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帝使用手册-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认知升级会那么火?不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脑子里的认识只是一种局限,大家都知道按照脑子里的认知来选择和权衡必然会留下漏洞。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像想要通过认知升级来弥补这些漏洞。

    又想起庄子的那句话,关于有涯无涯那句,放在这里真的再合适不过。

    既然脑子里的扭曲永远都是局限,那么再怎么认知升级都是局限,用这种局限去控制生命之船本身就是一种扯淡。想法是很好的,认知升级之后,那么自己就可以了解更多,脑子里的局限就会扩大,更接近无限更好的控制人生。

    听起来不错,但暗藏在这个想法之中的,是恐惧。假装自己是努力向上的人,假装自己是有上进心的人,其实不过是在恐惧生活而已。

    统统都是恐惧的变装表演。

    谁能告诉我,如果不害怕生活,为什么不按照怦然心动去生活?如果不是恐惧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赚钱?一定要拥有什么安全感之类的狗屎玩意?

    还鼓吹什么梦想?还谈什么励志?

    不过是恐惧驱赶的羊群罢了,这种鼓吹无非就是让自己转移注意力而已。

    丢弃知识,才是斩杀的道路,我已经知道得太多。

    至于别人怎么在乎知识,关我屁事。
………………………………

第七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194

    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我们都学过。

    那么,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成了庄周?

    我们从来都对这个问题一笑而过,仿佛根本不需要问题,仿佛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白痴问题根本不屑回答。接着,我们会谈论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体系,然后谈论庄子的生平之类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庄子触碰真实之后写的,还是触碰真实之前写的。甚至,有可能这个故事只是后人的编撰而已。故事究竟是谁的作品不重要,关键在于故事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认真思考以及回答?

    角色知道这是个致命的问题,所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向,什么庄子的思想体系,什么存在主义虚无主义,什么庄子一生的经历,什么各种古代思想流派之类的。

    并且,这种知晓的越多,就能够越获得角色的崇拜以及赞赏。结果就是,没人关心故事里的问题,大家都在忙着丰富知识。

    真是见鬼了,明明一个可以探究虚假的问题,却被轻易放过。但是那些权威人士却能够口若悬河的讲解什么真实与虚假,还发明什么哲学专业词汇,似乎看不懂就是外行人就会被鄙视之类的。

    回答“究竟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这个问题,必然牵扯这个世界的真实性。那么,只要诚实的思考,就能发现,我根本没法确定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然后,无法逃脱面临这个问题,所谓的我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没有理由讲,我无法确定世界的真实性,却可以确定我这个人的真实性。

    那么,对我这个人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之后,自然会思考关于**和思维的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不会触碰真实,但必然会发现脑子里的知识其实只是一种扭曲。

    不可避免的,抛弃脑子里的扭曲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既然不能相信脑子里的扭曲,那么只有感受生活的流动,一种“不害怕生活”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估计连这句话的孔子都没有做到这点,因为一旦做到这点,那就根本不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同时也必须承受,所谓的君子之道,所谓的君臣之道,所谓的仁义礼智都仅仅是人为的扭曲。

    明明不知道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却将这个世界当作真实,而且毫不怀疑这种相信。很明显,这就违反了所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说法。

    就像关于时间的确认一样,我怎么知道时间是按照线性流逝的呢?我怎么知道我昨天真的吃了晚饭呢?我怎么知道昨天是真实存在的呢?

    所有关于时间真实存在的回答,其完整表述都应该是“我此刻觉察到我的记忆里有关于”这样的句式。很明显咯,只是此刻的记忆而已,谁又能保证自己的记忆是正确的呢?

    就算什么摄像机之类的记录,也仅仅是“我此刻觉察到有一个机器在播放一些故事”而已,那么,我怎么知道记录的内容是真实存在的呢?或者说,我怎么知道这是机器在过去记录的呢?

    我不知道。

    任何关于做人的道理,任何关于人生的扯淡,都应该加上这几个字,“在我有限的知识里,我认为做人应该”,或者,“以下内容都是基于我有限的知识以及有限的观察而得出的结论,跟神话洪荒故事没有任何区别。”

    都只是猜测而已。

    所以,还有什么书值得看?或者说,还有什么书是所谓的人生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角色总是会受到尊敬,哪怕不尊敬也不会有人大声指责“阅读不好你应该站起来赚钱”之类的。真是搞笑,明明角色就是在害怕生活,只有赚钱才能获取安全感。

    但是,这些时候却要假装金钱不如知识重要,就算内心根本看不起穷书生,也会在嘴上说着很好之类的话语。也许是为了角色另外的属性,也许仅仅是角色的杂乱自我定义。

    谁知道呢?幸好我也不需要知道,我又不是什么心理医生,关于角色的一切都应该烧掉。至于什么必须有一个角色存在,什么就算触碰真实之后,也必须要有角色才能生活在这个虚假的世界中。

    这些问题,我不需要考虑,因为这些废物问题只会阻挡我的前进。一旦陷入这些问题的思考,那么就不会继续斩杀角色,关于角色的一切都会完好无损的在那里。

    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想要触碰真实,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感受到了不真实,或者总觉得人生似乎哪里没对。又有多少人会笑笑而过,又有多少人还是顺从恐惧。

    当然,这不是什么勇气之类的问题,仅仅是浑身不舒服的状况比不上恐惧来得强烈而已。一旦到达根本无法忍受的地步,什么恐惧什么金钱统统滚蛋,然后像疯子一样去寻找真实。

    就像我一样,斩杀是否前进跟知识、智慧毫无关系,仅仅是仇恨脑子里的扭曲和恐惧“没有角色”之间的较量。

    我能做到的事情,各位看官没有理由做不到。

    哈哈!

    我算什么东西,仿佛认为自己已经君临天下,所有人都应该跪拜我吗?这是不是恐惧的伎俩?这是不是角色的求生?

    凭什么认定这些章节会发出来?凭什么认为此刻还会有看官存在?

    既然是猜测,那么请拥有猜测的态度,?

    袁长文再一次开始讨厌自己,似乎这么多年来,说出一些肯定句仿佛就像拉屎一样自然。关键是,这些肯定句不仅仅充满了假设,而且很明显属于“我认为”的范畴。

    那么,这些肯定句算什么肯定句,而讲出这些肯定句又在让谁变得迷人?

    试想一下,一个只能说“也许吧”、“可能是”、“我不知道”的人,谁还愿意跟他交流?谁不想听到别人带着自信的夸夸其谈?

    如果我被人喜欢,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角色的属性还非常浓厚。我的斩杀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因为,只有角色才会喜欢角色。
………………………………

第七百九十五章 第一步195

    袁长文浑身颤抖,莫名其妙的颤抖,并非恐惧也并非慌张,只是感受到一阵忧伤突然袭来。

    似乎,有什么东西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湖水冰凉,袁长文却是觉得温热。不像之前那股愤怒带来的火焰,仿佛全身都在被灼烧。此刻,仅仅是些许温热,忧伤却又不痛苦,想嚎啕大哭却又仅仅流出一滴眼泪。

    那股颤抖,就像是嚎啕大哭带来的颤抖。可惜,只有一滴眼泪,在湖水中毫不起眼。但袁长文知道,那是自己的泪水,就算整个世界的湖水都没法掩盖的一滴泪水。

    那是什么?离开自己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袁长文自问,却找不到答案。就算找到答案,也不见得是答案,只能说在角色脑子里有限的知识中,这个答案是正确答案。

    湖水泛起涟漪,灯光在湖面上变化莫测,像星空也像妖娆的舞女,像弯曲的折线,却更像杂乱的星辉。

    不过,袁长文看不到这些,在湖水深处的他什么也看不见。就像袁长文这个角色一样,其实什么也看不见。

    我总是认为自己能看见东西,总是认为袁长文这个角色具有看见东西的功能。但是,我怎么能够确定这一点呢?

    真是够了,不知不觉就像想到这些问题,根本不受我的意志所掌控。如果我有意志的话,那么就是完全被摧毁了,或者根本没办法控制这些事情的继续。

    有点像翻滚的轮胎,最开始自己还能控制其翻滚,到后来似乎跌落一个陡坡,根本没法控制。然后不断的难受轻松交替,很多时候都不愿意继续斩杀,因为那股轻松真的太棒。

    如果有修仙,那么我绝对是逍遥自在的大仙!

    可惜,斩杀不受自己的控制,突兀的就会出现。哪怕自己不再思考,那些荒谬的东西如同放在眼前一般,轻易被看穿。然后,再次仇恨脑子里的扭曲,不知不觉继续踏上斩杀的道路。

    是这样吗?

    也许吧,这种总结还无意义,自己还在斩杀,而且还没有完成。

    可是,总感觉没有什么需要斩杀,但那股难受又强迫自己斩杀,并且总是不由自主看到曾经没法看到的荒谬。

    当然,自己完全有可能依旧在恐惧的欺骗中,甚至根本没有开始斩杀,根本没有踏出第一步。

    谁知道斩杀是怎么回事?谁知道第一步究竟是什么?谁能确定我这样做就可以触碰真实?

    没人敢这样说,就算是老师的话语也没用。毕竟,我只是记得老师这样讲过,谁知道老师这样讲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呢?

    就算是真的,就算老师也是这样开启斩杀,也是这样触碰真实,对我来说也没用。

    我无法知道这一点,坚信斩杀能够触碰真实,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相信而已。认为老师已经触碰真实,认为老师的话语就是神圣的,那只不过是另一种信仰而已。

    脑子里的扭曲还在嚣张,我正在学习如何感知生活的流动。那么,斩杀会继续吗?

    这样问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个问题包含了一个假设,就是我已经确定我的行为和思考属于斩杀,那么我才能问自己是否继续斩杀。

    可是,我能够确定自己的行为和思考属于斩杀吗?或者说,我这样的行为和思考,确实可以起到斩杀脑子里的扭曲这个效果吗?

    看吧,连这种事情都没法确认,我还能宣称什么呢?

    也许自己是在绕圈子,也许自己这辈子都没法斩杀结束,甚至自己这一生其实都没有开始斩杀。

    谁知道呢?

    不害怕生活之后,很容易变得无所事事。然后,第一反应是,“我怎么可以无所事事呢”,体内残留的扭曲还会影响自己。但是,紧接着就会发现,“为什么不可以呢?”

    仔细感受一下体内,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需要做的东西。

    就是这样,虽然听起来会很荒谬,但现在的我渐渐在靠着这种感觉行事。不会再依靠脑子里的扭曲,也不会相信什么权威的说法,只是靠着生活的流动。

    唯一让我做这件事或者不做这件事的,就是对生活流动的感受。也许,顺流而行会导致说话很伤人,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情商的言行,会导致友情破裂之类的。

    但是,无所谓,谁知道后来会怎样呢?那些通过脑子里的扭曲来选择和权衡的行为,我不会做也不想去做。有些东西很明显,比如自己拒绝一些邀请,或者一再拒绝一些邀请,肯定会激怒对方。

    按照脑子里的扭曲,这就是不会做人,这必然是在激怒对方不给对方面子。可是,生活的流动这样安排,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这种安排。也许很荒谬,但在我看来,听从脑子里的扭曲才是荒谬。

    或者,自己变笨了吧,又或者,自己被自己的思维弄得不成人样。

    有没有可能,老师讲的其实是错的?

    当然有可能了,事实上,老师讲的肯定是错的。老师的斩杀旅程和我的斩杀旅程,难道完全一样?就因为老师比我早触碰真实,所以我的斩杀必须符合老师的讲解?

    搞笑了,我站在这里,自己不会看吗?

    当然,也许我只是自以为是,说不定之后的情况就会符合老师的讲解。这无所谓啊,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讲解不重要,我在前进这才是关键。

    必须承认,生活的流动仅仅是一种猜测,就像“道”的存在也只是一种猜测。既然我只能确定“我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够确定什么生活的流动或者“道”的存在呢?

    如同我看见别人,尽管“别人是真人”这是一种猜测,但我依旧很难丢弃这种猜测。

    所有的东西都是此刻觉察到的元素,去关联这些元素很正常,不去关联才是疯子。我就是疯子,试着不去关联觉察到的元素,就像“逆则成仙”中的逆一样,不就是想要描述这种状态么?

    我开始渐渐有些不一样了,似乎那些深奥的文字在我眼里,变得非常直白。而且如果自己的解释跟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一样,那么只能说明作者说的是垃圾话。

    自大,而且狭隘。
………………………………

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步196

    最关键的是,我并不会认为这种自大和狭隘是不好的事情,就像我根本不认为有极端这种词汇。

    事情就是这样,只能这样解释。如果不是,那么只是角色在扯淡角色在胡乱解释而已。甚至,我根本不会觉得这有什么自大可言,就像没人会觉得“地上有坨屎”是一种自大的话语一样。

    更远!

    多久没有讲过这个词汇了?

    自己还能更远吗?

    每次都会觉得,究竟还有什么好斩杀的?角色的一切都不真实,就结束了呀!可是,每次都不会结束,每次都能够找到东西斩杀。

    那么,现在是什么控制着我呢?

    我不知道。

    心情好就是心情好,如果认为“作为斩杀的人,怎么可以心情好”,或者“老师讲过,斩杀的道路就是充满了愤怒”,那么强行否认这种心情好就是正确的?

    诚实,心情好就是心情好,为什么要假装心情不好,或者强行认为“心情好”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这尼玛根本就是自我定义的翻版,根本就是脑子里的扭曲。

    狗屎!

    什么时候,脑子里的扭曲已经开始假装真实?

    什么时候,角色的强大已经开始冒充斩杀的指引者?

    这种伎俩,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存在才能想得出来。恐惧那个妖娆女子已经无所不能了吗?就连斩杀也要加入恐惧元素在其中吗?

    我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

    从来没有认为,“我不知道”这四个字竟然如此可爱,跟我的死神小可爱能够相提并论。我不知道,并不是捂着脑袋大声嚷嚷“我不知道”,而是轻松地笑着说“我不知道。”

    不害怕生活,这就是我认为的关键点。

    我不知道所谓的臣服是不是想讲这个,不过我有了自己的语言,不需要去借助别人的言语来说明什么情况。

    一旦“不害怕生活”,那么所谓的挫折不过是跃跃欲试的挑战。不需要讲太多,跟不需要考虑什么未来,或者思考一下今后应该怎样。

    想怎样就怎样,想过怎样的日子就能过怎样的日子。

    因为不害怕生活,那么自然不会相信脑子里的扭曲,此时的愿望就是怦然心动。而怦然心动本身就是生活的流动给予的信号点,那么顺着生活的流动,自然一切都会非常顺利。

    并不是去掌控什么,而是不去掌控不去相信脑子里的扭曲,听从生活流动给予的信号点,就只是点头让“道”来控制生命之船而已。前面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角色听从怦然心动的信号点。

    这样的生活,当然会一切顺利。因为,根本不会存在什么脑子里的扭曲,角色就是一个机器的零部件,当然会非常顺利咯。只要零件按照整体行走,怎么可能出现什么状况?

    当然,还是要说明,这些都只是猜测。但是,一个“不害怕生活”的人,只能这样解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事情都会符合自己的预想。就算不符合,过段时间发现,原来更好的出现了。

    想想,自己如果不害怕生活,那么会做些什么。然后,为什么不去做呢?

    如何分辨自己的想法是基于恐惧还是怦然心动呢?也许,就是诚实吧。

    唉,自己究竟在写些什么?

    袁长文想起自己在帝国的时光,真的是习惯教导弟子,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开始说教。唯一不同的是,曾经如果有人反驳,自己会据理力争以表明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倘若现在如果有人反驳,我根本不会在意。并非不去争,并非自己变得友善,并非自己很大度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而是根本没有必要去辩解,我抓着真实,谁还能反对?

    就像我说这是一坨屎,任何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反驳的意义。要么对方是瞎子,要么对方不诚实。

    那份觉察就是唯一真实,那份觉察就是一切,我唯一能够确定只有“我存在”。

    谁能反驳?可以用不同的词汇代替,无所谓,不承认也无所谓。这就是真实,不会因为全世界的人都不承认而发生任何动摇。这并非猜测,而是此刻就能确认的东西。

    不过,我为什么要跟别人争论这些事情呢?我为什么会认为这种事情会发生呢?

    谁会想要去说服一个告诉对方只是一个程序呢?告诉整个世界都是虚假的呢?

    没有任何理由跟人互动,或者说,没有任何趋势让我觉得我应该跟人探讨这些内容。

    更何况,我还没有完成。一旦我去探讨,那么我必须找到更好的比喻,找到更好的说法,而不是仅仅在自己体内感受到阵阵欢愉。这样的话,我就停止前进。

    真是扯淡,每每有什么感悟,为什么要总结成言语来分享呢?为什么不能任由感悟在体内弥漫呢?

    而且,自己总是会问老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现在我明白了,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语,也不需要去总结是什么状况,当自己遇到的时候肯定不会弄错。

    因为整个身体都处于欢愉状态,整个情绪都是拓展、接纳以及弥漫,仿佛有一个灵魂在开心的呐喊“就是这样!就是这个!”

    分享,只不过是让角色获利,而且还会让那种感悟迅速消散。没有什么好分享的,如果我能做到那么别人依旧能做到,所以何必分享呢?

    如果需要分享,那么更好的比喻自然会出现,更好的解释自然会浮现在脑子里。所谓的灵光一闪,是不是这样的状态呢?

    没有自由意志,所以根本不需要费劲去思考。当然,费劲去思考也许就是一种定数。唉,每次谈到定数就会想到移除时间,然后就什么也没得谈。

    如果说,自己的思维结果并非努力得来,而是有什么东西将其放入脑海。这种说法总是让人难以接受,仿佛这些思维是自己辛苦的努力成果。

    而且,总会反对说“那么什么也不思考,就可以产生成果”,或者“全世界的人都坐着,难道思考的成果就会从天而降?”

    正是这样想法,才会产生“心血”这种词汇。同时,也会牢牢抓住这些荣誉不放手。

    如果真的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那么自然不容人诋毁。可是,我要如何确定这些东西真的是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呢?
………………………………

第七百九十七章 第一步197

    思维不真实,属于角色,属于虚假。

    我只是此刻觉察到这个思维以及思维的内容而已。

    “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思考,什么都不努力,难道成果就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为什么不会呢?

    你可以说很荒谬,但是没法反驳,因为所有反驳的论调都经不起“移除时间”这个杀手锏。

    所以,答案依旧是,我不知道。

    也许会,也许不会。

    很多流行的语句都会讲,“思考不见得有成果,但不思考一定没有成果”之类的话语。但是,“不思考”跟“没有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哪里?有什么证据证明“不思考”就“没有成果”?

    还是说,我仅仅认为“思考就会有成果”,或者说,我认为“所有的成果都来源于思考”,所以我就宣称“不思考就没有成果”。

    难道这不荒谬吗?

    “吃饱饭不见得会打嗝,但不吃饱饭一定不会打嗝。”

    “吃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