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塞北王朝金-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想变形的金不是好钢,高宗皇帝知道刘光世不是带兵的料,别说金刚了,你让他打¥飞%机,他都够呛喷的出,太不爷们了。

    不过,高宗皇帝没打算在为难老刘,一则呢,老刘确实还有用,别管他跑不跑,他横在那里,就能牵扯金军的兵力,第二,他有军队在手,不能轻易的动他,万一激起兵变就不好玩了,只是让张浚和赵鼎商议安置刘光世。

    按照张浚的意思,肯定是一撸到底。赵鼎和皇帝想法差不多,他认为刘光世是军门世家,很多将校都是出自于其家门下,贸然罢免刘光世,可能会激起兵变,应徐图之。

    赵鼎的方案更加合理,朝廷改任刘光世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这个诏书下来后,遭到了右司谏陈公辅的反对,并上书弹劾刘光世,说:“刘光世这种沉酣酒色之中,不体恤国家大事,对他这种恢复中原,根本提不起兴趣的将军,应该直接罢免流放,现在还让他身居高位,不是让其他将领不服吗?”

    一直是踏遍青楼人未虚的老刘,知道这次玩大了,遇到采阳补阴的高手,得赶紧喝汇仁肾宝。于是上书朝廷,请求罢免自己军政职务,又将所剩余的财物献给朝廷。

    朝廷本以为老刘在拥兵自重,打金国一路跑是为了保全实力,没想到刘光世被谏官弹劾了一下,竟然吓成了这样,这孙子太怂了。

    既然你这么怂,那我只好配合了,中书立刻就坡下驴,拜刘光世为为少师,充任万寿观使,奉朝请,荣国公,赐给第一等府第,所属兵将拨给都督府统辖。等于说朝廷用一连串的虚职,换走了刘光世的兵权。

    老刘主动让出兵权,是为了换的以后的荣华富贵,可没想到墙倒众人推,中书舍人勾龙如渊要求收回赐给府第的命令。

    高宗皇帝是厚道人,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要搞死人呢?于是下诏说:“光世罢兵柄,若恩礼稍加,则诸将知有后福,皆效力矣。”

    老刘这么多年是没打过什么仗,至少为国家保留了一只军队,何况他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主动交出军队,换一生富贵,从朝廷的角度来说,他值了,非要弄的生生死死才过瘾吗?和谐一点不好吗?

    宋朝的文官,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的一帮愤青,啥事也不会,就会乱喷,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大宋的灭亡,多半就是因为这帮人互喷的结果。

    而且中国人很有意思,就喜欢侃侃而谈吹牛b的人,比如说欧阳修。咱们又憎恨干实事的人,比如说庞籍。

    老庞为国家操心了一辈子,却在戏曲演艺中落得了一个庞太师的形象,真是可悲啊,可悲的中国人。

    何止是庞籍,还有潘美啊,这个大宋第一名将,结果被黑成锅底,有的时候,我们从未正视过历史,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恶趣味。

    可那些所谓的“君子”们,他们又做了什么呢?破旧立新是值得崇拜的,就如秦之商鞅。只会破旧不会立新的人,应该被万世唾骂!让他们永世不得反身。

    他们在说住的房子不好,又在攻击维修房屋的人,好像从未担心房屋倒塌一样,就是那样的正义凛然,恬不知耻!

    好了,我好像又说了题外话,咱们还回到刘光世。

    朝廷还是把第一等府第赐给了老刘。

    第一等府邸是什么概念,那就相当于在北京王府井你有一套四合院,现在房价贵,在下弱弱的点说一句,无论什么时候,天子脚下的房子都是贵的。

    当然了,再贵也贵不过当下……

    就从这一点,岳飞也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老刘都这样了,皇帝都能放他一马,而你呢?

    老刘的虽然生命还没结束,但实际他已经走了,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只是一个象征,会被莫名其妙的冠上一顶“中兴四将”的帽子,然后得了一个王爵,这不仅让我们费解,就怕是老刘自己也灰常的费解,我到底做了什么,你们要这样对我?

    好了,咱们不说老刘了,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咱们在说说王德和郦琼。

    (本章完)
………………………………

第207章 207勇将王德

    王德出生于哪一年已经不清楚了,他死在了宋绍兴二十五年,金贞元三年公元1155年。

    王德字子华,通远军熟羊砦人。少年时以武勇应募从军,归于宋将姚古部下。

    金军入侵,姚古屯军于怀、泽之间,派王德前往侦察,他斩杀一员金军头目而回。

    姚古也是黑心老板,想把王德往死里用,问:“还敢再去吗?”

    这话问的很不要脸,因为正常人都不会说不敢,用将不如激将,这是激将法。

    王德当时也年轻,就被打鸡血了,二话没说率十六名骑兵直入隆德府治,活捉金军委任的太守姚太师。

    金军前往拦截,王德手刃数十人,金人惊恐,无人敢再上前。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作为一个籍籍无名或者不被待见的人,总会有人给你挖坑,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不少坏人,而你却不得不去填,因为你没有办法抗拒,但若填的漂亮,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甚至一战成名,显然王德就是这样的人,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

    姚古将姚太师解送朝廷,钦宗赵桓审问这老小子。

    姚太师说:我被擒时,只见到一个夜叉而已。

    一时间王德名声大噪,从此王德就有了“王夜叉”的绰号。

    建炎元年,王德改归刘光世部下,讨平济南的盗首李昱、池阳的盗首张遇。

    刘光世征讨李成,王德率百名骑兵侦察,到达蔡州上蔡的驿口桥遇到李成军。

    李成以为王德是诱敌的军队,根本不予理会,准备继续一路向西。

    王德突然大呼:王师到了!

    李成军大惊溃退,王德追击,斩获甚众。由此可见李成究竟是一个什么货色,除了色厉内荏的态度,实在是太水了。

    李成逃到新息,收拾散兵再战,两军对圆,刘光世张开伞盖卖弄风骚,前呼后拥,弄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势。

    李成这傻蛋贼眼一开,就看出了这人是宋军主帅,更要命的是,这个主帅竟然没穿盔甲。我靠,老刘这是多爱我啊?!

    既然你愿意送货上门,那我只好挥笔签收,老李带这兄弟们直接冲向了老刘。

    老刘当场就吓尿了,从灰太狼瞬间变成了懒羊羊,那一个怂啊,估计当时就尿崩了。

    好在老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德再次夜叉附体,保护刘光世突围回到军中,然后率兵反击,击败了李成。因为这个功劳,王德被封为武略大夫。

    建炎三年春,金军攻扬州,王德退守宣化。叛将张昱、张彦围攻和州,太守张绩向王德求援。

    王德率兵悄然抵达,叛军毫无准备,直接溃散,宋军击斩张昱,俘获兵马万余。

    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后,逃入闽中,王德受命随韩世忠追击。

    王德坚持要自取功名,而韩世忠坚持要王德受自己指挥,派亲将陈彦章在信州拦截王德。

    二人相遇,陈彦章人心里有优越感,我是上面派来的,我上面有人。

    两人几句不和,老陈就拔刀砍杀王德。

    王德那是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哪能退让半步?几番交手下来,弄死陈彦章,率兵追击叛军,斩杀苗瑀,生擒马柔吉。

    韩世忠很生气,你家老刘,我都不放在眼里,你小子敢给老子上眼药,于是告王德擅杀。

    老韩在大家眼里是红人,谁敢不卖他面子,王德自然被捕下狱。

    赵鼎更是认为应当处死王德,幸亏高宗皇帝爱惜其勇猛,将其赦免。

    王德回到军中被刘光世任命为前军统制,受命征讨信州变民首领王念经。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王德军走到饶州,刚好遇上王念经的部下刘文舜围城。

    王德还能跟你客气,立即率兵进攻,刘文舜率领的这帮乌合之众,三两下就被打趴下了。

    刘文舜请求投降,王德假意同意,待刘文舜来投后,将他干掉。当然老王也不是乱杀,对于刘文舜的不下,一概不予追究。

    处理完刘文舜所部,老王对部下说:王念经听说我留宿在饶州,肯定不做准备,我们就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老王率军急行,一鼓擒获王念经。以此功加武显大夫、荣州刺史。

    建炎四年,刘光世镇守京口,以王德为都统制。

    金军南侵,刘光世再次变身“刘跑跑”,第一站准备先跑到丹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夜叉站出了,请求以死守江。

    你还别说,王德还真有两下子,竟然把刘光世从跑偏的路上给拉了回来。

    于是刘家军诸将分军扼守险要,王德渡江袭金军,收复真、扬数郡。既而又在扬州以北遇到金军。

    金军牛逼哄哄的,想要给王夜叉点颜色看看,派了一个披着重铠的金将前来突阵。

    这将军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被王德一刀砍于马下,灰飞烟灭了。

    这帮金军当时晕了,宋军的将领是不是开挂了,这到底是多少倍攻击?

    王夜叉没给这帮人计算的时间,率军冲杀过去。这一战,金兵死以万计。

    绍兴元年,率军征讨秀州变民首领邵青,与其战于崇明沙。王德亲自执旗率兵,拔寨栅突入敌营,变民军溃败。

    变民再来挑战,这帮变民这次用了一个秘密武器,也不知道是在哪本连环画上看到了田单使用的火牛阵,一时间计上心头,咱也来次火牛阵。

    按说这种火牛阵威力应该还是可以的,否则田单也不可能使用火牛阵,连复齐国七十余城。

    如果真用的好,真够王德喝一壶,可问题是这帮变民除了内奸,竟然把消息泄露了。不过这个计策有问题,在下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宋仁宗时期,就发生过一次叛乱,叛军有火牛阵攻击官军,却被一名宋军将火把扔到牛头上,结果领头的牛掉头就跑,把叛军冲的是七荤八素。

    由此可见,火牛阵不是谁都能用的好。

    你有张良计,我有上墙梯,王德并对手下人笑言:“这是古代的战法,可一不可再,敌军不知变通,必为我所擒。”

    (本章完)
………………………………

第208章 208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两军交战时,王德先命前军拉满弓,对方火牛阵一出,宋军万箭齐发,火牛们立刻调转方向冲向变民……

    本来这帮变民还想看看,官军怎么被火牛给冲散踩死。这看的真真的,被踩死的人就再自己身边……

    显然老王知道仁宗年间叛乱的过程,当初是文彦博火箭射牛,为老文博得了宰相的位置,几十年后的王德就没有文大宰相的造化了。

    一战之下,变民基本被全歼,邵青自缚请罪,王德将其献于朝廷。

    高宗皇帝亲自召见王德,慰劳褒赏。

    绍兴三年,刘光世被调往别处,韩世忠受命代替其职。

    王德可就倒了霉,自己可成老韩的手下,当年可得罪过这位爷,以后小鞋有的穿了。

    王德虽然勇武,但也颇有权谋,他觉得这事藏着掖着没得好,还不如拿出来晒晒。

    想到这一步,王德主动出击,带领数十骑迎接韩世忠。

    两人相会只是,王德下马站在路左边,大声说:“擅杀陈彦章,王德迎马头请死。”

    陈彦章是老韩的兄弟,为兄弟报仇那是江湖规矩,就算不是兄弟,老韩也有为老陈讨个说法,否则谁还敢跟自己混?

    在老韩的心里,至少要给王德点颜色看看,最好是王德有自知自明,能自刎于马前,那是最好的结果。

    可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老韩被弄的一愣,但不管怎样,事情摆在了阳光下,就得用阳光的办法处理,否者就太没有风度了。

    韩世忠做出一副高风亮节的样子,下马握着王德的手说:我知道你是好汉,以往的小事我没有放在心上。

    于是设酒款待,二人尽欢而别。一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样子,倒霉的是陈彦章。

    三国演义里,关二爷斩颜良、诛文丑,气的袁绍想脱了裤子干天空,要草这世界!什么狠话都叨叨出来了……

    当听说刘备能把关二爷忽悠到自己这边来,竟然毫不怜惜颜良、文丑之死,沾沾自喜的说:“颜良文丑比之二鹿耳,云长乃一虎也:失二鹿而得一虎,何恨之有?”想想真为颜良文丑寒心啊。

    这个世界不应该睚眦必报,但是对于亡者,是否应该有足够的尊重呢?

    绍兴四年春,金军在江北掠夺,攻破滁州。王德渡江抗敌,追至桑根,擒获女真万户卢孛一人,千户十余人。

    王德的故事先说到这里,他将来还有故事。

    郦琼这个人是个叛徒,但为了勾连上前因后果,咱们也把他说说吧。

    郦琼出生在哪一年已经不清楚了,只知道他字国宝,有点熊猫的感觉,最初是相州官学的学生

    宣和年间,相州出现盗贼,所谓盗贼就是小型的叛乱。面对乱世,郦琼果断的弃文学武,改学击剑、弓箭,马术,然后参加了宗泽军,驻守在磁州。

    你不得不承认,郦琼的眼光不错,参军让他富贵了一把,叛变让他落得了善终。在下绝不是赞扬叛变者,在下只是在陈述一个无奈的事实。这种操蛋的事情,不仅仅是在宋朝,环顾四周,才发现无处不在。

    咱们还回到郦琼起步的年月,当个小兵不是郦琼的追求,但问题是也没有领导的位置给他这个屌丝啊,为了能够当上领导,郦琼发挥了传销精神,从军中回到老家,发展了七百多名下线,然后回到军中。

    宗泽觉得这个小伙子靠谱,是个有潜质的忽悠苗子,于是让郦琼做了这七百人的首领。

    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去世,郦琼被调往滑州戍边。

    完颜宗望攻打宋朝,正准备渡黄河,宋戍边军队闻讯大乱,乱兵杀了统制赵世彦,推举郦琼为首领。

    这件事郦琼表现的很无辜,他是被推举的,和当年陈桥兵变的赵匡胤一样一样的。只是郦琼的能力有限,最终成了一个靠谱的叛徒。

    郦琼带着众人,打出勤王的旗号,一边走一边招收士兵,渡过淮河后,已有一万多人。

    高宗皇帝的命令也来了,任命他为楚州安抚使、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后再升为武泰军承宣使。

    也在在这个时候,郦琼隶属了刘光世,比王德晚一些。论军功的话,两人更不能同日而语,无论怎样王德压郦琼一头是妥妥的,但郦琼却不服,尤其在刘光世退休,朝廷认命王德为都统制,而郦琼只有一个副都统制的头衔,双方的矛盾就激化了。

    咱们先不说激化的矛盾,咱们先说说当时的外部情况。

    岳飞随驾这段的时间里,和高宗皇帝见面的次数颇多,每次二人相见,都是在谈论如何恢复中原。

    由此可见,高宗绝对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皇帝,只是大宋朝脸先着地,无力回天罢了。

    岳飞又上奏说:“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观衅。臣欲陛下假臣月日,便则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前进,彼必弃汴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然后分兵浚、滑,经略两河,如此则刘豫成擒,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

    高宗皇帝也很配合的回答的说:“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又把岳飞召到寝宫,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皇帝在寝宫召见臣子,是相当给臣子面子,在这个时候,二人颇为相得益彰。

    不过,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秦桧出来了,秦桧在这段时间干了啥呢?

    秦桧刚归来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得到重用。

    在绍兴元年二月才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八月被提升为宰相。但是吕颐浩再度出任宰相后,把秦桧给罢免了。

    秦桧的这次罢相,朝廷明确表示不在起用秦桧,但是几年之后秦桧还是复出了。

    不过,皇帝为什么突然恨上了秦桧呢?

    因为秦桧的牛逼吹的太大了,兑现的有太少了。尤其是秦桧说:“……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

    高宗皇帝就纳闷了,耸动在哪里?我翻箱倒柜的哪里也没找到啊。

    (本章完)
………………………………

第209章 209宋朝的文人

    秦桧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政策,也让高宗苦恼,这秦桧也太能开玩笑了,这是要把老子当俘虏的节奏啊。

    高宗就曾对綦崈:“朕是北人,将归哪儿?”这话是怨言啊。纵观赵构的一声,他从来都没有喜欢过秦桧,只是他不得不用罢了。

    绍兴三年,韩肖胄等人出使金朝归来,金使李永寿、王翊等人随韩肖胄一同来到宋朝,要求归还所有金朝俘虏,所陈之意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当时两国正打的不可开交,这个政策不可能得到实施。

    但是这个策略却与秦桧先前言论吻合。当时的人更加确定秦桧与金人共谋,这几乎让秦桧万劫不复。

    绍兴五年,完颜吴乞买嗝屁了,完颜亶登基,完颜宗翰等主战派失势,华北这片地区的实权就落到了完颜昌的手里。完颜昌是秦桧的旧主,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妙人,他是金国国内典型的主和派。

    虽然宋和伪齐依旧在动刀子,但是作为华北地区的金国统帅,完颜昌就不怎么派兵支持伪齐,而且宋金双方也开始了使臣的往来。

    秦桧的机会来了,大便总有让人恶心的机会。

    绍兴六年,秦桧被启用为绍兴知府,不久后被任命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充任行宫留守,并暂去尚书省、枢密院参决庶事。

    到了绍兴七年的时候,何藓出使金国返回,得到了徽宗及宁德后死讯。

    高宗皇帝痛哭,把死讯公布于众。就在这一天,高宗皇帝认命秦桧为枢密使,恩宠和宰执一样。

    各位看官都知道秦桧就是一个大汉奸,典型的“乞和派”。有人说秦桧是主和派,我就笑了。

    什么是主和派?朱胜非,宇文虚中这样的人是主和派,他们认为打仗是政治的延续,我们应该以“攻占辅佐和议”实现中兴。

    秦桧可不这样,这孙子是以出卖国家利益为条件向金人求和,他根本算不上主和派,主和派从来都不是贬义词,他也是国家的一个策略和方针,乞和派才是。

    作为乞和派,秦桧当然不希望将军们的势力过大,他坚决反对刘光世所部归属岳飞。

    不过,高宗皇帝说过话了,那是金口玉言,一个唾沫一个钉,那有在吃回去的道理,所以这事就一直拖着。

    其实不仅仅是秦桧反对,皇帝身边的红人,宰相张浚也反对岳飞提领刘光世的部队。

    张浚的理由很简单,不能让岳飞的势力过大,否者的话朝廷难以压制,不能压制的武将是不能要的,残唐五代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压制武将、中央集权,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看清楚武将的为人,一旦出了差错,毁掉的不仅仅是将军,还有一个国家。张浚这个主战派,某些时候比秦桧还可恶。

    在下总结了一下,中国历史上有四大恶人,崛起的蛮族,汉唐的太监,宋明的文官,清朝的奴才。

    其他的咱们就不多解释了,各位看官都比在下聪明,都能看的懂。咱们就说宋朝的文人,这帮货就喜欢打压武将,不为别的,就是太祖皇帝当年的一句话:于士大夫共治天下。于是大宋的文人就被打了尿糖,一个个在兴奋中变了态。

    其实宋太祖并不是多么看的起文人,只是把文人当成了可爱的小宠物而已。但这帮文人善于嫁接引申太祖语录,然后用语录干一些伤天害理,伤国害民的勾当。在下又说了题外话。

    张浚知道这事不让岳飞干,肯定得先和岳飞通个消息,否者的话,皇帝没面子,岳飞也没面子。

    张浚为了把自己认为的高尚决策办妥,便请岳飞到了都督府同商议军事。

    按说张浚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和岳飞说,把刘光世的部队也拨给你,朝廷不放心,天下也不放心,这也是一个说法。就像王德对待韩世忠那样,一切都挑明了,岳飞应该可以理解,因为岳飞并不是傻蛋。

    张浚因为心里有鬼,害怕自己反对岳飞接收刘光世所部的事情暴露了,他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路子,反问说:“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

    岳飞很郁闷,皇上不是以前就和我说过,这部队以后归我管吗?你怎么还来问王德怎么怎么样,但是面对领导只能硬着头皮说:“德与(郦)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

    张浚看岳飞上当了,接着问:“张宣抚(张俊)如何?”

    岳飞更加郁闷了,老张你什么意思?勉强回答说:“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意思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