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得此话,陈佑心头一凛,这是在考校了!
当下打起十二分精神,没急着开口,而是仔细思索应该怎么说。
赵元昌也没催促,只是紧紧盯着陈佑。
良久,陈佑开口道:“大帅,属下以为,当前之要,乃是求贤与练兵二务!”
………………………………
第四十九章 君臣问对定计策
赵元昌上身不由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将明且仔细分说。”
“是。”
陈佑答应一声,略一停顿,便郑重开口道:“士为知己者死,大帅看重于佑,佑也当尽心为大帅谋划。恕我直言,大帅所谋者,当在东宫!”
话未说完,他便紧紧盯着赵元昌。
只见赵元昌眉头轻轻抖动一下,紧接着十分平静地回答道:“不错。”
得到这样的回应,陈佑心里有底了,当即道:“佑尝闻帝王成事者皆有贤臣相助,帝尧有四岳十二牧,帝舜有八恺八元,秦有商君、齐有管仲,汉张萧唐房杜莫不如是。然则大帅今日将不过奉圣五校尉、士不足一掌之数,实不足道哉!”
赵元昌也点头道:“卿之所言,吾亦知之。”
陈佑接着道:“如今陛下敕大帅都督七州军事,此为天赐之机。当今乱世,七州之内,未尝不有遗珠以待明主。佑斗胆上策:大帅当行千金买马之策,以秦王之尊、爵禄之厚招揽名士;亦当广派军士探村访野,但有贤人,不拘农夫渔樵,行那三顾草庐之事。如此,天下皆知大帅求贤若渴,则贤士可期。”
说到这里,陈佑看了一眼赵元昌,见其面色微动,心知此言有效,这才继续说:“然此策可扬大帅之名,却伤父子之情。”
听到这话,赵元昌面色一变:“此言是何道理?”
到了这时,陈佑也不好坐着了,站起身来拱手道:“如今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大帅居于京城、位列东宫便罢,然则以藩王之名统军于外却广求贤士,吴王刘濞殷鉴在前啊!”
见赵元昌面色阴晴不定,陈佑也不敢卖关子,赶紧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今次回转江陵之前,曾与赵书记、潘将军一晤,潘将军有一言让我如醍醐灌顶。”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但见藩镇造反,不见文臣拥立!”
仿佛一道惊雷闪过,赵元昌感觉一阵颤栗。
陈佑当即长揖到地:“汉惠帝有商山四皓,以致汉高不敢易储;当今之世,惟兵马大将可比商山四皓,望大帅知之!”
说完,他就这么保持着作揖的姿势。
赵元昌在椅子上愣了好一会儿,才长出一口气,起身来扶起陈佑:“孤得将明,如汉高之得子房!”
这既是夸赞陈佑,又是自比汉高祖明志。
这么高的夸赞,陈佑可不敢受着,他知道自己同张良这等神人天差地别,当下谦逊道:“殿下过誉。殿下只是当局者迷罢了,这番道理即便我不说,殿下也能知晓。”
对陈佑的吹捧,赵元昌只是笑了笑,并不反驳。
花花轿子众人抬,所谓君臣相得,也就这么个意思。
重新坐下,赵元昌叹道:“即便将明不说,我也是要练兵的。这南平故地乃四战之地,非有大军不能站稳。”
“大帅所言甚是。”陈佑附和一声,又道,“属下以为,大帅当集七州之兵,以攻代守。”
赵元昌摇头道:“不妥!没有朝廷的支持,大仗打不起来。”
说到这里,他笑着指点陈佑道:“将明你虽然是武将出身,可也不能只想着军事!”
陈佑尴尬一笑:“是我孟浪了。”
他也是刚刚一番长篇大论后有些膨胀了,一时没考虑到赵元昌领的这十多万大军后勤可全靠朝廷支撑。
赵元昌摆摆手:“如今我这王府职官空缺,我会上书请建都督府,到时两府合并,将明你便以都督府司马的身份办公。”
“是!”陈佑自然是应着。
之后又谈了一些无关紧要之事,赵元昌便让陈佑回去休息。
出了书房,陈佑长舒了一口气:经过今天的谈话,自己终于成为赵元昌的心腹了。接下来只要尽心辅佐,一旦赵元昌继位,自己就是潜邸旧臣,一个从龙之功跑不了!
到了那时,估摸着也能得一个首相之位,正可大展宏图。
这么想着,会同刘河丁小驴等家兵返回府中。
自秦王行营到陈府也不算多远,而且也不需要经过商业繁华的街道,只是这一路行来,看着江陵城内再也没有二十多天之前那人心惶惶的景象。
来到门前,自有家兵上前叫门:“速速开门,老爷回来了!”
门内静了一瞬,随即听到门内一个声音道:“快去通知管家!”
紧接着,一阵吱呀声中,府门缓缓打开,一个四十多岁的门房叉手行礼道:“老爷!”
“嗯。”陈佑大步走进门内,随口对刘河丁小驴道,“你们也先去休息吧。”
说完,接过一直背在家兵身上的包裹自顾自朝书房走去。
还没走到书房,就见管家陈行文一路小跑过来:“老爷!老爷!”
陈佑转头皱眉道:“跑这么急作甚?”
陈行文跑到陈佑身边,嘿嘿笑道:“这不是急着过来找您吗?老爷离家这么久,不若先去客厅用点吃食。”
“别了!”陈佑摆手道,“你直接让人给我送到书房就好。”
陈行文听了,面露苦色不住地搓手:“还是去客厅吧,小的让厨房多做点肉菜。”
陈佑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陈行文,直看得他心底发虚。
“我说,文哥儿,你不会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吧?”
陈行文连忙摆手否认:“哪能呐!小的怎么敢欺瞒老爷!”
陈佑一脸怀疑地神色盯着他,好一会儿才道:“算了,就听你的,我倒要看看你耍什么手段!”
“嘿嘿!小的能有什么手段好耍。”陈行文呵呵笑着在前方引路。
陈府也不是很大,很快就来到了客厅。
刚一进门,只是抬眼一扫,陈佑“呀”了一声,抬起的脚又收了回来。
只听客厅内传来一阵莺啼燕语声:“参见老爷!”
“这、这”陈佑一脸惊诧地指着厅内的六名女子,看向陈行文问道,“这都是什么!”
陈行文瞅着陈佑脸色不对,脸上的得意消失了,惴惴不安地小声答道:“您不是说家里面要添几个婢女吗。正好太爷孝期已过,日后老爷迎来送往,小的便寻思着买来几个舞女。”
陈佑看看陈行文,又看看屋内那六位面露不安的舞女,突然展颜笑道:“哈哈!好啊!文哥儿!你这次做的不错!”
………………………………
第四十九章 享乐之心起复消
陈佑把陈行文夸了一通,走进客厅坐到主位上,随手将包裹放到一旁,抬眼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六位舞女。
这六名皆是头发高高绾起,披着素色肩配,穿着同样花色襦裙,这襦裙长及地面,衣袖甚宽。至于鞋,则被遮挡在襦裙之下,无法看清。
此六人身高六尺有余,大概是前世一米五五到一米六之间。身材嘛,环肥燕瘦,各有风姿。
应该是临时召集来的原因,此时这六人皆是未施粉黛,眉眼间透着不同的神态,都是清秀往上,至少比之前那个沉默的小丫鬟好。
眨了眨眼,陈佑正要说话,却见仆人搬着条桌过来了。
站在一旁的陈行文立刻出声道:“好了好了,既然老爷见过了,你们就都回去歇着罢!”
六人齐声娇滴滴地应了一声,然后转身步态盈盈地离开。
陈佑张了张嘴,最后啥都没说出来,嫌弃地看了一眼陈行文,拿起送上来的湿毛巾擦手。
他还准备享受一把封建王朝高官的**生活,让这些女子服侍用餐呢!结果都被管家赶走了。
陈佑吃饭的当口,陈行文一直在一旁絮絮叨叨这段时间的事情。
什么为了买这群舞女和几个乐师花了多少多少钱啦,这些人月钱给多少啊,家里又添了几个铺子、几十亩地啦。
陈佑偶尔也会停下来问几句,总的来说,陈行文这个管家当得还蛮合格。
最后,陈行文说好饭后将账本送到书房给陈佑过目之后,便也下去吃晚饭了。
接下来的日子总算安稳下来,这期间陈佑让刘河同丁小驴去请周敞和那个吴校尉来家中做客,结果周敞推脱有事没来,只有吴校尉来了。
说起来两人跟着陈佑反正,陈佑既不在军中,也就没人照应,虽有反正之功,却也当不得校尉了。
周敞以宣节副尉当了一个都头,而那个吴校尉吴竹林却是以宣节校尉的身份当了一个营副。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吴竹林在夺宫之战中受了伤,脸上多了一条刀疤,故而奖励要高一些。
至于周敞,估计是怨恨陈佑夺了原本“属于他的功劳”。对于此,陈佑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不去管他。
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六月。
陈佑现在是王府司马,从四品下,掌统府僚、纪纲职务。然而秦王府现在总共就陈佑一个府僚,没什么人可以被他统领,也没什么纪纲能被执行。
是以开始一段时间陈佑一直在恶补这个时代的一些知识,同时效仿太祖同志调查湖南农村情况的做法,带着一众家兵到处走走看看。
生长在红旗下的陈佑从来只是在书上才能看到人对人的剥削能到这种程度:江陵这边的普通农户,从农田里得到的收获至少有五成要用来交租。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自耕农还要服从县衙摊派的劳役,若是你不向衙役小吏行贿,就会被安排那些路程远的活。有可能真正需要干活的时间只有三天,但你来回就要花个十几二十天。
而且来回路费加上干活的吃喝都需要自掏腰包,要是小吏心狠一点,给你安排在农忙季节,那真的是哭都哭不出来。
要想摆脱劳役,只有三个办法:逃入山林、做地主佃户、做佛寺佃户。
第一点自不必说,不到生死存亡之际,普通人没人愿意在山林中过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做地主佃户,地主确实会帮忙缴纳役银,然而江陵地区佃租普遍在七成左右,有的甚至达到八成、九成!
这是什么概念?你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得到的收获还不够你几个月的吃食!
可能有人会问了,剥削这么严重,佃户难道不会饿死吗?
这就不得不感叹人的生命力之顽强了,江陵毕竟有江水过境,水域众多,粮食不够吃还有水产来补。再加上野菜野果甚至树皮草根,太平年景倒也能艰难地活下来。
再说了,就算佃户饿死了,也依然会有人抢着做佃户的。
最后就是做佛寺的佃户了,因为不用缴纳役银的缘故,佛寺的租子一般也就是六成多,佃户的日子虽然苦一点,倒也比前面三种活法好一点。
只是佛寺毕竟少,能有土地挂靠佛寺的自耕农也不多。
说起来当真可笑,竟有人想当佃户而不得!
或许是看多了吧,陈佑到后来都没有太大的心理波动了,只是刚刚升起的享乐心思渐渐淡了。
这天,陈佑告罪着从一户破屋中出来,站在路边抿唇不语。身后的几个家兵也是一脸严肃。
突然站在他身后的丁小驴道:“老爷,咱们帮帮他们吧!”
“帮?”陈佑转身看着这间破屋,也好似看向许许多多类似的家庭,“怎么帮?你是帮得了一千户还是一万户,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可是”
陈佑收回目光:“社会不改变,他们的生活境遇就好不了。走吧。”
说着,骑上路边拴着的马匹回城。
刚回到府前,还没下马,就听门房道:“老爷,秦王府来人通知您午正二刻到王府去。”
陈佑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由皱眉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马上到午正。”
“算了!吩咐厨房做好等着,我先去王府看看。”
陈佑一甩马鞭,调转马头朝王府行去,这段时间他倒是把马术练得纯熟了。
到得秦王行营府外,正好见一中年文士骑着一头黑色毛驴慢悠悠地走过来。
陈佑连忙下马拱手道:“甘先生!”
这甘先生看到陈佑,也翻身下驴,笑着拱手道:“陈司马!”
说着,打量着陈佑一行,笑问道:“司马这是刚从城外回来?”
“正是,先生慧眼。”
甘先生得意一笑:“慧眼倒谈不上,心细罢了!”
说着,朝府门内一伸手:“司马请。”
陈佑也恭敬道:“先生先请。”
甘先生哈哈笑了两声,抬腿迈步道:“那甘某就不客气了!”
看着甘先生将毛驴交给门口的军士,甩着袖子走进秦王行营,陈佑摇摇头,转身对丁小驴等人道:“你们就先回去罢,不用在这里等我了。”
说着,也将马匹交给军士,走进府中。
………………………………
第五十章 突如其来召回京
走进府内正厅,只见厅内摆满了座椅,此时零零散散也坐了不少人。
陈佑刚进门,就有不少人拱手招呼道:“陈司马!”
他身为秦王府唯一一个王府官,同时也算是大都督府的三把手,两个月来人缘也还不错。
陈佑也脸上堆满笑容一一回礼,走了没几步,他突然看向一人笑问道:“则平何时回来的?”
“上午才到。”赵普回了一句,脸上露出探询的神色,“倒是听说将明兄最近天天往乡下跑?”
“也没有天天。”陈佑摆摆手,脚下却不停,“左右无事,索性到处看看。”
赵普还没答话,就有都督府的底层文士出声捧道:“陈司马关心民间疾苦,也是心怀天下之人!”
陈佑摇头笑道:“当不得,当不得。”
说着,走到右手边第二把椅子上坐下,同赵普只隔了一个座位,两人也就顺势探着身子交谈起来。
陈佑率先问道:“则平今次在襄州所行可顺利?”
“还成,我来时,襄州知州已经开始整训团练。”
五月中旬赵元昌立都督府的请求被批准,朝廷设荆南大都督,都督江陵、复、郢、襄、房、归、峡七州军事,以秦王赵元昌行荆南大都督之职,开大都督府。
同时敕命江陵知府吕施彦兼荆南大都督府长史,其余官员由赵元昌自行任免。
之后,出乎意料的,来归、峡二州赴任的是知州而非刺史。
在大周,刺史和知州的区别就在于:刺史可以管州内军事,而知州只能管政事。
也因此,赵元昌教广节军都指挥使张和主管归州团练、安远军都指挥使杜安荣主管峡州团练。
紧接着任命刚刚回到江陵的赵普为大都督府司马,前去复、郢、襄、房四州督促各州刺史、知州召集团练编练州兵。
两人正聊着,一天命之年老农模样的短须文士自门外走到赵普下手边坐下。
两人便也住口不言,朝那人拱手道:“方正先生。”
文士也拱手回道:“陈司马、赵参军。”
说着,看着赵普笑道:“赵参军看着清减许多。”
赵普哈哈一笑:“行旅之苦罢了,倒是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庶务都压在方正先生一人身上。”
文士轻捋胡须,面露畅快之色:“某乐在其中啊!”
陈佑、赵普也跟着笑了几声,各自端坐独自思量。
这文士姓宋,名敏贞,字方正,乃是赵元昌新辟的都督府录事参军事。
说起来这两个月来,赵元昌搜寻之下倒也发现了一些可用之人。不过大部分人都被他打发到州县历练去了,留在身边的也就只有三文一武共四人。
宋敏贞就是其中官职最高的。
另外三人分别是都督府法曹参军事甘靖宇、功曹参军事胡承约、赵元昌亲兵包牯牛。
其中,那法曹参军事甘靖宇就是之前陈佑在府门外遇到的甘先生。
过不多时,厅内渐渐坐满,升任都督府司马的王朴也在陈佑、赵普之间坐下。他之所以位次低于陈佑,是因为他的散官衔只是从五品下,比陈佑低。
眼看就要到午时二刻了,一身便服的赵元昌和吕施彦先后走入厅内。顿时不论文武,厅内官员齐齐站起身来拱手道:“参见大都督!”
赵元昌走到主位站定,抬手虚压,发出洪亮地声音:“坐!”
一阵拖动椅子的声音之后,众人安静坐好。
吕施彦就坐在陈佑上手,至于左首的两把椅子,却还空着。
那是给马青、李继勋二人所留,厅内的布局是武左文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来参会的都指挥使、指挥使们官阶要比这边大多数文士要高。
赵元昌坐在椅子上环视厅内,心中甚是满意,故而笑着开口道:“我大中午的把你们叫来,估计不少人都没吃饭吧?”
“都督相招,便是不吃又怎样!”
“殿下有事,我等自然不能耽搁。”
一群拍马屁的声音响起,赵元昌含笑压手,示意安静。
待众人安静下来,赵元昌这才收敛笑容道:“我也就长话短说了,这次把大家都叫过来,只有一件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众人皆是眼睛盯着他,竖着耳朵听他怎么说。
“陛下急召我回京,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军事交由怀化大将军马青负责,各地州兵编练交由长史吕施彦负责,司马王朴协助。”
此话一出,厅内一阵哗然。
陈佑也是惊诧莫名,不知道为何赵元昌会被突然召回京城。
正想着,他突然感觉有人在看自己。抬眼看去,正好见到几个意味不明的眼神,顿时心中一跳:王朴坐序分明在自己之下,为何这次让王朴协助吕施彦,那自己该如何自处?
不等他多想,就听赵元昌继续道:“我已写信给马、李两位将军,这段时间以守为主,各军谨守营地勿要轻动。”
“谨遵都督之令!”左侧一众将军校尉齐声抱拳应下。
赵元昌点点,转向文官道:“此次将明、德俭随我回京。则平,方正先生年纪大了,你这段时间就劳累一些,负责各州居中联络,多让方正先生负责府内事务。”
“是。”陈佑、胡承约、赵普也应了一声。
宋敏贞则是拱手道:“有劳殿下体谅。”
赵元昌继续道:“还望诸君各守本职,协助吕长史管好都督府事。”
“是!”
等了这么久,整个会只不过开了一个刻钟不到。
众人起身纷纷离去,赵元昌出声将都督府众人留下。
陈佑只好收回迈出的步子,转身坐回原位。
待厅内只剩下陈佑等六人,赵元昌长吐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道:“德俭,你回去之后,把功、仓、户三曹的事情向方正先生交接一下。嗯,顺便准备准备远行之物,这方面则平比较有经验。”
胡承约和宋敏贞一同应下,赵普则是苦笑道:“我也就天天跑路了。”
众人不由笑出声来,赵元昌脸上也露出轻松之色。
只是他的轻松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又一脸严肃地道:“我不在这段时间,文伯、则平,还有方正先生和定邦,你们要注意吕施彦,别让他搞出什么事情来。”
………………………………
第五十一章 险铸大错自为之
听到这话,场内没有人疑惑。毕竟在这里的都是赵元昌的班底,自然能通过赵元昌得知吕施彦是集贤相朱庆尧的人,而朱庆尧,和目前力挺赵元昌的昭文相孙启祥、史馆相苏逢吉有矛盾。
沉吟一阵,陈佑突然开口问道:“大帅,不知官家此次召您回京所为何事?”
一听这话,众人皆是面露期待地看向赵元昌。
谁承想赵元昌也摇头道:“我也不知,来人只是带来了加盖政事堂印的敕牒,具体何事也问不出来。”
听了这个回答,众人不由面面相觑。
好一会儿,一直静默不语的宋敏贞开口道:“敢问殿下,此敕可否确认是陛下旨意?”
“其上有朱笔御批,又有官家印玺,不似作伪。”赵元昌皱着眉头道,“且京中未传来消息。”
王朴当即厉声道:“殿下勿要多想!官家岂会加害殿下不成!”
赵元昌悚然一惊,连忙起身朝王朴鞠躬道:“文伯教训的是!”
王朴则是一一盯着陈佑等人,教训道:“诸位莫要怂恿殿下步入歧途!”
陈佑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惭色,起身行礼道:“文伯先生教训的是,是我等想错了。”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露出后怕之色纷纷朝王朴行礼。
王朴这才面色稍霁,朝赵元昌躬身行礼道:“殿下,恕臣无礼。”
赵元昌连忙扶起他:“文伯何至于此!正是有文伯时时提醒,我才能走到今日啊!”
赵普也道:“文伯先生所言乃是忠厚之言,若非先生,我等就要误了大帅。”
宋敏贞也是面露惭色:“多亏王司马提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