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横我们已屡次提到过了,此人原本是桑仲部下,后被桑仲任命为为邓州知州,在金州和王彦交战,被王彦打败。
后来朝廷赦免乱军,李横不仅被赦免,还被任命为襄、邓副都统制。再后来,被任命为襄、郢镇抚使。再后来,就是前面提到和伪齐的交战。
绍兴三年三月十四日,金军出兵支援伪齐,李横不敌金齐联军,丢失颍昌府。
四月,宋朝传来利好消息,伪齐虢州知州董震及其统制董先来归顺,朝廷任命董震代理商、虢、陕州镇抚使。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归顺大宋。
李成叛逃到伪齐,日子过的不错,但也不能白吃白喝,在同月出兵攻打虢州。
董先和牛皋不敌李成,逃奔襄阳。
河东战场,张浚上奏让刘子羽,吴玠为判官。
朝廷对张浚在川陕地区的作为,已有了非议,尤其是杀了曲端,很多人认为张浚不能容物,不适合做一方大员。这次上书,没有得到高宗的批示。
有来有往,四月二十六日,徐文叛变逃奔伪齐。
许文,字彦武,湖北仙桃人,后来迁徙到了胶水。
老许在少年时,以贩盐为业,往来于濒海数州,其人刚勇尚气,让同辈的人很服气。后来参加官军,为密州板桥左十将。
因为勇力过人,挥巨刀重五十斤,所向无敌,人呼为“徐大刀”。后隶属王龙图麾下,与西夏交战时,生擒一将,补进武校尉。
后来老许东还,击败群贼杨进等,转为承信郎。
高宗皇帝渡江后,任命徐文为文为枢密院准备将,在平定苗刘的过称中,许文也立下了一些功劳,被升为淮东、浙西、沿海水军都统制。
许文升迁的太快,就引起了一些人的疑虑,大将阎皋便觉得老许不配做这么大官,为此屡屡构陷许文。
史书上没有说两人矛盾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老徐不听话,觉得自己有膀子力气,就看不起上司。
不管真相如何,朝廷对许文就有了芥蒂之心,有了芥蒂其实并不可怕,可朝廷太激动了,竟首先发难,派统制朱师敏袭击徐文。
徐文是又气有恼,但自己实力有限,不是官军的对手,于是率数十艘战舰归降伪齐。
伪齐很兴奋,自己这坨屎都臭了这么久,今天终于有苍蝇来凑热闹了。‘’
刘豫这以高兴,就任命徐文为海、密二州沧海都招捉使兼水军统制,迁海道副都统兼海道总管,赐金带。
徐文觉得自己站对了队,找到了靠谱的组织,于是投桃报李,向刘豫献策,从海道直接攻打临安。
刘豫哪有战略战术的头脑,这条不错的计策,被刘豫搁置不用。
伪齐国被废后,金国任命徐文为南京步军都虞候,权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是后话了。
五月初八,潘致尧回国,带回了一条消息:金国有谈和的意思,但要求宋朝派遣重臣前往金国谈和。
从这一天开始,宋金之间有了和的可能,此后尚有各种战争,但双方都是以攻占佐和议。
两家都意识到了,彼此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不能把谁彻底的消灭,尤其金国意识到了,双发谈和的可能就有了。
潘致尧是绍兴二年九月,被朝廷任命为金国军前通问使,,到金国带去给徽、钦二帝献上茶药、金币等财物。
潘致尧走到了楚州,通判州事刘晏见钱眼开,竟劫掠了礼币逃奔刘豫。
老潘运气不错,逃过刘晏毒手,为了能完成朝廷交代的人物,只好在各州郡重新搞点宝贝,继续向金国出发。
到了金国以后,老潘得到了金国谈和的意图,便把这个消息带了回来。
高宗皇帝本就反对打仗,听说有谈和机会,顿时就来劲了,开始制造谈和的机会,具体的情况,咱们以后在说。
九月,朝廷对主要将领进行不同的升迁调动。刘光世为江东、淮西宣抚使,在池州设置宣抚司。
韩世忠为镇江、建康府和淮南东路宣抚使,宣抚司设在镇江府。
王王燮为荆南府、岳鄂潭鼎澧黄州、汉阳军制置使,制置司设在鄂州。
岳飞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制置司设在江州。
主管殿前司郭仲荀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
神武中军统制杨沂中兼代理殿前司主管职务。
伪齐的存在很尴尬,他是作为屏障的,一旦双方不打仗了,屏障的意义就没有,所以伪齐不死,战斗不止。即便是金国不打了,伪齐也要继续打下去。
(本章完)
………………………………
第190章 190仙人关大战
九月,伪齐将领王彦先出兵逼近徐,宿二州。
十月,伪齐将领李成出兵攻打襄阳。
咱们前面说过了,负责襄阳防守的是李横。
李横表现的很怂,因为他没有军粮吃了,于是弃城退奔荆南。
襄阳完蛋了,随州知州李道也害怕了,也选择了弃城,逃到老乡岳飞的帐下。
伪齐军接着攻陷郢州,守臣李简弃城逃走。
咱们在说说李道
李道,相州汤阴人,早年跟从宗泽抗金。
宗泽死后,襄阳镇抚使桑仲,任副都统制、知随州。
后累官武义郎、合门宣赞舍人。武义大夫,迁荣州团练使,授邓、随镇抚使。
王彦先所部率军到寿春北,准备渡过淮河。
刘光世所部正驻军建康,控扼马家渡。
刘光世派郦琼驻兵无为军,作为庐州、濠州的声援力量。
王彦先本就不是大将之才,看刘光世这个架势,觉得很难讨到便宜,也就退兵了。实际老王不了解老刘,人家之是声源而已,你当真你就输了。
十一月,完颜宗弼再次出兵攻打和尚原。
之前吴璘驻守在和尚原,因为粮饷供给不上,吴玠认为此地距离四川太远,运粮多有不便,就命令吴璘放弃了和尚原,在仙人关右边的杀金平修筑一座堡垒,将和尚原上的兵力移住此地守卫。
宗弼很高兴,终于拿下了和尚原,虽然是是一个空城。
天会十二年(1134)绍兴四年。
拿下和尚原,虽然让宗弼小兴奋了一把,但空城还是让人索然无味。尼玛,宋军这太不尊重人了,你稍微挣扎一些,再逃走不行吗?
不过话说回来了,吴阶只要表现出尊重宗弼,那么宗弼就会被打满脸菊花开,且性生活不能自理。
下面咱们来说说吴阶是怎么把宗弼弄舒服的。
金国把战线调整到了河东,寄希望打通入川的道路,而后东下。
有看官可能要问了,不是有和的苗头了吗?怎么双方还要打?
在和之前,战是不可能停止的。尤其是在江淮受阻后,金军更希望打通入川的道路,即便不能打通,也要对宋朝保持军事上的优势,为谈判争取主动。
宗弼稍作休整之后,带着十万之众,向着四川进发了。
没走多远,宗弼就觉得尴尬了,因为金军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
咱们就算没去过四川,也应该读过李白的《蜀道难》,金兵多以骑兵为主,四川的道路人走起来都磕磕绊绊的,何况是四条腿的马?
宗弼无奈,治好在山崖上开凿通路,沿着山岭东下。
这玩意想着都不靠谱,骑兵走山路,和买了电脑却没有网络,有神马区别?换步兵不靠谱一些吗?
吴玠用一万人守卫要冲地带,吴璘率领亲兵从七方关倍道兼程赶到。
吴璘这一路可不顺利,和金兵连续交战七昼夜,才得以同吴玠会合。
金兵首先发动进攻,吴玠以弓箭射击,金兵被击退。
金兵又用云梯进攻宋军堡垒。
杨政指挥士兵用撞竿撞碎云梯,用长矛刺杀敌兵。
宋军虽占据地利有事,但毕竟金国人多,整体形式对宋军来说还是不利的。
杀的兴起的吴璘举头望明月,拔出大刀画地,对众将发狠的说:“死就死在这里,后退的斩首!”
金军把部队分为两部,完颜宗弼在东边列阵,韩常在西边列阵。
韩常,汉族,字元吉,燕京(今北京)人。
金朝将领,精骑射,能挽三石硬弓,射必入铁。
跟随随父韩庆和降金,率辽东汉儿军屡立战功,每战必为前锋。从兀术战于富平,目中流矢,竟以土塞住伤口,奋起跃马搏杀……
吴璘率领精锐在敌军两部之间,左抵右挡。
战斗进行了很长时间,吴璘部队疲惫,不能再战,只好退居第二道防线。
金军跟着到来,人披重铠,用铁钩相连,鱼贯而上。
吴璘用驻队矢轮番射击,矢如雨下,金军死者层层堆积,依然踏尸而上。
《说岳传》把完颜宗弼描写的很神,搞得像除了岳飞,就是小子,他就是天下第二。事实上完颜宗弼二没问题,天下第二真尼玛谬赞了,攻城用铁钩铁钩相连,一个掉下来,不尼玛全部掉下来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泻千里共婵娟……
好在撒离喝是个明白人,老撒立马四处观察,就生出一计。
第二天,金军按照老撒的计策,命令部队强攻西北城楼,双方展开激战。
老撒果然眼光如炬,此处的城楼是豆腐渣工程,不一会,城楼就开始倾斜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爬墙梯,宋军用布匹做绳,将倾斜的城楼拦正。金军用火攻楼,宋军用水将火扑灭。如此往来的激杀,简直比拖拉机爬坡还要轰轰烈烈。
正当金兵就要成功的刹那……
所谓: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嗯,好像走题了。
吴玠在四周的山头点燃火炬,擂击战鼓震天动地,金兵被这一震顿时慌了神,被宋兵再次杀退。
金兵在即将攻下关口时被击退,士气大为沮丧。这就好比高潮前夕,被惊吓了一个意思,要不就是一泻千里,要不就是不孕不育……
既然不孕不育了,那我就让见识一下男人的雄飞,次日宋军大部杀出。统领王喜、王武率领精锐士兵,分执紫、白两色旗冲入金军营中,金军阵势大乱。
吴玠不够潇洒,没能羽扇纶巾,坐等好消息,而是如屌丝一般,率军军奋起冲击,并射中了韩常的左眼。
金兵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这换谁也受不了,本来是冲着胜利的来的,没想到败了,败了就败了吧,还开盖有奖,再来一瓶……
请各位看官注意一下,我们前面说了,韩常在富平之战的被流失射中一目,只是不知道是左眼还是右眼,这里又被射了一箭!
下面我们还会说道,韩常依旧会跟着宗弼南征,可见老韩不是一个瞎子。正常人带着瞎子打仗,人还以为你是算命兵团呢。
这就证明了一件事,要不是韩常在富平被**为假,要不是两次都射中了一支眼。
在眼疼面前,蛋疼其实是幸福的。
晚上,金军就开始撤了。
逃得时候被忘记加速,吴大将军就会追来的。
吴玠派统制官张产攻劫横山砦,命王俊率部埋伏在河池,控制敌人去路。
(本章完)
………………………………
第191章 191收复襄阳
面对两处奇兵,金军再次败退。
金军还联合伪齐的军队一起前来,可伪齐太不给力,将领刘夔本认为四川唾手可得,没想到金兵这么不靠谱,于是退据凤翔屯田,作为久留的打算。
自此,金,齐不敢对吴玠轻举妄动。战场也从汉中转移至陕西,南宋在四川的防线基本稳定了下来。
捷报传来,朝廷授予吴玠为川、陕宣抚副使。
四月,吴玠收复凤、秦、陇三州。
七月,朝廷录用仙人关有功人员,拜吴玠为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节度使。吴璘从防御使升为定国军承宣使,杨政以下升官不等。
吴玠仙人关大捷的喜讯传开,全国振奋。江淮地区的岳飞也不甘人后,上书给朝廷说:襄阳等六郡是恢复中原故地的根本所在,今天应该首先攻取这六郡,以解除心腹之患。李成远逃之后,再增兵湖湘地区,以歼灭所有的盗寇。”
高宗将岳飞的建议告诉赵鼎,赵鼎说:了解长江上流利害得失没有人超过岳飞。于是授予朝廷岳飞为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让岳飞伺机收复失地。
岳飞乘船渡江至江中时,回头对幕僚部属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岳飞所部进抵郢州城下,伪齐将领京超号称“万人敌”,凭借坚城抗拒岳飞。
岳飞亲自擂鼓激励士众登城,京超兵败投崖自杀,宋军收复郢州。这个京超也有意思,你都给刘豫做奴才了,竟活的还这么讲究,还能兵败自杀,真是狗血啊!
岳飞拿下郢州后派张宪、徐庆前去收复随州。
岳飞则率部趋襄阳。
李成挥众迎战,左翼靠近襄江。
岳飞笑道:“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步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
举起马鞭对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又指着牛皋说“尔以骑兵击其步卒。”
两军交火,李成军的战马阵应枪倒毙,后面的骑兵被挤掉入江中。李成所部的步兵阵,被岳家军的骑兵冲击,死亡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李成连夜逃走,岳飞于是收复襄阳。
同月,河东金兵攻打金州,金州守将王彦派遣统制许青等在汉阴与金军交战,打败金军。
李成逃到新野收拾残兵,刘豫又及时的给李成进行了兵员增补。
岳飞没给李成太多的喘息之机,就和王万两面夹击,接连打败李成的军队。
像李成这种货色,就是为了成就岳飞的。岳王爷真该谢谢这帮人的全家,以及祖宗十八代。
岳飞上奏报捷,并提出了收复失地的想法说“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刘豫僣伪,人心终不忘宋。如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诚易为力。襄阳、随、郢地皆膏腴,苟行营田,其利为厚。臣候粮足,即过江北剿戮敌兵。”
当时的朝廷主要被主战派占据,对岳飞的上书是颇为重视的,尤其是岳飞一处的“营田”策略,让很多人颇为认同。
岳飞进军邓州,李成和金将刘合排列营寨抵御。
岳飞派遣王贵、张宪率兵掩击,金兵大败而溃,刘合仅只身逃脱。
李成的党羽高仲退保邓州城,岳飞率军一鼓作气攻拔邓州城,活捉高仲,收复邓州。
高宗皇帝得到岳飞大捷的消息后说:朕素闻岳飞行军有纪律,每想到打仗也如此剽悍。
哎,其实岳飞的剽悍皇帝还是没见识过啊,等皇帝见识了,那就到要杀他的时候了。
每个人在心中都一个小魔鬼,这个小魔鬼一旦爆发了,一定会有人受伤,不是自己就是别人。
岳飞又收复唐州、信阳军。
襄汉地区平定之后,岳飞辞去制置使,请求朝廷另派重臣治理荆襄地区,朝廷很给岳飞面子,没有同意岳飞的辞呈。
从政治角度来说,岳飞这一招还是很靠谱,这也是高宗皇帝和岳飞初次“相遇”之时,能够“一见钟情”的原因。
不过这么一来,皇帝和岳飞都不知道对象需要什么,最终导致岳飞被杀。对鸵鸟来说,幸福是一堆沙子,而不是满地的钻石……
岳飞的幸福是什么,在下不敢妄言,高宗皇帝的幸福是什么,在下也不干断定。在下可以说的,岳飞和高宗皇帝不在一个点上。
赵鼎上奏说:“湖北鄂州、岳州是上流最要害的地区,请求命令岳飞屯驻鄂州、岳州,这样不仅江西可以借助他的声势,湖、广、江、浙也可以获得安定。”
赵鼎作为宰相,自然是一言九鼎。朝廷将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
岳飞移驻鄂州,被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
子爵虽是一个低级别的爵位,但是作为世代务农的穷n代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岳飞从平民进入了贵族社会。
可对岳飞来说,这都不算什么,这不是他想要的,至于岳飞想要什么,也许只有老天爷知道!
有人说,岳飞不过是想要尽忠报国,恢复河山,踏破黄龙府。可在下想问一句,假设这些都做到了,然后岳飞做什么?
王莽若不篡汉自立,天下都会以为他是谦谦君子。
曹操的理想:“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人生只如初见,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妄念,人都是会变的,脑袋会随着屁股改变而改变。
在下以为,以岳飞的行径,应该不会成为王莽和曹操,但在下觉得,高宗皇帝会有一问:“岳飞若功成名就,朕该以何制之?”
岳飞的悲剧不是能力太强,而是皇帝不知该如何驾驭,封官你不要,给钱你也不要,你究竟想要什么?
《精忠岳飞》这部电视剧,可能有很多槽点,但在下却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朕的天下也在这。”
所以……
(本章完)
………………………………
第192章 192宰相赵鼎
话题好像有点远了,咱们在转圜回来。
咱们再把高宗皇帝继承人再交代一下,因在这个月,高宗皇帝又过继了一个儿子。
我们前面说过赵伯琮是由张婕妤抚养。
这件事让吴皇后很不开心,觉得这孩子应该是由我皇后来抚养,怎么能让一个婕妤来抚养呢?
高宗皇帝一想也是,自己当初的决定太草率了,只好又过继一个儿子赵伯玖,由吴皇后抚养,才算暂时摆平了后宫。
这典型的是饮鸩止渴,赵伯琮和赵伯玖难免要为皇帝宝座产生争夺,这会弄起更大的波澜,当然这是后话。
八月,朝廷因王矱讨贼无功,贬其为光州观察使。
八月底,朝廷经过斟酌,把讨伐洞庭湖贼寇的任务也交给了岳飞。
这边贼寇还未平定,金齐联军再次出动。
九月二十日,金齐联军从淮阳出兵,两天后渡过淮河,楚州守将樊叙弃城逃跑。
韩世忠在失去屏障后,暂时退守镇江府。
高宗皇帝见韩世忠退兵,心里有点着急,立刻给韩世忠下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亲笔手书,要韩世忠整饬防备图谋进取。
在赵鼎的建议下,高宗皇帝打算御驾亲征,并把张俊,刘光世的部队掉到了健康,随驾出征。
咱们说了很多关于赵鼎的话题,咱们先把这个人给介绍介绍。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四岁时,他的父亲就过世了,由母亲樊氏抚养长大。
赵鼎读书用功,博通经史百家之书。
崇宁五年(1106),仅二十二岁的赵鼎就中了进士。
在对策之时,斥责章惇误国讨得皇帝欢心。做了洛阳令,宰相吴敏也很欣赏赵鼎,提升他为开封士曹。
金兵攻陷太原,朝廷商议割让三镇土地,赵鼎上书说:祖宗之地不可以给人,这还需要商议吗?
不久京师失守,两位皇帝被迫北行。金人商议立张邦昌为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
高宗即帝位,任命赵鼎为代理户部员外郎。
张浚也很赏识赵鼎,便推荐其授任为司勋郎官。
高宗到建康,赵鼎说王安石变法害民,提拔了蔡京等人,是靖康之变的祸首,所以王安石不配配享庙廷。
历史上对赵鼎的评价是一边倒的高,并弄出了一个“中兴第一名相”的称号。
王安石是奸臣也好,是忠臣也罢,我们不去讨论。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的,这是没错的了。但是你老赵不也和秦桧一起排挤朱胜非,吕颐浩,张浚等人吗?
朝廷也想给“靖康之变”找一个替罪羊,高宗皇帝于是罢去王安石配享。
老赵因此被提升为右司谏。
不过呢,赵鼎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韩世忠和刘光世之间的矛盾,因此赵鼎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金兵南下“搜山捡海抓赵构”的时候,赵鼎上了战、守、避三策,被授任御史中丞。
韩世忠在黄天荡打败金兵,宰相吕颐浩请皇上到浙西亲征。
赵鼎认为不能轻举妄动。
在下认为,所谓“轻举妄动”之语,不过想和吕颐浩唱对台戏,以显示自己的不同,讨高宗皇帝的欢心罢了。
赵鼎和吕颐浩算是呛上了,吕颐浩很生气,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赵鼎牛气哄哄的不接受,朝廷只好改任他为吏部尚书。
赵鼎依旧不接受,并在高宗皇帝面前告了吕颐浩一状,说吕颐浩挫阻言官,使得陛下失去了纳谏的机会。。
这还不算,这小子躲在家里不出来,意思很简单,有老吕就没我老赵,皇帝你自己掂量吧。
高宗皇帝对老赵正看着顺眼呢,所以罢免了吕颐浩,任命赵鼎为御史中丞。
老赵高高兴兴的上班了,朝廷再任命赵鼎端明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