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五百四十一章 陈将明举贤不避仇
“温参政。”陈佑走进书厅,率先行礼。
“陈使君来了,先坐,这几份公文比较急。”
温仁福抬头看了一眼陈佑,露出温和的笑容说出这句话后,重又低头批阅公文。
陈佑神态轻松地坐到椅子上,仔细打量书厅内的布局。
他和温仁福没有交情,而且温仁福以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论身份地位和权力都比陈佑高,或许会出面拉拢他,但没必要直接把他叫来东府。
那就只能是同河南府人员调动有关了。
陈佑带着名单找到王朴的时候,王朴只是看了看,什么都没问就说会安排下去。
如果一切顺利,他就不会出现在温仁福这里了。
也就是说,身为吏部尚书的温仁福对那份名单有意见。若非陈佑在朝堂上也算是一号立得住的人物,温仁福就算是全盘否决那份名单,都不需要告诉陈佑。
心中有底,陈佑表现出来的神态就比较轻松平稳。
等温仁福批完手头公文,陈佑已经在结合打探到的消息分析书厅内的布局体现了温仁福怎样的心理特征。
果然,陈佑把目光重新移到温仁福身上时看到他取出几张纸。
虽然看不见纸上的内容,但陈佑相信那是他交给王朴的名单。
“我听文伯相公说陈使君刚一上任就要调整河南府官吏。”
温仁福扬起手中纸张示意,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我理解使君想要让京畿稳妥的想法,可这人数实在是有点多,而且有些人选还不太合适。”
果然。
陈佑心中嗤笑,人数多不多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些人在他温天官看来不合适。
不管心里怎么想,他脸上却露出十分正经严肃的表情:“下官毕竟修书半年不闻朝政,选人用人有所失当在所难免,劳烦参政提点一二。”
他这话一出,温仁福微微颔首,温声道:“倒不是说你用人失当,这些人我看了,能用。可是啊,比起他们,还有更合适的人选,这能得上,就不求中,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花花轿子众人抬,陈佑表态服软,温仁福也示好亲近。
还是那句话,陈佑虽不及温仁福,但也不是温仁福可以无视的人物。
“参政说得是。”
陈佑点头赞同,随即问道:“不知参政说的都是哪些人。”
“你看看。”温仁福将陈佑的那份名单递过来。
陈佑连忙起身接过,坐回位置上翻看。
“我改了两三个,你要是看着没问题,就叫吏部准备告身。”
陈佑很快就找到修改过的地方,包括偃师令在内的三处职事人选换了。
看完之后,陈佑顿感失望,要是温仁福多换些人该多好。
调整一下呼吸,把名单放到座椅边上的案几上,朝温仁福道:“参政所改并无不妥,照这个来便可。”
“嗯。”温仁福点点头,“那就这样,一次性动这么多人,对河南府来说也不是简单的事,你回去做好准备。”
话音未落,他又好似突然想起来似的补充一句:“对了,司农寺缺了一个寺丞,将明你素有推举贤良的名声,看看能不能寻一个合适的人选补上。”
司农寺丞从六品上,这应该是给陈佑的补偿了。
对陈佑来说,这算是意外之喜,脸上的笑容自是分外真诚:“行,下官回去仔细考虑考虑。”
河南府衙,韩陶朱带着六名弱冠之年的士子来到一处摆满桌椅书架的房间。
“你们刚被征辟,都是河南府衙的录事,日后就在此处办公。”
韩陶朱指着屋内对六人道:“随便选个位置,我带你们去领物什。”
说完这话,不等六人动起来,他又皱眉问道:“你们都知道录事是做甚的吧?”
“知道。”“我知道。”
一个个连忙回应,生怕给韩陶朱留下不好的印象。
韩陶朱和范昌二人被征辟为河南府衙的录事参军事,正是这些新进录事的顶头上司。
见众人选好位置,韩陶朱一边招呼众人跟他一块去领物什顺便认人,一边提醒:“按制府衙里面只能有四名录事,虽然现在管得不是那么严格,但凡事都要按规矩来。一个月之后,要么是表现最优异的两个人成为参军事,要么是最差的两个人去做府、史。”
听到这话,原本还有些兴奋的几人瞬间冷静下来。
参军事比录事高一个大阶梯,而府、史就不入流了。不说是天壤之别,但想要追平差距,运气和努力缺一不可。
跟在韩陶朱身后,张贤同刘满对视一眼,全都露出自信的笑容。
刘满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家族,刘氏乃是地方豪族,陈佑不至于把起家官是录事的刘满赶去做府或者史,最差最差也不过是仍旧当着录事悠闲度日。
张贤的自信则来自于他充分的准备。这几年他仔细研究陈佑的演讲文章,自信对陈佑的所思所想非常了解,投其所好之下肯定会被看重。若是运气好,说不得还会被引为知己,以待接班。
安顿好这些新人,韩陶朱快步朝陈佑书厅赶去。
通报之后走近书厅,不出意外的看到正在禀报事项的范昌。
范昌之前被派去北边送信,韩陶朱带着录事们认人的时候听说了范昌刚刚回来的消息,这才连忙赶过来。
同是录事参军事,两人其实是竞争关系。
韩陶朱进来时,范昌的禀报已经进入尾声,又说了几句就停下来。
陈佑又问了那几个新录事的情况,在韩陶朱一一作答之后点点头没有评价。
他取出誊抄的一份名单,递给坐得比较近的范昌:“你们俩看看这名单有什么含义。”
这就是要他们从陈佑这个河南府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谓言传身教,便是如此。
名单里面有九成人是范、韩二人都了解的,还有一成只是闻名,未曾去打探过。
由于范昌先看完,是以他也就先回答:“回禀山长,学生以为如此安排一可成全山长外举不避仇的美名,二可展现山长大度。”
听他说出这话,刚看完没多久的韩陶朱面露苦色,因为他也是准备这么说的。
………………………………
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
对范昌祐的话,陈佑不置可否,目光转向韩陶朱:“你怎么说?”
韩陶朱面色发苦,眼珠子直转悠,想知道还能说出什么新鲜花样来。
陈佑没有催促,就这么安静地等着。就是范昌祐,此时也端坐一边,眉目低垂,不做声不乱动。
对陈佑来说,韩范两人都被他寄予厚望。一个是他家管事的儿子,关系不可谓不亲近;另一个十六七岁不远千里寻他求学,之后数年未曾背离,师生情感也非比一般。
若是能够培养出来,可靠程度甚至要高于世交庞中和。
好在韩陶朱没有让他失望,憋了一阵突然福至心灵道:“我明白了!”
陈佑目含鼓励朝韩陶朱点头,示意他大胆说出来。
“山长是要向官家表达赤诚之心!此次升迁者有山长故旧也有矛盾难掩者,实是因为山长用人,在其于王事是否有利,而非与己关系亲近与否。至于温大参否了名单,若为故旧自是遗憾,若属旁人则又可为温大参添一阻碍。”
陈佑笑了,笑容有些畅快,有些轻松。
“对也不对。”陈佑脸上笑容不变,“你等所说,能实现自然是好,不能实现也无妨。”
韩范二人认真地听着。
“我用人,首重能力,能力相若才看关系亲近与否。你等看这次选人,基本上都是能干肯干之人。这是表态,我陈某人放弃提拔故旧也要维持洛阳安稳,这就是顾全大局。但凡不听我招呼的,那就是不服从大局。”
说着这番话,陈佑脸上的笑容渐渐换成了严肃:“陈某愿意为顾全大局而放弃私利,若是有人不服从大局,那就不能怪某不顾情面了。当然,若是人人都服从大局,不管用的是不是亲近之人,都没什么两样。”
韩陶朱和范昌祐听闻此言,皆是认真点头表示明白。
洛阳阎宅,阎诤臣一脸愤愤地看着二弟阎俊臣:“他温美才这是看不起你阎二!”
阎俊臣脸色也不好看,听大哥这么说,更加不耐烦:“你以为就算温仁福不出手,就没有其他人动手了?偃师乃是幾县,不比其他地方,以石熙载的资历,还差了点。”
其他人要给阎俊臣留面子,阎诤臣可不需要,他直接就是一顿抢白:“我可是听说了,陈长阳动了一二十个人,就三个人被温美才否了,你还说温美才不是在羞辱你这个致仕宰相?”
“行了。”阎俊臣脸色更黑,他十分不耐的摆摆手,“大哥你先走吧,我看会书。”
阎诤臣看着自己的弟弟,兄弟二人都有五六十。自从阎俊臣从宰相位子上退下,阎家声势是一年不如一年,阎诤臣为了维持家声不堕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这次石熙载任偃师令可以说是一个不算小的好消息,没想到就这么没了。
他看着二弟花白的头发,突然生出一股颓意:如果别人不给面子,致仕的宰相就什么都不是,即便他再怎么努力,阎家也不可能保持如今的声势了。
想到此处,阎诤臣叹了口气,无声离开。
过了一阵,阎俊臣亦是放下书册一声叹息,吩咐仆役去把石熙载叫过来。
眼看到手的职事没了,总得抚慰一番。
七月初二,官家率军亲征,诏以皇太子赵德昭监国,太子少傅、平章事王朴为西京留守,左卫上将军、枢密使巴宁泰为副留守,两人共同辅佐太子监国。
除了这两位,其余的两府相公全都随驾北伐。六部尚书留守,侍郎随军,诸府寺监就只有太仆、卫尉两寺卿随驾。
圣驾离去后,一干衣紫佩金的重臣齐聚同明殿,这是监国太子的第一次议事。
陈佑立在六部尚书之下,看着似模似样坐在御座侧前方的赵德昭,心里想着怎样才能让监国太子重新信任他。
熟不知紧绷着脸的赵德昭也在悄悄观察他。
别管赵德昭现在只有七八岁,出身皇室,除非是真的蠢笨,耳濡目染之下思想早熟者可不稀罕。别说皇家了,就是陈佑的两个儿子,除了淘气活泼这点一样,在待人接物上远比同龄的孩子成熟。
身为皇太子,王朴赠陈佑青玉笔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告诉他,甚至为了防止他不明白,还会特意指出王朴之前是用这支笔来批阅公文的。
传这话的人是什么心思暂且不知,但赵德昭知道其中意思就是王朴属意陈佑接替他入东府。
原先赵德昭心中厌恶,因为这是在私相授受辅政之位,但后来他突然得知王朴这么做是听了他父皇指示,这一下感官立马就变了。
只是身边也有人明里暗里说陈佑种种不妥之处,两相结合使得他对这个曾经的“陈师”感情复杂,不晓得该如何应对。
在师徒二人心思各异的情况下,一次简单的议事结束了,无非就是让留守京中的官员在监国太子的领导下处理好后方政务,维持天下稳定,不要影响前方战事云云。
王朴定下基调,赵德昭出言勉励几句,一干官员纷纷表态,然后就没有其它事情了。
结束议事,赵德昭率先离开正殿,他监国期间都会在同明殿的偏殿处理政务。为了方便辅助他,王朴和巴宁泰也会在殿内办公。
“将明!”
陈佑刚迈过殿门,突然听人呼喊,回头一看,却是王朴。
“文伯相公!”
陈佑站定回身叉手一礼。
王朴来到他身边,点头算是回礼:“边走边说。”
走出几步,王朴才问:“要换的人都换好了吧?”
“除了几个在外地的,基本上都到齐了。”陈佑回答,想了想又补充道:“温参政对某些职事又不同的看法,换了几个人。”
“哦?”王朴挑眉,随即点头示意知道,没有深究。
“你这段时间都没什么动静,现在想好要怎么做了么?”
陈佑毫不犹豫:“当以稳为主,我准备加强治安曹,防止有人趁机生事。”
所谓加强,就是加人,要加人,就得多给钱。
王朴皱眉:“现在以战事为重,匀不出钱粮来给你。”
“罚款怎么样?”陈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罚款?”王朴停下脚步,疑惑地看向陈佑。
陈佑恭敬道:“违律者有赎铜一说。下官预备以河南府的名义规定治安之例,凡违例则罚以钱粮。治安曹薪俸皆自此出,不必另拨。”
王朴一阵权衡,然后问道:“官家可知此事。”
“还未上书。”
“先问问官家的意思。”王朴语气由平淡转为严厉,“只是你要看好了,莫让治安曹吸食百姓膏髓!”
陈佑微微躬身:“相公放心,下官心中有数。”
………………………………
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
陈佑去年好不容易把身边僚属安排到各地,小小的河南府没有那么多合适的位置可以让他把汪弘洋等人调回来。
他这一次是的的确确按照能力来选人,能者上、弱者下。此时天下刚有一点从大乱迈向大治的苗头,有能力的人不少,很多人只是缺了个机会。
就像陈佑跟韩陶朱、范昌说的那样,能力相仿的情况下,他会优先选择自己人。他趁着这个机会提拔了一些旁人推荐的官吏,算是交换人情。
河南府治安曹参军事就是这样来的,柳文彦,彰义节度使王江妻家的远亲。
柳文彦此人性子比较油滑,一般的评价都说这个人“会做人”,不然也不会以一个远亲的身份搭上王江被推荐到陈佑这里来。
治安曹,怎么说呢,在河南府这个地方,更多的是为了防止权贵子弟甚至权贵惹出什么事情。
人与人的平等体现在人格尊严上,现实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治安参军事的职责就是在身份不同的两个人闹出矛盾的时候和稀泥,哪怕弱者稍微吃点亏也要平息事项,以免发展下去闹出人命。
这种情况下,柳文彦就比较合适了。身份上,王江以前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现在更是一镇节度使,一般人都会被他个面子,柳文彦说话不至于没人听。性格上就更不用说了,有陈佑在后面压着,只要他不乱说话,基本上不会出现明明是劝架结果越劝越窝火的场景。
柳文彦接手治安曹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性子油滑,可对待各项事务都很认真,陈佑用起来放心。
这次治安条例的制定,陈佑也全权交给柳文彦来办,范昌协助他联络法司和书院律学教员。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一直留在汴梁的张昭也被陈佑调来了河南府任参军事,进入治安曹充当柳文彦的副手。
治安曹在做事前准备,其实也是在放风,好让大家有个接受的过程当然能听到这个风声的基本上都是权贵豪富,至少也是衙门里的人。
官家车驾还没走太远,很快就批复同意。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少人家开始找到治安曹游说,没想让这个计划破产,只是希望能订立一个比较宽松的条例。
日子一天天过去,官家的车驾接近北疆,小规模战斗早就打响,只等官家抵达就开始发起总攻。
洛阳这边得到的消息最少都要延迟十天半个月,而且官家就在前线临机决断,王朴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维持后方稳定,同时源源不断地向前线提供粮草军资。
有序的忙碌之下,是一股掩盖不住的暗流,只要是有心人都能感觉到。
舒侯宅,富令荀感觉纸面上的字有些看不清,抬头一看,太阳已经落山,只剩下空中残余的红晕。
他愣了愣,随即轻笑一声放下毛笔,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然后起身点燃桌上的蜡烛。
这蜡烛里加了香料,有安心宁神的功效。这些蜡烛本是宫内的用品,被太后赐给舒侯,舒侯又拿来给他用。
看着蜡烛发了会呆,富令荀叹了口气,继续低头推敲纸上文字。
没过多久,天色完全暗下去,舒侯赵元盛一脸兴奋地走了进来:“向原!现在是对付陈佑的好时机啊!”
听到赵元盛的声音,富令荀眉头轻皱,不过等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色重新恢复平静。
起身行礼后问道:“尚书何出此言。”
赵元盛有些松垮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今天又有人来找我,说是希望给陈佑一个教训!他搞的什么治安条例犯了众怒!”
富令荀脸上疲色更甚,他没有说话,就这么看着赵元盛。
然而赵元盛毫无所觉,陷入遐想兴奋的状态,比划着双手来回踱步:“我听说陈佑最近还写了一个孔明传,呵!谁不晓得他这是在表忠心,想当诸葛亮!这次这个治安条例惹了太多人,只要咱们稍微推一下,就能把老大手底下最忠心的这条狗干掉!”
长久的压抑,让赵元盛有些急躁和冒进。
等他说完一大番话,才注意到富令荀不正常的沉默,不由停下脚步带着疑惑看向富令荀:“向原?你这是……”
他调整了一下措辞:“你认为现在不该动手?”
见赵元盛冷静下来,富令荀才神情淡漠地开口:“敢问尚书,殿下称臣即可甘心吗?”
虽然主臣二人都知道彼此的心意,但突然提出来,还是让赵元盛感觉热血上涌,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我不甘!”
富令荀静静地看着他,缓缓问道:“尚书以为那些人为何会来寻我等?”
不等赵元盛回答,他直接说出答案:“因为他们不敢去对付陈佑。”
他侧身看着桌上摊开的书册,一般面孔被阴影遮住。
“陈长阳的名声很好,哪怕他对那些敌对的豪富大户毫不留情,旁人最多只会说他狠辣,却不会敌视他。这次也一样,所有人都明白治安条例是为了对付大户,但官家既然准了,他们就不敢明着反抗闹出大的动静来。只要事情没闹大,再怎么弹劾对陈长阳来说不过是挠痒罢了。”
赵元盛嘴巴张了张,最终面露颓色,没有说话。
富令荀等了等,没有等到回应,只能继续道:“官家愿意让尚书接触政务,以及迫不及待地为太子加冠,可以确定官家的确是身体有恙,至少曾有过重病。现在的举动正是在犹豫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
听到这话,赵元盛呼吸停住了,这还是富令荀第一次这么**裸地分析。
“太子毕竟年幼,主少国疑不是说说的,故而才会有人认同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福。内有太后眷顾,外有诸臣之意,尚书此时应该内修道德外养人望,静待宫车晏驾。”
说到这里,富令荀重新看向赵元盛:“观此次陈长阳起复,当知其乃是官家心腹,此时贸然攻讦之,怕是会叫官家下定决心废除尚书即位的可能性。要知道,即便是迫不得已让长君即位……”
富令荀脸上浮现温和的笑容:“……也还有一个任大宗伯的息侯在呢。”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
宛如一盆冰水从头浇下,赵元盛脸上浮现出惊恐后怕的神情。
富令荀看在眼里,顿感一阵悲凉,压抑数载没有让赵元盛长进多少,反而使得他行事更加轻率。
只是,他既然决定要回报赵元盛的信重,不管赵元盛什么样,他都会尽心尽力为其谋划。总归现在不是要起兵谋反,只是让中外臣民支持兄终弟及,哪怕失败了也不会祸及妻儿,大不了就赔上一条命。
调整好思绪,富令荀语重心长劝道:“尚书不必多想,此事自有令荀安排。只是从今往后尚书除工部事外皆不当多谈,读书养望尽心部事才是正经,勾连阴私交由令荀便可。”
“好!”
赵元盛似乎还没有平静下来,他上前捉住富令荀的手,话语中有些激动:“我都听向原你的!”
洛阳禄升酒楼一个包厢中,陈佑和赵普相对而坐。
赵普这次是以礼部侍郎署理御史台,只是他离得比较远,这时候才刚刚抵达洛阳。
到洛阳的第二天,便寻了陈佑出来喝酒,两人毕竟是盟友,暗流涌动之下互通有无再正常不过。
“我等自然要支持官家血脉。”
谈到东宫,赵普说得斩钉截铁。
陈佑笑着举杯:“说得好!”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就了口菜,陈佑才道:“这就简单了,你这段时间其它事情都可以放下,专心盯着工部和宗正寺就好。”
赵普一点就通:“观其无人君之相?”
陈佑笑着点头:“只要京中将领这么想,就稳了。”
如果他们的挑战者,就会希望京中将领至少是立场中立两不相帮。但他们支持的是天然继承人皇太子,有这样的身份加成,将领却还选择中立,就是他们的失败。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一干将领感觉无法接受舒侯或者息侯即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