饥了。
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派遣张俊率部增援。
咱们来解释一下签书枢密院事这个官职。
枢密院的主要官职有:判枢密院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为正任官、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
宋朝以枢密院掌管军政,长官为枢密使。如以他官主持枢密院,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
赵鼎等于是副枢密院事。
张俊这个人,咱们之前也说过,他早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勇气,上书辩解说:“徒手搏虎,并亡无益”。
其实张俊不想上前线,大家都是清楚。
赵鼎自然也是明白,就回话说:“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
张俊软银不吃,我反正就是不去。
就在这个时候,风云突变,西线战场的变化,搅动了东线局势。
枢密院事张浚在陕西大规模集结军队。
金国不知道怎么回事,害怕完颜娄室独木难支,就把宗弼西调陕西,留龙虎大王突合速与完颜昌共同负责淮南战场。
即便是如此,楚州也是岌岌可危。
宋廷并不想失去楚州,下令刘光世率兵援救楚州,把岳飞、郭仲威及海州、淮阳军镇抚使李彦先等部,也都划归刘光世节制。
刘光世虽然狡猾,但他不得皇帝宠幸,不敢说不去,但行军那个慢呀……
楚州被围已有一百天了,高宗亲自写信五次催促刘光世救援楚州。
迫于皇帝的压力,加上自己觉得也不好意思了,就让王德和郦琼先行过江。
不得不说老刘的运气好,派遣这二位爷过江后,很快就在召伯埭遇到了金国的小股部队,两人自然不客气,看瓜切菜一般把这一小股部队给剁了。
老刘于是就交差了,九月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