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卢仲彦目光在信封上停留一阵,最终还是将信封收进怀中,嘴里道:“这次我们会经过洛阳啊,到时候要去拜访一下陈将明吧?”

    提到陈佑,他不由咂嘴:“真是想不到,他现在已经是正三品的职事了,都能跟大人站在一起说话了。”

    “嗯。”卢云华眸光闪动,螓首微颔,顿了顿才道:“也没那么夸张,相比于大人还是差一些的。”

    “哈哈!”卢仲彦压着声音笑道,“真快啊!转眼两年过去了,当初的紧张似乎还能感觉到。”

    听到这话,卢云华似是想到了什么,眼中满是笑意。

    汴梁冯府,散朝之后,李明卿没去衙中,直接来到冯道家中拜访。

    将李明卿引入厅中坐下,仆人奉上茶水后就退到门外。

    哪怕心中有话,李明卿还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加了调料的茶水,仔细品了品,夸赞几句才进入正题:“冯公,看官家今日的意思,似是想叫我入枢府。”

    冯道一愣,随即问道:“那吏部当如何?”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

    李明卿担任吏部尚书四年多了,后来又成为参知政事,至少在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上有很大的话语权,现在动一动位置也在情理之中。

    “我准备推荐归德节度使薛崇接掌吏部。”

    虽然只是发现赵元昌有这个意向,但李明卿短短时间内已经考虑好了应对措施。

    “安州刺史楚羡忠可以调任宋州刺史,正好取消归德节度。至于安州,一直被留在京中的高行周可以前往。”

    高行周是近期在对辽作战中立了战功的高怀德之父,石晋末年他典禁军,可惜当时被架空了,没什么实权。赵鸿运篡晋之后,他就被加了一个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衔,留在京中不得出外。

    现在高怀德开始崭『露』头角渐渐能够独当一面,再把他放出去,父子两人一南一北,倒是不虞他起什么心思。

    李明卿这一连串的安排,涉及到三位高官,其中只有归德节度使薛崇同他有交情。

    当然了,选一个有交情的接班远不如选自己的追随者接班划算,但考虑到实现的可能『性』,他最终还是选了这么一个方案。

    究其原因,一来切合赵元昌削减节镇的心思,二来南面多一名大将对明年的南征也有好处,其中又有选人用人方面的考虑,此处就不多说了。

    仔细考虑了一番,冯道表示赞同:“这的确是最合适的安排。”

    没错,最合适,而不是最好。

    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当然是陈佑接掌吏部了!

    只不过也就想想罢了,绝然不可能成真的。

    “官家可说枢密院何人出外?”

    枢密院现在是一使、两副使、两同知,实际上包括枢密使在内,枢密院的三个职司都没有定额。也就是说,如果赵元昌愿意的话,可以任命四五个枢密使。

    不过就像政事堂习惯上保留三位宰相一样,枢密院也一般都是一正两副。

    如果李明卿要入枢府,那么现在的枢密院三公就得走一个。

    李明卿仔细回想了一下今日朝会上赵元昌的话语,最终摇头道:“没说,也可能没人出外。”

    冯道沉默下来。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枢密院内部的平衡没有打破,李明卿过去搞不好就会被架空,这一次调动除了官职提高了一级外没有任何收获,反而失去了吏部这个重要的部门。

    过了好一阵,冯道笑出声来:“官家越来越有帝王风范了啊!”

    李明卿没有说话,一个能干的帝王对绝大部分臣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既然可能要调入枢府,原先准备的考课京官就暂且搁置罢。”李明卿突然开口。

    冯道也点头赞同:“嗯,搁置也好,总不能便宜了旁人。”

    原先吏部在手,考课京官总能占到好处,现在吏部要归别人了,再来考课,怕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话题就此放下,两人又开始讨论其它内容。

    若不是事发突然,李明卿是不准备来找冯道的。

    虽然冯道现在没必要像郑志康那般深居简出,但两人同为宰执一级的人物,私下里就不该有太多交流。

    皇帝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是上下一心,而不是一团和气。

    所谓上下一心,就是臣子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思想上同皇帝保持一致,行为上以皇帝的想法为最高准则。

    而一团和气,自然就是臣子与臣子之间合作密切、亲密无间。

    也因此,两人虽然说了不少事情,但都是三言两语就做出决定,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为了防止被误解,李明卿来往冯府都是大大方方不避闲人。

    事情的发展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料,随着十一月一天天过去,各处州府需要上供的秋税也陆续送到汴京。

    税赋历来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总得来说,虽然江夏青原本只是想在不提升税额的情况下把该收的税都收上来,自然能完成税收增长的目标。

    但收税的困难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包括河南府在内的五处试点无一例外都采取了加税的法子,再加上正贰官亲自盯着,总算是达成了预定目标,每一处都比去年秋税增长了至少六万缗。

    六万缗看着多,实际上很容易就能完成。

    因为以前的商税税额真的是低到极点,普遍是过钱每千钱算二十,住钱每千钱算三十,官需者抽税一成。

    过钱就是过境税,主要在关隘津渡收取,比如你从锦官府运货到河南府,每经过一地,理论上都是要交税的。当然了,实际上这个税现在收不上来,否则钟青昌要赔死。

    住税就是当地商户要交的税,这个不好计算,能收上来的也没多少。

    试点选取的五处都是商业氛围还算不错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正贰官认真一点,税收增长六万缗还是可能的。

    重点不是河南府这五处试点,而是锦官府。

    锦官府今年夏税比去年少了五万缗,而秋税相比去年一下少了近十万缗!

    不等赵元昌发怒,江夏青拿到数字之后,立刻拍着桌子发文质询锦官府。

    两处相隔千里,没有半个月是不可能得到锦官府回复的,但各处税赋数据不可能不让赵元昌知道。

    这天的小朝会上,参加常参的朝官们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御座,站在寒冷的文明殿中安静等待哪个宰相来领着他们参拜完御座赶紧散朝,能参与小朝会的一干人则在长春殿吵得热火朝天。

    吵的内容自然是这一次秋税,侧重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试点成功的五处地方要不要嘉奖,另一个是明年要不要推广税法。

    看着底下一干臣子争吵,坐在主位的赵元昌心情十分好。

    首先,试点的五州府秋税都增加了,这是好事;其次,锦官府的苏逢吉给他的内库送来了三千万钱,同时还有各『色』珠宝古董等稀罕物事。

    怪不得当初太祖皇帝愿意用苏逢吉,只这一次内库就多了近五万缗的钱物。

    对了,虽说天下为家,但皇帝的内库和国库是分开的,皇室私事动不了国库的钱,国事等闲也用不了内库的钱。

    比如宋时章惇任三司使的时候,就申请从内库借五百万缗用来计算盐引和乘着米价便宜籴米,最后批了两百万缗,这两百万还是要还本付息的。熙宁十年就曾专门规定:上界本钱以七百万缗为额其贷内帑钱,岁偿以息二十万缗。

    这时候自然比不得百年后那等财大气粗,五万缗对内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还只是一府,天下州府近百,若每一个都像苏逢吉这么知趣,再加上山河泽野之利,内库一年收入能超过百万缗啊!

    这么想着,赵元昌当然圣心大悦。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或者”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欺世盗国 最新章节 第三百二十八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三)网址:


………………………………

今晚是真的没更新了

如题,今晚赶不上更新了,对夜里看到这一段话的朋友表示歉意。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

    这一次小朝会除了一干宰执,户部、三司的佐贰官也在,长春殿中颇为热闹。

    江夏青端着手坐在左首椅子上,双目微阖,老神在在。

    今天刘明不在,一干臣子以他为首,这百僚之首的感觉,着实让人欲罢不能。

    尚书六部及中枢诸卿有资格做他对手的没几个,绝大部分要么依附于他江夏青,要么依附于其他宰执,便是要做那等孤直纯臣,也得有一个宰相在身后支持。

    是以,即便是御前小朝会,只要参与者不仅限于一干宰执,他江夏青等闲就不需要开口,自有门下奔走之士说出他想说的话。

    说到刘明,自从入冬以来,刘明越来越少出现在朝堂之上,赵元昌也不止一次的赐医赐药,可惜就是没有起色。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殿内渐渐安静下来,他回过神来,如睡狮睁眼,顾盼睥睨。

    正巧,此时赵元昌目光转向江夏青,语气中带着些尊敬:“江相公意下如何?”

    这就是宰相,即便天子也得敬着些,算是半个宾客。

    说是半宾,实际上还是臣子,皇帝敬着你是皇帝的事情,你却还得守着臣子的本分。

    江夏青面色沉静地拱手道:“好叫官家知晓,某以为河南等五州府当奖,但税改之事却不可急着推行国。”

    “哦?”

    听他这么说,赵元昌来了兴趣:“还请详细说来。”

    “是。”江夏青答应一声,稍稍一顿,才开口道:“在此之前,还请官家允某问两个问题。”

    “但问无妨。”

    得到首肯,江夏青点点头,扭头看向户部尚书王彦川。

    “王尚书,近年税收皆是户部主持,我有两件事想问问尚书。”

    自从王彦川当上户部尚书,先怼阎俊臣,后斗黄世俊,现在三司除了盐铁还牢牢抓在手中外,户部和度支两司职权都被尚书户部侵占得差不多了。

    可以说,王彦川是少有的敢同宰执针锋相对的上卿,就凭这一点,赵元昌看他十分顺眼。

    不过也就这样了,这两年他的故旧大多没有寸进,有些甚至还被调到闲职养着。除非朝一日他能宣麻拜相,否则他是能在中枢当一个强势尚书,但他手下那些人若是不改换门庭,就有的蹉跎了。

    听到江夏青的话,王彦川微微倾身颔首:“相公请问。”

    “这第一个问题,今年夏税,锦官府比之去年如何?”

    “回相公,今年锦官府上供夏税计有九万缗,嘉定元年为十四万缗。”

    只这一句话,就让赵元昌眉头皱起。

    江夏青点点头,又问:“这第二个问题,今年秋税,锦官府比之去年如何?”

    “今年秋税计有八万缗,嘉定元年有十七万缗。”

    江夏青肃容颔首:“有劳尚书了。”

    说完,他扫视殿内群臣,然后向面色凝重的赵元昌一拱手:“陛下,锦官府乃是首个施行税改之地,嘉定元年能有三十万缗,怎么到了嘉定二年就只得十七万缗?且今年河南府等五处试点,多者若大名府,秋税计有十五万缗,少者若庆州也有十万缗,何以锦官府竟以折半?”

    不等赵元昌回应,他又接着道:“臣以为,此非税务之过,乃是人之过!故,五处官吏当奖,非是奖其增税之功,而是奖其忠心王事之功;税改不当推行国,非是税务不当,而是为政之人不当。”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面对赵元昌长揖道:“陛下,臣斗胆直言,若吏治不行,则税务不振。”

    这话一出,立刻就有人跟着起身附和。

    其他人不知道,但李明卿听了江夏青的话,立刻就警惕起来。

    他这是想趁机对吏部下手啊!

    李明卿眯起眼睛,他猜测自己可能要离开户部,但官家还没有最终宣布,就做不得准,这时候自然容不得别人插手吏部。

    另你现在所看的《欺世盗国》第三百二十九章战云腾空刀光闪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欺世盗国

    欺世盗国 最新章节 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网址:


………………………………

第三百三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五)

    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考虑权衡,既然官家问了,无论如何都得给出一个回答。

    刘承泽面容一肃,一板一眼地回答:“举荐贤能是臣等职责,然用与不用、用于何处,却须圣心独断。”

    在场诸人,没有一个想到他会做出这么个回答,即便是再怎么喜怒不形于色,乍一听到他的话都不禁愣了一下。

    不过大家很快都反应过来,齐声拱手道:“伏惟陛下圣心独断!”

    赵元昌脸上挂着笑,温声道:“既然如此,政事堂拟旨,调吏部侍郎张为善知锦官府事。”

    “是。”

    政事堂三相恭声应下。

    赵元昌把目光投向李明卿:“吏部缺位,李卿可有合适人选?”

    李明卿深吸一口气,不太懂官家的意思。

    身为皇帝,赵元昌不可能不知道中枢臣僚之间的关系,那么他将张为善调开,显然是要下手消除李明卿对吏部的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时候李明卿要不要推荐自己的人?

    与尚书卿们不同,对宰执来说,给官家留下坏印象和失去对一个部寺的控制从产生的后果来说是对等的。一个宰相,再怎么得皇帝喜爱,控制不住下面的人,也就只能当个空头宰相。

    而且,不同于刚刚刘承泽所面临的情况,官家询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为吏部侍郎,身为吏部尚书的李明卿必须给一个或者几个明确的答案。

    二选一,该怎么选?

    没有犹豫太多时间,只是短短的几次呼吸,李明卿就定下心来,他有了自己的答案。

    “回陛下,翰林学士冉谨言可入吏部。”

    翰林学士没有正式品级,按惯例授从三品,吏部侍郎正四品上。但这不是问题,职事而已,冯道的几个儿子还是以银青光禄大夫的位阶去当七八品的小官呢!

    不过从草拟诏令、参谋国事的翰林学士到吏部侍郎,怎么看都有些不和谐的感觉。

    赵元昌听了之后,也是皱眉考虑了好一会儿,才舒展眉头点头道:“便如卿之所言。”

    李明卿暗自松了口气,总算结果不是太差。冉谨言的儿子冉益谦同赵元昌是故交,因为当初赵元昌婚礼的事情又同陈佑有些交情,关键时候或许能用得上。

    唯一可虑的就是冉氏父子二人有些古板,只怕到时候要多费些口舌。

    “叫两位步行,实在是有些失礼了。”

    周山书院门口,陈佑带着些歉意招呼卢氏兄妹二人。

    “没有的事!”卢仲彦扶着小妹下了马车,爽朗笑道,“纪律严明总比无规无矩要好。”

    带着帷帽的卢云华也轻声道:“坐马车的话会错过不少风景,步行正好能仔细看看。”

    陈佑笑了笑,不置可否。

    进了书院,就不需要随行护卫了,三人一边在书院里转悠,一边讨论政事。

    没错,他们聊的不是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而是军政事宜。

    自皇长子出生陈佑送上那枚玉虎起,就算是表态要支持皇长子了。

    这只是表态,不一定会付诸行动。假设日后即将立太子的时候,也有另一个势均力敌的皇子,且陈佑已经高居庙堂之上不在乎这等拥立之功,很可能会两不相帮。

    不过未来的事情谁说得清呢,至少现在借着这个表态,陈佑同卢家,准确的说是同卢仲彦兄妹二人关系要好很多,有什么事情都会相互沟通。

    一路走一路说,来到半山腰的阁楼。

    此时范昌祐、韩陶朱还在上课,楼前站着一个身着灰色麻布短衫书院的役使,见陈佑三人过来,微微躬身道:“山长可要楼内布饮食汤水?”

    陈佑扭头看向卢氏兄妹:“走了这么久,到楼内歇一会吧?”

    两人自无不可,陈佑便吩咐役使将各色饮食送上二楼。

    知道山长今天要带客人过来,书院后厨一直都备着热饮热食,此时听了吩咐立刻就行动起来。

    陈佑三人只是在一楼稍微耽搁了一会儿,二楼就布置好了。

    走在楼梯上就能感觉到二楼传来的一阵暖意。

    此时二楼有三面已经挂上了厚厚的布帘,只有南面,也就是正对着山下的那一面只挂了一层轻纱。即便是这一层轻纱,边角也被固定住,所为的就是防风防寒。

    这一个十来平的小空间,足足摆了四个火盆,桌上更有数个暖锅和一个甑。

    暖锅类似于火锅,而甑的话,样式和用法同汽锅有些像。

    锅内饮食多为肉类,以鸡鸭鱼豚为主,另有切好的羊肉、猪肉,可以自行放入锅中。至于蔬菜,种类也不少,但多为腌制好的,新鲜的蔬菜只有寥寥三四种。

    书院暖棚还没建好,地窖也还没投入使用,从外面采购的新鲜蔬菜一来贵,二来不易保存,也就平时给书院师生改善伙食购入一些便宜的蔬菜,这时候正好用上。

    没错,在冬季吃蔬菜算是改善伙食,毕竟冬天的新鲜蔬菜比肉食还要贵。而且这些蔬菜也是以窖藏蔬菜为主,暖棚里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不提这个悲伤的事情,陈佑招呼两人坐下,先给卢云华倒上一碗温热的羊乳,之后又给卢仲彦和自己盏中满上温好的酒水。

    这才拿起筷子,指点着桌面,颇有兴致地道:“这冷炙兔子腌了有七八天,这时候吃正是滋味最妙。而这一盘鹿肉,昨天新让人去猎的,取得后颈肉,你们尝尝看味道怎样。”

    吃鹿,算是高官豪富的一种风尚。而且以后还会多一种饮鹿血的风俗,毕竟大补啊!

    卢仲彦先加夹了一块鹿肉放进口中咀嚼,咽下之后赞了一声:“香!”

    而卢云华则比较喜欢兔子,就先吃了一口片兔肉,也点头道:“很入味啊,而且做得也比较酥香,可是有什么技巧?”

    菜虽不是陈佑自己做的,但被人夸赞也让他心情颇为舒爽,笑眯眯地道:“好吃就好,回头我问问主厨有没有特别的窍门。”

    二楼现在就他们三人,边吃边聊,就聊到了北边战事。

    说到战事,卢云华突然道:“詹事是准备去北面还是南面?”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

    陈佑动作一顿,咽下口中食物,放下筷子看向卢云华,略带着疑惑问道:“二娘子为何这么问?”

    卢云华也放下碗筷,拿起一旁润湿的布巾轻轻擦了擦嘴角,这才缓缓道:“听说宫内已经安排了人来洛阳布置皇宫,想来年后官家就要移驾洛阳了吧?”

    “嗯,各部寺监卫都已经安排人来整修官衙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开衙之前就会开始转到洛阳来。”

    这一次迁都,实际上要持续半年时间。

    先是将作监、都水监这类在国政上没有太多参与感的部门整体搬迁,这些部门都有自己的工坊,转移设备重建工坊是一方面,毕竟洛阳这边有前朝留下的地方。最麻烦的是需要重新招人,在开封留下分部。

    之后是其余寺府监卫,以及宫中,根据规划,要在四月之前搬迁完毕。

    至于皇帝以及两府六部,现在还没确定搬迁时间。如果确定要对沈国用兵的话,要么就在战事之前,要么就在战事结束后,一边开战一边搬迁中枢可能会出乱子。

    当然了,也可以直接就是皇帝带着一干中枢重臣先到洛阳,其余的人再陆陆续续迁过来,只不过赵元昌出于某种考虑没有选择这个方式。

    “迁都之后洛阳就是都城所在了,中枢六部都要过来,到时候詹事却是要离开洛阳了吧?”

    卢云华的声线不是很轻柔的那种,但谈论国事却很奇怪的给人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

    说到陈佑以后的道路,卢仲彦也停下吃喝,不过相比于他妹妹的精明,他却有些不解:“将明为什么要离开洛阳?”

    听了自己二哥的话,卢云华略微有些无奈地解释道:“詹事位属三品,又手握兵权,可以算得上是朝堂重臣,李参政则份属宰执手握吏部,迁都之后,翁婿两人肯定要有一个出外的。”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仔细看着陈佑。

    看着卢仲彦恍然大悟的神情,陈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真的明白,还是假装明白。没去管他,朝卢云华微微点头,接过她的话头道:“确实如此,相比于岳丈,还是我离京比较合适,只不过此事还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