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欺世盗国-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毕竟相隔了九百多年,现在的夷州、纳州、大播州、小播州都属于羁縻州,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情况都比不上解放战争时期。

    最重要的是,沈国的军队,纪律和意志都比不上红色思想指导下的中原野战军,想要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迂回作战,实在是太不切实际了。

    不过好在沈国的目的是为了进占蜀地,而当初中原野战军主要是为了解放云贵,防止川湘之敌南逃。

    故而可以自叙州、辰州出发,翻山越岭夺取黔州,紧接着沿着涪陵江顺流而下夺取涪州,然后沿江水西进攻占渝州。

    渝州位于嘉陵江和江水的交汇处,无论是先攻巴蜀大地那一片,都可溯流而上,甚是快捷。

    只不过之前翻山越岭赶到黔州,沈军的战斗力还剩多少很难说。但对沈国来说,能趁机得了黔、涪、渝三州,对接下来攻略巴蜀是很有利的。

    还有一点,周军过了瞿塘关,如果不想自北边翻山,就必须沿着江水溯流而上。而沿江而上,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涪州、渝州。

    这也就意味着,一国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就必然阻止了另一国战略目标的完成。哪怕他们此前都不知道对方的打算。

    几天之后,沈国衡州节度使卢子龙受命前往辰州,整军攻略黔、渝。

    与此同时,陈佑跟在汴京驿使后面前后脚抵达江陵。

    不过周国可不仅仅是要从夔州一处突破,枢密副使史肇庆自汴京紧急赶往京兆府,统帅京兆、金、凤、成、阶一府四州军事,欲从汉中入川。

    虽有天险,但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蜀国内乱的情况下,或许能让汉中不战而降、剑门不攻自破也说不准。

    当然,以上都是往好处预测,也没准周军会被死死拦在汉中,战阵之事瞬息万变,不到最后时刻,谁都说不准。

    总之,随着江陵水军整训完成,攻蜀之战正式开始。

    周景瑞三年八月十三日甲午,周荆南大都督、秦王赵元昌以水军都指挥使曹新荣为前锋,自巴东县出发,溯江而上进逼巫山县。
………………………………

第八十五章 瞿塘雄关伫江头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浩荡船队沿江西去。

    江陵水军都指挥使曹新荣已经攻下巫山县,现在顿兵于瞿塘关前的大溪乡。

    劝降使者已经派出,只等着结果了。

    如果瞿塘关守将不降,就必须自陆路进攻瞿塘关。

    此时陈佑所在的船队,正要前往巫山县。

    与他一同的还有赵元昌、李继勋以及参与本次攻蜀的几个军。

    加上水军和辅兵、民夫,此次江陵地区的周军共有十三万人入蜀,对外称三十万大军。

    就这,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后勤压力。如果不是有船运粮,要维持战兵人数就必须增加辅兵和民夫的数量,要维持总人数就必须减少战兵比例。

    在这崎岖山路里运粮,从江陵运十车粮食到奉节,能剩下五车都要谢天谢地了!

    好在可以通过水路运输,一船一船比陆地上用车快多了。

    临近中午,船队抵达巫山县。

    陈佑跟随在赵元昌身后走下甲板,等下参与到这次攻蜀之战的军政要人们会在县衙议事。

    除了江陵水军和清化军、安远军在大溪乡外,其余十一个军的都指挥使加上奉圣军节度副使李继勋、荆南人都督府众人皆集中在县衙正堂。

    七州团练乡兵和五个自京中带来的军留给马青用来防御沈国可能的进攻,跟随赵元昌的除了京中带来的十个军之外,还有四个南平降卒加上就地征召的良家子编成的军,其中有一个长阳军乃是番兵。

    巫山县衙正堂内,仆人奉上茶水退下之后此处便安静下来。

    此时陈佑坐在右首,他对面是李继勋,下手是王朴,以下依次是都督府官吏和各军都指挥使。

    好一会儿,赵元昌开口道:“我已让人通知了曹将军,只给瞿塘关半天时间考虑。若是不降,到时就须从陆路绕后进攻瞿塘关。”

    此话一出,一片争先之声。

    也是,一开始的巫山县被先锋的三个军轻易拿下,此时堂中众将都憋着一股气,想抢到攻下瞿塘关的功劳。

    想想看,天下雄关啊!这要是被自己拿下了,那就能吹一辈子!

    待众将吵了一阵,赵元昌才抬手虚压。

    见他如此动作,堂中瞬间安静下来。

    他满意地点点头,扫视一眼,对着一将道:“张将军,这绕后的任务便交给你广节军了,你可能完成?”

    听闻此话,陈佑眸光一闪。

    这广节军张将军,他可还没忘呢!

    入蜀的第一场硬仗就交给广节军,确实是喜欢用。

    嘿,若是广节军不得歇也就罢了,那说明赵元昌虽喜用广节军,但无偏爱之心。若是用过这一次便歇着不再攻坚,陈佑可就要好好算计算计了。

    不论他心中作何想法,听到赵元昌的话之后,身披轻甲的张和兴奋地站起来抱拳道:“都督放心!属下必不辱使命!”

    赵元昌点点头:“既如此,你即刻便出发吧。”

    自巫山县城到瞿塘关直线距离约有五十里,但是别忘了此处多山,弯弯绕绕的路程加一块大概有七八十里。

    急行军也需要半天时间,再加上抵达瞿塘关外还需修整。故而此时出发,大概在就可以展开第一轮进攻。

    当然,如果真要强攻,单靠一个广节军是不够的。

    不过其余部队不需要一齐去,真的打起来再从巫山县出发不迟。

    至于水军,在这次战斗中起不到丝毫作用。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滟滪堆。

    据《水经注》记载:“白帝城西有孤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即没,秋时方出。谚云:滟滪大如象,瞿唐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盖舟人以此为水候也。”

    现在正是秋季,滟滪堆还没到大如象的地步,故而周军可以用船运粮运兵。可这就是极限了,根本不可能利用水军协助作战。

    毕竟此处乃是瞿塘峡啊!除了滟滪堆这个危险之外,河两岸都是山峰峡谷,船队驶进去就是靶子。

    再说了此处守将又不傻,铁锁横江那是基本操作,不先拿下瞿塘关,根本没机会清理江面杂物。

    张和出门之后,赵元昌又转向另一个中年将领:“钱将军,这巫山县城四周还需你清理一遍。”

    这清理,除了翦除残余蜀军,还有就是搜刮豪富的钱粮。

    不管怎么说,先刮一遍大户,不愿意配合的全部都抄家,这样一来,当地就好治理很多。

    那将领也是站起身来拱手应下。

    接下来又安排了一些事情,这些都指挥使便各自散去,安排自己手下军兵的住处去了。

    此时,瞿塘关内,陈佑等人以为早已率军离去的宁江军节度使范重阳也在召集众将议事。

    他张嘴的第一句话就是:“周军招降,诸位都有何看法?”

    一群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才有一个络腮胡的将领粗声道:“大帅,杨大将军把能战之兵都带走了,咱这也守不住啊!”

    有了第一个人开头,其余人等纷纷抱屈道:“是啊大帅!”

    “大帅,如今京中逼反了严节使,这蜀地已经乱了!”

    “是啊,现在宁江军孤悬在外,粮草兵马都被杨大将军带走了,抵挡无益啊!”

    任凭手下将领如何苦口婆心的说着一些理由,问完这个问题的范重阳一直抿着嘴唇神情严肃,就是不发一言。

    好一会儿,厅内渐渐安静下来,能说的话都说遍了,到最后还得看他自己的想法。

    只是有些人心里暗暗下决心,如果范重阳执意不降,恐怕这一场情义,到此就要结束了!

    范重阳对此心知肚明,虽然不知道哪些人作此想法,但他知道绝对会有人这么想。

    扫视一圈厅内众人,他将目光投向之前同样未发一言的宁江军节度判官:“苗判官,你以为此时当如何行事?”

    那苗判官四十来岁,养着一撮山羊胡子。此时听了范重阳的问话,他抚须道:“敢问大帅,我宁江军于此可战至几时?”

    “七八日罢了。”

    “可战七八日。”苗判官点点头,又问道:“未知可以援军?”

    范重阳目光一凝,随即沉声道:“未可知也。”
………………………………

第八十六章 侵略如火战事急

    听到范重阳如此回答,苗判官便抱拳道:“如此,还望大帅怜悯这阖州百姓与帐下军兵。”

    此话一出,堂中众将纷纷抱拳道:“还望大帅怜悯!”

    范重阳见此情景,便知自己这是不降不成了。

    不过得知蜀国乱了之后,似他这等藩镇,本就有所动摇。眼下面临倾覆之祸,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尽忠之心。

    故而他只是稍一犹豫,便抬手道:“你等全是某之弟兄手足,某岂能因自己的私心而陷手足于险境?”

    底下众人,或真或假,皆是露出一副感动的神情。

    却听范重阳道:“如今周军到来,若欲投降,宜早不宜迟,今日你等便随我出城迎接!”

    “但凭大帅吩咐!”一众人干脆应道。

    即便投降,似范重阳这等藩镇,十之**还是自领本军。故而他们这些人还需紧紧团结在范重阳的身边,如此才能保证权位不失。

    八月十四日,后蜀宁江军节度使率众投诚,瞿塘关未战而下。

    于是广节军拼死拼活穿行山岭抵达瞿塘关下时,关城墙头上的大旗已经换成了周国的旗帜。

    周军主帅赵元昌留一军驻守夔州,着武胜军攻略开州,余部迅速溯江而上直扑万州。

    而在京兆府,主帅史肇庆收拢一府四州军兵于京兆、凤州。

    四路齐发,令金州兵自子午谷入汉中、京兆府兵自骆谷入汉中、凤州兵自陈仓道入汉中,自领成、阶二州兵自褒斜道入汉中。

    这样一来只需一路突破,便可势如破竹。

    果不出所料,虽骆谷、褒斜道被阻,然骆子午谷和陈仓道先后突破。

    凤州兵踏入汉中平原之后,也没去管被堵在褒斜道中的史肇庆,而是直扑南郑。试图在汉中蜀军反应过来之前攻破南郑城。

    出子午谷的金州兵则迅速沿汉江而上,突击源州,以期将被驻扎在源州的武定军堵在骆谷中的京兆府兵解救出来。

    只可惜汉中这等要地,蜀帝自然是遣那等忠心的将领驻守。

    不似范重阳那等摇摆不定之人,山南西道节度使和武定军节度使皆是早有准备,刚一得知周军已进入汉中平原,两人立刻收缩兵力。

    南郑、兴道二城互为犄角,且城中兵力没有多大损失。

    若是周军大军围城,则龟缩城中不出。若周军试图分兵入蜀,则出城搦战,威胁入蜀周军后路。对此战术,史肇庆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硬磨,一时间顿兵汉中不得寸进。

    再看向东路,拿下夔州之后,周军并未修整,而是连夜行进。

    当夜,下云安监。

    次日上午,抵达万州州治所在南浦县,同样没有遭到多少抵抗便攻下了南浦县城。

    简单修整之后,传令武胜军拨一营来驻守南浦,下午再次出发,直奔忠州。

    过了忠州便是涪州,然而周军在忠州临江城外被挡住了。

    与此同时,卢子龙终于带着沈军来到黔州。

    刚出山林还未站稳,卢子龙便洒出斥候刺探敌情。

    又安排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才得空坐下歇息。

    卢子龙今年刚刚知天命,虽勤习武艺,但头发也已斑白,只是面容饱满红润,倒看不出来多少老态。

    身为主将,自有那亲兵奉上水囊、干粮。

    只是还不等他啃完干粮,他的谋士、衡州节度判官龚羡便过来了:“大帅,马使君遣人来问,我等下一步如何行事?”

    他口中的马使君,便是此次攻蜀的副帅,柳州刺史马如风。

    卢子龙仰头喝了一口水,看着龚羡笑道:“一切等斥候回报再说。临渊可有甚妙策?”

    龚羡摇头道:“此行计划在出发之前便已定下,如今尚不清楚此乃何处,现如今是何种情形,属下便是想改也无从下手。”

    听闻此话,卢子龙哈哈笑道:“临渊你一介书生,倒比他马柳州还镇定,也不知他羞是不羞!”

    龚羡也不由笑道:“谁让他乃是国舅呢。”

    笑谈一阵,便有那军兵带着一个樵夫模样的男子过来:“大帅,此人自称是那供奉司的。”

    “哦?”卢子龙看向那人,肃容问道:“你可有凭证?”

    那男子叉手一礼道:“将军稍待。”

    说完后,解下身后背着的柴刀,一手拿着刀柄,一手捏着刀身,这么用力一拧,刀、柄分离。他从刀柄中倒出一个纸卷,递给身边的军兵。

    卢子龙接过纸卷仔细查看,确实是供奉司之人,便交由军兵递还给那人:“你可有军情报于我知晓?”

    那人收好纸卷,抱拳道:“将军,某得到消息,周军已至忠州。看旗帜,主帅应是北周荆南大都督。”

    乍然听到这个消息,卢子龙一愣,随即微微探身沉声问道:“消息可靠否?”

    那人犹豫了一下才道:“好叫将军知晓,某虽未亲眼所见,但也问了十多人,应是可靠的。”

    卢子龙点点头:“某已知晓。你且先去歇息。”

    待此人离去,卢子龙看向龚羡:“临渊可有想法?”

    龚羡略一思索,便道:“大帅,如今之计,只有尽快拿下涪陵县城才可。”

    涪陵县城,便是涪州州治所在,城北为江水,城东为涪陵江。沈军得涪陵城,则周军不可溯游而上;周军得涪陵城,则沈军不得入江。

    卢子龙自是知晓,点点头不再说话。

    过不多时,派出去的斥候纷纷回转。

    原来他们此时已经到了黔州境内,西边四十里处就是黔州州治彭水县城,东北则是黔江县。

    此时两县空虚,卢子龙自知时间宝贵,得知自身所在之后不敢耽搁,立刻分兵取黔江、洋水、信宁等县,自领中军直趋彭水。

    同时也派了信使通知身后的马如风。

    现在就看是卢子龙先下涪陵,还是赵元昌先至涪州了。

    说起来,这一场大战的源头是蜀国内乱,如今周、沈已攻入蜀国境内了,那么蜀国君臣在干什么呢?

    说来可笑,此时蜀国各方军兵此时都在蜀都平原上对峙。蜀帝孟昶死守蜀都不出,城外各军亦是心思各异,大战无有,小战不断。
………………………………

第八十七章 蜀中已乱周沈争

    说起来蜀帝孟昶虽然比较喜欢享乐,但是也算是一个有为之君。

    十五岁即位,先是诛杀权臣李仁罕,以高官厚禄安抚住李仁罕的外甥张业。之后借助诛杀李仁罕的余威震慑藩镇,收拢权力。

    之后又慢慢将张业等旧臣除去,乘着后晋被契丹所灭,后汉刚立无法顾及之时夺取凤、成、阶等州,恢复前蜀的疆域。

    而在政治上,治理民生也是一把好手。当然,这可能与蜀国的地理位置有关,但他自己享乐的同时,蜀国平民至少也活得不错。

    据清人吴任臣所编撰的《十国春秋》记载:“昶治蜀有功,国人哭送之,至犍为别去,因号曰蜀王滩。”

    同时,宋太祖颁行天下州县衙门的“戒石铭”所刻的那十六个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也是出自孟昶所写的《官箴》。

    而且还十分重视文教,蜀国在五代十国可以说是文风昌盛之处了。

    当然他也有不少错处,比如好大喜功,比如不能知人善任,再比如贪图美色享乐。好坏掺半,算是一个典型的皇帝吧。

    孟昶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花蕊夫人和春联了,不过这时候他还没宠幸花蕊夫人,亦没有写下那历史上第一幅春联。

    嗯,《官箴》倒是在几年前就写出来了,也不亏。

    说了那么多,这次的叛乱是怎么来的呢?

    却原来是历史改变之后,孟昶没能如历史上一般拿下凤、阶等州,虽有文治,但无武功。

    这时候,张业比起原本历史上更加肆无忌惮,孟昶便无法再忍。

    四月份的时候,荆南生变,孟昶派杨中广率军前往夔州以备战事。

    只是没料到,杨中广离去之后,张业眼见京中无人制衡,僭越甚多。闰七月的望朝会上竟然是醉酒出席,还当堂打起了呼噜。

    年少继位便能掌控大权十数年的孟昶也不是个软脾气,也顾不得自己军中支柱不在京中,最终于今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诛杀张业于宫中。

    他本想复制即位伊始诛杀李仁罕的事迹,杀了张业之后立刻以禁军将军为枢密使,诏令控制蜀都军事。

    只可惜或是张业本人早有不臣之心,或是他的部下想要来一场黄袍加身的戏码。反正得知张业死后,他的几名部下立刻起兵。

    幸好禁军战斗力还可以,硬生生将这些人都挡住了。

    之后武信军节度使严处昭当机立断返回武信军节度所在的遂州,同时广发檄文声讨孟昶沉迷美享乐、诛杀贤良等罪行。

    前面也早已说过,想要掌控权力,想要做下实事,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

    孟昶也是这么做的,各种学校的建立、文化措施的施行,都离不开他对各地藩镇、官员的整治。

    很显然,这么做会让不少官员“深恨之”。

    于是,在没有复土之功的情况下,有了第一个反叛的带头人,顿时不少在孟昶统治时期利益受损的将领们纷纷举起义旗。

    自此,蜀地大乱。

    只是各将领虽一同反蜀,但也都是心思各异。

    有那心怀野心的想取孟昶而代之,也有那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准备捞一把便回军自守。

    再加上蜀都城高池坚,城内粮食更是足够数年之用,一时之间也攻不下蜀都城。

    于是,城外这些人自己就乱了,几次摩擦之后便成了现在这副剑拔弩张的架势。

    虽然安全无虞,但城内的孟昶却开心不起来。

    回援的杨中广顿兵眉州不得近,打了几次虽都处于上风,但仓促之间也不敢这么接近蜀都城。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沈入侵。

    不过这些对现在的陈佑来说都是虚的,是背景板,面前的忠州才是他需要考虑的。

    自周军入蜀之后,一路顺遂无比,夔州、云安监、万州,几乎都是毫不费力的就拿下了。没想到会在忠州被挡下。

    陈佑已经知道这忠州守将名为高讽,乃是忠州刺史。前几日赵元昌遣人招降于他,只是使者被粗暴赶出,言欲为国尽忠、抵抗到底。

    对于这种人,大家固然敬佩,但都十分恼怒,故而当天便安排众军上岸攻城。

    只是临江城乃是临江而筑,而且还正好在一个河湾中,江水成了天然的护城河,帮它挡住了东、南两面,防守压力大大减轻。

    今天已经是周军被挡在临江的第三天了,为了防止在此处时间太久被包抄了后路,赵元昌不得不分兵攻略施州。

    就在陈佑对着地图考虑的时候,赵元昌派人来叫他议事。

    来到中军大帐,只是一句话便让他脸色大变:“沈军已下黔州!”

    这段时间他已经将蜀中地图熟记在心,此时一听便知,沈军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涪陵。只是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原因就在于,从此处到涪陵,必须过江,要么是江水,要么是涪陵江。

    而涪陵左近跨江的桥全都是那种吊桥,只要轻轻挥刀,手起刀落,桥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消息传到这里来需要时间,而沈军可以沿涪陵江顺流而下,不到一天便能抵达涪陵城外。

    但是周军的船队在攻破临江城之前是无法前往涪陵的。而不依靠船队,哪怕现在开始急行军,抵达涪陵也是在两天后了。

    且士卒跑了这么远的距离,肯定还需要休息,否则根本提不起武器来战斗。

    这样一来,两三天就过去了。若是在这两三天内,沈军都没办法控制住各座桥梁,他们哪来的信心敢奔袭蜀地?

    一众人等商议许久,最终决定由一队人马急行军赶往涪陵,尝试一下能否在沈军之前控制住至少一座桥梁。

    同时,安排不需要参与攻城的部队以正常行军速度前行,以为支援。

    至于赵元昌,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进攻临江城上面。

    回到自己的住处,陈佑重新翻出自己绘制的简易地图仔细观察。他觉得,这一次没准是自己能够获得兵权的最佳时机。

    但是,究竟该想个什么法子,才能做到呢?
………………………………

第八十八章 一日之差失涪陵

    只是,不等陈佑想好如何获得单独领兵的权力,事情就有了变化。

    就在李继勋领兵前往涪州的第二天上午,临江城终于被攻陷,后蜀忠州刺史高讽自杀殉国。

    赵元昌立刻命令水军清理江面障碍,以便早点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