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会十年,绍兴二年四月,完颜宗翰回到京师。
此时的天会皇帝完颜吴乞买中风卧床不起,理论上的皇储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也已死两年。
吴乞买的长子完颜宗磐,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皇帝的长子,理应成为皇储。而且吴乞买也有意立宗磐为接班人。
完颜宗翰素来和宗磐不和,肯定不愿意看到完颜宗磐即位,就和完颜希尹以及完颜宗干商议立太祖嫡孙,完颜宗峻长子完颜合剌(完颜亶)。
对于宗翰来说,完颜亶幼小易制。
对于宗干来说,完颜亶是自己的养子,没有完颜宗翰的帮助,凭借自己很难把完颜亶扶上皇帝的宝座。
既然双方的利益点是一致的,于是一拍即合。
势力极大的宗翰表态了,政治影响极大的宗干也附和了,其他人自然要掂量掂量了。
另一个有点份量的人也选择了完颜亶,这人就完颜宗辅。
宗辅虽然是刚刚崭露头角,但表面上在军队中,他是仅次于完颜宗翰的人,他和宗翰联手了上书,那就是军队的态度。
(本章完)
………………………………
第186章 186宋和金的接班人
军队表态了,你皇帝又能怎样。当年大家不顾不顾完颜宗峻言的感受,现在大家不顾你的感受,苍天饶过谁?
宗辅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是阿骨打的儿子,皇帝在阿骨打一系传承,比在太宗一系传承对自己有利。
这样一来,皇位的争夺,演变成了太祖系和太宗系之间的争斗。
已经中风的完颜吴乞买也还算清醒,明白太祖一系的加上宗翰的实力,是自己不能抗衡的,宗磐当不上这个皇帝了。
吴乞买并没有想到宗磐以后的结局,因为女真人有政治斗争,但基本不波及太广,比如说乌古乃搞掉乌骨出,并没有影响到习不失的地位。可是女真已经变了,已经不在那么单纯,他会考虑的更多,作为皇权的旁支,无论是宗磐还是宗翰,一旦牵连到了皇权,都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吴乞买下令立完颜亶为为谙班勃极烈,咱们之前说过,谙班勃极烈就是储君。
这一下宗翰就牛逼了,等于是他左右了皇帝的人选,他把皇帝都给逼到下风口,威风的不可一世。
所谓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宗翰把宗磐给彻底的得罪了,也让宗干觉得宗翰太过于猖狂,这为他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金国的事情并不多,咱们在转圜会大宋。
也就在四月,富顺监男子李勃伪称徐王,小李被召到行在,十月被杀,装13就会遭雷劈的,何况你装王爷,你不死谁死?
金国确立了皇储,大宋也到了确定皇储的时候了。
我们前面说过,北宋皇室及其近族的男女老幼,都被北宋朝臣中的民族败类,依照女真贵族的意图,按照《玉牒簿》、《宗正谱牒》而指名追索,一律押解北去。除赵构一人外,几乎没有人逃脱。
赵构在即皇帝位之前曾得一子,并又五个女儿,儿子在“苗刘兵变”平定后不久即因病夭逝。
我们在前面交代过了,五个女儿,都被掳到金国。
康大宗姬赵佛佑,北迁时四岁,后入洗衣院。
康二宗姬赵神佑,北迁时四岁,后入洗衣院。
康三宗姬,北迁时三岁,死於途中。
康四宗姬,北迁时二岁,死於途中。
康五宗姬,北迁时二岁,死於途。
高宗皇帝在扬州时,因惊怖过度,已不能生育子嗣,必须从宗室中过继一个儿童来做他的儿子,以备将来继承皇位。
太宗这一系几乎没人可挑选了,只能从太祖或者魏王这两系来挑选了。
绍兴元年六月,上虞县丞娄寅亮,乘赵构停留在绍兴府上之际,上了一道奏章说: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也。……昌陵(按即太祖)之后寂寥无闻,奔迸蓝缕,仅同民庶……欲望陛下于‘伯’字行(宋太祖第七世子孙)下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
娄寅亮以一个县丞的身份,就敢上书谈论皇储的问题,是因为当时有很多民间的传说。
赵匡胤的死,其弟赵光义的登基,是历史上的一场悬案,后世称之为“斧声烛影,千古之谜”。
赵光义继承了帝位之后,为上述之事搞一个钦定的宣传纲要,颁布一个统一的说辞:“金匮之盟”。
关于这个盟约,在下就不详细的说了,各位看官要是有兴趣,可以自己找资料看一看。
即便是这个盟约的说法也是漏洞百出,从北宋直到南宋,在其朝野上下,却都在流行着一种传说,以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谋害的,赵光义的帝位是通过阴谋篡弑的办法而取得的。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是被赵光义暗害致死的。
在下也是支持这种说法,当年的悬案赵光义有太多的嫌疑了,他洗不干净的,将来有时间的话,在下在去把这段历史给梳理出来。
社会舆论认为赵光义这一支,不但应该把皇位再归还给赵匡胤的后裔,甚至连篡弑时的那笔血债也得偿还。
传说在长期流行之后,便和一些离奇古怪的迷信、报应之说夹杂在一起。
一个在北宋灭亡时被俘虏北去的汉人,在他“北狩时就亲见确闻之事”写成的《呻吟语》中记载:吴乞买其貌绝类我太祖皇帝塑像。
金国铁骑的南侵和北宋的灭亡,以及赵姓宗室贵戚被俘北去,全是吴乞买在位期内干出来的,而被金人俘虏去的北宋皇帝和皇室子女,又全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裔。
《呻吟语》的言外之意,乃是向人暗示说:吴乞买是赵匡胤转世,之所以灭掉北宋而俘虏了赵佶、赵桓父子以及皇室子女多人,是为清算百余年前的那笔血泪旧债。
因果报应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但是却明确的表达着对太祖的同情,对太宗的鄙夷。
就连隆祐太后的哲宗孟后,也“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使得高宗赵构恍然大悟。
就是说孟后梦见宋太祖赵匡胤来向她示意,提出要把皇位归还给他的后裔。在下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下驴的坡道而已,因为要下驴了。
风波到了一个该平息,且时机恰到好处的时候。
对高宗皇帝来说,自己没有儿子,把皇位传给太祖一系,对自己并没有任何损害,反而落得一个好名声。
赵构看到这道奏章之后,觉得很满意,而且也很是时候,立即把娄寅亮提升为监察御使,并立即派人把任命状送往上虞县娄家。
之前也有人提出让高宗皇帝立太子,为此还丢了性命,为何?原因是提的不是时候。要说娄寅亮看准了时机,也是不准确的,他只是恰好而已。
娄家的人听到有诏令降临,以为必是大难临头,不禁“相与环泣”。
来人把升官的委任状取出,全家才安下心来,娄寅亮也跟随来人,一同到绍兴府去了。
高宗皇帝提拔了娄寅亮,也就向天下表了白,他愿意把皇位让给太祖一系。
(本章完)
………………………………
第187章 187被猫改变的历史
高宗皇帝还亲口说过:“太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我今如不选取太祖后裔,作为我的过继子嗣,何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既然大计已经定下,那么选人那就好办了,太祖这一系子孙虽然没做皇帝,但不会影响开枝散叶,符合第七代子孙、且是七岁以下的儿童,那是大有人在的。
经过海选,两个孩子进入决赛。这两个孩子一个稍微胖些,一个稍微瘦些,瘦子名叫赵伯琮,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
两个孩子被带到了皇宫大殿,高宗皇帝一眼就看中了胖子,觉得胖子有福相,有皇帝的派头。
赵伯琮也进了决赛,也不能让人家白来,高宗皇帝下令赏给赵伯琮二百两银子,算是作为亚军的奖金。
一个七岁的孩子,或许并不能完全理解皇帝的权威,也未必知道二百两银子意义,随即磕头谢恩,准备离去。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命运却能让人防不胜防。
从远处、或者不知名处,一只野猫晃晃悠悠的走了过来。
赵伯玖还是小孩子心性,而且是比较野蛮的小孩,上去就是一脚,把野猫给踢了出去。
高宗皇帝后来当了太上皇,生活是比较腐化奢侈的,但做皇帝的时候,还是比较节俭的。临安并没有大规模的修建宫殿,房舍也是稀稀拉拉的,这才会有野猫的出入。
高宗皇帝见这孩子如此野蛮,就说了一句话:“此猫遇过,何为遽踢之?轻易如此,安能任重。”
命运瞬间逆转,中国历史被一只猫给改写了。
赵伯琮最后时刻绝杀小胖子,被高宗皇帝纳为养子,由张婕妤抚养,改名赵瑗,最后成了南宋的第二任皇帝。而最后时刻自摆乌龙的小胖子,在将来只能官至温州都尉了。
什么是细节决定命运?这就是典型案例!
八月,秦桧因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被罢官。
九月,金国又发生一场大事,云内节度使耶律奴哥揭发耶律余睹谋反。
金廷下令追查,耶律余睹是真反还是假反,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国要搞死耶律余睹了。
耶律余睹也是明白人,他想要活着,唯一的选择就是逃走。
逃跑的结果很悲惨,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京统军萧高六被杀,蔚州节度使萧特谋因惧自杀。而余睹全家也被屠杀殆尽。
不过话说回来了,天下之大,并无余睹的容身之地。
耶律余睹逃到了西夏,西夏首先惧怕金国,而余睹的本钱也太少,只带着两三百亲兵。为了点力量,得罪金国太得不偿失了。走投无路的耶律余睹忧郁而死。
十月二十日,余睹以及其儿子们的头颅,被部族节度使土古厮送到了金廷。
耶律余睹是被叛变也好,是真叛变也罢,早在天会八年,就已埋下了伏笔。
咱们说过,耶律大石率领臣民向更西部的叶州迁移,最后来到了伊塞克湖边上的虎思翰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耶律大石在这块土地之上四处征讨,建立一个强盛国家,后世称之为“西辽”。
在经营着这片土地的同时,大石也没忘记国仇家恨。天会八年,耶律大石决定实施复国大计,率领七万辽国铁骑誓师东征。
大石在出走叶州境内时,吴乞买就曾派遣余睹追踪耶律大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余睹并没有和耶律大石相遇。
大石也因为军队无法穿越沙漠,不得已罢兵返回。
吴乞买得知消息后,派遣余睹率兵深入漠北草原。
漠北不是茫茫的草原,就是大片的戈壁风沙,行军本身就很困难,在加上沿途的部落在大石的鼓动下,根本不配合余睹。要人不给、要钱没有,金军寸步难行,余睹只得率部无功而返。
你在大草原上用公款旅游了一圈,连个鸟毛都没找到,被训斥是在所难免的。被训斥的余睹害怕了,他没有利用价值了。
人不怕被利用,就怕没有用。
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降将,或许可以默默无闻的活下去,但作为金国人憎恨的辽人近亲宗室,他没有可能活下去,因为金国实在没有必要养着他。
余睹心惊胆战之下,只好为自己谋划将来,他以狩猎为名,率领部下发动叛乱,但他的运气太差。
动作还没做出来,就被同是辽国降将的耶律奴哥告发。
上述是余睹的谋反过程,可在下在这段史料之中,没看出余睹谋反的可行性,他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对金国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下认为,耶律余睹蒙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耶律余睹之于辽是叛臣,之于金是有功之臣。且不说耶律余睹在对辽作战之中的功劳,就说天会三年,金国大举伐宋,余睹被任命为元帅右都监,面对四万援救太原宋军,余睹败宋兵于汾河北,擒宋将郝仲连、张关索,统制马忠,杀死宋兵万余人。
完颜宗翰伐宋,余睹留西京。虽然没有拿得上台面的功劳,也没有出幺蛾子,套用一句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功劳越大,距离死亡就越近。一个颇有能力的辽国近亲宗室,金国始终是放心不下的。太祖时期还是恫吓,现在就是取命了。
余睹的一生很是悲凉,被逼叛国,寄人篱下却始终提心吊胆,最终愤懑而死。
只能说人生在世,来又如风,离又如风,世事不过是场梦。投胎是个技术活,下次练好了技术再投胎。
同月,撒离喝上书请求攻取剑外十三州。
金国在被吴玠打败后,急需要一场对宋战争的胜利,自然不会驳回。
宋金再战于商丘,宋兵败退。
宋兵李横所部大败了伪齐军队,收复汝州。
十二月十四日,金兵已经拿下金州,乘势向汉中进军。
天会十一年(1133)绍兴三年正月,金将撒离喝用少量部队牵制和尚原的吴玠,主力由长安经过商州攻打兴元府。
(本章完)
………………………………
第188章 188饶峰关大战
撒离喝和王彦交战于沙会泺。
王彦不能敌,便焚烧积聚的粮草,退保饶峰关。
知兴元府刘子羽,派统制官田晟扼守饶风关阻挡金军,并驰报吴玠请援。
吴玠当即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日夜兼程三百,里赶至饶风关。
到了以后,吴阶给撒离喝送去了数框橘子,说:“贵军远道而来,聊以止渴。”
这一手是在恫吓用撒离喝,让他陷入迟疑,为自己争取时间。
撒离喝果然大惊失色,以手杖击地说:“尔来何速耶!”
二月初五,金军在撒离喝的督令下,一人披重甲当肉盾先登,两人披轻甲在其身后扶助登山,如果披重甲的人战死,则披轻甲的人重甲继续前进。
吴玠令增援的洋州(今陕西洋县)义军,与金、均、房州安抚使王彦所率八字军,共三万余人,凭借险要地势,以强弓劲弩,轮番发射……
宋军顽强坚守六昼夜,金军伤亡惨重,再也无力攻关,只好屯兵于关下。
十一日,吴玠见有隙可乘,以每人一千两的代价召募敢死士。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五千名士兵参加了敢死队。
吴玠打算用这五千士兵配合主力部队夹攻敌人,而然天有不测风云,有个被处罚的宋军偏将降金,引金军自蝉溪岭绕出关后,潜出饶风关背后,夜袭宋军郭仲荀部,占领山寨。
金军占据高低,俯瞰饶风关,并以一部精兵攻宋军背后。
宋军腹背受敌,被迫败退,吴玠收余部退守西县(今陕西勉县西),王彦率军奔达州(今四川达县市)。
十三日,金军攻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刘子羽坚壁清野,率余部退至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修建潭毒山以自卫。
吴玠随即到三泉于刘子羽会合。
吴玠料金军粮草难继,不能久驻,遂回师河池,准备断其归路。
果不出吴玠所料,金军虽占据了不少地盘,但这些地方因饱受战火,抢掠的的东西,不足以支持军队消耗。
金军粮草不继,加之疾病流行,撒离喝无奈,只好在四月初引兵北撤。
吴玠派兵于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袭击金军后队,金军仓惶不备,被斩及坠涧死者数千人,只好丢弃所获辎重而去。
王彦也乘势收复了金州。
金过开始谋划攻宋时,本以为吴玠在西边,想要通过隘阻地区,从东边发起进攻,没想到吴玠奔驰而至。
金军虽侵入了三郡,但得不偿失,双方又恢复了战前态势。
朝廷晋升吴阶为检校少保,充任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
吴玠认为和尚原距离四川太远,就将基地移到仙人关附近,由于仙人关多次阻击金军,被时人称为:“杀金坪”。
再次期间,翟琮进入洛阳,俘获伪齐留守孟邦雄。
李横攻破颍顺军,伪齐知军兰和投降,接着又收复颍昌府。
二月初三,权邦彦死了。
我们之前提过这个人,在这个地方再交代一下。
当年权邦彦从东平府难逃,因为他的阖门老幼都陷在了东平府,朝廷没过于追究他兵败的责任,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贬官,不久之后,就起复为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
建炎三年,权邦彦得到了老爸过世的消息,于是回家守孝。
建炎四年,朝廷再次起用权邦彦,按说权邦彦这种人肯定不会拒绝的,但是守孝期未满,所以上表推辞了一番,但是朝廷不许,于是老权就被任命为健康知府。
在任期间,平定能了张琪的叛乱,后改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干的也是一般。
绍兴元年,官就做到了兵部尚书兼侍读。
绍兴二年,再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官做到了这个份上,却毫无建树,曾经“献十议以图中兴”。但是所谓的十议也无非就是空头大道理,毫无实际意义。
后,助吕颐浩排挤李纲。
历史上对权邦彦也和在下一样评价不高。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是:“邦彦与政几一年,碌碌无所建明,充位而已。”
唯一可以流传后世是,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
二月十九日,翟琮派遣统制李吉在伊阳打败伪齐军队,歼灭伪齐将领梁进的部队。
三月初四,朝廷命岳飞捕获虔州贼寇。
朝廷打算在年初,招岳飞到行在,却被江西宣谕刘大中横插了一杠子。
刘大中上书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
这是对岳飞的赞扬,却使得岳飞失去了一次和皇帝对话的机会。
机会总是等待有能力的人,觐见皇帝的事情并不会太久。
虔州的主要贼寇有彭友、李满(号李动天、李洞天)、王彦廖、八姑、三姐妹等人,这帮人号称“十大王”。
二月初,十大王起兵攻打友泉县,紧接着占领江西、湖南等八县。
岳飞到虔州以后,固石洞贼寇彭友率领全部人马至雩都迎战。
彭友倒也有几分本事,但不是高手级别。此人有点艺就胆大,跃马直冲宋军。结果被岳飞的部队给生擒,老大被活捉,其余的贼寇无心恋战,退保固石洞。
这固石洞地势险峻,四周有水环,只有一条小路可供往来出入,绝对称得上是易守难攻。
岳飞的部队虽然精良,但是面对这种天险,也是无计可施,只能使用出战争中最不艺术的方式—组织敢死队。
所谓:一人不要命,十人难抵挡。
敢死之士很快登上了山顶,贼寇本来就是乌合之众,随即作鸟兽散。
山下的宋军主力,将逃下山来的贼寇团团围住。这帮人走投无路,只能向岳飞投降。
主要力量被解决了,其他的小部队很快就被收拾干净了。
当年隆佑太后在虔州之时,曾数次受到金兵和贼寇的惊吓,当地的老百姓却没能给以保护。高宗以此为接口,密令岳飞占领虔州城,屠尽城中的多有百姓。
(本章完)
………………………………
第189章 189招降纳叛
高宗皇帝这13装的有点过了,老百姓交税是让国家来保护自己的,老百姓手无寸铁,有什么资格和义务要保护太后。
如果太后遭到了胁迫,百姓就要去死,那么皇帝该被醢尸了吧。
为了一个孝顺的名声,却要百姓尸骨无存,这样好吗?
岳飞乃是仁人义士,他明白这种事绝不能干,于是再三上书,终于改变了高宗的命令,虔州百姓得以保全。
要在下说这事,以高宗皇帝的禀性,也只是做做样子,就看哪位大臣懂事,从来来劝阻了。
岳飞出了头,也收获了大利润,百姓们感激岳飞,便绘了岳飞像供奉。
岳王爷生受香火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还剩下一些小股贼寇,如高聚、张成等,岳飞派王贵率军平定。
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
君臣相谈甚欢,高宗皇帝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任命岳飞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
不久之后,又改任为神武后军都统制,仍保留制置使职务。并将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等人,正式划归岳飞统辖。
这几人咱们一一说说。
牛皋,这个人比较玄乎,在《说岳》里的篇幅不少。
当然了,此人在正史中也有记载,他字伯远,汝州鲁山人(今属河南鲁山县熊背乡石碑沟村人)。在靖康之变,他带了一个小队伍抗金。
他的精彩故事,是从奉命归属岳家军开始的,我们以后在说。
李横我们已屡次提到过了,此人原本是桑仲部下,后被桑仲任命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