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说,王朴这一句话,就叫赵德昭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

    小孩子嘛,总是对那些认可他的人比较有认同感和亲近感。

    “既然王相公这么说了,那就任命胡承约为参知政事吧。”

    赵德昭话音落下,诸人一同领旨。

    陈佑这时候突然反应过来,王朴突然放弃争夺,除了在赵德昭面前退让,也是给他陈佑上眼药啊!

    原本东宫旧属陈佑权势最大,所以他才能顺利成为领头人。现在胡承约参知政事,再有温仁福的支持,也够资格在东宫拉起山头了。

    河南府衙,胡承约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他知道今天的两府议事极有可能会定下参知政事人选,心里躁动不安,难以耐着心思处理政务,只能坐在这里等待。

    也不知过了多久,亲信书史突然快步进门:“使君!成功了!”

    胡承约陡然睁开眼,盯着兴奋的书史,待听到“温相公遣人来说,诏令使君参知政事”时,他松了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随即脸上挤出笑容:“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忙吧。”

    见他如此,书史也平静下来,恭敬退去。

    胡承约靠在椅子上,呆了许久,然后长出一口气,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笑容。

    接下来,要先去找宋敏贞,然后再去寻陈佑。

    他还只是个参政,不想同陈佑他们闹得太僵。

    一家欢喜一家愁,李榖早于胡承约得知消息。先后两次有希望,又两次都希望破灭,李榖这时候真的有些灰心丧气。

    只是他不好说什么,听到王朴召见,还得打起精神过去。

    见面,行礼,坐下,李榖强笑道:“不知相公寻榖来是为何事?”

    “想必惟珍已经知道两府议事的结果。”王朴淡漠开口,语气没有丝毫起伏。

    “嗯,榖已经知道了。”李榖点头。ntent

    欺世盗国


………………………………

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

    “你不要多想,只要立身正,有我在,没人能把你怎么的。”王朴话语之间自有一股气势,“宁强回京还有一段时间,我会把其他官员任命拖到他回京就任之后,你尽快抓牢治安寺底层吏员。”

    “喏。”李应了一声,总算是打起一些精神来。

    送走李,王朴坐在椅子上思忖一阵,遣人去请赵普。

    事情还得落在吏部头上。

    随着薛崇、宁强先后入京,政局逐渐平稳下来。

    中秋之后,治安寺各级官员配备齐整,这个全新的部门正式成立。不过下属吏员需要通过吏部调动,一干警员也得等待兵部操练结束,治安寺成立之后的首要大事是在治安寺卿宁强的带领下订立治安寺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这件事情上,王朴强势介入,任何一项制度都得送到他这边来审核,只有得到他的批准才能在治安寺施行。

    治安寺属于法司改革的一部分,另外两个部门,刑部变动不大,大理寺改变较多。

    这次法司改革,京中各司的本部门内执法、审判的权力受限,但凡涉及违法,都必须移交给大理寺审讯判决。

    外地府军州依然由法曹审判,不过除了死刑照例上报刑部复核外,日常案件也得通报给巡视当地的大理评事。也就是担心地方上有反抗心理,不然的话中枢这些人甚至有把法曹从地方剥离出来交给各地大理评事直接负责的想法。

    任何变革都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这种行政体系的改变,职能的划分移交、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公文往来的制度等等,不是几百个字能说清的,此处就不细谈。

    除了法司,另一个重点关注的就是三司和户部。

    在窦少华的主持下,三司成为过去式,它只留下收税的功能,更名为税务监。第一任税务监就是黄世俊,原先担任三四判官的庞中和转入税务监权守少监。

    三司户部并入尚书户部,同时尚书户部和三司的库房全部划入太府寺,税务监收上来的税银钱粮日后也会在登记造册后转到太府国库。

    在这次改革中,尚书户部和太府寺的职责划分可以粗略的类比成会计和出纳。

    当然,现在名字改了,职责也重新划分了,可后续各项事宜至少要三个月才能理清楚。那时候正好过了年,新年新气象新开始,也是个好兆头。

    入冬之后,有人提出应该早些时候确定新的年号,以方便太史局编写来年历书。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最好是维持先帝年号,以示官家继承先帝遗志的决心。

    改年号和不改年号各有一批人支持,就在两派人争吵不休即将演变成一场朝争的时候,王朴召集两府相公会面,把陈佑在书院里讲过的“矛盾论”拿出来讲了一遍。

    没有官家和太后看着,包括陈佑在内,几个宰相说话都能放开,守在门外的护卫时不时的能听到议事厅内传出拍桌子怒斥的声音。

    最后出门的时候,几个人脸上全都没有笑容,不过第二天关于年号的争论就消失了,只有几个没眼色的还在跳,然后被寻了个由头发配出去。

    大约十一月份,各地发解名单陆续送抵洛阳,官家昭告天下:明年依旧延续建隆年号,为建隆三年。

    再就是厚赐福王和宁王,以及先帝留下几名子女。

    这是在重申将要延续先帝之志,以稳定人心。

    十一月中,各地朝集使先后抵达洛阳,当朝几位相公府上访客络绎不。有希望能换一个好地方的,有想要更进一步的,也有期盼能留在原地不要挪窝的最后一个多是方镇。

    不论如何,这样的热闹叫大家安心许多。

    当大家都希望维持现状并在当前环境下腾挪伸展的时候,就代表着江山稳固。

    江山稳固了,王朴当日所提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一个次要矛盾。对这些宰相们来说,互相之间权力的争夺成了主要矛盾。

    过完年节,洛阳城内充斥着参加春闱的考生。

    今年科举定在二月初六,主考官是吏部侍郎刘熙古。

    本次科举设立科目多达二十个,包括进士、明经、明法、明算、学究等。不过报名最多的还是进士科,报考人数超过总人数的八成。就连陈佑的书院里面,大多数通过秋解的学生也都选择了进士科。

    因此,设立的六名副考官其中四位负责进士科,其余两位共同负责其余诸科。当然了,批改试卷还得七人一齐来,这里的负责只是维持考场纪律,毕竟不论哪一科,都是同一时间在同一处考试。

    上元节之后,在陈佑的建议下,考官及阅卷官被封锁在考场之中,专心出题。

    策论和诗词还好,有个大概的题目就行。但是向明经、明法等科,都有一百多道题目,而三礼、九经之类的专项科目,更是超过三百道。

    出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反而是批改的时候要稍微轻松些。

    考官们进考场没多久,陈佑召来治安寺卿宁强。

    这些年来,陈佑同宁强见了三次面。

    第一次见面时,陈佑主政锦官府,宁强则是突出重围的县尉。等第二次再见,陈佑率军南下灭国,宁强手握江水水军。

    到了这一次,陈佑已经是枢密副使,而宁强也成为中枢诸卿之一。

    宁强入京的这段时间,陈佑同他谈了好几次,主要是说如何用治安寺为百姓多做事。

    这么些年来,宁强一直未忘初心,这也是陈佑敢把他放在治安寺卿位置上的主要原因。

    只可惜王朴毕竟对治安寺十分重视,哪怕最后被陈佑掺和一脚丢了卿的位置,凭他的布置愣是把宁强这个寺卿限制得死死的。

    也就是宁强了,当年面对数千叛军都能带着几十个人杀出重围转战千里,如今只不过是几个下属的抵制,根本不会让他有挫败感。

    在陈佑面前坐下,宁强不等陈佑开口便问道:“不知少保寻强来是为何事?”

    “为了科举。”

    陈佑笑道:“此事应该也能帮行仁你在治安寺打开局面。”


………………………………

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二)

    宁强做出恭听的姿态:“少保请讲。”

    “刘义淳现在在贡院拟试题,负责守卫的是殿前司。”

    陈佑稍稍停顿,接着道:“我不相信殿前司。”

    宁强听了,目光一凝,神情严肃地问道:“少保可是知道些什么?”

    这一问,压迫力十足。

    可惜在陈佑看来仿若微风拂面,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他不急不缓地开口:“只是担心而已。这次科举各科录取总人数加起来要超过三百人。以前只有十几人、几十人的时候尚且有人徇私舞弊,更何况如今三百多人?”【1】

    同宁强对视一眼,他继续道:“我担心有人会泄题,否则也不会奏请叫考官居于贡院不出了。”

    宁强看着陈佑,熟视良久,陈佑脸色没有丝毫不同,宁强这才收回目光缓缓道:“不知少保教强如何做。”

    “我会提议叫治安寺负责外围护卫。”陈佑语气不变,“你到时候仔细核查往来之人,莫要叫只言片语被带出去就好。”

    “明白了。”宁强点头。

    话到尽处,陈佑突然笑起来:“行仁你可要看好治安寺,别到时候事情出在治安寺,那你我可就说不清了。”

    宁强眸子微缩,神情坚定道:“少保放心便是,有我在,治安寺不会出问题。”

    “我自是相信你的。”陈佑摆出送客的姿态,最后又补充一句,“抓到人尽往大理寺送就好,后面的事情你不必插手。”

    宁强明白,这其实是对他的保护,不希望他掺和进朝争之中。他没有多说什么,起身朝陈佑恭敬一礼,退出书厅。

    陈佑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干坐一阵后唤来书史:“去政事堂问问文伯相公有没有空闲,我未初去见文伯相公。”

    韩熙载家中,一场宴会正在举办。

    这次宴会的主角是礼部侍郎、太子宾客司徒诩。

    司徒诩目前以侍郎职知部事,同尚书没两样,若是运道来了,直接入政事堂也不是不行。只可惜这个运道它就是不来,年前两次推举参知政事,偏偏没有一个人想到同为东宫老臣的司徒诩,今年已经六十五的司徒诩渐渐起了致仕的念头。

    因司徒诩患有足疾,忌口甚多,韩家这场宴会也是较为寡淡,不过舞乐倒是足以飨宾主之乐。

    待舞停乐息,杯盏撤下,宾主二人一人端了一杯消食汤在手中。

    等了等,韩熙载率先开口:“想宾客也曾在潜邸辅佐官家,眼看着陈副枢、胡参政入两府,接下来怎么也该到宾客了吧?”

    司徒诩眼珠子一转,呵呵笑道:“入不入两府,那得看宫里怎么说。我呢,忠心王事就好,没想那么多。”

    韩熙载亦笑:“宾客此言真乃诚臣!只是我听说以后科举要交给礼部主持,而且选官之试从这次科举开始便会取消,礼部职责加重,宾客可不能只是一个侍郎。”

    听他这话,司徒诩神情一滞,看向韩熙载的目光带着一丝惊诧,脸上的表情显现出他内心的惊疑不定。

    他从韩熙载脸上没有看出开玩笑的痕迹,明白这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但是他一个六部尚书一般的人物都不知道,为何韩熙载这个没有任何职事的闲人能晓得?

    只是稍一思忖,司徒诩禁不住压低声音开口询问:“韩大夫是从何处得知的?”

    韩熙载没有隐瞒,直接笑道:“正是陈副枢那边。相公有意叫宾客多担些事情。”

    “政事堂还是枢密院?”

    致仕的想法被司徒诩抛到一边,他有些急切地探身询问。

    只是韩熙载的回答叫他失望:“一时半会怕是没可能,不过宾客做一任大宗伯倒是可以。”

    “礼部尚书啊。”

    语气中的失望完全不掩饰。

    司徒诩叹了口气,苦笑道:“我也不瞒大夫,我这一年来深受足迹之苦,有意乞骸骨回乡专心侍奉释迦,以求安宁。”

    “啊,竟是如此!”

    韩熙载语气中满是诧异和失望。

    感慨一声,他不死心地问道:“宾客不再考虑考虑了?”

    司徒诩摇头:“也是时候给后学们让位置了。”

    说完这话,他稍稍犹豫,又看向韩熙载道:“说起来我要乞骸骨的事情还没跟其他人说过,若是陈相公早做安排,我可以推迟一段时间上疏。”

    “这样。”

    韩熙载长出一口气,说不上心中是何感想:“我会把话带给相公,不论结果如何,都会给宾客一个回复。”

    司徒诩点头。

    他是突然想到可以用他即将致仕的消息来换子孙前途,成了是意外之喜,不成也无所谓。

    隔日,收到消息的陈佑翻了翻自家夹袋里的人才,仔细权衡之后写了一封手书送给卢仲彦。

    不多时,这份手书就出现在卢云华的案头。

    兄妹二人隔案而坐,卢云华青葱玉指点着摆在案上的纸张,一声轻叹:“其实叫二哥坐这位置是最好的,只可惜两府相公们必定不会同意。”

    卢仲彦冷笑一声:“他们也就这点心眼了!”

    讥讽一声,他看着自家妹子,十分认真地说道:“有合适的人就争一争吧,有陈将明帮衬,应该能成。实在不行,我就出京去,不能去大人那里,去西北或者南边都行。总好过留在京城受窝囊气!”

    “也行,有大哥在,等闲不会出什么事情。”卢云华点头,“我会写信问问大人有没有什么人值得推举。”

    “那我就去同陈将明说了啊?”

    “等等!”卢云华急忙出声。

    只是话音落下之后,她愣了愣,随即点头:“没事了,二哥去吧。”

    见她如此,卢仲彦神情复杂,最终叹道:“你这样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也别把自己闷在家中,你两个嫂子都闲着,没事的时候多同她们出门转转散散心。”

    说完,也不等卢云华回答,直接起身离开。

    治安寺内,使者将政事堂和枢密院符令送到后便兀自离去。

    宁强仔细查看符令后,便着人召集治安寺诸官吏议事。

    治安寺有文武两班人马,一者处理日常庶务,一者统率警员。

    不多时,两班官吏二十余人先后抵达议事厅。


………………………………

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

    宁强坐在北边上首,他的左手边是庶务官,右手边是警务官。

    在座的都有官身,也因此,济济一堂,没有一个是宁强的心腹。

    无论王朴之前是不是属意于宁强,被陈佑胁迫着交出治安寺卿的位置后,王朴都不可能对宁强有太多正面期望。

    因此,治安寺在京中诸司中,是罕有的所有官吏都配备齐整的一个部门。

    不论是少卿、丞,还是警监、警督,全都是王朴一手安排的。

    坐下之后,几人互相之间交换个眼神,然后一齐看向宁强,等着这个治安寺卿说话。

    宁强神色不变地举起符令:“东西两府刚来了命令,由治安寺协助殿前司负责本次科举护卫。”

    堂内众人没有一个露出惊诧的表情,他们同宁强一样,早在命令下达之前就听说了这件事。

    冷场。

    又是冷场。

    宁强上任以来已经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这样的冷场了。

    不过无所谓,有陈佑的帮助,他总不至于在治安寺一个人都支使不了。

    陈佑是没办法插手治安寺官员任免,可治安寺庶务警务加一块两千多人,需要的底层小吏可不少。正是有一些听命的小吏在,宁强才能腾挪开来。

    然而正如陈佑常说的,只要能做好安排下去的事情,无所谓做事的人是不是自己的心腹。

    这句话在治安寺也同样适用,宁强面容平静语气平缓地安排着:“贡院在河南县境内,赵少卿去同河南知县商量一下,贡院四周的坊都交给治安寺负责。”

    “好。”治安寺少卿赵成栋点头应下,便再也没有其它话语。

    宁强没有在意,继续道:“有了两府符令,咱们先不必管其它,所有精力都放到这次科举上来,具体怎么护卫,郭少卿同陈、李两位警监商议着来。”

    “行。”

    郭、陈、李三人亦是惜字如金。

    宁强顿了顿,加重声音道:“两府教治安寺做这事,是为了防止科举试题泄露,希望各位回去之后好生交待,教底下人莫要自误。”

    说是交待底下,实际上却是说给在座的这些人听的,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听进去。

    贡院之中,刘熙古在几个大厅中转了一圈,重又回到自己的小书房。

    这是身为主考官的小小福利。

    这次科举把考官和阅卷官们都聚集到一起出题,那么多科目不可能都在一个地方,不然讨论起来会互相干扰。

    不过贡院里面的会客厅毕竟有限,像进士这样的大科自然独占一个厅,其余的只能是几个科目共用一个厅,中间临时筑起木板隔开。

    至于主考副主考,他们可以各自占据一个小房间作为书房,平时所要做的就是审核阅卷官们送上来的备选试题。

    过不多时,明算科的阅卷官吴舜臣手里拿着一叠手稿走了进来。

    “刘侍郎,这是今天上午的题目和解答过程。”

    “原来是吴教授,我先看看,你坐一会。”

    刘熙古接过手稿翻看起来,吴舜臣自顾自地坐到椅子上。

    方才刘熙古称呼“吴教授”,因为吴舜臣是书院算学院的教授。

    虽然吴舜臣已经快四十了,可他在书院教了几年书之后对官场的向往更甚,尤其是眼下看起来天下太平,文官的地位也开始上升。于是,当得知本次科举需要算学院派人协助明算科出题审题后,他主动报名了,希望能借此机会进入官场。

    本次明算试题准备按照《九章算术》的内容分为九个部分,吴舜臣拿过来的只是第一部分,包含面积长度计算、分数的加减乘除等,不算太难。

    不过既然是书院的教授来出题,显然不可能简单地让考生直接计算,必然会弯弯绕绕好几层。

    刘熙古要审核的就是题目的表述有误错漏歧义,按照出题者给出来的过程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毕竟题目的风格都是这种:

    今有环田,中周九十二步,外周一百二十二步,径五步,问为田几何?

    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贱斤率之,问各几何?

    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

    今有均输粟,甲县一万户,行道八日;乙县九千五百户,行道十日;丙县一万二千三百五十户,行道十三日;丁县一万二千二百户,行道二十日,各到输所。凡四县赋当输二十五万斛,用车一万乘。欲以道里远近、户数多少衰出之,问粟、车各几何?

    因书院的简化数字还未能推行天下,科举中也无法使用简化数字,字这么多,为了防止数字出错,还必须使用大写的“壹、贰、叁”,但凡有一二疏漏,少一个或者多一个字,整个题就不一样了。

    好一会儿,刘熙古终于看完了,他没有犹豫,提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圈:“先留着做预备,送给两位副主考看看。”

    “好,在下这就安排人去誊抄几份。”

    答应着重新拿过手稿,吴舜臣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离开,也没有坐回到椅子上,而是压着嗓子开口:“说起来,昨天进士科的书厅耗费的墨块有些多。”

    昨天正好是几个主考批了一部分可以留作进士科预备的题目。

    “哦。”刘熙古表现得毫不在意,“估计是讨论得比较激烈吧。行了,吴教授先去忙吧。”

    “是,那在下先告退了。”吴舜臣脸上浮现出无奈的表情,躬身一礼后退出书房。

    当房间内只有刘熙古一人时,他禁不住握紧拳头猛然抬起。

    就在他要砸下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深吸了一口气,顿在空中的拳头被收回。

    他烦躁地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科举舞弊是常有的事情,来贡院之前陈佑也跟他说过,更提醒他不要在贡院里闹起来。

    当时陈佑说会尽力让这次科举公平公正。

    刘熙古想到这里,叹了口气,喃喃出声:“只能希望少保可以做到了。”

    被刘熙古寄予厚望的陈佑这时候正坐在英华殿中,同闻名已久的尚书省右司郎中、观文殿学士杨子任交谈。


………………………………

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

    此时两人讨论的乃是治安寺。

    杨子任质疑组建治安寺的意义,他认为就目前治安寺的职能来说,卫尉完全可以胜任,没必要把卫尉寺当成一个空壳子摆在那里,反而单独成立一个治安寺。

    陈佑无奈,只得解释日后要命令各地成立治安曹,然后以治安寺统率各地治安曹,以分割地方权力。

    杨子任有备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