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个就是不要叫外戚卢氏权势增长,必要时可以同官家讲一讲周隋故事。”

    他顿了顿,给汪弘洋消化的时间,然后才接着道:“第二个是注意不要叫某一个顾命大臣能够压倒其他人。”

    “明白。”

    汪弘洋应下,随后问道:“少保可是要坐看顾命相斗?”

    “倒也不是。”陈佑抬手拉动墙边的一条麻绳,“今晚你就在这里歇着,咱俩多聊聊。”

    他话音刚落,就有仆役敲门。

    吩咐仆役奉上茶点、准备客房后,陈佑端着温水喝了一口才道:“我现在还没有坐山观虎斗的能力,时不时的得参与进去。事急从权,事后若是无法及时面见官家,就得靠你去解释了。”

    汪弘洋捧着茶盏轻轻点头:“少保放心就是。只不过,若只有我一个,怕是难以周全。”

    “放心,会有人帮忙的。”

    陈佑神情没有任何变化。

    “你后天上任,通事舍人会逐渐补齐,现有的也有几个要调走,等稳定下来你就知道了。”

    “嗯。”汪弘洋放下心来,又问:“少保现在是要如何做?”

    “无非是‘顺天应人’四个字罢了。”

    陈佑说完,突然想起来什么,起身从身后书架上抽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摆到桌上:“这件事差点忘了,你帮我参谋参谋。”

    汪弘洋起身拿过册子,坐回原位翻看起来。

    薄薄的小册子,他足足看了两刻钟才看完。

    陈佑这时候正在批阅陈家一系列产业送上来的文书,听到汪弘洋把小册子放到高木几上的声音,笔下不停地写完意见,然后才搁笔问道:“如何?”

    汪弘洋摇头:“难!如此作为,天下承平已久时还可推行,如今这局势。”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怕是要民怨沸腾。”

    民,什么民?

    不需要多做解释,屋内两人都知道这个民指的不是那最广大的百姓。

    陈佑点了点桌子,面容严肃:“中原菁华之地平定已有半旬,依平远之见,未来一两年内有逐步推行的可能么?”

    汪弘洋暗自思忖一阵,回答道:“如若天下平稳,则可行。”

    换言之就是从现在的主少国疑变成主少国不疑。

    除非赵德昭是那种千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能够在接下来一年中表现出一个成熟帝王的言行举止。

    如若不然,就只能尽可能的削弱幼主的存在感。

    “这种事情我来解决。”陈佑开口,语气有些郑重,“你同刘熙古合计合计,这一年把需要的人手安排好。”

    他将册子重新塞入书架上。

    “首任治安寺卿极有可能是宁强,即便不是,我也会在开始之前推他接任。你在我身边多年,应该知道宁强的志向,有他在治安寺,执行方面不需要我们操心。”

    汪弘洋闻言沉默一阵,开口道:“恕在下直言,若是少保不为首相,怕是掣肘颇多。”

    “此事我早有思量。”陈佑总算是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一谈就是几个时辰。两人一直到子时过半才各自歇息。

    己未,汪弘洋入朝陛见。其后,受敕任通事舍人,入值同明殿。

    整个八月,合纵连横未曾断过,原先缺的一些内朝官陆续补齐。接下来的斗争,就看哪一方能影响到官家甚至太后的立场了。

    八月下旬,同王朴多次讨论的李榖上书称治安寺若禁军,则当以兵部比枢密院,故请以兵部负责选阅治安寺警员之事。

    这件事没进入两府议事的程序,但得知马青态度的陈佑还是在议事的时候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

    紧接着,他根据马青、宋敏贞等人的意见,提出召某个节度使入朝参知政事,正好可以负责治安寺事宜。

    具体人选还有待争论,不过陈佑并没有参与的想法,他只负责调和枢密院诸人的想法。

    因为,他真正的目的,其实是要诱使王朴推举李榖参知政事。枢密院提出的人选,必然要为李榖让位。


………………………………

第五百七十一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六)

    然而,让陈佑没想到的是,枢密院统一意见提出来的人选竟然是卢龙节度使薛崇。

    薛崇之前刚同卢一起在对辽战争中立功受赏,其它原因暂且不提,单说之前官家要让卢儿子参知政事被两府拦下,转眼就要召薛崇入朝参政。

    要说没有落卢家人脸面的因素在其中,谁相信呢?

    而且正好薛崇经过一场战争在幽燕之地有了威望,未免卢龙镇藩镇化,现在把他调走也合适。

    总而言之,哪怕王朴属意李,在面对薛崇这个选项时,也开始犹豫了。

    他现在担心的就是如果薛崇入京参知政事,哪怕不负责治安寺事宜,没能入政事堂只是单纯兵部尚书的李能不能控制住治安寺。

    从来不可能事事如意。

    哪怕陈佑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真发生这种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叫他十分无奈。

    选择薛崇自有其内情在其中,更加之薛崇与李明卿交好,陈佑也不好去阻挠此事。

    只经过两次两府议事,参政人选便定了下来,镇军大将军、卢龙节度使、宣徽北院使、检校工部尚书薛崇罢节度使之职,以工部尚书参知政事。

    同时,李也从兵部侍郎权知部事变成了兵部尚书,诏令兵部负责选阅治安寺警员。正好配合洛阳禁军汰选兵员,其中一些符合条件的正好可以选入治安寺。

    从禁军到治安寺,虽然少了战时赏银,可也少了性命之忧,绝大部分被禁军筛下来的军汉对这样的安排还算满意。而那些连治安寺都进不了的兵油子,闹将起来也没人应和,除了给枢密院诸人送了几份弹章外,再无其它风波。

    再说李,出乎陈佑意料,先前还心有不愿的李哪怕是入政事堂失败,也没有愤而离去。

    不管李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继续听他的调遣,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既然李还听话,那么推动李入政事堂就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于是陈佑一面嘱咐李听从王朴的安排处理好治安寺警员的挑选训练事宜,一面授意汪弘洋建议官家增加一个参知政事的名额。

    赵德昭目前毕竟没办法完全做主,因此,陈佑约出了卢云华。

    此时正是书院课的时候,陈佑与卢云华并肩走在空荡的书院之中,陈佑的护卫和卢云华的婢女都落在身后七八步的地方。

    “如何,我这书院二娘子还没仔细看过吧?”

    介绍完一圈之后,陈佑脸带着笑意开口询问。

    卢云华脸带着温婉的笑容看着陈佑轻声回应:“若是少保潜心治学,恐怕此时已经是当世宗师了。”

    两人没有表现得过于亲近,可互相之间的距离的确超出了正常男女相处的范围。

    这么些年下来,他们两个谁都说不清,这到底是爱情,还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感。

    不管怎么说,用“发乎情,止乎礼”来形容十分的恰当。

    就如此时,注意到卢云华目光的陈佑停下脚步看着她,喟然道:“若是如此,怕是无缘得见二娘子这般的奇女子了!”

    卢云华闻言,笑容敛去,盯着陈佑看了几眼,转身继续朝前走。

    一阵无言,虽无尴尬,却有一种感伤。

    秋风吹拂,枯叶飘落,卢云华特意走在树叶之,踩出接连不断的咔嚓声。

    陈佑跟在她身侧,甩着长袖,见她动作逐渐轻快,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一路走到半山腰的阁楼,陈佑邀请卢云华进去歇息。

    楼分了主客坐下,仆役送糕点温汤。

    卢云华捧着汤盏扭头看山下书院,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同次来时景色完全不同呢。”

    “次。”

    陈佑轻轻皱眉,回想起来后笑道:“次毕竟是冬日大雪,雪景秋景自然不可能相同。”

    “只可惜如此景象,这许多年来我竟只能见两次。”

    “二娘子若有空闲,随时都能来。”

    卢云华闻言似笑非笑地看着陈佑:“少保就不怕李家娘子不满?”

    陈佑尴尬地笑了笑,轻声道:“天日之下,无有阴私之事,拙荆怎么也不至于不满二娘子你来书院。”

    “拙荆。”卢云华喃喃一声,随即轻叹,“拙荆!”

    她站起身来,走到陈佑身前。

    陈佑抬头看着她,只见明眸闪烁,似有万千意。

    “瓜田李下,我也曾想过。”

    卢云华俯身,若有若无的香气钻入陈佑鼻中。

    这一瞬间,陈佑屏息凝神,看着卢云华精致的面孔,有些不忍破坏此情此景。

    然而,就在下一瞬,卢云华直起身子,转身走到栏杆边,坚定的声音飘到陈佑耳中:“只可惜,云华终究不是那等小女儿,也希望少保是真正的大豪杰。”

    陈佑长出一口气,随即发自内心地笑了出来。

    这样的卢云华,才是他所欣赏的啊!

    只是他刚站起来,又听得卢云华出声询问:“说来家姊、家兄十分疑惑,为何少保要支持王朴、马青?”

    陈佑笑容一滞,这变化得也太快了点吧?

    心中苦笑,嘴却是不停,立刻解释:“以二娘子的聪慧,应该不难理解。在太后看来,卢家人充斥内外才是安稳,岂不知对我等外臣来说,改朝换代就在不远?”

    对于卢家人来说,这话不好听,就差指着他们鼻子骂乱臣贼子了。

    可卢云华脸色却没有丝毫变化,她能理解。她也想要掌握权力,可惜限于身份,她必须借助身为太后的大姊卢金婵才能操纵朝政。如果父兄篡位,别说她了,就是卢金婵都会失去权力。

    陈佑等了等,见没回应,心中权衡后继续开口:“想来二娘子和太后都知道,天下需要稳定,对外辽国一时不敢入侵,岭南也不足为虑。对内则是不能出现强藩权臣,朝中制衡必不可少。”

    卢云华转过身来,黛眉轻蹙,红唇微启:“可我看两府相公们似乎不想要家姊插手政事啊。”

    陈佑要是坐到王朴的位置,也一样不希望后宫干政,不过这种话可不能说出来:“毕竟是顾命老臣,官家年幼,当然不想后宫干政。这乃底线,几位相公等闲不会放弃。不然温仁福也不会没有坚持到底了。”

    感谢渝州都督薄亲王的打赏


………………………………

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

    “你有办法。”卢云华语气坚定。

    “是的,我有办法。”

    陈佑轻描淡写地回应,他同卢云华对视一阵才缓缓开口:“我同王平章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我需要宫中的支持。”

    “温仁福也需要。”卢云华眸光闪动,“若不是王文伯、马无染他们阻拦,二哥早就成了参政。”

    “我同他们的想法不一样。”陈佑再次重复,“至于温仁福,他上次临阵收手你该不会忘了吧?而且这一个月来,他借着太后的支持安插了多少人,你就算不知道具体人数,也该知晓大概。”

    卢云华沉默一阵,神态认真地看着陈佑:“我愿意相信你。”

    陈佑笑笑,走到卢云华身边,双手搭在栏杆上,望着远处开口:“二娘子当知道我教过官家一段时间。”

    “嗯。”

    “官家虽然年幼,却也有自己的想法,若是硬要他做某事,定会激起反抗之心。”陈佑语气之中不带丝毫情感,“不过他毕竟年幼,难以考虑周全不说,还容易被旁人诱导。”

    简单点就是吃软不吃硬。

    卢云华若有所思,随后笑道:“少保若是想叫奴在宫中帮衬些,不必专门叫奴出来,遣人递个话就好了。”

    “也不仅仅是这事。”

    陈佑蓦然转身看着卢云华,久久不语。

    直看得卢云华面颊泛红移开目光才开口:“二娘子你且注意些,冷不防就有人想要铤而走险搏个富贵。”

    “嗯。”

    卢云华看着远处回应,声如蚊呐,她这一扭头,倒是没注意到陈佑狡黠的神情。

    过了一阵,待卢云华冷静下来,陈佑又道:“说来这人多,矛盾才会多,人少的话反而容易达成一致。如果相位出缺,我是不适合说,二娘子一定要提醒太后和官家早些补上。”

    陈佑深信这一场谈话一定会起到他所期望的效果,因为他想要达成的目的,正是卢家姐妹应该做的事情。他定下的目标,只不过是为两人提供了一个可供操作的对象罢了。

    正如陈佑所料,没过几天,赵德昭下诏要增加一位参知政事,太后没有出声,政事堂也没反对。

    不出意外的话,太后对新参政的要求只有一个:不是同王朴或者马青站在一边的。

    如果李由陈佑亲自提名的话,通过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陈佑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发现,这一次的参知政事的推举,可以加大以王朴和太后的矛盾。

    这样一来,他就没办法保证李一定能成为参政。

    无需过多权衡,陈佑的选择是看李运气如何。

    政事堂中,李快速穿过走廊来到王朴书厅外,站在打开的门外朗声道:“王相公,兵部李请见!”

    “进来。”

    李迈步入门,走进内间,立刻叉手行礼:“参见相公。”

    王朴抬头,没有吩咐仆役送上茶水,而是道:“门关上。”

    李转身关门,回头后得王朴示意坐下。

    放下手中毛笔,王朴神情严肃:“今日两府议事谈及参知政事,我欲推举你,可惜温美才一再反对。”

    听到他这话,李呼吸停滞了。

    他原本以为陈佑的谋划失败后,他一时半会不可能再得到入政事堂的机会,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得了王朴的看重。

    心思急转,他回过神来立刻姿态真诚地回应:“得蒙相公看重,实在是诚惶诚恐,甘为相公效犬马之劳!”

    “嗯。”王朴点点头,“只要你忠心为国,某便宽心。”

    顿了顿,不等李表忠心,王朴继续道:“温美才不算什么,只是宫中对我有所不满,牵连了你。”

    李闻言,若有所思。

    “参政一职一时半会定不下来,还有的吵。你这边不要闲着,治安寺警员选阅最好能在薛广德抵京之前完成,我好为你请功。”

    “是!”李连忙应下。

    王朴略一沉吟,提出建议:“除了这件事,你看看工部还有没有其它事项,做出些功劳来,我在官家面前说话也能硬气点。”

    “相公放心!”

    “行。”王朴点头,“你去罢。”

    当天散衙之后,李寻到韩熙载,简单说了下今天去见了王相公,得到相公看重被推举为参知政事云云。

    除此之外再无多余的话,干脆利落地告辞离开。

    这是在表态,不是对陈佑表忠心,而是说要转向王朴。

    他这还算厚道,没有试图瞒着陈佑以得到支持增加当上参政的成功率。

    陈佑得到韩熙载的回报,没有丝毫不悦。

    毕竟,是他先动念要放弃李的,即便李不知道这件事,不代表就没发生过,好聚好散就是。

    这就是现实,盟友、下属、敌人,全都可以相互转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不过既然李不是他这边的人,他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他没有掺和进参政的推举,而是提出可以任命宁强担任治安寺卿。

    之前已经说过,治安寺卿的任命不从政事堂走,而是官家直接下中旨。

    也就是说,政事堂和枢密院都只能提意见,至于听不听,那就是官家的事情了。不像那些从政事堂过的诏令,必须要宰相附署才有效力,这就给了宰相同官家争斗的底气。

    陈佑不知道宁强是不是王朴最中意的选择,可是只要王朴不赞同他的提议,他就会支持温仁福提名的参知政事人选。

    陈佑的奏疏是通过政事堂递到君前的,而且通过一些安排,让王朴看到这份奏疏,给了王朴思考权衡的时间。

    治安寺卿和参知政事,二选一。

    在之后的两府议事过程中,说到治安寺卿的人选,陈佑提议选择宁强,王朴也附和。

    没有人反对。

    赵德昭伐宋时见过宁强,因当时年纪尚小而对其印象有些模糊。不过看了汪弘洋整理出来的生平小结,同模糊的记忆一比照,对宁强的好感直线上升。

    见无人反对,立刻就命令拟旨。

    此时过后,又讨论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法司改革,但凡涉及官职和机构的,都是吵吵嚷嚷少有定论。

    如此,半个时辰之后终于到了本次议事的重头戏:推举参知政事。


………………………………

第五百七十三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八)

    经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沟通,拿到这一次两府议事上的推举名单只有两人,一位是兵部尚书李榖,另一位是河南尹胡承约。

    李榖自不必说,是王朴推举的。

    而胡承约却是得到了温仁福提名。

    温仁福提他,或许是考虑到他也算是潜邸旧人,又或许是想到他和宋敏贞、陈佑关系不错。不过这些只能说是加分项,真正让温仁福推举他的,一定是他答应了温仁福某些条件。

    陈佑不知道他们私下里交换了什么样的条件,而且胡承约之前没有来同他沟通一下。

    听着两派人马言语交锋,陈佑暗自思量他该如何自处。

    因为宁强的事情,陈佑不能反对李榖的提名,那就只剩下两不相帮以及反胡助李两种选择。

    正考虑着,已经有了些经验的赵德昭突然点名:“少保如何看?”

    陈佑收敛思绪,直接开口:“回禀官家,臣以为,李榖、胡承约皆可担当重任。”

    他这话出口,温仁福嘴角上扬。

    陈佑下一句是:“不过官家增设参知政事不仅仅是为了提拔有能力者,更是想要政令通畅,臣以为,选择何人担任参知政事,当以此为基准。”

    赵德昭闻言点头,虽然陈佑没说具体人选,但他感觉陈佑说得很有道理。

    其实换句话,陈佑的话虽然有道理,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议事之前,母亲卢金婵嘱咐他不要让王朴得逞,可眼下支持温仁福只有李继勋,这叫他十分犹豫。

    他可是记的清清楚楚,当年在庐州时,陈佑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宋副枢怎么看?”

    无奈之下,赵德昭又提问宋敏贞。

    在赵德昭看来,宋敏贞同胡承约关系好,应该会支持胡承约。

    不出所料,之前一直没开口的宋敏贞听到问话,没有太多犹豫直接就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回禀官家,臣以为河南尹胡承约更为适合。”

    说着,他瞅了一眼马青,继续道:“李榖只是兵部尚书,全国军事有枢密院负责,没有必要让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况且。”

    他顿了顿,面色平静地缓缓说道:“若真要兵部尚书参与兵事,不若叫其同知枢密院事。”

    “臣附议。”

    马青干脆地开口,说完之后重又低首垂目不言不语。谁也不知道他赞同的是胡承约参知政事,还是让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见马青和宋敏贞都支持胡承约,赵德昭立刻道:“既然如……”

    “启禀官家!”

    偏偏就在赵德昭说话的一瞬间,赵普站起来高声呼唤。

    赵德昭被打断之后有一瞬间的慌乱,而赵普此时也有些茫然失措。

    好在赵德昭反应过来赵普有话要说后,甚至没有考虑他会说什么,直接就下意识地开口:“赵参政有什么建议?”

    陈佑看向赵普,宋敏贞或许考虑到往日情分,但马青之所以支持胡承约,实际上要想让温仁福在政事堂能抵挡住王朴的压力。

    以赵普的老辣,不至于想不到这一点。

    他会怎么说,陈佑很好奇。

    听到问话,赵普冷静下来,沉稳开口:“启禀官家,臣以为宋副枢所言有误。枢密院是枢密院,兵部是兵部,若真如副枢所言,索性把兵部并入枢密院算了!再者言,军国大事,不仅仅是枢密院是事情,也离不开政事堂的支持。让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正好可以沟通两府,岂不比河南尹重要得多?”

    陈佑目露异色,他一时间想不清楚赵普这番表态的用意。

    “臣附议!”

    这次是窦少华,政事堂的分工中,王朴把这次三司和户部改革交给他负责,让他不再是一个空头宰相。他自然投桃报李支持王朴,更别说赵普这番话对增加政事堂权力有好处。

    紧接着,王朴也开口了:“臣附议。”

    大家都表态了,焦继勋来回看看,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最终和陈佑一般闭口不言。

    双方支持者差不多,赵德昭依然犹豫,不知该作何决断。

    就在殿内僵住的时候,王朴再次开口:“此事任由官家决断,臣等伏惟圣裁。”

    他话音落下,其余等人尽皆道:“臣等伏惟圣裁。”

    不得不说,王朴这一句话,就叫赵德昭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