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仁信目前的品阶比谷城令高,不过这年头职事同品阶向来不搭,一县县令显然要比一府刑狱要好。

    “若是想要去边州,也可以寻一处做一做司马推官。”陈佑为自家大舅哥规划了不止一条路,“其实我是建议去边州的,金瓯尚缺,不缺功劳。”

    最重要的是到处给别人当幕僚,旧的关系网会更加牢固,新的关系网也会更容易地成型。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没必要说出来。

    陈佑能为大舅哥谋划,李明卿这个老丈人十分满意:“将明想的倒是周到。不过这事还得看求知自己的想法,他想求稳就去谷城,想挣功劳就去淮南。”

    哪怕李仁信一直在六七品蹉跎,李明卿也不着急。他致仕之后有陈佑接班,相比旁人,自然是亲戚关系更近,陈佑一定会把李仁信提起来的。

    就算陈佑出了岔子没能入两府为相,只要李仁信自身能力足够,翁婿二人的关系网也会为李仁信前进扫清障碍。

    这个话题到此结束,陈佑已经在考虑是带着妻儿告辞回家还是留在这里闲聊等晚饭,就听到老丈人说出了一个他不曾知道的消息:“官家对兴平郡王的几个讲习不太满意,近期很可能会换人,你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陈佑眼皮一跳,皱眉不已:“薛居正也不合官家之意?”

    薛居正是他推荐的兴平王友,当初为了这事还得了圣人的感谢,薛居正要是不合圣意,岂不是要出事!

    “为官自是好的,薛居正一直在中枢供职,现在是秘书少监,正经的清望官。只是这为官好,教书却是不行。”

    陈佑看到李明卿脸上那惋惜的神色,分明带着那种家长对老师的不满。

    也是,他孙子李益陪皇子读书,老师正是薛居正那波人,他们不顶事,李明卿自然会不满。

    见此情景,陈佑也想到了自家的两个孩子,若有所思道:“我认为不是薛居正他们能力不足,而是他们能力太强了。要我说,五六岁的孩子,找个品性好的书生教教读书写字就好了,没必要找大儒名人。”

    “说来容易,毕竟是皇家子弟。”李明卿摇摇头,有些无奈,“总之你仔细想想看什么人比较合适。”

    正事谈完,离饭点还有不短的一段时间,老丈人摆手道:“你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就不多留你了,弦歌在后院陪她娘说话,你自去领她母子归家吧。”

    这话挑不出不妥之处,但听在陈佑耳中却有些暧昧,都是过来人,小别胜新婚的道理大家都懂。当下嘿嘿一笑,也不多说,拱手告罪去往后院。

    次日小朝会结束之后,陈佑再次被召入宫中。

    还是紫宸殿,只不过这次是在偏殿的一个房间中,除了一个小宦官侍奉着,再无其他人。

    待陈佑行礼坐下,宦官奉上热汤糕点便也退了出去,房间内顿时只剩下君臣二人,这又是一次密谈。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

    陈佑原本还有些严肃,看到赵元昌轻松的神态之后,知道他心情不错,这次应该不会谈什么太严肃的话题,故而也放松下来。

    先是闲谈几句,然后就说到了这次朝集使入京。

    “将明你可能不知,这次就就定难、归义两处是只派了使者过来。”

    听到这话,陈佑第一个想法是要对定难军动手了。

    为什么不是归义军?因为归义军和周国之间还隔了两个势力——甘州回鹘和嗢末部,人能做到有事就派使者过来已经很不错了。

    但定难军就不一样了,现在灵州还在周国手里,定难军处于一个被周国三面环绕的境地。这样的定难军竟然还不上计,妥妥的无视中枢。更别说在各节度都只有一州的情况下,定难军掌控四州之地,早就让中枢诸公看不顺眼了。

    只是南边尚未平定,现在并不是对付定难军的好时候。

    “且让他嚣张,入京当以平南为重。”

    劝了一句,陈佑出了个主意:“我听说定难军马多,不若下诏令其进贡战马。若是其听从诏令,嘉奖一番就是。若是不听,可令朔方、彰武袭扰之。且可着外间寻离间之机,其要在莫使其安心治政。如此待南面平靖,则一战而平银夏。”

    陈佑说完,赵元昌没有马上接话,而是一阵沉吟。

    一时间房间内安静下来,陈佑只能抿了一口热汤,然后安静地坐在那里神游物外。

    不知过了多久,陈佑终于听到赵元昌说话了:“若是叫你去延州全权负责定难军事务,你多久能拿下定难军?”

    陈佑一个激灵,没有过多思考就脱口而出:“就我一个军?”

    延州就是彰武节度,由于是边军,人数较多,正规军有一万,乡兵团练加起来也有一两万。这是依靠朝廷从其它地方调集粮饷,才能养得起这么多人。

    不管怎样,延州只有一州,同定难军比是比不过的,除非说趁其不备攻其一点、一击得手远遁千里。

    还好,赵元昌没有为难人:“如有必要,可以调动朔方军。”

    加上朔方军用处也不大,陈佑总不可能把灵武军调到延州来,那相当于是放弃了灵州,朝廷不会同意。

    陈佑正在权衡利弊,就听赵元昌道:“你不必急切,先就按你说得,袭扰为主。我看你以前在枢密院负责外间事的时候做得挺好,这次有关定难军的外间事务全都交给你。”

    如果民政也交给他的话,这权力就大了!

    不过涉及对外,肯定需要民政方面配合。

    陈佑决定先不提民政权力归属,回去整理一下思路,看能不能把“军政一把抓”变成一切计划的基础。

    想到这里,他出声应下:“那我回去仔细考虑考虑,写一份条陈递给官家。”

    “嗯,这样也好。”赵元昌和他是同样的想法,“这事不着急,还没确定。”

    说着他自己就笑了:“这么多年都忍了,也不急在一时。”

    “官家所言甚是。”陈佑稍稍恭维一句。

    这事就算过去了,很快又谈到下一个话题:“昨天没说完,你给我仔细说说那个治安曹的事情。”

    谈到这事,赵元昌还是一脸轻松的神情,陈佑却不得不打起精神仔细应对。

    他总共建立了两个新的体系。一个是税曹,根据朝中风向,明年应该就会推广到周国全境。另一个就是治安曹,才成立一年,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

    “好叫官家知晓,治安曹其实是两个任务,第一是把维持百姓稳定的任务从军队手里剥离出来。正要说起来,治安曹的警察同一般的衙役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臣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警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好让百姓感觉警察更亲近、更值得信任。”

    陈佑正说着,接过被若有所思的赵元昌打断话头:“我听说你之前疏浚城内水渠的时候是叫府兵帮助百姓的,这也是为了培养荣誉感和所谓的责任感吧?”

    “正是。”陈佑点头,“原来的那些府兵因为这事被邻里乡人夸赞,倒也不好再祸害乡里。再加之臣嘉奖抚恤战殁府兵,又叫邻里引以为荣,无赖行径少了不说,还叫城内泼皮少了不少。是以解散府兵之后,臣又在警察之中行此事。”

    “此行的确不错。”赵元昌赞道,“禁军当也可行此事,这个你也写一份条陈上来,我叫人看一看学一学。”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陈佑既然做了出来,就有推广的念头,当下应承下来,记在心头。

    他又接着道:“治安曹的第二个任务,其实是把府衙精于刑狱侦缉的技术官吏都集中起来,专门负责侦缉事务。自从有了治安曹,查案全归治安曹,法曹就只是负责审案。这样一来,断案有错找法曹,证据不全找治安,两者也可互相监督。”

    他刚说完,就听赵元昌问道:“你这个警察都是从府兵转过去的吧,我看你奏章上写的是大部分警察最多只有一根短棍,这样的警察真的能维持住整个府的安定?”

    “官家有所不知,府衙警察人数不多,但是各县都有自己的乡兵衙役治安曹和防务营会定期安排人手去操练各县乡兵,若真有贼人闹事,便可就近调集乡兵镇压。”

    “每个县乡兵有多少人?”

    陈佑没有注意到,赵元昌是皱着眉头问出这个问题的,他微微垂首回答道:“一般一个县乡兵会有两百人。不过其中只有一二十人是脱产的,绝大部分乡兵都是闲时操练,忙时务农,同唐时府兵相近。”

    听到这个回答,赵元昌眉头稍稍舒展。一个县一二十正规军,十个县也才一两百人,还在忍受范围内。

    不过他仍然有疑问:“府兵制残破不堪,我听闻各州乡兵团练也就充充人数,你这个乡兵真的能打得过盗匪?”

    陈佑笑了,十分自信地回答:“正如官家所言,这乡兵的确不如正经的府兵,但是对付那些盗匪,也就是有些困难罢了。只要操练严格,奖罚公正,抵御盗匪镇压不轨要比原先迅速得多。”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

    这个赵元昌倒是知道。

    去年平乱之后,京兆府流民盗匪颇多,为此陈佑还特地上书增募警察、加强训练,这才保证了城镇和一些大村子没怎么收到流民盗匪的冲击。

    那有没有小村子遭难呢。有,但是府衙得到的报告很少。首先是偏远的小村子遭袭,县衙不一定会知道;其次就算县衙知道了,很大概率上也会瞒着不报告给府衙。

    基本上是领导不知道的问题,就是没有发生的问题。

    见赵元昌点头,陈佑开始说治安曹存在的问题:“经过这一年的试行,警察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晋升空间。原先还是府兵的时候,从普通兵丁到队正、到都头、到校尉,哪怕带的人一样,但是从陪戎副尉到翊麾校尉,能一级一级升上去。”

    陈佑脸上露出惋惜的神色:“转到警察营就不一样了,治安曹能拿出来的全都是流外官。官家也知,去年裁撤府兵的时候,不少立功升职的校尉要么送到禁军,要么调往它处,留在京兆府的很少。”

    “你有什么法子?”

    “好叫官家知晓,臣仔细思量之后,认为警察、税务员这等,可以加设流内职事。譬如普通警察皆为流外,表现优异者可升从九品下,或带一队或驻一地,往上又有从九品上,或专一司或巡视一县。不过警察归属治安曹,故而当止于八品。”

    赵元昌立刻就明白陈佑话中隐含的意思:“你是想每个县都有警察?”

    “官家慧眼。”陈佑赞了一声,“臣欲以治安曹统率阖府警察,各县虽能调动警察侦缉维稳,然警察升职贬职皆在府衙。有警察的情况下,可以削减衙役,加强府衙对诸县的钳制。”

    听到这话,赵元昌目光炯炯。

    他从陈佑的话里看到了另一层含义:府衙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钳制县衙,那么中枢可不可以用来钳制诸州府?

    只是有一个问题,钱够不够?

    当赵元昌问出这个问题,陈佑毫不犹豫地回答:“回禀官家,臣预备着让各县来负责各县警察俸禄。说起来就是双重领导、人财分离,府衙治安曹管人事,负责人员调动、技能培训考核等,县衙官财计,安排日常事务以及监督。”【1】

    这个法子会有什么弊端赵元昌暂时看不出来,但是他知道一定可以增强中枢对地方的控制力。

    他在心中权衡得失,陈佑安静地坐在一旁。

    陈佑也不知道这个法子会不会被批准,再怎么四处腾挪,按照他的设想来,财政支出都会增加。

    现在还是战时,恨不得花出去的每一文钱都能增加军队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必要花钱在新的治安体系上面?

    陈佑没有计算过收益比,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纯粹是为了自己在京兆府能独揽大权,这是属于京兆府的中央集权。

    再说了,这一次很可能也会是在京兆府试点,一个府而已,即便失败了,耗费的钱粮也不会影响到全国局势。

    陈佑稳得很。

    可惜,这种事情赵元昌不可能说就听陈佑的,还得听取其他人的意见,是以在陈佑离开之前并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

    倒是兴平郡王要找新老师的消息被证实了,在听到赵元昌问陈衡是不是也到了该进学的年纪时,陈佑差点以为自己家孩子也要去陪皇子读书。

    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不急着读书学习,要给陈衡一个快乐的童年”,然后才解释说小孩子不懂太高深的东西,先学认字写字就好,等大一点再寻老师。

    之后赵元昌感叹一句好老师不好找、孩子不用心学习之类的话,叫陈佑明白他是准备给兴平郡王换老师。

    对此,陈佑也只能沉默以对。

    今天陈佑没有在宫内留太长时间,前两个比较重要的事情说完之后,又就子女教育问题谈了几句,他便离开皇宫回到家中。

    这几天他都比较忙,要约见旧友故交,要接见旧部,要同书院一些表现较为突出的师生谈话,还要整理丁骁负责的情报网络。

    幸好他在洛阳要待到年后,像巡视工坊商行等事都可以推倒事情不怎么多的时候去办,不至于匆匆忙忙走马观花。

    十月丙子,少府少监、史馆学士元可望邀陈佑赴宴。

    陈佑同元可望不熟,不过此人在太祖朝就是天子近臣,即便现在当了少府少监,也依然兼着一个史馆学士,随时可以入宫以备咨询。

    这样一个人物突然邀请陈佑,显然是得了赵元昌的吩咐。

    陈佑欣然赴宴,果不其然,说的还是治安曹的事情。

    元可望直接就问陈佑,令京兆府推行这个措施在政事堂通过的几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意味着赵元昌决定现在京兆府试点。

    陈佑当即保证自己会拿出一个条陈去游说政事堂诸相公,当然,这份条陈佑会隐去一部分内容,免得有人早早发现官家想要进一步削地方的权。

    十一月乙酉,日南至,帝御含元殿受群臣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平章事江夏青率百官上尊号曰神功圣德文武仁皇帝,答诏不允,凡三上章,允之。

    从这一天开始,大家可以称呼赵官家为“仁帝”,仅限于私下里说一说。

    其实这个尊号用处不大,也就在国书、诏令上多写几个字罢了,平常根本用不到。

    顺带一提,其实这年冬至时间节点是在前一天下午,也就是甲申日申时正左右,不过灵台算出来的结果没有这么精确,把冬至定在了乙酉。

    这次冬至大朝会上,除了皇帝赵元昌受尊号,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封赏群臣。

    陈佑也得了,嗯,两个儿子的散官位都升到了宣德郎,品阶同京兆府诸曹参军事一样。

    这两个小子,一个四岁,另一个才两岁,进步速度比陈佑快很多。

    冬至之后,敕令诸府军州设立税曹,以黄世俊为税务监,巡查天下税务。

    除了黄世俊总揽全局之外,还任命了十多位负责考核监督各地区的税务官。

    不过税务监也好,税务官也罢,都是临时的职事,等各地税曹步入正轨之后就会撤销。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诱推物理(一)

    洛阳书院真理堂,讲台上用粗厚的黑布搭建了一个棚子。这棚子朝向观众的一面的没有遮挡,书院数百师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正对着大家的那一块黑布上有一条七色光带。

    这光带已经出现好一会了,此时礼堂中的议论声小了很多,绝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放到站在棚子旁边的陈佑身上,等待陈佑的解释。

    陈佑抬手虚压,示意稍安勿躁,然后转身朝窗外招手。

    很快,黑布上的七色光带消失,讲台这边的油灯重新点燃。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靠近讲台的侧门打开,一个中等身材的汉子走了进来。

    这汉子穿着常见的短袄,头上戴着一个棉帽。衣帽都是新的,比较挺直,明显是特意打扮的。

    只不过这汉子走进礼堂之后形容有些猥琐,看上去非常不和谐。

    好在书院最重视礼节,之前议论归议论,见这人进来了,倒没人起哄嘲笑。

    陈佑对那汉子道:“刘匠师,你到台上来。”

    刘姓汉子闻言有些踌躇,看到陈佑鼓励的目光之后才咬牙走上讲台。

    不过他还是有些紧张,站在陈佑身后阴影处,眼神呆滞,手脚不知道该怎么放才好,大家这才看到他手里还捧着一个不时闪过亮光的东西。

    陈佑走到他跟前,温声鼓励道:“不要紧张,把镜子给我。”

    “哦,哦!”

    原来他带来的是一块镜子。

    陈佑从手忙脚乱的匠人手中接过巴掌大的镜子,刚才就是这刘匠师在外面用镜子反光通过三棱镜制造出来的七色光带。

    三棱镜也好,陈佑手中的镜子也好,都不是玻璃,而是无色透明的天然水晶磨制而成的,尤其是镜子还要镀银,价格十分昂贵。

    这刘匠师所在的工坊其实已经能人工制作玻璃了,也可以烧制琉璃。但是现在的工艺还不成熟,玻璃烧出来都是绿色或者偏绿色的,工坊正在试验怎么才能烧出来无色透明的玻璃。而琉璃可能是因为工坊得到的烧制方法有错漏之处,烧出来的琉璃总是会有气泡。

    现实条件就这样,偏偏陈佑又催着要,只好花大价钱买来无色透明的天然水晶制作三棱镜和镜子。

    陈佑一只手举起水晶镜子,他倒是没什么,旁边看着的刘匠师却是一阵紧张,生怕他手一滑,这个价值不菲的小玩意儿就没了。

    “这是镜子。”陈佑开口,走到一处灯台前,转手将火光反射到天花板上,呈现出一个模糊的光斑。

    这光斑模糊归模糊,但总归是铜镜没办法做到的,这又引起一阵惊呼。

    “方才就是刘匠师在窗外手持镜子照进来的阳光,大家可以传看一下。”

    说着,陈佑走到讲台边缘,把镜子递给一个护卫。

    那护卫没想到自己是第一个,拿到镜子的时候手抖了一下,死死盯着这面镜子的师生们心也跟着抖了一下。

    且不说能照出清晰影像的镜子在底下引起的轰动,台上的陈佑走到棚子边上取下一尺长的三棱镜。

    礼堂中人比较多,每个人都传看一遍还要等很久,陈佑不打算等待,直接就开口:“好了,每个人都有看看镜子的机会,看过的和还没看到的先看着我吧。”

    这话引起一阵笑声,不过惊呼议论之声却消失了,绝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陈佑身上。

    见场面平静下来,陈佑举起手中三棱镜。

    “之前让诸君惊叹的七色光带,就是我手中这一块三棱镜制造出来的。”陈佑面带笑容,“通过镜子反射阳光,照到三棱镜的一面,就会从另一面折射出七色光带。”

    陈佑边说,便做动作试图模拟出光路。

    说完之后,他还简单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反射,什么是折射。

    然后右手伸向站在一旁局促非常的刘匠师,朗声介绍道:“而诸君看到的镜子,以及我手里的这块三棱镜,全都是站在我旁边的刘壮刘匠师带着人做出来的!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

    静了一瞬,掌声响起。

    刘匠师有些激动,连声说着谢谢——虽然他声音太小以致于陈佑都没听见,然后连连朝台下行叉手礼。

    他这个举动有些怪异,惹得底下师生发出善意的笑声,更叫他满头大汗。

    “好了好了!”陈佑放下三棱镜扶住刘匠师,“让咱们的刘匠师继续去做更多神奇的物件吧,我们先说一说这个七色光带。”

    送走刘匠师,陈佑站在讲台中央继续讲课。

    “想必各位都很疑惑,我们看外面,阳光分明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通过三棱镜之后会出现七种颜色?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三棱镜中有什么东西受到光照之后发出了七色光,第二是阳光之中本就有这其中颜色!”

    此时,就连镜子的传递都慢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陈佑。

    陈佑再次举起三棱镜:“我尝试了很多次,发现只有当阳光斜着照射在一个侧面从另一个侧面射出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若是照射在两个底面,或者直着照射侧面,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由此,我认为,阳光之中本就有这七种颜色!”

    他顿了一下,接着道:“今天之后我会把镜子和三棱镜留在书院,有想研究的可以自己尝试。而且也可以用没有气泡的冰块制作三棱镜,用一块木板钻洞得到一束阳光。”

    众人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