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人一边吃着冰镇水果一边闲聊,陈佑刚吃了一片西瓜,刘河就掀开门帘进来了。
他快步走到陈佑身边,附到陈佑耳边轻声道:“盗匪有消息了。”
陈佑收敛笑容,拿起湿巾擦干净手和嘴,站起身来套上衣服,嘴里同时说道:“我就先回去了,诸位吃完之后再歇一会,不急在这一时。”
说话间已经穿好了衣服,快步走出门。
通过院墙侧门回到自家府宅,陈佑没有去书房,而是朝客厅去。
书房空间小,没人的时候也不会摆放冰块,这时候过去得热死,相比之下还是客厅要凉快一些。
坐下之后,端起凉汤喝了一口,陈佑才开口:“怎么说?”
“袭击警察营的和上次袭击城门的该是同一伙人,这些人至少来自三个寨子,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鄠县两处和醴泉一处。”
陈佑稍一思忖,“这两处都是在西边吧?”
警察营遭袭的地方在东边。
“是。”刘河低头,“现在正在查昭应、高陵和栎阳三县。”
考虑一阵,陈佑吩咐道:“把鄠县和醴泉的三处具体情况整理出来,先把这三处平掉。”
“是!”刘河大声应下。
这事说完,他便告退离开。
刚走到门外,就看到崔翰大踏步走来。
崔翰先是协助兵曹,之后又独自指挥警察营,身上的气质也越来越向军人靠拢了。
不过他毕竟还是文士,主持着税曹事务,同吴竹林、刘河等人关系不是太亲近。
互相点头示意,就要擦肩而过的时候,崔翰突然开口:“刘队正,使君在正厅否?”
刘河脚下一顿,看着崔翰道:“正是,崔参军可径自前去。”
崔翰闻言一笑,拱手道:“多谢!”
说罢,不待刘河回应,就继续前行。
刘河皱了皱眉,他有些不喜崔翰的做派,不过陈佑比较看重此人,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最多盯紧一点希望揪到此人的错处。
崔翰进门时,陈佑刚好喝完凉汤准备离开客厅。
让仆人给崔翰也上了一碗凉汤,陈佑疑惑道:“仲文突然来我这里,可是税曹有事?”
“非是税曹。”崔翰得意一笑,“好叫使君知晓,警察营得到了一个关于贼盗的消息。”
“哦?”陈佑有些惊讶,这刘河前脚刚说完,崔翰后脚就过来了,这未免太巧了吧?
平息心情,陈佑脸上重新恢复平静,抬手示意道:“究竟是何消息,仲文仔细说来。”
“是。”崔翰微微躬身,总算压下去一些得意的神态。
“上次使君吩咐之后,卑职便叫警察营仔细搜查,昨日终于抓住了一个知道些内情的小贼!”
陈佑眸光闪烁,等着崔翰继续往下说。
“这小贼为了保命,情急之下说出了袭击警察营的事情,底下人不敢怠慢,连夜将此人送了过来。”
“你审问过了?”
“是。”崔翰微微垂首,“据其人所言,参与袭击的共有五伙人。”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仪镇内议投周
“嗯。”
陈佑看着前方,目光微垂,喉咙里发出这一声后再无其它反应。
崔翰突然惊醒,连忙收敛,叉手肃容道:“此人原只是醴泉县一泼皮,后来被醴泉县内九嵏山匪首所纳,据他所言,九嵏山匪首匪号狗爷,这狗爷同另外三人都是被一个叫三爷的盗匪召集到一起,做下袭击警察营的事情。”
说到这里,崔翰下意识地停顿,似乎是等陈佑问出诸如“其他三人是谁”这样的话。
只是陈佑这次并没有接话,他也立刻反应过来,继续接着道:“其余三人身份他并不知晓,只不过听口音不是醴泉县人。”
陈佑这才点头:“既然知道一处,那就从醴泉开始。你回去准备准备,过几天出兵九嵏山。”
回去准备,准备的是如何掩饰真正的目标。警察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但兵曹却经常有。
崔翰心中了然,这是想让自己去找兵曹帮忙。只不过,他自负谋略过人,无需兵曹也能完成任务。
想到此处,崔翰拱手一揖:“使君放心。”
他告退之后,陈佑轻轻摇头。
这崔翰才华有,谋略勇气都不缺,而且在京兆这一片也以轻财好施而闻名,各个县都有他的故交熟人。唯有一点,此人行止轻浮,常常不经意间就得罪了人,是以其故人虽多,好友却少。
陈佑很欣赏他,但却担心他的这个性子惹来祸患,故而想要磋磨一番。
如果磋磨无用,那就只能推荐给赵元昌了。
似崔翰这种容易得罪人的性子,陈佑这般人用起来不方便,但皇帝用着却正好。
江都府大仪镇内一处宅子,白崇文的幕僚陆书生并一个二十多岁的健壮男子坐在屋内静静等待。
这男子名为李成,乃是白崇文妻侄,现如今是白崇文手下一军都指挥使。
虽然联络周国的事情一直是陆书生主导,但这等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自然不可能全然托付给一个外人,李成本身能力不错,又属于妻族后辈,便作为白家人参与进来。
要问为什么白崇文不让自己儿子来负责,只能说虎父未必有虎子,白崇文自己也很糟心。要是继续当一个半独立的方镇,说不得他日后的基业就得交给这个侄子来继承,至于儿子能活成什么样,就看这个侄子是不是念旧情的人了。
有鉴于此,再加上江都府一系文武同宋国朝廷不怎么和谐,他才不得不选择向周国靠近。
其实若不是宋帝对他多有提防时时压制,以他现在的实力,说不得也能做一做那一国之主,只能说人生际遇,时也命也!
两人也不知道在这等了多久,陆书生有些焦躁不安,但李成依旧是微微阖目端坐如故,这陆书生见状,哪怕心中焦急,也不敢去打扰他。
终于,门外传来说话声,紧接着是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陆书生听了,如闻仙音,连忙站起身来看向门口。
很快,脚步声消失,吱呀一声,脏兮兮的木门被推开,带起一阵风,叫这屋内稍稍清凉一些。
一身着布衣短衫的男子跨步进入房间,见了李成二人,当先叉手一礼:“某乃鞠兴达。。。。。。”
他话未说完,李成睁开眼转头看向他,打断他的话语道:“不用说那些无用的话了,我是大王妻侄李成,奉大王之令来同周人商谈,你是何人?”
鞠兴达面色不变,看了眼李成,再次行礼:“原来是李将军,鞠某忝为大周枢密院主事,奉皇命前来商讨宁王归周之事。”
“鞠主事请坐。”李成点点头,伸手示意鞠兴达坐下。
枢密院主事,怎么也算一个天子近臣了,来同他谈勉强也算对等,只不过似乎不算重视?
李成心里有些不爽快。
这屋子里更应该不爽快的是自鞠兴达开门之后就一直被无视的陆先生,不过一个是幕主亲戚,一个是中枢官员,任何一个他都不敢得罪。见鞠兴达落座,他干笑着关上门,也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鞠兴达坐下之后,不待两人询问,率先开口道:“鞠某来之前,官家曾嘱咐我问宁王一件事。”
他看着李成的,缓缓道:“未知宁王欲建何功?”
李成没有退缩,同鞠兴达对视良久才回答:“大王欲建封王之功。”
话到这里已经算是交底了。
白崇文想要投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就已经试探过了,该谈的条件已经谈好,这一次商谈,谈的内容是白崇文该怎么配合周国这一次伐宋。
鞠兴达得到这个回答,心中大定。
其实哪怕白崇文什么都不干,只是等着周军抵达其势力范围就下令开城易帜,也能保住王爵不失,现在这么说就是愿意主动出击挣得战功了。
不管是不是鞠兴达的功劳,但他来这一趟带回去这个消息,功劳就得算在他头上。
心道稳了,表现出来的神态愈加沉稳,鞠兴达点头道:“官家知宁王处境艰难,不欲宁王负担过重,是以此次只需宁王稳住江阳至**一线,阻拦宋军渡河北上便可。”
听到只有这个要求,李成脸上闪现一抹惊诧的神色,随即被遮掩下去,颔首道:“鞠主事放心就是,大王定不会叫官家失望。”
这话说完,他略一沉吟,最终还是决定把姑父交待的话说出来:“且大王欲以江北之地献与官家,还望鞠主事回去之后美言几句。”
鞠兴达自己就是外间房主事,他很清楚吴越国的情况。尽得江北之地,周和吴越就会接壤,以吴越国的情况,到时候直接投降的可能性很大。
获得了吴越之地的周国,相当于在宋国腹部插了一把刀子。也不对,以吴越的体量,差不多是一把锤子,硬生生锤在宋国腹部,到了那时,宋国灭就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鞠兴达深吸一口气,郑重道:“还请李将军转告宁王,官家已经备好金册,只待淮南平靖。”
话已说尽,鞠兴达也不多留,直接就起身告辞。
李成将其送到门外,待鞠兴达身影消失不见,他脸色变得沉郁。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
在一旁看着他们三言两语就商讨完毕,一直被忽视没机会插话的陆先生走到李成身后,犹豫道:“李将军,这周国似乎不准备给我们提供帮助啊。”
李成看向陆先生,咧嘴笑道:“这得问陆先生你是怎么和周国联系的了。”
这笑容很冷,陆先生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干笑着答道:“或是此人不通军务,在下想法子问一问。”
李成斜睨他一眼,迈步朝外走去:“你最好快一些,宋军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待他走远,站在原地的陆先生抻着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嘟囔一声:“神气什么,这还没继承家业呢!”
要不是李成捣乱,陆先生自己一定会同这个鞠主事说清楚协助配合的事情,就没必要再跑一趟了。可惜被李成插了一脚,到最后劳累的是陆先生,背锅的也是他。
陆先生心中牢骚太甚不必过多理会,开局十分成功的周军已经先后拿下寿春、下蔡、钟离、徐城等地,周军水师正沿淮东去,准备一路拿下濠泗楚海等州,之后沿漕渠南下直抵江都府。
漕渠就是古之邗沟,由于隋时疏通漕运将入淮口改到山阳县,所以又称为山阳渎。这一条人工运河,太平时节用作漕运有利民生,在这战争年代,正好可以用来运兵。
只不过漕渠毕竟一百多年没有整体疏通过,如果不想被堵在河面上,就得动作迅速,是以安淮军现在是拿下一座关闸之后就立刻赶往下一处关闸。
与此同时,淮水两岸所能征收到的船只全部被周军征用,这段时间淮水上往来舟楫不绝、帆影重重,周军将士在船只的运输下遍布淮水两岸重镇。
寿春城内府衙,周帝赵元昌并一干谋士围在地图前比划讨论接下来的战略计划。
这些谋士有宋敏贞这般随侍身边的文学谏讽之臣,也有闻克这般供职枢密的知兵之士,当然更少不了蒋树这等领兵之人。
大体方略在出兵之前就已确定,他们现在做的只不过是根据现实情况修改计划。
由于周国早早开始编练淮水水军,是以这次征淮南不像历史上周世宗那般要分两次。水军清扫宋国淮水水师和沿淮重镇,陆地上又有江都府白崇文牵制宋国江宁府,周国在这次淮南之战中可谓是势如破竹。
讨论一阵,众人觉得没必要太过于保守,有白崇文在身侧,江宁府根本不可能放心出兵江北,周军在淮南江北之地基本上不会遇到宋军大部队,完全可以分兵夺取各处关隘。
基调既已定下,赵元昌便没有太多犹豫,立刻下令各军分兵取庐、滁、楚、泰等州以及建武军,水军不必恋战,迅速赶往江都府,寻机渡江夺下润州或者江阴军。
若是操作得当,或许可以一战平定宋国。
驱散诸谋士,赵元昌站在府衙大堂,负手低头看着地图,赵元昌心生豪气。
还是皇子之时灭蜀开疆,登基为帝之后灭宋拓土,只要灭了宋国,吴越以及南沈遗留归附周国只在旬日。
到了那时,一统中原的周国就能尽起中原之兵,将辽人驱逐出汉家故地,他赵元昌,将是唐宗之后又一个天下共尊的天子!
想到激动之处,他呼吸不由急促,一口气呛进嗓子,连连咳嗽不已。
身边侍候的宦官张得钧连忙跑上来扶住他,嘴里喊着:“快拿温热水来!”
“无事。”赵元昌咳了一阵就恢复正常了,只是喘气声依然有些粗重。
“德钧。”他直起身来,呼唤一声。
扶着他的张德钧连忙应道:“小的在这。”
“你去,把苏凤羽、简宏彦,还有耿石,都叫过来。”
“是。”张德钧答应一声,一路小跑着离开。
如今战事顺利,他也可以放心让讲武堂生员历练了。简宏彦和耿石,一个在殿前司,一个在侍卫亲军,两处皆是精兵,有他们安排,不至于叫讲武堂的这些生员白白送死。
然而苏凤羽三人还没到,就听到了武德副使康昇求见的消息。
赵元昌令人扯掉地图,端坐到主位上,这才让人放康昇进来。
少顷,一个三十多岁,留着短须,身着蓝灰色常服的康昇大步走进大堂,一进门立马站定长揖:“奉车都尉,武德副使,臣康昇,参见陛下!”
康昇不是宦官,虽然现在的武德司是宦官主导,但康昇是一个功能齐全的人,而且武德司成员也大多是正常人。就跟明朝的东厂一般,宦官只是领导,干活的大都是从外面招的人。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康昇能得这么给官职,显然也属于官家亲信。
只不过一个负责谍报工作的臣子突然跑来求见,有坏事的可能性更大,是以赵元昌脸色比较严肃:“康卿突然前来,可是有什么大事?”
“正是。”康昇从怀里取出一叠纸弯腰举过头顶,“燕国急信,辽军已经破古北口。”
赵元昌身体不由自主地突然一挺,随即是以身边宦官将纸接过来。
展开一看,果然说的此事,比康昇的话要详细一些,但也详细不到哪里去。
从燕国传回来的消息,只知道辽国要攻燕,目前已经破了古北口,燕国现在比较乱,没有发起有效的抵抗。
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仔细看了两遍,赵元昌将纸张放下,又问道:“目前是个什么情况你可知道?”
“回禀官家,接到此消息之后臣已经令人去查了,只不过事发突然,臣以为此事当尽快让官家知晓,所以没等探查结果出来便来求见官家了。”
“嗯,你做得很好。”
赵元昌点点头,脸上只能够看到欣赏的神情。
“此事你仔细关注着,一旦有变化立刻告知于我。”
“臣谨遵皇命!”
康昇出去之后,赵元昌忍不住将之前放下的纸张攥成一团。
这下之前的安排必须放弃了,现在不是磨炼学员的时候,必须尽快结束淮南之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也幸好是现在得到了消息,若是生员们已经安排下去,那就比较麻烦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
周国寿春行营很快传出三道命令。
首先,令河北焦继勋进兵幽州,为燕国掩护侧面,避免燕国遭到辽军两面夹击,虽然燕国可能也不想看到周军夺下幽州就是了。
之后,河朔地区的三位大将——焦继勋、巴宁泰、折从阮,都收到“见机行事”的谕令。这就意味着,一旦燕国显露败象,不,甚至可能出现燕国明明还能坚持下来,就有大将发现“啊,燕国不行了,不能让辽军拿下某处地方”,于是提前攻进燕国。
赵元昌既然下了这道命令,肯定考虑到了这一点。如果最后赢了,那自然是嘉奖,若是败了,违命的罪名跑不掉。
最后则是当前的淮南之战,鞠兴达尚未带着消息赶回来,赵元昌也不准备等他的消息,直接命令诸军不求夺城,只需要将敢于出城野战的宋军全部击溃,全力朝江水江宁府推进,逼迫宋国求和迁都。
同时,武德司联络宋国朝臣,鉴于戴延康的性子,不谈求和,只言江都府要投敌倒戈,鼓动宋国朝廷同江都府白崇文决裂。
终究是有些急了。
这是陈佑收到淮南前线消息时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
陈佑现在是一个旁观者,以他这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丢了江水上游和淮水沿线的宋国几乎不可能成为周国的威胁,哪怕这次淮南之战到此为止,也应该立刻收缩兵力应对来势汹汹的辽军才是。
只不过他毕竟不是赵元昌,不知道赵元昌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消息或者有什么其它的考虑所以才做了这样的选择。
随着南北战事皆起,陈佑总算不再沉迷修书,而是将大量精力用在了维持京兆府稳定上面,只不过收效甚微。
府兵最新组建的“防务营”人数达到一千五百人,直接就是一个营十五个都,都头以下军官全都是从警察营挑选过去的,营正暂无,由吴竹林带过来的鲍仲牛担任营副。
鲍仲牛是吴竹林妻弟,原名鲍二牛,其姊姊嫁给吴竹林之后便到了自家姐夫手下,同时也在姐夫的建议下把名字改得文雅一些。
陈佑对吴竹林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老府兵归属吴竹林管辖,新府兵交给他的妻弟,这份信任让吴竹林有些忐忑不安。
对此,陈佑只有六个字:“你办事,我放心。”
上官加之以信重,下官报之以忠心,上下一心,和谐一致,多么完美的故事。
然而陈佑的心思并不单纯,他明白人心不能测试,除非另有安排,否则绝不能让自家人有摇摆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什么遗憾。
所以,刘河不得不在新组建的防务营上下功夫,争取无事的时候尽在掌握,有事的时候诸军皆从。
除了新的防务营,陈佑还把注意打到原来就有的六个营身上。
现在京兆府府兵已经有了五千多人,只要陈佑不想留下横征暴敛的名声,朝廷留给京兆府的税赋能用来养兵的部分已经到了极限。
缩小长安城的工程已经完成了南线主体工作,长安城内算上侍卫亲军司的两个军,总共有万余人。再加上各坊的不良人,用来守城基本够用。
于是,府衙宣布府兵诸营开始测试个人武力,太过不堪者将被清除出府兵。至于府兵清退产生的缺额,则由警察营和防务营补上。
很显然,补入老府兵的这些人中肯定有刘河安排的耳目细作。
既能把老府兵纳入掌控,又能汰换混日子的兵油子,一举两得,不亏。
老府兵原先总共也才三千人,这段时间剿匪有人阵亡有人受伤,剩下两千多人很快就完成了测试,这一下就淘汰了近五百人。
空出的五百人从防务营拉了一部分,又从警察营拉了一部分,警察营人数不足,也从防务营划拨。这一来二去,防务营组建不到半个月,就从一千五百人变成了一千人。
这期间崔翰和吴竹林也安排人探查诸县声名在外的贼寨,可是全都扑了个空。
这让两人心中窝火,尤其是崔翰,好不容易找到袭击警察营的贼人线索,结果发现贼人已经人去楼空,没办法报仇。
换谁也得窝火。
找不到就找不到,陈佑心态很稳,只要这群盗匪不出来祸害乡里,他一时半会完全可以当他们不存在。
当下,还是维稳最重要。
也因此,被清除出去的四百多兵油子得好生处置,不能一清了之。
后世可是有驿卒被裁撤之后聚起义军硬生生打入京城覆灭王朝的事例,陈佑可不想自己也遭遇一会。
陈佑也想给这些人寻一条好路,然而,这些兵油子之所以被称为兵油子,并且在府兵测试中被淘汰,除了个人能力真的很差外,还和他们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一味混日子、且习惯性地贪小便宜有关。
哪怕是有千余年远见的陈佑,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样才不至于混到吃一餐饭都艰难的地步。
无奈之下,正好现在新城墙还没修完,便把这些人打发去修城墙。虽然这些人怨声载道,期间也有过几次小小的反抗,但都没掀起打乱。
然而城墙总有修完的一天,之后该怎么安排,陈佑还没有个头绪。
时间进入六月,京兆府没乱起来,但是渭武泾义等州乱起来了。
这些地方生乱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番人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