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欺世盗国-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中和转头看向陈佑,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现在速度慢,倒是没磨破。”
陈佑哈哈笑道:“多跑跑便好!”
说着,他四处看看,调转马头朝队伍后面走去:“万育且随我来。”
“啊?好!”庞中和答应一声,跟着陈佑一齐向后行去。
很快两人就吊在队尾了,陈佑轻咳一声问道:“我且问你,你可知‘公将如棠,谓之乱政’这句话出自哪里?”
听了陈佑的问题,虽有些奇怪他为什么要问这个,但庞中和还是老老实实的仔细回想。
好一会儿才回答道:“司马”
陈佑连忙道:“叫世兄,公事上称呼官职,私下里咱各自论交。”
他不是第一次这么说,只是以往庞中和叫他司马他也没有特意纠正罢了。
庞中和点点头,继续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两个半句拼在一起的,而非一整句。”
“哦?”陈佑轻轻挑眉,“这作如何解?”
“非是小弟自夸,只是我熟读经典,确实没见过如此一句话。不过倒是可以拼出来。”
说着,他顿了一下,接着道:“这句话应该是出自《春秋左氏传・隐公五年》,首句是‘春,公将如棠观鱼者’,之后是臧僖伯劝谏隐公的话,其中有一句是‘不轨不物,谓之乱政’。如此,正可拼接为公将如棠,谓之乱政。”
听了庞中和如此说,陈佑也是回想起来了,这一篇后来加了标题,就叫《臧僖伯谏观鱼》。
仔细咀嚼一番,他便明白了,冯道要的是这个“鱼”啊!
只是这“鱼”到底是鲜鱼还是渔具呢?
结合他后面补充的要求,陈佑觉得是指的鲜鱼。毕竟哪有一尺长、三斤重的渔具。
只是最后的“当如旭日初升,亦是红日当空”还需好生思量。
这么想着,他看向庞中和,赞道:“万育学问却是扎实,若是那知贡举公平取士,你去考试,必定高中啊!”
却不防这一顿夸让庞中和羞涩不已。
也怪陈佑,庞中和经营糖水铺子的这一个多月,基本上没多少盈利,每次都要被陈佑教训一顿。如此这般,也难怪一次夸奖便让他不好意思了。
只是他还是对自己有着判断的,当下谦逊道:“也非是定能高中,若是明经科也罢,若是进士科,还得考策问,这实乃我之弱项。”
破解了一半的谜题,陈佑也是心情大好,当下笑道:“这就是让你跟在我身边历练的原因了!多看看多想想,必能有所得。对了,你可知‘当如旭日初升,亦是红日当空’又是出自哪?”
庞中和仔细想了想,最终无奈摇头道:“实在是不知,或许是在哪本我没读过的孤本古籍上的吧。”
见他也不知道,陈佑也不勉强,又勉励了几句,便将他打发走,自己一个人慢慢想。
首先肯定不可能是出自孤本古籍,因为这样的话,自己根本不可能猜出其中含义。
再考虑到庞中和作为一个读书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基本上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应该看的书他都看过。然而就这样,还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里,那么,这应该是冯道自己编的。
只是虽有这样的判断,但一时半会还是想不透。
就这么想了几天,眼看到了郢州境内,就快抵达江陵了,陈佑还是没想出来。
当然,即便还没解决第一个问题,陈佑依旧每天向冯道献殷勤。
你要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要拜师冯道,其实最想学的就是冯道是怎么成为政坛不倒翁、中枢常青树的。
这种能力对陈佑这个因为站错队而被边缘化的人来说,实在是有极大的诱惑。
更别说冯道当了这么多年的顶级官员,名望自不必说,门生故旧那肯定不会少。
现在乱世还表现的不明显,也只不过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罢了。但一旦天下平靖,这就是派系,就是山头!
只要自己能混上去,成为这个山头的代言人那是绝对没问题的。甚至通过斗争成为派系的掌控者也不是没可能。
至于说天下何时才能平靖,陈佑表示,若是自己身居高位之后还不能加快大周统一的脚步,那还是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不过,想法虽好,还是得先过了眼前这关。
就在陈佑同谜题做斗争的时候,车队前方迎来了三名骑手。
这骑手乃是身居江陵的王朴派出,专门来找赵元昌的!
………………………………
第八十二章 攻蜀时机在此时
拿到书信展开来看,赵元昌先是蹙眉,之后面带喜色。
书信攥在手中,直接下令就地休整。
陈佑正一边走一边思考,却见车队转向路边空地,不免心生好奇。
四下一望,找到赵元昌的身影之后催马上前。
陈佑还没来到赵元昌跟前,看到他的赵元昌就挥舞着手中的信纸笑道:“将明,好消息!”
听闻此话,陈佑心中一动:他在最后面没看到人,那么就是江陵那边送来的了。
既然是好消息,陈佑也就不着急了,裹挟在大部队中移向路边平地。
停下来之后,陈佑来到冯道车旁,此时赵元昌、冯道二人正站在车下交谈。
见陈佑过来,赵元昌立刻问道:“将明,李将军送来消息说屯驻夔州的蜀军渐退,正可趁虚而入!”
乍听之下,陈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李将军说的是李继勋,但立刻又冒出另一个疑惑:“可知蜀军因何而退?”
没想到听到这个问题,赵元昌脸上的笑容更胜:“据说是武信军叛乱,现下蜀国已乱,此乃天赐良机!”
也难怪赵元昌如此兴奋,自从都江堰修筑完成,这蜀中cd便成了天府之国。蜀地经营好了,这就是帝王之业!
然而,问题在于,蜀地易守难攻。
何为天府?上天建造的房子!
这蜀地便如宅邸一般,适合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就只有两个“门”。一为北方汉中,一为东北夔州。
自汉中入蜀,直驱cd,需得过剑门关;自夔州入蜀,沿江而上,需得过瞿塘关。
然而,剑门天下险、瞿塘天下雄可不是说说而已!
很可惜,如今汉中、夔州都在蜀国手中。前次周攻南平,就是想获得自夔州入蜀的机会。
毕竟进攻汉中得先穿过秦岭,这时候蜀国也有时间来增援汉中、增强剑门守卫。但是瞿塘关只有一道关卡,一旦突袭拿下,就可溯江而上直抵渝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
如果运气好,渝州一鼓而下,便可直逼cd。
如此,蜀地可得。
只是瞿塘关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之前李继勋好不容易将站线稳定在长阳、巴东一带。等蜀军后撤到巫县,周蜀便在巴东、巫县之间对峙。离瞿塘关还有好一段路程。
如今蜀国内乱,夔州空虚,岂不正是攻取瞿塘关的好时机!
只是脑子一转,陈佑便想通了这一茬,当即拱手道:“恭喜大帅!”
赵元昌笑了两声,收敛神色道:“冯相公,将明,此次吾须立刻敢往江陵整军备战,只得先行一步了!”
冯道点头道:“殿下且去便是。”
“嗯。”赵元昌点点头,“马上我安排驿使将此消息送与官家,只待官家敕命抵达便立刻攻取瞿塘。在战事结束之前,为安全起见,只能委屈冯相公待在郢州了。”
未虑胜先虑败,他这是防止攻蜀之时沈国趁机进攻江陵,故而将两人安排在郢州。
说着,他转向陈佑:“将明,自此至郢州城,冯相公和拙荆的安全便交予你了!”
陈佑心中一凛,当即抱拳应道:“大帅放心便是!”
只是他心中还是想着能趁此机会获得掌军的机会,哪怕战场上刀枪无眼他也顾不得了,答应之后立刻诚恳道:“只是大帅,属下亦欲从大帅行于军前!”
听了这话,冯道饶有兴趣地看了陈佑一眼,随即转开目光。
而赵元昌则是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前方卢金婵的车驾,又看了看冯道,见陈佑一脸坚定的神情,好一会儿才道:“既然将明有心,待冯相公和拙荆安顿之后,你来江陵便是。”
可以说,赵元昌现在对陈佑那真的是优容有加。
陈佑也知道赵元昌这是放弃了让他照看冯道和卢金婵的想法,哪怕心中满是算计,此时也有些感激。
只是他已过了那容易头脑发热的年纪了,故而只是深深作揖道:“大帅放心,属下必妥善安排好冯公和王妃的生活起居!”
赵元昌又嘱咐他几句,便去了卢金婵的车驾。
陈佑站在原地看着赵元昌上车之后,抿着嘴唇久久不言。
来到此世这么久,一直在辛苦算计,现在是头一次产生愧疚之情。
“你可是想要沾染行伍?”
陈佑正在反思自己的行为,突然听见冯道问出这么一句话,却是被吓了一跳。
只是转头看见冯道严肃的表情,沉吟一阵,决定如实说出来。故而拱手道:“冯公慧眼。晚辈先前便是武人,如今领的散官也是明威将军,故而心有执念。”
这个理由虽然能说得过去,但也不是很充分。
毕竟主君将家人、师长交由你照看,那是绝对的信任,更别说还能让你远离危险的战阵。这个时候你竟然选择上战场,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而在外人看来,陈佑怎么也不像那种嗜战之人。
只是听了他这话,冯道也没再追问,只是抚须笑道:“这行伍之事,确实容易让人放不下。”
说着,也不管陈佑如何想法,在仆人的帮助下登上马车。
只留下陈佑站在原地,脊背渗出一片汗珠:他还是有些急了。
其实也不怪他,来到此世已有四个多月,但他一直不能安心。
哪怕像丁骁、陈行文这种人,理智上知道他们是可以相信的,也会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办。但无法交心,没有安全感,故而才急着想把一支力量抓在手中。
此心不安,不论到哪里都是过客。
不管陈佑如何想法,赵元昌安抚好卢金婵之后,立刻上奏请攻蜀。
派出驿使快马加鞭将奏章送往汴京,他自己则带着蒋树等十多名秦王快马赶往江陵。
冷兵器时代要发动一场战争,需要有充分的准备。
只是战机转瞬而逝,实在容不得他准备充分,只好趁着诏命下达之前能做一点是一点。尤其是水军,在抵达cd平原之前,水军是运兵运粮和作战的主力。
可惜的是,周国的水军基本上都在淮水流域同宋国对峙。赵元昌可用的,就只有之前投降的南平水军。
………………………………
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
除了整顿水军,还要调度粮草,同时在抽调战兵的同时,还需要调集各地乡兵团练补充给马青,以防沈国趁机攻来。
同时,也不能干忙活。
之前已经说了瞿塘关不好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蜀国坐镇夔州的乃是宁江节度使,不论是蜀帝调集夔州军兵平叛,还是宁江节度使想要在这场内乱中分一杯羹,都得是节度使亲自带兵。
这样一来,主将不在,后方生乱,搞不好能策反瞿塘关守将。
不过说实话,夔州离蜀都不近,也不知后方究竟是乱成什么样了,才会让这么远的宁江军回去。
这些都是赵元昌需要考虑的,他经过郢州城的时候,停留了两个时辰,借助郢州军兵送出十数道文书之后才重新启程赶往江陵。
陈佑等人在赵元昌出发之后便继续上路。
之前停留的地方距郢州治所长寿县尚有八十里路,按照他们的速度,还要走一天半。
蒋树临行之前便将之前安排好的路径都告知了陈佑,陈佑只需要按照之前的计划来就可以了。
如此行到第二天,眼看离长寿县城不过二十多里,陈佑吩咐丁骁快马赶到县城,让郢州知州备好王妃和秦王傅的住处。
就在丁骁离去后不久,卢金婵的一个婢女突然从马车上探身喊道:“陈司马!”
陈佑扭头问道:“清荷小娘子有何事?”
现在这个时候,只要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外人一般都要称呼为“某娘子”、“某小娘子”。此娘子非彼娘子,可不是老婆的意思。
陈佑虽然问的是这个名叫青荷的婢女,但青荷乃是卢金婵的贴身婢女,她的事实际上就是卢金婵的事情。
听到陈佑的问话,青荷却不答,只是一个劲招手道:“司马你近前来!”
陈佑微微皱眉,盯着青荷看了一会儿,直看得她面红耳赤,这才调转马头走到车驾旁:“何事?”
那青荷看了一眼车内,低着头红着脸轻声道:“奴家想要小解。”
虽然说得是她自己,但是右手悄悄地朝车内指了两下。
陈佑自然是懂的,也不怪如此扭捏,之前都是卢金婵直接跟赵元昌说,如今换成了他,自然有些尴尬。
不过陈佑倒是无所谓,五谷轮回之事嘛,谁都要经历。
当下点头答应一声,拨马向前走了几步,出声喊道:“暂且歇息一阵!”
一众应诺之声,队伍转到路旁。
为防卢金婵尴尬,陈佑转到另一边。
说起来冯道出的那道题的后半部分陈佑还没想通,不过他决定进了长寿城之后,直接到鱼市去转一圈,没准能有所收获。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他要尽量给卢金婵留下好印象。
他也是做过领导的,自然知道枕头风的威力。
哪怕不是明着说,只是偶尔提及,特定情形下,枕边人的一两句话就能改变领导对一个人的看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孙皇后之于唐太宗,一次朝服进谏挽救了魏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一次是房玄龄因错被撵回家,也是长孙皇后一句话让唐太宗改变了主意。
估摸着差不多有一刻钟了,陈佑走到车驾旁问那车夫:“王妃可在车内?”
车夫还没回答,就听车内传出一声轻咳,紧接着传出一个清脆的声音:“我在。”
虽然障尘没有掀开,但陈佑还是拱手道:“既如此,我等便出发了。”
“司马做主便是。”
陈佑点点头,走回拴马之处,解开缰绳翻身上马,然后道:“出发!”
过不多时,一行人终于抵达了长寿县城,一群官吏正候在城门外。
丁骁也跟在一旁,见陈佑等人来了,便牵着马走到陈佑身边。
还不待两人说话,便听那些官员长揖恭声道:“恭迎秦王妃、冯相公!”
如果此时冯道加了三师三少的衔,就该是先说冯相公,再说秦王妃。
卢金婵虽是女子,但她身为正一品亲王的王妃,地位是要高于从一品的宰执。
停了一会儿,卢金婵在车驾内朗声道:“免礼。”
这一声听起来倒是十分飒爽,浑不似小女儿家。
趁着这个机会,丁骁连忙给陈佑介绍来迎接的官员。
车队行到那群官吏面前,丁骁刚好介绍完。
陈佑翻身下马,拱手道:“方判官、马县令,某乃陈佑,忝为秦王府司马。”
一群官吏再次行礼:“见过陈司马。”
在场身份最高的乃是那郢州判官方判官,只见他满是歉意道:“王知州奉秦王殿下之命忙于公务,抽不出身来迎接,还望司马向王妃、相公说道一二。”
陈佑当即道:“公务要紧,方判官将住宿之地告知我等便可自去忙。”
这判官却是想在冯道面前露露脸,故而笑道:“下官也无甚要务,便将诸位送到住处。”
说着,看了一眼冯道所在的马车,这才右手虚引道:“司马且随我来。”
郢州官吏也算是用心,整理出了一套不小的宅院。
这宅院同州衙只隔了两条街,宅内分成了东、中、西三个院子。
卢金婵被安排在东院,冯道被安排在西院,随从侍卫什么的多住在中院,陈佑在这里的这段时间也是睡在中院卧房。
迎到陈佑一行人之后,其余官吏都被打发走,只剩方判官和马县令一直送到宅院门口。
待卢金婵的马车进了宅院之后,知晓他们心思的陈佑来到冯道车前请示道:“冯公,这二位您要不要见一见?”
冯道指点着他笑道:“人都道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你小子净会给我找事!”
这话说得陈佑一阵惊喜,只是还不等他说啥,冯道便说:“你将他们唤到跟前来。”
听闻此话,陈佑连忙收敛心思,答应一声,将期盼已久的二人招呼到马车前,介绍给冯道。
这时候才看出冯道的名声有多大,在陈佑眼中,这两个五六品的文官就仿佛是粉丝见到偶像一般激。
不过京中官员对冯道倒是很少有这样的表现,估计是接触的多吧。嗯,就是少见多怪。
………………………………
第八十四章 蜀地一乱三国动
晚上自有郢州官吏豪富为迎接冯道而举办的宴席,至于卢金婵,还没人胆子大到要让王妃在宴席中抛头露面。
这场宴会自然少不了身为郢州之主的知州。
说起来,这郢州知州姓耿名石,非是文人,乃是武将。正式职务也非一般知州的“知某州事”,而是“知郢州军政事”。军政一把抓,不是刺史,胜似刺史。
说起来现在以武将任州县主官的情况也不算少见,只不过真正厉害的武将肯定要用来带兵,中流水准又差不多识字的才会安排为一地主官。
毕竟一个下县县令都是从七品,换成武官也得是一个营、都主将,水平太差也升不到这个位置。
宴席上的觥筹交错自不必提,第二天一早,陈佑便去了这长寿县城的鱼市。
长寿县正好位于汉水边上,境内不少人以渔业为生,故而鱼市也是十分繁荣。
在满是鱼腥味、血水横流、鱼鳞遍地的鱼市内转了一圈,一尺长三斤重的鱼也发现不少,可就是没看到什么旭日初升、红日当空。
到这时候,不免有些怀疑自己前一句是不是解错了。
只是不这么解还能怎么解?前面八个字是字谜,后面补充的乃是要求,如此正好。
莫非谜底其实是“观鱼”二字?
陈佑皱着眉,重又在鱼市内一个小摊一个小摊的观察。
直到他走到一个正在杀鱼的摊子前,只见摊主先是用一个铁刷将鱼鳞刮去。接着一刀划开鱼腹,掰开之后将内脏鱼卵之类的一并掏出,紧接着又把腮瓣扯下。这才将鱼卵重新塞入鱼腹,用草绳穿好递给顾客。
见此情景,陈佑脑中灵光一现:若是旭日初升代表新生,红日当空代表青壮,那岂不就是要找腹有鱼卵的鱼吗?
想到这里,他当即一个鱼摊一个鱼摊的询问。
也是运气好,还真就给他买到了一条怀孕的鲤鱼,自头至尾一尺长,共有三斤重。
也没让摊主处理,就这么用草绳穿着拎了回去。
在西院找到拿着书卷边走边诵的冯道,陈佑远远就举起手中拎着的鲤鱼满脸笑容道:“冯公!您要的东西我寻来了!此鱼一尺长、三斤重,腹中满是鱼子!”
冯道定睛一眼,书卷拍在手掌中:“着啊!送到厨房中午加一碗鱼汤!”
“好嘞!”陈佑答应一声,转身欲走。
却突然顿了一下,又转向冯道,嘿嘿笑道:“那个,冯公,您看这第一个测试算过了吧?”
听陈佑如此问,冯道上下打量他一番。
也是陈佑脸皮厚,就这么嘿嘿笑着等着冯道的回答。
好一会儿,才见冯道手中书卷一挥:“便算你过了!还不快把鱼送走?”
陈佑心中一喜,干脆答应一声便朝厨房行去,他要好好嘱咐厨子一番。
就在陈佑为了拜师而努力的时候,沈国叙州州衙迎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
这汉子虽不甚穿着破烂,但双目炯炯有神,来到州衙门前掏出一个身份令牌道:“我乃供奉黄门!有紧要军情报知刺史、别驾知晓!”
门口军兵不敢耽搁,连忙将此人迎进门内,同时派人通知刺史、别驾。
不多时,此人刚刚见到叙州刺史和叙州别驾便迅速喊道:“蜀国内乱!武泰军已离开黔、涪二州!”
一刻钟之后,叙州接连派出两波驿使向都城长沙府报信。
蜀中生乱,沈国如此兴奋作甚?它既不在汉中左近,又非是控制夔州。
却原来这沈国原本国号为楚,前几年将国号改成了皇姓沈,领土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湖南。
历史上中原野战军在解放西南的战役中,就是从湖南出发,先破川黔防线,再南下夺取贵阳、遵义,进击宜宾、纳溪、沪州。
这就是湘西大迂回。
换到这个时代,就是先夺下渝、涪、黔三州,紧接着南下夺取夷州和大小播州,然后西进攻入戎、泸、纳三州。
不过毕竟相隔了九百多年,现在的夷州、纳州、大播州、小播州都属于羁縻州,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情况都比不上解放战争时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