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飞更加郁闷了,老张你什么意思?勉强回答说:“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意思是:张浚残暴而缺乏智谋,郦琼肯定不会服他。
张浚心中窃喜,接着问:“然则杨沂中尔?”
岳飞心中苦笑回答说:“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意思是:杨沂中与王德在能力上是差不多,怎能统驭这支军队?
张俊故作不高兴了,说:“浚固知非太尉不可。”
岳飞是彻底被激怒了,你tm这是什么意思啊?你让老子像个小人一样,把所有人给评价了一遍,最后还调侃讽刺老子。老子也不是广场上算卦的,唠不出那么多你爱听的嗑,直接说:“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
张浚自以为得计,可是岳飞发飙了,而且发大了,走了一条牛b的路,当天便上奏请求解除兵权,服满丧期,让张宪代理指挥军队,自己步行归去,让傻b去说吧。
岳飞也是不地道,也是太容易生气了,傻吊宰相只是说说,也没有正式下文,你可以在找皇帝做做工作嘛,毕竟皇帝没说一定不给你,你这么撂挑子不干的话,这脸子就甩给皇上。
张浚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是恼羞成怒,让张宗元任宣抚判官,监督岳飞的军队,一副要和岳飞干到底得架势。
你说张浚这种人,他顶这一个主战派的名声,为当时和后世敬仰,他配吗?
(本章完)
………………………………
第210章 210郦琼叛变
历史并不狗血,因为白纸黑字就在那里,只要你不故意扭曲,真相还是有的。可怕的是戏曲小说,那些意淫的故事,就会让人轻易的相信。
当然也有人说,张浚在保护岳飞,因为岳飞一旦得到了刘家军的指挥权,就会权高震主,危险也就来了。
在下想说的是,这个也太牵强附会了,因为张浚没那么聪明。当年庞籍压制狄青,让狄青不能升枢密使,才是真正的保护,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看看那一段历史,就明白于今日的差别。
高宗皇帝不会像张浚这么蠢,他的方面大员,能打仗就只有韩世忠和岳飞,其他人要不是将略不够,要不是贪生怕死。
秦桧的求和也不知能不能成,岳飞要真撂挑子不干了,那损失就大了,于是多次下诏催促岳飞回来,岳飞牛脾气犯了,就是不回去。
高宗皇帝也急了,命令岳飞的部将前往劝说岳飞,并下令说,你小子要是劝不动岳飞,那么你就提头来见吧。
岳飞到这话,知道弄大了,你不回去,部下就要掉脑袋。同时岳飞也感觉到了皇帝的怒气,于是赶忙赶回,到行在待罪。
岳飞确实是一个情商较低的人,这次的行为用个歇后语形容最为贴切,割下jj敬神—既疼了自己,又得罪了神!
高宗皇帝心里很是不爽,但是表面上不会怪罪,也不敢怪罪岳飞,好言抚慰了一番后,岳飞回到部队。
这个时候张宗元回到了朝廷,本来张宗元作为张浚的心腹,对岳飞是有成见的,但是看到岳家军的战斗力,以及对朝廷的忠诚,对岳飞产生了佩服之情,他向皇帝报告岳家军的情况说:“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皆飞训养所致。”
宋朝的文人,也有靠谱的人。
高宗皇帝很高兴,对岳飞不满降低了一些。但皇帝就是皇帝,他不能亏欠臣子,自己食言而肥的把柄落在了臣下的手里,这太让皇帝郁闷了,同时高宗皇帝发现了一个更恐怖的东西,岳飞不要钱,也不要官,他只要军队。
只要军队?岳飞只是要军队吗?尼玛!不敢往深处想啊,这简直太可怕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高宗皇帝和岳飞出现裂痕的开始。
岳飞是否明白皇帝的想法,在下并不清楚。他回到军中后,上表希望北伐建功,奏疏主要内容说:“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坚,何至今尚未决?臣愿提兵进讨,顺天道,固人心,以曲直为老壮,以逆顺为强弱,万全之效可必。”
按说岳飞该上书讨好皇帝,可奏疏写的好像在质问皇帝。
这还不算,紧接岳王爷又上书说:“钱塘僻在海隅,非用武地。愿陛下建都上游,用汉光武故事,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庶将士知圣意所向,人人用命。”
建都上游?你开什么玩笑?万一金兵有过了长江,皇帝该往哪里跑?上游有大海吗?
这两份诏书都没得到回应,估计高宗皇帝就懒得搭理,你好好给我在前线呆着就行了,别给我没事闲扯淡,都tm不举了,我那有什么蛋给你扯?
岳飞没得到刘光世的部队,但这只部队肯定要有人来管理。
枢密院肯定要照顾宰相的情绪,更何况现在执掌枢密院的就是秦桧,于是秦桧就出招了,任命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职。
郦琼与王德合不来,两人的相互告发的状子早就到了御史台,你让他们两个在一个窝里过,那不明显扯淡吗?
张浚命令王德返回建康,将他的军队隶属于都督府。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了,一山不容二虎的话,那就调开得了,王德也还算听话,带着部队就向健康开赴。
八月,朝廷命令吕祉前往庐州节制各军。
吕祉到庐州以后,郦琼等人不依不饶接着控告王德。
吕祉劝谕这帮人说:“若以君等为是,则大相诳。然张丞相但喜人向前,傥能立功,虽有大过亦阔略,况此小嫌乎?当力为诸公辨之,保无他虑。”
这段话得意思是:如果我现在说以为你们是对的,那很明显是诳骗你们的。我不知道你们的对错,我只知道张丞相只喜欢和金国拼命的勇士,一旦你们能够立功,即使有很大的过错也会忽略不问,何况这点小小的问题呢?我当尽力为你们辩明,保证没有其他疑虑。
这段话说的算是贴心贴肺了,据说郦琼等人感动的是泪如雨下。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算是告一段落了,然而吕祉的想法太多,觉得自己驾驭不了郦琼,就秘密的上书给朝廷,请求朝廷罢免郦琼和靳赛这两个刺头。
吕祉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书吏竟和郦琼勾搭在一起了,把上奏的事情泄露给了郦琼。
郦琼立即抓捕送信人员,吕尚书的奏章就落到了郦琼的手里。感动瞬间变成心凉。
当《凉凉》的旋律响起,郦琼恨死了吕祉,但是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弄死领导?貌似不对。任由领导欺负?好像也不对。
正在思想拔河之际,朝廷诏令郦琼赶赴行在。
迷茫的郦琼害怕了,他认为朝廷是想把自己干掉,只能有上梁山的一条路了。
郦琼决定叛变,为了能鼓动部下,便把吕祉的奏章拿出来,给手下的一帮将士传看,并把奏章交给中军统制官张璟说:“诸兵官有何罪,张统制乃以如许事闻之朝廷邪?”
张璟一头雾水,但是吕祉看到以后,知道事情坏了,立刻想逃出军帐。
一介文人,哪里跑的过一群大兵?很快就被郦琼给抓了起来,而后郦琼处死了吕祉带来的幕僚张璟和兵马钤辖乔仲福,统制刘永、衡友。
郦琼率领全军四万人,想要渡过淮河投降刘豫,这帮人挟持吕祉捷径了淮河。
吕祉一介文人到也生出了些许豪气说:“豫逆臣,我岂可见之?”
士兵逼迫吕祉上马前行,吕祉大骂说:“死则死于此!”接着又开始大声吆喝说:“刘豫逆臣,尔军中岂无英雄,乃随郦琼去乎?”
搜索书旗吧(),看更新最快的书!
………………………………
第211章 211张浚罢相
吕祉这一介文人是值得敬佩的,在这帮虎狼之群中大义凛然的勇气,是个爷们!
他这么一喊,还真有一千多人围着吕祉就不走了,郦琼一看这还得了,你在吆喝几嗓子,老子马上都被你策反了。
郦琼下令杀死吕祉以及赵康直等人,放归了赵不群回去给大宋皇帝报信,我换队了,你们保重吧。
郦琼的部队过了淮河,成功的投降了伪齐。
这一天是绍兴七年八月十二日,在绍兴七年十一月金国就废去了伪齐。郦琼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决定,投降了错误的主子,但是却得到了一个好结果。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在说。
吕祉妻子吴氏也是贞烈巾帼,自缢身亡殉葬,庆元年间,诏令为吕祉立庙赐匾。
吕祉字安老,建阳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太学上舍释褐出身。
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即位,吕祉任右正言,因直言议论政事得罪,贬为明州(今宁波)通判。
绍兴初,吕祉升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与吴若、陈充等合著《东南防守利便》一书呈上,认为:“立国于东南者,宜联络淮甸、荆襄之势。临安僻在海隅,当移跸江上,然后可以系东南离散之心。”
绍兴四年(1134年),刘豫诱金兵攻袭淮南。
韩世忠部驻江苏高邮,首当其冲。
吕祉上书朝廷,要求派兵援助韩世忠部。
韩世忠率部退保镇江,吕祉再上书朝廷:“置江北于度外,恐失中原民心”,要求皇上亲率大军救援。
于是高宗率军亲征,车驾至平江,金兵与齐军溃。
吕祉升任吏部侍郎。
绍兴五年,刘豫调乡兵大举攻宋,朝臣纷纷主张退保临安。
吕祉据理力争,说:“士气当振,不可避退以示弱。”
绍兴七年,吕祉升任兵部尚书,参议军事。不久升督府参谋军事,往淮西抚谕诸军。
郦琼投敌的事情传出去以后,岳飞再次上书说:“愿进屯淮甸,伺便击琼,期于破灭。”
这次朝廷下诏了,不同意岳飞的请求,只是让岳飞驻军江州作为淮浙地区的后援。
岳飞那个郁闷啊,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临安城里的玩意都是天坑啊。
郦琼投敌的责任,百分之八十都在张浚的身上,如果里外里算的话,南宋损失了近十万之众。
这个宰相不好意思再做下去了,只好引咎辞职,高宗皇帝也对张浚失去了信心,接到张浚的辞职报告以后,就坡下驴准了。
高宗皇帝还算是给张浚面子,问张浚宰相接班人的人选,为了防止张浚胡说八道,高宗皇帝先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让秦桧做宰相。
张浚:“近与共事,方知其暗。”
这话的意思是,以前听秦桧的名气,觉得他是个正直的人,和他共事了以后,才知这人是个典型的小人。
高宗皇帝也不是聋子,也知道秦桧的名声不太好,有奸细的嫌疑,也就没有力主让秦桧干,最终宰相的大位落在了赵鼎的身上。
九月初五,高宗皇帝重新任命赵鼎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秦桧的宰相梦,又要延后了,他算是恨上了张浚。
张浚去职后,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所谓墙倒众人推,台谏官员不断攻击张浚,张浚再次被贬,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居永州。
有人说台谏官攻击张浚,是受了秦桧的指使,在下以为未必。
张浚这种争议极大的人,一旦失去了权势,落得悲惨命运是很正常,很多人指着踩着你上位呢,这是tm宋朝狗屎文人的特性。所以没有秦桧,张浚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了,张浚也狗屎文人中的一大坨。
在此之前,张浚和赵鼎相处很好,张浚先被重用之后力荐赵鼎。
两人曾一起谈论人才,张浚十分推崇秦桧,赵鼎说:“此人得志,吾人无所措足矣!”
张浚不以为然,故而推荐秦桧,共事后张俊才算看清了秦桧。看清楚又能如何?祸根已经种下了,而且都开枝散叶了,已经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了。
张浚屡屡被攻击,作为老朋友的赵鼎多次为老张说话,这让秦桧很不爽,为了让赵鼎保持安静,老秦对赵鼎说:“上欲召公,而张相迟留。”
这话的意思是:皇帝早就打算召您入朝了,但被张浚给挡下了。
赵鼎本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辈,听说张浚暗地里给自己使绊子,也不多想想,就开始讨厌张俊了,继而对秦桧深信不疑。
这件事的表像是秦桧在整张浚,其实不然。对秦桧这种权利欲特别强的人来说,只有干掉了前面所有的鸟人,自己才会成为天使,张浚和赵鼎被秦桧整是注定。
后来,赵鼎也被秦桧弄出了朝廷,老赵和张浚相遇后,才知道一切都是秦桧放的屁,只是两老小子都闻上瘾了。
对于老赵来说,知道了内情又如何?此生再也没有进入庙堂,闲来无事也只能研究一蚂蚁如何吞噬大象以及太监生育问题……
张浚这瓜娃子,到有点九命猫妖的感觉,后来终究还是被启用了,然后继续祸国殃民,悲剧……
十一月十九日,完颜宗弼,完颜昌以南下攻宋为借口,进入伪齐都城汴梁,俘虏伪齐皇帝刘豫,废为刘豫为蜀王。
貌似有点突兀,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刘豫是完颜宗翰一手扶上马的,现在宗翰倒台,他的好日子到头实属正常。
在往深处想想,当年金国立刘豫目的,是让刘豫成为屏障,并能代替自己威慑宋朝,达到“以汉制汉”的目的,金国也可以从长期征战走向休养生息的路。而刘豫和南宋之间,尤其在军事上就必须占据上风……
前面我们说过,在绍兴三正月,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组织了对伪齐的进攻,攻下颍昌府,并扩大战果,直指汴京。
刘豫是束手无策,只能向金朝求援,金与齐组织了联军进行反击,不仅夺回了颍昌,还占领了襄阳。
(本章完)
………………………………
第212章 212废掉伪齐
绍兴四年五月,宋廷派岳飞出兵襄汉,岳大将军出手不凡,不到三个月,克复了襄汉六郡。
刘豫的无能让金廷以及宗翰很不满意,一个李横就打的你左眼青右眼红,你还有毛用。
刘豫也认识了到了危机,为了挽回金国的信任、给宗翰长脸,在绍兴四年九月、绍兴六年十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南侵行动。
宗翰心里苦啊,当初自己怎么选了这么一个怂货啊,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办法了,谁拉的屎谁铲,宗翰为了刘豫,更为了自己,派出了金国军队于刘豫联合……
当然,结果我们前面都说过了,宋军由岳飞、韩世忠、刘光世、杨沂中等人大败金齐联军。
绍兴七年,宗翰遭到了架空,金廷中的实权派,没人再为刘豫说话了。此时的金廷开始考虑伪齐存在的必要性。
太师完颜宗磐对完颜亶说:“先帝立刘豫,是想要刘豫辟疆保境,我得以按兵息民。今刘豫进不能取,退不能守,兵连祸结,休息无期。”
没过多久,刘豫再次兵败,此时宗翰已经死了。
屏障彻底消失,金廷开始着手废除刘豫。
刘豫也不是傻仔,金国的意图他也有觉察,为了探清楚金国的态度,向金廷请求立儿子刘麟为太子。
金人回答说:“徐当遣人咨访河南百姓。”
这话的意思是:“等我有时间,去听听河南百姓的意见。”
皇帝的位置需要征询百姓的心意?几千年中国有这样的事情吗?如果有,那也是发生在传说的远古时代,而且还是儒家的典籍记载。
这当然是推脱之词,刘豫的狼心狗肺开始颤抖了,做为一只禽兽,压力也很大……
就在这个时候,刘豫的救命稻草也消失了,因为秦桧掌权了。
一环扣一环,秦桧的掌权创造了和谈的机会,宋金谈和了,刘豫更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金国废掉刘豫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差一个由头了。做事嘛,不能像泼妇,总要将点道理,没有道理,那就创造一个道理。
一环扣一环。
岳飞的上奏未得到允许,开始打别的主意了,武的皇帝不让干,我来文的好不好?
有些事情别管多机密,总能变成全天下的机密。当时天下流传一句话,“金将粘罕(宗翰)喜欢刘豫,金将兀术(宗弼)讨厌刘豫!”。
都说流言止于智者,可也能成就智者。
双方打打停停的,手中都有彼此的发露,岳飞利用这个流言和手中俘虏的间谍,玩了一把“蒋干盗书”,给了宗弼一个理由
岳飞屏退左右,单独会见了这个间谍,嗔怪眼前这名从未见过的间谍:“汝非吾军中人张斌耶?吾向遣汝至齐,约诱至四太子,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已许我,今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
这话的意思是:你不是探马张斌吗?几天前,我派你到齐王刘豫那里去,约刘豫一起把宗弼做了,你却一去不回来。我现在又派人前往联络,伪齐已经同意了我的计划,会以今年冬天联合攻宋为名,约宗弼到清河。你当初为何不去伪齐,为什么要背叛我?
这间谍是一头雾水,但是恍惚之中也明白了,自己和那个张斌长的比较像,岳飞认错了,于是立刻服罪,以求保命。
岳飞可等着你这么干呢,也没搭理这个间谍,只是写了一份书信,装在蜡丸里。并在这个间谍大腿上割了个口子,将蜡信塞进去。md,想想都疼……
间谍拿到信,如获至宝,真不知道那一刀是割在了他的腿上,还是别人的腿上。
这小子会到金军大营后,立即交于金兀术。金兀术打开一看,立刻“心领神会”,向身边诸将表示:“早知道刘豫不是好东西,就是忘了说了……”
金廷得到宗弼的汇报后“十分震怒”,胆敢谋害我大金皇叔,杀无赦!
按说这个离间计并不高明,宗弼不可能看不出里面的猫腻。首先岳飞不至于任命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去送信,其次就算岳飞不熟悉这个人,以至于认错人,但是这人明显办事不利,岳飞还能在用这个人?
其次,刘豫为什么会投降?宋朝能给他什么?能让他做皇帝?能为了他和金国死磕?
明显就是在做戏,一场你情我愿、非常默契的好戏。岳飞要弄死刘豫,恰好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一拍即合……
很有可能,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假的,唯一真的是,金国要废掉刘豫了。
金廷先令完颜昌、宗弼伪称南下攻宋路过汴梁,先骗刘麟到武城。
宗弼指挥骑兵从两侧包围并擒获刘麟,而后驰入汴梁城中抓刘豫。
刘豫正在讲武殿射箭,享受当皇帝的快感,一副风吹裤裆毛飞扬的装逼样子……
宗弼率三名骑兵突入东华门,下马抓住他刘豫的手,刘豫菊花一紧,到这哪一出?难道是霸王硬上弓?我岂好那个?
宗弼可不管刘豫怎么想,连拉带打到宣德门,强迫他骑上羸马,两骑以利刃挟持刘豫,将其囚于金明池。
从天堂到地狱,不过是一瞬间。刘豫真的是个憨货,伪齐建立也有七八年了,出了自己的儿子,竟然没有亲信党羽,任由宗弼冲入自己的身边,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你这皇帝当个什么劲啊?
当皇帝之前,那也是心飞扬,可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透心凉了,想想这又是何必呢?所谓众生苦乐,可有些苦和乐,都不是你命里该有的……
整个汴梁城乱成一团。
第二天,宗弼用数千铁骑兵围宫门,召集伪齐的文武百官,宣读刘豫的罪状。并派人大街小巷巡逻,说:“自今不佥汝为军,不取汝免行钱,为汝敲杀貌事人,请汝旧主少帝来此。”
意思是:从今起不签发你们当兵,不收取你们的免行钱,替你们击杀混蛋,把你们的以前皇帝放回来。
搜索书旗吧(),看更新最快的书!
………………………………
第213章 213向死人要钱
金国人说话算吗?当然是不算的!这不过是为了安定民心。
钦宗皇帝作为金国的杀手锏,不到最后,金国是不会用的。钦宗皇帝为何是杀手锏?咱们以后在说。
话说回来了,这个杀手锏,金国最后没用上,宋朝的皇帝们太羸弱了,无法给金国致命一击。
金国朝廷下令,在汴梁设行台尚书省,以张孝纯权行台左丞相,伪丞相张昂为孟州知州,李邺知代州,李成、孔彦舟、郦琼、关师古也各为一郡长官。以女真人胡沙虎为汴京留守,李俦为副留守。兵士归农,宫人出嫁。
值得一提的是,金国在伪齐的国库里搞到了,“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百余万两、米九十余万斛、绢二百七十万匹,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
这可不是小数目,在“檀渊之盟”的时候,宋朝的年收入一不过一千多万缗。现在这个战火纷飞,地窄民稀的伪齐,除去每年孝敬金国君臣的,还能弄这么多钱。不得不说刘豫确实弄钱是把好手,这手好的都令人发指……
咱们看看刘豫这么多年,究竟干了什么。
刘豫即位之初,即行“什一之税。”所谓的“什一之税”,就是老百姓挣十块钱,就要上交给国家一块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